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生活经验>文化

历史上,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

更新时间:

  关于武则天,这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历来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人物,在民间故事中对这位女皇帝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让我们来看看她李隆基的关系是个怎样的关系。

  武则天做了大周皇帝之后,曾经被“谁可接班”的问题困扰了许多年。比如,她迟迟没立太子,是没有合适人选吗?应该不是,赵炎以为,是继承方式的缘故。按照父系社会的传统,中国古代皇权都是在一家一姓中传递的。

  这种继承方式让她很是为难:如果让儿子继承帝位,那倒是一家了,但却跟自己不是一个姓;如果把皇位传给侄子,跟自己是一个姓了,可又不是一家。她将下岗皇帝李旦(武则天幼子)称为“皇嗣”(身份近似于太子又不是太子),就是这种困扰下的无奈之举。

  当时的国号尽管叫大周,但是,朝野上下仍心向李唐皇室。如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大臣都是唐中宗李显(被废为庐陵王)的支持者,武则天身边的重臣李昭德、狄仁杰、吉项等人也反对武则天立侄不立子;民间老百姓更是言必称“我大唐如何如何”,鲜有以大周为荣的。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以匡复大唐为名在扬州起兵,短短数日即聚众十余万,老百姓可谓一呼百应,当时武则天还未称帝呢,民心就已经昭然若揭了。

  事情是这样的,复兴后的突厥可汗默啜,归顺了大周。武则天命内侄武延秀前往突厥,准备娶默啜女为妃,搞政治联姻。默啜以武延秀非李氏为由不但不允婚,反而将其拘留,并扬言要用武力帮助李氏恢复唐朝。此时,曾被大周与突厥联军修理得很惨的契丹,听说突厥要跟武则天叫板,立刻又嚣张起来,公开表示支持突厥“匡扶李唐”。武则天也不是好惹的,对内利用酷吏搞镇压,对外则命其内侄武重规等领兵45万反击默啜,但毫无成效。

  这里不得不说到另外一个小巧合,那就是武氏子弟的整体不成器。以武承嗣为例,他为了能当上太子,使尽了浑身解数,连出狠招,把皇嗣李旦折腾得死去活来,到死也不能如愿。武承嗣算是武家比较杰出的代表人物了,但人品实在是不怎么的,连武则天也瞧不起他,笑话他“善阿谀,乃奸吏也”。武氏其他侄孙辈,也多为宵小,在外领兵的,打不了胜仗,在内理政的,只知道欺压同僚。

  如果不是李唐民心所向,如果不是出现朝野舆论压力和外部反周力量联盟,如果不是因为武氏子弟的整体不成器,以武则天的强悍性格,李家子孙想再登上皇帝宝座,恐怕就是白日做梦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巧合,武则天最终不得已立其子庐陵王李显(武则天第三子)为皇太子,又任命李显为河北道元帅,总揽兵权,基本解决了接班人问题

  为何立李显为皇太子?武则天有四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被她杀了。剩下的两个儿子中,李显曾经是唐中宗,其弟弟李旦也做过唐睿宗,此时,立长不立幼的制度根本不具约束力,且武则天似乎一直不太喜欢李显,软禁了他十四年。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是,李旦不想做皇帝。如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太后欲复政于睿宗,李旦固让,请武太后继续理政”。一个不喜欢,另一个不想做,迫使武则天在第三代孙子辈中寻找接班人。

  武则天的孙子们,按照李家族谱,应该是重字辈,如李显的四个儿子分别叫李重润、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但是,她给李旦的四个儿子起名字,就没有按族谱规矩办,显然大有深意:希望接班人在李旦的儿子中产生。

  为李旦的长子起名李宪,又取名李成器,就反映出武则天的这种期望心理,可惜李宪名不符实,不具理政才能,后来得名“让皇帝”,让她多少有些失望。685年,李旦第三子出世的时候,武则天给他起名李隆基,再一次寄予了莫大的期待,686年,甚至想“还政于睿宗李旦”,也印证了这种期待。

  李隆基没有让奶奶失望,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大志向,性格养成果敢刚毅,在宫里自称“阿瞒”,明白无误地告诉别人,他想学曹操那样匡扶大唐社稷。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训斥我家骑士护卫!”弄得武懿宗看着这个小孩儿目瞪口呆。

  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年小志高的小孙子备加喜欢,到了第二年,加封李隆基为临淄郡王。掌权的武氏族人哪里瞧得上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还讥笑李隆基“人小鬼大”只有武则天心中很安慰:“此儿为吾家麒麟矣!”

  公元696年(万岁通天元年)四月,武则天为封禅嵩山做准备,亲自撰写《曳鼎歌》:“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天下光宅,海内雍熙。上玄降鉴,方建隆基。”铸九鼎,搬放于通天宫。

  此鼎铭文以李隆基的名字收尾,许多学者认为是巧合,但赵炎不这么认为。《曳鼎歌》准确无误地向朝野发出了两个信息,一是武则天为自己的君权正名,我做皇帝,归功于天,我的君权属于神授,这是上天降下的符瑞,叫我建立隆盛的大周基业;二是为接班人人选做政治铺垫,能够继承我的基业之人,唯有孙子李隆基。这一年,李隆基十一岁。

  至此,武则天的接班人问题才得以彻底解决,当然,还属于“内定”,因为许多障碍依然存在。以后的六年里,武则天基于这个“内定”,一步步为李隆基顺利接班清除障碍,创造了许多有利因素。

  早在686年,武则天杀李显的赵皇后,历史学家曾说是一个谜团,现在看来不是了,应是武则天为小孙子李隆基预先设置的一个机会。杀了赵皇后,韦妃必然上位,而韦妃这个人,武则天是看准了,日后必为祸朝廷。乱则治,大乱必有大治,出大才,这是历史规律。武则天是按规律行事的人,她不能预料李隆基一定会成才,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按历史规律行事,机会总是有的。


历史上,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 相关文章:

历史上,李隆基和武则天的关系

关于武则天,这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历来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人物,在民间故事中对这位女皇帝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