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山东艺术文化:五音戏
五音戏是山东地区的独有汉族戏曲的剧种,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文化,它源自于山东省的章丘一代。五音戏是以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的姓氏流传着。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特别了解这种山东的五音戏文化。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了解一下五音戏吧!
五音戏的艺术特色
五音戏表演时一般是先吐字,后行腔,曲调口语化,腔调旋律变化较多。其演唱用本嗓,女腔尾音旋律延长,后尾用假嗓翻高,称为“云遮月”,曲调优美质朴,适于抒发多种感情。五音戏的剧词,生活气息、乡土色彩浓厚,群众词汇丰富,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最初,五音戏的表演以二小(小旦、小生)戏、三小(小旦、小生、小丑)戏为主,无文场伴奏,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后经发展增添了文场伴奏,剧目也更为丰富。
五音戏的传统剧目
五音戏的传统剧目颇为丰富,据统计有160余出,主要有《王小二赶脚》、《王二姐思夫》、《拐磨子》、《彩楼记》、《王定保借当》、《墙头记》、《赵美蓉观灯》、《王林休妻》、《乡里妈妈》、《王婆说媒》、《张四姐落凡》、《松林会》、《亲家顶嘴》、《安安送米》等。由于表现的多是当地农村妇女的形象和生活状态,故生活气息强烈,地方特色浓郁,方言纯朴自然,常用民间谚语和形象比喻,言简意赅,深得一方百姓喜爱。其中,《王小赶脚》在戏迷中颇具名气,但大多数人知道的是吕剧《王小赶脚》,这部戏甚至被认为是吕剧的开山之作。殊不知,《王小赶脚》原是五音戏的经典剧目,后被吕剧、评剧、豫剧等诸多戏种改编。
五音戏的着名演员
在五音戏的发展历史中,早期的着名演员有铁笛、荀兴旺、曹然生、高桂芳(艺名“半碗蜜”)、李德兴(艺名“跟柱子”)、王焕奎(艺名“自来喜”)等。之后,艺名“鲜樱桃”的邓洪山成为“五音戏”表演的集大成者。他的唱腔朴实简约、柔和婉转,被百姓形象地比喻为“一嘟噜一穗儿,喜的人掉泪儿”。邓洪山的表演细腻传神,其“飘眉”、“送目”、“飞老鸹”等技巧堪称戏曲表演一绝。20世纪30年代,邓洪山到上海百代公司灌制唱片,因其唱腔优美动听,唱片公司赠送他“五音泰斗”的锦旗,“五音戏”也由此定名。
五音戏源于汉族民间,植根于汉族民间,早已成为流传地区百姓节假婚庆、自娱自乐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社会、经济、山东文化等方面的急剧变革给五音戏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加之保护措施滞后和资金不足,这一剧种正面临失传的危险。2006年5月20日,五音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独特的山东艺术文化:五音戏相关文章:
独特的山东艺术文化:五音戏
上一篇:朋友圈说说做生意正量的句子
下一篇:来颗华子怎么火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