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工作报告>工作报告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通用24篇)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1

  根据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安排,按照人大张海琴主任摸清情况、查摆问题、提出建议、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3月28日至30日,在黄霄飞副主任带领下,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的形式,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黑里河、甸子、一肯中、大双庙、热水、存金沟、八里罕、三座店8个镇乡街,40余个行政村,分别召开了村干部、乡镇主要负责人等参加的交流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宣传发动不到位,教育引导不普及

  一是县直各部门认识有待提高,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不明确。按照县委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虽然也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但由于没有系统规划,与镇乡街缺少有效沟通,联动配合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二是各镇乡街的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氛围不浓,宣传过于简单,仅仅只是打一个横幅,写几条标语,有的镇乡街根本没有任何宣传手段,没有形成高度重视的大环境、大氛围。个别镇乡街不重视教育引导,只是一味强调群众素质的问题,缺少有效的宣传教育引导方法。三是群众认识有待提高,有些群众不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政策,错误认为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府行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存在“镇乡干部着急上火、村干部束手无策、老百姓冷眼旁观”现象。很多群众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不支持、不配合,开口要钱、伸手拿钱,不给钱不谈事,对于镇乡村安排的任务或“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二)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工作整体推进迟缓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农民的主体作用严重“错位”;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度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主动性没有得到较好的调动和发挥,导致政府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导者,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设者。二是镇乡街干部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不全面,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标准认识比较单一。各镇乡街不同程度存在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位不高、重视不够,系统研究不够、协调推进不够、整体突破不够。有的镇乡街存在阶段任务意识,不亲自上手,不持续用力,持久战精神不足,存在等待观望现象。三是一些村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真心实意地为群众着想,工作不主动,或者是缺乏办实事的能力。甸子镇马架子村、存金沟乡草沟门村、小城子镇宁南村、大城子镇鸡冠山等村环境整治行动快、成效明显,与镇乡街以及村干部领导能力强、能够有效化解矛盾、有号召力密不可分。

  (三)整体建设没规划,工作机制不到位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整体规划,存在着一种形式大于需求现象,不能确保建设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建设模式雷同,风格凌乱,主题不突出。二是没有充分考虑美丽乡村建设的多元性,建设内涵不深入。没有认真思考自然环境、文化积淀、产业元素等因素,不能体现各村不同特色。三是存在重表象轻实质现象,设计标准低,缺乏形象提升。比如立面改造,就像“涂脂抹粉”,美观不足,土气有余。四是存在覆盖程度不均及发展不平衡现象。受整合资金有限、任务紧、开工晚、环境等综合因素制约以及群众自身发展不足的影响,公路沿线发展建设成效明显,一些边远村庄项目难以覆盖或发展进度缓慢,有边缘化现象。五是部分镇乡村重突击整治、轻长期管理,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农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长效自治机制尚未建立。

  (四)乡村建设亟待规范,环境整治刻不容缓

  一是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塑料袋、农膜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污水直排,垃圾乱倒,柴草乱堆,胶袋乱飞,乱搭乱建,路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垃圾随处可见,小溪小河成为垃圾处理场。二是人畜混居,禽畜放养,粪便随处堆积, “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治理赶不上污染速度”的现象相当普遍。三是统筹规划不够,建设秩序较乱。建设滞后,监管不够,多数村庄没有具体的规划方案,各类建设处于无序状态,致使大批农村建房挤占道路、河道等公共设施和资源。四是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矛盾凸显,产业发展产生大量垃圾,清理难度大。如大城子镇的设施农业产生的秧子垃圾、八里罕镇的养牛业产生的粪便等。五是村庄内道路拥挤、布局零乱,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现象较为普遍。“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垒建的花墙内部称为老百姓的自然牛圈、驴圈、秸秆堆积场、废品收集处。通过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最直接、最紧迫、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五)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乡风文明培育

  通过“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铺开,农村居住条件、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提高和改善,但村民的素质培养、文化建设滞后,文明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垃圾随处乱丢、污水随意排放、生活陋习随处可见。二是陈规陋习依然存在,赌博搓麻盛行(每村的超市门前都摆放着麻将桌)、婚嫁彩礼漫天要价、红白事大操大办、家庭矛盾、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三是价值取向发生错位,邻里纠纷反目、子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农民自私自利,在涉及自家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时,以种种理由拖延或阻挠工作开展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通过与群众交谈,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政府及干部缺乏必要的信任,普遍存在畏难心理和等靠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各镇乡教育引导农民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和手段。

  (六)资金整合难度大,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基础建设、环境整治,还是长效管护等,都需持续投入配套资金。“资金从何而来?”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要素瓶颈,表现在:一是县直各部门项目资金不能有效整合,镇乡财力有限,村子一般又没有集体收入,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较少。甸子镇采取的“镇补村集户筹”经费保障机制、“政府组织、村组实施、村民主体”三者互动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二是除个别村有特色产业外,绝大多数村都因地理位置、自然、人才条件原因,找不到发展路子,产业单一趋同,没特色没规模没竞争力。三是土地流转形式单一,机制不完善,导致农村土地流转不顺畅,制约了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影响了农村种养殖业规模发展(八里罕养牛业规模化发展)。四是人才紧缺,镇乡街缺少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专职干部,镇乡街干部流失较严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还比较缺乏。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营造浓厚建设氛围

  一是各镇乡街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打持久战。完善组织架构,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合力攻坚。在政策制定、工作推动、人员配备、财政投入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程。二是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加强与各职能部门配合,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促进重点项目早日启动、快速推进,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三是要组织驻村干部入户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动员活动,广泛动员和引导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让广大群众从多角度、多渠道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倾听并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使美丽乡村建设由干部引导为主转向农民群众参与为主,形成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的工作局面。铁东街道每周五下午开展为期1小时环境卫生 “全民动手日”活动,组织社区职工、党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网格员、居民、志愿者,集中整治背街小巷的卫生死角、乱张贴、乱堆放等问题,提高了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参与积极性与认同感。四是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利用新闻媒介、村务公开、宣传橱窗、宣传图册和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因人而异抓教育,因地制宜做宣传,因势利导求深化,营造“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让农民群众意识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意识到自身才是最终受益者。五是各镇乡街要成立自己的督察督办组织,调剂充实工作力量,抓好综合协调和具体推进工作。对于行动迟缓、工作不力的村委要加大跟踪督办问责力度,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建设美丽乡村,关乎全县人民福祉。各镇乡街要充分领会县委县政府巩固扩大“十个全覆盖”工程成果,深入推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自治区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精神实质。立足当地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实际,科学制定具有持续性、针对性规划建设方案。一是注重全域规划理念,深刻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层次内涵,把农业产业发展、村庄管理实施体系纳入规划的核心内容。统筹精品点、精品线和精品区块布局,着眼长远,以人为本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村民真实需求。着眼于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要求,整合资源力量,确定建设模式,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的现实问题。不搞一刀切、模式化,创造性地为一些自然村搞好规划设计,力求做到一村一方案。三是组织相关规划人员,通过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尊重历史传承,尊重发展基础,把合理布局、环境秀美、百姓宜居、生活富美作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长远发展的根本,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四是突出经济基础、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特色要素,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明确村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避免无序化发展。统筹考虑绿地覆盖、水系治理、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功能配套等多种因素,坚持让乡村回归乡村,努力实现规划的全覆盖。五是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排定重点项目和建设时序,实施项目化推进,在打造乡村形态美、生态美同时,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生活更加美好。

  (三)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多元资金保障

  1、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农民自己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身影,都是村委会出资招聘的临时整治队伍或者村干部自己动手,有的村民甚至因个人利益得到损害而与村干部谈条件或吵架。发生以上现象,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主体地位淡化,政府没有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力交给农民,没有让农民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自己的事情,导致出现群众不愿出力-政府和村级组织包办-群众更不愿出力的恶性循环。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动力是让农民群众唱主角,要相信农民,依靠农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切实依法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依靠广大农民自身力量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共创美好幸福新家园。一是各镇乡街、村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对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二要加强典型示范,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先进村组和先进人物,组织农民代表实地考察、参观学习,让农民成为建设的主体,形成学习先进、带头参与的良好氛围。三要构建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建设法治乡村,注重德治教化,深化村民自治,使美丽乡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2、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离不开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要建立“农民筹资筹劳、政府以奖代补、部门项目整合、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要注重财政引领,设置专项资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整合、以奖代补等相关政策,切实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投入。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发部门活力,有效整合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三要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能人大户、企业、外资等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四要积极培育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自我造血,并最终用于本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投资。五要深入进村入户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多种形式,发动村民出资献力、投工投劳,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四)强化产业深度支撑,增强生态建设动力

  美丽乡村需要有美丽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美丽乡村建设只有与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才能提供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一是培育精品农业,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进土地流转,突破用地瓶颈,发展规模经营。加快优势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进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将美丽“姿本”变为“资本”,兴起美丽产业。三是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挖掘和释放各镇乡街资源优势,利用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民族特色和乡村文化,发展农产品采摘、农家乐体验等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旅游路线,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打造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烈的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做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四是培育经营主体,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积极探索农民培育新机制新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农村产业升级需求、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五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融合,推进秸秆粉化、粪便沼气化等节能低碳的农村能源建设,把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为资源和财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既解决农村环境污染,又促进农民增收。

  (五)建章立制建管并重,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变革的革命,需要建立起一系列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让乡村之美“永不凋谢”。一要加强村庄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日常督促检查等制度,建管并重,持续跟进。强化督促检查考核,形成完善的巡查考核工作机制,提高村庄日常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一肯中乡的定期督查制度以及实施的划片网格管理,使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形成了时时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要建立相对稳定专业的管护队伍,加强培训,明确标准和要求,提高管护人员的责任感、素质、能力水平,做到运行有序、管理到位,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长效化轨道。三要优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清运、回收处理机制,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办法,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统筹规划,合理选址,科学设计垃圾填埋场。对已建成垃圾填埋场的村,进行规范指导、完善处理设施,从而达到卫生环保要求。一肯中乡为各村配备卫生垃圾箱240个、建垃圾池50个、垃圾房28个,各村全部配有垃圾填埋点,为全乡环境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要加大监督和奖惩力度。签订“门前三包、院内达标”责任书,根据本地实际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等约束机制,增强村民的契约自治意识、法治意识,为推进乡村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农村环境执法大队,加大对乱堆乱放垃圾,违反村规民约等行为的曝光与惩戒力度。如五化镇安装了摄像头,成立了环境执法大队,配备执法车,处理了多起垃圾违规事件。五要加大组织引导力度,组建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妇女联合会、村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真正使群众成为实施主体和管理主体。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建立健全村民自建自管等行之有效的美丽乡村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长效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鲜”注入不竭动力。六要注重改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转变生活观念、生活习惯和卫生意识,引领他们摒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约束和引导村民改陋习、树新风。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发展为村风民俗优化的精神工程,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现代文明。

  (六)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民风乡风家风建设为抓手,以卓越成就扮靓宁城。一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注重深入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延续传统乡村文脉,保持鲜明的生态乡村特色,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品质内涵。二要培育弘扬新时期乡贤文化,荟萃“先贤”传人、深入发掘德高望重或年轻有为的“今贤”,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大力培育和传播乡贤文化。三要积极顺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加大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统筹文化惠民工程,创建乡村文化大舞台,积极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因素,广泛开展多姿多彩、富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村文化,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农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四要大力宣传思想道德建设规范,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实践养成。弘扬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和家睦邻、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五要逐步引入现代文明生活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倡导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主题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营造美丽乡村文明和谐新风尚。六要合理调解农村多种利益关系,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有序引导农民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等潜在不稳定困素。有效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七要研究制定可具操作性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目标考评方案,建立硬性考核指标,实行责任倒逼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各级党政干部政绩目标考核体系。尽快出台美丽乡村建设“以奖代补”配套政策,完善投入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及时通报,纠正偏差,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绿色通道。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意义深远,责任重大。通过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政府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倾听民生,体现民意,把建设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交给农民,切不可以大包大揽取代群众的主体地位。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梯度建设培育的较长过程,各镇乡街、村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2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行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具体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就是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持续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xx年11月上旬,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建行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积极支持扩大内需。由于项目准备工作基础扎实,因而迅速形成信贷投放。仅xx年后两个月就新增贷款1555亿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出手快、出拳重”的要求。建行密切跟踪和分析实体经济需要,围绕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发挥传统优势,大胆创新探索,采取了全面的服务措施。

  (1)积极主动地为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除了主动帮助部门、地方和企业做好相关规划,搞好项目评估和造价咨询,还努力降低企业筹资成本,改善财务效益。xx年通过投资银行、信托理财、租赁等方式为企业融资20xx亿元,比上年增加近900亿元。xx年前9个月,基础设施贷款新增3265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新增额的56%。

  (2)努力为居民提供最好的住房金融和消费信贷服务。重点支持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位和中小户型商品房建设。9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928亿元,稳居同业前列;个人消费贷款达到1200多亿元,信用卡透支增速超过40%,有力促进了居民消费。

  (3)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方法新手段。建立了120多家小企业“信贷工厂”,组建专门团队,实行标准化、流程化作业。结合小企业电子商务特点,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八个省市推出网上信贷,累计为多个客户发放48亿元贷款。为小企业推出循环额度贷款、小额无抵押贷款,联贷联保贷款等系列产品,近三年中小企业贷款平均增幅20%以上,中小企业客户已占公司类客户的85%,中小企业授信余额占全部公司客户的40%左右。

  (4)切实改善农村、农业金融服务。总结新疆分行小额农户贷款的做法,推广到黑龙江等农业大省,当年发放小额农户贷款26亿元。已设立5家村镇银行,正在筹备村镇银行控股公司,计划未来三年村镇银行达到100家,努力将服务延伸到更广大的县城和村镇。近两年涉农贷款平均增长率超过25%。

  (5)破解出口加工企业产品转内销遇到的金融难题。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能够生产全球一流的消费品,金融危机后国外市场萎缩,国内消费者虽然有巨大需求,但苦于没有内销渠道。这些企业转内销,除品牌、渠道外,融资颈瓶也是主要约束因素。经过一系列调研、论证,建行推出了“内贸通”系列产品,累计向出口企业授信200多亿元,帮助一批加工出口企业走入广阔的国内市场,实现了多方共赢。

  (6)帮助企业兼并、转型升级。目前,已发放并购贷款超过百亿元,不论在贷款笔数还是贷款总量上,都居国内同业首位。

  (7)努力满足“保民生”的.多重金融服务需要。专门推出面向教育、医疗、社保、环保领域的“民本通达”系列产品。xx年9月末民生领域贷款余额1851亿元,同比增长611亿元,高于贷款平均增速19.52个百分点。

  (8)以金融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国内文化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体制、政策和观念的原因,长期缺乏融资渠道。建行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多方面大胆探索,文化产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00多亿元。为支持文化企业广辟发债等融资渠道,向文化产业客户提供担保249亿元。成立了文化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目前正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大的文化企业集团筹备发起文化产业基金。

  xx年初建行确定了“积极审慎”的经营方针。所谓积极,就是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创新方式方法,将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透。所谓审慎,就是把风险管理作为永恒的主题,坚持“了解客户、理解市场、全员参与、抓住关键”的风险理念,把握合规底线,避免出现“一哄而起”和“萝卜快了不洗泥”。

  反复提示各分支机构要坚持有效发展,不盲目争夺市场第一。总行为此还调整了业绩考核体系,一反往年做法,不再考核分行的市场占比,避免了盲目攀比放贷规模和月末、季末冲时点现象。xx年以来新增贷款由前几年的第一、二名变为第四名,市场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增速比同业平均慢5.37个百分点。监管部门对建行信贷投放的总量控制和节奏把握给予了充分肯定。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3

  为进一步加快场镇建设,更好的推进xx镇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金沙村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调研组深入金沙村就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调研,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镇金沙村位于我镇场镇周围,是xx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该村地理位置优越,是我镇新农村规划集居点之一。该村有11个村民小组,农户450户,现有人口1386人,耕地725亩,是我镇茶叶产业示范村。近年以来,经过该村广大村民的积极努力,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该村有11个村民小组,村民居住分散,彻底改变该村村容、村貌的任务迫在眉睫,广大村民迫切要求尽快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使村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二、新农村建设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租土地收回未得到解决。新农村规划的土地现目前已出租给个体户发展产业,但个体户目前不同意解约,双方赔偿事宜未谈妥。

  (二)部分村民不同意出让土地,导致整个土地征用进度缓慢。新农村建设采取统拆统建的方式,部分村民要求提高土地出让价该问题现未得到解决,致使整个征用土地赔偿未予以进行,部分村民未领取到土地款,意见很大。

  (三)部分村民要求自建房屋。我镇新农村建设实行统拆统建的方式进行,而部分村民要求在自家土地上进行自我修建房屋,这与我镇新农村建设规划不符合。

  三、对策及建议

  一是成立新农村建设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组织金沙村村委会与承包个体户进行解约磋商,根据土地出租合同相关解约赔偿协定,对于合同解约赔偿问题进行磋商,达成赔偿协定。

  二是组织调解小组,对于村民进行劝说,按照指定的价格进行土地出让,并同时准备土地款,对于签订了协议的'土地出让户进行先期的赔付,安抚村民,保证稳定。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把我镇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规划详情进行解释,并把统拆统建的长处告诉准备自建房屋的村民,劝解他们按照规划进行统拆统建。

  四是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水平,对于出现的矛盾纠纷要坚决扼杀在萌芽阶段,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特大事不出县”的矛盾纠纷调解原则。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4

  近期,县政协组织调研组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了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池河镇青岗、三和集镇尚庄、定城镇宫集、西卅店镇高潮新村等省级示范点建设和西卅店镇集镇建成区整治情况,听取了县美丽办现场介绍和综合汇报,并就相关工作开展了座谈讨论。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规划实施了“7521”工程(高标准建设好20xx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20xx年度建设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二龙回族乡、仓镇回民村2个民族风情镇村,完成1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和11个县级中心村建设任务,打造1条“百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初步实现了由往年的“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的战略转换。通过上下努力,20xx年度7个省级中心村应建112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准备迎接省级验收;20xx年度乡镇建成区整治和中心村建设成效初显,投入4000多万元招标组建了专业保洁公司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本完成了20xx年1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主干道沿线的遮阳棚和违法建筑拆除任务, 198个建设项目已完工40个,5个省级中心村拟建95个项目已完工34个,11个市级中心村全面开展了垃圾治理、卫生改厕、房前户后环境整治、饮水安全、道路通畅等工作;启动了20xx年度1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选定和申报工作,其中9个乡镇和5个省级中心村总规和建成区规划已编制完成。

  二、存在问题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美”目标还有较大距离。虽然20xx年度中心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20xx年度的前期建设工作比较落后,各乡镇、各部门不同程度存在思想重视不够、项目开工滞后、建设进度缓慢、脏乱差现象突出和产业发展缺位等共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美丽乡村建设宣传不够,没有形成高度重视的大环境,认识上存在偏差。县直各部门认识不高,与乡镇缺少有效沟通,联动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对点帮扶成效不佳。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了解不足,错误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府行为,依然存在“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很多群众在涉及自身利益时不支持、不配合,开口要钱、伸手拿钱,不给钱不谈事,对乡镇村安排的任务或“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少数乡镇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全面,把美丽乡村建设当成一般工作来开展,工作被动应付,前期当甩手掌柜或等待观望,后期匆忙慌乱,造成工作脱节和落后局面。

  (二)规划引领不够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全县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地的特性,编制完整、长远的规划,明确建设目标。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已开展多年,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性意见,今年初,各乡镇又编制了乡村建设规划,但乡镇规划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科学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乡镇驻地建设缺少通盘考虑,没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元素,乡村特色性不够。部分项目建设规划频繁变更,存在规划建设脱节和“边干边看”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乡镇驻地沿街背巷整治雨污分流及水电管线规划布局不合理。

  (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美丽乡村建设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基础。目前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普遍存在重视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等生活方面的建设和重点沿线村庄美化、环境治理等生态方面建设的现象,对如何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提升新型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业产业培育、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则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多数乡村还没有支柱产业,现有的产业规模小,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专业合作社松散,农民增收效果不佳。

  (四)体制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全县一盘棋统筹,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力管护和长期投入。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涉及职能部门较多,各部门涉农项目安排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难以有效衔接,导致资源、力量难以整合。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集中连片环境整治、污水处理设施、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各乡镇配备了保洁公司,但是由于管护机制不健全,农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等长效自治机制尚未建立,且对保洁人员履职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多数中心村杂草、垃圾较多,乱搭乱建、乱拉乱挂现象十分普遍。

  三、工作建议

  建设美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造福百姓的最大民生工程,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准确把握上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再加压、再发力,大干快干全力推进。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现阶段我县的中心工作,要抢时间,抓进度,举全县之力,打好攻坚。一是加大宣传,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新闻媒介、村务公开、宣传橱窗、宣传图册和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氛围,让农民群众意识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真正的惠民工程,并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二是部门履责,做好服务。相关部门要与乡镇多沟通、多协调,主动对接,并经常深入乡镇指导帮助开展工作,排忧解难,分担压力。三是提高认识,精准发力。乡镇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摆在当前第一要务的位置,党政一把手要熟悉流程,把握重点,围绕省住建厅《导则》和《省考核验收办法》标准,及时补差补缺,亲力亲为抓落实。

  (二)注重规划实效,确保按规执行。创建美丽乡村需要有科学规划作指导。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项目谋划,切合实际做好规划设计。一是把合理布局、环境秀美、百姓宜居、生活富美作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长远发展的根本,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注重全域规划理念,把农业产业发展、村庄管理实施体系纳入规划的核心内容,多征求本地专家、乡镇干部和当地村民的意见,不搞一刀切、模式化,同时避免无序化发展。三是按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努力实现各项规划的无缝对接,做到严格按规划建设。

  (三)科学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一是培育精品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引导农民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加快优势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推进专业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兴起美丽产业。三是强化激励引导,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制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促进产业大户、农产品合作社、招商引资项目向美丽乡村示范点集中。

  (四) 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建管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持续投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二是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整合项目,将各项涉农工程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去,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良好氛围。三是提升村民素质,统筹治理环境工作。要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组织引导村里制定好村规民约,不断提升村民素质,规范村民行为。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防止“脏乱差”和乱搭乱建反弹。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5

  党的xx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各地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我市美丽建设的总目标下,美丽乡村建设当是题中之义。

  根据市委工作安排,带着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近期组织相关单位先后到国内美丽乡村建设比较成功的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浙江桐庐县狄蒲村、环溪村,南京江宁区大塘金村、世凹自然村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形成初步思路。

  一、 所考察地区的主要作法

  什么是美丽乡村?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或正式的概念。但是,从美丽乡村发展方向和实践过程来看,美丽乡村就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群众养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其集中体现在五个“美”的建设上:一是环境之美,规划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绿化美化,公共服务日臻完善、自然生态有效保护,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宜人。二是风尚之美,家庭和睦、民风淳朴,文明有礼、移风易俗,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村风民俗。三是人文之美,文化繁荣、底蕴深厚,耕读传家、以文化人,充满乡土气息,富于时代精神,使农民群众享有健康的精神世界、建设农村各具特色的精神家园。四是秩序之美,学法用法、遵纪守法,民主法制、村务公开,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社会有效治理,维护公平正义,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五是创业之美,吃苦耐劳、勤劳致富,勇于创新、诚信经营,刻苦钻研技术、推进产业升级,集体经济发展、有钱办事理事,拥有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各地具体的建设做法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重视规划设计。规划是纲,纲举目张。只有高标准规划设计,才能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和高标准。在建设之前,每个村庄都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规划院所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对发展目标定位、村庄形态、建设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反复论证。有的规划非常详细,小到一条小溪、一段古道,都有具体的规划或设计,达到了精雕细琢的程度。比如桐庐县的狄蒲村,一个牛棚经过精心设计,竟然变身为一个时尚的咖啡屋,既保留了村庄的印痕,又增加了村庄的美感,颇具创意。

  二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要先行,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如果美丽乡村还是和传统农村一样,鸡窝牛圈,污水横流,道路泥泞,电线交错,是谈不上美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是路、水、厕和旧房。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整治和改造,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美丽乡村之美丽要义。每个村庄都把基础建设特别是在水、路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三是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建设美丽乡村根本目的是为了农民群众,必须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生活,不搞大拆大建,不逼迫农民上楼,不拿土地作文章与民争利。同时,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所有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没有一个是通过大拆大建来建设的,都是因势利导,以人为本,使农村群众的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在桐庐环溪村我们看到,有高大气派的现代建筑,也有旧房老屋,相互映衬,别具风格。郝堂村在建设中,则提出了“尊重农民小日子”的理念,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四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只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他们有的是利用生态资源、有的是利用文化资源,有的则是无中生有“打造”资源,但最终都形成了自己的村庄特色和支撑村庄发展的特色经济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充分尊重现有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达到山村有山村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魅力。

  五是重视文化的保留传承。文化是魂,是一个村庄的精气神,没有文化的村庄终行将不远。对于文化的认知、保护、运用,所考察的这几个村庄做得非常到位。他们通过保护古建遗存、挖掘历史文化等途径,放大地域文化符号,赋予了村庄鲜明的文化特色,增添了村庄内涵和魅力。在狄蒲村申屠氏祠堂展示的农耕器具和生活物品所反映的农耕文化让人印象深刻,甚至他们根据民间传说,不惜在村子主干道上修一座坟茔来传承弘扬宗族文化。

  二、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国内几个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学习,由衷感到,建设美丽乡村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几年通过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路网工程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但是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农村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农村日益式微的趋势没有好转。虽然有的农民搬进了社区,住进了楼房,但是他们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未来生活的保障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前几天,总理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出,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其他的一切都要为人服务,推进城镇化意不在“地”,不在“楼”,而在“人”,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写好“人”字,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要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带动力,建设美丽乡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使山水乡恋与城市文明融为一体,让亿万农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

  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的保留传承。美丽乡村建设如果说“物”的建设是硬杠杠,那么文化则是乡村的软指标。农村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是多元的、厚重的,构建起了中华文明的华丽殿堂。农村文化有哪些?概括来说就是农耕文化、家族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特别是家族或家的文化,对人们影响最大。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因此在农村“家”文化对农民有着更大的意义。老百姓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我们搞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把农民的小家呵护好。正如总理所指出的,“家”是文化的根,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很珍视家的观念。而纵观几个建设比较成功的几个美丽乡村,他们就非常注重对家的保护。村庄建起了新居,为什么颓废衷败的老房旧居不拆掉?为什么狄蒲的申屠氏祠堂历经风雨而依然保存完好?为什么郝堂村依山就势建房而不强求农民集中居住?说到底,就是看到并尊重了农民对家园、家庭的珍惜和浓重情结。

  美丽乡村建设,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符合中央要求,契合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顺应群众期盼,是解决好当前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发展问题的有效抓手。其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所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改造,对于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特别久居城市的人们,长期面对城市生活的逼仄、喧嚣,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生活,非常渴望让心灵得到平复,灵魂得以安放,身心得到放松。这就为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等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由此,也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生产方式改变带动生活方式的改变,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三是保证发展持续性。党的xx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而美丽乡村契合整体发展目标和思路,是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一个有效的载体和抓手。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的几个村庄,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全面持续性发展。

  三、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我市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几个村庄的考察学习,对比借鉴,我市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阔的特点。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议选择一个各项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为试点,先行打造,形成经验之后,再全市铺开。目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尽快建立一个市级领导组织,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由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电力等单位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要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为各项建设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前期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较重,资金投入较大,在财政给予支持的前提下,建议对建设任务进行分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向上争取整合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投入和工作合力。在所考察的几个村庄当中,都是在当地政府强力支持下推进的,这也是克服建设资金来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是高标规划,打造亮点。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总要求,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精心规划村庄建设方案和建设定位。特别是对农村文化,要高度重视,认真保护,深入挖掘,做好传承。建议由市里牵头,尽快启动相关规划设计,依托村庄自身的特色或优势,打造美丽乡村的亮点和品牌。

  四是强化考评,激发动力。围绕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和党政干部绩效考核之中,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和动力。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让大家看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移风易俗,提升农村文明素养,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 篇6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的多元参与机制和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工作机制,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的积极探索和创新。

  一、我市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开局良好

  自20__年初全面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以来,__全市各级各部门广泛发动和参与,采取多种有效举措营造共建氛围,社会各界推波助澜,广大工商企业热烈响应,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村企结对热潮,实现了良好的开局。据统计,到20__年底,全市共有5085家企业与2639个行政村结对,实现了村企结对全覆盖。20__年结对企业与村委会协议共建项目2646个,协议或承诺出资4.16亿元,实际完成项目1721个,实际到位资金2.15亿元,为结对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总体而言,全市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政府主导型模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可以清晰看出,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工作的主角,在村企结对共建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首先,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工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去年3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恳谈会并进行全面动员部署。通过各种广泛宣传和组织发动,以及“千企结百村”、“百企联百村”等形式多样的共建新农村主题活动的开展,村企结对氛围日益浓厚。其次,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规则的制定者。去年上半年,市里出台了《关于村企结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都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做好政策的细化落实,制订了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通过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减免税收、享受补助、扶持倾斜等激励措施,在政策层面上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共建新农村。再次,政府是村企结对共建的服务管理者。各级政府积极整合部门优势和多方力量,为村企结对工作积极搭建服务平台,认真搞好服务和管理工作,促进结对共建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村企自愿、互利共赢、长期坚持、注重实效” 原则,积极引导村企签订结对协议。各地还以项目为基础,建立项目库,使合作的纽带更加牢固。不少地方针对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企业少、经济弱的实际,帮助物色合适的企业,引导跨区结对。许多地方还建立村企结对沟通协调制度,帮助理顺合作关系、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二)结对共建形式呈现多样化。在村企结对实践中,各地因村因企制宜,注重实效,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关系,共建形式呈现多样化。一是以企带村型,主要是通过企业主兼任村主要干部等形式,企业直接参与支持村搞建设促发展。二是经济顾问型。聘请素质好、社会责任心强的企业家担任村经济顾问,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为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和资金扶持。三是互利合作型。一般是企业以出资金为主、村依法提供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为主,共同实施建设项目,当地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实现企业拓展发展空间与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共赢。四是基地带动型。企业通过建设农业原料基地、产品配套基地、劳动力供应基地等形式,带动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五是捐建基金型。结对企业从一事一捐发展到建立各种基金,形成规模和制度化,对新农村建设有持久推动作用。六是连片带动型。在一企多村的结对形式中,企业与当地干部群众达成共识,结合成片连线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农村新社区,实行政府、企业、行政村三方协同搞建设。

  (三)结对共建成效明显。一是切实带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参与企业通过项目带动、智力支持、资金投入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结对村资金、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并直接促进了村庄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发展。二是促进村庄风貌的改善。通过村企结对共建活动,使农民更多地看到了希望,消除了农民的悲观畏难情绪,增强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热情,农民自主意识进一步提高。三是对于多元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引导作用。村企结对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多元参与机制的建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我市村企结对共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新农村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各地情况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思想基础不牢固。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过程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认识落后于实践,理念需要强化。一些部门和干部责任感不强,存在消极畏难情绪。有些地方工作方法简单粗放,存在行政强制倾向,搞“拉郎配”和摊派,影响企业参与热情。有些企业没有充分认识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的意义,缺乏社会责任感,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或简单地应付了事。一些结对村和农民缺乏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认为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义不容辞的义务,把结对企业当成财神爷和摇钱树,对结对企业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二)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内涵有待深化。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企结对思路不够开阔,途径和内容还比较单一,偏重于捐钱捐物,重短期发展、轻长期合作,重硬件建设、轻潜力发掘,重物质帮扶、轻智力投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因此要不断拓宽思路,克服村企结对形式的单一性,探索村企结对实现形式多元化,促进农村全面

  综合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还应深刻反思,我市村企结对工作起步早,曾在全省、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失去优势,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深化村企结对共建机制方面做得不扎实,对村企结对共建机制内涵的深化力度不够。

  (三)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尽管市、县两级陆续出台了《关于村企结对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原则性政策文件,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何细化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相关优惠政策,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是今后我市新农村建设急需重点研究的问题。

  (四)企结对共建机制缺乏稳定性。总体而言,目前我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具有运动化倾向和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参与动机是被动的,受政策环境压力和政治约束,“是买政府的帐”,很难保证其参与共建的长期性。相对于我市工商企业总数而言,目前我市企业参与结对共建新农村的比例还比较低。一些企业在结对村的选择、合作项目的确定、出资形式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人情关系进行的,缺乏制度保障。村企双向互动的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村企互利共赢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三、进一步深化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对策思考

  村企结对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更广泛动员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此,要不断深化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实现互利共赢,努力形成有利于结对共建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一)思想深化:树立村企结对共建的正确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__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深化对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理念,形成共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全面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推进农村发展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土地、水以及其他资源,离不开农村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支持,离不开农村的广阔市场。企业的发展需要和谐的内部环境、和谐的社区环境,也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只有把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联系起来,企业和企业家才具有高境界,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企业要不断提升发展理念,提高发展层次,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以便赢得更有利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在村企结对共建过程中,要敏于发现典型,善于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工于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村企结对共建的新局面。

  (二)内涵深化:丰富村企结对共建形式

  内涵决定形式。今后要按照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办社会事业、共推村庄建设、共育乡风文明的要求,不断拓展村企结对共建领域,深化村企结对共建内涵,丰富村企结对共建形式,促进村企结对共建深度发展。进一步明确村企结对共建重点,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结对共建项目,切实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全面综合协调发展。对结对村庄而言,绝不能是单向被动的物资捐赠接受方,更重要的是向企业学理念、学管理,借重企业优势,合理开发资源,大力培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结对企业而言,要认真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和规划,依托村庄资源优势,确立一批务实、有潜力的产业发展项目。企业要善于把结对村的发展、合作项目的选择与企业目标自觉结合起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三)政策深化:完善村企结对共建制度保障

  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机制长效运行的根本保障。要想确保村企结对共建工作的稳定性,从根本上克服其运动化、短期化倾向,就必须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村企结对共建机制的本质是共同建设,核心是互利共赢,关键是政策保障。因此,要不断深化政策扶持,建立健全村企结对共建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村企结对共建的政策保障机制。政策的制定完善要坚持以公正平等为前提,维护合作双方的利益,避免政策的零和性,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当前村企结对政策的完善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并切实落实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细化企业对新农村建设公益性投资的税前列支相关政策规定,规范村企结对共建项目收益分配,扩大村企结对共建项目收益的财政税收优惠范围,提高各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资源配置政策。在严格遵守国家土地法规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试点范围。切实落实新农村建设用地管理试点政策,保障试点村的用地需要。要鼓励企业结合产业项目建设,参与农村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大部分留给村与结对企业合作开发使用。以土地整理开发为突破口,理顺农村资源有效配置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资源集约利用。

  (四)服务深化:稳固村企结对共建工作平台

  服务创造价值。政府主导型村企结对共建机制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因此要继续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优化服务管理,为结对共建搭建一个好的工作平台。一是要进一步健全结对运行机制。可以探索村企之间可以互派人员到对方挂职等方式,畅通沟通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

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通用24篇)2024年村建设调研报告篇1根据县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安排,按照人大张海琴主任摸清情况、查摆问题、提出建议、整体推进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模板10篇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有哪些?事迹材料可分为个人事迹材料和集体事迹材...

  •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10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怎么写?通过输送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帮助...

  •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优秀范文10篇)心得可以分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写实习报告心得怎么写,这...

  •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2023年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消防员是社会中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展现了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精神,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