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说教学中审美教育不可忽视
更新时间:
杨淑雅
初中语文教材中,虽涉及不同文体的文章,但都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其中,小说体裁的文章就是很好的体现,可以成为语文美育实施的重要阵地。小说中蕴含许多审美因素,如情节美、人物美、语言美等。审美教育又被称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小说拥有最广大的读者,它以其挥洒自如的表现形式和极其深邃的内容,引导读者去品尝人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无穷的美感享受。小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基于上述原因,我对如何在小说教学中实施美育作了如下探索。
首先,要营造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感受意境之美
小说意境的创作,要创造出一个既能供人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又能引人入胜的艺术世界。比如:刘绍堂小说 《蒲柳人家》是当今文坛颇具特色的乡土小说。它用散文化的笔法,把几户普通人家的故事展示在读者面前,把京东北运河沿岸农村的独特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浓彩重墨地渲染了出来。故事很简单,但它留给人们的视觉、听觉和内心深处的难以言表的审美享受却令人留连忘返,兴味盎然。它所根植的土壤是深厚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它的背后有源远流长的古典小说的艺术、技巧以及审美趣味的支持。
又比如《故乡》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金黄”、“碧绿”、“紫色”、“银白”等各种鲜艳、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稻鸡”、“角鸡”、“鹑鸽”、“蓝背”等各种稀奇的鸟类从眼前飞过,构成了一幅 “神异”的图画。它又是一个寂静而又富有动感的世界,少年勇猛的闰土和西瓜地里狡猾的刺猬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它还是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沙地。在课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让想象插上翅膀,在童年的记忆中尽情遨游。文中所描绘的记忆中故乡的意境,唤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想象过后,我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他们头脑中的故乡,甚至比鲁迅笔下的故乡还要丰富多彩。回忆中的故乡是美好的,而现实中的故乡是令人痛苦的,在这样的反差中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希望,希望现实的故乡也像回忆中的故乡那么美好,这就是理想中的故乡。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感情,我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行程和思路一步步接近“故乡”的概念和意境。“我”对 “故乡”现实的所有感受都是在少年时已经产生的感情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已经不可能忘掉少年闰土那可爱的形象,已经不可能完全忘掉少年时形成的那个美好故乡的回忆。此后的感受和印象是同少年时形成的这种印象叠加胶合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了多种情感的汇合、混合和化合。之前,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儿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寻找那份深藏在心底的美好情感,现在,我又让他们设想假如若干年后再回到那个地方,看到老屋已拆,朋友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会有什么感想。学生们又感受到了那种悠长、缠绵的伤痛。前后情感的对比,完全是由作品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体现出来的。这就是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人物性格的外部条件。典型性格生存的环境是流动的。由于外界环境随时都在变动,才有了人在其间的社会位置的变化,也才有了人物性格的逐渐显露。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使人感到人物和环境的水乳交融,显示出和谐之美。
其次、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美
小说叙事艺术的魅力,在于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将人生千变万化的心态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之美。 串联故事的是一个叫做何满子的六岁男孩,这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可爱男孩的独特视角为全文带来了乐观活泼的喜剧色彩。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完全是古典小说的笔法: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起外号、类型化、漫画化,等等,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你看,奶奶一丈青大娘大个儿大脚,身强体壮,种地、撑船、打渔、扎针、接生,样样是行家;性格豪爽,心直口快,爱憎分明,侠肝义胆,粗中有细,柔中有刚。爷爷何大学问也是人高马大的北方汉子,但是在奶奶的雄霸一方的巾帼豪气的衬托下,爷爷的活动舞台不得已转移到了“外边”。他是个赶马跑生意的能人。他的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特征,我们不难从古典侠义小说、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等文学样式找到它的“族谱”。 共2页,当前第1页 1 2
再次、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典型之美 ¬
小说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它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细致地、多方面地刻画人物,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为中心内容,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受到某种启迪,得到美的感受。特定身份的人物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层面;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物折射出来的审美因素也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和美学内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人物形象,常常以纯洁的心灵、朴实的外貌、富于感情的言行启迪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开阔视野,产生激情。
小说人物的形象既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又要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社会性,这才叫典型。《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小说,其中就通过典型环境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典型形象。在教学中,我首先分析了典型环境。小说描写烈日无处不在:“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描写暴雨又令人窒息:“几分钟,天地己分不开”;“成了水世界”。接着,我又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环境引到人物上,在这样极端恶劣的天气里,祥子仍然一如既往的干活挣钱,而没有丝毫的懈怠和畏缩,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本分和吃苦耐劳的人。“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这一问题又将学生引到人物上来。经过交流后,同学们认为,从祥子的身上看到了一个要强、勤俭,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想要自食其力的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遭遇,唤起了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人吃人的旧制度的强烈抗议。 ¬
每个人都生活在极为复杂的社会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复杂,社会也越来越复杂。我们的小说教学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初中生审美发展的需要,不断创造出新的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审美需求。
初中语文教材中,虽涉及不同文体的文章,但都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其中,小说体裁的文章就是很好的体现,可以成为语文美育实施的重要阵地。小说中蕴含许多审美因素,如情节美、人物美、语言美等。审美教育又被称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小说拥有最广大的读者,它以其挥洒自如的表现形式和极其深邃的内容,引导读者去品尝人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无穷的美感享受。小说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基于上述原因,我对如何在小说教学中实施美育作了如下探索。
首先,要营造人物活动的环境氛围,感受意境之美
小说意境的创作,要创造出一个既能供人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又能引人入胜的艺术世界。比如:刘绍堂小说 《蒲柳人家》是当今文坛颇具特色的乡土小说。它用散文化的笔法,把几户普通人家的故事展示在读者面前,把京东北运河沿岸农村的独特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浓彩重墨地渲染了出来。故事很简单,但它留给人们的视觉、听觉和内心深处的难以言表的审美享受却令人留连忘返,兴味盎然。它所根植的土壤是深厚的中国农业文明和乡土文化,它的背后有源远流长的古典小说的艺术、技巧以及审美趣味的支持。
又比如《故乡》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金黄”、“碧绿”、“紫色”、“银白”等各种鲜艳、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稻鸡”、“角鸡”、“鹑鸽”、“蓝背”等各种稀奇的鸟类从眼前飞过,构成了一幅 “神异”的图画。它又是一个寂静而又富有动感的世界,少年勇猛的闰土和西瓜地里狡猾的刺猬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它还是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沙地。在课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让想象插上翅膀,在童年的记忆中尽情遨游。文中所描绘的记忆中故乡的意境,唤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想象过后,我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他们头脑中的故乡,甚至比鲁迅笔下的故乡还要丰富多彩。回忆中的故乡是美好的,而现实中的故乡是令人痛苦的,在这样的反差中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希望,希望现实的故乡也像回忆中的故乡那么美好,这就是理想中的故乡。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感情,我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行程和思路一步步接近“故乡”的概念和意境。“我”对 “故乡”现实的所有感受都是在少年时已经产生的感情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已经不可能忘掉少年闰土那可爱的形象,已经不可能完全忘掉少年时形成的那个美好故乡的回忆。此后的感受和印象是同少年时形成的这种印象叠加胶合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了多种情感的汇合、混合和化合。之前,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儿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寻找那份深藏在心底的美好情感,现在,我又让他们设想假如若干年后再回到那个地方,看到老屋已拆,朋友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会有什么感想。学生们又感受到了那种悠长、缠绵的伤痛。前后情感的对比,完全是由作品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体现出来的。这就是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人物性格的外部条件。典型性格生存的环境是流动的。由于外界环境随时都在变动,才有了人在其间的社会位置的变化,也才有了人物性格的逐渐显露。优秀的文学作品总能使人感到人物和环境的水乳交融,显示出和谐之美。
其次、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性格美
小说叙事艺术的魅力,在于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将人生千变万化的心态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之美。 串联故事的是一个叫做何满子的六岁男孩,这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可爱男孩的独特视角为全文带来了乐观活泼的喜剧色彩。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完全是古典小说的笔法: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起外号、类型化、漫画化,等等,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你看,奶奶一丈青大娘大个儿大脚,身强体壮,种地、撑船、打渔、扎针、接生,样样是行家;性格豪爽,心直口快,爱憎分明,侠肝义胆,粗中有细,柔中有刚。爷爷何大学问也是人高马大的北方汉子,但是在奶奶的雄霸一方的巾帼豪气的衬托下,爷爷的活动舞台不得已转移到了“外边”。他是个赶马跑生意的能人。他的侠肝义胆,仗义疏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特征,我们不难从古典侠义小说、英雄传奇、历史演义等文学样式找到它的“族谱”。 共2页,当前第1页 1 2
再次、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典型之美 ¬
小说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它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细致地、多方面地刻画人物,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为中心内容,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受到某种启迪,得到美的感受。特定身份的人物反映特定的社会生活层面;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物折射出来的审美因素也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和美学内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人物形象,常常以纯洁的心灵、朴实的外貌、富于感情的言行启迪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开阔视野,产生激情。
小说人物的形象既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又要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社会性,这才叫典型。《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小说,其中就通过典型环境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典型形象。在教学中,我首先分析了典型环境。小说描写烈日无处不在:“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描写暴雨又令人窒息:“几分钟,天地己分不开”;“成了水世界”。接着,我又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环境引到人物上,在这样极端恶劣的天气里,祥子仍然一如既往的干活挣钱,而没有丝毫的懈怠和畏缩,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本分和吃苦耐劳的人。“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这一问题又将学生引到人物上来。经过交流后,同学们认为,从祥子的身上看到了一个要强、勤俭,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想要自食其力的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遭遇,唤起了对挣扎在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人吃人的旧制度的强烈抗议。 ¬
每个人都生活在极为复杂的社会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复杂,社会也越来越复杂。我们的小说教学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初中生审美发展的需要,不断创造出新的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审美需求。
初中小说教学中审美教育不可忽视相关文章:
初中小说教学中审美教育不可忽视
杨淑雅初中语文教材中,虽涉及不同文体的文章,但都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其中,小说体裁的文章就是很好的体现,可以成为语文美育实施的重要阵地。小说中蕴含许多审美因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最新高一军训体会800字
下一篇:领导调研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