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工作报告>工作报告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更新时间: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通用19篇)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1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

  【调查地点】

  皖北农村(花园村),鄂西南农村(九毫堤村)

  【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寻访老人等

  【调查目的】

  为响应院系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体验,并与专业紧密结合,增强专业素养,我们于20xx年1月——2月10日分别在各自家乡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顺利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能够了解各地春节的节日特色及民俗民风,并进行比较,从而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

  【调查内容】

  【前言】

  春节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俗,春节亦是如此,春节的习俗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而春节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春节的习俗逐渐被新一代人所淡忘。我们通过此次调研就是希望能够具体了解各地春节的节日特色和民俗文化,进行简单比较,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周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期间,汉族及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予以庆贺,近些年,东北亚的韩国,东南亚的泰国,南亚的马来西亚等中国周边国家也开始注重春节举行各种活动或仪式。在中国大陆,这些活动也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祈求丰收等为主要内容。在皖北地区,广义的春节是指腊月初八至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而在鄂西南地区,春节在广义上只指每年的最后一天加上新年的前三天,广义的春节则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一般鄂西南地区的民众过春节的时候都只过四天,过完就算是春节完毕,开始新一年的准备和活动了。等过过完了十五,大人们都会说年也过完了,节也过完了,忌讳也可以除掉了,同时,小孩们也不能调皮了,不然就不会像过年那些时间不管孩子怎么淘气也不会责罚的那样简单了。一江之隔,南北差异总是明显的,究其根源,还是各自当地自古就延续下来的文化传统在发挥作用。

  腊月初八,即我们平时俗称的“腊八”。皖北地区的农村,在这一天早上,要吃腊八饭,就是把几种杂粮(大米,小米,馓子,豆腐,豆皮等)放在一起熬成粥,咸淡皆有。关于腊八粥的传说,有一种是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当皇帝后,为不忘从前的艰难经历而教育后人的,也有别的相关的传说,但大都与勤俭节约相关,这也表达了不忘先祖的勤俭之美德。而在鄂西南地区,当地居民是不过腊八节的,这样的猜测可能和腊八节的起源中的主人公朱元璋不是湖北人有关,反正鄂西南地区的民众是没有腊八节的概念的,这也符合南方地区的饮食上主产大米有关。腊八节毕竟是八中粮食的综合食用,这在鄂西南地区是没有生存的饮食文化土壤的。

  小年,皖北地区一般是腊月二十三,鄂西南则是腊月二十四。称为“辞灶”。旧时,家家都有“灶王爷”神位,受玉帝敕封“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简称“九天司命”,而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辞灶这天是灶王爷上天面见玉帝的日子,所以要在他走之前要对其进行祭拜,望其上天后多说好话,以此保佑一家人来年丰衣足食。记得在小时候,农村多要放鞭炮,吃水饺,大扫除,并在庭院中置供桌祭祀。但是现在全国各地的大部分农村中的小年似乎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任何的活动,只有少数老年人嘴上念叨。这样飞春节习俗的改变也当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有关。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日益受驱使于丰富的物质,对繁琐而单调的春节习俗而能免则免,加上农村地区青壮年大部分开始脱离土生土长的土地,而开始去城市打工,留守农村的老年人则不再有充沛的精力去讲究这些习俗,再加上就算遵循了,也觉得没人理解而怠倦,久而久之,小年的习俗则开始丢弃了。

  腊月二十五——二十八,在这几天才能真正感受到春节的气息,因为这几天的在农村的活动并没有固定的哪一天,所以在一起进行阐述。在皖北农村这几天要蒸馒头和包子,并不是像平时一样,首先数量上要多的多,其次蒸好第一锅馒头的时候要放鞭炮,并拿两个馒头,两个包子(一个馒头一个包子在放在一个碗里)分别祭祀玉帝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天老爷”和灶王爷。所以在这一天很多家庭都要从前一天半夜就起床,而忙到很晚,从时间上的忙碌也凸显对春节的重视。另外在皖北农村地区多自己做很多面食,多为油炸,有丸子,面叶等,俗称这一天为“过油”。鄂西南地区则是开始准备长达四天过年的食物、鞭炮和走访亲戚的礼物了而到如今,礼物则开始用简单实用的现金代替了,这和现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平时不在家,过年匆忙赶回来过个年,在对年长亲戚表达感情的务实观念有关。同时,一年一年的,农村地区打工返乡过年的青壮年对自己的颜面也是越发的看重了,这体现在对除夕夜对鞭炮和礼花的使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体现。如果一家中的鞭炮放的时间越长,放的礼花越贵,则表示这一家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财源很旺盛,家庭闹的很好。新年即将来临之际,要置办年货,洗衣,洗被等,在此我就不赘述。

  腊月二十九,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鄂西南地区上坟的.习俗则是在正月初一清晨,即“出行”,表示新年早起勤奋的意义。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皖北农村仍保留这一风俗,去上坟的多为家里的长者,但是现在也有年轻人,没有女性,这也是古代重男轻女的表现。同样的,鄂西南地区的上坟多是每家每户的壮年人和小孩,表达对祖先的尊敬悼念,和祈求保佑家人平安的心愿。妇女则是没有资格祭祖的,同样的这是古代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但是今年在鄂东南地区则有所改变,体现在家族女性开始进入族谱中了,这是社会上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现之一,代表了现在文明的进步。

  除夕,多为大年三十,是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20xx年春节没有大年三十,腊月二十九为除夕)一般这一天为吃、喝、玩、乐的日子,张贴春联,福字等。皖北地区当地有个风俗,如果这一年家里有人去世是不能张贴春联的,去世一年两年分别紫色和黄色春联,去世三年以上方可重新贴红色春联。许多地区在当天晚上全家团圆吃年夜饭,守岁,在凌晨时吃饺子。在皖北农村过年丰盛的正餐为除夕中午,而晚上是吃饺子。吃饭之前燃放鞭炮,多为一年之中燃放最长的鞭炮,表示对这一天的重视和纪念。鄂西南地区则不同,在这一天之前,家中必须有人烧纸钱给祖先,即“包包袱”,表示祖先的阴间也要子孙为其准备过年的钱,让祖先过个好年,表达子孙后代的孝顺之意。

  这一天家中人必须早起,小孩们做家中卫生的全面打扫,写、贴对联和福字,大人们同时准备中午的团年饭,饭准备好后,家中男性成员必须洗手静脸,准备香烛鞭炮和祭祀食品,去当地土地庙祭拜土地,祈求土地神的赐福。完毕后,家中开始吃团年饭,在摆放碗筷餐具时候,都要多准备一到两幅,菜肴中也必须要有鱼,以示年年有余之意。家中如果有成员未回家过年,堂屋大门则只能半关,后门全关,只有全家人吃饭都吃完比后才能开门,然后年饭吃完了则开始个人的活动,所谓个人的财路而已。走访拜年此时可以开始。同时,家庭成员这天必须洗澡,所谓洗尽污秽,迎新发财之意。

  大年初一,除夕夜晚,春晚成为了全国家家户户的一顿盛宴,全家集聚一堂谈笑风生,守岁过节。当凌晨的钟声敲响,寂静的夜晚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鸣,这也昭示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可以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皖北农村地区仍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早饭是伴随着鞭炮生开始的,吃的是除夕下午的包的“素饺子”,在当地俗称“扁食”,初一的早上不能吃荤。早饭过后,给老年人拜年,会象征性的收到压岁钱。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电话,信息,网络也成为拜年祝福的重要手段。

  正月十五,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

  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元宵节全国各地都有燃放烟花炮竹,点灯过节等共同习俗。在这里我只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皖北农村的一些特色。如腊月底一样,要蒸馒头,数量较多,但是与其不同的是,这次也蒸面灯(用面粉做成灯的形状,有灯座),还要单独蒸“月灯”,代表十二个月(每个“月灯”上都有花边,花边的数量代表月份)。据老人说,刚蒸好的十二个月灯里蒸馏水代表着来年所代表月份的降水量,而且比较精准。如贴春联一样,当年家里有人去世的,在这一天也是不能蒸馒头和面灯的,到傍晚时分,村庄里其余各家都会给他们送去两个馒头和两个面灯,在茅山派术数中据说是需要“集万家灯火,借以还阳或者转世”。鄂西南则简化些,食物跟春节一样,加上在祖坟上点灯笼,和自己点灯笼之外,与皖北地区无异。

  【结论】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春节有着新的内涵,同时春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生,自身存在着对民俗和民风的敏感性,我们身处于一个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的伟大时代,自然应为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增光添彩,因为民俗本应是大众生活中自发形成和传承的,来体现民众的文化诉求。春节,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我们要在保持传统文化和接受现代生活方式中找到一个契合点,构建一个新的民族文化体系,在与时俱进中解读我们的春节文化,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精华。

  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2

  前言: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内容: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下面我将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向同学们来介绍了我的家乡湖南春节的几种习俗。

  一、调查背景: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的家乡湖南也都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办年货)、打糍粑、做叶子粑粑、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二、调查目的:

  探究湖南家乡春节习俗,了解湖南家乡人们是如何度过春节的。

  三、调查内容:

  1、贴春联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在我们家乡的对联,有人是去市集买,也有毛笔字写得不错的人买来笔墨自己写。

  2、年夜饭

  在大年30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当然,这是新年的第一餐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里吃也可以在长辈家里;吃对于团年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有很严格的规矩的,在我们家每年的团年饭上都得有8道或12道菜其中鱼是必不可少的菜,鱼象征年年有余,再加上鸡、猪头肉,饭前家人会带着蒸熟的猪头祭拜祖先,还会将筷子插在饭碗中间以示对祖先的尊敬。

  3、放鞭炮

  每到春节,华灯璀璨,锣鼓齐鸣。鞭炮声此起彼伏,为沸腾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空中流光异彩,百花争艳,为佳节谱成了快乐篇章。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说起爆竹的起源,有个有趣的传说。《神异经》上说:“西方山中有焉,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曰山魈惊惮,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记载,说明当初人们燃竹而爆,是为了驱吓危害人们的山魈。据说山魈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这样年复一年,便形成了过年放鞭炮、点红烛、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年俗。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些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和人们的文明进步,对春节放鞭炮这种习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以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竹的规定。现未解除。在我湖南大年三十晚上的12:00时整放鞭炮也是一种特殊的习俗它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放完鞭炮就会全家人一起边吃汤圆,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家人团团圆圆,对于迎接新春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守岁“这么说吧“守岁“其实就是指从大年30到初一期间不睡觉.家里的长辈还会给我们压岁钱,“守岁“在年轻人来说是玩的最好时间(在这期间可以一家人聚在一起打打牌,或一起看跨年等等)有些老当益壮的老年人也会和着年轻人们一起闹新年呢!

  4、应节活动

  初一早,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乡镇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如:放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5、给红包

  给红包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6、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带上礼品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一家之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贴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辞。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祭祖

  8、过元宵

  元宵节全家会一起吃汤圆,意寓“团团圆圆”,吃完汤圆后一起观赏烟花。

  四、结论: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象征着美好、幸福。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由于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旧习俗也有了新的变化。但不管生活变得多么现代化,春节依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我希望中华民族的传统的璀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每年都过春节,各地的人们都要放烟花爆竹、吃饺子……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们做了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春节习俗的书籍,阅读报刊。

  2、上网浏览春节习俗的资料

  3、和身边的人交流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三、结论:

  1、春节时人们都会把最好的吃的、喝的、穿的、玩的通通拿出来,人们都会非常的高兴。人们还会去走亲访友充满祥和的气氛。

  2、民间的活动丰富多彩,不一样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庆祝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朴实的性格。

  3、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而盛大的节日,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在每年的春节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过去人们过春节主要是为了能吃好、穿好。此刻可不一样了,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春节对现代人来说有着更深的意义,那就是幸福。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4

  调查目的: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都很高兴。为了让人们了解春节的民风民俗,特作如下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1月22日至2月4日

  调查地点:

  自己家里及邻居家亲戚家调查方法:查书查电脑问长辈

  调查结果: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节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从腊月二十三已经开始。民间俗语有“二十三,祭灶官”这一天,远在外面的孩子都要准备回家过春节了;“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吃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灌酒;三十下午,吃饺子”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大年三十也称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饺子,放鞭炮。最令人兴奋地是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著名的主持人、相声演员、演唱家等都会上台演出,给大家拜年。每当看到这样的演出,我都兴奋不已,我会一直看到节目结束。除夕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大年初一这天凌晨5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包好饺子先祭列祖,再给爷爷、奶奶送饺子、拜年,爷爷奶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然后,我们再去给街坊邻居拜年。这天中午,全家人还会吃一次丰盛的午餐。

  大年初二这天,是已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女儿携“姑爷”回家拜年,娘家要盛情款待。“姑爷”被称为“贵客”,吃饭喝酒要坐在首位子上;回门的女儿则陪着久未见面的母亲和姐妹们说说知心话。初二闺女回娘家的习俗至今流行不衰。初三、初四还会去姑妈家或姨妈家拜年等。

  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灯会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近年来,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并成为我国人民的法定节假日。春节风俗调查报告5

  调查背景及目的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乞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地分东西南北,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风土人情,在春节习俗上也各有特色各有看点。

  调查对象

  1、区域本次调查区域为重庆市东北部山区,以万州、云阳两地的城乡为重点调查对象。

  2、人群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的春节习俗,调查人群为当地居民,对人群年龄等不再细分。

  调查经过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方式,走访万州、云阳两地的城乡,观察当地居民在春节期间的行为,并向其询问具体习俗。调查的第一站是万州区枇杷坪某街道居民秦伯家,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六,距离除夕大年夜还有三天时间。秦伯家刚刚乔迁新居,正在宴请宾客庆祝,当地人称“贺房子”。

  从秦伯口中得知,由于临近春节,腊月里许多都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摆酒席的人特别多,酒楼至少得提前一个月预定。另外在万州王家坡地区,调查员走访了几家大型商场和超市,发现里面都是人头攒动,生意十分火爆。一打听,人们都在忙着置办年货。给自己和家人买身新衣裳,给家里添置些红红火火的装饰品,买些待客用的糖果、瓜子、饮料等。

  第二站是万州区郭村镇某村居民王婆婆家,时间是农历腊月二十九,正是20xx年的最后一天。王婆婆平时和老伴儿两个人住在家里,儿孙们都在外地工作生活。今年过年,儿孙们都从外地赶了回来陪老两口欢度春节,老两口乐得嘴都合不上了。王婆婆一家四世同堂,一大家子人都在为年夜饭忙碌着,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第三站是云阳县滨江路张女士家,时间为农历大年初二,张女士一家正准备出门去拜访孩子的外公外婆。张女士夫妻二人提着为二老准备的新年礼物,签着他们的女儿,乐呵呵的出了门。

  最后一站是云阳县江口镇某村居民黄先生家,是时间是农历正月初六。黄先生一家基本结束了走亲访友,回到自己家里,收拾收拾准备投入新一年的奋斗之中,向着幸福生活继续努力前行。此次调查共经十天,从节前到节后,观察了解到了重庆市东北部地区居民在春节期间的习俗,为调查结论的得出奠定了良好基础。

  调查结论

  经过调查,关于重庆市东北部山区的春节习俗,得出以下结论:

  1、该地区居民和全国所有群众一样都十分看重春节这一重大节日。由于该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员特别的多,尤其是在农村,空巢家庭十分普遍。临近新春佳节,许许多多在外打拼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看望父母亲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热腾腾的年夜饭。

  比较有特点的是,该地区居民十分看重除夕当天的午饭,菜品十分丰盛,猪头肉、鸡和鱼是必不可少的。吃饭前会先在屋外点燃一挂爆竹,在屋内饭桌旁先烧几张纸钱,桌上摆好三荤三素三碗饭三碗酒,请祖先来吃顿团圆饭,撤掉后才能开饭。相邻的几家人之间还会比比谁家更早开饭,抢个步步争先的好彩头。

  2、当地人在祭祖方面十分看重,节前一定会给自家祖先“上坟”,即除掉坟上的杂草,给坟上添些新土,有些家庭还会让每一个成员都来添土,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同时乞求祖先的保佑。在过年的时候会给祖先烧纸钱、上香、放鞭炮、挂坟票,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一部分人会同时在坟前放烟花。当地人十分看重风水玄学,据说明年是闰年,闰年不能动坟,除草添土都不行,只能烧些纸钱之类的。

  3、该地区居民在尊重传统的情况下也会有些变通,比如说守岁,现在很少有人会真的一夜不睡,通常只会等到零点钟声响起,燃放过爆竹烟花过后便去睡了。听说先前当地还有在零点时放十二个大炮仗的习俗,由于安全系数实在太低,出现过很多起被鞭炮炸伤的事故,这个习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继续坚持了。

  4、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在这一天会有很多的忌讳,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做不吉利的事,总之一切都要大吉大利,为新的一年求个好的开始。有趣的是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长不能吵吵着叫孩子起床,那样不吉利,很多家长会在睡觉前叮嘱孩子一定要自己早起,遇上睡懒觉的小孩儿家长可就没法了,既不能打也不能骂,只能由着他了。

  5、在该地区走亲访友非常的普遍,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很多小孩便随着父母去拜见外公外婆。从大年初二开始,大家便忙碌着走亲戚了。为了避免客人来了主人却走亲戚去了这样的尴尬情况,一般会约好某一天去某人家里拜年,这样大家才都方便安排。

  6、当然了,压岁钱是少不了的。一般是长辈给晚辈给压岁钱,晚辈也会给长辈钱,但不叫压岁钱,只能说是晚辈的一点心意,孝敬长辈的。如果初次带男朋友或女朋友回家的话,几乎会收到所有长辈的压岁钱。初次随父母走亲访友的婴儿也一样,不光长辈给,已经工作的哥哥姐姐也会给压岁钱。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地很多的春节习俗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习俗相差不大,大致上都是在春节讨个大吉大利的好彩头,为新的一年做个好的开始,寄托了人们对将来的希望,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5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

  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6

  调查对象:

  xx省万宁市民众、东澳镇厚福村村民、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美当村村民

  调查主题:

  春节节日习俗

  调查方式:

  实地考察,电话采访,上网查询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1日-2月25日

  调查地点:

  各调查小组成员家中、万宁市厚福村、临高县临城镇美当村

  调查人:

  万宁中学高一八班历史调查小组成员(陈怡慧、陈小艳、黄德德、李雯雯)

  指导老师:

  历史老师曹

  调查目的:

  探求海南春节的秘密,深入了解海南的本土文化。此次的调查报告为感受家乡的文化魅力,重新整理了海南地方春节的文化习俗。

  调查背景:

  读当代诗人陈振家的《看海南人过年》:

  纳新送旧各张罗,或杀阉鸡或大鹅。

  香饭能供诸路客,美醪可醉百颜酡。

  鲜衣贺岁妆儿女,爆竹迎春积笸箩。

  坐守元辰交正点,看谁燃放炮声多。

  该诗道出了海南春节的爆竹声脆,恰使得空气中洇染的年味渐浓,仿佛依稀可见春节前奏正在慢慢敲响。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海南人,从咿呀学语到翩翩少年,我见证了海南春节的热闹淳朴,对先人的尊重以及对历史的慨叹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调查结果:

  ①“祭灶”:首先,若要问海南春节的开端是什么?就不得不说起另一个民俗:“祭灶”,虽然这是许多地方都有的习俗,但是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尽相同,各有千秋。

  具体流程:在海南的传统祭灶中,在祭灶的过程中是不允许吃饭的,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的吃完晚饭。村落里每户人家都有灶,祭灶前要先把灶灰打扫干净,祭品为当地特色的糯米条、坚果类食品或者糖等各类蜜饯,点烛,烧香,礼拜,焚烧纸钱。灶壁上挂着一个红色的小旮,里面就是用来放点燃好的香的,另有两只烛,烛火彻夜照耀,上方则贴上“小联”。门上别着三炷香,待香烧尽后方可点燃炮竹,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历史背景:使用简便的祭品是因为古时候贫穷的人们因为买不起昂贵的祭品,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甜果蜜饯,价格便宜,口感甚好,适用于祭祀。体现出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习性。

  活动图片:

  ②“过年”:《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道:“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形象地描绘了古人过年时的热闹场景,而今的海南春节也有过之而不及。

  具体流程:大年三十这天,家家宰鸡杀羊,准备好丰盛的筵席全家人围坐一起畅饮美酒品尝佳肴。当然,在此期间,还要先经过“祭祀”。而此次的祭祀是为了纪念祖先,已逝的亲人的。当地人用的祭品,一侓采用公鸡和猪肉,捏好的小饭团。同样的在门上别着三炷香,点燃炮竹已告知祖先和已逝的亲人前来享用。祭祀过后,人们开始享用筵席,话家常。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淌过,激荡起一片一片的水花。夜晚的大年三十,象征着团圆,也是孩子们的快乐源泉。

  总结感受:祭祀的传统礼节展现出了百姓对本地习俗的敬重,带有“天人合一”的文化色彩。

  活动图片:

  ③“守岁”:俗话说得好:“十二点一到,家家户户放鞭炮。祭品一放,一祭二拜三守岁。”守岁的流程大有名堂。

  具体流程:八仙桌被擦拭的澄亮,水果和糖果是今晚的重头戏,海南本土的槟榔惊艳亮相,糯米条紧随其后。值得一提的是水果的选取文化,海南人尤其注重祭品的选取,选择水果靠的是水果谐音在海南话中的独特意义。就比如说:“柚子”海南话读成“优”。这就与优秀这个词不谋而和了,海南春节独特的习俗更多的是海南文化的体现。除夕一直到初八每晚都要开灯,第一天的守岁要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这守岁也是大有名堂的,守岁越久,寓意家人越健康长寿。

  部分地区有除夕这天“开门”的传统,除夕那晚快要到零点的`时候把自家的门户全部紧闭,然后再给自家祖像上香还有点蜡烛,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服,到零点之后先开祖像正对的门,然后放鞭炮烟花,就是表示过除夕之夜,迎接新的一年,祝家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总结感受:“守岁”有两个意义:

  1、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

  2、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祈福延寿。体现了节日风俗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和中华传统美德。节日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领红包、走亲戚”:大年初一这天早上起来要在八仙桌上拿红包,而这天也有有很多禁忌,比如说:不能向爸妈要钱、不能打架不能骂人、不能扫地(尽管瓜皮鞭炮纸屑散落一地,也不能清扫。因为这意思着会把“财神爷”赶跑)、要吃茄子、芹菜和一种海南本土菜(茄子的读音在海南话中寓意着比别人优秀)、不能挑水所以家家户户都会选择在除夕那天挑好水、一整天都不能干活(不能去农田,菜园子等)。接下来的初二、初三是走亲访友,拜见街坊邻里,回乡探亲的好日子。拜见亲朋好友时,都要准备好鞭炮、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礼物。刚出嫁的女儿,要在初二带着丈夫和孩子会娘家拜年,这一天里娘家人必须都得在家接受拜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回到祖宅,给旧房子换上新的香,再放一响鞭炮。

  总结感受:红包文化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体现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的美德。

  活动图片:

  ⑤“村庙祭拜”:村落里有一个最重要的习俗,就是要回到村廟里进行祭拜。为此,我们特意地询问了村廟里的老人。以厚福村下村的福江廟(姓氏:陈)为例进行村庙祭拜介绍。该庙具有民间道教主义色彩,和百姓的供奉信仰传统。远观红漆墙,黄绿瓦,廟两旁有两棵百年古榕树,榕树上挂满彩旗,下围可乘凉卧谈。

  廟前有一处宽大的场地,有一座“静心亭”坐落于此,此处常年响彻当地有名的琼剧,正对门有一张壁画,过了这堵墙,便可见屋内景象。屋里供奉着四位“神仙”,分别是:掌管子孙后代功名禄位的文昌公(也就是常说的文曲)、保护子孙平安的武神浮石大王、掌管土地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的福德正神(土地公)(爸爸说一个村只有一个土地公)、还有最初创造此村落的祖师爷,称为村主公,他们受村民们的世代供奉。

  具体流程:首先准备好十五支香,在每位神前的香灶里各插上三支香。然后,在跪拜枕上拜三次,一次念一愿,也可行鞠躬礼。最后出门要在门旁的小灶壁上上三香。

  活动图片:

  总结感受:这跪枕为金黄色,上面绣满了卐字,体现了民间所推崇的道教文化。从屋内的摆设不难看出神化色彩,为廟会增添了神秘感,也表现出了现实地方百姓的精神寄托。

  总结/建议:

  过春节这一思想已经在无数海南百姓的心中扎根,一种精神的力量推动着人们将这美好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即便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过法,但是人们的美好祝愿都是相同的,其中体现出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值得我们一直学习。但在这样有关快速发展的时代中,许多古老的民风民俗正在渐渐消失,我们不能忘记先人们的思想和智慧,要主动了解我们身边的文化,继承并发扬传统精神,经典永流传,保护文化遗产,从我做起。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7

  一、前言:了解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称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别称是过年。在过去的传说里,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像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要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二、资料: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构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

  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小年也叫祭灶节。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令”。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题写桃符”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和窗花。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也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之后,造纸术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习俗。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祭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饺子形似“元宝”,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炮竹,即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并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如果非要扫,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才能够聚集财气。同时,这一天,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所以破财。

  年初二,媳妇回娘家

  农历正月初二初三,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依照古时习俗,女子无故不得擅自回娘家,所以这一天娘家的兄弟必须前往男家迎接,邀请姊妹们回娘家聚会,一顿家宴之后,再回家探亲。但这一道手续在现代已简化成了电话邀请。

  年初三,呆一天

  通常不会外出拜年,期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年初四,接神迟

  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午时四点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纸、放鞭炮以示恭敬。

  年初五,赶穷无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有观灯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三、结尾:春节的意义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在这一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祭奠祖先,除旧布新,祈求丰年,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特色!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过了腊八就是年。最近几年放寒假的时间越来越晚,可以说放了寒假就是年。去年腊月25放假,今年由于疫情形势提前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单位工作忙碌,家里神兽归笼,春节渐渐逼近,面对繁琐的过年风俗,我们该如何平衡呢?特此对身边的人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阅读书籍;

  2、借助网络查找资料;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

  简要介绍:过年习俗主要有买年货、扫尘、贴春联、剪春花、挂年画、年夜饭、压岁钱、守岁、吃饺子、吃汤圆、祭祀祖先、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贴福字、逛庙会、赏花灯等。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我们当地还保留的习俗:买年货、扫尘、贴春联、年夜饭、压岁钱、吃饺子、祭祀祖先、看春晚。

  四、调查对象的相关情况:

  妈妈(农村):从腊月就开始准备,杀猪,熏腊肉,生麦芽,手工做酥糖,打豆腐,做豆腐乳,除尘,贴春联,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在农村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年货都是儿女们买回家的。自己只需要买一些小件生活必需品。除夕的下午,家中的男子会去祭祀祖先,风雨无阻。去以前拜年不送礼物,只放鞭炮,村民们轮流请客吃饭。现在不像以前那样相互串门,只是与自己的儿女相聚。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吃人家的饭,也不待客,年纪大了,忘性大,做不了饭。吃过团年饭,就觉得好累,好想静静地歇几天。过好自己的日子。

  婆婆(城市):以前挂各种腊味,今年不挂了,只炸了丸子。现在大鱼大肉不受欢迎,孩子们都学会了养生,习惯口味清淡。我们也改吃素。现在越来越懒了,除尘,洗窗帘都请人做。团年饭也不想做了,很想在宾馆订一桌,只是没有在家里有气氛。多年前就不熬夜看春晚了,身体受不了。节目有回放功能,正月间慢慢看。正月初一不吃包饺子了,做素馅的吧,冬天没有合适的青菜。做肉馅的吧,又觉得太腻了。

  辉哥(家有老母):除尘是必须做的事情,对联不仅要买,还要买上气派的对联,一年到头都是红红火火的。凉菜,热菜都要准备,去年29的晚上,夫妻两个一个卤菜,一个下炸,忙了半宿。家中有老母亲,每年正月初一,兄弟姐妹却会来拜年。需要准备午餐和晚餐。

  红姐:平时两个人在家,孩子上高中了。自己有严重的颈椎病。每年过年前请人打扫卫生,只是除尘,今年500元。洗窗帘另外再算。

  小明:家有两宝,大多数的时间用来陪孩子。除尘自已来做,买的长柄可伸缩除尘器,天花板触手可及,毫不费力。擦拭窗户玻璃有专门工具,既方便又干净。房间平时都比较干净,年前再分区域进行一次彻底大扫除,每天做一点,一点都不累。窗帘嘛,不一定要年前冼。夏天、十一前后都可以,天气好,挂上去就干了,不用特意晾哂。红姐每年请别人做卫生,还不如请我。让我轻松赚钱。

  小荣:前年疫情期间,禁止走亲访友,拜年聚餐。我觉得挺好的。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还可以在家静静地陪伴孩子,真是一种享受。以前每年家里来客人了,家里男的只知道吃吃喝喝,热闹喧天。家中的饭菜却是女的操劳,客人走后还得忙着收拾房间,疲惫不堪。

  我根据平时的观察发现,现在物资丰富,交通方便,“年货”观念不像以前那么迫切,什么时候都在过年。以前城市里拜年送礼品,只是一种形式,并不是必需品。最后沦落为“鸡肋”。现在基本上是送红包。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辈家里的孩子封红包。安排时间接小辈们吃饭,小辈们需要回请长辈。整个春节就在酒席中度过了,无法专心陪伴孩子,还会让他们受到不良影响。疫情之后,渐渐发展到子女给父母拜年,父母给孙子、孙女发红包。聚餐也明显减少。

  五、调查结论: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越来越独立,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一群人的狂欢并不是真正的快乐。一个人的孤独并不是真正的寂寞。年味渐渐变淡了,过年风俗还在,一年一聚的心愿还在。在疫情防控特殊阶段,健康最重要。我们需要移风易俗,与时俱进。放假不是为了忙碌,徒增压力,而是真正的放松与休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只要心中有情,不一定是春节,什么时候都可以相聚。不拘泥于过去,不限制于形式,随心就好。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9

  时间

  20xx.12.24

  前言

  生活在这个丰衣足食时代的我们,是否还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深远含义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调查日记摘要:

  1月15日

  在过年前的这段日子里,各地掀起了一股“装修旋风”,装修材料不是别的,而是“够气派的”的黄金,对此人们有着各色的争论……

  年1月30日

  农历正月初四。前几天过新年的热闹气氛,随着人们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慢慢退散了。可是,令人吃惊的是家家户户所剩余的过年礼品、帖……

  2月2日

  农历正月初五。今天在网上冲浪,一条标题为《100吨水在途中消失了37吨》的公益广告,显眼地出现在互联网上。因为好奇心驱使,我在搜索栏上打上了“浪费水资源”,结果出现36,200多条相关信息!其中包括“湖南的地水资源缺乏”,“中国治理水资源浪费低效”,“餐饮业水资源浪费严重”等等。

  正文:

  由于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节约”一词在人们的心里已日渐忽视和淡忘了。我国是一个人口国,种种的浪费现象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其后果是很严重的。!13亿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积沙成堆,积水成河。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节约一点点的话,就不会出现这些巨的浪费了!

  春节诚然是个喜庆的节日,我们在玩闹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节约。据调查显示,人们春节期间的浪费竟是平时(非节假日)的10倍!这些数字真要算起来也可说是天文数字了。

  人们种种的浪费现象,水、电资源与食物资源的浪费尤其严重。

  “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的广告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真正重视。我国是有量的“水”,但好的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人们再没有节制地浪费水资源和污染水资源,只靠污水处理是难以扭转缺水这一局面的!

  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最新的水资源十浪费现象:

  1、刷牙时不关水蛇头;

  2、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蛇头;

  3、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时修理;

  4、用过量水洗车,洗车的水未能循环使用;

  5、随意开启消防蛇头用水;

  6、老式便器水箱容量过,小不分档;

  7、洗衣服时不用手搓而只用水冲;

  8、直接用自来水冲洗道路;

  9、在公共浴室洗澡后“人离水未关”;

  10、解冻海鲜使用“自来水常流法”。

  显而易见,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日常行为,勿庸置疑,我们的节约意识还有待提高!

  调查结论:

  很多人认为,节约是一种“寒酸”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生活过得这么舒适,哪一点点浪费又算得上什么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假如换一个看法,家眼里所谓的“寒酸”,其实便是节约了。节约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好习惯,是一种品德。

  后记:

  “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杜绝浪费现象,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10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就是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时间如流水,忙碌了一年,这隆重的节日马上就要来临了。20xx年这个春节常山的人们将会如何度过呢?为了解今年大家春节的安排,我们对社会进行了一次调查。据了解,在我们常山有85%的人都以“扫尘—办年货—贴春联—欢度除夕—收压岁钱—拜年”这一道程序来操办。

  扫尘:据调查,80%人们在春节的前一星期就开始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主要以打扫家具,电器为主。但也有忙于工作20%的人们到公司放假后才会开始,或是请亲戚帮着打扫。还有些有钱的人去请保姆来打扫。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前夕做扫尘呢?经调查,人们一方面是为了有一个干净的环境来迎接新年,二,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说是为了除去前一年的晦气,快快乐乐的迎接新年。

  办年货:有的人们就更早了,他们在春节的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为的是买到既便宜又好的物品。但更多的人还是会在春节前一个星期开始忙碌。到了春节的前一两天后,人们就更忙得不亦乐乎了。杀鸡的杀鸡,宰鸭的宰鸭,连小孩也要帮着大人提水。

  贴春联:据我们了解,现代社会的春联十分的普遍,它使及家家户户,人门用的春联基本上都采用红底黑字或是红底金字,以加深欢乐之情,驱除邪恶。在一般的家庭中,贴春联的时间是在除夕之夜,但有的家庭因为要出门旅游而提前。

  欢度除夕:春节前夕做的这一番事为的就是迎接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这一刻人们又会干些什么呢?据我们了解,有88%的人认为看春节联欢晚会,在这些人中有60%是老人,因为那一个个精彩的、有趣的表演吸引着他们。还有15%的青年人认为在电脑上聚会也比较合适。那么还有2%的人他们又会干些什么呢?他们是在看天上美丽的礼花。

  收压岁钱:在大多数的家中,新年的时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饱受家庭的无限温暖,亲人的呵护,在快乐中成长!有的家庭为了给孩子新的一年的动力打人往往会给孩子一些压岁钱,祝贺孩子又长大了一岁。孩子也会开心地收下压岁钱,并对送压岁钱的亲人说一些表示感谢。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11

  农村的过年最为朴实和热闹,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传统习惯相对于城市保持的时间要长。但随着我国社会变化的加快,从90年代开始,农村传统的过年活动在慢慢地变化,有些持续了几百年的活动慢慢地消失了,传统意义中的“年”所具有的价值正在被淡化,人们逐渐用新的方式来度过新年。过年越来越被其它因素诸如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等所左右。

  生活好了,吃穿自然不再讲究了。家人团聚这一意义仍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多忙,外出打工或上学的人总要赶回来吃年夜饭。但最热闹的这几天一过,很多人就早早回去了,气氛马上冷清了许多。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但由于社会发展,过年方式也并不再单一,而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学生我也对现今人们的过年方式通过网络投票展开了调查,调查数据如下:

  通过网上统计显示

  a.回家和父母家人一起过;18(90%)

  b.回不了家不能和家人一起过;2(10%)

  c.除夕会看央视春晚;9(75%)

  d.除夕不会看央视春晚,可能玩儿些别的或睡觉;3(25%)

  e.年饭自己家人做,在家吃;11(91.67%)

  f.年饭找人做或出去吃或订餐送到家里;1(8.33%)

  g.春节不外出了,就在家附近会会亲友什么的;10(90.89%)

  h.计划旅游、爬山……等外出活动。1(9.11%)

  数据表现及其分析

  纵观整体,大部分春节活动仍然并无多大变化,与家人团聚,看春晚,在家吃年饭,走亲访友的去拜年仍为多数,但多元化的活动也逐渐萌芽,一些习惯也将逐渐被取代,人们春节期间的活动也将更为丰富,过年方式也出现了向多元化发展的势头。总而言之,人们的过年方式将更为丰富多彩。

  在怎样丰富的过年方式,团聚永远是其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活动也必以团聚作为基础。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即便是在以团聚为主旋律的春节期间,虽然回家和父母家人一起过的占有90%,但仍有10%的参与者因工作各种原因无法与父母家人团聚。团聚的传统开始有些崩裂。相信因无法回家的人们也会以其他活动(如聚餐)来实现“团聚”,共度春节。

  央视春晚即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我们过年的活动,自1983年开始,除夕看春晚也逐渐成为了习惯,甚至成为传统。虽然现在人们对央视春晚褒贬不一,春晚也越来越无法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仍有75%的参与者坚持收看春晚,除夕不会看央视春晚,可能玩儿些别的或睡觉的人占有比例25%。虽然看春晚这一新兴而传统的过年方式开始逐渐被其他活动所取代,但仍占很高比例,可以看出人们对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夕期间,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吃年饭是再惬意,温馨不过的事了,人们到是也没有打破共吃年饭的传统,但是场所方式却有所改变,在外吃或订餐的占8.33%。91.67%的人仍然在家里吃年饭,在以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以后不再自己做饭而外出或订餐的比例会整体增加。

  在春节期间的活动中,计划爬山,旅游等外出活动的人开始萌生,春节活动逐渐多样化,9.11%的参与者有丰富的春节活动,而90.89%的参与者只仅在家附近会会亲友。但走亲访友也不是春节期间的唯一活动了,丰富的外出娱乐活动也必定将成为新的春节亮点。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篇12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方式:

  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

  调查目的:

  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皖北农村(花园村),鄂西南农村(九毫堤村)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寻访老人等当地村民农村地区春节风俗了解农村春节风俗文化,传成传统文化

  南北方农村地区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以皖北和鄂西南农村地区为例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 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

  【调查地点】皖北农村(花园村),鄂西南农村(九毫堤村)

  【调查方式】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寻访老人等

  【调查目的】为响应院系对寒假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体验,并与专业紧密结合,增强专业素养,我们于20xx年1月——2月10日分别在各自家乡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顺利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能够了解各地春节的节日特色及民俗民风,并进行比较,从而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迷信。

  【调查内容】

  【前言】

  春节是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民俗,春节亦是如此,春节的习俗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而春节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春节的习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通用19篇)最新春节风俗调查报告范文篇1【调查人员】【调查时间】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10日【调查地点】皖北农村(花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模板10篇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有哪些?事迹材料可分为个人事迹材料和集体事迹材...

  •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10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怎么写?通过输送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帮助...

  •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优秀范文10篇)心得可以分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写实习报告心得怎么写,这...

  •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2023年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消防员是社会中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展现了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精神,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