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学非毕业班期中考试工作总结范文
一、 本校组考工作 加强考试宣传、动员。考前电子显示屏上滚动考试励志语、考纪警示语;召开学生考试动员会,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各班级再召开考试主题班会,落实考试具体工作。
2、 加强对涉考人员的培训。召开班主任会和监考教师会,对全体人员进行思想动员,对考试工作进行全面布置,对监考提出具体明确要求。
3、 统一考场设置标准,实行标准化考试。各考场按40人设置,按高考要求摆放桌椅。考前学生接受电子探测,考场设置屏蔽仪,杜绝学生带手机进入考场,严禁学生携带书籍资料入场考试。
4、 实行考场巡查。教学管理人员按分工每堂考试至少两次巡查,及时通报考生作弊情况和监考违规行为。
二、 阅卷工作
学校成立阅卷领导小组,确定各学科阅卷组长,召开阅卷工作会议。各阅卷组召开会议,熟悉试卷,统一阅卷标准和尺度。此次阅卷我校实行网上阅卷,落实教师阅卷任务,明确阅卷时间。各科按要求顺利完成阅卷工作,及时上报相关数据。成绩揭晓后,学校及时召开了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会。
三、 试卷评价、学生答卷情况及教学建议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体现了灵活开放且紧扣教材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校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全校仅1人超过100分。存在问题是:基础普遍不扎实,综合分析、表达能力较差,答题不规范,卷面及书写较差。今后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突出能力培养,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升,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数学:试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体现能力。选择题中,第7、8、9、10题属于拉开差距的题目;填空题第12、14、15题得分偏低;简答题的难易坡度比较明显,第18题忽视讨论a=0的情况,第21题比较新颖,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答题暴露出的问题:部分学生基础不牢,导致难题能做对,基础题却失分。今后要重基础,培养学生的的解题能力。
英语: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适当。既有很大篇幅的基础题照顾到全体学生,又有一定量的提高题拉开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是一套质量很高的试卷。听力题整体偏易;15题单项选择题都是常规题;20题完型填空题总体难度不大;20题阅读理解题是区分层次、拉开距离的题目;书面表达题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话题“电视选秀节目”,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两条建议:1、任务型读写里面的总结归纳题目设置过多。2、随着高考即将改用全国卷,考试的题型是否也应该顺应这个趋势。
答题出现的问题:单项选择题、任务型读写题和书面表达题得分均不够理想。今后要加强语法训练,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题的训练力度,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物理:题量适中,设计合理,知识点的覆盖面大,易、中、难比例合适。第1、2、3、9题属于易做题。第8题在两年前的上海高考题中出现过,是考查平抛知识应用的好题,但其问法与选项若能对换更好,否则答案有商议之处。填空题难度中等偏易。计算题中得分较低的是第16题。第17题的第一问本意考查与转盘相对静止的物体在边缘处所需向心力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但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假设选手落到盘上瞬间相对静止”,本人认为这一提法不妥。因为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强调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虽然是假设也不宜。
从学生答题中发现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任务艰巨。
化学: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推断能力。第一大题的客观题,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但也注意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结合;主观性试题,注意了题量和难度的控制,没有冗长而无用的背景材料,所给的解题信息完全是真实有用的,减轻了考生的阅读量,为考生提供的作答时间,也增大了思考的容量。
阅卷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基础不扎实,答题不够规范,思维的严密性和敏捷性不够,应试心理和应试经验的影响。今后要重视基础,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精选试题,加强训练,提高效率。
生物:突出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既注重理论考查,也注重实验考查。知识点分布合理,难易相对适中。文字、图表并存,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提取和转换能力。
答题存在问题:识记题做得较差,基础不够扎实;读题不认真,不能从题中找出隐藏信息;识图能力较差;表达不够准确。今后在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加强教学的规范性;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探究性和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关注社会热点,突出知识应用性;加强学生解题规范性的训练。
政治:试题贴近教材,覆盖面广,注重基础;关注社会热点,突出主干知识;总体要求,难易比较适度。学生在答题中也暴露不少问题。今后在教学中要夯实基础,要突出时代特点,加强练习,注重对学生答题方法进行指导,提倡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历史:试卷紧扣教材和高考考点,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归纳及应用能力。试题注重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选材丰富多样,包括文字材料、图画、表格、数据图等。建议高一试题以会考考点和能力要求为主,试题难度如果过大不利于理科学生学习历史,也不利于学生对文科的选择。
学生答题中暴露出的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的联系、比较、分析、迁移、提取信息的能力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不能使用历史专业术语来答题。
地理:试卷结构简约合理,知识点覆盖面广。对重要图表都有涉及,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适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失分原因有: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原理混淆不清;审题时不够认真仔细或者粗心大意,没有抓住关键词语;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缺乏,不能正确地认识空间位置;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不强,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只是简单、机械地死记硬背;部分学生学习、考试态度不端正,做题马虎;读图析图能力较差,运用地理专业术语或名词不规范、不准确。今后的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习惯、考试习惯;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地理问题,重视知识形成和积累;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看图、识图、忆图、析图的习惯,教会学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解题技巧;加强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完善答题思路、步骤,正确运用术语,书面表达规范;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中要及时反馈信息,做好补缺补差工作,特别是初中地理知识的弥补。
高二年级:
语文:本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选材的视野较开阔,角度新颖,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突出了能力考查,注重分析探究,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空间留给主观试题。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其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贴近高考 整体平稳;稳中有变 导向明晰;1、本试卷有很多题目来自课本,例如:语音、字词、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名句默写等,都有课本的影子,这些都比较符合最近两年高考重新回归课本的趋势
2、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素养。试卷第一大题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进行考查,字音考查的是课文的重点字词,字形重在考查形异音同的字,词语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正误的能力,句子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以上五个小题均考查常见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语言基础知识,符合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
3、精选素材,突出新颖别致。本套试题,出新不在于题型的新奇,而在于取材的鲜活和情境的新颖。
学生答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一)积累与运用方面语音题普遍做得较好,但词语选用题和病句辨析题及排序题目则不尽如人意。
例如:第3题词语选用中:“质疑”和“置疑”的区分。“休戚与共”和“休戚相关”的区别。
第6题排序题中:5、3两句的先后顺序学生混淆不清。
2、默写题完成较好,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
例如:学生把“烦”作“繁”写,把“苇”写作“韦”写。
3、语言实际运用题解答能力有待提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
例如:第18题:题干要求:整合成单句,学生做题的时候对单句的特点理解有误。
(二)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方面由于所选的文言文段难度不大学生得分情况良好。
2、文言翻译题,满分为10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翻译。
3、诗歌鉴赏题满分为8分,思想感情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只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完全读出题意。但由于设问方式较以往更加含蓄,所以学生的答题方向不明确,答案也就不够规范。如第一小题问出“环境特色”,大多数学生不知道选用什么词语进行解答。
(三)现代文阅读方面
本题学生答题不够规范,特别是对特定题型的固定答法把握不够好。另外,很多由于没有分点答题,也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发散。
(四)作文
作文题难度适中,学生都有话可说。但不足之处是:a不写标题,偏题离题,有的有套作现象;b不少同学占有了材料,但忽略了对材料的整合,所列举的材料缺乏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变成了材料的罗列,堆彻,有的选材太繁琐,且重复现象严重,多数同学的材料了无新意,普遍缺乏“自身体验”;c文体感不强,体裁不明,缺乏文体意识;d语言比较乏味,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四平八稳,记叙文缺少文采,议论文不够深刻,表现手法单一,缺少警句、佳句,整体单调空洞;e审题不够清楚,常见错别字出现频繁。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缺少优秀作文,在全年级作文中,没有1篇得分在50分以上。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己任,立足长远,杜绝功利,切实回到“回归语文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的正道上来,因此今后的教学要切实作到:平常的教学中应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生确立学习语文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落到实处。
2、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培养,重视教材的使用,回归文本,夯实基础。加强双基训练,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如识字,写字,词句的理解等,语基语用的学习,不要扩大范围,应侧重于运用。
3注重发展学生把握语言各方面要素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筛选语言信息的能力、对现代文阅读快速阅读的能力、筛选和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应加强古诗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去理解文本,掌握基本的答题规范,并在实际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古诗文名句;将课内外相关的或有联系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识记。古诗文复习要回归课本,加强诵记,强化积累,要抓落实。其实,其他方面的复习也要好好利用课本。名句名篇要注意全段全首的诵记。
5、阅读与鉴赏题不一定要做很多题,关键是做一题要搞清一题,做一个类型要搞清一类。要注意阅读速度的训练以及强化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文本的选择不必过分追求地方特色,着眼点还应在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上。
6、写作教学仍要加大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训练力度,强化文体意识,规范文体特征,特别要加强议论文的训练,使学生能较好地确立文章的主题,养成写作文提纲的习惯,纠正随意行文的毛病。
数学(理科):
试题特点
(1)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符合高考命题的意图和宗旨。
考察内容为选修2—2全部内容,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共有96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44分,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有10分,符合高考大纲的要求,符合高考命题的方向。
(2) 注重能力考查
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参加社会实践的必备知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善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善于综合应用,支离破碎的知识是不能形成能力的.考查时,既要注重综合性,又兼顾到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
(3)整个试卷计算量大,追求大的运算量,注重考查数学的计算能力以及灵活地解决问题能力。
试题及学生答题错误分析
选择题第7题均分为1.48,错误主要原因是两函数除法导数公式不会灵活应用。
选择题第8题均分为1.53,不少同学选d,没有进行验证,没有注意解题时的充要关系。
选择题第9题均分为1.51,对区间端点的判断是学生永远的难点,选b的人较多。
填空题第11题很多人空白,没有想到奇函数在对称区域的定积分问题。
填空题第15题错误较多,没有写出n的取值范围。
解答题第16题两小题大多是计算问题。
解答题第17、19题对需要讨论的参数分类不清,讨论不全。
解答题第18题主要是三角函数公式记忆不牢固。
解答题第20题错误主要原因是对数学归纳法理解掌握不够好。
解答题第21题,作为最后一题很多同学存在畏惧感,另外第3小题的转换变量的思路对基础不好的同学是个考验,同时还存在答题时间的问题。
思考与建议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整体质量是很不容乐观.低分率也不小,一些稳得分的题目还是有很多学生错,这反映了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数学能力是很差,有一些知识还没有真正掌握.平时教学建议
(1)平时教学应注重基础,让所有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义的教学就应注重基础,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记忆到位。
(2)平时讲解数学例题时有意识地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数学地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
(3)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作业习惯,强化解题规范的要求。
(4)要着重培养学生熟练、准确的运算能力,导数问题的运算较繁,应提倡学生寻找最简的处理方法,更要让学生多体会运算当中的技巧。
(5)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6)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会质疑、会反思、会归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文科):
高二文科数学期中试卷命题范围:选修1-1,选修1-2。考试的目的主要是调查研究高二文科数学教学的现状,了解高二文科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利于高二数学教师合理、高效地组织数学教学,指导好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打好高中阶段的数学基础.
试题特点
(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本次考试的题目容易题约占80%,这些容易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没有设置什么“陷阱”。
(2)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次考试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第20、21题有一定的难度,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
试题及学生错误分析
(1)选择题中较典型的错误在第8、9、10三题上:
第8题,考充要条件,学生做错的原因是不会将条件转化。
第9题,考查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应用以及指数与指数幂运算公式,学生做错的原因是不会用倒序相加法以及不会化简。
第10题,函数恒成立问题
(2)填空题中较典型的错误在第12、13、15题
第12题,考查了不等式,有学生忘记了c=0。
第13题,考查了函数周期性奇偶性。
第15题,考查函数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
(3)解答题部分总分为75分,其中较典型的错误在第17、19、20,21题
第17题,有学生审题不仔细,未区分有序与无序
第19题,第2小问有学生不能正确证明面面垂直
第20题,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理解不清,导致该题错误,计算能力较差
第21题,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和恒成立证明
思考与建议
从本次期中考试的情况可以看出,整体质量较好,这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还是比较好的,数学能力也较强。平时教学建议
(1)平时教学应注重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知识基础,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义的教学应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知识积累、梳理的过程,教学和复习中首先要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复习中要充分重视主干知识的支撑作用。
(2)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3)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方法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多条途径,注意直觉猜想,归纳抽象,逻辑推理,演绎证明,运算求解等理性思维能力。
英语:
一、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该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为150分。由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读写和书面表达六部分组成。其中客观题115分,主观题35分。试卷主要对高二下学期模块七所学的基本语言知识点和语法项目进行检测。在保持近几年高一、高二期中期末考试的基本命题原则—— 立足课本,学什么,考什么——的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既注重对基础的考查又注重对综合能力的测查,与高考试卷题型一致。该试题语言知识考查全面,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以知识的积累促进能力的提高。从命题的设计思想来说,试题设计的要点均以课本所学内容为基础,能对学生的阶段学习成果起到检测作用,并能对高二年级英语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我校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该试卷的听力部分难度不大,学生各小题的得分率大都在80%左右,但第一小题得分率相对较低,这一现象也颇为常见,因为学生对阅读者的语音语调语速有个适应的过程。
单项填空题考得内容较广,学生的得分率普遍不高。尤其是第23,32,35这三小题,得分率只有15%左右。第23题考察的是对话,而大部分学生对答案中所提供的几个表达不理解是无法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原因。第32小题是检测学生对定语从句的掌握情况,句子中又含有look forward to 这个短语,而大部分学生弄不清这个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从而丢分。第35小题考察了强调句型,定语从句和省略等多方面的知识点,本身就是一个拔高的题目,因而文科生的得分率为18%,而理科生的得分率只有12%。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得分率基本上在50%左右,这两项主要考察学生对词汇的总体掌握情况和对语篇的理解能力。完形填空难度不大,但区分度很明显,理解了基本思路,错的就少,而只要前面理解错了,越往后就越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阅读理解总体而言难度一般,但也有些题目的答案很具有迷惑性,比如第71,75题。而更主要的失分原因是学生的词汇量不过关。
任务型读写的得分率不太高,并不是学生没看懂文章内容,而是在填词时对大小写或词形变化等形式没有注意而导致。作文总分25分,而大部分学生都在及格分15分以下。
三、教学工作反思及对策与建议
现象与反思之一:很多学生在做听力试题时,只注重单个的词义而忽视了对话的整体含义。对策与建议:今后要继续加强听力训练,着重强调将上下文联系起来。
现象与反思之二:学生阅读量不足,理解能力不强,导致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任务型读写的得分率偏低。对策与建议:积累词汇量;增加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的输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多从英美国家的报刊杂志和网站上获取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章,以帮助学生理解英文思维方式,提高理解力。
现象与反思之三:写作时许多学生不注意书写,丢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书写不工整,卷面不整洁。对策与建议:平时要加强写作训练,并督促学生保持卷面整洁,并在写作文时注意分段,字体的大小要适当。
物理:
一、下面先从试卷题型,结构,和难度上做简要分析:
整卷主要考查高中物理选修3-2部分,包括: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第1题考查楞次定律的概念。
第2题考查利用楞次定律的概念判断感应电流的有无。
第3题考查理想变压器的特点。
第4题考查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第5题考查利用楞次定律感念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第6题考查电磁动力学中的做功及电荷量产生。
第7题考查动生电动势产生条件及公式应用。
第8题考查等效电路中电压测量问题。
第9题考查动生电动势产生中能力转化。
第10题考查电磁感应中受力分析问题。
第11题考查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及图像。
第12题考查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交变电流的原理及图像。
第13题考查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交变电流的特点。
第14题考查感生电动势的产生及受力分析。
第15题考查感生电动势的产生原理。
第16题考查动生电动势的产生及电动势的叠加。
第17题考查交变电流图像及电压有效值的计算。
第18题考查动生电动势等效电路及点功率的计算
第19题考查交变电流产生的基本原理,瞬时表达时的求解及电荷量的计算
第20题考查电磁感应中动力学问题及能量转换
整卷基本涵盖了电磁感应和交变电流两章中的主要知识点,注重基本感念的考查兼顾综合题,试卷结构较为合理,基本能够考查学生对以上两章内容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其中第9、10、20题考查的切入点较好但难度较大,选择题第1、2、4、15题,第11、12、13题知识点重复,第8题考查意义不大,填空题第15、16题问法有待改进,第18题题意不清,存在歧义无法求解。
二、学生的主要得分题在第1、2、3、5、11、12、13、15、18、19题。错误较多在第4、6、7、8、9、10、14、16、17、20题。其中错误相对的是第6、7、10、14、20题。学生的问题有一下几点:
(1)对楞次定律的基本概念,定义,用法不清楚。
(2)对交变电流产生的基本原理,及线圈在各个位置时电流电压特点不清楚。
(3)对公式的使用条件及理解含糊不清。
(4)物理思维不敏捷,对综合问题的分析能力不够。
(5)答题过程中书写不规范,结构混乱,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能力不足。
三、针对学生的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做以下几点:
(1)上课时对基础性的感念问题加深讲解,多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加强学生对公式的适用条件的把握以及对公式的适用强化训练。
(3)将综合性问题竟可能的拆分基础问题,让学生多加领会综合问题的分析方法。
(4)督促学生答题和书写要竟可能的规范。
(5)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知道物理即生活,生活即物理,培养学生物理兴趣,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
试卷总体评价
本试卷共两大题,第一题选择题,第二题非选择题。选择题16题,每题3分,共48分;非选择题共8题,共52分。
试卷内容覆盖了高二化学选修5前三章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化学选修5第一章中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名称、结构特点、结构简式的书写、系统命名、烃的卤代物的种类,第二章中烷烃、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的官能团、化学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第三章中醇、酚的官能团、化学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试题符合考前命题要求,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题分析
第1题,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特点的掌握,由于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和二氯甲烷的四面体结构理解不深刻,导致得分率不高。
第2题,考查学生对苯的同系物中苯环和侧链的相互影响的掌握,这个知识点老师上课时一般会反复强调,学生较熟悉,得分率较高。
第3题,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沸点受碳原子总数和支链数目影响的掌握,这个知识点老师也会强调,学生也基本能记住,得分率尚可。
第4题,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共平面和共直线的立体结构的理解,学生应该都练习过相关题型,得分率较高。
第5题,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中组成元素质量分数计算,难度较小,得分率较高。
第6题,考查学生对溴乙烷的消去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检验,很多同学只考虑到乙烯的性质,未考虑氢氧化钠和乙醇的影响,导致错误率很高。
第7题,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鉴别的掌握,试题难度较小,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
第8题,考查气态烃燃烧前后体积不变对氢元素数目影响,难度不大。
第9、14题,考查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特性,烃的溶解性,键线式的分子式等知识点,试题较容易,得分率较高。
第10题,考查由有机物混合气体燃烧产物判断有机物,难度不大。
第11题,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除杂问题的掌握,学生对除杂问题的原则掌握不太透彻,得分率不高。
第12题,考查学生对烃的一氯代物的种类掌握,难度适中。
第13题,考查烯烃和烷烃命名的不同特点,难度较小。
第15题,考查对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种类的理解,试题难度不大。
第16题,考查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卤代烃的结构特点,试题难度也不大。
第17题,考查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名称,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
第18题,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同系物概念的理解,有些学生将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
第19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和共平面结构问题,试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
第20题,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和由系统命名书写结构简式的掌握,很多同学对这两个知识点理解不够,丢三落四,导致该题得分率较低。
第21题,考查学生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烃的卤代物种类、系统命名和结构简式书写等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同系物的概念理解不够,不能准确书写同系物的结构简式,导致得分率较低。
第22题为有机合成题,考查学生对烯烃的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等知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较薄弱,对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理解不深,导致该题得分率较低。
第23题为实验题,考查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实验题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很多学生对实验相关知识点理解不够,导致得分率很低。
第24题,考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计算、结构简式的判断,醇的消去反应和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醇的酯化反应在化学必修2中学过,但大部分学生已经忘记,而选修5课本该知识点在羧酸的化学性质中出现,还没有来得及学习,导致该题得分率最低。
建议:1、重视方法指导,及时总结易错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重视学生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规范培养,教导学生审题要细心,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
3、要求学生吃透化学概念和化学反应的原理,熟练掌握重要物质的性质,并进一步强化应用。
4、重视知识的生成教学,充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满堂灌。
生物:
一、 试卷总体评价
本试卷共两大题,第一题选择题,第二题非选择题。选择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本次试卷主要考察了生物必修三的第一章到第四章内容,即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31分,植物的激素调节34分,种群与群落23分。试卷难度适中,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生物基本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考察生物知识的应用。但本次试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第7和第10小题题目是一样的,第18题d选项与第8题d选项是一样的,而且本题所给的图也有问题,与课本的出入较大。
二、试题分析
选择题1、3、4、5、6、9考察的是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其中第1题考察的是内环境的组成,第3题考察的是内环境的成分,第4题考察的是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第5题考察的是内环境的组成关系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第6题考察的是内环境稳态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第9题考察的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器官、系统。这几道题的难度基本不大,学生得分率较高,但是第5题学生的得分率却比较低,这可能和这一题考察的知识较为综合,灵活度也较高有关。
选择题7、10、11、12、24和非选择26、27题的题考察的是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这章知识总体难度较大,对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学生的得分率不是太理想,当然这中间的第7和10题题目是一样的,对学生答题也有一定影响。例如第11题得分率只有0.18,这是非常低的,而这一题考察的是免疫学的应用,在课本上没有出现过,需要教师课堂补充,如果没有补充,学生是很难知晓的。非选择题第27题的得分率也很低,而这一题考察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这说明了学生对这个过程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对于两者之间的区别也不是十分明了。
选择题3、13、14、15、16、17、18、19、23、25和非选择题28题考察的是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难度不大,试题灵活度适中,但有几题值得注意,第18题本身就存在问题,所以学生就比较难回答了,第25题考察的比较灵活,需要学生正确理解坐标图,否则易错选b答案,第28题考察的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而学生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理解不够,尤其是茎的向光性、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和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关系,因此这一题的得分率也不是很理想。
选择题8、20、21、22和非选择题29考察的是第四章种群与群落的相关知识,发现学生对种群数量的基本特征,即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掌握的不够理想,对群落的概念和空间特征理解的也不是十分透彻,因此就出现了第8题的得分率为0.27,第29题的得分率只有0.45。
三、建议:1、重视方法指导,及时总结易错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加强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并且要做好跟踪教学。
3、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记忆知识,如建构知识框架、归纳比较、动画演示和建立生物知识模型等。
政治:
一、 试卷简要分析试卷内容分析
本套试卷的命题范围为《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分值为100分。
2、题型结构分析
从选择题选肢构成看:14题为双项组合题,11题为单项选择题。
3、试题素材分析
力求原创与改编:大部分试题是根据时政热点、生活焦点、社会重点加工而成,个别试题是根据以往试题进行改编,因此题目富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生活气息。
突出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凸显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试题注重考查学科基础主干知识,以新情境的形式实现对考生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二、 教学体会考点需过关,考点点点清
要求学生该记的要记牢,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弥补。始终不渝的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扎实掌握课本知识点。
2、能力要过关,基本能力重培养
重视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重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对于客观题,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材料,对材料信息有个总体把握,要看清题目的要求设置,有针对性的分析各个选项。对于主观题,要引导学生先看问题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综合应用所储备的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3、加强训练是关键
训练形式上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楚,语言通畅,善于应用政治学科术语,要点化,逻辑性强,以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训练内容上,一方面重视客观题的训练,精选题目,讲练结合,力争少失分;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主观题的训练,尽量涉猎各类题型,讲究解题思路和方法,善于提炼真实有效信息。
历史:
一、对试卷的整体评析
本次历史试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占试卷总分的60%;第二部分为材料题,由两道大题组成,总分为4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40%。试题从总体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从难易度方面看,本次命题难度中等。
、二、阅卷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具体的答题结果来看,客观题第1、9、11、20、21、23、29得分率较低,尤其是第20、23题得分率只有0.3左右,反映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仍然欠缺,基本功不是很扎实。主观题32题第一小问,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学生不能从各个角度去回答问题,反映出学生答主观题没有思路,任然只是死记硬背历史知识。
从分析试卷的具体情况看,我们发现了年级历史试卷中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审题能力差。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经常出现匪夷所思的答案,反映出学生在审题上出现了方向性的偏离。
2、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试卷中,考察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灵活多角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得分较低,主要在选择题上;另外在学生做题中,也缺乏对关键字、词、有效信息的提取,出现答非所问的答案。这一点在主观题里表现尤为突出。
3、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知识要点不明确,时有错别字出现。作为高二的学生,至今还字迹潦草,出现不少错别字,值得每位历史老师重视。
4、学生不能有效组织答案。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迁移、对材料和教材相关知识的概括、归纳、分析能力较差。致使大题做答不规范,口头化语言较多,与历史专业术语联系较少,得分率不高。
三、对改进教学的建议狠抓基础知识的过关,注重能力培养
从试卷中就突出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史实混淆。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重在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狠抓基础,要注重抓好主干知识。纵观历年高考试题,无论命题如何改革,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却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常变的是命题形式,不变的是学科知识,这一点绝不可动摇。
2、加强答题策略与方法的指导
阅卷中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比较规范地使用历史术语答题,条理混乱,字迹潦草,无法辨认,很有必要加强学法指导,否则高考失分较多。要注意加强答题策略方法的指导。注重语言规范,加大对主观题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对知识的迁移、归纳能力。电脑阅卷形势下对我们学生的答题格式要求很严格,还是要提早训练以便规范学生。
3、反思此次考试,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扎实,一些基础知识出现较高的失分率;学生的课堂效率也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一些在平时训练中出现过的原题,课上分析过的原题或类似题型仍出现了较高的失分率。我们最主要还是要克服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才是最有效也是最紧迫的任务。
地理:
一、试卷结构及考查内容特点:
本次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地理卷共两部分,选择题25小题计50分,综合题共4小题共计50分。试卷结构符合高中地理学科特点,试题设置方式大多以图文材料形式,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色。本卷考查了区域地理复习部分,重点考查了《地球地图》、《亚洲分区——东亚、东南亚》,与高二区域地理复习同步。知识点考查较细,考点多,不少考题能力要求较高,总体难度适中。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
通过对池州六中学生考试答题情况抽样分析可以看出,在选择题部分,学生得分率偏低,尤其部分考题学生错误率偏高。选择题第4、8、10题得分率较低,反应了学生们对地球与地图相关计算方面能力较差,导致错误率偏高。第5、6、21、23题得分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学生们对世界区域地理特征掌握不足,没有从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角度理解记忆。第18题得分率较低反应学生等值线判读能力较低。
综合题充分体现学生审题能力与答题技巧。从本次考查结果来看,也反映出学生这方面能力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次考查综合题部分第28、29题得分率低,通过阅卷统计可以看出,第28题的第2小题“分析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与年季变化大的原因”、第29题第2小题“分析朝鲜丰富水能资源的形成原因”失分很高,反映学生对一些地理原理的运用能力较差,不能结合区域气候特征进行知识迁移。
从学生答题总体情况来看,同学在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机械记忆区域知识,不能从高中地理原理的角度去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导致部分考题失分较高。
、三、今后教学建议:
根据本次考查的数据分析与抽样分析来看,区域地理知识不同于以往必修部分知识特点,要求学生避免机械记忆区域特征,而是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善于运用高中必修理论知识分析初中区域地理特征,可以说就是要求学生能站在高中的角度看初中的知识。教学中,要根据这样的特点组织教学,复习每个区域部分的时候,要强调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加强高中理论运用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四、对本次试卷设计的建议:
总体来看,本次试卷设计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考查范围与教学同步,考查知识点全面细致,达到了阶段检测的目的。由于部分学校常用网上阅卷,考虑到后期试卷分析的需要,答题卡的设置建议与试卷分开,学生手中保留试卷便于试卷讲解分析,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得失分情况。
2022年中学非毕业班期中考试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2022年中学非毕业班期中考试工作总结范文
上一篇:湖南省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范本
下一篇:XX年街道社区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