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称为什么年华 10岁叫作什么年华
导语:在现代,我们都是直接用数字来表示年龄,而在古代,人们是关于听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始龀、弱冠、耄耋等。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10岁称为什么年华?10岁叫作什么年华?
10岁称为什么年华
10岁称为外傅年华,外傅,汉语词语,指儿童十岁。古代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古代年龄的各种称谓
①用牙齿来代称年龄
年龄当中的“龄”本身也是和牙齿有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始龀(shǐ chèn)的具体含义吧。
始龀:指小孩七八岁,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的换牙时期。在《说文解字》中:“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简单来说就是儿童七八岁换牙啦。另外因为男女孩生理状况的不同,女孩换牙的时间早于男孩,所以始龀可以指七岁的女孩或者八岁的男孩。
②用鬓发的式样来代称年龄
垂髫:还可以称“髫龀”。髫(tiáo),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头发。古代的儿童是不剃头发的,起初头发是自然披肩,这就称为垂髫,后来就代称儿童,具体指三到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就是老人和儿童很开心。
总角:总,聚拢束结的意思。孩童的头发一天天愈加变长,大人就把他们的头发全都扎在一起垂于脑后,称为“总发”。如果不将头发扎成“总发”,而是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宛如两个羊角,就称为“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诗·卫风·氓》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意思就是回想儿童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③用装束服饰来代称年龄
通过观察古人的装束服饰,便可以得知他的身份地位以及年龄大小。如及笄和弱冠。
及笄(jí jī):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满十五岁便会行笄礼,表示女子已经成年,可以出嫁了。及笄指的就是女子满15周岁。
弱冠:又称加冠,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要求将头发盘成发髫,然后在上面戴一顶帽子。因加冠时还未到壮年,所以称为“弱冠”。
比喻的方式
豆蔻:原本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但在唐朝诗人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首诗当中,将二月里初现梢头的豆蔻比喻为十三四岁的少女。虽然含苞待放的豆蔻和十三四岁的少女没有成熟,但有袅娜的姿态。后来就将十三四岁的少女时期称为“豆蔻年华”。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
《礼记》当中记录了随着身体素质的变化,人在各个阶段应当要履行的职责和应要享受的特殊待遇。
《礼记曲礼上》记载道:“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简单来说就是逐渐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不断学习,遵守礼仪、制度。到了老年时,应享受到应有的帮助。
耄耋(mào dié):耄,指八九十岁;耋,指七八十岁。耄耋二字泛指八九十岁。
10岁称为什么年华 10岁叫作什么年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