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学习心得
出国学习心得(通用8篇)
出国学习心得 篇1
首先感谢集团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机会赴俄罗斯交流学习。我非常庆幸自己能拥有如此不同于别人的如此美妙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哪怕只是短短一学年,转瞬即逝。从我知道集团公司有派石油工作人员到俄罗斯学习的那天开始,就期待着能够成为其中一员,去体验异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体系。在申报、等待、准备、学习等一系列紧张的准备过程结束之后,我的梦想得以实现了。
20xx年3月集团公司选拔了一批各个石油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北京石油大学培训6个月后到莫斯科和独联体作为访问学者进修一学年。由于新疆培训中心急需俄语方面的师资力量,尽管本人年龄不符合出国培训人员的要求,可还是有幸被选中,并顺利完成了为期半年出国前培训,于09年10月14号抵达莫斯科古博金大学,接受了为期两个学期的俄语培训。现将本人在莫斯科的学习、生活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方面
1、教材
a、 《石油专业俄语》教科书共二十课(从10月中旬上到4月)
b、节选网上最新有关石油、天然气文章(从4月中旬上到结束)
c、 《伟大的俄罗斯》共十八课(从4月中旬上到结束)此书主要介绍俄罗斯18世纪至今的杰出人物。
d、听力
没有教材,主要是在语音室看和听对俄罗斯石油公司领导人的采访、看电影、做语法练习题等。
e、读报纸写感受
2、教师配备
古博金校方高度重视。入学时,我们“两眼一麻黑”,外办主任嘎琳娜以其干脆利索的方式将我们入学的各道手续一并办完,如学生证、借书证、医疗保险等。第二天就正式上课,由俄语系主任奥利伽和副主任阿拉授课,学习内容是与集团商定的《石油专业俄语》,奥利伽老师身为主任,政务繁忙,但还是兢兢业业地为我们耐心授课,精神着实可嘉;阿拉副主任虽然脾气急,但其幽默的上课方式让学生倍感轻松;代课老师伊琳娜毕业于著名学府莫大,性情随和,学识广泛,用词清晰易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听到下课的铃声。任课老师层次之高,可管窥学校的重视程度。
学习体会:
1 、我认为极有必要在国内学习和打好俄语基础。由于出国前我的俄语基础就很好,而且又在北京培训半年,所以在国外的课程对我来说进展的很顺利,和老师的沟通也很顺畅。
2、通过这二个学期的集中俄语培训,我的俄语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不仅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来龙去脉有了相当的了解,这为我本人对石油工作人员出国前的`俄语培训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学习期间本人的俄语词汇量又向前迈出一大步,尤其
是填补了我的石油专业俄语方面的词汇量、提高了理解能力以及流利程度。
3、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见解。在上课时,老师的观点有时对中国不太了解或者是误解,这时我会主动地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看法,我说中国有太多的人口和广袤的土地,中国政府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在中国政策贯彻起来也非常艰难等等。之后又经过课下的讨论,我与老师达成了共识,获得了老师的赞许。
4、课文要提早预习。我们所学的石油专业文章里的专业新词汇很多,而且对我来说又是新的领域,所以我每次在上课前认真地查词典,把所有新单词及用法写在笔记本上,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此外我们的《伟大的俄罗斯》这本教材是借来的,大多数同学为了能在上面做笔记,都复印了一份,而我呢,即为了练习打字又为了备份电子教学资料,把整个一本书打了出来并把生词进行标注,这使我既练就了比较快的俄语打字,又学习了课文上的知识,一举两得,这既免去了像有些同学那样临时抱佛脚的苦恼,又省出了时间去理解石油、天然气方面的知识。
5、杀鸡要用牛刀。我们在学习期间,有过几次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每次这种活动我都是穿戴整齐漂亮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并且常常用流利的俄文和汉文充当临时翻译。因为我们在国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整个国家和集团公司,所以千万不能邋里邋遢、我行我素。这种活动不仅给我提供了锻炼自己的平台,也为老师、导游和学生们解了难。我有一种很自豪的感觉,那就是——我没有辜负集
团公司破格让我在异国学习的期望并珍惜了这样难得的机会。感觉为祖国和集团公司争得了荣誉!
6、积极地与当地的朋友交流。出国学习,我认为仅靠课堂上那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和当地的朋友常常交流能获得新的看法。比如,我和我们宿舍周围的邻居们相处的就特别好,在做饭时和他们聊天,还和她们上街购物,一起吃饭等等。在不知不觉中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上了级台阶。
7、充分利用电视节目。每天看俄文电视节目对学习俄语的人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一项课程。自从来到莫斯科,我坚持每晚做完作业临睡前看2——3小时的电视节目,以前我只能看懂电影,现在我不仅能看懂电影、电视剧,还能看懂新闻报道,笑话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二:异国生活
1、住宿。我们被安排在古博金大学宿舍区的三号楼,我和四川来的女同学住在一起,条件简陋,因生活区与教学区相距较远,每天上下课需要2个多小时。
2 、饮食。没有中餐食堂,只能自己做饭吃,每层楼有一个供学生做饭的厨房。俄罗斯的食品价钱普遍比中国贵很多,蔬菜水果就更贵了,在超市,最便宜的香蕉平均下来也要一根两三块人民币。
3、交通。莫斯科的交通还算是方便,建议办理月票卡会比较省事、省钱,但是交通费比国内基本上贵两到三倍。我们中国学生为了安全期间基本上是坐无规电车上课,很少坐地铁。
三、学校特色及可供中国官方借鉴之处
1、俄罗斯的大学是以教学为主,后勤部门是分开的。学生上课是五分制,听俄罗斯朋友说,对本国学生要求很严。对外国学生入系后相对较松。
2、预科系只有一学年,大部分中国学生预科毕业后几乎什么都不懂,教师们也叫苦连天,要求中国能否派些爱学习的学生过来,多来些中石油老部长王涛似的学生。
3、为了赚钱,只要交钱,学校现在什么样的学生都接受,这使得我们中国学生的质量大打折扣。
以上就是我在莫斯科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最后,再次感谢集团公司为我们提供的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
出国学习心得 篇2
在北京语言大学进行两周匆忙而又扎实的出国前研修培训学习。
学习的课程主要有:教学法、综合技能、情景听力、情景口语、学术听力。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刻苦努力,团结互助,尚善向学。在博学多才的班主任及六位治学严谨而又和蔼可亲老师的循循善诱和教导指引下,我发现自己对最新最前沿最高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印象颇深的是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活动。正如美国学者所说,“我们所能学到的'东西是——所读到东西的10%,所听到的东西的20%,所看到东西的30%,视听结合能理解50%,与人探讨有70%,亲身体验有80%,教给别人后90%的东西就真正属于自己了。”在这里思想在交流,智慧在碰撞。除了紧张的学习之外,我们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和体育活动,既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又增进了友谊。
总之,两周北语的学习让我更明白了用方法促兴趣,在合作中求效率。尽管短暂但很精彩!
出国学习心得 篇3
从hill毕业之后,我本科入读的是一个文理学院,Carletoncollege,一个排名比较靠前、非常优秀的文理学院。Carleton毕业之后我来到了新东方,现在负责上海新东方学校美国中学业务,到下个月我在新东方即将工作满三年。作为90后,我应该是在座各位同学的大学长,作为学长,我将给你们5条建议,我认为这些建议对于在美国读书的同学非常重要!
首先,我将带着大家简略的回顾我的留学轨迹,告诉你们我在美国留学时做了什么,抛砖引玉,因为我相信,你们的人生会更精彩100倍!
首先是关于我中学的母校,Hillschool,学校共有500名学生,占地超过350公顷,在那里,我渡过了人生非常充实愉悦的几年。在学校,我读了很多书,包括很多世界名著。
学习之余我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因为自小学习钢琴,很幸运,我成为了hill乐团的团长。除了乐团之外,我还实现了自己的戏剧梦,虽然自我的长相不太适合做演员,但我以戏剧配乐的身份参与其中。除此之外,我还参与了一些体育活动。
接下来我要回顾的是我们学校的室内冰球场,因为同学的参与,最初完全不了解冰球的我成为了我们学校冰球队的经理,之后,我便跟随着我们冰球队,沿着美国东岸参加各种比赛,跟队员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最终在我毕业的时候,我也定格在冰球队的集体照里,而这张照片被永远封存在了我们学校的体育楼的走廊里面,也就是说等到十几年后,当我儿子去学校读书的时候,他会指这个照片的人对同学们说,That'smydad!
如此,我的高中生涯便充实愉悦的度过了,当然,过程中,我也交了很多朋友,各种肤色,各种文化,其中几位都成为了我终生的挚友。
高中之后,我去了Carletoncollege,在这个处于明尼苏达冰天雪地零下30度的校园里我生活了4年,当时主修的专业是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研究的是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对国家的影响。学习之余,我在大学里继续上着钢琴课,此外,我还成为我们学校大型合唱团的首席钢琴伴奏。
当时,作为学校大型合唱团的首席钢琴伴奏,我还可以拿到每小时税后9.24美金的酬劳,所以首席伴奏我一直做到了毕业。
毕业那天,我穿着中国国旗的绶带接过我的文凭,作为学校成绩排名前15%的优秀毕业生。
总结我在美国的经历,就是认真学习,认真体会,认真感受。
说完我的经历,再回到我在开场时提到的五条建议。
第一,我建议各位同学去选择一门你从没想过自己会修的课。原因有二,一方面,通识教育是西方菁英教育的精髓,即使你去学化学、学数学、学金融工程,我也建议你们可以学一些文学的课程,比如赏析的课程,音乐的课程,甚至宗教的课程,这样可以丰富你的知识体系。但你们要知道,通识教育的概念,孔子在《论语》中就有提及“君子不器”,什么意思?是说一个有才能的人不应该只专一方面,而应该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去广泛的涉猎,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既然各位去美国求学,我希望各位可以拥抱这样的理念,去选择一门你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去学习的课程。另一方面,Youmay surpriseyourself!你会遇见自己从未遇见的潜能。我给大家举一个我非常要好的朋友的例子,她叫周沫,是一个比我大三岁的姐姐。她本科时去了Bowdoincollege,一所排名前五的文理学院,最初,她想要成为一名国际法律师,然而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她修了一门课,叫做莎士比亚戏剧课,正是这门课,开启了她人生新篇章。带着对戏剧浓重的热爱,她最终放弃了法律,如今的她已然成为一个活跃在纽约百老汇、歌剧圈的年轻的导演。
第二,我建议各位同学认真去读老师布置的每一篇论文和每一本书。为什么呢?《论语》有云“知者不惑”,只要你有非常渊博的知识才不会心存疑惑。我再给大家讲讲我当时的经历。我在大二时,选了一门课叫政治哲学。当时老师为我们推荐了很多阅读的书籍,比如亚里士多德的Politics,霍布斯的利维坦,卢梭的社会契约,约翰洛克的政府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等等。
读过这些书,我终于明白,何为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读书,有如与伟大的人在交流,在沟通。同学们,你们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涯或研究生生涯,正是这样对的时间,让你有机会去读很多书,因为我相信,当你们处于工作状态中,很难做到俞老师一样,即使再忙,也能保证每年100本到150本书的阅读量。
第三个,我建议同学们每周至少去几次健身房,做一些时令运动。孔子有云“勇者不惧”,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如果足够英勇,他的内心就不会有恐惧。美国的大学都有非常棒的健身设施,我建议你们可以去锻炼自己的身体,同时去尝试一些新的、你们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运动。为什么?当你们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无论是课程的挑战还是未来工作中的挑战,你们都需要非常强健的身体,让自己勇往直前。有同学可能会说,我们亚洲学生很含蓄,体育不那么强,所以体育更像是西方的概念。其实不然,孔子在儒家学说里的“六艺”,就有射和驭,即射箭跟骑马。也就是说孔子的时候就强调,一个优秀的人一定要有强健的体魄。
第四,尽可能接触不同的人。如果有机会,同学们一定要去参加studyabroad,为什么呢?孔子有云“仁者不优”。我还是给同学介绍下我的经历。当时参加studyabroad,我跟着学校政治系的系主任去欧洲研究欧盟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我去了9个不同的国家,12个不同的城市,一个人背着包去游历,去认识不同国家的人,去大学听课听讲座。这样的经历一定是我大学的highlight,所以我建议当你们去美国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利用studyabroad的机会,去不同的地方学习,去体会了解这个世界。
除此之外,我还建议你们去广交朋友,去结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宗教的朋友。因为即便在今天,在一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里面,依旧充斥着很多的偏见和恐惧,而很多这样的偏见和恐惧是来源于自己的未知,所以我希望你们在大学这样一个安全的,相对单纯的环境里,去认识更多的人,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宗教,因为这些人很有可能将来就会成为你们的同事、朋友、甚至伴侣。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请一定不要忘记中文。我想要告诉各位,国际化不代表作为海归的你,在回国时,已经想不起该如何用中文表达你的意思。国际化也不代表说你可以去拼写最困难的英文单词,却在写中文的时候提笔忘字。国际化应该是,当你们想要传递英文意思时,可以用最精准的中文;当你们要传播最美的中文的诗句和成语时,可以找到最传神的英文,这才是真正的学贯中西。
这时,你会发现,其实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等很多的东西方的思想家,在某一个时刻,在地域的两端却在做着同样的思考,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所以,我请你们一定不要忘记中文。
最后,我想再给大家看中庸的一句话,“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并且有了强健的体魄,同时,拥有一颗丰富的心灵,他就可以潇洒的行走天下。所以作为你们的大学长,我衷心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可以成为有强健的身体,丰富的知识,独立的人格和世界胸怀的新一代的中国留学生,我希望你们可以提高自己,去帮助别人,止于至善。
出国学习心得 篇4
很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这次机会到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进行交流学习。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拥有如此美妙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虽然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但是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却是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让我对这个充满古朴书卷气息的大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每天穿梭于金发碧眼的俄罗斯人中间,同他们一同上课做实验,他们的聪明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让我对这个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并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将在学习、生活情况做以下汇报。
在上课方面我仅以这几门课程作为代表,进行简述我的学习经历与体会。同时通过这些课程我也总结一些个人学习方面的见解:
第一,出国要有一定的俄语基础,最起码要有口语基础,我本身从初中开始就学习俄语,一直到大学都是以俄语为第一外语进行学习,并且之前在北京培训过半年之后才出国的,所以沟通交流几乎没遇到太大的问题;
第二,在课堂上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循规蹈矩的一味的去听老师的讲解,在自己理解并且有自己的见解之后才能证明自己完全明白了理论知识,并且可以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第三,要多与当地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不仅能了解到我们想要知道的知识,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可以学习到很多他们口语当中的俚语;
第四,要借助电视网络等工具进行外语听力的学习,例如电视机里的广告新闻,收音机,歌曲等等,这样可以使自己很快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去,更深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及文化;
第五,在国门之外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走到另一片土地的时候我们就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出门了,走到哪里他们都会说是中国人,而不是我们在国内的某某某,举手投足都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所以要给中国人民的形象做代言;
第六,课前一定要预习,并阅读相关的文字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在课堂上我们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老师经行沟通。
再看一下他们的实验室建设,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专门实验室,实验室的摆设也很陈旧,看似很普通,但是很实用,每门课程的讨论课都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亲手触碰到各种岩石实体,各种绘图需要注意的东西都会在实验室里面找到模型。成本不高,但是非常实用是他们实验室的突出特点。
教具都很古老,但是特别完整,看上去很有历史年代感,但是通过这些教具能够让学生明白最原始理论,那么以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再去探究新型的各种教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除此之外,这个学校在教辅方面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学校想到了学生所需要的一切,例如在教学楼里有多个买食品的地方,满足学生长时间上课,课间休息时吃面包喝咖啡的愿望。整个教学楼里面都是无线wifi覆盖,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一些资讯。图书馆每天还会清理一些书籍,这些书籍是比较旧的,有些事阅读量大以至于磨损的,有些是鲜少有人阅读的,管理员会把这些书籍放到图书馆门口的书架上,当做礼物送给全校喜欢书籍的师生,如果这些书当中有自己喜欢的,那就可以拿走,是免费的,这可以提现出这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看出它为了学生很舍得;再有就是这个学校学生不购买教材,每学期的教材都可以到图书馆去借,没有教材也没有关系,老师一样可以给同学们讲的懂,这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体现了资源的再利用等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再有就是这个学校随处可以看到由各个系部logo的图案,每个系部都有自己的logo,类似于我们的知名品牌一样,于中国不同的是这个学校是由各个出名的系部将学校的排名提升到国家排名前列的位置,然后这个学校是依属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成立的,所以在这里上学的学生,每到假期的时候就可以和自己的老师一起到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进行系统的实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时,每当有一位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要退休的时候都会到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进行一次演讲,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学生们及老师们分享,并且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及要解决的问题经行讨论,提出他的意见留给未来的从业者进行分析研究,这可以让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责任重大,未来需要靠他们。
对于那个城市来说,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我在看电影,就是所谓的外国大片中的情节,大面积的农场,有收割机在工作。之后到城市里面发现了另一番景象,到处充满了文化气息,他们建筑风格,各种广场的标志性雕塑,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很浓,城市里有很多剧院,每个剧院都会在每周的不同时段放映各种芭蕾舞、歌剧、现代舞、马戏等剧种,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最吃惊的
是在那个国家的,小孩子很小就被抱到剧院去观看民族的剧种,从小就培养他们爱国的情怀,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并且他们的音像店里买不到剧院上映的剧目,这一点说明他们对传统剧种的保护非常好,也是我们以后在培养未来接班人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三个月的时间,对于一般的学习培训来说似乎足够长了,但是对于这种用另一种语言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个人感觉时间还是有些局促。短时间内既要突破自己的外语口语关,还要将专业课的词汇与外语亲密结合到一起进行理解。同样,这种方式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多加努力去完成任务,对我们自身的提高是很可观的,三个月的异国学习生活经历将是我有史以来的财富,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一定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当中,并加以突破。
出国学习心得 篇5
从康斯坦茨回来已经半个月了,但那里的学习与生活还是会时不时的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从20__年听说到这个双学位项目,到20__年保研进入同济大学法学院,再到后来顺利获得机会并申请到奖学金,2年多的努力使我成功踏上了康斯坦茨的土地。
康斯坦茨是一座很美丽的小城,座靠博登湖,隔壁就是瑞士和奥地利,我们时常戏谑这是一座适合养老的城市。
虽然嘴上这么讲,但康斯坦茨可并不仅仅是因为其秀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的,除去湖景外,康斯坦茨另一大特色应当就是我们这次就读的康斯坦茨大学了。始建于1966年的康大,仅仅用了50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德国一所远近闻名的大学,甚至使得康斯坦茨变成了一座大学城,可以说整个城市不但宜居,而且还流淌着学生时代的青春气息。
康斯坦茨大学的诸多教授也十分重视同济和他们之间的双学位项目,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也给了我们诸多关怀,帮助我们迅速的适应那里的节奏。康大针对我们双学位的学生,为我们专门选择了一些课程,包括基础性的合同法,侵权法,我们在国内涉及比较少欧盟法,此外还有一些选修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向选择,如竞争法,环境法以及著作权法等等。
我们所有的课程都是和德国学生一起上课,特别是选修课,坐在你旁边的可能都是大学里法学院第三第四学期的学生了。在上课时,可能压力会有些大,包括对内容的不熟悉以及语言上的劣势,但是这同时也促使着我们进步。那边的课程主要是分为三种形式,Seminar,Vorlesung,Blockvorlesung,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时间进行选择。在考试的形式上,也是分为口试,笔试和论文三种,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向老师做一些了解。相比德国的学生,我们可能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些不足,但笔试和口试都是看得分点,只要回答的到位,依然会取得较满意的成绩。学校的图书馆也十分的人性化,秉承7_4的模式,除圣诞节外,全年全天候无休式开放,很大的便利了各位同学。
生活上,康大为我们安排了学生公寓,尽管是与其他室友同住,但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卧室,共享厨房、卫生间和客厅,而且临近超市与公交站台,生活便捷。
公交直通市中心,可以抵达康城的购物城Lago,那里可以买到一些常见的服装品牌比如zara,hm等。此外,康斯坦茨的华人学生也比较多,平时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或者外国朋友无法帮忙的事情,可以较快的找到热心的中国人。当地还开了好几个亚洲超及中餐馆市,如果不适应国外饮食,也有很多的解决方法。总体说来,康斯坦茨的生活是十分便利的,毕竟是大学城,整体的规划都比较好。而且学校开设体育课,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鉴于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我们还有很多登山课以及水上运动课可以选择。
我们常说“游学”,除了学习外,抓住机会在欧洲各国游历一下也是很好的。康斯坦茨地处德国最南端,离苏黎世仅1小时车程,出行通常到苏黎世乘飞机,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都挺方便。借着寒暑假,我去了瑞士法国等地,感受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双学位项目里的其他同学有去意大利领略欧洲古老文化的,也有去柏林马拉松感受体育精神的,来到了德国,除了学习外,多感受多经历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年的时间很快,置身其中是珍惜,结束之后是时常的回味。我相信,我们都从康斯坦茨的这段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也相信,这是一段会被经常想起的日子。
出国学习心得 篇6
20xx年秋季学期是我大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在大学的一切回忆都要定格的大四,我做出了不一样的尝试,而这一切与其说是结束,倒不如说更像是生命新篇章的开始。
在学校、学院老师的多方争取和支持下,我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赴香港大学交换一学期的机会。在我看来,在大四年级参加交换项目的优势如下:首先,我选修的课程均为高年级的课程,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很好的体现一所大学教育灵活性和独特性,对我感受香港大学的教育模式更加有利;其次,没有面临考研的压力,我可以更加专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同时我还有机会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外社交活动,有利于全方位的体验国际化的生活方式。
就这样,肩负着老师们、同学们的期许,我踏上了去香港的征途。
在出行之前,我参加了行前会议,同时也对香港的衣食住行略有了解,因此,在初到香港之时,我在生活的各方面都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
我住的学生宿舍为白文信楼,位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校区,距我上课的主校区有20分钟左右的车程。往返于主校区和宿舍之间有收费低廉的校车,因此每天的交通也十分方便。此外,在我的宿舍周围尽管没有大型的生活超市可以购买生活用品,但是有两个小型便利商店和湾景、玛丽医院两个餐厅,基本的生活需要可以很方便的满足。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住的宿舍楼距李嘉诚医学院图书馆只有五分钟的步行距离,可以享受到很好的自习环境和海湾风光。
香港大学的选课系统与工大的略有不同,沿袭英制教育体系,在学生修满相应学位要求的各项学分后即可毕业。而课程的选择方面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非常灵活。每学期正常的选课容量为5门课,每门学分均为6分,共30学分。其中至少一半,即至少3门课,由相应专业所在院系开设,其余2门可凭借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但是为保证学习的连贯性,每门课在介绍之中除了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外,还有很多先修课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提前规划好每个学期选课的安排,同时也有专门的教学人员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时间内,课程虽已全部开始,但学生可以试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了解该课程的基本内容、考核方式、评价标准和教授和授课风格后,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是否继续学习该课程。最终,在第二周结束的时候,确定本学期选修的5门课,非特殊原因就不能再变更了。当然,如果学生的精力足以应对,想增加课程容量,在获得相关学院的批准后可以多选择一门课程。
在课程的考核方面,满分为100分,一般由作业、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和报告、随堂小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部分构成,每个组分所占百分比由授课教师决定。值得一提的是,港大要求学生在每个项目上均得到及格的成绩,而及格线的划定视当前所有学生的表现而定,这样才算在这个科目上获得及格。在综合各项,得到百分制成绩之后,再将其转化为四分制成绩。然而优秀率是严格控制的,因此,想得到高的总体学分绩也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成为班上的第一、第二是必不可少的。
从20xx年起,香港大学开始实行四年制大学教育。在此之前,香港的高中为四年制,因此大学为3年。课程等级也相应分为三级,第三级为最高。低年级的课程多为大班级授课,在阶梯教室中进行,有时热门的公共核心课程有二三百人选修。而高年级的课程,因其专业性的提升,为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教授对每个学生的单独辅导与关注,班级的规模均在二三十人左右,更有小班控制在15人之内。以我选修的数字图像处理一课为例,班上仅有23人,在课堂练习时,授课教师可以有时间走到每个学生桌前,看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问题给予帮助和解答。对于当今快节奏的教育来讲,这样小规模班级的人才培养的效率无疑是非常不占优势的,但是,这样专注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对于个人的成材是有很大的帮助和决定性的作用的。因此,从整体上来讲,香港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扎根于香港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各个领域,对于大学的名誉和声望,它所发展的优质校友资源网络对其日后的发展和社会互动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学校对学生全方位的支持上来讲,或许也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香港大学聘请了很多外籍教授,人数达全体教职人员总数的一半,而这些大多分布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其次,所有的教授均有程度不等的海外背景,均能用英语为媒介有效的传递知识和进行科研活动,在专业上有广泛的联系和背景,拥有大量优质的社会资源。而这些优点不仅体现在授课时的视野和高度,使学生对其专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理解,更能转化为无数的实习、学术交流、国际会议、项目推荐、工作机会等切实有力的支持。
在校园设施和硬件方面,因为香港岛的地势多山而狭窄,港大的校园规划则是在现有的面积上,通过巧妙的设计最大化了有效的空间。在迷宫一般的校园里,起初很难有谁是不迷路的,但是渐渐熟悉之后,发现校园的其实很小很简单。但是花园一般的环境,称其移步换景,毫不为过。现代化的教学楼、古香古色的主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多功能的文娱中心足以满足学习和生活上方方面面的需求。此外,还有各种风味的餐厅和咖啡厅,适合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的美食享受。
在国际化和社交方面,住学校的宿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香港大学由于宿舍楼数目有限,因此本科生多为2-4人间。在分配宿舍时,还可与不同国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成为室友,不仅扩宽了自己的朋友圈,使自己更加容易融入任何一个团体,还可以在彼此的专业上互相借鉴、互相帮助,用互补的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激发兴趣。比如我的两位室友,一位是来自挪威奥斯陆的计算机专业的交换生,另一位是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这样一来,我不仅可以在编程方面请教我的挪威室友,还可以在数学方面帮助一下我的美国学妹。此外,我们都热爱美食和运动,因此经常相约去吃饭和去超市,还按照我们三个的课程表安排了每周三次的体育锻炼时间。挪威室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学习中文非常感兴趣,我们还经常分享各自文化中的节日风俗。她们的陪伴让我的生活更加温馨和充实,让这一学期的交换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留下了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香港归来后,我的收获颇多,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慢慢的改变。而这一切,都源自老师们给我的这次交换学习的宝贵机会。在香港大学OISE组织的交换学生经验介绍会上,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那就是,我们要勇于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尝试一些对自己的挑战和改变,也许只有这样,在我们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之后,站在远处回顾自己原来的生活,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出国学习心得 篇7
在国外生活两年有余,回望留学路,虽然艰辛但我并没有后悔!
记得当年申请学校也没有什么中介可以咨询,完全凭自己一手之力,找资料、递材料……飞赴加拿大的时候,还好有一个同伴,是父母好友的女儿,两个人去同一所学校。说起学校来,当时我还是有些心理波动,虽然是去国外读书,刚开始读的却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学校,在人们眼里就相当于美国的社区大学。她心想自己怎么着也好歹是个重点高中的尖子生,考个重本没啥问题,甚至有希望去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而且当时人们的收入没有现在这么高,家里虽然条件不错,但还是一笔蛮大的支出。这样的决定多少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觉。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
落地才知要租房
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我的签证实际上已经下来了,但是负责的签证官休假了还没有寄出,而到四月份我就必须要出去了,弄得我很着急。还好,我赶得巧,在出发前拿到了签证。因为当时申请加拿大留学虽然比美国容易,但是拒签率仍然接近一半。
回忆当初的懵懂无知,我并不觉得害怕,反而有些新奇。当我们两个人下了飞机,负责接我们的华人朋友问她要住什么地方的时候,我们两个都傻眼了。原来她们以为申请好了学校,来到学校就会有人给安排宿舍,殊不知在加拿大都是自己租房子。不过事情比想象中的简单,我很快找到了一家华人家庭并住了两个月,后来搬到学校附近跟人合租房子。
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不怕的原因是,在那边其实什么事情都挺简单的,只要你肯问,总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一套办事的程序就在那里。这是加拿大给我印象里的好处之一。学校的名字叫做Seneca College,现在已经是加拿大最大的社区学院,而我所读的专业是会计。我们四月份到了加拿大,等到九月份才正式开学,我们便多学习了一些语言课程。
在加拿大没有受过歧视
来到加国,在生活方面我适应得还算比较快,租房、买菜做饭等等,没有难倒这个从小就独立自主的小姑娘,而且有一个好朋友形影不离。刚到加拿大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感觉一个贵字,比如坐公交车虽然一块多加币,但换算成人民币也要十来块,在国内是打的的价钱。而且,那个时候国内往加拿大打个电话一分钟就要20多元,感觉很奢侈,通常一周才打一次电话。
那时大陆的留学生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也很少聚成一个小圈子,与当地人和其他国家来的学生交朋友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在加拿大,不像在一些欧洲国家,当地人会有一种明显的优越感。加拿大是一个移民的国度,来自各个国家的人都有,所以文化上比较多元,大家会互相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人因为你来自哪里而歧视你。反倒是当时的港台生面对大陆来的学生会有少少的优越感。那个时候香港刚刚回归不久,大陆的经济也没有像现在一样崛起,许多香港人对前途都感觉比较迷茫,所以留学生之间的看法也会有少少的不自然,不管怎样,在加国的生活已经开始了———读书、工作、结婚、生子———都与这个国家密不可分了。
出国学习心得 篇8
20xx年9月,我参加了学校的留学项目,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印第安纳大学学习,有很多收获体会。
学习氛围。到美国以后,不知道是不是语言不通的原因,总觉得自己需要多花时间学习,在美国的这一年可以说是我大学四年里最辛苦的一年,其实每个学期的课程比在国内少了将近一半,可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确实比在国内多,特别是第二个学期。还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美国学生的悠闲,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感受,特别是进入夏季,在学校的草地上,基本上随处可以看见拿着书本晒着太阳的美国学生,悠闲但不散漫,总觉得这种情形在国内是看不到的。
学习难度。说实话,去美国之前,一直以为美国的课程会很轻松,结果恰恰相反。以前以为美国没有考试,结果每门课最少都有两次以上考试;以前以为美国的课程没有作业,结果作业非常多,让我有种回到高中的错觉。也许是因为以前有这些错误的认识,所以反而对这些事情有了更深的感触。说实话,虽然在美国学习生活比在财大要累,但是却觉得更加充实,或者说更有满足感。
关于美国的老师。不知道该怎么说,有点失望,老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其实后来仔细想想,似乎从来没有人说过美国的老师一定比中国的老师好,后来自己再想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误看法的时候,突然明白一件事情:学习的关键不在老师,在自己。
也许我们往往需要经历了才能长大,我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到美国这几个月,感触多的同时也想了很多,也许很乱,不过却是最真实的感触。我到美国校园的第一天,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应该要学习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国内的高中应试教育太过严苛,到了大学的第一天就想着放松,然后这一放似乎就有点收不回来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但是这确实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其次,说句实话,我比较喜欢美国的考试方式,虽然平时会累一些,但是起码期末考试的时候相对没有这么累,而且我觉得平常有一些考试的压力,也许会学得更好。其实,关于这个想法,来自于学习美国联邦税法的时候,每次快要单元测试的时候就在想,这要是在国内多好,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其实我更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因为我不用每到期末就开始紧张,可能因为我自己比较懒惰,平常多考试,不会让我觉得学得很厌烦,或者说让我学起来比较有动力。
再者,我觉得美国老师上课好像更注重实用性,他们对理论的讲解相对偏少,可能因为我在国内和在美国都学了税法,对这门课的感受是最深的,在美国的教科书上是看不到税法条款的,当然不排除是因为美国的税收条款太过于复杂的原因,但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解的内容确实更多的是围绕怎么样进行纳税申报,同时,基本上比较重要的内容都会在星期五也就是在机房上课的时候,带着我们实际进行一遍操作。
说到实用性,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说。就如我在内容中讲到的一样,在商业法律环境这门课上,老师曾经让我们去法院听一次审理,说起来不好意思,就为了这个我们一群人跑当地法院跑了3次,第一次还跑错地方,还有一次在那里傻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现在想想,我想说这是一笔财富,也许数额不大,但是对于我这个年龄来说,还是相当可观的:在那样一个陌生且语言不通的国家,完成这样一件事情,其实是意见相当有满足感的事情。这是一种经历,最少它让我知道,很多事情远比想象中不一样。
最后我想说,美国9个月的学习生活让我明白了两件事情:第一,我真的非常讨厌期末考试,因为比起这种一次定生死的考试方式,我更希望能将平常的努力体现出来,在我第二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一共选修了4门课,4门课中有3门课,即使不参加最后的考试我都可以通过这门课,这个结果让我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国的时候能够放松心态,轻松面对,如果说一定要对学习的课程有什么意见,我的意见很简单,那就是加大平常成绩占的比例,减轻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毕竟学习不是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的事情;第二点,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上的所有课程的老师,没有喜欢让学生自己上台做报告的,基本上都属于比较喜欢考试的。听一起上课的同学说,有很多课程老师很喜欢让学生自己作报告,这些报告有点类似于我商业预测课上老师喊交的那份报告,根据课上所学的内容,选择某一个主题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据说在一门需要介绍食品的课程上,美国学生还买了一个很大的披萨去。其实,提出这个来说,是我觉得在国内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的东西太少,或者说老师太过于信任我们,总是要求我们去看,但是不要求我们把看了的结果写下来或者表达出来,而这样放纵我们的后果就是到最后看的人太少,根本达不到老师希望的效果。
九个月的时间不长不短,却让我明白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学习可以很轻松,但是这种轻松是有代价的。轻松的背后是付出更多的努力。
出国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出国学习心得
上一篇:建筑工程规范学习心得
下一篇:观摩学习个人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