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小”处突围——记“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东华大学教
“放大5000倍,你就能发现这上面的奥秘!”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覃小红教授手里拿着一块看似普通却又非比寻常的布,它是用仅有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粗细的微纳米纤维制成。微纳米纤维是医学、航天军工等领域的关键材料,但之前产能却远供不上需求。
如何实现微纳米纤维高品质产业化?这是覃小红20年来埋头深耕的研究方向。由于小和轻,微纳米纤维在空气中飘动不可控,从纺丝、铺网到成型,为了让微纳米纤维乖乖“听话”,每一个环节都面临着强大的挑战。
覃小红凭着对纺织科研的满腔热爱,全身心投身到科研攻关中去。“搞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二十年里,覃小红在攀登科研高峰的道路上遇到不少艰难险阻,但是依旧初心不变,她说,她要做“不一样的纺织”。
从小试到中试,再到大试,每一次跨越背后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钻研和坚守。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并不是简单的放大,更不是从1到10的简单复制,有可能是一次次地推倒重来。
二十年磨一剑,在覃小红团队多年不懈地努力下,独创高曲率静电纺制备技术体系,材料性能也得到大幅提升,成果已实现推广应用,建成微纳米非织造材料生产线10条,开创了纺织材料微纳米化的新格局,引领我国非织造产业高品质化革新。
“在疫情最紧急的关头,当看到由我们科研攻关的新材料能够为防疫贡献一份力量时,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口罩、防护服、医用空气滤材成了这场防疫阻击战的重要物资,覃小红团队利用微纳米非织造滤材和独创的高曲率静电纺丝技术,打造了有史以来“最强”的防护口罩和防护服,不仅可以实现重复使用,纳米级微孔结构形成的一道道致密“防护墙”还能将病毒牢牢“吸附”,哪怕是经过酒精消毒和水洗,也不会影响防护和透气效果。
利用团队科研成果而研发的医用级空气过滤器被用在了专门收治新冠感染确诊病例的防疫医院重症病区内,为奋斗在防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病患构筑起了坚固的壁垒。4月22日,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覃小红作为唯一扎根纺织科研领域的女科学家名列其中。
何谓科学家精神?覃小红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响亮的答案:要志向远大,以献身科学、科教兴国为己任;要坚韧不拔,认定方向,严苛律己,不半途而废,则断无不成之事。
“科研没有国界,也无关性别,但是科学家有祖国、有炽热的爱国心。在科研创新和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自然就会做到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覃小红语重心长地告诉青年学生,要有一颗爱国心,更要有理想、去奋斗,祖国强大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现代纺织迸发着无限的创新活力,未来大有可为!”覃小红对未来中国纺织科技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干劲。
覃小红荣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覃小红研究团队在做实验。
“大”处着眼,“小”处突围——记“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东华大学教相关文章:
“大”处着眼,“小”处突围——记“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东华大学教
下一篇:2023年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将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