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生活经验>文化

表现力丰富的冬不拉艺术

更新时间:

  哈萨克族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尤其是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乐器,是哈萨克文化最完美的表现,它独特的音乐节奏在哈萨克族流传千年。它美丽动人的传说散发着浓厚的民族地域风情,是历史与精神的真实的写照,了解哈萨克族文化,就来听一曲冬不拉弹奏吧。感受一下表现力丰富的冬不拉艺术。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

  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歌唱性有固定的唱词,旋律悠扬、宽广、而明快,擅长演奏哈萨克族民间的混合拍子,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可奏出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和八度的和音。音量较小,一股用于自弹自唱、独奏和合奏等。

  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大都由整块松木或桦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音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三角形,以近代诗人阿巴衣的名字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一种是椭圆形,以哈萨克的民间阿肯江布尔的名字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两种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琴弦用羊肠制成,多数为两根,也有三根的。现已改用尼龙缠钢丝弦代替了羊肠弦,并增加和使用铜质品位。

  冬不拉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变化多端,尤其适合表现快速的乐曲。哈萨克族的音乐工作者,对冬不拉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品位,改用钢丝弦,扩大了音域,增大了音量。制成有高低音不同的冬不拉。如四弦十二品的最高音冬不拉、四弦十五品的高音冬不拉、二弦十三或十四品的中音冬不拉、二弦十七品的次中音冬不拉和十品的低音冬不拉等。

  演奏东不拉,将琴斜置于怀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弹拨。左手按弦时,多用食指和拇指,其次是中指和无名指,小指很少使用,右手主要用中指和拇指拨弦,其余三指少用,有时也使用拨片弹奏。一般以外弦奏旋律,内弦作和弦衬托,有时也相反,还经常用内外弦同时弹奏旋律。

  阿肯弹唱丰富了草原文化的底蕴。冬不拉伴奏下的歌声,充溢着强烈的民族气质、性格、理想与追求,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风情。歌词中有大量的谚语、比喻、哲言,睿智而通俗,机警而幽默,生动而风趣,朴素凝炼,浅显易懂。

  弹奏曲调有的含蓄而内蕴;有的外露而奔放;有的沉稳而缠绵;有的粗犷而强悍,融合了东方与西方音乐的元素,是哈萨克民族历史与现实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歌词和曲调水乳交融,飞翔在广袤的草原上,因而形成了“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的写照,和从生到死“唱着来唱着去”的民族特色文化。

  传说填补信史的空白。冬不拉以简朴轻盈的构造,蓄纳天地万籁之声,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草原特殊的音乐语汇,表达着哈萨克人民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在阶级社会中,冬不拉琴伴随着牧羊人飘动的篝火,伴随着阿肯激昂不平的声调,诉说着草原上的愤懑与辛酸。

  您可能还会喜欢:

  具有历史悠久的哈尼梯田文化

  世界风采的艺术:哈尼族铓鼓舞

  深受人们所喜爱的傈僳族民歌

  桑植白族仗鼓舞的由来


表现力丰富的冬不拉艺术相关文章:

表现力丰富的冬不拉艺术

哈萨克族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尤其是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乐器,是哈萨克文化最完美的表现,它独特的音乐节奏在哈萨克族流传千年。它美丽动人的传说散发着浓厚的民族地域风情,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