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设计的演讲稿
各位老师、前辈、同事、朋友们,大家好!
大家好,我是马飞扬,我并没有接受过非常专业的艺术教育,甚至我没有上过高中。完全自学的状态下,出乎意料的考上的大学,随后来到了北京,考进了央美广告设计。
今天,也算是跻身在北京的设计师大军里。
今天,我来跟大家讲的话题是:“再会吧!艺术”,主要目的是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设计”这个行业,它在我们身边发展得比较特别,最大的特别就是相比国外起步晚,国外最原始的平面设计可以追溯到古巴比伦文明的汉摩拉比法典,
近代,我们如果不翻查设计历史,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身边的品牌,例如:可口可乐品牌标识,它诞生于1887年,三菱品牌标识诞生于1870年,雀巢品牌那是1875年诞生的…最古老的标识品牌要数卢云堡啤酒,它诞生于1383年…
而我们,近年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战火摧残,也经历过一段身上只能穿黑加蓝的岁月,我们历史上很多珍贵的设计都在那个时期被摧毁了,然后又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拜金主义风暴,我们的民族几乎什么都没有剩下,导致了我们的设计和现代设计有不小的断层,现在我们看到的设计都是改革开放后有的,我们起步得晚,是的,很晚很晚!而且,我们有很多人对设计与艺术一直没分得太清楚,导致了很多设计盲点,让很多年轻的设计师看不到前进的前景,干了几年就忍受不住而改行。
这些年来,我们的设计主力军一直是20岁左右为主力的军队,所以,我们这个设计行业是一个低龄化的行业,低龄化,代表着人生履历的不足、不够成熟与稳健,对奢侈品的不了解、浮躁等等问题,现在,我们能看到绝大部分设计作品都是在不成熟思维下所衍生的。
其实我们的设计现在只是走到时代的大门,满屋子都是宝藏,我们现在还没走进去呢,可惜的是,已经累趴了不少人。因为看不到前景而改行的设计师数不胜数,这是我最惋惜的地方。
设计其实很美妙,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它能帮别人掩盖利润,客观的说,如果没有设计,耐克的成本也就几十元,但是它可以疯狂的叫价,而且是明目张胆的。耐克的一件衣服能买到四位数,同样是这件衣服,如果没打上耐克的标志,那么它只值几十元,甚至更低,如果没有品牌设计的辅助,耐克的利润肯定赚不到百分之十。
我们近年来大学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天才学子,他们每个人都才华横溢,但是最后能在行内留下的人,三年后不足2%。一批批的天才新星都陨落了。
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几年中国设计院校的毕业生展吧,是不是越来越像行为艺术沙龙呢?我认为在这样的思潮下,我们的后继者距离行业产业化会越来越远。最后会把少年天才带到一个小众化的自娱自乐的世界里。
但是这个行业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快乐的回忆,可能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特色和魅力。你爱你的工作么?我面试过很多设计师,绝大多的人都会用肯定的眼神对我说“爱这个工作”,就如同追一个漂亮女孩的时候,那些男生们的保证与誓言,可是当追到手,相处下来,你是否能接受对方的缺点?是否能在多年后保持“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份真诚?
还有很多企业管理者,所谓隔行如隔山,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艺术和设计是两个概念的东西。经常我们会听到高呼这创新和创意的旗帜,经常运用听起来千真万确道理,却毫无现实操作可能的理论,给社会生产,信息传播制造麻烦,很多都是源自我们大家对设计的空白。
这就是我们教育体制下的悲哀。他们没法区分艺术和设计两者之间的区别。于是我有一种冲动对于这个演讲,这个有关设计教育的演讲,我希望在座的前辈们能够静下心来听一听像我这个晚辈诚信的呼吁。
就让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艺术与设计。
什么是艺术和设计呢?
艺术作品就是不受外界环境制约的创作,张扬的是艺术家自我的个性,而设计作品不一样,它深受来自成本、市场、客户、消费者、时间等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因此美国设计理论家与评论家苏珊·耶拉维奇(susan yelavich)曾这样来为艺术与设计下定义:“艺术是冥想,设计是协商”。
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简单而有力的结论:设计是皮,艺术是心。
它们两个顶天只是个远房兄弟的关系罢了。
设计师总是以标榜自己为艺术家为荣,恰恰这个习惯是致命的错误,它阻碍了设计行业成为产业的步伐,因为设计作品永远不同于艺术作品。
面对设计史我们会遗憾地发现,设计作品是拥有生命周期的,而不像艺术作品那么永恒。设计作品与生俱来就带有流行色彩,并且身受世俗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认真审视前辈的经典作品,放在今天的时代,或多或少都让人感到了不合时宜,1980年代任何伟大的工业设计,在今天都不可能重新成为商品。
前两年,我们很火爆的iphone3,可以说是风靡全球,几乎每个人都在追捧它,但是,今年,除了二手市场之外,我们在市面上已经看不到它的影子,因为,它的周期已经走到了尽头,取代他的是iphone4s ,5,6…苹果公司确实很值得尊敬,因为他们知道大众要的是什么,从而掌握了设计周期的脉搏。再牛的设计,掀起多大的巨浪,最后也会拍在沙滩上,然后退回大海里,一切归于平淡。
我们伟大的苹果乔布斯设计的东西,一直以来,让人们疯狂追捧,但是从来就没有过催人泪下的感动。
这就是设计,它只能打动别人,满足别人,从来没有人会为了设计而感动得泪流满面。
那我们的艺术如果放到设计里面,会是什么个结果?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漂亮女孩去理发,她只想给她那头漂亮的长发染个颜色,这个时候,发型师就需要聆听她的需求去创作,如果发型师只根据自己的喜好,一下给女孩造了一个光头,然后不断给女孩推荐有多么个性,多么艺术……
我想,这个事的结果就是女孩会吧发型师给干掉吧。
如果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不能及时换回应得的市场回报,如果把时间都浪费在争论,互相猜测甚至是南辕北辙的努力之中,企业的发展自然就很非常缓慢,经营结果就不言而喻。
因此在设计师走上专业之路之前,他们必须对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稍有了解,他们应该懂得设计的本质是什么?设计能给客户产生怎样的价值?设计创造的回报从何而来?设计企业的运营模式将是怎样?
在这我想介绍一本好书给大家,这本是叫“一个广告人的自白” 出自广告帝王大卫奥格威之手,我相信有的朋友已经看过这本书不止一次,其实我想告诉大家,这本书是值得一年读一次的好书
设计,不要盲目的相信统计数据
很多人在设计前后,总爱统计数据,做一些市场调研,这样貌似数据是最有说服力,其实他们都忽略了,人,都是有防备心理的,路边做的调研测试这可信度高么?比如你遇到一个陌生人问你一些问题,你肯定不会把最内心的世界暴露出来给对方,显然,调研测试的可信度并不高!市场的需求,这些不会来自于路边的统计表,只能靠你自己去聆听每一个人的说话,仔细了解现在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这就带到了这个话题,当然这是题外话,这是我略带给设计师的一些小建议:设计的入世观念。
设计师的人生观是一个入市的人生观,而不应该是所谓的超凡脱俗,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学校毕业的设计师都如世外高人一样,厌世愤世。
设计必须对主流大众审美充满敬畏和关注,千万不要小看大众审美,很多设计师看不起大众审美,甚至辱骂客户,这是最致命的。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答案或者结果。
感谢大家在这里聆听我的演讲,真心地祝愿大家享受我们的工作,享受我们的生活。
谢谢你们!因为你们让我成长起来,我会进步的。
关于艺术设计的演讲稿相关文章:
关于艺术设计的演讲稿
上一篇:20个室内拓展游戏
下一篇:蔬菜产业发展及批发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