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工作报告
改革工作报告(精选24篇)
改革工作报告 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工作的回顾
年是实现“”计划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受住了非典疫情、持续高温等诸多不利因素的考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积极参与并配合洋山深水港、临港新城的前期建设,保持了全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7%;完成财政收入37.0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9亿元,比上年增长53.4%;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0xx9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482元,比上年增长6.8%。
(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抓住“两港一城”建设的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去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实现工业利润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26.6,比上年提高4.9点。工业区整合力度加大,“1+9”市、区两级工业区为全区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强化工业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了各大园区形象开发和功能开发的同步推进,努力招引大项目、大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快,传统产业技术能级提高,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有新提高。与此同时,新兴的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初具雏型,发展态势良好。
第三产业平稳增长。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房地产、旅游、商贸等行业继续成为推动三产增长的新增长点。全区房地产业增长强劲,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业通过合理引导,抓住“黄金周”假日消费和举办桃花节这两大契机,带动全区旅游业实现新的增长。与此同时,通过加大引进力度,深化内部改革,进一步优化全区商业业态结构和布局,促进商业有新的发展。去年,全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2%。信息化建设有新进展,信息技术在一些行业得到初步应用。此外,交通运输业、中介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业等也有了新的发展。
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6.3亿元,比上年增长3.1%。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市型农业、确保农民增收的目标,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调整为23:77。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全区完成成片造林2.85万亩,超额完成全年指标,森林覆盖率达到18%。农业基础投入和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新经济组织不断壮大,农产品品牌整合和农业组织化建设有新的提高。农业科技致富工程进展顺利,并大力推行农业生产“零税率”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此外,通过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鼓励扶持异地经营,加大农业集中的力度。
二、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利用“两港一城”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并通过采取不断改善投资软环境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区对内对外开放的水平。
招商引资的质量有新提高。利用“1+9”工业园区整合的契机,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并通过“两港”投资环境推介会的举办以及“百日招商”竞赛活动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去年,全区共批准外资项目167个,总投资达6.6亿美元,合同外资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继续强化吸引内资工作,全年引进内资企业工商注册5682户,比上年增长8.7%,新增注册资本94.7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两港”投资环境推介会共签约项目55个,总投资达到157亿元。通过一年的努力,吸引了中国台湾正隆、河南神火等内外资大项目增资扩股和落户。
外贸出口平稳增长。积极实施促进外贸出口的政策措施,坚持外贸出口多元化和以质取胜的战略,努力培育外贸出口新增长点,全区外贸出口增长平稳。去年,全区出口创汇达到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4%。
三、各项改革不断深入
以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体制保障。
加快企业改革步伐。认真贯彻落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办法。进一步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加快全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供销合作总社、汇仑公司、工业总公司等企业的改制工作,全年完成国有、区属集体企业改制90多家。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非公经济总量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75.8%。同时进一步规范镇级区划调整及撤制村、组的资产处置,积极推行村务、组务公开。区级机关行政用房清理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调整镇域行政区划。在去年调整的基础上,镇级行政区划由19个调整为14个,进一步精简了机构人员,实现了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
切实推进“镇保”工作。按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认真组织实施《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各镇和园区相继建立工作班子,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强化舆论宣传,确保小城镇社会保险工作的有序推进。通过强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力度。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实施与城镇劳动力相同的就业服务和就业优惠政策,积极推进非农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努力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并吸收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从而促进了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建设。
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区域生态环境和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重点区域建设有新进展。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和新城建设正式启动。作为城市主要景观的滴水湖建设已完成蓄水,大堤、道路、绿化以及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科教园区正在抓紧思博和工商外国语学院二期工程以及中国太平洋保险学院一期工程的建设,电力学院、工商外国语学院的产权成功实施转让。康桥工业区在确保区内已落户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正在抓紧编制工业区二期开发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中科大研究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和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中国电信信息园正在着手开展动拆迁工作。工业园区在加快启动原有已落户项目的基础上,正在着手编制和完善二期开发规划。国际医学园区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园区规划方案的调整和项目招商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与此同时,祝桥空港工业区、现代农业 园区等其他园区也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城市化进程有序推进,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按照规划决策、执行监督分离的原则,加强对城镇的规划管理,认真组织实施新城、中心镇和一般集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惠南镇东西门大街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周浦老镇改造规模继续扩大,航头、大团城镇建设拉开序幕,新场古镇保护完成调查摸底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沪芦高速公路、郊区环线段改建高速公路以及中油管工程的前期工作和惠南镇人民西路延伸段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30座乡村公路危桥和60座农桥的改造任务,南芦公路路灯工程于11月份完工,同时轨道交通R3线规划方案正在进一步优化。绿化和景观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完成外环线400米林带段建设任务,完成惠南、六灶等镇五块公共绿地建设和沪南公路航头段景观绿化包装工程。农村水网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完成40个村的水网建设和1.5万户居民的水表改造任务。与此同时,还完成了一批事关人民生活的实事工程项目。进一步加强城镇管理。继续完善城镇管理体制,确保城镇的长效管理。创新物业管理机制,加快物业市场化运作步伐。强化以建筑业管理为重点的行业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五)社会稳定工作落到实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开发、大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来抓。
重视和加强对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各镇、各部门也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以城乡低保工作为重点,切实抓好各项救助政策的落实。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从资金、日常生活等多方面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体。
进一步落实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确保了全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不断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不断深化,进一步解决了发生在老百姓身边、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实施政务、村务和厂务公开工作。推进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平稳开展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全区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重视做好人大代表书面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书面意见130件,政协委员提案231件。
(六)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今年以来,全区开展了以“塑造新精神、展示文明新形象”为主题的学习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两港建设与新一轮发展大讨论”,形成共识并提炼成为“汇聚百川、服务两港、创新开拓、勇立潮头”的精神,全区进一步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积极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全年启动建设村文化活动服务中心项目30个,不仅改善了村文明形态,也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深入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和文明标志示范区的创建,提高了全区文明创建的水平。
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科技发展,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去年全区共引进民营科技企业860家,注册资金达到20亿元。深入推进农业科技致富工程,完成推广30项农业“四新”技术。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面完成中小学达标建设工程,寄宿制高级中学建设工作已经启动。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初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高质量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也得到较快发展。继续做好卫生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编制印发了《区区域卫生规划》、《区区域卫生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防范非典为契机,全面落实各项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合作医疗投保率,推动全国中医二期先进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成市级卫生镇和卫生村的创建任务。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区文化中心竣工,成功举办了区首届文化艺术节,扎实有效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进一步繁荣全区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体育中心建设不断加快。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全面启动第二批三峡移民安置工作,同时完成第二批老年养老设施建设的“星光计划”。此外,民防、宗教、中国台湾事务、侨务等其他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七)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凝聚全区人民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做好防非的各项工作。积极做好非典防范和控制工作。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防非的各项通知、通告精神,建立非典防治工作区、镇、村三级防范网络,成立防非专家组,在20多天内建立了祝桥光明医院隔离病区,设立31个监测点密切监测疫情动态,制订了应急预案。稳妥处置突发事件。针对中侨学院、老港镇、泥城镇出现的三例疑似病例,我们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做好了密切接触对象的医学隔离。强化防非投入,区级财政共安排防非资金1500万元,用于全区的防非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普及防非知识。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抗击非典斗争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防治工作转入常态长效管理以后,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坚持思想、工作和措施三个不放松,坚决防范疫情再次发生。
(八)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根据大开发、大建设的新形势,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形成政府工作合力。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巩固完善并联审批制,强化“一门式”服务,探索告知承诺、企业年检的改革。
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分阶段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综合执法工作,完善执法方式和手段,改进行政执法作风。加大政府自身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把行政行为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奖惩机制、强化培训等方式来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改进服务质量。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根据市公务网建设的总体部署,积极启动区电子政务“三网一库两应用”建设工程,逐步推进政务网上公开,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政府透明度。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深深感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离不开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区委、区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和监督。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全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守望相助,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充分展示和体现了全新的精神;在推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全区人民知难而上、迎难而进、齐心协力、勇于开拓,在大开发、大建设的进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在这里,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以及驻的解放军、武警部队,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新一轮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为:一是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上规模的企业不多;二是改革发展稳定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矛盾,就业不够充分,农民向非农转移的速度不快,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还不够及时有效;三是投入不足,管理欠缺,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四是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还要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抓紧研究解决。
二、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xx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里,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的建设将进一步深入,临港新城产业区也将有实质性启动,在新一轮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这一切都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持久的驱动力。
新的一年里,政府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和区委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以港兴区”、“三个集中”战略,服从、服务、参与和融入“两港一城”的建设,坚持以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在“一核三圈三带”经济布局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以临港新城为核心的“五个板块”的组团式发展,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推进的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为把建设成为美丽的园林城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年全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出口创汇增长25%以上;合同外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35%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6.5%以上;新增就业岗位2.6万个。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做到六个坚持:
一要坚持“科教兴区、以港兴区、三个集中”战略。把“科教兴区”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管理创新等全方位创新,不断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同时要积极依托“两港一城”的开发,积极培育一批适应港口发展的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全区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不断增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通过大力推进“三个集中”,进一步提高全区城市化、现代化的水平。
二要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贯彻“二、三、一”产业发展序列,在不断稳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主要依靠二、三产业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工业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产业能级来带动全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产业要以房地产业、旅游业发展为龙头,加快商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积极培育新兴三产行业,实现增速领先、结构优化、比重提高的目标。
三要坚持服从、服务、参与和融入“两港一城”的开发建设。“两港一城”开发是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服从和服务“两港一城”开发这一大局的前提下,更要参与和融入“两港一城”的开发和建设,依托“两港一城”开发来实施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的优化调整,在服从、服务、参与和融入“两港一城”开发的过程中加快自身发展。
四要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来突破和消除各种体制和机制瓶颈,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五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既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又要在改革中切实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发展经济,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保稳定。
六要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在重点推进当前工作的同时,结合“”后两年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深入研究影响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全局问题,明确“”后两年和“”发展的方向和思路,为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要在加快全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建设园林城区的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区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年重点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综合竞争力
要继续加快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努力形成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不断提升全区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
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按照“一核三圈三带”的区域经济布局思路,加快区域经济布局优化调整。全力推进临港新城和惠南新城区的建设,以新城的建设来带动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发展。临港新城要紧紧依托深水港和临港新城产业区的开发和建设,加快以行政中心为主的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和城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初步树立开发形象。惠南新城区要在进一步完善科教园区开发的同时,加快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和太平洋保险学院以及体育中心的建设,提升新城区的服务功能。全力推进中部、西北部、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五大经济板块的建设,形成既互补互动又相对集中的五大经济发展组团。中部以惠南新城区为核心,加快发展科教产业、商贸业和都市型工业,形成以科教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板块。西北部以周康地区为核心,加快发展以高科技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为特色的综合经济板块。东北部以祝桥镇为核心,加快发展以临空加工和临空服务为特色的临空经济板块。东南部以临港新城为核心,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海港经济板块。西南部以航头、新场地区为核心,加快发展以生产生活资料流通业和旅游业为特色的商旅经济板块。整合后的“1+9”工业园区要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大项目的带动培育新的产业链,积极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合作、互动互补、同步推进的产业集群格局。
努力形成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加快第二产业结构升级。继续加快汽车组装及零部件加工、精细化工等已成熟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提升产业能级,充分发挥对工业的支撑作用。配合临港新城产业区的启动,引导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向园区集聚,围绕重大项目形成产业链,同时抓紧研究制订产业园区和东部四镇联动发展规划。加快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地位,尽快形成产业规模。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和鼓励各类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依托“两港一城”的开发和建设,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全区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加快泥城物流园区、祝桥临空物流园区、老港产品分拨物流园和现代农业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推进商业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的调整,加快引进大型连锁超市和品牌专营店等新型商业业态,增强现代商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加强土地一级市场的宏观调控,继续推进房地产开发结构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进完成区内公交资源的整合工作,引导公交客运企业以资产为纽带,加快重组和整合的步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以知识要素、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中介组织,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使中介服务业尽快做大、做强、做精。认真组织实施年桃花节,进一步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的品位。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都市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业竞争力。
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结构,实施种植业结构、林业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畜禽业的调减与优化。继续抓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组织化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致富工程,加大对农民的科技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科学种田的水平,为增加农民收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力以赴推进“三个集中”。按照全市郊区城镇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绿地与林地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进一步优化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突出重点,积极有序推进城镇体系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归并农村自然村落和居民点,促进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镇集中。以“1+9”工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实施政策聚焦,推进工业向产业基地和重点园区集聚。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民向非农化转移。大力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继续加大农村税费改革的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同幅同步增长。
(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充分利用“两港一城”开发的机遇,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健全招商信息平台,完善各个层次招商信息网络的建设,重点要加强对重大项目信息的捕捉和跟踪。结合“1+9”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引导内外资项目向“1+9”工业园区集聚,同时结合全区城市功能的提升,吸引外资向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业等领域拓展。不断创新招商方式。通过园区整体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外引外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引资能力。不断调整和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切实使激励政策向引外、引大、引实和引高方向聚焦。坚持开展全面招商和开展专业招商相结合,坚持考核招商效率和考核产出效益相结合,开创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不断完善市、区、海外三个层次的招商信息网络,从源头上捕捉招商信息,提高招商的成功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一门式”办证办照服务窗口硬件建设,努力降低商务成本,不断改进政府服务,全力创造利用内外资的综合优势。
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发展空间。加快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在稳定纺织服装、五金机电等传统产品出口的基础上,扩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出口规模。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推动服务贸易出口。积极培育出口主体,大力促进“三资”企业的出口。
(三)以规划为先导,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以网络化和功能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环境建设,构筑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
以“三个集中”思想为指导,加快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以新城、中心镇和一般镇总体规划为依据,加快编制分区规划、控制性单元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区域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营造整体环境优美、风貌特色明显的城镇新景观。依托交通条件、产业支撑等优势,大力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土地的集约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临港新城主城区的建设。要加快水、电、燃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建设区行政中心、海事大学、港城展示中心、一期湖滨景观带等功能项目,力争到年底基本形成港城一期建设的形态框架。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实施大东公路、周邓公路、人民东路、人民西路延伸段等道路建设,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沪芦高速公路、A30改建高速公路等工程的建设。抓紧做好城市轨道交通R3线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争取尽早开工建设。以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和通信网络的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继续实施惠南、周浦的老镇改造和新场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周浦老镇改造要在面貌上出新形象,新场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要在细化和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启动核心区域的开发。继续加强公共绿化和生态林的建设,不断提高全区的绿化覆盖率。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完成好一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工程项目的建设。
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全区有序发展。要坚持“政府调控、市场供应、规范运作、依法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土地的供应方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创新城镇管理机制,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城镇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区、镇两级管理监控网络,对城镇管理中矛盾最突出的违章建筑、乱设摊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加快城镇管理机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管养分开。强化城镇管理经费的投入,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从城镇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队伍等问题上入手,初步建立城镇综合管理体系。
(四)努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国资和企业改革。按照“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权利、责任、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和国有资产产权转让管理,切实维护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企业改转制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区属集体企业改制步伐。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授权经营制度,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的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机制。
坚定不移地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的发展。努力帮助解决非公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确保非公有资本安全有效地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投资领域。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同时要依法加强对非公经济的监督和管理。
不断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继续抓好关系人民生活的消费市场的建设,重点整治食品、药品市场,压缩生猪屠宰场,建立废品回收网络。同时,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市场管理的制度化和经常化。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监察力度,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利用的特色和优势,建立一批具有一定区域范围知名度的行业协会,促进相关产业的行业联合和企业诚信体系的形成。
深化投融资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推进开发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区、镇三级政府的财力投入和政策性资金的杠杆效应,建立新型的投融资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探索实行以项目经营主体自行筹资为主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
深化为临港产业区配套服务的研究。以临港新城产业区的启动为契机,依托重大工业项目的引进与落户,积极研究产业链形成、上下游产业延伸、配套产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
(五)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充分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继续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万人就业项目,重点帮助本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年内力争新增就业岗位2.6万个。通过政府引导,广泛开辟就业渠道,积极倡导劳动者自主就业和政府扶持就业。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继续举办各类就业和创业洽谈会,强化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促进小企业、非正规劳动组织的发展。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方式,不断增强企业的吸劳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
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推进“镇保”工作,加快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规范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使用和管理,加强社会监督,确保基金运营安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补充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养老、医疗保险。稳妥推进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实施救助期限制等措施,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时,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主动就业。坚持基本医疗保基本的原则,积极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范基本医疗服务。继续做好帮困救助工作,确保困难群体的正常生活。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四五”普法力度,努力增强全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强化社区基层管理,加强对群众自治组织的引导。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和加强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认真妥善地处理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确保社会稳定。
(六)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提高。
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塑造新精神,展示文明新形象”主题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力弘扬和实践新精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克服行为陋习,提高文明素质。围绕到20xx年创建文明城区的工作目标,实施镇区、社区、景区、园区、校区文明创建,深化文明镇村、文明行业(窗口)、文明示范标志区(文明路段)的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我区精神文明创建管理水平。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创业中心,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实施农业科技致富工程,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完善科教园区建设,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完成寄宿制高级中学的建设。加快全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实施优教工程,推进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镇村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推进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应急控制系统等七大系统建设,全面提高我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继续重视预防保健工作,重点加强冬春非典的预防和各种传染病的控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公共卫生行为。全力推进国际医学园区建设,加快动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内外招商力度,吸引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和医疗器械企业落户园区。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区有中心、镇有广场、村有场所”的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时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公益性设施的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健身苑和体育中心的建设,为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管理的制度,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初步形成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区域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框架。另外,还要积极推进民政、民防、宗教、中国台湾事务、侨务等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加快人才高地建设。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重视人才、吸纳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材。大力优化人才资源结构,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引进紧缺人才,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强重点部门、重点地区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优秀人才向重点部门和地区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加快重点地区和部门的发展。不断完善人才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加强我区人才培训和就业指导的基地建设,做好培训服务,不断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七)加强依法行政和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以《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建设一个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把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记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时刻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放在心上,充满感情、全力以赴地去解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要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办事、严格执法。积极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做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坚持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使政府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上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重点完善“事权、财权、人事权” 公开的制度。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府网站上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提高政务透明度、办事效率和市民的满意度。继续深化机构改革,完善内部机构设置,优化人员结构。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推进告知承诺制和备案制,全面清理现有的行政审批和企业年检事项以及各类收费项目,逐步建立规范的行政审批制度。继续拓展和深化纠风工作渠道,不断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继续加大行政监察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廉政监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的水平。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的公务员。严格公务员队伍管理,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和法制纪律教育,改进对公务员的考核,重视考核结果的运用。切实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努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积极推进民主建设,依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监督,高度重视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作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作用。
各位代表:
“两港一城”开发的大好形势催人奋进,大发展的机遇千载难逢。我们要在区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 精神,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以更高昂的精神状态、更足的干劲,抓住机遇,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乘势而上,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为实现新的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改革工作报告 篇2
一、20xx年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20xx年,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初步成效: (一)深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严格执行公务卡制度,279个单位实行了“零余额”账户管理,10个单位实现了非税收入POS机缴费。 (二)探索推行PPP模式。谋划PPP项目28个、总投资93.5亿元,储备PPP示范项目6个、总投资68.8亿元。目前,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项目,已与中建集团达成合作意向;黎阳污水处理厂项目,已与河南水投集团展开实质性合作。 (三)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浚县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安排,完成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职责整合、工商质检管理体制调整、卫生计生合并,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员选配工作。全面修订部门“三定”方案,印发了县计生委、工商局等5个部门的“三定”规定。目前,县政府共保留工作部门24个。 (四)加快交通执法体制改革。县交通运输执法局和道路运输管理局挂牌成立,交通运输局和公路局的人员划转、职能调整基本完成。 (五)积极搭建企业服务平台。认真搞好银企对接,为企业协调融资27.8亿元。认真抓好金融体制改革,浚县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组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加快企业上市步伐,聆海集团、农林制药新三板挂牌和中鹤集团上市股改,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 (六)认真做好“个转企”。印发《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意见》,鼓励、支持符合企业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15家工商户实现了“个转企”。 (七)认真做好县医院医联体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 (八)认真做好在线审批平台基础资料梳理工作。共梳理了需要我县发改、住建、国土等13个部门审批的72个事项,并编制了申报指南、优化了申报流程,为在线审批平台早日开通运行,创造了条件。 (九)积极推进公车改革工作。成立了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报送了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封车停驶车辆报告。 (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立了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起草了浚县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20xx-20xx年)和20xx年浚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重点,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指导和规划。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对重大战略问题和重大政策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工作上创造性不够,干部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新形势下,我县如何适应新常态,加快“双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四个”浚县,如何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更好地紧随党和国家改革步伐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个别部门对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一些改革工作未能尽心尽力,体制改革工作进度不快。 三是改革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仍需加强,目前县内仍需不断完善领导有力、协调有序的改革创新组织机构和整体推进全县改革的体制机制。 三、下一步思路。 一是继续深入研究学习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改革工作的政策精神,结合各部门职能和我县实际情况、发展要求,提出20xx年我县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围绕重点改革内容,创新思路、积极进取,不断推进改革深化,为推动浚县经济稳步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按照上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制定20xx年度改革方案,明确改革重点,继续按行政管理、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要素市场、财税金融和投融资、经济管理、社会领域、城乡管理以及涉外经济等八大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我县改革工作。 三是不断完善改革推进机制。探索建立全县推进改革合作协调推进机制,完善以“抓项目方式抓改革”的推进机制,将改革的各项任务量化到可操作、具体的项目上来,建立完善改革推进考核评价机制。 四是配合推进各项改革。按照县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配合做好行政体制、文化社会体制、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工作。 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20xx年工作总结 一、县人大牵头改革事项 (一)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切实增强监督实效。一是从制度层面入手,在规范人大监督程序上下功夫。制定了《浚县人大会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和《浚县人大会视察调研工作规范》,从议题的确定到活动的组织实施、从视察报告的撰写到结果的运用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有效防止了人大监督多是总结经验、走过场,出现阻力就放弃监督的情况。二是突出重点,在抓住主要矛盾上下功夫。选题上坚持突出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全县发展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科学选题,确保监督工作干到关键处。三是突出监督实效,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在监督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个性问题社会化、局部问题全局化、偶发问题常态化。工作中,要求“一府两院”在一定期限内办理或整改完毕,确保办理落实的速度和质量;二是组织人大代表或由相关委员会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一府两院”办理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跟踪督办;对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由会组成人员进行评议和电子投票表决,当场报告表决结果,并向社会公布;要求被监督单位举一反三,从防止问题重复出现入手制定有关制度和措施。 (二)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突出代表主体地位。一是加强培训,提高代表综合素质。以人大会组成人员和代表活动小组为重点,切实加强新《预算法》执法检查、工作视察等方面培训,不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二是建立代表专业小组,提高代表履职的针对性。为丰富和完善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提高人大代表小组活动质量,会将全县230名人大代表编为12个代表联络组,每个联络组又细分成2-3个小组,配备了联络员和小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加强活动指导和服务。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先后在白寺乡、王庄镇、小河镇、新镇镇、屯子镇和黎阳街道给予重点指导,率先建立了“代表活动之家”,初步达到了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保障“四有”标准,使代表热情有了新动力、代表活动有了新内容、代表履职有了新成效,有效提升了基层人大的工作水平。三是创新代表工作机制,提高代表履职水平。建立完善了人大代表列席会制度、公民旁听会会议制度等。同时,邀请代表参加县法院旁听案件审理、县检察院“检察开放日”活动,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有效保障了代表的参与权、监督权,发挥了代表建言献策的作用。进一步创新人大代表评议评价机制,新建了《浚县人大会关于主任会议组成人员联系县人大代表的意见》《浚县人大会组成人员开展述职评议工作的意见》,主任会议组成人员分别联系5名县人大代表,会组成人员向原选举单位述职、参加代表小组活动。试行了市人大代表向县人大会述职,增强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截至目前,共邀请16名人大代表列席了会会议、5名公民旁听了会会议,12名市人大代表开展了述职活动。 (三)加强和改进人大会工作。一是自觉维护和服从党的领导。健全完善县人大党组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报告等制度,始终保持与党委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步,发展上同力。二是进一步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讲规矩、守纪律、敢担当、讲务实、讲廉洁的良好形象。强化学习培训,完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中共全国人大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贯彻省委加强县乡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三是推进人大工作信息化建设。及时向社会和选民发布人大工作信息,增强人大机关、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互动。 二、县政协牵头改革事项 (一)探索建立专题协商座谈会制度。为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要求,进一步调动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别委员履行职能、议政建言的积极性,印发了《政协浚县委员会专题协商座谈会暂行办法》,建立了专题协商座谈会制度。 (二)强化自身建设,持续提升委员素质。为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自身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推动全县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建功立业,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制订印发了《政协浚县第十届委员会关于政协委员履职情况考核办法》。 (三)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为促进基层党委政府开展协商民主工作,县政协按照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协商民主工作要求,建议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建立乡镇(街道)工作组,明确副书记分管政协委员管理和基层协商民主,联系政协工作,使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把协商民主的触角延伸到基层。 (四)进一步加强专委会工作的改革创新。为加强委员日常联络和服务管理,帮助委员知情明政,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委员联络专门机构,成立政协委员联络委员会。同时,为摆脱编制制约难题,增强专委会履职能力和水平,按界别在各专委会配备兼职副主任。 三、县纪委牵头改革事项 (一)扎实推进“三转”和纪检干部派驻工作。共退出议事协调机构45个,继续保留18个,清理纪检监察干部各类分工202项。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机关监督执纪力量达到了78.6%。出台《调整规范县直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方案》,35个纪检监察机构及领导职数予以保留的同时,还新增了18个纪检监察机构(乡科级纪律检查员),对17个单位归口管理,纪检监察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研究出台了浚县《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实施办法(试行)》,厘清了党委责任11项、党委一把手的责任6项、班子成员责任4项和纪委责任7项。对纪检监察机关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清理,共清理45个,继续保留18个。全面规范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分工和兼职工作,清理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各类兼职167项。 (三)有效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研究出台了浚县《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20xx年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督促纪检监察部门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督。深入开展“自报风险岗、自查易腐点、自曝软肋、自补短板”活动,将各单位廉政风险具体到人和事,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工作落实。建立案情通报会制度,定期通报典型案件,扩大震慑效果。截止目前,下发案件通报15期。 (四)扎实推进从严治党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创新《浚县公职人员履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浚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涉企股室民主评议制度》等规定。出台《规范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行使暂行办法(试行)》,明确“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提出“五个不直接分管”要求,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了“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对全县83个单位执行“三重一大”“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执行不力的32个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其“一把手”进行集体约谈,责令整改,成效明显。今年以来,共处分正科级干部3人,较去年27人下降了90%。 (五)有力推进责任制落实。向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四大班子及宣传、统战、组织等部门派驻了纪律检查员。出台了《进一步强化案件震慑效果,加强警示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创新方式,在省委巡视组巡视期间密集下发通报6期,召开政法、教育、乡镇街道3个系统警示教育暨作风整治会议,通过电视台、微信、微博曝光等方式,通报损害群众利益等方面的典型案件51起65人,将责任压力传导到全县每个党员干部身上。 (六)完善查办腐败案件机制。实行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制度,精挑细选30名有办案经验的干部,组成10个案件组,由6个纪检监察室牵头,对省委巡视组交办的4批次129个问题线索全力查办。3次组织召开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制定加强协作配合5类实施细则,充分发挥县委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 (七)加强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工作。完成县警示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开展廉政教育周活动,对68个单位360名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廉政教育。建设浚县阳光廉政网,依法公开涉农政务和农村事务,接受群众监督。强化责任追究,共查处问题130个,138人,党政纪处分33人,辞退1人,诫勉谈话5人。 (八)扎实开展巡察工作。成立县委巡察办,组建3个县委巡察组,在全县公开遴选13名工作人员。围绕“四个着力”对民政局、住建局、黎阳街道办等3个单位进行了第一轮巡察,共发现问题44个,问题线索29条。目前,正在进行第二轮巡察工作。 四、县委组织部牵头改革事项 (一)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补充、交流机制。制定了《浚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补充及交流办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规范程序、简化操作,推动年轻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促进年轻干部成长。 (二)健全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坚持和完善《县级领导干部接待党员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改进日常谈话,严肃任职谈话,及时提醒谈话,加强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及时发现、解决部分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对152名正科级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备案,并对重点岗位干部进行了调查核实。推进县管干部档案数字化,实现了干部档案管理“双套制”工作模式,即纸质档案规范化管理和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 (四)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组织召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季度述职评议制度。实行基层党建工作矩阵式管理,县、乡、村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党建工作台账,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督查通报制度,对各乡镇(街道)、浚县产业集聚区基层组织建设进行督查指导。定期督查工作进度和工作效果,公开评优评差,排名通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五)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完善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在乡镇(街道)重点推行“六步决策法”,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在农村规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了“十必须十不准”规定和操作规范20条,确保“四议两公开”科学运用、规范运行,科学决策村级事项953个;完善基层便民服务机制,加强县、乡、管理区、村四级服务平台建设,县财政拨款411万元,新建、修缮了6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制定了服务规范“十要十不准”制度,提升了服务水平,服务群众18万人次。完善基层矛盾调解化解机制,成立了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负责疑难信访案件的分析研判、指导部署和调处化解;成立乡镇(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积极推进“148”平台建设,妥善处置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成立农村(社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室,采用说事评理会等形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完善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明确了监督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责任追究办法,全面治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指导村级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完善农村“三资”管理等制度15项,推进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常态长效。加大廉政宣传教育和执规执纪力度,及时查处违反党规政纪、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六)完善乡镇党代表任期制。指导7个乡镇召开了党代会年会。健全了代表提案提议、调研视察、联系党员群众等11项制度。推进党代表工作室建设,并组织引导党代表驻室服务群众,帮助解决问题。7个乡镇共建立党代表工作室57个,党代表帮扶困难党员群众500多人,解决问题100多个。 (七)完善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机制。按照“五星级”标准,对农村党组织进行了分类定级、星级评定,共评出“五星”党支部102个,“四星”或“三星”309个,“二星”46个。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机制,实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村、县直单位干部驻村、乡镇(街道)机关干部包村等办法,促进46个软弱涣散党支部实现转化升级。扎实开展“三带三争”活动,引导农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员制定争创目标,公开服务承诺,评选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标兵20名。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周”制度,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活动正常化、规范化,全县457个农村党支部普遍开展活动3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100余件。 (八)完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机制。在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派、管理、提升、评价、激励等方面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体系。强化教育管理,对换届后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分期分批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和服务本领。县财政拿出548万元,用于农村党建工作经费,将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报酬每人每月增长200元,有效激发了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 (九)完善大学生村官动态管理机制。围绕促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和分流开展工作。在创业方面,扎实开展创业联谊活动,实施“双管三带”,即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期间由组织部门与实践单位双重管理,创业发展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有带无,共结成帮带对子85对,大学生村官创业率达到53.9%;在分流方面,畅通出口出路,加强疏导引导,拓宽流动渠道,形成了能进能退的良性工作机制。 (十)完善党员发展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全市发展党员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宏观调控、质量监控,季度评比、年终总评“双控双评”工作机制,实行发展党员备案制、预审制,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全县新发展党员470名。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小组20xx年工作总结 按照中央、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关精神和鹤壁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体工作(鹤壁市深化文化改革实施方案尚未出台,正在审议通过阶段),浚县结合实际,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一、2
改革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 工作报告的格式
改革工作报告
上一篇:医院开办费事前绩效评价报告
下一篇:设备操作培训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