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工作年终总结
更新时间:
XX年,我市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以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我市农业增产增效取得新成绩,农民持续增收取得新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极大改善,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出难得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要求,以八大建设为重点,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政策惠农、工业哺农、社会支农、科技兴农,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我市始终把“生产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按照种植业建板块,养殖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加工业建园区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久动力。一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我市大力开展农业项目建设和劳务经济开发,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今年农民人平纯收入可达3742元,比上年增加560元,增长17.6%。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可达1893元,增长11.83%;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1585元,同比增长23.91%;财产性纯收入人均133.34元,同比增长111.66%;转移性纯收入人均129.68元。二是种植业增产增收。我市积极引导农村闲置土地向种植大户适度流转,目前种植面积达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305户,种粮面积达到13.4万亩,占到全市水田面积的22%。种粮大户不断涌现,推动了我市的粮食生产。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60.93亿元,同比增长24.1%;粮食总产67万吨,同比增长3.4%;油料总产7.26万吨,同比增长2.1%;麻类总产1.05万吨,同比增长5.7%;水果总产3.07万吨,同比增长22.1%。三是畜禽水产业发展加快。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争创畜牧水产大市为目标,以配套雨润集团、永大公司生产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推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吸引和激发民间资本投入畜牧业,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年新增45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27个,其中新增万头以上养猪场9个,建成并投产的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猪舍198栋,还有50栋正在建设中,XX年生猪出栏100万头,比XX年增加了8.7万头。新建万只以上规模化养鸡场58个,其中,10万只以上的养鸡场20个,20万只以上的养鸡场10个,全市年出笼预计可达980万只。全市发展网箱养鳝2万口,全市已发展小龙虾养殖10.57万亩,去年小龙虾产量3万多吨。全市水产面积达62.50万亩,比XX年新增2万亩,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7.6万吨,总产值17.6亿元,形成了粮食、水产、畜牧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四是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加强。我市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帮助劲牌酒业、长丰米业、灵溪食品、珍珠果米酒、富川油脂、真有味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原材料基地,加快建设劲牌保健酒三期扩建、远东麻纺、宏风饲料二期等重点涉农项目,加强雨润集团3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建设,狠抓设施配套,使我市农产品加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五是农业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去年全市重点农业招商引资项目4个,投资总额4亿元,分别是山东永大食品有限公司在大冶还地桥镇秀山村建设年屠宰加工3600万只肉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山东永大食品有限公司在大冶陈贵镇马鞍山建设大型肉鸡种禽场,总投资1.7亿元;武汉邦之德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北农场建设年产两万吨“肽黄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湖北健丰牧业有限公司与黄冈万辰棉业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国际通用包型大型棉花加工厂建设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同时,广东兴隆百万商品猪养殖小区等农业招商在谈项目有3个,预计总投资10.47亿元,农业招商在全市形成浓厚氛围。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重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一是农田基本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去年,我市累计投入1.95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000余处,解决农村1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改善灌溉面积9.93万亩,新增、恢复除涝面积7.84万亩。今年全市已向国家争取高产农田整理项目5个,争取项目资金6477万元,新增耕地4124亩。二是乡村道路和客运网络不断延伸。全市共建设完成县乡二级公路33.8公里,县乡三、四级等级公路改造57.52 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300公里,其中,新农村建设134个示范点新建通村通组公路达240公里,新建农村五级客运站4座,建成候车棚40个、招呼站90个,累计投入资金达1.6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三是农村生态家园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以“一建三改”为重点,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全市完成建设沼气池19680口,血防改厕15800座,新建垃圾池1260个,新装路灯846盏,拆除农村土坯房、危房达5.74万平方米,清理沟渠1.6万米,村庄绿化1.3万平方米。同时,我市大力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在2个镇和10个村开展绿色家园示范村镇建设,建设农村道路和农田林网,构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乡村田园风光。四是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我市大力开展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扶贫搬迁工作,使我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305元,同比增加200元,增长18.09%,贫困人口减少1.54万人,搬迁扶贫完成517户。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7月份,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高级干部访华团专程赴阳新县考察了宝塔村万亩湖蒿基地和王家老屋扶贫搬迁新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9月份,全省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现场会在阳新县召开,杨松、刘友凡等省领导出席了会议。
(三)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我市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构建新型农村卫生合作医疗体系,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得到落实。从去年春季开学开始,我市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据统计,XX年春秋两季我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减免杂费8187万元,惠及学生77万人次,免费发放教科书(教材)21万套,减免金额1188万元,补助家庭困难的寄宿生3.3万人,补助金额241万元。二是农村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实施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以及农民工参加医保的专项扩面行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医疗保险人数持续增长,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3.36万人和2.68万人。我市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参合农民达到118.61万人,参合率92.6%。三是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大力开展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我市争取到国债项目资金400万元,用于西塞山区河口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及大冶市14家卫生院、阳新县16家卫生院的基础设施配置。另外,还投入49万元用于村卫生室建设,按每个农村卫生室5000元的标准,对我市98个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初步解决了医疗条件差的困难局面。四是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市共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460场次,开展了魅力乡镇展演活动和农民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播放电影500多场次。市委宣传部、新农办和文化局还联合主办了“放歌黄石新农村”百场下乡演出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我市从建好基层组织、强化教育培训、抓好阵地建设、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去年全市对示范点行政村主职进行了集中轮训,提高了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显著提高。阳新县浮屠镇下屋村投资44万元完成村综合楼建设,改变了该村多年没有村级活动场所的状况,同时,该村大力开展制度建设,完善了两委例会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政务公开,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二是村级组织活动条件明显改善。去年,我市狠抓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全市纳入省级规划的125个新建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改扩建项目155个,农村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三是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村务公开工作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在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新村建设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城乡文明共建活动,形成了乡风文明的良好局面。
(五)农村综合改革层层推进,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我市始终坚持把农村综合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由点及面、层层推进、不断深入,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钱养事”的新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开展完善 “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试点工作,建立了“钱随事走、考核定酬”的“以钱养事”新机制,较好解决了资金怎么用、事情谁来做、绩效谁来评的问题。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针对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适龄儿童生源减少的实际,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适当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我市在阳新县洋港镇启动林改试点,完成了15个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占该镇总村数的88.2%,林改面积达12.6万亩,占山场总面积的85.7%。通过林改,使农民承包、开发荒山的热情高涨,山权林权得到确认,集体债务得到有效化解,林业发展得到了保障。去年11月,全市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会,此项改革在全市全面铺开,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若干指导督办小组,深入各乡镇进行协调指导。四是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以资产换资金,以机制换效益,大力改革“五小”工程,同时,鼓励和扶持民间及个人投资兴建小水利,初步实现“以水养水”。五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我市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弱势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去年,省农业厅将黄石养猪协会、大冶市禽业协会、阳新县宝塔湖春潮湖蒿专业合作社列为试点单位,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5家。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宣传发动,积极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我市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通过层层召开工作会议,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暨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市委书记王振有同志在大会上做了动员报告,要求各县(市)区、市直部门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切实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会后,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分别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各工作队深入试点村,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会、村干部工作会,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广泛宣传,使新农村建设深入千家万户,家喻户晓。二是举办培训班,提高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的工作能力。今年分别组织举办了驻村工作队员培训班和村干部培训班,并带领驻村队员和村干部前往重庆、四川、辽宁、吉林、武汉、宜昌、孝感等地参观学习全国、全省的新农村建设典型,通过学习先进,提高了大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增强了建设好新农村的信心。三是依托各种媒体,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典型。为了及时宣传全市新农村建设新进展、新成就、新典型,我市在黄石日报设立《新农村、新气象》专栏,在黄石电视台的开设了《新农村建设巡礼》专栏,并组织驻村工作队员、示范村干部和帮扶企业在黄石电视台开设了《新农村建设在线访谈》栏目。据统计,去年黄石日报共刊发新农村建设相关文章323篇,黄石电视台播出新农村建设专栏节目48期,编发简报《新农村》75期,上报省农办被《湖北农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简报》采纳24篇,被《湖北日报》作为典型宣传报道24篇。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涌现出像宝塔村、玉堍村、新畈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其中,宝塔村被作为新农村建设典型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出,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各级干群的积极性。
(二)抓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大合唱。
社会力量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通过召开座谈会,通过走访企业,通过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动员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中专院校、民营企业和创业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建立了全社会广泛支持并参与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有效加快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是积极开展企村联合共建。共发动160家企业和学校参与新农村建设,帮助示范村启动了一批涉农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鹿峰集团出资450万元为三岔路村开展“六改四化”工程,帮助修建了三岔路村集贸市场、图书室、卫生室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等设施,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大冶市兴冶矿业集团已出资150万元支援金湖街办上冯村新农村建设,帮助该村搞规划、修水泥路、通自来水,投入村小学硬件建设,为特困户改造危房,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困难,受到农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大冶市九州矿业公司为了彻底改变大箕铺镇东角山村落后面貌,投资40万余元,硬化通村公路,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建起了村卫生室,修缮了村小学。福建商会投入20万元帮助阳新县白沙镇土库村修建了希望小学,又投入24万元为阳新县浮屠镇下屋村修建了通组公路,深受群众欢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投入20万元,帮助阳新军垦农场和平原村开展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去年全市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2600万元。二是开展村企劳务对接和项目对接。我市积极引导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农村扩张辐射,通过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与当地农村展开劳务对接,帮助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如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阳新建设五号窑和六号窑,东贝集团在大冶市罗桥工业园兴办东贝铸造有限公司,黄石电厂与阳新机械厂开展技术合作,帮助阳新机械厂进行技术改造。新冶特钢、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三环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分别将发展的触角向农村延伸,吸纳5000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我们对全市企业用工情况进行摸底,在用工缺口较大的企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村之间展开劳务对接。去年七月中旬,在大冶市还地桥镇由市委新农办、市劳动保障局联合举办了全市新农村劳务对接启动仪式,组织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美尔雅集团、美岛公司和东贝集团等一批企业与农村实行劳务对接,共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定向安置农民工近千人。同时,我市还在企业与农村之间开展村企项目对接,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优势,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了农村和企业的双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如市轴承厂与殷祖镇锻造厂结成合作伙伴,由殷祖镇锻造厂负责基础配件加工,市轴承厂负责配件组装及产品深加工,通过合作,市轴承厂有了充足的材料来源,扩大了生产,该镇锻造厂也得到了发展。三环电器公司投资150万元,在白云村投资建厂,把闲置的农村小学改造成厂房,实施了5个加工品种。美尔雅集团与玉堍村达成服装加工协议,在该村建立美尔雅西服手工加工基地,安置了该村妇女劳动力50人,增加了村民收入。通过这些项目有效对接,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三是积极动员房地产企业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先后共发动了60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展支持新农村建设“五个一”活动,即为农民“盖一栋猪圈、修一条马路、建一口水塘、打一口水井、疏一条沟渠”。如宏维置业有限公司与阳新县贫困村花塘村结成帮扶对子,为该村捐赠15万元支持该村新街建设和环境整治;颐阳房地产投资25万元帮村修建办公楼和卫生室;顺佳房地产公司出资10万元帮助黄金湖村发展生产和新街整治;联合置业捐助8万元,虹桥房地产出资6万元帮助农村解决“三最”问题。四是积极引导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通过采取“走出去”与“请回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引导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充分发挥他们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的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去年我市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近千人,成功人士返乡参与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5亿多元。如刘家畈村引进私营业主柯尊文总投资5000万建设包括山庄、养猪、林果和鱼池在内的生态养殖基地;李河村引进本村老板吕建军投资1300万元建设一个年产50万只肉鸡的养殖场;大冶市金湾大酒店老板王志猛回到家乡金牛镇晏公村投资XX万元,发展雷竹800亩,筹建了30万只规模的养鸡场、渔场、休闲山庄和水库等;汪家垅村9位农民自愿参股,每人出资50万元,建设汪家垄万头养猪场;保安镇老板袁明胜回乡创业,正筹备创办湘莲加工厂,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届时将对该镇的湘莲产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市已经组织召开了企业和成功人士支持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回到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回报社会和父老乡亲。
(三)抓办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去年,我市按照集中力量和整合资源的思路,把扶贫、小康和新农村建设三方面的力量进行了整合,共抽调410名干部(市直84名、大冶220名、阳新106名),组建了134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村办点(市级示范点28个、大冶市69个、阳新县23个、企业单独包村14个)。各工作队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紧依靠村组织和当地群众,从解决农民“三最”问题入手,突出抓好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盼,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不少示范村初步实现了“烧火不用柴,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据统计,28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去年共启动项目197个,总投资1.17亿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997万元,招商引资7697万元,农民自筹2077万元,工作队帮扶资金861万元。28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修通村或通组公路84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4万人,新发展万头养猪场2个,新建“150”模式养猪场17栋,新建湖蒿9180亩、油茶、腊米、大棚西瓜、柑橘、楠竹、黄金梨等作物1万多亩,养鱼1.14万亩。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挂点单位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的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建管委、市水利水产局、市房产局、市经委、市环保局、市日报社等多家挂点单位组织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与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访农户献爱心活动,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困难。各工作队员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带头遵守工作纪律,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争当忠于职守的好队员。工作队员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换来了广大村民和基层干部的欢迎和拥护。有的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评价的是“五个一”,即“一颗真心、一腔热血、一股实劲、一顶草帽、一盏手电”。有的乡镇干部深有感触地说,我工作了三十多年,接触了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工作队到基层指导工作,只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作风最扎实,为老百姓做事最多,最受村民欢迎的工作队。
(四)抓协调督办,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为了明确责任,各负其责,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把新农村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和市直相关部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了对县(市)、部门和驻村工作队“三位一体”的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明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切实抓好工作责任的落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各项新农村工作目标的逐步实现。一是突出重点抓督办。将“生产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围绕中心抓督办。按照领导的要求和指示,在不同时间段,着力抓好村庄规划制定、村庄整治、“一建三改”、油茶基地建设,鸡、鸭养殖小区建设和“150”养猪模式的推广。三是解决“三最”抓督办。将市财政、交通、水利、供电、国土、广电、电信等多个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安排,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联合共建新农村,着力解决农民的“三最”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渠道淤塞严重、病险水库整治任务重,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脆弱。相当一部分乡镇村的“六改五通”工作离老百姓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规划工作仍然滞后,农村脏、乱、差的整治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示范村与普通村之间进展不平衡,示范村的建设轰轰烈烈,而一些普通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仍很缓慢,有的甚至还未启动;二是示范村之间进展不平衡,牵头单位重视的示范村,工作力度大,工作队长负责的,示范村变化大,成效非常明显,村民非常感激;反之,不少示范点几乎没有变化,老百姓很有意见。
(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投入不足,建设任务艰巨。一是政府投入不足,有些项目的资金投入大,地方配套资金要求比较多,导致大项目因地方财政无法提供配套资金而无法启动。二是有限的资金缺乏有效整合,全市涉农项目多,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统一向示范点集中投入的机制,导致新农村建设不少项目资金,单打独斗。没有发挥有限资金的整体效益。三是帮扶投入不够,少数部门和企业对新农村建设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被动应付,从钱到物几乎没有行动,缺乏应有的帮扶意识,老百姓很有意见。
(三)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自我“造血”功能不足。我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风险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村人才匮乏,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偏小,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农业生产不能持续高效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特别是集体经济脆弱,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未达到5万元∕年,一半以上是“空壳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造成农村经济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四)思想认识上存有偏差,基层组织缺乏热情。农村基层干部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从一年来的实践看,不少乡镇、村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有误区,存在等待观望、被动应付、厌战畏难的现象,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规划意识非常淡薄,村庄建设管理难度大。农民乡土意识严重,规划意识淡薄,不少地方出现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加以村级以上干部缺乏全局观念,管理不严,责任心不强,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工作力度和应有的措施,导致村庄建设无序,布局混乱的被动局面。
四、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新要求和新部署,XX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建设为重点,以差异性示范点建设为引导,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为推动力,以目标责任、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着力提升“三农”发展质量,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形成全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发展目标是:粮食产量稳定在6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10%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
(一)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继续按照种植业建板块、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建基地、加工业建园区、休闲旅游业建片带的思路,努力争创畜牧大县和水产大县。畜牧业以引进中粮集团2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和屠宰加工项目为契机,大力推广“600”标准化养猪模式,今年启动100—200栋,鼓励发展万头养猪场,确保现有的“150”养猪和万头养猪场建成投产,力争全市年出栏生猪150万头以上。同时,全市新建30个年出栏20万只肉鸡和30个年出栏20万只肉鸭的标准化、规模化肉禽养殖基地,力争使家禽年出笼量达到1500万只。水产业要大力调整水产品种结构,水产养殖面积增加到65万亩,加快发展小龙虾、乌鳢、黄颡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新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泥鳅200亩,名特优水产品比重达到70%以上。
(二)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扶持现有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劲牌保健酒三期扩建、远东麻纺二期等重点涉农项目,着力培育和打造富川油脂、兴华生化、长丰米业、灵溪食品、真有味食品、珍珠果饮料等精品名牌,力争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重点培育劲牌集团、雨润集团、永大集团、中粮集团、凯迪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实现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家,过5亿元的2家,过10亿元的2家。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建设。继续抓好富水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启动大冶杨桥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实施33座中小型水库的岁修除险, 3年内完成对全市所有大中型水库的整险加固。加快推进农村塘堰、沟渠的清淤整治,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新增、恢复除涝面积10.5万亩,提高农业旱涝保收水平。二是实施“一高两低”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全市15个粮油主产乡镇(农场)的农田设施建设,加大国土整治和高产农田建设力度,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160万亩以上,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0万亩。按照“一优一提高”的要求,抓好1—2万亩低产林和1万亩低丘岗地的改造,切实落实好省财政的补贴扶持政策,对每改造一亩低产林补贴200元,改造一亩低丘岗地补贴3000元。三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县乡公路75公里,省际断头路及出口路 26.05公里。新建农村五级客运站4座,建成候车棚40个、招呼站90个。加强偏远贫困地区的通村公路建设,确保今年全面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并完成28个市级示范村的通组公路建设任务,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行路难和出行难。
(四)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新增农业科技示范户30户,继续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到基层指导工作,发挥农技110服务平台和农业科技专家的作用,推广免耕直播、机耕机收技术,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二是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确保全市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重点产区力争控制在3%以下。围绕猪、禽的规模化养殖加大重大疫病的防控力度,做好基础性免疫工作,确保畜禽防疫密度达到100%。三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改建规范化的乡村农家店200家。加快邮政“三农”服务站、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工程。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四是加快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信息进万家”的目标。以黄石新农网为重点,整合全市涉农网站信息资源,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转移。一是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加大“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就业计划”等培训工作力度,继续抓好全市8家重点培训基地的建设,确保全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二是打造劳务品牌。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着力打造黄石数控技工、大冶古建筑、尹解元石雕、阳新鞋匠等劳务品牌。通过加强培训,打造品牌,提升劳务价值。三是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回乡创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组织开展“劳务创业之星”评比表彰活动,为回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四是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大力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强与外地维权部门的联系,做好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农民工养老新模式,着力扩大农民工工伤和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六)加强村庄整治建设。一是加强城乡规划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启动城市公用设施、医疗服务、商业网点、宽带信息、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工程,逐步实现城乡建设、服务无缝式对接。完善城市维护建设税政策,各县(市)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推进县(市)、中心乡镇、中心村规划的对接修编,完成200个村的村庄规划工作,其中完成村级土地利用规划40个。二是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建设。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新建农村沼气池1万口,建设2处大中型沼气池进行集中供气试点。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争解决全市农村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实施以“六改五通”为主的乡村清洁工程,全年启动1000个自然村的村庄整治工作,力争在3年内,完成全市所有村庄的整治任务。加强对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加强水土保持涵养和饮用水源保护。全年完成植树造林7万亩。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加强2个乡镇和10个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七)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对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对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覆盖面。继续选派和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鼓励和组织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逐步解决农村教师严重缺编的问题。二是加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农民受益面。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家,落实8家城市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并安排城市医院与市级示范村卫生室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提高支农工作质量。三是发展农村文化和体育事业。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站4个,新建村级文化室70个以上,所有市级示范村必须配备一名农村文化员。组织专业艺术团体下乡演出300场次,农村电影放映5000场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0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体育运动。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提升农村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和水平。继续实施“福彩安居工程”,帮助400户农村特困户进行危房改造。五是切实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全市38个重点贫困村、老区村的整村推进扶贫,确保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600户贫困户的搬迁工作。
(八)狠抓农村改革。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提高“以钱养事”补助标准,加强各项服务考核机制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管理方式,完善县对乡镇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财政实力,积极化解乡村遗留债务。二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积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认真做好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的试点工作,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落实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保障措施。三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林权登记工作,力争集体林地确权发证到户率达到70—80%。认真落实“两金”免征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涉林收费项目,切实减轻林农负担。抓好林业要素市场建设,逐步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加快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四是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落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村镇银行试点,创新农村担保方式,培育新的信用模式、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妥善处置乡村债务,启动农村“普九”债务的化解工作,设立专项资金对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给予奖励。妥善解决国有农场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加快国有农场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良性运行。
(九)加强以工哺农。继续动员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和大中专学校以及社会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组织新闻媒体加强对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以工补农的有效途径,不断扩大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渠道。加强农村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农村发展工业项目,壮大农村经济。开展企村项目对接,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实现企业发展和村民致富。开展村企劳务对接,解决部分企业用工缺口问题,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开展村企环境共建,帮助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要求,以八大建设为重点,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政策惠农、工业哺农、社会支农、科技兴农,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我市始终把“生产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按照种植业建板块,养殖业建小区,水产业建片带,加工业建园区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久动力。一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我市大力开展农业项目建设和劳务经济开发,农民收入有了明显增加,今年农民人平纯收入可达3742元,比上年增加560元,增长17.6%。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可达1893元,增长11.83%;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1585元,同比增长23.91%;财产性纯收入人均133.34元,同比增长111.66%;转移性纯收入人均129.68元。二是种植业增产增收。我市积极引导农村闲置土地向种植大户适度流转,目前种植面积达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305户,种粮面积达到13.4万亩,占到全市水田面积的22%。种粮大户不断涌现,推动了我市的粮食生产。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60.93亿元,同比增长24.1%;粮食总产67万吨,同比增长3.4%;油料总产7.26万吨,同比增长2.1%;麻类总产1.05万吨,同比增长5.7%;水果总产3.07万吨,同比增长22.1%。三是畜禽水产业发展加快。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争创畜牧水产大市为目标,以配套雨润集团、永大公司生产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项目推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吸引和激发民间资本投入畜牧业,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年新增45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27个,其中新增万头以上养猪场9个,建成并投产的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猪舍198栋,还有50栋正在建设中,XX年生猪出栏100万头,比XX年增加了8.7万头。新建万只以上规模化养鸡场58个,其中,10万只以上的养鸡场20个,20万只以上的养鸡场10个,全市年出笼预计可达980万只。全市发展网箱养鳝2万口,全市已发展小龙虾养殖10.57万亩,去年小龙虾产量3万多吨。全市水产面积达62.50万亩,比XX年新增2万亩,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7.6万吨,总产值17.6亿元,形成了粮食、水产、畜牧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四是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加强。我市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帮助劲牌酒业、长丰米业、灵溪食品、珍珠果米酒、富川油脂、真有味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原材料基地,加快建设劲牌保健酒三期扩建、远东麻纺、宏风饲料二期等重点涉农项目,加强雨润集团3000万只肉鸡屠宰加工项目建设,狠抓设施配套,使我市农产品加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五是农业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去年全市重点农业招商引资项目4个,投资总额4亿元,分别是山东永大食品有限公司在大冶还地桥镇秀山村建设年屠宰加工3600万只肉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山东永大食品有限公司在大冶陈贵镇马鞍山建设大型肉鸡种禽场,总投资1.7亿元;武汉邦之德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北农场建设年产两万吨“肽黄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湖北健丰牧业有限公司与黄冈万辰棉业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国际通用包型大型棉花加工厂建设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同时,广东兴隆百万商品猪养殖小区等农业招商在谈项目有3个,预计总投资10.47亿元,农业招商在全市形成浓厚氛围。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业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重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一是农田基本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去年,我市累计投入1.95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6000余处,解决农村1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改善灌溉面积9.93万亩,新增、恢复除涝面积7.84万亩。今年全市已向国家争取高产农田整理项目5个,争取项目资金6477万元,新增耕地4124亩。二是乡村道路和客运网络不断延伸。全市共建设完成县乡二级公路33.8公里,县乡三、四级等级公路改造57.52 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300公里,其中,新农村建设134个示范点新建通村通组公路达240公里,新建农村五级客运站4座,建成候车棚40个、招呼站90个,累计投入资金达1.6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三是农村生态家园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市以“一建三改”为重点,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全市完成建设沼气池19680口,血防改厕15800座,新建垃圾池1260个,新装路灯846盏,拆除农村土坯房、危房达5.74万平方米,清理沟渠1.6万米,村庄绿化1.3万平方米。同时,我市大力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在2个镇和10个村开展绿色家园示范村镇建设,建设农村道路和农田林网,构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乡村田园风光。四是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我市大力开展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扶贫搬迁工作,使我市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305元,同比增加200元,增长18.09%,贫困人口减少1.54万人,搬迁扶贫完成517户。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7月份,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高级干部访华团专程赴阳新县考察了宝塔村万亩湖蒿基地和王家老屋扶贫搬迁新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9月份,全省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现场会在阳新县召开,杨松、刘友凡等省领导出席了会议。
(三)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我市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构建新型农村卫生合作医疗体系,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得到落实。从去年春季开学开始,我市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据统计,XX年春秋两季我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减免杂费8187万元,惠及学生77万人次,免费发放教科书(教材)21万套,减免金额1188万元,补助家庭困难的寄宿生3.3万人,补助金额241万元。二是农村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实施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以及农民工参加医保的专项扩面行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医疗保险人数持续增长,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3.36万人和2.68万人。我市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市参合农民达到118.61万人,参合率92.6%。三是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大力开展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我市争取到国债项目资金400万元,用于西塞山区河口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及大冶市14家卫生院、阳新县16家卫生院的基础设施配置。另外,还投入49万元用于村卫生室建设,按每个农村卫生室5000元的标准,对我市98个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初步解决了医疗条件差的困难局面。四是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市共组织文化“三下乡”活动460场次,开展了魅力乡镇展演活动和农民运动会等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播放电影500多场次。市委宣传部、新农办和文化局还联合主办了“放歌黄石新农村”百场下乡演出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四)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我市从建好基层组织、强化教育培训、抓好阵地建设、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去年全市对示范点行政村主职进行了集中轮训,提高了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显著提高。阳新县浮屠镇下屋村投资44万元完成村综合楼建设,改变了该村多年没有村级活动场所的状况,同时,该村大力开展制度建设,完善了两委例会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政务公开,提高了村级民主管理水平。二是村级组织活动条件明显改善。去年,我市狠抓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全市纳入省级规划的125个新建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改扩建项目155个,农村办公条件得到改善。三是积极推进村务公开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村务公开工作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在农村广泛开展文明新村建设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城乡文明共建活动,形成了乡风文明的良好局面。
(五)农村综合改革层层推进,农村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我市始终坚持把农村综合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由点及面、层层推进、不断深入,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钱养事”的新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开展完善 “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试点工作,建立了“钱随事走、考核定酬”的“以钱养事”新机制,较好解决了资金怎么用、事情谁来做、绩效谁来评的问题。二是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针对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适龄儿童生源减少的实际,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适当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我市在阳新县洋港镇启动林改试点,完成了15个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占该镇总村数的88.2%,林改面积达12.6万亩,占山场总面积的85.7%。通过林改,使农民承包、开发荒山的热情高涨,山权林权得到确认,集体债务得到有效化解,林业发展得到了保障。去年11月,全市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会,此项改革在全市全面铺开,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若干指导督办小组,深入各乡镇进行协调指导。四是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初见成效。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以资产换资金,以机制换效益,大力改革“五小”工程,同时,鼓励和扶持民间及个人投资兴建小水利,初步实现“以水养水”。五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我市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弱势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去年,省农业厅将黄石养猪协会、大冶市禽业协会、阳新县宝塔湖春潮湖蒿专业合作社列为试点单位,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25家。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宣传发动,积极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
为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我市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通过层层召开工作会议,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暨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市委书记王振有同志在大会上做了动员报告,要求各县(市)区、市直部门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切实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会后,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分别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各工作队深入试点村,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会、村干部工作会,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重要意义进行了广泛宣传,使新农村建设深入千家万户,家喻户晓。二是举办培训班,提高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的工作能力。今年分别组织举办了驻村工作队员培训班和村干部培训班,并带领驻村队员和村干部前往重庆、四川、辽宁、吉林、武汉、宜昌、孝感等地参观学习全国、全省的新农村建设典型,通过学习先进,提高了大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增强了建设好新农村的信心。三是依托各种媒体,积极宣传新农村建设典型。为了及时宣传全市新农村建设新进展、新成就、新典型,我市在黄石日报设立《新农村、新气象》专栏,在黄石电视台的开设了《新农村建设巡礼》专栏,并组织驻村工作队员、示范村干部和帮扶企业在黄石电视台开设了《新农村建设在线访谈》栏目。据统计,去年黄石日报共刊发新农村建设相关文章323篇,黄石电视台播出新农村建设专栏节目48期,编发简报《新农村》75期,上报省农办被《湖北农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简报》采纳24篇,被《湖北日报》作为典型宣传报道24篇。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涌现出像宝塔村、玉堍村、新畈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其中,宝塔村被作为新农村建设典型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出,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各级干群的积极性。
(二)抓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大合唱。
社会力量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通过召开座谈会,通过走访企业,通过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积极动员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中专院校、民营企业和创业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建立了全社会广泛支持并参与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有效加快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是积极开展企村联合共建。共发动160家企业和学校参与新农村建设,帮助示范村启动了一批涉农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鹿峰集团出资450万元为三岔路村开展“六改四化”工程,帮助修建了三岔路村集贸市场、图书室、卫生室和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等设施,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大冶市兴冶矿业集团已出资150万元支援金湖街办上冯村新农村建设,帮助该村搞规划、修水泥路、通自来水,投入村小学硬件建设,为特困户改造危房,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困难,受到农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大冶市九州矿业公司为了彻底改变大箕铺镇东角山村落后面貌,投资40万余元,硬化通村公路,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建起了村卫生室,修缮了村小学。福建商会投入20万元帮助阳新县白沙镇土库村修建了希望小学,又投入24万元为阳新县浮屠镇下屋村修建了通组公路,深受群众欢迎。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投入20万元,帮助阳新军垦农场和平原村开展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去年全市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2600万元。二是开展村企劳务对接和项目对接。我市积极引导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农村扩张辐射,通过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与当地农村展开劳务对接,帮助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如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阳新建设五号窑和六号窑,东贝集团在大冶市罗桥工业园兴办东贝铸造有限公司,黄石电厂与阳新机械厂开展技术合作,帮助阳新机械厂进行技术改造。新冶特钢、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三环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分别将发展的触角向农村延伸,吸纳5000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我们对全市企业用工情况进行摸底,在用工缺口较大的企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村之间展开劳务对接。去年七月中旬,在大冶市还地桥镇由市委新农办、市劳动保障局联合举办了全市新农村劳务对接启动仪式,组织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美尔雅集团、美岛公司和东贝集团等一批企业与农村实行劳务对接,共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定向安置农民工近千人。同时,我市还在企业与农村之间开展村企项目对接,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优势,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现了农村和企业的双赢,推动了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如市轴承厂与殷祖镇锻造厂结成合作伙伴,由殷祖镇锻造厂负责基础配件加工,市轴承厂负责配件组装及产品深加工,通过合作,市轴承厂有了充足的材料来源,扩大了生产,该镇锻造厂也得到了发展。三环电器公司投资150万元,在白云村投资建厂,把闲置的农村小学改造成厂房,实施了5个加工品种。美尔雅集团与玉堍村达成服装加工协议,在该村建立美尔雅西服手工加工基地,安置了该村妇女劳动力50人,增加了村民收入。通过这些项目有效对接,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三是积极动员房地产企业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先后共发动了60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展支持新农村建设“五个一”活动,即为农民“盖一栋猪圈、修一条马路、建一口水塘、打一口水井、疏一条沟渠”。如宏维置业有限公司与阳新县贫困村花塘村结成帮扶对子,为该村捐赠15万元支持该村新街建设和环境整治;颐阳房地产投资25万元帮村修建办公楼和卫生室;顺佳房地产公司出资10万元帮助黄金湖村发展生产和新街整治;联合置业捐助8万元,虹桥房地产出资6万元帮助农村解决“三最”问题。四是积极引导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通过采取“走出去”与“请回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引导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充分发挥他们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的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据统计,去年我市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近千人,成功人士返乡参与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5亿多元。如刘家畈村引进私营业主柯尊文总投资5000万建设包括山庄、养猪、林果和鱼池在内的生态养殖基地;李河村引进本村老板吕建军投资1300万元建设一个年产50万只肉鸡的养殖场;大冶市金湾大酒店老板王志猛回到家乡金牛镇晏公村投资XX万元,发展雷竹800亩,筹建了30万只规模的养鸡场、渔场、休闲山庄和水库等;汪家垅村9位农民自愿参股,每人出资50万元,建设汪家垄万头养猪场;保安镇老板袁明胜回乡创业,正筹备创办湘莲加工厂,一期工程投资500万元,届时将对该镇的湘莲产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市已经组织召开了企业和成功人士支持新农村建设座谈会,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回到家乡参与新农村建设,回报社会和父老乡亲。
(三)抓办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去年,我市按照集中力量和整合资源的思路,把扶贫、小康和新农村建设三方面的力量进行了整合,共抽调410名干部(市直84名、大冶220名、阳新106名),组建了134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进村办点(市级示范点28个、大冶市69个、阳新县23个、企业单独包村14个)。各工作队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紧依靠村组织和当地群众,从解决农民“三最”问题入手,突出抓好经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盼,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不少示范村初步实现了“烧火不用柴,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据统计,28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去年共启动项目197个,总投资1.17亿元,其中争取项目资金997万元,招商引资7697万元,农民自筹2077万元,工作队帮扶资金861万元。28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修通村或通组公路84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4万人,新发展万头养猪场2个,新建“150”模式养猪场17栋,新建湖蒿9180亩、油茶、腊米、大棚西瓜、柑橘、楠竹、黄金梨等作物1万多亩,养鱼1.14万亩。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挂点单位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的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建管委、市水利水产局、市房产局、市经委、市环保局、市日报社等多家挂点单位组织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与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访农户献爱心活动,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困难。各工作队员积极履行工作职责,带头遵守工作纪律,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争当忠于职守的好队员。工作队员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换来了广大村民和基层干部的欢迎和拥护。有的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评价的是“五个一”,即“一颗真心、一腔热血、一股实劲、一顶草帽、一盏手电”。有的乡镇干部深有感触地说,我工作了三十多年,接触了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工作队到基层指导工作,只有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作风最扎实,为老百姓做事最多,最受村民欢迎的工作队。
(四)抓协调督办,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为了明确责任,各负其责,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市委、市政府把新农村建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和市直相关部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了对县(市)、部门和驻村工作队“三位一体”的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明确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切实抓好工作责任的落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各项新农村工作目标的逐步实现。一是突出重点抓督办。将“生产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围绕中心抓督办。按照领导的要求和指示,在不同时间段,着力抓好村庄规划制定、村庄整治、“一建三改”、油茶基地建设,鸡、鸭养殖小区建设和“150”养猪模式的推广。三是解决“三最”抓督办。将市财政、交通、水利、供电、国土、广电、电信等多个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安排,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联合共建新农村,着力解决农民的“三最”问题,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建设发展不平衡。我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渠道淤塞严重、病险水库整治任务重,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脆弱。相当一部分乡镇村的“六改五通”工作离老百姓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规划工作仍然滞后,农村脏、乱、差的整治工作任务还非常艰巨。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示范村与普通村之间进展不平衡,示范村的建设轰轰烈烈,而一些普通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仍很缓慢,有的甚至还未启动;二是示范村之间进展不平衡,牵头单位重视的示范村,工作力度大,工作队长负责的,示范村变化大,成效非常明显,村民非常感激;反之,不少示范点几乎没有变化,老百姓很有意见。
(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投入不足,建设任务艰巨。一是政府投入不足,有些项目的资金投入大,地方配套资金要求比较多,导致大项目因地方财政无法提供配套资金而无法启动。二是有限的资金缺乏有效整合,全市涉农项目多,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统一向示范点集中投入的机制,导致新农村建设不少项目资金,单打独斗。没有发挥有限资金的整体效益。三是帮扶投入不够,少数部门和企业对新农村建设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被动应付,从钱到物几乎没有行动,缺乏应有的帮扶意识,老百姓很有意见。
(三)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自我“造血”功能不足。我市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风险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村人才匮乏,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产业基地规模偏小,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农业生产不能持续高效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特别是集体经济脆弱,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未达到5万元∕年,一半以上是“空壳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造成农村经济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四)思想认识上存有偏差,基层组织缺乏热情。农村基层干部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从一年来的实践看,不少乡镇、村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有误区,存在等待观望、被动应付、厌战畏难的现象,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规划意识非常淡薄,村庄建设管理难度大。农民乡土意识严重,规划意识淡薄,不少地方出现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加以村级以上干部缺乏全局观念,管理不严,责任心不强,相关管理部门缺乏工作力度和应有的措施,导致村庄建设无序,布局混乱的被动局面。
四、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新要求和新部署,XX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建设为重点,以差异性示范点建设为引导,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建为推动力,以目标责任、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着力提升“三农”发展质量,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形成全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发展目标是:粮食产量稳定在6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10%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
(一)加快发展畜牧水产业。继续按照种植业建板块、畜牧业建小区、水产业建基地、加工业建园区、休闲旅游业建片带的思路,努力争创畜牧大县和水产大县。畜牧业以引进中粮集团2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和屠宰加工项目为契机,大力推广“600”标准化养猪模式,今年启动100—200栋,鼓励发展万头养猪场,确保现有的“150”养猪和万头养猪场建成投产,力争全市年出栏生猪150万头以上。同时,全市新建30个年出栏20万只肉鸡和30个年出栏20万只肉鸭的标准化、规模化肉禽养殖基地,力争使家禽年出笼量达到1500万只。水产业要大力调整水产品种结构,水产养殖面积增加到65万亩,加快发展小龙虾、乌鳢、黄颡鱼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新发展集约化规模养殖泥鳅200亩,名特优水产品比重达到70%以上。
(二)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扶持现有省市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劲牌保健酒三期扩建、远东麻纺二期等重点涉农项目,着力培育和打造富川油脂、兴华生化、长丰米业、灵溪食品、真有味食品、珍珠果饮料等精品名牌,力争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重点培育劲牌集团、雨润集团、永大集团、中粮集团、凯迪公司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实现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家,过5亿元的2家,过10亿元的2家。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水利建设。继续抓好富水下游干流防洪灭螺治理一期工程,启动大冶杨桥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实施33座中小型水库的岁修除险, 3年内完成对全市所有大中型水库的整险加固。加快推进农村塘堰、沟渠的清淤整治,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新增、恢复除涝面积10.5万亩,提高农业旱涝保收水平。二是实施“一高两低”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全市15个粮油主产乡镇(农场)的农田设施建设,加大国土整治和高产农田建设力度,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160万亩以上,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0万亩。按照“一优一提高”的要求,抓好1—2万亩低产林和1万亩低丘岗地的改造,切实落实好省财政的补贴扶持政策,对每改造一亩低产林补贴200元,改造一亩低丘岗地补贴3000元。三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县乡公路75公里,省际断头路及出口路 26.05公里。新建农村五级客运站4座,建成候车棚40个、招呼站90个。加强偏远贫困地区的通村公路建设,确保今年全面完成全市所有行政村的通村公路建设任务,并完成28个市级示范村的通组公路建设任务,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行路难和出行难。
(四)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新增农业科技示范户30户,继续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到基层指导工作,发挥农技110服务平台和农业科技专家的作用,推广免耕直播、机耕机收技术,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二是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确保全市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重点产区力争控制在3%以下。围绕猪、禽的规模化养殖加大重大疫病的防控力度,做好基础性免疫工作,确保畜禽防疫密度达到100%。三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改建规范化的乡村农家店200家。加快邮政“三农”服务站、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工程。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四是加快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市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信息进万家”的目标。以黄石新农网为重点,整合全市涉农网站信息资源,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转移。一是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加大“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就业计划”等培训工作力度,继续抓好全市8家重点培训基地的建设,确保全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二是打造劳务品牌。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着力打造黄石数控技工、大冶古建筑、尹解元石雕、阳新鞋匠等劳务品牌。通过加强培训,打造品牌,提升劳务价值。三是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回乡创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组织开展“劳务创业之星”评比表彰活动,为回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四是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大力推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加强与外地维权部门的联系,做好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农民工养老新模式,着力扩大农民工工伤和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六)加强村庄整治建设。一是加强城乡规划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启动城市公用设施、医疗服务、商业网点、宽带信息、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工程,逐步实现城乡建设、服务无缝式对接。完善城市维护建设税政策,各县(市)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推进县(市)、中心乡镇、中心村规划的对接修编,完成200个村的村庄规划工作,其中完成村级土地利用规划40个。二是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建设。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新建农村沼气池1万口,建设2处大中型沼气池进行集中供气试点。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争解决全市农村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实施以“六改五通”为主的乡村清洁工程,全年启动1000个自然村的村庄整治工作,力争在3年内,完成全市所有村庄的整治任务。加强对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加强水土保持涵养和饮用水源保护。全年完成植树造林7万亩。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加强2个乡镇和10个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七)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对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对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覆盖面。继续选派和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鼓励和组织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逐步解决农村教师严重缺编的问题。二是加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农民受益面。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家,落实8家城市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并安排城市医院与市级示范村卫生室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提高支农工作质量。三是发展农村文化和体育事业。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站4个,新建村级文化室70个以上,所有市级示范村必须配备一名农村文化员。组织专业艺术团体下乡演出300场次,农村电影放映5000场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0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体育运动。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提升农村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和水平。继续实施“福彩安居工程”,帮助400户农村特困户进行危房改造。五是切实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全市38个重点贫困村、老区村的整村推进扶贫,确保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600户贫困户的搬迁工作。
(八)狠抓农村改革。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提高“以钱养事”补助标准,加强各项服务考核机制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管理方式,完善县对乡镇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财政实力,积极化解乡村遗留债务。二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积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认真做好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的试点工作,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落实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保障措施。三是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林权登记工作,力争集体林地确权发证到户率达到70—80%。认真落实“两金”免征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涉林收费项目,切实减轻林农负担。抓好林业要素市场建设,逐步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加快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四是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落实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费。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村镇银行试点,创新农村担保方式,培育新的信用模式、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妥善处置乡村债务,启动农村“普九”债务的化解工作,设立专项资金对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给予奖励。妥善解决国有农场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加快国有农场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良性运行。
(九)加强以工哺农。继续动员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和大中专学校以及社会成功人士等社会力量投身新农村建设。组织新闻媒体加强对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以工补农的有效途径,不断扩大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渠道。加强农村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农村发展工业项目,壮大农村经济。开展企村项目对接,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实现企业发展和村民致富。开展村企劳务对接,解决部分企业用工缺口问题,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开展村企环境共建,帮助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新农村建设工作年终总结相关文章:
新农村建设工作年终总结
XX年,我市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以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贯彻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下一篇:退休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