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习俗之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
葬礼是人的一生之中,也应该说是结束了一生之后最后的一个最大的日子。丧葬习俗也有着很多的不同的,在电视剧中小编也看到过非常特殊的悬棺葬礼。本期民族文化了解一下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
同天葬、水葬一样,悬棺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形式。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离水面数十至数百米的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洞穴中,有些则是直接放在悬空的木桩上面。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悬棺遗迹十余处。
悬棺葬是侗台人、南岛人的传统葬仪之一,又称崖墓,其形式是将装殓后的棺椁置于悬崖峭壁的洞穴或缝隙处。见于中国南方川、黔、滇等少数民族地区、东南亚以至太平洋群岛。其中又以福建省武夷山、江西省龙虎山及川南悬棺最为着名。
悬棺起源甚早,南朝梁人顾野王记武夷山“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江西鹰潭市南郊龙虎山悬棺是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悬棺。悬棺的分布亦广,遍及湖北、湖南、四川和云贵高原,在太平洋群岛亦有发现悬棺。悬棺至今原因不明,悬棺葬必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包括挖凿洞穴,应属于贵族的葬礼。
据考证,当年我国南方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部落,他们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被今人统称为古越人。船是古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把死者放入船形棺木是对死者的敬重。而出于对高山的崇仰,他们又把逝者安放在最接近“天神”的地方,以使他们不被世人打扰,从而更好地庇佑后人。
悬棺葬式是一种处置死者尸骨的特殊方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对这种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悬棺葬式,存在着许多令今人无法解释的困惑之处。比如,远古时代的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装有尸体和随葬物品、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去的,就是一个令人“难捉摸”的问题。
从棺木棺盖首尾两端凿有穿绳用的方孔推测为悬索吊下。在放置悬棺的峭壁背后或两旁一般地势较为平缓,人们先将棺木运上山,派工匠凿好洞穴或架好木桩,再将棺木吊装好。有时候,先沿崖壁凿出平行的一条通道,将棺木依次推进,可以集中放置一批棺木以省去许多麻烦。
据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记载,当时浙江瑞安至福建连江一带的“安家之民”和“台湾土着”、“夷州民”在饮食起居、风俗习惯上非常相近,都有悬棺葬的习俗。而在台湾偏僻的小岛兰屿的雅美人中间,这种葬俗保留至今。
丧葬习俗之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