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范文

历史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

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26篇)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

  一、分封制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分封制的意义

  1、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逐渐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分封制使得各诸侯在自己领的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权,这为西周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3、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2

  显著特点:

  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则尚未完成或刚刚起步,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发展速度比较迅速。

  影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迅速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扩张。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3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__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4

  (一)扫盲教育

  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2、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要求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文盲率为5%以下;

  (二)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含义

  2、发展义务教育的措施: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实施希望工程

  3、成果:20xx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

  1、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2、1958年教育大革命;

  3、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4、文革 十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6、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5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或者说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1、主要思想

  自由观——逍遥游。就是绝对自由,这种绝对自由是庄周幻想出来的,是不依赖外界任何事物的绝对自由。

  政治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提出“绝圣弃知”的主张,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起”,“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又说,“主上喜好施智巧,用机谋而不求至道,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的弊端,提出了“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名言。

  认识论一一将人的知识分为有为的小知与无为的大知,提倡无为的大知,摈弃有为的小知。认为以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无穷大的领域,必然会述乱而无所收获。

  2、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6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

  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妇女权利受限

  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影响深远的原因:

  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

  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

  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

  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

  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7

  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

  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8

  一、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 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4、清代:京剧,新的高峰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9

  一、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

  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

  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

  1、背景:

  (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

  (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

  (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

  (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

  (社会因素)黑死病;

  (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

  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 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

  6、影响:

  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

  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

  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三、宗教改革

  1、背景:

  (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长期分裂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经济)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

  (直接原因)兜售赎罪券

  2、内容: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宗教改革开始。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 先定论;经营致富;节约简化教仪;反对特权,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不是思想解放)

  4、同:

  ①信仰得救

  ②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

  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异:加尔文更激进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欧洲处于封建统治下,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科学)现代自然科学得到发展;

  (社会因素)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理性传播创造前提。

  2、时间:17世纪出现,18世纪达到高潮

  中心:法国

  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自由、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明君主制、民主政治。

  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会契约论》:理性至上、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创立民主共和国。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不是工具,以人为本,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弥德罗《大百科全书》:宣扬理性,发展科学。

  4、评价:

  ①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最终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使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政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③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④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中国1915年才出现相似的新文化运动

  五、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原因:

  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②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③科学家们的个人天赋和不懈努力。

  (一)经典力学

  1、天文学

  (1)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哥白尼“近代天文学奠基人”:提出太阳中心说,根本上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

  (2)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1610年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物理学——牛顿的经典力学

  (1)英国科学家牛顿被称为“近代科学开创者”,其三大成就有: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学和对光的分析。牛顿于1687年出版了他的力学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意义:牛顿的经典力学,

  ①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②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③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理论基础。

  ④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⑤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⑥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生物学

  1、背景:神创论占统治地位。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基督教神学受到重创,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17-18世纪的西欧,更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人类视野不断拓宽,思想文化更加开放。

  19世纪,生物学领域迎来重要转折。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是其中两项最重大的成就,它们同能量守恒定律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2、主要内容: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1863年,英国科学家发表了赫胥黎 《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进一步确立了人猿同祖论。

  3、意义:

  ①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供了基础。

  ②进化论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引起巨大震动。晚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它进行宣传,唤醒国人,以避免亡国灭种之灾。

  (三)能源领域

  1、“蒸汽时代”的到来

  瓦特18世纪80年代研制出新的蒸汽机。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它的采用为加快工业步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加强世界的联系。

  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最伟大的发明,成为时代的象征,人们称这个时代为“蒸汽时代”。

  2、“电气时代”

  ①背景: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电力能源的开发:1867年,德意志西门子发明发电机。不久,比利时格拉姆 发明电动机。

  ③“发明大王”美国爱迪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电气方面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电灯的发明。

  ④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

  3、蒸汽机和电力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最直接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③随着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④还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0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1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国家的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2

  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

  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

  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高中历史知识归纳

  一、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二、《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三、《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中历史知识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夏商周时期 ,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二、高超的冶金技术

  1.冶铜技术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 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

  2.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炼钢技术 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3.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制出白瓷

  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我国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

  6.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7.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_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2.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

  3.战国时期:锦、绢、罗、纱等丝织品产量大,质量高。

  4.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汉唐时期丝绸外销数量激增

  5.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3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前提: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

  2、西周的分封:

  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影响:

  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4、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4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二)黑暗时代:300年

  (三)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2.城邦殖民

  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

  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1.发展历程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3.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一、政制发展

  1.共和制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5

  一、隋唐科举制度:

  P20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北:P13—1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P1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P33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三)玄奘西行

  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6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核心内容:电机的发明和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电力时代到来了;

  相关领域的变化:

  1)钢铁冶炼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钢材逐渐取代熟铁,成为风行世界的新材料;

  2)内燃机的发明,带动汽车工业的诞生和迅速崛起,交通运输展现新面貌;

  3)化学工业称为重要的生产部门。

  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

  1)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形成的垄断资本,加剧了竞争的无序性,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2)进入垄断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7

  1、市场经济模式

  以英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对市场不加干预,认为市场自身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注重开拓海外市场,通过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展、两次工业革命等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成为市场的主导。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它们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并倾销工业品或进行投资,它们之间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它们中的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这样,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建立(英法美和俄德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亚洲除日本外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基本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又重新受制于列强)。

  2、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政府通过法律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措施与凯恩斯主义基本一致。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限制投资和消费。在社会政策方面,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3、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时期重点是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也导致片面、僵化等一些弊端。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欧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5、关于经济发展的一些认识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在古代,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并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方人通过殖民扩张与掠夺逐步建立了世界市场。在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大增,并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世纪是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与调整的时期。美国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历经坎坷,其国力一度与美国抗衡,但由于政策失当,导致了联盟的解体。

  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各种地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纷纷建立,世界经济出现许多新变化。

  制度创新、社会变革与经济革新、技术革新的关系。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8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19

  1、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

  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7、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有得于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消极:皇帝既是立法者,又是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总之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20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知道都江堰、翻车、筒车;知道古代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4课)

  (1)耕作方式:原始社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2)水利灌溉: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人们还创制和改进了农业灌溉工具,如曹魏时的翻车、唐朝时创制的筒车。

  (3)土地制度: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列举纺织、冶金、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2课)

  (1)纺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2)冶金业: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利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的钢铁技术世界,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3)陶瓷业: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青花器、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江西景德镇是的瓷都。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②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③长期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地区,广受赞誉。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21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虎门销烟的时间:1839年6月;

  领导人:林则徐;

  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影响: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

  5)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1)经济上: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争相通过通商口岸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2)思想文化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22

  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古代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1.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2.分封制:

  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军功授爵:

  战国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4.皇帝制:

  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5.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地主阶级中形成了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选拔官吏的"做官看门第,通婚分士庶"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形成于魏晋,东晋时充分发展,南朝末年走向衰落,隋唐时消亡。

  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

  7.行省制:

  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这一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8.八股取士: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的答卷不允许有个人的见解;文体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八股取士鼓励只知埋头读书,不讲究实际学问的人,旨在为


历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26篇)历史知识点总结篇1一、分封制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分封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2024最新办公室年终总结范文
    2024最新办公室年终总结范文

    2024最新办公室年终总结范文【11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那么一起看看办公室年终总...

  • 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
    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

    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11篇)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怎么写?展望部分需要对未来一年的工作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也要提出对...

  • 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
    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

    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10篇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怎么写?制定工作计划时要考虑人员和资源的因素,确保工作的合理分配和...

  • 保安管理试用期工作总结
    保安管理试用期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为此要我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