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发展“一乡一品”工作情况总结
更新时间:
镇是芷江县城所在地,全镇辖16个村7个社区居委会。有常住人口6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余人,耕地面积18299亩,菜园面积6000余亩,蔬菜种植人员4000余人。境内有湘黔铁路、320国道、怀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芷江镇党委、政府依据本镇的交通地理优势,审时度势提出了“蔬菜兴农”和做大做强香料菜生产基地这一口号,努力把香料菜打造成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的品牌菜,在国道沿线的三里坪、七里桥、下菜园、社塘坪、桃花溪等村积极引导菜农,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下菜园村、社塘坪村、桃花溪村为主的香料菜基地,以三里坪、七里桥为主的时令蔬菜基地,产品远销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近销吉首、怀化及本县城区市场,实现了“丰富市场,富裕群众”的目标。尤其是下菜园村的香料菜基地,是全市的样板基地,其远期种植规模是亩,今年已实现800亩的种植面积,全年总产值达500万元,纯利润达200—3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政府引导,大户先行,群众出力,科技致富。
镇党委、政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引导群众广泛收集信息,坚持“品种调多,质量调优”的原则,积极发展产量高质量好的无公害蔬菜,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认真组织科技培训,及时上门服务,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发展蔬菜产业无后顾之忧。为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品牌效应,积极鼓励一些头脑灵活的种植大户同时做“贩运大户”,广辟销售渠道,把本镇的蔬菜远销外地。一方面群众种菜不愁销路,另一方面,这些“大户”也获得了不菲的劳动回报,如下菜园村的李复桥同志,不仅自己种好责任田的蔬菜,还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源,把本村的大蒜销往四川、重庆等地。一年仅贩运大蒜的收入便达五万余元。
总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镇蔬菜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一是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种植面积有待推广,规模效应仍不够理想;三是建无公害蔬菜基地仍然任重道远,尚未形成真正的品牌。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把蔬菜产业做成我镇的“朝阳产业”、“龙头产业”。
近年来,芷江镇党委、政府依据本镇的交通地理优势,审时度势提出了“蔬菜兴农”和做大做强香料菜生产基地这一口号,努力把香料菜打造成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的品牌菜,在国道沿线的三里坪、七里桥、下菜园、社塘坪、桃花溪等村积极引导菜农,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下菜园村、社塘坪村、桃花溪村为主的香料菜基地,以三里坪、七里桥为主的时令蔬菜基地,产品远销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近销吉首、怀化及本县城区市场,实现了“丰富市场,富裕群众”的目标。尤其是下菜园村的香料菜基地,是全市的样板基地,其远期种植规模是亩,今年已实现800亩的种植面积,全年总产值达500万元,纯利润达200—3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政府引导,大户先行,群众出力,科技致富。
镇党委、政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引导群众广泛收集信息,坚持“品种调多,质量调优”的原则,积极发展产量高质量好的无公害蔬菜,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认真组织科技培训,及时上门服务,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发展蔬菜产业无后顾之忧。为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品牌效应,积极鼓励一些头脑灵活的种植大户同时做“贩运大户”,广辟销售渠道,把本镇的蔬菜远销外地。一方面群众种菜不愁销路,另一方面,这些“大户”也获得了不菲的劳动回报,如下菜园村的李复桥同志,不仅自己种好责任田的蔬菜,还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源,把本村的大蒜销往四川、重庆等地。一年仅贩运大蒜的收入便达五万余元。
总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镇蔬菜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一是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种植面积有待推广,规模效应仍不够理想;三是建无公害蔬菜基地仍然任重道远,尚未形成真正的品牌。下一步,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把蔬菜产业做成我镇的“朝阳产业”、“龙头产业”。
镇发展“一乡一品”工作情况总结相关文章:
镇发展“一乡一品”工作情况总结
镇是芷江县城所在地,全镇辖16个村7个社区居委会。有常住人口6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万余人,耕地面积18299亩,菜园面积6000余亩,蔬菜种植人员4000余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