一名85后中学校长眼中的教育
6年前,即将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的王家骥面临着就业的抉择。偶然间,他听到一场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北京十一学校原校长李金初带来的宣讲会,这场宣讲会让他兴奋:“这不就是我心中理想学校的样子吗”,王家骥很快就投出了求职简历,成功地成为了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建华学校”)的一名老师。
在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现任校长谭静的带领下,建华学校的首个分校——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以下简称“建华亦庄学校”)于2019年9月正式开学,建华教育的种子已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根发芽。6年间,从一线的科学老师、班主任、校长助理一路走来,85后的王家骥已经成长为建华实验亦庄学校的副校长、中学部校长。
北京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副校长、中学部校长王家骥
“我们自己办的学校要有足够的信心让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
建华学校是一所优质民办学校,这所学校拥有一支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博硕教师占专任教师近80%,中学部博士教师占比近35%。建华学校提出的“人生中心教育”认为,任何人的人生有且仅有三项内容——做人、做事、生活,教育的作用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人生是多种多样的。
建华亦庄学校的小学部和初中部为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根据规划,这所学校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校,肩负着优质教育资源入区、优化开发区教育结构的责任。接到筹备学校这个重任之后,王家骥迅速组建团队,召集了一批年龄相仿的优秀小伙伴们开启头脑风暴,探讨“我们要创设一所具有什么特质的学校”,他回忆,希望能在人生中心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更多年轻人的思考。
“作为家长,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作为教师,你想在一所什么样的学校里工作?”王家骥与小伙伴们的头脑风暴始终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他认为,我们自己办的学校要有足够的信心让自己的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经过反复讨论,团队最终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为——“创设一所让每个生命灵动生长的学校”,希望培养的学生能够成长为体魄强健、内心丰盈、具有终身学习力的未来公民。学校筹办期间,学校相关负责人也曾带队赴美国和日本进行考察,总结国内外优秀办学经验规划办学。
王家骥介绍,自己中学时代由于缺乏实操环境,生物、化学等实验科学完全是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的。如今回想起这段学习经历,王家骥依然感慨,自己虽然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但并不认为纸笔测试成绩好就代表学生各方面能力、素质强。他期望自己在课堂上不是直接给孩子灌输知识,而是唤醒他们的内生动力,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来构建学习过程。他介绍,建华亦庄学校在办学特色上力求以体育、心理、科技、人文四大领域的课程建设为突破点,构建兼顾身心、融通文理的课程体系。他认为,“课程与课程间是有联系的,有的是强联系,有的是弱联系,将课程重新融汇整合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如今,很多考题已经不仅是单纯地考察知识点,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调取相关知识来分析问题,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王家骥介绍,在人文课程方面,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学校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万卷阅读课”,由不同学科教师从不同角度来教学生如何阅读、归纳、分析、总结相应学科的文章资料。在科技课程方面,学校一方面邀请专家来学校上课,另一方面也会让学生们走进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在开放性的空间中学习和成长。围绕学校、自然、社会、心理四个空间,建华亦庄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外出,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项目式学习探究。2020年下半学期,学校在自然/社会空间课堂中曾带领学生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历史、走进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探究地质、走进周口店猿人遗址了解历史、走进园博园探究植被分布。
学生在自然/社会空间课程中模拟考古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希望给学生提供全维度的“成绩单”
“目前,我们的评价方式较单一,很多时候依靠一张试卷来进行评价,无法考察学生的思维和其他方面能力。”王家骥表示,我们希望学生毕业时,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份“另类”成绩单,其中不仅包括学业成绩评价,还包括过程性评价,这两个成绩单加在一起才能够反映出孩子们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他介绍,建华亦庄学校目前正在探索过程性评价方式,并尝试构建学分制。
别开生面的运动会
王家骥认为,“学业水平测试要做到精准化。”我们要充分挖掘纸笔测试分数背后的逻辑,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考了这个分数,是不清楚知识点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他介绍,学校正在探索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帮助学生进行精准化检测,绘制面向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图谱,让学生知道自己在知识图谱中哪个环节有缺失,进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王家骥倡导通过小组探究式学习来助推学生发展。他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式学习明确自己为团队目标达成可以贡献什么力量,了解自己在团队中适合什么角色,不仅可以锻炼成为一个有效的参与者,也能够提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中的维度。他介绍,学校经常组织主题式教学和考察性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通过课题探究能慢慢地引导学生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学校要拧成一股绳不能把学校摆在家长的对立面
面临小升初,很多家长往往会感到焦虑。王家骥介绍,自己刚开始负责招生的时候,往往会从孩子是否符合招生标准的角度来与家长沟通,但在工作中,他慢慢地开始与家长共情,尽自己所能帮助家长缓解焦虑。他经常告诉家长们,孩子成才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评价孩子的方式不能太单一,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更多的是要给予关心和陪伴,给孩子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热爱,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绩。尽管有些学生最终没能进入建华,但很多家长也与王家骥成为了朋友,经常与他交流孩子的成长。
“家长、学校和社会一定要拧成一股绳。”王家骥介绍,建华亦庄学校一直在推动做家校联盟,努力拉近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要通过家长课堂及家校活动向家长传递信号,学校绝对和家长是一条心的。站在学校角度,我特别希望家长能够主动跟我们交流沟通,不要怕麻烦。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我们都希望看到孩子在青春期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对学习一直保持热爱。”
“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让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更紧密了,但有时在缺乏语义环境的情况下,在网络上进行沟通容易产生情绪化的语言,引发误会。”王家骥认为,面对面解决问题是最有效的。他介绍,建华亦庄学校专门设有家长和学校沟通的平台,平时学校举办的所有活动都会在该平台进行发布,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及孩子们的动态。同时,学校鼓励家长们有问题走进校园,尽量与老师们当面进行讨论。
对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来说,王家骥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提升社会满意度,在家长中建立自己的口碑。“引入建华先进的教育理念,把学校办好,帮助开发区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这是对政府最好的回馈。”
一名85后中学校长眼中的教育相关文章:
★ 东北寒假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