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小震是大地震的前兆吗 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如何
导语:据悉,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到不同强度的地震,所以世界上有各种地震仪器在监测着地震的动向。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多次小震是大地震的前兆吗?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如何?
多次小震是大地震的前兆吗
多次小震不一定是大地震的前兆,地震前兆现在仍属于争议的范围,至少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现象是在每个地震之前都能发生、都能捕捉的。
其实在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500多万次的地震,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就是每天都会发生上万次的地震,而之所以我们感觉不到,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地震不是发生在无人区,就是震级太小了,根本就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
至于民间流传的“小震闹、大震到”,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科学研究表明,频繁发生小地震,就会引发大地震,所以总体来说,大家是不需要过多担心的。
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如何?
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预报。但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在某些有利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有可能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而且与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在观测技术的先进性方面,在地震预报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国在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我国频繁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地震工作者提供了较多的实验预报的实践机会。在70年代中期,我国曾成功预报过辽宁海城7、3级地震等破坏性地震。9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过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中6、3、6、4级等地震,1998年11月云南丽江宁蒗县6、2级等4次5级以上地震,1999年12月29日辽宁岫岩棗海城5、6级地震等一系列成功的短临预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总体而言,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处在世界先进行列。
地震发生时,身处高层建筑中如何应对?
面对地震,如果我们身处高层建筑的较高楼层之中,掌握合理的应对方法很重要。
根据现行的建筑设计标准,建筑物需要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假如建筑都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且地震烈度没有超过该地区大震的设计烈度,在大震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倒塌,那显然身处高层也不会特别危险。这种情况下,注意保护好头部等脆弱部位,以免被坠落物砸伤。尽量待在封闭固定的区域,等待地震过去,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
地震发生时,除非可以在十几秒内迅速跑到户外开阔地带,否则请谨记“就近躲避”原则。
选择躲避区域时,尽量选择卫生间等狭小封闭,靠近水源、可以形成稳定三角形空间的区域,注意保护好身体的脆弱部位,免遭落石砸伤。当建筑垮塌被掩埋之后,如果可能,第一时间将身体调整为较为省力的姿势,等待外界传来搜救信号后,通过敲击石块等方式进行回应。
地震按破坏程度分类
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数人至数十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下(含一亿元)的地震;
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数十人至数百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一亿元以上(不含一亿元)、五亿元以下的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或者造成数百至数千人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五亿元以上、三十亿元以下的地震;
特大破坏性地震:大中城市发生的七级以上地震,或造成万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在三十亿元以上的地震。
多次小震是大地震的前兆吗 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如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