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公务员思想变化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
公务员是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代表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角色,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重要桥梁。其思想状况、行为状况直接影响党的政策实施效果,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政部门的评价。因此,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掌握公务员的思想变化,寻找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资助下,我们采用自行编制的《公务员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对秦皇岛市十几个单位的公务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其中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7份,有效回收率为85.67%,座谈、访谈不同部门公务员236人。本文根据调查情况,结合访谈结果和文献材料,对当前公务员的思想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供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公务员的基本思想特征
1、政治思想严谨但有些僵化;工作作风扎实但有些惰化。
党政机关的工作环境培养了公务员严谨的政治思想,在重大事件面前、在社会敏感时期他们表现出了与党和政府的高度一致,主动关注、了解、领会党的方针政策信息,非常关注和较关注的占79.1%,很少关注和不关注的仅占20.9%。河北省委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全省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调查数据显示:96.88%的公务员认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非常具有时代意义,教育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提升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廉洁自律三个方面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86.36%的干部认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应该常抓不懈,今后改进的方向应集中在加大宣传力度、狠抓措施落实、重点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95.72%的公务员支持目前正在开展的消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做法,认为此项举措提高了审批效率,提升了政府形象,改善了投资环境,方便了广大百姓,19.36%的公务员认为消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应进一步规范化,以避免出现大的审批纰漏。但也有33.02%的公务员认为自身晋升无望,力求工作不出大的错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因循守矩,贪图享乐的思想也较为严重,其在工作作风方面的典型表现就是做事畏难情绪严重,畏首畏尾,光说不练、或者避重就轻或者推一推,动一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43.89%的公务员对“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长期性和落实效果心存疑虑,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实效性成为干部教育培养的关键问题之一。
2、创新意识增强但改革劲头略显不足;服务意识增强但对上对下服务态度差异较大。
86%的公务员认为中央大力倡导创新,并通过改革为公务员创造了有利于创新的种种环境和条件。公务员创新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具体的表现是各部门各领域不断涌现实实在在、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设想、新举措、新方案,这对推动党委政府部门的各项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仍有部分公务员思想不够解放,不能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性的做好各项工作,愿意守摊子,保位子,怕碰钉子,怕担责任。上级反复强调、多次部署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见不到明显成效。如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农村新民居建设等,基础条件相当的地方,工作进展差距很大,充分显露了领导干部改革的劲头和决心的大小。
干部作风建设活动推动公务员总体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但突出的问题是对上对下的态度差异明显,官僚作风依然较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依然存在。在访谈中部分公务员对此作了深入的剖析:一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二是政府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比如某些职能机构的缺失,某部门工作重复,多头领导,对工作的权利和责任划分不明确等等,导致公务员角色模糊,责任不明,相互推诿,效率低下;三是部分岗位工作单调、枯燥、重复,缺少创造性和挑战性,个人的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个人成就感缺失,工作热情下降,责任意识降低。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3、工作态度兢兢业业但怨言较多;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但排解不畅
公务员对于本职工作的态度比较认真,对于工作业绩和工作反映较为看重,随便应付工作的态度越来越少见,责任感、使命感强烈,非常清楚自身的权利与相应责任的对等性,绝大多数公务员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公正廉洁、追求奉献。但调查结果也显示:64%的公务员对所处的环境不满意,怨言较多。不满意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薪酬不合理,公务员的薪酬体系还采用比较传统的形式,更多的是按照职位高低和工作年限来衡量,忽视了公务员本身工作量的大小和多劳多得的原则,56.28%职位低、新进的公务员对此有强烈的不公平感,认为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80.27%公务员认为其所得薪酬与其所付出的努力和社会地位不成正比。二是职务晋升的潜规则依然严重,59%的公务员最痛恨那些通过金钱拨动权杖,名正言顺地在某些领导的“职权范围内”、无懈可击的“正常程序”下实现晋升目标的人。个别领导的好恶依然对评判标准有着不可估量的干预作用,个别的形成裙带之风,帮派主义。
78.39%的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和“感觉太累”,0.95%的人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公务员的压力来源于:不必要会议过多(61%)、工作应酬必须喝酒(58%)、升迁的希望
很小(50%)、承担角色与责任过多(47%)、担心工作不能令领导满意(43%)担心下属完不成任务(37%)、被迫执行领导不切实际的决定(34%)、不得不说假话(31%)等等。从调查显示的缓解压力的途径上看,56%的公务员选择“自我安慰和心态调整”,24%的公务员选择运动作为缓解压力和烦恼的方式。单一的缓解压力和疏解不良情绪的途径和方法为公务员压力的累积埋下了隐患。
4、个人发展愿望强烈,但选择方式不当;交往需求强烈但又恐惧交往。
89.26%的公务员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抱负,不满足于应付工作和“混日子”,希望在岗位上顺利发展,并且做出优异成绩体现自身的价值。干部选拔中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个别领导干部按照个人的喜好及关系的亲疏选拔干部,64.39%的公务员认为自己的升迁掌握在领导手中。为了得到领导的赏识,有的公务员不得不想方设法和领导靠近,有时甚至会采取投其所好,陪玩、陪练等方式。为了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一些公务员含蓄内敛,在与别人交往时,总是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沉默是金”成为大多数公务员信奉的行为准则。公务员感觉在工作上自己的最大优势是工作能力(79.5%)、独立性(44.5%)、性格(42.6%);自己的最大劣势则是社会关系(67.1%)、工作经验(48.6%)、人际关系(37.8%)。公务员普遍认为处理许多事情并不是简单依据道理、规则,而是兼顾许多潜在的关系、利益、暗示、默契,自己稍不注意就吃亏。包括“组织考察”、“群众评议”,看起来对提拔干部是非常规范、公平的做法,但是机关部门形成的“考察时不讲真话”、“评议时不选太认真和个性强的人”等问题,使组织选拔工作有时失真。一些公务员如实说道,“应付工作,依靠所学知识基本足够,最难的是处理关系和对付是非流言。”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将公务员的精力集中到做好工作和相互支持方面,减少人际纠纷与矛盾,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交往、网络信息交往都比较丰富,但是仍然感觉有效的沟通不够,希望增加交流的机会。76%的公务员提出不仅仅需要工作关系,更需要朋友关系。因为工作关系只能是职业性的交往,由于竞争心理影响,不可能亲密无间;只有亲人、朋友的关系能够心灵交流、解决问题。但在与亲朋好友交往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身份的特殊性,28.19%的公务员担心自己因为无法婉拒亲情而做出违背工作职责甚至违背法律的事情。还有37.88%的公务员周末加班,生活不规律,严重影响了与家人和朋友的相处,弱化了亲情交流。而另一方面,79.01%的人认为单位内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54.11%的人认为同事在相处过程中不说真话,关系不融洽,同事间缺乏信任与尊重,人员交流流于表面,内心得不到情感的交流,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在工作环境中,有的人在组织中沉默寡言,很少与同事交流来往;有的人勾心斗角,将人际关系看作政治斗争与获利的手段,无视组织规章制度的存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公务员无法专心于工作本身,而花费太多精力处理人际关系,易产生情绪上的衰竭,同时加剧了组织内部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5、保健调适意识增强,但健康状况堪忧,失衡心理依然较重。
公务员作为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自我实现和获得尊重的需要较强。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和“官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公务员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把行政级别看作最重要的价值标准,以追求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行政权力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48.98%的公务员认为做官就能获得较高的收入、良好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享受较好的社会福利,更重要的是做官能更多地实现个人意志,拥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和支配权。走上公务员岗位之初,大家往往具有工作热情高、主动性强、勤奋刻苦、有活力等优秀品质,然而行政组织所特有的金字塔结构,决定了晋升到领导职位的公务员只是少数,这对于以升职为人生重要目标的公务员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事实。当昔日与自己相差不多的同学发了财,和自己各方面相当如年龄相近、学历相当、工作年限相同的人得到了升职的机会时,87.63%的公务员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导致情绪低落、郁闷、工作积极性下降、职业倦怠现象,甚至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价值取向。
此外,公务员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卫生部门对机关公务人员连续两年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排在前四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脂症(54.22%)、脂肪肝(30.29%)、高血压(11.22%)、糖尿病(5.09%),其中40岁以上的人群检出率最高。49.88%的公务员出现了工作倦怠,工作态度消极、甚至工作热情丧失,应付了事。少部分公务员工作时间炒股,上网聊天打游戏,煲电话粥,处理家务事。公务员的职业倦怠影响了工作效率,影响了队伍的形象,导致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从公务员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的途径看,公务员在承受工作压力、责任压力、舆论压力、规则压力的时候,也有个人无法抗衡的社会和个人孤立无援的心态,需要有人沟通和帮助。目前,39.3%的被调查者选择“运动”作为“排解烦恼”的方式,35.8%的被调查者选择“自我安慰和心态调整”;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大的帮助来自“家人”(60.9%)、“朋友”(28.4%),真正寻求领导和同事帮助的很少。
二、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和叠加的特殊阶段,国家战略发生调整,各个省市的发展开始转型,各级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这些社会环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务员的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和生活追求。
2、组织环境因素
在对公务员的管理上,权限过于集中,统得过死,在机制上没有区分具体的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和职业特点;相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责任制,导致权力异化和腐败的发生;晋升制度尤其是选拔和提升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程度依然需要加强;绩效考核制度与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相脱节,考核的可操作性、可量化性不强;激励机制与公务员的内心期望相差较大,导致公务员失衡心理较重。
3、个体因素
“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对公务员的影响依然很深,绝大多数公务员将晋升作为自身价值的最重要的体现。为谋求晋升,公务员承受着单位体制、工作任务、家庭期望、自身人格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压力较大,调节不畅。也有一些公务员抱着守摊子、保位子的想法得过且过,不敢创新,怕担风险,怕丢乌纱帽。
三、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建议
根据机关公务员的思想变化,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不懈抓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改进工作作风。
做好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重点抓好党的宗旨观念、党性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公务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加强作风建设,重点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大力纠正对上汇报“一枝花”,实际工作“豆腐渣”等浮夸作风,加大作风建设的有效监督,努力提升公务员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2、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努力在各项改革措施上创新,让创新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尤其是服务领域的创新更容易受益于民。例如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对困难企业可以实行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的“三不政策”就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公开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把公共服务的底牌亮出来,交给群众,公开透明,要把服务什么,怎么服务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3、加强敬业精神培养,多渠道缓解公务员压力。
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应放在敬业精神的首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是群众对公务员工作态度进行的形象描述。通过作风建设,培养公务员立足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尽责尽力,甘当“镙丝钉”的奉献精神和凡人意识,加大各类培训力度,尤其是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公务员对本职岗位的胜任能力。根据公务员自身的特点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多渠道多角度关心公务员的成长与成才。努力改善组织内部的不合理现象,明晰工作角色,扩大工作自主权,增强工作成就感,有效缓解公务员的多重压力,
4、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加强公务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意识,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真正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把德才兼备、作风过硬的干部提拔到关键岗位上来。强化激励机制,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完善公务员职业保障体系,从社会分配公平的角度稳定公务员队伍。加强部门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注重上司与下属之间的人文关怀,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5、丰富公务员的业余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公务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希望具有活跃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新一代公务员的素质提高和见识增长,对业余生活的需求也多样化和新奇化。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商业性的休闲活动机构收费较高,正常工资不足够支付活动费用,公共活动场所的项目少和档次低,缺乏吸引力。因此,应创造条件尽可能为公务员的业余、休闲活动提供方便,特别是引导开展健康、新颖的活动,有利调节和增强公务员身心健康,同时要坚持公务员年休假制度的落实,确保公务员都能每年休假,修养身心。
一、公务员的基本思想特征
1、政治思想严谨但有些僵化;工作作风扎实但有些惰化。
党政机关的工作环境培养了公务员严谨的政治思想,在重大事件面前、在社会敏感时期他们表现出了与党和政府的高度一致,主动关注、了解、领会党的方针政策信息,非常关注和较关注的占79.1%,很少关注和不关注的仅占20.9%。河北省委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全省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调查数据显示:96.88%的公务员认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非常具有时代意义,教育成效显著,尤其是在提升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廉洁自律三个方面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86.36%的干部认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应该常抓不懈,今后改进的方向应集中在加大宣传力度、狠抓措施落实、重点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95.72%的公务员支持目前正在开展的消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做法,认为此项举措提高了审批效率,提升了政府形象,改善了投资环境,方便了广大百姓,19.36%的公务员认为消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应进一步规范化,以避免出现大的审批纰漏。但也有33.02%的公务员认为自身晋升无望,力求工作不出大的错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因循守矩,贪图享乐的思想也较为严重,其在工作作风方面的典型表现就是做事畏难情绪严重,畏首畏尾,光说不练、或者避重就轻或者推一推,动一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43.89%的公务员对“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长期性和落实效果心存疑虑,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实效性成为干部教育培养的关键问题之一。
2、创新意识增强但改革劲头略显不足;服务意识增强但对上对下服务态度差异较大。
86%的公务员认为中央大力倡导创新,并通过改革为公务员创造了有利于创新的种种环境和条件。公务员创新意识的增强主要表现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具体的表现是各部门各领域不断涌现实实在在、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设想、新举措、新方案,这对推动党委政府部门的各项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仍有部分公务员思想不够解放,不能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性的做好各项工作,愿意守摊子,保位子,怕碰钉子,怕担责任。上级反复强调、多次部署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见不到明显成效。如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农村新民居建设等,基础条件相当的地方,工作进展差距很大,充分显露了领导干部改革的劲头和决心的大小。
干部作风建设活动推动公务员总体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但突出的问题是对上对下的态度差异明显,官僚作风依然较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依然存在。在访谈中部分公务员对此作了深入的剖析:一是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二是政府组织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比如某些职能机构的缺失,某部门工作重复,多头领导,对工作的权利和责任划分不明确等等,导致公务员角色模糊,责任不明,相互推诿,效率低下;三是部分岗位工作单调、枯燥、重复,缺少创造性和挑战性,个人的才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个人成就感缺失,工作热情下降,责任意识降低。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3、工作态度兢兢业业但怨言较多;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但排解不畅
公务员对于本职工作的态度比较认真,对于工作业绩和工作反映较为看重,随便应付工作的态度越来越少见,责任感、使命感强烈,非常清楚自身的权利与相应责任的对等性,绝大多数公务员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公正廉洁、追求奉献。但调查结果也显示:64%的公务员对所处的环境不满意,怨言较多。不满意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薪酬不合理,公务员的薪酬体系还采用比较传统的形式,更多的是按照职位高低和工作年限来衡量,忽视了公务员本身工作量的大小和多劳多得的原则,56.28%职位低、新进的公务员对此有强烈的不公平感,认为自己的付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80.27%公务员认为其所得薪酬与其所付出的努力和社会地位不成正比。二是职务晋升的潜规则依然严重,59%的公务员最痛恨那些通过金钱拨动权杖,名正言顺地在某些领导的“职权范围内”、无懈可击的“正常程序”下实现晋升目标的人。个别领导的好恶依然对评判标准有着不可估量的干预作用,个别的形成裙带之风,帮派主义。
78.39%的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和“感觉太累”,0.95%的人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公务员的压力来源于:不必要会议过多(61%)、工作应酬必须喝酒(58%)、升迁的希望
很小(50%)、承担角色与责任过多(47%)、担心工作不能令领导满意(43%)担心下属完不成任务(37%)、被迫执行领导不切实际的决定(34%)、不得不说假话(31%)等等。从调查显示的缓解压力的途径上看,56%的公务员选择“自我安慰和心态调整”,24%的公务员选择运动作为缓解压力和烦恼的方式。单一的缓解压力和疏解不良情绪的途径和方法为公务员压力的累积埋下了隐患。
4、个人发展愿望强烈,但选择方式不当;交往需求强烈但又恐惧交往。
89.26%的公务员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抱负,不满足于应付工作和“混日子”,希望在岗位上顺利发展,并且做出优异成绩体现自身的价值。干部选拔中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个别领导干部按照个人的喜好及关系的亲疏选拔干部,64.39%的公务员认为自己的升迁掌握在领导手中。为了得到领导的赏识,有的公务员不得不想方设法和领导靠近,有时甚至会采取投其所好,陪玩、陪练等方式。为了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一些公务员含蓄内敛,在与别人交往时,总是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掩盖起来。“沉默是金”成为大多数公务员信奉的行为准则。公务员感觉在工作上自己的最大优势是工作能力(79.5%)、独立性(44.5%)、性格(42.6%);自己的最大劣势则是社会关系(67.1%)、工作经验(48.6%)、人际关系(37.8%)。公务员普遍认为处理许多事情并不是简单依据道理、规则,而是兼顾许多潜在的关系、利益、暗示、默契,自己稍不注意就吃亏。包括“组织考察”、“群众评议”,看起来对提拔干部是非常规范、公平的做法,但是机关部门形成的“考察时不讲真话”、“评议时不选太认真和个性强的人”等问题,使组织选拔工作有时失真。一些公务员如实说道,“应付工作,依靠所学知识基本足够,最难的是处理关系和对付是非流言。”因此,加强作风建设,将公务员的精力集中到做好工作和相互支持方面,减少人际纠纷与矛盾,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交往、网络信息交往都比较丰富,但是仍然感觉有效的沟通不够,希望增加交流的机会。76%的公务员提出不仅仅需要工作关系,更需要朋友关系。因为工作关系只能是职业性的交往,由于竞争心理影响,不可能亲密无间;只有亲人、朋友的关系能够心灵交流、解决问题。但在与亲朋好友交往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身份的特殊性,28.19%的公务员担心自己因为无法婉拒亲情而做出违背工作职责甚至违背法律的事情。还有37.88%的公务员周末加班,生活不规律,严重影响了与家人和朋友的相处,弱化了亲情交流。而另一方面,79.01%的人认为单位内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54.11%的人认为同事在相处过程中不说真话,关系不融洽,同事间缺乏信任与尊重,人员交流流于表面,内心得不到情感的交流,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在工作环境中,有的人在组织中沉默寡言,很少与同事交流来往;有的人勾心斗角,将人际关系看作政治斗争与获利的手段,无视组织规章制度的存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公务员无法专心于工作本身,而花费太多精力处理人际关系,易产生情绪上的衰竭,同时加剧了组织内部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5、保健调适意识增强,但健康状况堪忧,失衡心理依然较重。
公务员作为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自我实现和获得尊重的需要较强。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和“官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公务员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把行政级别看作最重要的价值标准,以追求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行政权力作为人生的重要目标。48.98%的公务员认为做官就能获得较高的收入、良好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享受较好的社会福利,更重要的是做官能更多地实现个人意志,拥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权和支配权。走上公务员岗位之初,大家往往具有工作热情高、主动性强、勤奋刻苦、有活力等优秀品质,然而行政组织所特有的金字塔结构,决定了晋升到领导职位的公务员只是少数,这对于以升职为人生重要目标的公务员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事实。当昔日与自己相差不多的同学发了财,和自己各方面相当如年龄相近、学历相当、工作年限相同的人得到了升职的机会时,87.63%的公务员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心理,导致情绪低落、郁闷、工作积极性下降、职业倦怠现象,甚至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价值取向。
此外,公务员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卫生部门对机关公务人员连续两年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排在前四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脂症(54.22%)、脂肪肝(30.29%)、高血压(11.22%)、糖尿病(5.09%),其中40岁以上的人群检出率最高。49.88%的公务员出现了工作倦怠,工作态度消极、甚至工作热情丧失,应付了事。少部分公务员工作时间炒股,上网聊天打游戏,煲电话粥,处理家务事。公务员的职业倦怠影响了工作效率,影响了队伍的形象,导致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从公务员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的途径看,公务员在承受工作压力、责任压力、舆论压力、规则压力的时候,也有个人无法抗衡的社会和个人孤立无援的心态,需要有人沟通和帮助。目前,39.3%的被调查者选择“运动”作为“排解烦恼”的方式,35.8%的被调查者选择“自我安慰和心态调整”;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大的帮助来自“家人”(60.9%)、“朋友”(28.4%),真正寻求领导和同事帮助的很少。
二、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和叠加的特殊阶段,国家战略发生调整,各个省市的发展开始转型,各级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这些社会环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务员的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和生活追求。
2、组织环境因素
在对公务员的管理上,权限过于集中,统得过死,在机制上没有区分具体的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和职业特点;相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责任制,导致权力异化和腐败的发生;晋升制度尤其是选拔和提升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程度依然需要加强;绩效考核制度与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相脱节,考核的可操作性、可量化性不强;激励机制与公务员的内心期望相差较大,导致公务员失衡心理较重。
3、个体因素
“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对公务员的影响依然很深,绝大多数公务员将晋升作为自身价值的最重要的体现。为谋求晋升,公务员承受着单位体制、工作任务、家庭期望、自身人格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压力较大,调节不畅。也有一些公务员抱着守摊子、保位子的想法得过且过,不敢创新,怕担风险,怕丢乌纱帽。
三、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建议
根据机关公务员的思想变化,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不懈抓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改进工作作风。
做好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重点抓好党的宗旨观念、党性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公务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加强作风建设,重点解决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大力纠正对上汇报“一枝花”,实际工作“豆腐渣”等浮夸作风,加大作风建设的有效监督,努力提升公务员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2、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努力在各项改革措施上创新,让创新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尤其是服务领域的创新更容易受益于民。例如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对困难企业可以实行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的“三不政策”就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公开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把公共服务的底牌亮出来,交给群众,公开透明,要把服务什么,怎么服务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3、加强敬业精神培养,多渠道缓解公务员压力。
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应放在敬业精神的首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是群众对公务员工作态度进行的形象描述。通过作风建设,培养公务员立足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尽责尽力,甘当“镙丝钉”的奉献精神和凡人意识,加大各类培训力度,尤其是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升公务员对本职岗位的胜任能力。根据公务员自身的特点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多渠道多角度关心公务员的成长与成才。努力改善组织内部的不合理现象,明晰工作角色,扩大工作自主权,增强工作成就感,有效缓解公务员的多重压力,
4、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加强公务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意识,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真正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把德才兼备、作风过硬的干部提拔到关键岗位上来。强化激励机制,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完善公务员职业保障体系,从社会分配公平的角度稳定公务员队伍。加强部门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注重上司与下属之间的人文关怀,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5、丰富公务员的业余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公务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希望具有活跃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新一代公务员的素质提高和见识增长,对业余生活的需求也多样化和新奇化。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些商业性的休闲活动机构收费较高,正常工资不足够支付活动费用,公共活动场所的项目少和档次低,缺乏吸引力。因此,应创造条件尽可能为公务员的业余、休闲活动提供方便,特别是引导开展健康、新颖的活动,有利调节和增强公务员身心健康,同时要坚持公务员年休假制度的落实,确保公务员都能每年休假,修养身心。
转型期公务员思想变化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转型期公务员思想变化调查报告
公务员是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代表党和政府形象的重要角色,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重要桥梁。其思想状况、行为状况直接影响党的政策实施效果,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政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2022学年五年级班务工作计划
下一篇:交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