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精选15篇)
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篇1
为扎实推进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要求
按照“真抓实干、全民动员、创新机制”的总体要求,采取“先整后管、边整边管”的方法进行。
(一)集中整治
1、整治范围
政府所在地沿线、村街、容貌及廊涿高速公路两侧村街。
2、整治重点
以政府所在地沿线、村街、容貌及廊涿高速公路两侧村街为重点。即东高线两侧村庄,即:大韩寨四个村街、高小营、大曹营。廊涿高速公路南侧村庄,即:礼合务、北市、东洋屯、西洋屯。
3、整治要求
河道:全面清除河道两旁违章搭建、杂草、杂物、种植等。
道路:彻底整治道路两旁“三坑”、“三堆”,全面清除道路两旁的废弃猪圈、露天粪坑、违章建筑、杂物垃圾等。
村庄: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五清五化”:一是清理农村垃圾。全面建立日常的清扫、保洁、清运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二是清理卫生死角。彻底整治乱扔、乱倒、乱摆、乱放等突出问题。三是清理秸秆。秸秆禁烧100%。四是清理农户“五乱”现象。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柴草乱放、禽畜乱跑、污水乱泼等问题。五是清理违章搭建,严格村庄布局规划。逐步建立“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长效化”的管理体系,切实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
乡政府所在地:政府所在地无废弃猪舍、露天厕所,无暴露性垃圾;无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扔乱倒、乱贴乱挂等“八乱”问题。
4、整治标准。
结合实际,因村、因河、因路而宜,由乡城建规划办室工作组现场界定。
(二)长效管理
1、管护要求及标准:按照水清、路净、岸绿、田美、村庄整洁的`要求,做好长效管护工作。具体标准如下:
(1)河道管护标准:河面无漂浮物;河坡无垃圾;河岸无杂物、露天厕所;水体干净,无直接排进河道的工业有害物质及人畜禽粪便。
(2)公路管护标准:公路两边无乱搭乱建、无垃圾杂物堆放、无废弃猪舍、露天粪坑、无“马路市场”摆摊设点,公路路面平整化、路肩整洁化、边沟畅通化、边坡稳定化。
(3)村庄保洁标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无乱搭乱建,四周无垃圾,杂物堆放整齐,无废弃猪舍、露天厕所。
(4)政府所在地保洁标准:彻底整治“八乱”现象,街面整洁,管理有序。
2、创新管护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将河道管护、道路管护、绿化维护、村庄保洁、治安联防等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合理,长效的综合管护机制。
落实“六定”制度。即:定区域、定人员、定标准、定任务、定报酬、定奖惩。
(三)、考核办法
乡城建规划办公室负责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对照整治考核标准,对村街实行“奖励罚懒”制度。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下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各村成立相应整治工作组。
2、党政负责人带队,分片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1、组织召开村街干部动员大会。
2、各村召开相应会议,动员广大村民自觉参与。
3、各村上报本村整治方案。
4、制定东红寺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规民约。
第三阶段:实施推进阶段
1、集中整治。明确党政负责人牵头,相关所站和包村干部参与,各村具体组织实施整治。
2、组织现场推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突击整治,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3、乡城建规划办公室采取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到各村检查,对动作迟缓的村坐阵督办。
第四阶段:长效管护阶段
1、明确专职管护人员,落实管护责任,实行长效管理。
2、认真总结,扎实有效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
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篇2
xx年,在上级领导、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部署下,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紧密围绕学校工作大局,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妥善处置,把突发事件控制在掌握之中,较好的完成了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确保了学校财产、师生的安全。现将我校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xx年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将应急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校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亲自负责,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及班主任任组员。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安监办,安监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二是建立完善高效快捷运转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全面落实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责任。安监办明确相关单位部门组承担具体工作,如水、火、毒、电由总务处负责,安全教育、课间管理、体育活动由教导处负责,值班由安监办、门卫负责。按照分组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
(二)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工作措施
一是完善现有预案。重新修订系统了《东平县聋哑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地震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公共突出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汛抗灾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拥挤踩踏应急预案》《东平县聋哑学校防食堂食品中毒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进行梳理汇总。二是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编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使全校的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三是明确工作措施。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各班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
(三)建立健全值班值守机制,完善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制度
明确了学校保卫人员工作职责,制定、完善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值班制度和门卫管理制度。要求安保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准擅自离岗,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上课期间,关闭学校大门,严禁外来人员、车辆随意进入学校,确需进出学校的,要查验相关证件,经学校领导批准后方可放行。要对带入、带出学校的物品进行仔细检查,对人员和车辆进行认真核对和登记。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重点时段要加强治安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和治安事件,确保不发生一起针对学生的伤害事件。
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要排出值班表,安监办要按照工作职责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汇报,及时处理,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根据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配齐2名专职保安人员。进一步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形成集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要为保安人员和学校值班人员配备警棍、强光手电等必要的警用器械,积极筹措资金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及时更换不能正常工作的器械。
(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将应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目前,我校建立了一支以所有男教工为骨干的应急救援队伍。紧扣直接关系学校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从抵御自然灾害,预防事业灾难,防范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社会安全事故等方面入手,认真做好隐患排查,防疫防灾,矛盾化解工作。二是组织应急救援演练。xx年我校共举行应急演练共4次,其中举行灭火应急疏散演练2次,防踩踏疏散及防震各一次。加强演练,为应急预案启动和应急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应急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为我校为残疾学生安全投入不足,公共安全基础弱等。
(二)应急管理经费保障和建设投入情况。处理突发事件应急资金基本有保障,但在建设投入方面,技防监控布置还有待完善,存在防范死角,没有专项的资金安排。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应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贯彻落实科技部《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等的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30号),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示范与引领作用,扎实推进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出我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xx局,充分发挥科技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紧紧围绕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富民、惠民”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生态产业、乡村社区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实施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等工程为突破口,从村、乡镇、县市区三个层次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的科技典型。
二、发展目标
到末,重点培育3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15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3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市区;使示范(试点)区域内科技进步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增长率等有较大幅度提高,科技型涉农工业有较大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建设与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努力成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三、基本原则
(一)突出区域优势特色。围绕大蒜圆葱、肉蛋鸭、奶肉牛、瓜菜等十大特色产业,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为重要内容,推进优势主导产品和特色企业向示范(试点)区域集中,建立企业研发机构,聚集高新技术,培育特色优势名牌产品,形成产业群(链)。
(二)坚持技术综合示范。发挥科技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强技术集成应用,提升创新与科技服务能力,形成多种科技活动整体推动示范(试点)的格局。
(三)政产学研金民结合。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的政策性引导。优化农村科技创新环境,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到示范(试点)一线创新创业。明确示范(试点)的技术依托单位,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利用市场机制、产学研结合,为示范(试点)服务。利用农业科技贷款,吸纳民间资本,推动示范(试点)工作。
(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育“科技能人”,带着农民干。立足农民实际需求,尊重农民意愿,提高农民协作程度,激发农民对科技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强农民使用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农民享受科技带来的富民、惠民成果。
四、重点任务和示范内容
(一)重点任务
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求,重点推进七项任务。
1、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强化产业基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为载体,实施以“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或“一县一业一特色”为重要内容的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工程,建设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政产学研金民”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促进专业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开发综合效益。
2、强化技术集成应用,引导现代农村社区发展。围绕农村社区化目标与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饮用水安全和污水处理、农林生态和农民生活环境整治、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材和建筑、低成本卫生设备和药物特别是中医药、低成本文化设施和民俗文化保全、社区规划建设和村镇优化布局、社区和村镇动态监测和功能提升等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设施相对优良、环境相对优美的现代农村社区。
3、开展重大应用技术研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农村、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应用技术问题,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示范(试点)单位联合进行科技攻关,解决良种、良法、加工、农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建材、节能型建筑、循环生产、农业节本技术、健康种养殖技术、土地修复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重大应用技术问题,获得一批实用技术,进行技术推广。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市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推广粮食丰产技术及操作规程,辐射面积100万亩。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平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构建科技知识进村入户的实时服务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科技、政策和市场等信息服务,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展数字化乡镇科技示范(试点),加强农村社区信息化技术、社会事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农民生活信息化。优化信息服务质量,丰富信息服务内容,提高基层科技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5、强化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基地(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对示范(试点)单位开展农业科技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面向农村的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能手、经营能人、技术“二传手”等“科技能人”,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和影响,使周围的农民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6、构建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坚持多元化方向,结合实际,引导专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等农村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示范推广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博览交易会等新型科技服务模式,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制度化的技术支持渠道,建设咨询服务专家队伍,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形成农村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7、大力发展涉农工业。以工业反哺农业,工业拉动农业为目标,鼓励非农企业大力发展涉农工业,培育大宗农产品用户企业,进而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在涉农企业中建立省级研发中心,培育成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二)示范内容
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分别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科技示范村(试点)。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进“科技入户”;加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进“信息入户”;加强科技咨询指导和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推进“服务入户”。发展“一村一品”,促进特色产品或产业上水平、上规模,培育科技型企业。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条件的地方,集成相关技术,发展村级社区。
2、科技示范乡镇(试点)。加强技术引进和扩散,发展“一乡(镇)一业”,引导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扩大;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一乡(镇)一基地”,开展绿色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进农村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一乡(镇)一服务站”,培育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模式或平台,开展适合农民需要的科技与信息服务;依托现有资源,发展“一乡(镇)一课堂”,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技术的集成支持,发展生活功能较好的乡镇中心社区。
3、科技示范县市区(试点)。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信息化,形成示范样板;加强技术转化和创新,培育一个以上主导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布局的优化和规模的扩大,引导发展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建成市级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县);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不断增强科技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产业基础较好、综合功能较完善的中心城镇社区,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镇和乡村的协调发展。
五、申报条件与组织管理
(一)申报条件
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需求,提出了明确的科技发展目标、发展优先顺序、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2、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围绕当地资源的加工利用确定了明确的主导产业。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代表性和发展基础,发展经验在其所代表的类型内具有推广意义。
3、科技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科技工作特色明显,科技环境优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以上。
4、农民科技意识较强,科学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原则上要具有“科技能人”或科技型企业带头人。
5、所在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和政策措施有保障,出台了贯彻落实政办发[]114号、政办发〔〕30号文件的政策性文件,围绕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形成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直接领导、科技主管部门具体协调和推动的工作机制。
6、制定了示范(试点)具体实施方案,并配备开展示范(试点)所必须的经费和相应的促进措施,明确了技术依托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相当技术创新实力的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多学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依托单位优先),方案切实可行,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
7、示范(试点)要首先列入本地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范围;示范县市区(试点)的选择要与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情况、科技型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等结合考虑。
8、严格落实中央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和政策,特别是中央有关土地和环保的要求。
同时申报示范村(试点)、示范乡镇(试点)、示范县市区(试点),还应当具备以下指标条件:
1、示范县市区(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县级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县域gdp达到100亿元以上,县域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20%以上。
2、示范乡镇(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乡镇gdp达到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同级经济总量的50%以上。
3、示范村(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占村级经济总量的80%以上。
(二)组织管理
1、申报单位
示范(试点)的建设单位分别为村民委员会、乡镇或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设单位必须具有明确的技术依托,并编制示范(试点)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和技术依托单位合作方案。申报单位为县市区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对各建设单位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填写审核意见,择优推荐申报市级示范(试点)。
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材料进行论证,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乡镇或县市区(试点)”,并择优推荐上报省科技厅。对已列入市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或科技特派员试点单位等优先考虑。
2、支持方式
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将以项目为载体,各地根据实施方案选择新农村建设技术示范项目,项目实施期限原则为2-3年,项目承担单位应以技术依托单位和示范(试点)相关单位联合为主。市科技局拿出专项资金,将视组织实施和投入情况,择优支持。
3、实施的评估和验收
1)市科技局对我市的示范(试点)进行宏观指导、动态评估和监督,并统一部署验收。
2)各县市区科技局负责本区域示范(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具体管理,落实配套支持经费,对示范(试点)进行年度评价,编制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确保示范(试点)目标的完成。
3)年度评价和动态评估的重点是任务落实、组织管理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情况。市科技局将每年公布评价或评估情况。评价或评估结果将作为确定相关涉农科技计划对有关市下一年度支持力度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政办发[]30号),将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高水平的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规划及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七大科技支撑工程。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以发展品牌农业、特色农业、高技术农业和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为重点,实现示范(试点)的突破,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科技支撑体系。
2、制定绩效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涉农部门以及农业科技园区、涉农大企业制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农企业进入涉农工业领域,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为示范(试点)工作注入活力。
3、设立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专项,围绕发展特色产业,突出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示范(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贷款,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市科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优先支持示范(试点)工作。开展示范工作的各县市区、乡镇及村要提供充足的匹配经费,保障任务完成。
4、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开展县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试点,设立专项,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涉农资金支持。
5、要及时总结示范(试点)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站(页)、标牌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推介和推广。对在示范(试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篇4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建筑施工、城市燃气、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供发电、船舶修造、特种设备等工贸行业领域为重点,建立健全安全诚信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激励约束,促进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诚实守信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0xx年底前,全面建成园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并实现有效运行。
二、部门分工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分工,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负责部门分工如下:
安监分局负责化工园区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园负责中小企业园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船舶工业园负责船舶工业园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燕尾港镇负责镇上各商铺、店面的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各负责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制订本行业领域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开展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建设,指导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三、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三方面内容。
(一)制度建设
1.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各行业领域负责部门分别制订。结合行业领域特点,明确本行业领域企业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安全承诺的具体内容、承诺的方式方法、监督贯彻执行的规定要求等。
2.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安监分局制订,各有关部门配合。明确企业违反承诺及其他列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的内容,不良信用记录管理期限,责任事故不良信用记录的分级管理办法。
3.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安监分局制订,各相关部门配合。以不良信用记录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主要判定依据,明确纳入省、市、县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条件,并根据企业存在问题严重程度、整改情况和责任事故的等级确定列入“黑名单”管理期限,明确信息采集、信息告知、信息公布、信息删除的方式方法。
4.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分别制订。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的等级作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明确授信主体和方式方法,根据诚信等级确定各企业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办法。
5.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分别制订。明确企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诚信履行情况的内容、方式方法,各有关部门向社会公示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等,接受社会监督。
(二)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整合现有的部门信息系统,建立监管行业领域企业基础信息平台,以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构建完备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大数据,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档案,全面、真实、及时记录征信和失信等数据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园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平台与县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县政府信用平台的对接,实现与社会信用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和文件告知等形式,向财政、投资、国土资源、建设、工商、银行、证券、保险、工会等部门和单位以及相关企业通报有关情况,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的即时检索查询。
(三)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本企业实际,认真研究制订安全生产诚实守信企业的激励扶持政策,加强安全生产诚信结果的运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失信企业纠错激励制度。要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严格惩戒安全生产失信企业,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社会监督,推动企业加强安全生产诚信建设。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分别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相关政策规定。各企业,各相关部门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方案,请于20xx年7月20日前报送安监分局汇总;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请于20xx年10月20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20xx年底前,市级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信息化平台(即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依托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实现我县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和“黑名单”与市级信用平台对接,与各企业,各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按照分级监管和属地监管相结合原则,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分别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记录、档案,完善基础数据。
第三阶段:20xx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信用档案信息全面进入平台运营,能够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的即时检索查询,积极推进相关部门、单位的互联互通。
第四阶段:20xx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全面建成安全生产诚信体系。
五、工作要求
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是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制订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细化激励与惩戒措施,加快推进步伐,建立健全各地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企业要把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依法依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篇5
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履行应急管理职能,努力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我局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促使各项应急工作机制逐步完善、规范。
一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主要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落实职责、明确分工。二是制定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我局加强了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掌握,设立乡镇突发性事件信息员,及时收集、监测土地权属争议群体突发性事件信息。对群体突发性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二、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积极与公安、司法、信访、乡镇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尽职尽责,形成了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二)预防为主,常抓不懈。高度重视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防患于未然。做好紧急应对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应急处置人员等准备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三)维护稳定,安全处置。在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和开展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时,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减少损失。
1、处理土地矛盾纠纷情况。为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了解和掌握目前本系统存在的信访隐患,对梳理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众性矛盾,特别是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2、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我局每年参加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有效的提高了应对突发性灾害的能力。汛期,组织开展灾害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
3、继续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我局利用广播电视、咨询服务台、悬挂横幅、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了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及“6.25”土地日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累计共发放宣传单(册)6000余份,悬挂横幅36幅,出动宣传车42辆次,有效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治灾、减灾意识。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并及时公示在公开栏,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群体突发性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三、20xx年应急管理工作建议
(一)继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充分发挥预案在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并要认真研究,充分论证,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二)认真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
继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完善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跟踪和汇总,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三)大力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应急培训工作。结合市应急办要求,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培训。
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应急队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自身建设。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全体干部的责任意识,提高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应急管理队伍。
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篇6
为了确保我局计算机局域网和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和减少各种紧急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损失,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和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标:
在我局的计算机网络发生紧急事件时,采取应急处置方案,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二、应急技术处置
组织:
成立分局计算机网络紧急事件响应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分局政策法规科,电话:,联系人:,紧急事件响应小组负责及时、快速地协调、处理各种紧急事件或者事故;及时响应、处置全局预警和问题通报。
组长:
成员:
监控联络员:
职责划分:
组长负责全面组织和协调;
成员负责处理和排除故障,并向市局汇报;
监控联络员负责监控各单位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的正常运行,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向紧急事件响应小组报告紧急情况的状态及危害,并在能力许可的条件下组织排除简单的故障。
三、应急处置预案
1、向紧急事件响应小组汇报情况及危害;
2、紧急事件响应小组响应;
3、报告市局信息中心;
4、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5、问题反馈。
四、紧急情况描述
在数据采集和上线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系统或软件部分或完全不能正常使用。
1、网络故障造成全市地税系统全部或者部分应用系统不能正常使用,表现为网络系统部分或大面积不通,不能满足业务系统的正常传输需要。
判断方法:分局网站、市局网站、省局数据采集系统或征管软件全部无法打开。
2、征管业务系统的数据库或中间件故障造成征管软件不能正常使用,表现为网络无故障,但征管软件部分或大面积不能正常登录,或者因数据库连接等原因业务操作无法完成等。
判断方法:分局网站、市局网站能正常打开,而省局数据采集系统或征管软件无法打开。
3、征管软件故障造成全部或部分功能不能使用或使用不正常,表现为在网络正常,能够正常登录,但部分或全部功能不能正常使用,操作耗时过长等。
判断方法:分局网站、市局网站、省局数据采集系统或征管软件全部能正常打开,但是在操作时出现部分或全部功能不能正常使用,操作耗时过长或提示错误信息等。
4、核心硬件系统故障造成全部或部分功能不能使用或使用不正常或使用速度过慢,表现为部分硬件不能正常运行、服务器宕机等。
判断方法:分局网站。市局网站。省局数据采集系统或征管软件有些可以打开界面,而有些无法打开,在操作时出现部分或全部功能不能正常使用,操作耗时过长或提示错误信息等。
5、其它软、硬件或网络故障造成的软件系统不能使用或使用不正常,表现为如病毒大面积扩散、停电等。
判断方法:各别计算机出现不能启动、不能打开网站或系统界面、无法打印等现象。而其他计算机却能正常工作。
五、应急处理措施
1、各单位应该严格计算机管理和操作规定,严禁自行安装游戏软件或其他与办公无关的工具及软件,特别是浏览器的插件。对新购或其他新用的计算机在安装系统时,必须安装win操作系统,严禁安装winp操作系统。在没有进行双网隔离时,严禁上互联网。
2、办公计算机应该对办公文件和资料及时进行备份,备份文件尽量保存在系统盘以外的磁盘,同时及时安装分局要求的瑞星杀毒软件网络版,并及时升级和定期查杀病毒。严禁使用来历不名的软盘、优盘、光盘、硬盘,如确需使用,必须先查病毒,然后再使用。
3、全局所有人员均应在发现紧急情况发生或即将发生时详细记录故障现象并及时向本单位监控联络员和单位负责人报告情况。
4、各单位监控联络员应在收到报告或发现紧急情况出现时判断故障影响范围,记录故障详细现象,并向紧急事件响应小组和单位负责人报告,同时尽最大能力组织故障排除工作。
5、紧急事件响应小组接到报告后,应详细记录故障情况(包括报告人、报告人单位、故障发生时间、故障现象、故障影响范围等),并对故障影响范围、影响工作程度、本级是否能够及时快速解决等进行判断,同时及时向市局信息中心报告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组织排除故障,如在本局力量难以排除,应及时向市局信息中心或计算机公司救援,力求用最快的速度解决,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6、对于造成影响比较严重的重大故障,及时向局党组报告,各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内根据影响面、影响程度等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减小损失。全局范围的由局党组确定和制定措施及时处理。
7、故障处理后,紧急事件响应小组应尽快向受影响单位或个人反馈处理情况,并对故障情况进行定期汇总整理和分析判断,采取措施对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检查和对发现的潜在故障因素进行解决。
8、定期根据故障汇总分析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对税务所可解决的故障下发故障现象及对应解决方法汇总资料,培训和指导税务所监控联络员或系统维护员掌握相关技术。
9、若在上线期间,特别是报缴期后期,因各种原因造成新征管业务系统无法正常使用,需要使用旧征管软件时,必须先向分局报告,由分局向市局请示,经市局研究批准后,方可启用旧系统进行征收管理。各税务所应提前为旧系统的应急启用做好票证、发票等方面的准备。地市党校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关于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研究税收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技术
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篇7
实施新农村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为深入贯彻《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冀办〔20xx〕15号)、《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冀政办字〔20xx〕84号)精神,高质量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按照《邢台市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邢办〔20xx〕9号)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一三五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对标对表目标任务,用足用好政策机遇,聚力实现“四个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易地新建一批、集中联建一批、新型城镇化新建一批),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规划、农村住房品质提升、“空心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量化标准、优化路径、强化责任、实化举措,确保到20xx年,全区所有村庄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实现布局合理优化、建筑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改善、风貌整体改观的发展目标,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工作
(一)有效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明确标准。根据全区《“四个一批”任务计划表》,各镇办逐村确定村庄类别和推进路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优化要素配置,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确保标准合理、路径清晰、方向明确。二是制定方案。结合本地村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实际,各镇办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方法步骤,以及工作目标任务、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完成标准、奖惩措施等“五要件”。三是细化安排。每年初,各镇办制定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按季度、月份明确项目实施、工作调度、督导检查、典型推介、总结验收、整体评价等工作举措。逐村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标准清单。有条件的地方在完成既定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同步开展提档升级,统筹考虑建筑风貌、人文景观等,进一步提升村庄品味。(责任单位:区农业办,各镇办)
(二)纵深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压紧压实责任,在5年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定期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排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夯实脱贫效果。进一步加强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推进项目高效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科学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规划,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首要任务。(责任单位:区社会事务局,各镇办)
2.倾力推动产业振兴。实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即:制定一个特色产业巩固提升规划、建立一个“一村一品”台账、组建一个工作专班、建立一个特色产业项目库、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及建立一套工作推进机制。打造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带动面广、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不断培强经营主体,提升品牌价值,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逐步扩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建设项目实施规模,开辟特色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绿色通道,挖掘农产品品牌价值,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脱贫产业建立稳定产销关系。(责任单位:区农业办、区经济发展局,各镇办)
3.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20xx年,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创建水平,争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提档升级;到20xx年底,各镇办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基本实现全覆盖。乡村振兴示范区率先完成“四个一批”目标任务,做到布局优化、特色鲜明,形成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为辖区村庄开展新农村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责任单位:区农业办,各镇办)
(三)建立健全乡村规划体系
1.尽快确定村庄布局。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按照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和保留改善类等村庄类型,科学确定村庄形态和布局,分类制定规划管理策略。按照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间节点要求,完成我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镇办)
2.抓紧编制村庄规划。在总结试点村庄规划经验基础上,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合理测算建设用地,科学划分规划编制单元,鼓励采用“前图后则”成果表达形式,规范进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科学指导村庄建设。20xx年底前,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镇办)
3.完善规划审批程序及管控管理。村庄规划由镇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政府审批。规划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要将规划成果通过“上墙、上网”等多种方式及时公布,并长期公开,方便村民了解和查询规划及管控要求。严格执行乡村规划许可证制度,依法落实“一户一宅”,坚决防止违法占用耕地、违规建设等行为。省市村庄规划审批及管理办法出台后,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镇办)
(四)全面提升农村住房建设品质和水平
1.分类明确建设标准。城郊融合类村庄,新规划的集中住宅小区宜以多层建筑为主,其他村庄选择多层或低层(三层以下,下同)住房建筑;集聚提升类村庄,联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选择多层或低层住房建筑,其他村庄以低层为主;特色保护类村庄,注重传统资源保护,以新建、改造提升平房为主;保留改善类村庄,以既有农村住房改造和原址新建农村低层住房建筑为主;搬迁撤并类村庄,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有序进行搬迁,近期不能搬迁的,以整治人居环境为主。(责任单位:区城市建设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农业办,各镇办)
2.加强技术服务指导。落实规划设计管理、房屋结构设计、建筑工匠管理、技术服务队伍指导、竣工验收“五项制度”为主的建设管理服务制度。引导群众使用绿色环保建造方式,落实抗震设防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对建筑风貌管控、建设管理方面的服务指导。开展技术下乡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有需求的地区对口合作,搭建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组织技术专家、管理人员与农民群众交流互动,为建房群众提供更多支持。(责任单位:区城市建设局,各镇办)
3.健全管理长效机制。以乡镇或村为单元,实行网格化管理,健全农村住房使用安全常态化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处置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保障监测预警和排查处置长效机制,实行动态监测,确保问题隐患随发现、随清零,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区城市建设局,各镇办)
(五)全面完成“空心村”治理
1.完成“空心村”整治提升任务。16个农宅空置率30%以下的村庄,治理模式全部为整治提升,20xx年10月底前完成任务。(区农业办,各镇办)
2.统筹跟进后续工作。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统筹解决好群众养老、医疗、教育、贫困救助等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工作,确保安置群众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服务。(责任单位:区社会事务局、区组织人事局,各镇办)
(六)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立足建设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邢台乡村样本”定位,对照“村容村貌美、服务设施美、生态环境美、富民产业美、社会和谐美”总体目标,一方面,以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公共服务提升等为重点,持续营造美丽乡村硬实力;另一方面,在产业培植、特色打造、文化挖掘上下功夫,提升美丽乡村软实力。同时,通过制定长效化管护机制,落实运维服务手段,切实维护建设成果。从20xx年起,我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到20xx年,建成26个以上美丽乡村。(责任单位:区农业办、区有关部门,各镇办)
2.持续改善村庄公共环境。一是引导村庄建筑风貌提升,有序推进建筑立面改造,强化新建农房风貌管控,注重历史建筑元素提炼,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门前三包”明确村民责任,持续深化“五清三建一改”成果。到20xx年底,全区所有镇办完成村庄清洁行动全域示范镇创建。二是以“五美”(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村庄美)为标准,开展美丽庭院创建。20xx年,全区创建美丽庭院5500户;到20xx年底,我区美丽庭院数量达到农村常住户总数的85%。三是持续推进村庄绿化,根据街道宽度、周边环境,合理配置乔、灌、花、草。20xx年,创建1个省级森林乡村。(责任单位:区农业办、区城市建设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组织人事局,各镇办)
3.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关于扎实推进“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的指导意见》(农社发〔20xx〕1号)要求,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求好不求快”的原则,合理确定目标任务,科学推动剩余农村户厕改造工作。20xx年,改造农村户厕4611座;20xx—20xx年,进一步健全“三个机制、三支队伍、三个电话”(厕所维修服务、粪污清运服务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长效机制,维修服务、粪污清运服务和粪污处理利用服务队伍,维修、抽粪和举报电话),继续提高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到20xx年底,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实现愿改尽改。(责任单位:区城市建设局、区农业办、区社会事务局,各镇办)
4.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在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设施建设和服务,提升垃圾收运处置水平。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全量化焚烧。持续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范围,推广适宜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20xx年,确定1个乡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试点;20xx年到20xx年,每年增加1个镇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到20xx年,全域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责任单位:区城市建设局,各镇办)
5.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我区治理村庄累计达到66个村,其中接入城市管网26个村,建立20个污水处理站对40个村进行集中处理,12个村进行污水管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达到全覆盖。(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城市建设局,各镇办)
6.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瞄准化肥高强度使用、农药不规范使用等问题,科学分析空间分布特点及相应的技术需求,精准施策,持续减量增效。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堆积发酵等技术,提倡水泡粪、发酵床等处理方式,建立种养循环体系。20xx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20xx—20xx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到20xx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原则,以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提升利用水平。20xx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20xx—20xx年,巩固提升工作成果,秸秆综合利用率每年提高0.1个百分点;到20xx年底,农作物秸秆基本实现全利用。开展农用薄膜使用指导,积极宣传《农用薄膜管理办法》。20xx年,农用薄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20xx—20xx年,农用薄膜回收率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到20xx年底,农用薄膜基本实现全回收。(责任单位:区农业办,各镇办)
(七)提高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
提高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饮水工程专业化管护工作,充分发挥村级饮水安全责任制作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以规模化供水为重点,对现有供水站进行改造提升,加大管网延伸和老旧管网改造力度,扩大供水覆盖面;做好各村供水设施改造提升工作,实现供水稳定运行,安全达标。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推进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和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第五代移动通信、移动物联网等,配套建设广播、电视、邮政、物流等设施。着力推广定频接收装置,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实施“快递进村”工程,20xx年,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快递服务站点的建设工作,督促各镇办落实,完成市级目标。行政村主街道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巷道硬化;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等级路、人口规模较大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工作进程,支持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责任单位:区水资源管理中心、区城市建设局、区经济发展局、社会事务局、区农业办,各镇办)
(八)全方位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加快推进以“千斤粮、万元钱”为标志的农业结构调整,有效提升亩均效益。到20xx年底,我区“万元钱”产业面积总数达到2万亩。加快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向农村地区延伸,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20xx年,行政村快递服务通达率基本达到100%。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整合农村产业资源、聚焦农产品上行,优化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支持电子商务企业渠道下沉,加强特色农副产品县域电商分中心建设,大力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按照上级部门工作方案,继续实施农村电商村建设。(责任单位:区农业办、区社会事务局、区经济发展局,各镇办)
(九)深入推进现代乡村治理
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与德治“三治结合”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开展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挖掘提炼试点经验。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每年创建一批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全面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制定修订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设施,全面优化提升农村综合服务站。加大“冀农通”平台使用宣传力度,扩大受众面,为乡村振兴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开展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为改善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借鉴。(责任单位:区组织人事局、区农业办、区综合办公室、区社会事务局、区行政审批局,各镇办)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办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始终保持高位推动态势,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区管委会统筹全区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实施、重要资源配置,抓好顶层设计,作出总体安排部署。区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挥好综合协调和指导督促作用。各镇办是责任主体,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乡村两级务实抓,确保新农村建设按时间节点、按任务要求顺利推进。(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各镇办)
(二)加大政策支持。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上沟通,积极争取市直部门指导支持,根据工作职能制定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充分运用好现有政策,积极做好中央“三农”补短板“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储备项目申报对接工作,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落实好财政支持政策,按时足额落实财政专项配套资金,积极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镇办依法合规申请、使用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新农村建设。落实好土地支持政策,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新农村建设比例,统筹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和土地出让收益,形成资金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落实好社会支持政策,推动市场化运作,规范有序运用PPP模式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对工商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可按规定享受税前扣除等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各镇办)
(三)严格督导考核。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新农村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考核评价体系,重点督导考核组织推动、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等。实行定期报告、专题调度、集中督导制度,着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整改,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跟踪问效。对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流于形式、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责任单位:区有关部门,各镇办)
(四)积极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多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展示最新成果和典型经验,扩大知晓面,提高影响力,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挖掘新兴媒体优势,利用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视觉冲击强、受众群体广的特点,展现新农村建设风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贴近农村的优势,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篇8
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20xx年度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的文件精神,为稳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本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深入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1、加快白
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相关文章:
乡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方案
上一篇:2024部门团队建设方案
下一篇:网站建设方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