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导游词范文
古镇导游词范文(精选25篇)
古镇导游词范文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溱潼古镇旅游观光。
溱潼自古临海,水草丰茂,河东岸的村落至今还叫“海滨村”。大海东移以后,留下大片湿地,成了麋鹿、獐麂的乐园,这“群鹿戏水”的雕塑有着丰厚的历史内涵。诸位如有兴趣,可到我们溱湖风景区麋鹿园去欣赏那活蹦乱跳的麋鹿。
水乡溱潼处处美景,早在宋代就形成了许多知名景点,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孙乔年写下了“溱湖八景”的诗篇,其中的第一首便是眼前的“东观归渔”。
[东观归渔]东观是建于后晋的一处道观。观前一泓清流是渔船依傍的港湾。每当夕阳西下,渔舟唱晚,炊烟袅袅,星光渔火,交相辉映,正如古诗所云:苍茫暮色夕阳斜,三两渔舟泊水涯。白发引觞儿绕膝,醺醺红面映流霞。终日辛勤的渔翁在儿孙绕膝的欢乐中陶然自醉。如今这里仍是渔家的乐园,河东就是水产批发市场,溱湖八鲜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大江南北。
溱湖水除了给予溱潼人丰厚的物质馈赠外,还给了溱潼人聪慧灵秀之气,培育了多少远近闻名的文星武将。请看这座与“东观归渔”彼此响应的“双魁阁”。
溱湖南岩雁子墩刘氏“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从明到清喧赫乡里达五百年之久。当代更有李德仁、李德毅兄弟二人四院士,真是“古有三科两状元,今有弟兄四院士”。古今双魁,为溱湖八景增添了新的辉煌。
[院士旧居]古镇溱潼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有刘氏弟兄三科两状元,今有李德群弟兄二人五院士。大家所来到的这处宅院,便是院士的旧居。
这是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古代民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数百年的老屋,历经沧桑,蕴藏了丰富的人文内涵。
从道光庚子年间文科状元李承霖,到当今的李德仁、李德毅和李德群弟兄三人五院士,都是从这老屋的大门走出,走进了世纪的风云,开创了事业的辉煌。
李宅的私家花园,名叫“睿园”。所谓“睿”,就是聪明智慧的意思。王安石说过,“睿则思无所不通”。有了高超的智慧,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地处水乡的人们,在造园时巧妙地运用了水的优势。老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池塘虽小,却汇聚了水乡的灵秀,李氏弟兄便是灵秀之气的代表。
众所周知,李姓是中华民族的大姓。鼎鼎大名的诗仙李白,号称青莲居士,所以这座小亭名叫“莲亭”。
“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这副楹联充分体现了李氏家学渊博,世代书香的古老家风。
(站在亭中心介绍):
书香门第,翰墨因缘就跟随对岸的智泉、慧井、玉兰、金桂一样,清流汩汩,馥郁芬芳。正如这副对联上所说的“清泉饮毓秀,壮志乘扶摇”。多年来,莘莘学子来这里饮甘泉、折桂枝,都能事业有成,鸿图大展。为李氏故宅增添了许多佳话。
(走进厅屋)李德仁,1939年出生于溱潼,世界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北大等近50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Ⅲ委员会主席和第Ⅳ委员会主席。国际测量学界“李德仁方法”奠基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瑞士苏黎士理工大学(ETH)的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工大(QUT)的客座教授,加拿大卡尔加时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出版专著八部、译著一部、编著(主编)七部、论文332篇。
李德毅,1942年出生于溱潼,196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83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现在总参工作,少将军衔。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军事电子系统工程研究开发工作,是我军自动化技术与建设的开拓者,出版过英文专著两本,主编丛书5本,发表论文170多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8名,获1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际奖。
正厅上方高悬的是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褒赠给院士曾祖父李贞发的“德孝永彰”匾额。“德孝永彰”四字既充分赞扬了李贞发个人的精神品德,更体现了李氏家族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这里李德仁院士幼时所植的葡萄,召集已绿荫满院,牵挂的藤蔓是他们不断的乡情,累累的硕果是他们对祖国对家乡的无私奉献。树高千丈离不了根本,院士的成长离不开故土的培育。
(走进堂屋)这里是弟兄院士的祖辈们的形象。
这是李氏家族世代传承办家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李氏兄弟就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可谓书香门第,家德家声,源远流长。
(东房)这是李氏家居的内室。
(西房)李氏家庭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善于接受新的世界潮流。19世纪初,他们除经营李卫记陆陈粮行、钜泰钱庄、通济当典、肇泰油坊、堆栈外,还在苏中地区较早地创办邮电、电力实业,筹办了养正小学、贫民工艺厂等社会事业。
李家还与无锡荣氏家庭、著名实业家张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用现在热门话说,就是“招商引资”。这里就是荣德生先生当年下榻之处。
(照厅)这是民国九年溱潼陆陈公所全体同仁赠给无锡荣氏集团的匾额。
当年荣氏集团为发展溱潼一方经济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荣德兴邦”的匾额既表达了乡人的感激之情,又见证了地方发展历史中的一段佳话。
李 氏 家 训
爱我中华 兴我家邦
少小勤学 车胤孙康
弦歌雅乐 翰墨传香
尊师益友 孝德永彰
和亲睦邻 扶幼尊长
敬德修业 发愤图强
女红针黹 娴淑贤良
诗书共读 兰桂齐芳
扶贫济困 造福一方
克勤克俭 家道隆昌
[花影清皋]南宋末年,离这里百步之遥的北禅院有位了缘小和尚,他凡心未脱,与村女小花姑娘在东汪塘附近井边幽会。两人常倚着井栏亲密私语。时间一长,走漏了风声,小花含羞投井而死,死前与小和尚相约,来世与他仍在井边相会。第二年井边就长出一棵山茶。了缘小和尚承受了严厉处罚,被赶出山门,就在井边搭起一座茅棚,养护这棵茶花。这棵山茶距今已有千余年,历经折磨而愈加苍翠娇艳。清明前后,花开万朵,大红金心,如火如荼。每当星光月夜,俯身石栏,从井底晃动的茶花中有时还能看到了缘和小花的身影。清代孙乔年有诗为证:满庭花卉一灵泉,碧水清澄镜面圆。月下阶前僧去后,闲听窗外水涓涓。
[民俗风情馆]民俗风情馆创办于20__年,是利用朱氏民居改建的。原江苏省的人大副主任戴为然同志出于对家乡的热爱,特意为我们题写了门额。
(秦砖汉瓦馆)要问溱潼有多好,河烂泥也能盘成宝。秦汉时,这里有七座大型砖窑,夜晚窑火通红,如七颗明珠散落大地,那时溱潼镇又名“七星村”。大家所见到的这几块秦砖就是从我们镇东南郊区出土的。
溱潼砖头以河泥为原料,春天罱泥夏天晒,颜色青绿可爱,当地人叫它茨茹青。经过踹泥、制坯、晾干、装窑、烧窑、闭火、窨水等过程,烧出的砖瓦绿豆青,敲起来镗锣响,这就如同成语所说的“瓦缶胜金玉”。难怪唐代李世民派尉迟恭到我们这里订制砖瓦,砌建泰州城。
明朝的时候,溱潼财主范马良出钱独修金山寺用的就是我们这里的砖瓦。诸位如到镇江不妨留意看看。
溱潼的砖头细腻坚固,是民间艺人施展才能精雕细刻的好材料,下面请看他们的砖雕作品。
(仪门)这里是朱氏古宅的仪门,请欣赏门楼上的砖雕艺术。
当中一块是“福禄寿”三星高照。
底下是“一品当朝”。中间坐的是一品大官,两旁站立的是小吏,公案上摆着的是签筒、“王命”便是权力的象征。
北边一块是“高山流水”。讲的是俞伯牙弹琴遇到知音钟子期的故事。
南边一块是“仙人对弈”。讲的是有一樵夫走进了山洞,看见两位仙人下棋,等到出洞时,他的斧柄已经腐烂,所以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说法。
下面中间一块是“衣锦荣归”。主人翁在历尽宦海浮沉以后,垂垂白发,告老还乡。这口井既谐音为“锦绣”的“锦”,又是家园乡井的象征。
左右两边分别是渔、樵、耕、读。
渔夫撒网;樵夫挑着柴担,跨上拱桥;老农左手扬鞭,右手牵牛,辛勤耕作;书生临窗而读,手不释卷。
最上面的四幅是表现过去官宦人家“四时行乐”的: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最下面的两边,一是鸾凤和鸣,一是鹤鹿同松,头顶上的这块五福捧寿。表示合家欢乐,既有钱有势,又有寿有福。我们也衷心祝愿各位女士、先生福星高照、心想事成。
这种建筑风格叫“干架”,看不见灰缝,块块精磨,平滑如镜。大家不妨摸摸,大家再细看檐口有什么特点?一般房子檐口是木椽子,这里是砖头的,既美观,又防腐,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
照壁的砌法和门楼相同,东边砖雕是红灯高悬,夜战马超;西边是临江亭关云长单独赴会,当中一块是古城相会。虽然张飞、关羽已经面目全非,仍然如同断了臂的维纳斯一样,给我们留下美好的想象。
(大厅)目前全镇尚存古建筑6万多平方米,其中明清建筑2万多平方米,在形制布局上有单门独院、三间一橱,有合面两进前厅后堂,有穿堂三进,有穿堂五进,合院兜梢等等,更有火巷、密室、照壁、仪门等点缀其间。
溱潼人砌屋讲究磨檐博山、淮脊雀尾。挑选最好的砖头,经过刨光、水磨,达到平整光滑,色质统一,用这样的砖头挑砌出的檐口叫做磨檐。它比木檐美观、便于雕饰,经久牢固。
淮脊,淮是水中的一种猛禽,再跟博大的山墙高高翘翘起的雀尾结合起来,装饰屋脊,形成勇猛的气势,据说可以驱邪避祸。
(博古架)这两边博古架上所展示的文物,都是溱潼地区出土和收藏的。
它是溱潼古镇无声的说明、有形的见证。
麋鹿角,在溱潼地区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陆续发现过许多麋鹿角、麋鹿角化石和半化石。英国学者博艾特和国内学者曹克清通过调查论断,我们这一带是中国麋鹿的最后消失点之一,也就是麋鹿的真正故乡。
这里陈列的汉罐、宋瓶、清青花瓷器以及各种民间用品,请诸位欣赏。
大家再请看室内,格扇花窗、券棚、抬梁、屏门。这里是大户大家的厅屋,相当于现在的客厅,专门用来接待男宾的地方。有人要问女宾坐哪?封建社会的女人是不参与社交的,要是来了女宾只得到后堂与女主人相会。有人问丈母娘挑女婿怎么办呢?那里给她安排个地方——屏门缝里偷着瞧。
(名人馆)溱潼地区,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代的进士、举人达一百多名。明代吏部尚书储罐、清代进士苏州府教授孙乔年、安徽儒学、邳州学政李凤章等名人佳士治学理政,声誉远播,诗文著作流传至今。南郊雁子墩有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为中国科举史所罕见;清代中期,镇区韩氏一门二举人三秀才;当今李德仁、李德毅弟兄二人四院士;朱家三子在气象学、中医学上有杰出贡献;唐家八姐妹皆为高级知识分子;更有少年俊彦,大亚湾核电站党委书记李一农、王洵、王浩弟兄二博士,他们都是三十多岁的年青人。还有福建省人大主任袁启彤、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朱铭也都是我们溱潼人。
(耕织园)古代的溱潼水草丰茂,麋鹿“千百成群”,农民“不耕而作”,生产的稻米“状如大麦”,田叫“鹿陵田”,米叫“禹余粮”。汉唐时代,这里盛产“海陵红杰”,俗称“桃花米”。汉书记载:“吴有海陵之仓,仓为吴王濞所建”。唐代骆宾王在《为徐敬业讨武檄》中写道:“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镇西不远处至今存有“古海陵仓遗址。
这里年陈设的是溱潼人在生产劳动中使用的部分工具。
溱潼的土地属湖相沉积土,土质粘稠,有机质特别丰富,俗话说“雨天粘如膏,晴天硬似刀”。我们的祖先从古到今,因地制宜,创造和使用了许多简单而实用的家具,你看这犁称得起农具的“活化石”,它的刃口尖锐而狭长,区别于沙壤土地区的短而宽。
插秧前经过耕、沤、耙、漫,达到水清、土平、秧苗插入不飘不浮。精耕细作,真是种田如绣花。他们在辛勤操作时,头上戴的是斗笠,身上披的是蓑衣,脚上穿的是草鞋。顶烈日,冒风雨,起早睡晚,遇到旱情、水情、车水堵坝,彻夜不眠,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经过几多风雨,心血和汗水终于凝成了粒粒多黄。
(风箱)这是稻谷晒干以后,进仓之前去除草秕杂质用的风箱,请诸位试试。据风箱主人说,它是乾隆年间的古物,算起来已有两百多岁了。
(砻子)这是用来去除稻壳的砻子。
(椎臼)这是用于加工稻米的椎臼。制作年糕、汤圆的米粉就是从这里加工得来的。
(箩筐、摺窝)这是挑运粮食的箩筐、贮存粮食的摺窝。
(市斛、升、斗、筹码)庄稼收好了,稻子归仓了,要算算年景如何,就得用上计量工具,这是市斛、这是斗、升、筹码……市斛上还盖有多年计量年检的火戳,它相当于现在的计量局年检的证明。
溱潼旧时粮行有100多家,溱潼粮价影响着上海、无锡、常州粮食市场行情的起落。
溱潼的农业在古代就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今天同样走在领先的行列。镇南不远的河横村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生态“全球五百佳”称号。溱潼古镇出产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畅销市场。
[禅院古槐]这个禅院叫绿树禅院,距今已近千年,禅院以老槐而得名,老槐因禅院而成仙。
镇东曹家庄有一座村落叫落鹤抡,那里有董永庙和慕云亭。镇南溱湖风景区的鹊仙桥是董永和七仙女聚会之处。当年董永路遇七仙女就是这棵老槐树做的媒。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呵护敬重、烧香磕头,年青人订婚在此合影留念,在老槐树上扣一圈红线,以求婚姻美满、早生儿郎。生子后又来烧香还愿。
老人们进入禅寺之前,也都先到槐树脚下祈求健康长寿。
禅院始建于五代,大修于明代,原有四进下殿,目前修复的是主殿,供奉三尊大佛,当中一尊为释迦牟尼佛,东首一尊为药师佛、西首为阿弥陀佛。他们分别代表现在、过去和未来。两旁是十八尊罗汉,后面是海岛观音,保留了明代重修时的风格。五开间的佛殿建筑全国少有,更有过梁山、金家山、中柱山多种结构,既美观又实用。梁间蜀柱、抱梁云、荷叶墩做工精细。
再看柱子下面石础上的龙,你们看看有什么特点。它的下巴特别长,明太祖朱元璋是大下巴,象征天子的龙头雕刻也就沾了光。再看这边的凤,大家数一数,她有五个尾巴,而一般的凤最多四条尾巴,不说大家也知道,这便是朱洪武的大脚娘娘了。
[水上商谈处]1940年,新四军东进抗日,国民党顽固派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消极抗日,积极反对共。驻泰州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是受韩德勤排挤的中间势力。陈毅同志根据中央指示贯彻“击敌、联李、孤韩”方针。于1940年9月25日,派管文蔚同志到溱潼镇西郊夏家汪与李明扬进行了水上商谈,为黄桥决战有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就是当年他们见面时所乘坐的船只,请大家登船瞻仰。
谢谢大家!
古镇导游词范文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各位今天的导游,我姓张,很高兴能够和各位一起游览镇远古镇,首先呢,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远道而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正式游览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古镇的传说。传说古镇在建镇之前,有一天,一位道行很深的道士爬上了河边山巅,惊讶地发现S形的河道酷似一张太极图,于是他想,如果在S形的河道两侧各建一座城池的话,就能够形成“日月乾坤”、“阴阳相照”的局面,地方官员们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卫城和府城隔河相望的太极图格局,这也就拉开了镇远太极图上的千年文明的序幕。镇远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77年,即秦始皇统一中国前的56年。秦国灭掉楚国之后设置了黔中郡,镇远被纳入秦国版图,这就是镇远的历史渊源。
镇远古城地处贵州东部,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地图上看,东邻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地方,恰似一个楔子,插入贵州东部的凹处,镇远刚好处在这个凸凹结合的地方,因此,古人也将镇远称为:“湘黔门户”。镇远离省会贵阳约340公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温煦,年均气温16。4度,是您消暑避寒的最佳选择。明清时这里曾先后设置“镇远府”、“镇远卫”,因此俗称北岸为府城,南岸为卫城。沿河两岸3。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并列两条长街,依山傍水,房屋鳞次栉比,层楼重叠,四周翠林环绕,古刹古寺遍布,有“万家灯火接丛林”一说。平静的古城犹如一面明镜,婀娜多姿的舞阳河穿城而过,宛如一条丝带,惊艳了百年的古城,装点了千年的文明。河上扁舟泛泛,一浆一浆,划走了古镇千年来的喜怒哀乐,两岸居民素来以舟楫代步,所以古城又有了“东方威尼斯”的美誉。舞阳河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镇远人,是古镇的母亲河。
古镇是个“钟黔楚之秀气,大天地之奇观”的地方,有着许多令人叫绝的景观。其中最具代表的要数“襟山带水”、“贴壁凌空”、“三教合一”的青龙洞了。关于青龙洞,还有这样的一个典故,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年少时是个和尚,他曾到过镇远。20世纪50年代,他与周总理会面时,还曾回忆起他在镇远游行时住在青龙洞里的场景。有一副对联是这样的:“舞水无双福地,黔山第一洞天”,说的就是青龙洞为舞水独一无二的福地,黔山首屈一指的洞天。青龙洞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就在这里修建了真武观,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又在这里修建了山川坛,然后又先后修建了朱文公祠、藏经楼、文昌阁等诸多建筑。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真可谓:六百年沧桑巨变,终成国宝。这里洞奇、山静、林幽,向来是儒释道三教圣地,名扬东亚各国。
镇远虽是一座小山城,但它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通衢,湘黔滇古驿道的咽喉,历史给这座古城留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除了我上面向大家介绍的青龙洞外,还有祝圣桥,和平村,周达文故居等等,除了这些文物,镇远还有其著名的十二景,它们分别是:石屏巨镇,五老宾南,二仙拱北,燕矶渔唱,春江晚渡,平冒先声,西峡瀑布,松溪夜月,龙山屯云,东山衔月,古枸精忠,惠泉仙品,各种意味请大家身临其境时再慢慢感受。下面就请各位与小张一起走进这古老神秘的镇远古城吧!
古镇导游词范文 篇3
李庄古镇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距岷江与金沙江交汇处19公里。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
1939年,自“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发出起,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
古镇深处,是几条古街巷,与其他以“古”为特色的景区不同,古街巷没有任何“做旧”的痕迹。狭长的街巷两旁,均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四合院,像刘家院子、王家院子以及传说中的龙门客栈等,清一色的石地木墙、精工建造。徜徉其间,每一座古宅似乎都在诉说着李庄昔日的繁华与沧桑。
李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一度曾是川南6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李庄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建筑的特点。
李庄作为历史文化名镇,至今完整保存着18条明清古街巷。这些街巷道路皆由条形或方形石板铺砌而成,两边一般留有一米宽的石阶。街巷的名称多根据其位置、特征或集中从事某一商贾活动而命名。从高处放眼望去,李庄的房子近乎清一色青砖灰瓦,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街巷相连成片。小的四合院面积约150至200平方米;大的四合院面积由数百至数千平方米不等。四合院中的天井可以说是李庄四合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铺有条形青石板和良好的排水系统,主要功能是采光、休闲和洗晾衣物;有的还修有栽种花草的台圃。
坐落在李庄古镇附近石牛山上的文昌宫闻名遐迩,主殿为亭阁式的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八方形,殿内结构精巧,运用力学神妙,八面均用斗拱承重,且皆由右侧旋转至顶,呈螺旋状,故名“旋螺殿”。此庙虽经400年风雨地震,仍屹立如初。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迁住李庄时,曾对文昌宫建筑进行了多次考察,赞誉它“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
李庄镇西边的张家祠堂,占地近4000平方米。这座宗祠厅房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百鹤祥云”窗。据李庄《张氏宗谱》记载,这座张家祠堂里的每扇窗门,雕刻工价都要14两纹银,相当于清朝一个正一品官员的一月俸银。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时也为这样精湛的建筑艺术而赞叹,曾将张家祠百鹤窗、文昌宫、禹王庙九龙碑并称为“李庄四绝”。
除了老街巷、四合院外,小小李庄古镇上,至今还保留着好几家老酒厂、老酒窖。宜宾地区酿酒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名酒“五粮液”就出产于此,造酒业在这里十分普及和兴盛。这些老酒厂虽历经几百年沧桑,但仍保留传统酿酒工艺原貌。李庄老酒厂是祖辈几代人经营起来的,厂里的酿酒工都是李庄镇人,别看他们大多是30来岁的壮汉,但从事酿酒的年头已有一二十年了。他们每天劳作在酒窖里,默默无闻地制作着高粱白酒,并在当地销售,并不与宜宾声名显赫的“五粮液”名酒争风。当然,他们每天也有自己的乐趣,劳作之余美美地喝上几两自己酿造的高粱酒。
古镇导游词范文 篇4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老师们带着我们来到了风景秀丽的瑶里。
我们从新厂小学出发,坐车来到了绕南陶瓷主题公园。还未进入,便能看到门牌上写着“瓷之源”三个字。老师在门口便讲了:“瑶里以前到处可见窑,所以叫窑里,后来由于窑洞迁出,所以‘窑’改成‘瑶’也成了后来的‘瑶里’。”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了进去。
一进门,便看见了一条河,横贯了瑶里,如一条绿色的哈达飘向远方。两岸有山有树,有路,可谓是“两岸青山相对出。”
我们顺着青石板路,来到了一个水车旁。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个有水车联动的组合,一个水车带动一个轴,轴上插满了木棍,木棍再把下面的大锤子压起,最后砸到洞里,发出“咚!咚”的声音,坚硬的高岭矿就是这样被砸成细腻的高岭土。
我们往前走,路边有不少茅屋,屋里有的堆满了类似于还未烧制的坯。屋子旁边有不少大小不一的方形淘洗池,有的甚至装满了水。崭新的瓷坯和灌满的水,却遮盖不住它年代的久远,木柱子上还可以看见绿色的青苔和微微腐烂的痕迹,甚至可以想象工人们当时在这里淘洗的情景。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见从下到上有几十米长的龙窑。顾各思意,因为它如龙一样蜿蜒而上。这种窑以造价低,容量大而被广泛建造。紧接着,有一座茅屋映入我们眼帘,这就是拉坯的地方。拉胚是做陶瓷的70道工序中的一道。这里堆放了许多做工并不好的作品,一看就知道是游客创作的。它们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艺术品,各种动物造型,千姿百态的人物造型,还有的像日用品……。又玩了几个景点后,我们发现,自己是绕了一圈。
坐上车,便来到了瑶里古镇,进去后,最先看到的那条河——瑶河,我本以为它并没太长,没想到竟真是贯穿瑶里的一条河啊。我们到的时候正值中午,一路奔跑,全身发热,热的大汗淋漓,头上都像是在冒气。没想到避晒,目不暇接地张望眼前的美景。这条河岸两旁便是几百年前的微派建筑,至今还住着人,墙上有很多的斑驳,看上去就像一幅一幅画。我们也想是在画中游。
我们先到达程氏宗祠。穿过一片草地,我们走了进去,那里面是个演戏的剧场。本来舞台是可以伸缩的,在___时期被毁了。房檐上的精美木雕,有些也在___时期被破坏。听老师说,二楼两侧的位置是给小姐看戏的。一楼后厅是有钱人的观赏席。我们在此休息了一会儿。随后穿过了许多小巷,我们都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景点呢?走那么远的地方,最后我们来到了一座楼前,这边是狮冈胜览。屋檐上用不少雕刻,所幸未遭什么破坏。进去后,正中有一个装满水的大瓷缸,外面画的《清明上河图》图案的一部分,里面有不少硬币,估计是游客投的,我本来也想投一个,可是没带硬币,遗憾地望了望。再往里走,里面一个大桌子,这桌子没有拼接的痕迹,就是一块木头雕成的,所以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桌的两边挂了八幅画,都很珍贵。两侧有几个房间,一个是主人的卧室,另外几个是什么厢房,住什么仆人之类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浮梁县香山园,在这举行了一场拔河比赛。我们育嘉队不知道是不是因运气不佳,还是力气不足,两局连败,最后,到了和这说再见的时候了,大家都恋恋不舍的上了车,回了家。
古镇导游词范文 篇5
走在这座桥上,大家可以看一下,一边是我们的古镇,另一边则是我们正在建设的具有北美风格的新城,所以在我们当地有种说法:站在这座施王桥上就能看到枫泾的过去和未来。大家不妨也可以看一下。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枫泾还是江南少有的道教、佛教、天主教、齐全的古镇,众多的祠堂庙宇构成了枫泾除伊斯兰教之外四教汇聚的独特的宗教文化。现在看到的就是施王庙,在我们当地又称为施王堂。它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修,并扩建为前、中、后三隶殿堂的建筑结构,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成为吴越近邻一带颇具规模且较有影响的一座庙宇。历史上施王庙是金山区道教的一个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主奉神灵施王的诞辰日,即农历每年的八月初二,以前每逢这个日子,施王庙都会举行施王爷出巡会,远近数十里的乡民,摇撸齐集,舟塞泾满,人娱神欢,热闹非凡,。
1966年,施王庙宗教活动停止,庙业渐废。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枫泾被列为上海重点城镇建设之一,区政府对枫泾镇作出了相应规划和调整,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广大信众的强烈愿望下,20__年7月,经上海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和金山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枫泾的北大街409号重建施王庙。重建的施王庙由偏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古镇导游词范文 篇6
欢迎参加三河古镇一日游活动,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导游员王兵,大家叫我小王就好了,孔子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大家的到来让我感到非常的喜悦,同时呢,也希望我的服务能另大家感到满意.站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此次旅游活动的司机李师傅,李师傅有十几年的驾龄.车技非常的娴熟,大家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把放心交给我们的李师傅,把开心交给我.共享此次的旅程.
各位游客朋友们,我们的旅游车马上就要开动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有秩序的上车.大家都坐好了吗?从此地到三河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呢,我先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位于合肥市肥西县境内,处于巢湖之滨.南与庐江接攘,西与舒城相邻.素有"一步跨三县,三县闻鸡鸣"之称.古镇三河因丰乐河,小南河,杭埠河,三水流于其间而得名,为安徽较为著名的渔米之乡.本地的稻米鱼虾,上游的山货特产,下游的京广百货,苏杭丝绸,都在此集散,流向四面八方,走进千家万户.所以历史上三河,又有小南京,小上海的称谓.古镇三河距今己有2500多年的历史,因水鸟多在此聚集,称为鹊渚,鹊岸,直至明朝才称为三河,一直沿用至今.此外三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最著名的是1858年的三河大捷.古镇三河历来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于世,镇内的古街,古巷,古民居等佐证了三河的古老,此外三河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三河虾糊,酥鸭元宝,皆为特色.
各位游客朋友们,过了这座桥我们就进入三河古镇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
大家看到的那座纪念碑,叫军民坝纪念碑.碑上书写着军民共建,铜墙铁臂八个大字,它是1992年三河镇人民在重建家园时,根据群众提议,在此树立的一座纪念碑,以纪念1991年三河古镇遭受特大洪水时,合肥军民其心协力,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6000余人,创造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未淹死一人,未饿死一人,未病死一人的亘古奇迹.
走过一条繁华的街道,就到了丢掉水乡古镇的东大门,大家请看那座高大的牌楼,上面书写着大捷门三个大字,它是为了纪念太平天国在这块土地上勇战湘军,大获全胜的历史功绩.1858年11月太平天国次陈玉成,李秀成根据计划,围捷三河,全歼湘军精锐李继宾部六千余人,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第二年,也就是陈玉成二十二岁那年,他因战功显赫而被洪秀全封为英王,在三河,人们习惯于把三河大捷时陈玉成的指挥部称为英王府.将通往英王府的这条路称为英王路,前面就是英王府,大家可以进去自由参观一下.
在英王路的斜对面,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它就是万年台,清朝咸丰年间,三河建有两座万年台,前者为师傅所建,后者系徒弟所造,他们两人建万年台时,约定都用八根柱子,谁知第二年,师傅用偷梁换柱法,将柱子抽去四根,仅留下四根,所以城隍庙的万年台只有四根顶梁,看上去十分精巧,雅观,造型超过了他徒弟所建的大王庙万年台,此万年台系后重建的.
大家向右走,现在大家来到的就是古西街.街道不宽,全是青石板铺就的路,两侧民居多建于明清时代,古西街原长五百来米,曾号称五里古街.三河镇在古时交通闭塞的情况下具有水乡交通便捷的优势,使这里的商品经济一时得到空前的繁荣.
三河街多,巷子也多,大小巷子26条.在众多的巷子中,最著名的要数我们眼前的一人巷.因为它是三河最古老最悠长的深巷,进出只容一人通过.一人巷的尽头有间民房,曾经是杨振宁博士客居的地方.杨振宁博士的母亲罗孟华女士是三河人,一九三七年二一月,合肥沦陷,杨振宁随母亲到三河读书,就客居在这间简陋的民房内.
三河街多,巷多,桥也多.三县桥是古镇三河现在古桥中历史最久的一座横跨小南河上,位于古镇的中心,成为连接肥西,舒城,庐江三县的纽带,所以称为三县桥,当年建桥工世十分讲究,一块块桥石用糯米,加鸡蛋清熬成的浆灌缝.牢牢的粘结在一起,相传这座桥是位包和尚化了半辈子缘才修建成的.
各位游客朋友们,我们的浏览就要结束了.下面我们一同去品尝三河的美食.
古镇导游词范文 篇7
在戏台两侧的廊墙上,陈列着明清及至民国时期吴地名人书写的对联65幅,称为“吴中联墨宝鉴”,所选名人大都与木渎有关,而且都是书坛一代大家,有着极深的艺术造诣。廊内还陈列着近百件清代牌匾,固其多为重臣大吏、进士举人榜书题写,书法精美,风格各异,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横生,极具收藏和欣赏审美价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尽情浏览一番,细细品尝玩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东园,这里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隐园,以老树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称。乾隆初年,此园被徐士元购得,增筑厅堂四进,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园中疏池开径,叠石栽花,成为一处精巧雅致的宅第园林,既可与古戏台娱乐区相连,又可自成一统,十分清静闲适。
这是轿厅,名为“离茨堂”,是当年徐士元迎客停轿的地方。“离茨”二字出自《离骚》,有“茨录施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句,“茨录施”皆为恶草,徐士元将其借喻小人,告诫自己近君子,远小人,故以此为轿厅之名。
这是大厅,主人举办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招待贵宾的地方。中堂为《古木慈鸟图》。表达了徐士元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两侧字画值得一读,其中这幅《春山访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诗作,诗意清新脱俗,寄托了诗人幽居隐逸的情怀。另一首是《夜读山房》,作者谈汝龙也是木渎人,康熙南巡木渎的时候,谈汝龙作为木渎秀才,当面向康熙献诗一首,深得赏识,被钦取进京,入内庭任纂修,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秘书。
到了清末,徐家日渐衰落,这座东园为陈家购得。陈家的外孙女沈寿从小在这里长大,随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学习女红,用功不辍,终成一代“刺绣皇后”。这座楼厅就是当年沈寿的绣楼,名“雪宦楼”,如今,我们在这里布设了沈寿纪念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沈寿的生平、艺术成就和获奖情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古镇导游词范文 篇8
听说李庄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老的小镇,它的特色是:“传承文化有功绩,工艺四绝堪称奇。”许许多多的游客都慕名前往。今天,老师也带领我们学校四至六年级的大部分同学去李庄游赏,让我们感受李庄古镇的魅力。
早上九点十分, 我们乘着大巴车向李庄进军。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透过车窗向窗外望去,远处是青纱笼罩的群山,连绵不断,此起彼伏。近处,是融化的河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悦耳的“哗哗”声。同学们在车上的欢笑声加上河水的“哗哗”声,这不正是春天的交响曲吗?放眼望去,眼前是一望无垠的碧绿的麦苗,闭上眼睛,我好像听到了打谷场上机器的轰鸣声。
下了车以后,小导游们带着我们一一参观了李庄镇的主要景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张家祠和祖师殿。李庄镇的张家祠,上为正祠,下为厅堂。其厅房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每扇门都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百鹤祥云”窗。那里的旋螺殿外为三重檐,内实二层,青色简瓦,塑八条垂脊,垂脊上各置垂兽和走兽。三檐即有三种样式,而同一檐中,格式略有区别,与宋、清两代结构迥异;顶部藻井向右转至顶,形如旋螺,高敞奇丽。祖师殿是当年同济医学院所在地。当年同济师生就在此解尸体,曾经有位老乡爬到祖师殿看到下面的尸体,吓得滚下来,然后便传开同济师生吃人的谣言。时隔不久这个谣言在事实面前便不攻自破。
中午吃完饭后,我们休息了片刻便回学校了。同学们感受了李庄古镇的文化魅力,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途。在车上,同学们唱起了歌:“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这欢快、嘹亮的歌声在美丽的春光中荡漾。
古镇导游词范文 篇9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商务旅行社的周庄一日游。我是你们这次周庄之行的导游,我姓时,名岚岚。大家可以叫我时导也可以叫我岚岚。
我们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早上我们以游览景点为主,所以呢一会进景点之后呢请大家先跟着小朱朱参观景点,参观过程中呢我会为大家做相关的景点讲解,由于今天是星期六(天),游客比较多,容易产生拥挤,容易走丢,所以呢小朱朱在这里再次请大家务必跟紧了,吃过中饭我们就自由活动。中饭我们是定点不订餐。下面呢请大家拿出手机记一下我的手机号码。如果走丢了,不要怕只要打我的电话我会第一时间找到你们的哦,如果打不通就多打几遍。有没有谁还不清楚的啊?(回音没有)在进景点之前,我们先要去拍一张免费的大头贴,这个有什么用呢。主要用于与周庄内居民区分开来。便于检票。我前面也说过了,今天人比较多,团队也很多,所以呢请大家排队,不要拥挤。耐心的等待。如果小朱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就请大家见谅了。
好!下面呢,我给大家啊介绍一下我们的水乡古镇——周庄。我们今天所游览的周庄呢地处苏州昆山市、吴江市、上海的青浦县三县市交界之处,东面不远就是有名的淀山湖,从这里乘汽车到上海的大观园只需要十几分钟。所以有人说:“周庄是淀山湖畔的一颗明珠。”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有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着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中国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很多客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
周庄为什么叫周庄呢,我们顾名思义就是周家人的庄园。其实,周庄最早的时候叫贞丰里,在九百年前在该地有一位姓周的迪郎将二百亩捐出建成全福寺,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将贞丰里改称为周庄。
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的景点有张厅,沈厅,双桥等等。这当中的沈厅是当时的富豪沈万三的庄园。当初沈万山利用周庄的河道与外商做外贸,从而使周庄的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也使自己富甲一方。沈厅为江南民居之最。沈厅是“七进五门楼”,它的七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进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进是沈厅的第二部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第五、六、七进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总之,这三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来归纳:“前厅后堂”。
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厅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
周庄最有名的就属双桥了。这是为什么呢,那就要从一副话说起了,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着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走到贞丰泽国牌坊前〕这里是石牌楼,巍然矗峙在这新老镇区的交界处,是古镇周庄的象征,上面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字,为着名书法家沈鹏所写。“贞丰”是指周庄的原名为贞丰里,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将两百亩庄田捐给当地的全福寺作为庙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贞丰里改为周庄。“泽国”是指四周环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意思是说我们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大家跨过石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请回头再看,这里还有一幅对联:“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着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横额上书“唐风孑遗”。意思是在周庄,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古风遗韵还能看到一些。这是着名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的时候用左手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细辨认一下,是“新我左笔”四个字。这石牌楼和马路两旁飞檐翘角、黛瓦粉墙的房屋,以及高高耸立的古塔,构成了一个古建筑群,许多人都喜欢在这里留影,回头大家也可以在这里留个影。
〔边走边导游〕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纪念古镇九百周年而建立的。它艺术地勾勒出了周庄悠久的历史。抬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和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条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将古镇分割,形成8条街道,15座各式小桥彩虹般横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给周庄增添了风采。镇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临港背河。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水墙门、长驳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栏、水巷幽弄、深宅大院,处处显露出古朴幽雅,是中国水乡古镇风貌的“活化石”。吴冠中教授游览了周庄后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江南风情画,在沈厅的展览室里,可以看到日本着名女画家桥本心泉以它为主要背景的一幅名为《周庄的某一天》的油画。
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这桥面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xx年)。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着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走到张厅〕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张厅,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厅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让我们到张厅的正厅去看看。这儿是张厅的正厅“玉燕堂”。玉燕堂原名怡顺堂,早先门前有两棵玉兰树,春天一到,玉兰花开放,引来了许多燕子,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繁殖后代,被张厅的主人看见了,认为燕子和玉兰树给张厅带来了勃勃生机,于是就将怡顺堂改为玉燕堂。张厅的特点是“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备弄,它的作用好像是现在大宾馆里的员工通道。请随我进去。
这儿就是“船自家中过”的地方。你们别看它窄窄的,可是它能通向外面的大湖。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张厅是一户大户人家,每天要消耗许多吃的、用的、穿的,都靠小船从这里运进运出。二是封建社会,时时会打仗,主人万一遇到什么不测,就可以坐着小船从这里逃生。我想各位一定想了解一些我们周庄风俗习惯吧!这儿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周庄的“阿婆茶”。“阿婆茶”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吃过午饭后闲在家没事干,就带上自己的小孙孙和一些自家腌制的酱瓜、菜苋等聚到一块儿,泡上一杯清淡的茶,一边品尝酱瓜什么的,一边谈天说地。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去品尝一下。
〔走到沈厅〕这里就是沈厅,为江南民居之最。沈厅是“七进五门楼”,它的七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进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进是沈厅的第二部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第五、六、七进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总之,这三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来归纳:“前厅后堂”。好,下面我们进去看看沈厅。
这就是沈厅的第一进“水墙门”,以前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所以这里是沈家的船码头,也是沈厅主人接送宾客的地方。
我们现在走进的沈厅的第二进“墙门楼”,又称旱墙门。是沈家办理婚丧大事、张灯结彩的地方,过路的人一看,不必进去,就知道今天沈家又有什么大事了。这里有一块沈厅的简介石碑,请大家先看一看吧!石碑旁有一段文字介绍,沈厅又名敬业堂。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就是沈厅的第三进了,叫茶厅。是船夫和轿夫喝茶的地方。因为在那时,船夫和轿夫是不能跟主人一块儿到里边去的。所以啊,这里的家具都很简陋。
我们已经来到了沈厅的第四进也就是沈厅的正厅松茂堂了。我们看这块匾上的“松茂堂”这三个字,是清末状元张謇写的。这里是沈家主人招待贵宾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家具很讲究。沈厅一共有三帮建筑风格,在这里我们都能看见。请大家抬头看,屋梁上精美的雕刻有凤凰、仙鹤等。特别是这个图案,你们一定会说这是龙吧,嘿,这回你们可错了!龙,那时候就是天子的象征,沈厅是民居,因而就只能把它称作为“蟒”。这种雕刻属于“苏帮”艺术。这一进的屋顶有两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下面一层,上面还有一个屋顶,这样的结构,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我们再来看这个砖雕门楼,这是五个门楼中最宏伟的一个。上面的砖雕有《红楼梦》、《西厢记》中的情景。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精美的砖雕都被破坏了,专家说已经很难修复,这些砖雕属于“徽帮”艺术。还有一帮是“绍帮”,那屋顶两旁的封火墙就是。松茂堂里边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照以前的规矩我们是不能随便进去的。今天我们就破一次例,进去参观一下吧!沈厅是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我们已经来到了后堂,这里是大堂楼,现在是陈列室。请大家随便参观。
这就是沈厅的第六进,小堂楼。这尊塑像就是沈万三。沈万三是元末明初人,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号称江南第一大富豪。关于沈万三的富有,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有人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金银财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有人说:“沈万三左脚是金,右脚是银,凡是他走过的地方,都能挖到银子。”还有人说;“沈万三有点石成金的特殊本领。”这些呀,只不过是传说罢了。据专家考证:沈万三的富有有三个原因。一是靠躬耕起家的,院子里的这头牛就表明他是靠种田发财的。二是沈万三继承了人家的财产。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沈万三靠镇北边的那一条急水江和外国人做生意。他把江南一带的刺绣、丝绸卖给外国人,赚了大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外贸。沈万三的富有不仅在我们江南一带数一数二的,而且在全国也很有名气。那时候朱元璋刚做上皇帝。由于连年打仗,没有多少钱,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墙,怎么办呢?有一个大臣提议:“让富豪来承担这笔巨款。”于是,沈万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墙的任务。当时沈万三想借这个机会来讨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许多钱。不久城墙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万三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想缟劳一下修城墙的士兵。谁知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来就很眼红沈万三,这么一来他就找到借口了。朱元璋把沈万三抓了起来,说:“你要和我比富,还想收买军心,要夺我江山,这怎么了得。”于是就要把沈万三判死罪。多亏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万三才免了一死,被发配到云南充军。沈万三的家人,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他的家产也全部充公了。只有一个小孙子逃了出来,沈家才留下了一条根。我们现在看到的沈厅就是沈万三的后代沈本仁在乾隆七年时建造的。而这塑像两旁的对联,上联是:甲万户起南浔周庄江南聚宝;下联是:称三秀居东宅客金陵浜东藏银。概括了沈万三的一生。
这后边是沈家吃饭的地方。我们进去看看。
这里,就是沈厅的最后一进,第七进。是沈家吃饭的地方。桌子上摆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这中间的主菜是沈家特有的,叫万三蹄,它还是我们周庄的特产呢!现在商店里可以买到,大家可以买一只回去合家品尝品尝。人们都说:“万三蹄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真是席上珍品。隔壁是沈家的厨房。看,这个东西曾在《正大综艺》节目中登过场。大家也来猜猜,它是派什么用场的呢!不知道吧!这是挤甘蔗汁用的。这里还有许多以前用的器具。大家可以随意看看。
接下来(愿意自己另花小门票钱的请购票)到楼上去看看。这里陈列有老爷房和小姐房。我们来看这只床,它叫千功床,它分三进有三个门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让人看上去很复杂,而且整只床没有用一根钉子。到夏天时,天气炎热,可以把那些雕花板拆下来,里面就通风了。到了冬天,再可以装上去。那为什么叫它千功床呢?有二种说法:一说上面,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唐代李世民手下的开国功臣,为了缅怀那些大臣,就把他们刻在床上,所以称千功床。二说上面的精美图案,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刻成,功夫太深,故称为千功床。其他的陈列物品,请大家随意看看。
这是沈厅的走马楼,所谓走马楼,就是楼道,绕着沈厅兜一圈。大家看,这儿有一块木板。我们从这里望下去,是我们刚才走过的松茂堂。平时,木板都是关着的。封建社会,女的是不能随便见客人的,所以就设计这么一个可以开、关的窗,逢到有客人来,那女的就可以掀开一条缝偷偷地看了。古代小姐就是在这里看自己的未来丈夫的。好,请大家跟我走。而这里呢,就是沈家逢年过节请戏班子唱戏的地方,这两边可以坐人。而如果能够好好装饰一下的话,那可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舞台。到了此处,沈厅我们已参观完了。那么,沈厅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对!沈厅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这民居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保存了二百多年,这在江南一带是极罕见的。
〔出沈厅,到富安桥〕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富安桥。它始建于公元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两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桥面改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而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覆辙,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也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边走边导游〕各位游客,这儿还有穿竹石栏,很有特色,所以许多著名的电影导演也都喜欢在这里拍镜头,像电视剧《柳亚子》、《江南巨富沈万三》等,一些片断都是在这儿拍的。
看,这条市河以前是我们周庄的菜市场。水乡人家,买菜也是在水上进行的。每天早晨,河道上挤满了小船,船上装着鲜鱼、蔬菜等。小贩们一边摇船,一边叫卖,两岸的居民听到以后,纷纷到河埠上来买菜,有些住在楼上的人,懒得下来,就直接从楼上放下一只篮子,篮子里面放着钱,小贩只要把菜放到篮子里,这样一笔生意就成交了。
〔叶楚伧故居门前〕这里面是国民D元老叶楚伧的故居。叶楚伧小名小凤,是着名的南社诗人,他曾经担任过国民D江苏省政府秘书长,我们周庄有一段时间曾被改名为楚伧镇!
叶楚伧出生贫寒,长大后虽然做了“大官”,可仍然处处注意节约。一次他到老朋友沈仲眉家去,沈仲眉问他吃什么?他只点了一只糟烧螺蛳头肉,螺蛳在水乡是极便宜的,这也是他童年时代家里最好的菜了,他认为这菜有乡土风味,且价廉物美。吃完饭,沈家的女佣王妈给他绞上一把毛巾,而他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您老人家替我绞毛巾,真是过意不去,应该让我们年轻人给您绞毛巾才对。”王妈很受感动,她说:“这个‘叶老爷’虽然官做得大,但却没有一点官架子,真是少有的好人。”叶楚伧的作品很多,有《楚伧诗存》、《世微堂文集》等。待1946年叶楚伧在上海病逝。故居陈列了叶楚伧的生平家世、着作和有关他的照片、回忆文章。请大家进去参观一下。
〔全福讲寺〕各位游客,这里是全福讲寺,矗立在南湖园中,殿宇轩昂,飞檐高翘,欢迎四方游人。相传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边功郎舍宅为寺,在白蚬湖畔建全福寺。而历代不断扩建,梵宫重叠,楼阁峥嵘,碧水环绕,香火鼎盛,成为江南一带以经忏为主的名寺。寺内有一口巨钟,重三千斤,悬于大雄宝殿左侧。每当破晓时分,寺内有和尚撞钟,钟声宏亮,传到数十里外。人们把它当作报晓的鸡啼,闻声纷纷起床,下田耕作。久而久之,“全福晓钟”成为周庄人景中的重要一景。
昔日的全福讲寺共有五进,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殿宇雄伟轩敞。高达三丈徐的如来大佛巍然盘漆而坐,宽阔的巨佛手掌心中足可卧伏一人,这样高大的佛身,在江南一带的各大寺院中绝无仅有。据《周庄镇志》记载,如来大佛本苏州虎丘海涌峰云岩寺世尊像,清顺治五年(1648年),都督杨承祖兵驻白蚬湖边,迎于寺内,如来大佛的左右,仁立着文殊、普贤佛像,同样十分高大。两侧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清初,书法家李仙根寻访全福讲寺,见寺院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挥毫写“水中佛国”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悬于山门之上,给全福讲寺增添了光彩。
全福讲寺九百年来香火鼎盛,成为周庄繁荣发展的一个象征。然而,这座堪与杭州灵隐寺媲美的寺院,却在50年代初期被迫改作粮库,寺内所有的佛像、经卷和珍藏不知去向,历史悠久的古寺毁于一旦,这不能不说是周庄的一大损失。
90年代后,周庄镇建造南湖园。而作为主体工程的全福讲寺,也于1995年3月18日破土动工。在经过三百个日夜的紧张施工,移址在南湖的全福讲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新建的全福讲寺,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
山门耸峙在南湖岸边,门前湖光潋滟,水埠码头平卧碧波,而且游人和香客可以乘船进南湖沿石阶登岸,别有情趣。在进入山门,只见一座五孔石拱桥飞跨在荷花池上,桥上石栏相扶。驻足桥上,可以欣赏荷池中的红嶂翠盖,也可以回眸南湖,尽情地观看旖旎的湖景。
过拱桥,前面就是重檐复宇、气势庄严的指归阁。在此登楼,居高临下,远近的景色尽收眼底。南湖中养鱼的网箱簖栏,以铅灰色的线条,分割着万顷波光。寺院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钟楼、鼓楼矗立两侧,互为映衬,使寺院愈加气象雄伟。
第三进,即是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雄伟而不失精美。其中“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在高达18米的屋脊间熠熠闪光。镶嵌于两边的梅、兰、竹、菊砖雕构图别致,精细秀逸。缓步进人殿堂,只见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铜坐像,高5米重3吨。释迦牟尼两侧,是骑跨在雄狮上的文殊和骑跨在大象上的普贤。殿后塑有飘海观音像,屹立在鳌鱼之背,衣袂飘动。大殿两旁的十八尊罗汉像,也各具神态,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宝殿,神光闪耀,祥云缭绕,置身其间,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围。
经台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环抱,经台中央矗立着三层宝殿,终日香烟缭绕。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栏杆上,镌刻着吉祥云纹。经台下的池水与曲径花廊下的流水相连,有锦鳞嬉游,富有诗情画意。
大雄宝殿后,是三层高的藏经楼。殿堂宽敞,装饰精美。楼内荟萃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经楼两侧是大斋堂和方丈室,遥相呼应。
周庄修复全福讲寺,借水布景,巧夺天工,融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色于一体,既为佛教文化爱好者和宗教信仰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也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出全福讲寺〕大家看对面的那座小茶楼就是三毛茶楼,它是为了纪念中国台湾女作家三毛而建的。1989年,三毛在烟雨朦胧之中来到了我们周庄,她看到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风光,不禁感慨地说道:“啊!这不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故土吗?”三毛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三毛回到中国台湾后还经常来信,说还要尝尝周庄的大闸蟹,很可惜她再也没能实现这个
古镇导游词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