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语文课题教学实施方案
2024年语文课题教学实施方案(精选5篇)
2024年语文课题教学实施方案 篇1
一、选题缘由
我们课题组之所以要选定和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信息化社会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而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信息的能力。曾祥芹和韩雪屏两位阅读专家曾研究,新世纪的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阅读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们一致认为阅读的深度、广度、效率的形成,最佳时期就是中学阶段,这就迫切需要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又是相互关联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爱读是会读的基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
2、教育改革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阅读在教学理念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阅读能力不只是指能够解答好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更重要的是指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在阅读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加以关注和研究。当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学生发出了提高阅读兴趣的强烈呼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惰性和单向性积习已成常态,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包大揽,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只是机械应答、学习,处于极被动地位,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出现了一种高费低效、简单机械学习的现象。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厌恶语文阅读学习或无积极意识学习,只是课堂上为学习而阅读,课外根本不涉及阅读知识,这又导致了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极低的现象。学生极期望一种开放、合作、探讨的教学态势的形势,期望教师由知识的单向传授的权威模式中走出来。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
3、农村中学校情的需要。《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在农村,由于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守中学生数量剧增,即使有少部分在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我校就属于农村中学,正是由于办学条件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学生自幼就阅读兴趣不浓,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基础较为薄弱,阅读活动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阅读,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我校的校情,寻找有效途径与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4、研究空白填补的需要。近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国家级子课题、市级、县级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阅读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我们在教学反思中发现,我们的日常阅读教学存在明显的弊端: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没能让那充满人性美,洋溢人文意趣的阅读成为教师的乐趣、学生的渴求,成为师生忘情的精神享受;相反,阅读已成为枯燥乏味的一种技艺,一种望而生畏、做而生厌的训练。我们时常只是让学生粗略地"扫描"一下,便急匆匆地去提问、去分析、去归纳,最后便是梳理出几条所谓的"规律",让学生记记。遇到公开课更是去追求表面的繁荣与新奇,而学生却很少真正地走进文本,我们教师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阅读兴趣的培养意识淡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理论缺乏造成的。因此,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一致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对我校来说既是一项研究的空白,同时又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应该去研究,也值得去研究。
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教育界对阅读的探索和努力从未间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行动研究读书会一直以来非常关注阅读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xx年的主题是"读书与未来"。 于漪、曾祥芹和韩雪屏等阅读专家长期致力于语文阅读的研究,并强调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们也都纷纷投入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各类刊物都能看到发表的相关论文。这些对与我们的研究都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我们也发现,其中有些研究也只停留在短时效应和肤浅的层面上,既不系统,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终身阅读的兴趣。
因此,我们希望在专家的理论指导及学习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三、理论依据
1、"兴趣"理论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在中国古代,孔子曾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主张。的确,正是因为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学家都十分重视兴趣这种认识和能动的价值,明代学者王明阳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不能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林斯基也说:"学习兴趣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杜威则把兴趣看作是活动的原动力,他说:"除非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其中便没有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
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来了看,兴趣是最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发挥动力。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篇文章里也谈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会越好,所以,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该理论应用到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对阅读浓厚而强烈的渴望和需求的心理,从而让学生产生出愿读、想读、会主动读的读书行动。
2、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兴起建构主义思潮。它对笛卡儿的教育认识论进行反思,提出了"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的观点。之后,建构主义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从此,建构主义思想渗入语文阅读教学中。
该理论应用到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就需要教师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
四、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着力研究解决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或缺失的问题,探索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的问题。
(2)探讨出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理论缺乏和无模式可借鉴的问题。
2、研究内容
(1)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现状的调查。
采取问卷、访谈、个案分析等方式,调查分析当前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主要包括:学校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采取了哪些方法、效果怎么样,学生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对语文教师有哪些期待等。
(2)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验研究。
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并构建我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体系。具体来说,即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怎样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取哪些基本的策略、方法,坚持哪些原则,通过哪些途径等。包括:
①"阅读兴趣的培养"的理论研究
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原理、机制的学习与研究,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②"培养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证研究
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本研究通过对"培养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践探索,探讨出激发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为教师创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提供借鉴,提高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
如: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研究。
这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难点。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我们探讨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总结教育对策,主要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的问题,为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实作方法,如:
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检索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预测—设计—开展—调控—反思—改进"的动态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著作、报刊、网络、实地听课等) 关注影响语文教学存在的因素及其对中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语文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3)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学生问卷、师生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阅读兴趣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
4、研究原则
(1)独特性原则:即在课题研究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2)稳定性原则:从研究初期到形成成果、以及以后的教学中,长期坚持该课题的实施,确保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得以不断充实、完善。
(3)主体性原则:研究活动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实事求是原则:如实总结和反馈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不因急功近利而夸大或虚构研究成果,失败和教训也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
(5)灵活变通原则:尽量灵活、巧妙地处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和失败,以不同视角和方式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
(6)坚持不懈原则:不管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强,成功与否,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5、研究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三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开题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培训研究教师,增强对本课题的认识,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施办法。主要形式有:举办专题讲座、订阅教育刊物、邮购理论专著、印发重要资料、专题摘抄集锦、派员外出观摩、理论探讨交流等。
(2)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团结一致的研究队伍,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经费到位。
(3)广泛了解研究动态,争取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开展研究,并且使研究在有组织、有计划、有动力的环境中运行。
(4)举行开题论证会。
(5)展开实验研究工作。开展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6)撰写阶段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1)高质量地搞好主题研究工作。
(2)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
(3)在认识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整理有关的资料,为结题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1)开好结题工作研讨会,理清思路,布置工作。
(2)整理并完善附件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完成主件资料。
(4)迎请专家结题。
五、具体实施措施
1、以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我们还可组织学生组建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每位学生捧出两本书,你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学校的"广播站"也可开辟佳作赏析节目,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以各种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竞赛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如,经常在校内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名著名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赛、背诵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评选出优秀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丰富个人的生活经历,彰显个性色彩,并且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中逐渐培养起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3、以教师阅读兴趣的外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尤其对学识渊博的老师有强烈的崇拜心理。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给学生介绍好书,做出个读书的表率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教师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
4、以教学各环节的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中应该做到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课堂阅读教学不能只给学生传授阅读知识与方法,更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学各环节(预习、导语设计、课堂研读、作业设计与评价等)的优化,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以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5、以写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借课堂教学的课文之"读"加以延伸,以"读"后之得之感,引发"写"的动机,让学生有得"写";在写作课中,通过题目的设计,让学生为"写"而"读","写"的过程又是对"读"的深化和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又以"写"体现阅读的成果,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所开展的以写促读活动,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发动学生动笔去写,首先是为了更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阅读、感知、梳理文本。认真读书,也许不一定有多少话写,但不认真读书,是一定没有话可写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写要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写的过程,是对课文阅读理解的梳理。在阅读中体会写作的妙处,虽然表面上看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收获的是对教材内容更透彻清晰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阅读期待,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释放学生的心灵。
六、本课题研究的预想成果及预想成果形式
1、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预期获得如下成果:
(1)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培养学生不同文本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3)培养学生不同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4)以写促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预想成果形式:
分阶段完成论文及实验报告
(1)调查报告(基于课题实验所进行的各项调查情况)。
(2)实验报告(实验总体报告、阶段性计划与总结等)。
(3)论文(基于课题研究的各类论文)。
(4)来源于学生的多样化的延伸性的阅读成果(读书笔记、活动记录、各类作品等)。
(5)实验教师、学生的各项成果如案例、影像资料、发表或获奖作品等。
七、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1、教育教学条件优越。我校为农村远教项目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2、过硬的研究基础。我校已形成了浓厚的科研之风,涌现出了一批业务能力强、实干精神佳的科研能手,而且教师队伍年轻化,富有开创精神。本课题组成员都曾参加过校级、县级课题研究,有的还参加过市级和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本课题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咨询了许多专家,确保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及有效性。
4、制定了全面细致的《课题管理制度》,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性和务实性。
5、经费保障:对于课题设计的经费学校将专款专用,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2024年语文课题教学实施方案 篇2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而三年级学生又是小学阶段的过渡年级,在小学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评价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长期以来形成的评价观念意识,对现代教育新元素缺乏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整个语文教学工作,尤其是小学语文学习质量产生的掣肘作用已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严重束缚教育发展的一个颈瓶。因此,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当前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寻破解的方法对策。为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这一微型课题,就是希望通过研究能提高语文评价能力,为正确评价小学的语文学习质量提供方法指导,并从三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把握三年级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与提高语文学习质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最佳结合点,使使教学实际与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全面、科学、客观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又能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做到为每位学生评出自信、评出目标、评出动力,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既适应了教改的需要,同时又可以促进与教改目标、教改内容相适应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策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达到以研究促评价,以评价助教改的目标。
一、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明确指出: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课标》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核心内容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实用价值
一是深入分析研究目前三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的现状,探索出影响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与导致困难的原因。
二是努力探索解决的具体对策、方法和途径。三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全方位地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四是可以发挥评价的功能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情感体验、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升学习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研究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深入分析、研究我班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现状的'同时,侧重于探索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针对问题与困难,寻求解决之道,提出科学合理,易于把握操作,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的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的具体对策、方法和途径。四、研究思路广泛调研、查找资料,深入分析、研究我班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的现状,探索出影响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与导致困难的原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问题与困难努力探索,提出科学合理,易于把握操作,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的具体对策、方法和途径。针对性地选择多个班级,将所提出的具体对策、方法和途径在实验班级进行具体应用,以对比、考察、验证应用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形成研究成果。
五、研究方法鉴于本课题形成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与理论提升的过程
因此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资料分析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为主进行研究,辅之以调查法、理论综合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紧紧把握实验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争取得出最佳理论成果。
六、研究过程根据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本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一学期,即从20xx年11月至20xx年6月。具体安排如下:
1、启动论证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对课题进行论证,并进行课题申报;
(2)制定实验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学习实验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2)收集、分析、总结资料信息,找出我所代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中影响、制约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分析整理其产生的原因;
(3)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3、验证实验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开展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效果实验活动;
(2)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
4、结题验收阶段20xx年7月
(1)收集整理本课题的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3)对成果进行修正补充;
2024年语文课题教学实施方案 篇3
一、提出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此,为了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突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搞好语文课程改革,所以语文试题中的阅读分值不断增加,题型更加新颖灵活多样,试题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深刻,试题除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外,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表达观点的能力也成为明显趋势。因此。加强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已成为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课题。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语文阅读学习对中小学生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报告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学生天然阅读兴趣丧失等问题严重存在”。那么我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归纳如下:
从教师来看
1、学校及班主任重视不够,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
2、课堂阅读教学,仍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没有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教学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教学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取的阅读教学效果没有达到。
3、我校课堂外阅读教学几乎没有涉及,即使有课堂外阅读教学,教案设计也是千篇一律,没有凸现不同阅读课型的差异。
4、教师不善于阅读,对阅读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有效地训练,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从学生方面看
1、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囫囵吞枣,粗粗浏览即是阅读。
2、很少做读书笔记,很少深入思考,没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从阅读教学双向交流的实际来看
1、阅读教学形式与学生实际需要不一致。课堂上学生阅读时间太少,阅读量严重不足;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内容由于受网络和电视的影响严重受限,有的家长课外强迫学生读唐诗宋词,学生的阅读情趣不佳。但如果仅仅学习课本又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利。
2、阅读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规范对应不一致。语文阅读课程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有规范(规范是课标的要求)可循的,因而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的规范之间的对应关系,但语文阅读教学对这一对应关系考虑存在严重问题,课堂上常常出现草草阅读即了的现象。
3、多媒体化造成阅读教学的失色。之所以把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称为“多媒体化”,就是因为这种行为放大了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抹杀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直接感受、形象思维和人性亲和力的对话。所有这些,都是造成我校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改善。
《课程标准》中以初中三年级的阅读要求来看:例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例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行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从例一中“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我们通常通过听课看到,不少学生并未达到这样的效果;从例二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要得出这样的心得常常是很艰难的;从考试成绩来看,阅读部分失分依然严重,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20xx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共10分,从绵阳考区B56号(本)试卷学生平均分不到6分。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不高,与课标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很有研究的空间。
本课题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目的是从师生的阅读现状出发,从教师语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出发,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与策略,力求达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的原则和理论
(一)课题界定
“语文阅读”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拓展视野的一种手段。课外阅读是中学生特有的一种高级需求,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师生对课堂学习的共同检测形式,课内阅读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理解的规则、方法和技艺。使学生获得发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学业成绩,是从整体上检测师生在教学中对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具有较强的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性。也是对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行量化检测。从而促进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反之,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业成绩的效益最大化。
(二)依据的原则与理论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个性化的主体,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地对话与交流,努力做到把关注的目光,洒落在每位渴望知识的孩子身上,为他们的终身与未来着想。主体性原则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首先应用到的教学原则,如果连主体性问题没有搞清,那么实施“改革教法,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将是一句美丽的谎言。
2、开放性原则
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使世界陡然之间变得很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然以大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更新阅读教学行为,如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体系呈现多样化。使我们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互动、互融、互促。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个性化的阅读,理应吸收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有价值的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因为即使是应试教育,里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三、课题目标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两大目标:
1、学校及教师因势利导为其营造个性的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把学生由课堂“一方小池”引入广阔的“生活海洋”。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从而得到语言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2、改革阅读课的教法,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阅读教学要加强思想交流,重视理解的深刻,强化有效的阅读训练,查漏补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校声誉,真正实现“科研兴教”这一办学理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四、课题的主要内容
1、探究学生阅读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
①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习惯、方法的产生、形成,提高的机制、程序、途径。
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中学校、家庭、社会的指导与训练的动机,价值取向,可能性,期望值。
2、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形成“自主阅读”操作模式和具体方法研究。
①指出正确的阅读学习的方法,将这些方法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达到提高学业成绩的目的。
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和操作模式研究。
3、提高实验教师阅读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指导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和学业成绩效益最大化关系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步骤针对可能影响学生阅读的各项因素进行详实调查,准确定位所调查学生的现状及症结所在。
2、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内容、方法、程序等。
3、文献研究法。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多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经验总结法。研究中把实践的经验形成报告论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
5、实际观测法。通过学生学业成绩测试作出对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效果的进一步评判。
六、课题实施步骤及研究措施
(一)课题准备和调查研究阶段
组建课题组,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2、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3、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4、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5、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两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二)课题实施研究阶段
1、设立问卷调查,从初一、初二各抽100名学生进行调查阅读状况及解决的方法。
2、组办:“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沐浴书香”,启动仪式:
①由学习吟诵《弟子规》
②演讲《文明,从诵读经典开始》。
③学生代表演讲《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④讲话《让读书成为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⑤提出希望和要求,提出所有活动奖品以赠书的形式。
启动仪式要达到激发阅读兴趣为目的。扩大课题影响。
3、制定确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营造阅读氛围。
①学校图书室整理图书,列出书目、序号。提出学生借阅管理办法。公布阅览室开放时间以及阅览要求。
②召集班主任成立班级“书柜”,由学生捐献1—2本书,由语文科代表管理。举办“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沐浴书香”,“读书成就梦想”,的主题班会。
③校团委成立广播室,招聘播音员,组建记者站,收集整理学生来稿。宣传读书活动。播放经典《论语》、《道德经》《弟子规》来浸润书香,滋润心灵,精极人生。
④初一、初二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坚持清晨一诵、午间一读,晚间一省,每周一记,每月一得,每班一集,每期一会和举行演讲比赛,朗诵会等多种形式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书香的浸润,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4、改革阅读教学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把所学语文知识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的技能,这种技能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但是阅读并不可怕,它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①、针对不同文体、整理、编撰阅读方法。
② 改革课堂阅读教学方案(试行)
A、每一单元讲授课,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把深广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充分运用邓阅读的具体过程中。
B、每一单元的自读课,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具体自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而点拨。
C、适当选编课外阅读练习,在江油统考、绵阳期末统考的试卷中,选取阅读题,训练时讲究“适度”、“梯度”、“力度”。
D、此试行方案分别每人编好一篇示范教案,写好教学心得,跟踪学生阅读变化,根据阅读能力变化,做好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变化统计。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每人写好论文。方便下阶段总结推广,以点带面。
(三)课题总结和完善阶段
对实验工作及效果进行评价,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因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的阅读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
4、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四)研究措施
1、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①完善课题管理体系:校课题组—语文学科组—试验参与教师。校课题负责课题研究管理和理论、实践指导。
②语文学科组(备课组)课题,确定实施方案。
③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的研究管理和指导。
④纳入对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考核。
(五)加强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
①教导处通过会议、简报等渠道,广泛宣传省、市、县有关课题研究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提高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对课题研究的认同度和参与性。
②学校加强课题的策划和宣传,动员全体教师尤其是参研的语文教师深刻学习和理解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向社会、学生家长和学生进行宣传,增强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③注重宣传策略和方式,把课题研究对“我校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把全面改进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和质量放在首位,提高课题研究宣传的有效性。
(六)强化课题研究的专业指导
①每常年度组织2—3次市(县)内课题研究研讨会,安排骨干成员交流经验,通过同伴互助优化课题研究。
②定期邀请市课题组的学者、专家开展课题研究学术报告和讲座,培训和指导参研教师,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课题研究效益。
③加强与上级总课题组的联系,及时收集和精心选择省内外、市内外优秀课题研究资料,为课题组提供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参与借鉴学习依据。
⑤ 在师生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动员师生订阅国家级优秀刊物、本课题指定读物—《学语文之友》杂志,引领各级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七)搭建课题研究的活动平台
①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专项教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召开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
②每学年度开展一次课题研究的优质课竞赛,优秀论文评选,优秀习作评选等活动,并择优推荐参加上级和《学语文之友》杂志社组织的有关评优推选活动。
③及时准确介绍省、市总课题组研究活动信息,组织参研骨干教师代表参加学习培训研讨活动。
(八)建立课题研究工作的激励机制
①表彰鼓励参研教师中的佼佼者。
②每学年评选次优秀课题研究教师,表彰、奖励在课题研究工作中的先进个人。
③参研教师的课题进展情况及效果纳入绩效工资的考核,并与评优、晋级挂钩。
(九)确立课题研究效果的检测制度
①每学年由课题研究小组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测评,检验课题研究实施的实际效果。
②通过教学质量调研,验证课题研究实施的水平和质量。
③组织学生参加课题组开展的有关知识能力竞赛,验证课题研究实施的的客观成效。
七、预期成果和效益
推出具有成功经验的典型课例或阅读活动现场;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编制论文集;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和相关成果。研究期间,我们将研究成果向总课题组推荐公开发表。研究结束后,部分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将结集、最终形成《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论文集。另外,本研究由《学语文之友》杂志社参与,还将形成《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资料汇编,以课外辅导书、杂志等形式出版。
1、《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使中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具体反映在有深厚的阅读兴趣,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实在的阅读效果。
2、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学习方面,有强烈的阅读教学指导和训练意识,掌握科学的阅读指导策略,能有效引领和帮助学生获取阅读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学生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
3、学校、家庭在中小学生阅读环境、氛围、条件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初步构建学习型校园和学习型家庭的生态环境。
4、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有进一步提高。
5、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丰富中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并提升其审美情趣,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024年语文课题教学实施方案 篇4
一、选题缘由
我们课题组之所以要选定和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信息化社会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跨入了信息时代,而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信息的能力。曾祥芹和韩雪屏两位阅读专家曾研究,新世纪的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阅读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们一致认为阅读的深度、广度、效率的形成,最佳时期就是中学阶段,这就迫切需要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又是相互关联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爱读是会读的基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
2、教育改革的需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阅读在教学理念上也有了较大的变化。阅读能力不只是指能够解答好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更重要的是指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在阅读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加以关注和研究。当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学生发出了提高阅读兴趣的强烈呼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惰性和单向性积习已成常态,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包大揽,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只是机械应答、学习,处于极被动地位,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出现了一种高费低效、简单机械学习的现象。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厌恶语文阅读学习或无积极意识学习,只是课堂上为学习而阅读,课外根本不涉及阅读知识,这又导致了学生阅读、写作水平极低的现象。学生极期望一种开放、合作、探讨的教学态势的形势,期望教师由知识的单向传授的权威模式中走出来。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大门。
3、农村中学校情的需要。《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在农村,由于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留守中学生数量剧增,即使有少部分在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我校就属于农村中学,正是由于办学条件及社会、家庭的影响,学生自幼就阅读兴趣不浓,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基础较为薄弱,阅读活动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阅读,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我校的校情,寻找有效途径与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4、研究空白填补的需要。近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国家级子课题、市级、县级的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阅读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我们在教学反思中发现,我们的日常阅读教学存在明显的弊端: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没能让那充满人性美,洋溢人文意趣的阅读成为教师的乐趣、学生的渴求,成为师生忘情的精神享受;相反,阅读已成为枯燥乏味的一种技艺,一种望而生畏、做而生厌的训练。我们时常只是让学生粗略地“扫描”一下,便急匆匆地去提问、去分析、去归纳,最后便是梳理出几条所谓的“规律”,让学生记记。遇到公开课更是去追求表面的繁荣与新奇,而学生却很少真正地走进文本,我们教师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阅读兴趣的培养意识淡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以及阅读兴趣的培养理论缺乏造成的。因此,我校语文组的老师一致认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对我校来说既是一项研究的空白,同时又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应该去研究,也值得去研究。
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了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教育界对阅读的探索和努力从未间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行动研究读书会一直以来非常关注阅读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xx年的主题是“读书与未来”。 于漪、曾祥芹和韩雪屏等阅读专家长期致力于语文阅读的研究,并强调阅读兴趣对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们也都纷纷投入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各类刊物都能看到发表的相关论文。这些对与我们的研究都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我们也发现,其中有些研究也只停留在短时效应和肤浅的层面上,既不系统,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终身阅读的兴趣。
因此,我们希望在专家的理论指导及学习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三、理论依据
1、“兴趣”理论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在中国古代,孔子曾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主张。的确,正是因为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学家都十分重视兴趣这种认识和能动的价值,明代学者王明阳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不能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林斯基也说:“学习兴趣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杜威则把兴趣看作是活动的原动力,他说:“除非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其中便没有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
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来了看,兴趣是最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发挥动力。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一篇文章里也谈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语文成绩就会越好,所以,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该理论应用到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对阅读浓厚而强烈的渴望和需求的心理,从而让学生产生出愿读、想读、会主动读的读书行动。
2、建构主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兴起建构主义思潮。它对笛卡儿的教育认识论进行反思,提出了“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的意义”的观点。之后,建构主义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从此,建构主义思想渗入语文阅读教学中。
该理论应用到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就需要教师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
四、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着力研究解决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或缺失的问题,探索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的问题。
(2)探讨出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理论缺乏和无模式可借鉴的问题。
2、研究内容
(1)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现状的调查。
采取问卷、访谈、个案分析等方式,调查分析当前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主要包括:学校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采取了哪些方法、效果怎么样,学生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对语文教师有哪些期待等。
(2)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验研究。
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并构建我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体系。具体来说,即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怎样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取哪些基本的策略、方法,坚持哪些原则,通过哪些途径等。包括:
①“阅读兴趣的培养”的理论研究
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原理、机制的学习与研究,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②“培养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证研究
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本研究通过对“培养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践探索,探讨出激发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为教师创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提供借鉴,提高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
如: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研究。
这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难点。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我们探讨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总结教育对策,主要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的问题,为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实作方法,如:
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检索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预测—设计—开展—调控—反思—改进”的动态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著作、报刊、网络、实地听课等) 关注影响语文教学存在的因素及其对中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语文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3)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学生问卷、师生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阅读兴趣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
4、研究原则
(1)独特性原则:即在课题研究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2)稳定性原则:从研究初期到形成成果、以及以后的教学中,长期坚持该课题的实施,确保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得以不断充实、完善。
(3)主体性原则:研究活动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实事求是原则:如实总结和反馈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不因急功近利而夸大或虚构研究成果,失败和教训也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
(5)灵活变通原则:尽量灵活、巧妙地处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和失败,以不同视角和方式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
(6)坚持不懈原则:不管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强,成功与否,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5、研究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三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开题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培训研究教师,增强对本课题的认识,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施办法。主要形式有:举办专题讲座、订阅教育刊物、邮购理论专著、印发重要资料、专题摘抄集锦、派员外出观摩、理论探讨交流等。
(2)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团结一致的研究队伍,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经费到位。
(3)广泛了解研究动态,争取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开展研究,并且使研究在有组织、有计划、有动力的环境中运行。
(4)举行开题论证会。
(5)展开实验研究工作。开展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6)撰写阶段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1)高质量地搞好主题研究工作。
(2)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
(3)在认识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整理有关的资料,为结题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1)开好结题工作研讨会,理清思路,布置工作。
(2)整理并完善附件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完成主件资料。
(4)迎请专家结题。
五、具体实施措施
1、以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我们还可组织学生组建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每位学生捧出两本书,你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学校的“广播站”也可开辟佳作赏析节目,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以各种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竞赛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如,经常在校内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名著名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赛、背诵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评选出优秀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丰富个人的生活经历,彰显个性色彩,并且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中逐渐培养起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3、以教师阅读兴趣的外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尤其对学识渊博的老师有强烈的崇拜心理。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给学生介绍好书,做出个读书的表率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教师率
2024年语文课题教学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2024年语文课题教学实施方案
上一篇:我眼中的大学演讲稿
下一篇: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