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2篇)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积极。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己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嘉善举行的嘉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嘉兴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林华和吴明华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主角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自我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x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忙、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透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职责,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群众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构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我的方向!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认真学习了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提出自己的学习心得。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尽管主要任务是要顽强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但是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因此,在语文学科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中,不论是思想观念上,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发生巨大转变。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新课标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少时候会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
二、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坚持实践性教学原则,着重培养学生8种习惯:
(1)默读和“速读”习惯;
(2)圈点批注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置疑和发问习惯;
(4)使用工具书和看书下注释的习惯;
(5)按照先指明X页X段X行再回答问题的习惯;
(6)分析字结构记忆生字的习惯;
(7)写完作文先读一遍和修改文章的习惯;
(8)集体讨论的习惯。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质疑等过程。
三、走出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形式。“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外出参观、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都将成为语文教学的形式。
四、教师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谈创作过程和站在读者角度谈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给学生以示范。新课标 要求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将使教师再不能以学生大脑为容器——————一味地灌输知识,一味地把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归拢到教学参考书的答案上,甚至强迫学生背答案;而应该以教师自己学习的过程为示范,使学生通过一次次模仿形成学习能力。
五、突出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由实施预案向增加准备如何回答学生现场提出的问题转变。课上学生会主动提出的问题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六、讲读和阅读教学以课文为单位和与 “教学单元”为单位相结合”设计、施教。目前七年级上册(原初一第一册)课本有30篇课文和6个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单元,尽管有15篇略读课文,但还要加上自读篇目。如果再沿袭原有教学方法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新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间有较明显的内在联系,可按照教学单元组织学生进行 “求同与求异”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将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分析课文要突破由“从头到尾抚摩一遍”的教学习惯。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综合性,通过指导学生首先寻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其写作手法,并强调学生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八、批改作文要针具体文章提出指导性修改意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那种“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言通顺”颠来倒去的“总批”一去不复返了。伴之而来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师指出学生的具体文章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儿,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九、教师将自觉地完成终身学习的任务,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放式教学和探究式和讨论式学习,结束了教师凭借一本教科书和一本参考“打天下”的历史,要求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解答问题,还要为学生提供寻找辅导材料的线索。因此,教师必须建立和实践终身学习思想,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
由上可知,教育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显、不可替代。课改最终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这次培训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训,它要求教师全方位地了解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因此,我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多向专家请教学习,争取自己在这次学习中取得较大进步。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3
这段时间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也为下一步的教学供给了新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听说读写、探究思索等心理本事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能够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能够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地方。如果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把“工具性”无限制的放大,那势必上成了自然科学,抹煞了语文文字的深刻内涵,摒弃了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再也谈不上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些教师存在这种情景,结果造成了学生厌学,语文课堂索然无味。相反,如果单单着眼于“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里的思想情感,而不顾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本资料对学生的影响,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课,丢弃了“语文课程也是实践性课程”这一基本理念。
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本事。如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并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4月9日至13日,我们莱州市举行了语文优质课复赛,选手们分别讲授了散文、诗歌、文言文三种不一样的文体,教研员刘东方教师一向对评委和选手强调,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本事。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她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教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经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赛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课例。凡是听过课的语文教师都说,这届语文优质课评比是最有语文味的。
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必须会上出语文味!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4
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透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资料。透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资料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
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就应把握的尺度;
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大学资料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我务必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务必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资料,哪些是高考必考资料,哪些是选讲资料,对于不一样的资料就应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应对新教材中的新资料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应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透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资料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带给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
材有着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好处。对于必修课程务必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资料,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状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我的一份贡献。
2.透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仅能够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应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十分有好处的。将个人的智慧与群众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一样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一样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一样的讲课方式,不一样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简单乐学,如沐春风;
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
恰当
的情景导学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群众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好处。
3.透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就应如何把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透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就应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
怎样才能深入浅出;
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必须的学习要领,构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潜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
所谓“潜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透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潜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应透过把握课堂教学来到达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透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忙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就应透过自我与
群众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5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资助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立足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这次学习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已经看到了新的变化,并且有了较深的体会。
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此次棵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担,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学生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学生是共同管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贯彻于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传统的一些做法才会相应地改变,才不会像以往那样_学生学习,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开展特长教育。学校开设了各类小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弘扬个性。
从细小处抓起,开展养成教育。在学生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认真落实行为规范的每一个条款。充分发挥晨诵、班队会、红领巾广播、黑板报的作用,让讲文明话,看到废纸主动捡起来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成为全校学生的自觉行为。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总之,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凸现出来的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具备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较高能力,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这样才能创造性地用好教材。同时,更需要教师角色、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创新,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进而达到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
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本人通过参加这次新课改培训班的学习,使自己对高中新课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思想、有能力的有用人才,新课程改革将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将自己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1、转变观念是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关键
课程改革必须在观念方面有根本的变革。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因此本次物理学科培训以转变观念为切入点,对教师进行“洗脑”,使教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全面贯彻改革精神,不偏离改革宗旨和方向,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动力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予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不竭源泉
在基础教育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不再是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半懂,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等。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增多,让学生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对学习更有兴趣和积极性。
4、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是走进新课程的保证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更多地采取诸如观察、面谈、调查、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式,而不仅仅依靠笔试的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总之,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7
透过此次学习,不仅仅使自我的眼界得以开阔,而且使自我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用心而深远的影响。
上星期的周四,周五,我们备课组参加了在嘉善举行的嘉兴市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两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简单的开幕式之后,嘉兴一中等6位老师给我们作了简短的报告。接下来就是吴林华和吴明华两位教研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必修2和必修5的具体资料。透过这次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让我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个性是本学期要上的必修5和必修2。不仅仅了解了新教材的设计思路,还了解了新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资料编排呈现新的特点。
新教材的资料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透过日常的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构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的目标。
其次,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透过对学习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潜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为现代教学带给了方便。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不仅仅能够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几何中的图形变换,如对称、平移、折叠、旋转等,还能够利用计算机画函数的图象,以及函数的拟合等等。从而给学生带给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印象,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带给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走出传统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资料,使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透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践,下方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发挥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二、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用心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用心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用心探求知识的渴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用心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状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用心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三、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贴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潜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四、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潜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资料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构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创造性,为学生带给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六、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此刻,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务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资料务必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要有不一样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决定。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在忙碌了一个学期的老师们想必都在好好享受着假期,无论是选择休闲娱乐,还是继续充电,或者是为下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准备。作为老师,我是幸运的!假期我有了一个这样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那么在这里我想说谢谢小教部给我们林区教师提供一个这样的学习机会,希望这项活动能永保青春,让每位林区的教师都能受益.下面我就我个人学习谈一点心得体会:
此次学习我聆听了十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叙事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法、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导论、数学课题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南、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思考、信息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这十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
一、提升师德修养
师生关系的新注解,对话与理解、爱与平等。课程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老”问题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师生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从压迫走向平等,教师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宰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的素质、教师的智能、新课程的优势才可得到充分的发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些次学习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公平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关心、爱护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去开启每一个学生心灵的窗户。让教师的爱心成为孩子学习、生活成功的原动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在不断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爱心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每名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的教学环境自然的形成民主、合谐、平等、愉乐的教学氛围,成为培养孩子们创造性的思维的主阵地。
二、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教育界好多年,我心中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中,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支持,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进行。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力图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而此次学习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
教学目的的新构想,教学的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多元化的发展、多元化的素质,。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三、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天半的小学数学课改培训。通过培训,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一、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启动,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教材编写、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
1、数学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
新教材在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在此思想指导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题、习题形式,而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安排的。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如:“实践活动”、“数学小调查”、“做一做”等栏目。加强了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题材上引入了“奥运”、“环保”等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还设计了“数学故事”……
2、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数学课程在评价体系上,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关注过程。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贯穿着评价观念的转变。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课程评价应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应做到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结果激励性。
二、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我是这样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解读教材的。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是解决现实生活中按比分配的问题。
主题情境: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xx年级下册“图形的放缩”也是比的实际应用。图形放缩是研究图形的相似变换,图形变换的本质问题是变换下的不变量问题。图形放缩的不变量是什么,始终是这节教材探究的主题。
图形是长方形时,容易观察到长方形放缩前后长的比等于相应的宽的比。这是可以从主题情境中观察到的。
如果是一般图形(没有特定的边叫长或宽),它的放缩是什么保持不变呢?
教材通过“画一画”感受关于一般图形的放缩,在放缩前后图形中任意两点之间水平距离的比与相应的竖直距离的比保持不变。
教材又创设探究活动,体验一般图形放缩前后,图形上点所对应的数对中的两个数,必须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上述关于图形放缩变换下什么是不变量的发现、描述及其逐步抽象化的过程是学生需要经历的数学化过程。
学校数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学会阅读,学会与教材文本对话。教师的责任不是直接教教材,而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教材,鼓励学生自己与教材对话,然后针对学生自学教材中发现与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高明不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旁征博引,而是靠教材搭起师生的互动平台,捕捉契机,传授方法,启迪智慧,引导价值。这一切都必须源于教材;都必须立足于个性化地解读教材,不仅读懂而且读通教材的基础之上。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我有幸搭上课改头班车,参加了暑期数学新课程培训。几天下来,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胸中总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我个人感觉新课程有这它突出优点:
主要体现在:第一,内容结构上,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使学生体会到,不是为了数学而学数学。从教材所选例题及所编习题可以看到,数学中有物理,数学中有化学,数学中有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及科技等;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自然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的自觉性。第二,培养目标的要求上,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诚然,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学好它,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是,如果片面地去强调知识更新与技能,而忽视了其它的需求,学生变成了读书的机器,没有创新的能力,社会就难以发展。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印象中的恩师之所以成为恩师,不是他教给了我们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这就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新课程中,无论是哪一个概念的形成、哪一个性质、定理的获取,都设置了情景,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做到“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体也会问”。第三,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帮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而形成概念、定理的。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可否认,课改是新的,一切都是在新的思维下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首先,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因“义教”时期所用课程多以传统课程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进入高中后,突然地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难以适从,而教师又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在赶进度,未给学生留以缓冲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次,在知识的衔接上,“义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可能与新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断层,新课程很多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在旧的初中教材中没有,或未能真正地讲透。学生在运用到相关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吃力,从而出现了编书者认为学生能完成而学生却无法完成的练习、习题,给学生留下了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题都不会做的感觉,欠人性化,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产生了一定影响。最后,建议在高一数学①的编写过程中,先介绍简单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函数在闭区间内的最大(小)值的求法等知识的学习。作为初、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的过渡。同时也对集合知识的学习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函数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新课程的培训中,我们听了王尚志教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的辛苦讲解,使得自己对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使自己认识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下面是我参加培训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怎样作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积极源于兴趣,我认为,在新课改条件下,要上好高中数学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專家语文课改研讨会。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规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规定学生扩大知识面,规定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法又要转变学的方法,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法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法一转变,学的方法也随之转变。学的方法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法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思上的教与学方法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成长的学习办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现实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一样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遇,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办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办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英语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具体的学段目标分为三级,7-9年级学段应达到三级目标。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在设计课时应依据三级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根据学情,认真分析研读教材来设计我们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下面我以七下Unit10为例,说说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和想法。(做法:从学段目标中提取需要的目标要求。)
(一)语言能力学段目标三级:
感知与积累:积累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和交流信息的基本表达方式;积累常用的词语搭配;了解句子的结构特征。
习得与建构:能在听、读、看的'过程中,围绕语篇内容记录重点信息,整体理解和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表达与交流:能围绕相关主题,运用所学语言,与他人进行日常交流,语音、语调、用词基本正确,表达比较连贯。
(二)文化意识学段目标三级:
比较与判断:能通过简短语篇获取、归纳中外文化信息,认识不同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本单元的不同国家生日餐的涵义)。
调适与沟通:了解不同国家人们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礼貌和交际方式(本单元的点餐);初步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感悟与内化:能理解与感悟中外优秀文化的内涵(本单元的饮食文化);能自尊自爱,正确认识自我,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社会责任感(通过点餐环节给客人合理化建议完成)
(三)思维品质学段目标三级
观察与辨析:能多角度、辩证地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比较各国生日餐不同意义和点餐方面)
归纳与推断:能提取、整理、概括稍长语篇的关键信息、主要内容、思想和观点,判断各种信息的异同和关联(对生日餐信息的整理与判断;点餐环节的判断)。
批判与创新:能根据语篇或所给条件改编或创编(广告词与菜单设计)。
(四)学习能力学段目标三级:
乐学与善学: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自信心;能主动参与课内外各种英语实践活动。(参与有趣有效的课堂活动与完成作业)
选择与调适:能整理、归纳所学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整理关于食物思维导图等)
合作与探究:能在学习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点餐对话表演);发现并尝试使用多种策略解决语言学习中的问题。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经过一个阶段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大致资料。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资料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就应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部分大学资料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我务必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务必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资料,哪些是高考必考资料,哪些是选讲资料,对于不一样的资料就应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应对新教材中的新资料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应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资料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带给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好处。对于必修课程务必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资料,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状况而定。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我的一份贡献。
2.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仅能够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而且能够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应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仅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运算,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十分有好处的。将个人的智慧与群众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数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一样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024年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上一篇:银行内控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