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北京导游词
有关北京导游词(通用33篇)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1
你们好!
现在我们位于修筑在北京八达岭山的长城脚下。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历史时达20__多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长城是的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我国的重点文物。所以请大家游览爬山时,不乱扔垃圾,这样才能保持清洁。
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城上,也就是这条“长龙”的背上。这“龙背”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非常坚固。走在“龙背”上,如同走在宽阔的马路上,不过这条“马路”有时平坦,有时笔直,有时弯曲,有时陡峭,起起伏伏。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从高处往下看,长城犹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翻滚的蛟龙。再看看这段城墙,全部都是用城砖彻成的。城墙外沿有2米多高成排的垛子,在古代的时候,士兵就可以从射口里射击。
在长城上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打仗的时候,士兵在这里休息,存粮草。还有的时候,士兵会点燃火把,再站在城台上,挥动火把表示求救,所以城台也叫烽火台。
我们现在已经爬上烽火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有一个宠妃叫褒姒,进宫后“从末开颜一笑”。一天傍晚,周幽王为了逗褒姒一笑,想了一个办法:在烽火台上点起了火,引得众诸侯白来一趟,褒姒看到诸侯们慌张回去的样子,笑了起来。过几天西戎来犯,周幽王点燃了火把,可众诸侯以为是闹着玩的,都没有动兵,周幽王也因此送了命。
周幽王的故事一定让你啼笑皆非吧!然而三千多年后伟大的毛主席为长城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感受到长城的宏伟气势,现在让我们伴着这首诗结束今天愉快的旅行吧!
希望大家再来长城玩!
谢谢大家!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当一次导游,向你们介绍北京故宫。希做一个文明的参观者,也祝大家参观愉快!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朱棣集全国匠师,征用二、三十万民工、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东方最大的宫殿群。故宫规模巨大,总面积72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9999间,先后有27位皇帝住在这里。
游客们,故宫南边的第一道门就是闻名遐迩的天安门。朱红的墙面,同样鲜红的琉璃瓦双层屋顶,还有墙下的五扇拱形门以及墙上毛主席那英姿勃发的头像,构成了天安门的大概外貌。这里不仅是故宫的南大门,还是新成立过了天安门,我们便可以远远望见一条大河。幽清的河,弯弯曲,一眼望不到头,好似一条极长的青丝带。这条河叫金水河,是人工开凿的,据说是为了防御进攻的敌人,类似于一座城的护城河。金水河上有五座用大理石砌成的桥,叫五龙桥。踏着桥面的条砖,扶着桥边的栏杆,似乎能感觉到那时的时代气息。
过了金水河、五龙桥,再通过太和门,然后走上一小会路,我们就来到了皇帝讨论国家大事,召见群臣的太和殿。太和殿有两层顶,都用黄色的琉璃瓦铺好,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屋檐下,有十几根红柱支撑,再往下就上一个高大洁白的汉白玉台基。太和殿进深37.2米,宽63.9米,高26.9米,汉白玉台基高8.1米。在殿前开阔的台基上,依次整齐地陈列着日晷、嘉量、铜龟、铜鹤等。大殿正上方,有一块金边蓝匾,上书“太和殿”三个金光闪闪、苍劲有力的大字。殿内排有18根金柱,每一根金柱上都雕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金龙,那架势,似乎要一跃而起,飞向苍穹。还有那闪着光彩夺目的龙椅,真是富丽堂皇。太和殿后面,还有皇帝上朝前休息的中和殿与举行最高级别科举考试的保和殿。再往后过了乾清门,我们就来到了内廷,就是宫人们的生活区。主要有皇帝住的乾清宫,皇后住的坤宁宫,太上皇住的宁寿宫、皇太后住的慈宁宫以及妃嫔们住的东六宫与西六宫等等。
我们再往后走,就到了故宫最北的地方,叫御花园,园中有钦安殿。这里有苍松翠柏,名花异卉,怪石伏立、泉水喷珠,是故宫内最亲切自然之处。
出了最北的地安门,也就结束了这故宫的参观。我祝大家参观愉快!谢谢大家!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3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 二九运动、五 二○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拓宽,并在广场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又分别在广场的西侧修建了人民大会堂、东侧修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南侧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20xx年),原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称天安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通高33.7米。在20xx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汉白玉须弥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红白墩台,墩台上是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城楼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汉白玉金水桥。城楼前两对雄健的石狮和挺秀的华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门成为一座完美的建筑艺术杰作。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天安门城楼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它庄严肃穆的形象是我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4
亲爱的游客们:
大巴车摇摇晃晃地沿着山路驶向遗址,远处墨绿的山脉绵延起伏,没有入云的高耸,却有如刀削般的陡峭山势,尘土飞扬间映入眼帘的尽是灰黄的色彩。好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我无法想象曾经居住在这里的猿人是如何定居,如何生活的。
跟着导游爬了好一段台阶,绕着山腰转了好几个圈,沿路零散竖着几个标牌,标牌上写着这里发掘出的遗迹古物。小道旁时不时有已经灭绝的远古动物的模型,龇着牙,咧着嘴,目光直直射向前方,仿佛虚空中有它的猎物;还有猿人的生活写照,或半蹲,或直立,或侧身仰头,举起手中石器,有的背着刚刚捕获的猎物……哪怕经过万年时光,也能看到他们脸上满足的笑意。心中的好奇愈发强烈,我加快了步伐想要一探究竟。
终于到了第一处洞穴――新洞。洞口很大,洞口前的沙石似是被用心打磨过,一层层如利刃剑锋,历经万年仍有森森寒意。在洞口,便可一览这新洞的全貌。新洞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洞穴,最高处约有5米,洞里空间不大,但住一家人亦是足够。愈往洞的深处走,温度愈发低,但又不至于寒冷。真真应了讲解员的那句话,这洞的`选址是极为巧妙的,夏日凉爽,冬日也不冷。脚下踩着深黄色的土石,混凝得细密、结实,也不会太滑。有一层岩石比地面高出一米左右,沙石更加细腻平坦,我估计是那时猿人睡觉的地方。
手电筒苍白的光柱照进洞的深处,隐约可以看见有棱有角的几块岩石散落在洞的一角,猜想可能是他们生活用的器具、工具等。那些岩石虽是零散地放置在了洞穴中最不明显的一隅,但是它们中每一件,都是这片土地上最早居住的先祖们的智慧结晶。它们是猿人生活过的痕迹,穿梭了万年岁月,今日与我们相遇。仿佛是为了赴一场万年的约会,不用多么高调地显露它们的价值,那些石头只需静默地守候在那里,用万年不变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这些渴望求知的拜访者。与它们对视,眸中含了沧桑,写满了古朴。但我清清楚楚地知道,它们代表了什么。
达尔文进化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猿人的存在证明了历史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个时代的他们,懂得生存,更懂得更好地生存。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也会选一处避风的港湾与家人同住,甚至也会用贝壳兽骨雕刻出小小的饰品。
崇敬之情萦绕心间,看着每一处洞穴,我都会想想那时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智慧。惊叹于他们已然学会与自然抗争,感慨于他们已然懂得谋求更好的生活方式。
猿人,自有他们的智慧。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北京旅行社的导游,欢迎来自济南的朋友来到北京参观故宫,我会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故宫,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问我。
故宫建于公元1420年,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63米,面积约723600平方米,大小院子有90多座,房屋有980多座,共计7078间。故宫的前半部分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的,以象征皇上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分叫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事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现在我们马上就到乾清宫了。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央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处批阅奏折、选派官吏和召见下臣。请大家注意,在解散之后,不要随便触摸这些古老的文物,以防破损。
下面我们要去御花园,请大家排好队。
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御花园原名叫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筑20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可以说是保存的古亭中最为华丽的花园了。注意事项:如果大家有垃圾,请及时扔到垃圾箱里,不要丢在故宫里。
谢谢大家今天的参观,再见!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6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之陵墓的简称,在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从德胜门驱车直下,向北经沙河、昌平就可到达十三陵了。
十三座墓陵的建筑布局、规制等基本相同,只在面积大小、建筑繁简等方面略有差异。其中明成祖朱棣所葬之墓——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长陵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20xx年),陵内有主要建筑棱恩殿、明楼和宝顶。棱恩殿为我国现存形体最大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定陵是明神宗朱翊均的安寝之地,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陵墓,著名的十三陵地下宫殿就在这里。定陵修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规模宏大,仅当年役使的军卒、工匠就达三万余人。地下宫殿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成为研究明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另一座明陵——永陵,是明世宗朱厚聪的陵寝,其规模虽不及长陵,但构造精美细致,其主要建筑明楼,为十三陵建筑之冠。
十三陵除以上景点供游人观览外,还有著名的石牌楼(为我国最大的古石坊)及造型细腻、栩栩如生的石象生。1958年修建的十三陵水库,更给十三陵增添了新的光彩,成为夏季旅游的好去处。十三陵第九号皇陵——昭陵,也从1985年开始修复,1989年11月1日修复完毕,对外开放。十三陵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7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xx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8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5000平方米。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现在就请大家文明游览吧!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9
亲爱的朋友们: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大宫门就是陵墓区的正门儿,也叫大红门。门是南向的,分三洞,在这个门里边就是陵墓区。在门两侧都有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因为当时规定这些人进入陵区都是要步行,否则可是要治罪的。而且这里也是禁区,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入的地方,严重的是要被斩首的。而进了这个门儿,也就走进了贯穿陵园南北,能够直接通到长陵陵门的神道,明朝的神道,也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神道最长的,其实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皇帝灵魂通过的地方,全长有7公里。
我们一边走着,就可以看到前边有一个碑亭。这个碑亭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里边有赑屃驮着巨碑,这个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正式建立于1435年,正面就是永乐皇帝的长子朱高炽写的颂德碑文,有3000多字,而背面则是在乾隆五十年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里边详细记录了陵墓的破损情况。碑身的东面是清政府修缮陵墓的花费,西侧则是在嘉庆九年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过了碑亭,我们继续沿着神道行走,会发现在神路两侧,都有很多石雕。其实这里一共有36座石雕,叫做石像生。紧挨着碑亭后边的是两根石望柱,接下来就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各有四匹,按照先卧后立的顺序排列。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有四人。修建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所以体积都非常大,雕刻的都非常精细。而且这些也都象征着皇帝在生前可以得到尊崇,到了死后也是同样得到尊崇。,各方神圣和文武百官还是要为我独尊。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在这个三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我们其实一直都是沿着神道来前进的,来回顾一下,先是石牌坊,然后到了大宫门,现在我们就要已经进入了长陵了。碑亭,石象生,过了龙凤门,还有一段路程就可以到达长陵的陵门了。而我们所说的整个陵墓群的中轴线其实也就是这条贯穿陵园南北,全长共7公里的神道。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10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时故宫的午门前,在进入故宫之前,我先就故宫的情况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又称紫禁城,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建于1406-1420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紫禁城这一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恒、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恒是太微恒、紫微恒河天市恒。其中紫微恒居中,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人间的紫宫。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故宫又被叫做紫禁城。
故宫为北京的城中之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背靠景山,面南朝阳。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由无数房屋、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组成。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标准的足球场那么大。共有宫殿房屋8704间(1973年统计),这上千座房屋由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护卫着。
故宫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为营建这座宏伟的建筑群,明成祖朱棣派遣大臣到全国各地采备上好的建筑材料,明代采用上好的楠木,大都取自云、贵、川及两广地区;金砖产自苏州;汉白玉取于北京的房山。在建造过程中,动用工匠23万,民夫百万人。经过十四年的建造,紫禁城终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永乐十九年元旦,朱棣迁都北京。从此故宫开始成为明清两朝皇帝的生活之所。明代从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清代从清世祖福临到逊帝溥仪,共有10位皇帝在紫禁城生活起居和治理国家。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11
神乐署坐落北京天坛西门内稍南侧,坐西向东,是天坛五组大型建筑之一,是专司明清两代皇家祭天大典乐舞的机构。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又名神乐观,清乾隆八年称神乐所,乾隆十九年改今名。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是专门用来培训祭祀乐舞人员的机构。
神乐署在圜丘坛西天门外西北,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明代叫神乐观,当时神乐观的乐舞官、舞生都由道士担任。明朝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时,有300名乐舞生随驾进北京,以后明代神乐观常保持有乐舞生600名左右。到嘉靖时乐舞生总人数达2200名。
清朝乾隆八年神乐观改称神乐所,乾隆二十年又改称为神乐署。设置官居正六品的署正一人,从八品的左右署丞各一人,还有正八品的协律郎五人,下面有乐生舞生近500人,这些乐团专门负责祭祀的演奏。平时也研究音乐,而神乐署的-,北京百姓称他们为“假老道”。所谓假老道,就是指他们没有固定的身份。他们在神乐署内,是头戴花翎顶的清朝-;离开天坛回到道观,他们又成了穿道袍的道士;晚宿私宅,换上便服,又是妻妾环侍,儿孙绕膝的富室缙绅。
神乐署院内的太和殿,康熙十二年改名凝禧殿。五间大殿后面有七间小殿。另外,署内还设有奉祀堂、掌乐堂、协律堂、教师房、伶伦堂、穆佾所和收藏乐生冠服的库房23间,设施齐全,是一个培养宫廷乐舞生的学校。
神乐署建筑总平面呈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为两重殿宇的三进院落,神乐署大门朝东,前殿五开间,明称太和殿,清康熙年间改名为凝禧殿,用于排演祭祀大典;后殿七开间,原名玄武殿明末改称显佑殿,用于供奉玄武大帝以及诸乐神;殿后还有袍服库、典礼署、奉祀堂等建筑,东跨院由通赞房、恪恭堂、正伦堂、候公堂、穆佾所等建筑,西跨院有掌乐堂、协律堂、教师房、伶伦堂、昭佾所等建筑。据史料记载,天坛神乐署除了上述建筑之外还建有大量的茶棚、酒楼、药铺等建筑,在神乐署围墙内甚至还有一座关帝庙。
在经历了1900年以来百余年的破坏之后,天坛神乐署已经破败不堪,所余建筑不多,仅有部分主体建筑得以保留。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12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小导游-(小吴),我将带你们去一个风水宝地-北京!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07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从十三陵出来,我们来到了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的府邸-亲王府大门入园--后罩楼--龙王庙--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垂花门--明道斋(展室)--大戏楼--绿天小隐--福字碑--澄怀撷秀--秋水山房--榆关--出园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两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訢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如果说恭王府代表的是王府文化的话,那么四合院应该就是能代表我们百姓文化的了,现在让我们来到北京的老宅子-四合院!
四合院,可说是天下闻名,老北京人都说如果没有了四合院,北京就像没有了生命一样,它倒是成了北京的“掌上明珠”!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四合院,也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之所以这样,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
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有些家庭,为了把院落装饰点缀一番,还在院落一进门处的正对面,修建一个影壁,也即是一堵砖墙。在正对大门的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图案或者大幅的书法字样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书“福”、“禄”、“寿”等象征吉祥的字样。也有一部分影壁,绘上吉祥的图案,如“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给四合院内制造了一种书香翰墨的气氛。也有的农家,采用“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的字样或图画。这种影壁,设在大门之内的迎门处,有的是单独建筑的,有的是镶在厢房山墙上的。影壁,也称照壁,壁身都为正方形,四周用砖雕装饰,中间的方块为书法或者绘画。照壁分为基座和壁身两个部分,除去给庭院增加气氛,祈祷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
如果四合院没了,那就彻底失去了老北京的文化色彩,那不仅是北京的符号,也是北京的魂儿。可想而之四合院是北京的一种文化特色,成为了北京美丽的风景线!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13
各位游客朋友: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天安门广场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上,距我们南面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大约有100米左右的距离。 我们今天在天安门广场游览的时间是30分钟。
大家向我这里聚一下,我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的主要景观。 (手势,向北指)大家先向这边看。(稍停顿,待游客目光集中于手指方向)我爱北京--天-安-门。一会儿,我会向大家详细介绍天安门的的沧桑历史。除了天安门城楼外,我还要向您介绍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以及桥前的华表和石狮。 大家回一下头,您看到了,这就是庄严挺拔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了,随后我也将向您讲一讲她的故事。纪念碑南边的建筑就是"毛主席纪念堂",我们今天的行程没有安排大家瞻仰毛主席遗容,如果您有意去的话,可以告诉我,我会尽量满足您的愿望。 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建筑是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这里陈列了大量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和她相对着的,(手势,向西指)西边的这座建筑,就是非常著名的"人民大会堂"。关于她,一会儿我也会向您做详细介绍。
好好好,大家现在可以在广场上拍照留念。拍照前我给大家提个醒,大家尽量避免站在这条中轴线上拍照,旗杆可能会影响您的拍摄效果。另外,大家如果在纪念碑前拍照的话,建议您到纪念碑的那一侧去拍,在这边是逆光,会影响照片的效果。给大家10分钟时间,拍完照请到这里集合,我在这里等大家.
下面我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原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最初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而改名天安门,含"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至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安门城楼,建筑在巨大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式城台上,造型庄重浑厚,宏伟典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城楼通高34.7米。城台上的大殿宽九楹(62.77米),进深五楹(27.25米),象征封建帝王的"九五"至尊。大殿为重檐歇山式,朱墙黄琉璃瓦顶。南面设有菱花隔扇门、窗36扇,殿内外立有直径2米的巨柱60根,天花、斗拱、梁枋等处、均绘满了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金碧辉煌,极为雄伟壮观。
1988年的元旦,天安门城楼正式对外向游客开放。 在天安门高大的暗红城墙中辟有五个券洞门,明清时代,这里的门、桥行走规制森严,中门为皇帝进出专用。皇帝每年冬至往天坛祭天,夏至去地坛祭地,孟春赴先农坛耕籍田,都要出入天安门。那么,在当时,是不是只有皇帝一人才能进出中门呢?这位朋友答的对,不是。大家知道还有什么人可以走这里吗?(稍做停顿)让我来告诉大家。此外,皇帝的父母可从中门入宫;皇帝大婚,皇后可从中门进入一次;新科状元等"金殿传胪"后,可从中门出宫一回。除此之外,严禁任何人进出,否则是要治重罪的。中门左右的两座旁门,供宗室王公和三品以上文武百官通行。过去天安门是座只进喜,不出丧的吉祥之门
好好天安门的设计者是蒯(kuǎi)祥。蒯祥是江苏吴县人,明初洪武年间生于木匠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名望的木工师傅,能主建大型工程。蒯祥受父亲影响,从小学艺,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三十来岁时,已成为才华出众的木工匠师了。 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永乐皇帝,经"靖难之役"取得帝位后,决定从南京迁都北京。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明成祖朱棣调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前来北京营建工程巨大、难度极高的天安门(初名承天门)等宏伟建筑。蒯祥以高超的设计方案和精湛的建筑技艺,被推选为皇宫工程的建筑设计师。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蒯鲁班"。蒯祥曾担任建筑皇家宫殿的官吏,直至工部左侍郎等官职,为中国的民族建筑艺术创下了光辉的业绩。
天安门是明清两朝历代帝王"金凤颁诏"的重地,凡遇国家庆典、新帝即位、皇帝结婚、册立皇后,都需要在此举行"颁诏"仪式。届时于城楼大殿前正中设立宣诏台。由礼部尚书在紫禁城太和殿奉接皇帝诏书,盖上御宝,把诏书敬放在云盘内,捧出太和门,置于抬着的龙亭内,再出午门,登上天安门城楼。然后将诏书恭放于宣诏台上,由宣诏官进行宣读。文武百官按等级依次排列于金水桥南,面北而跪恭听。宣诏完毕,就把皇帝诏书衔放在一只木雕金凤的嘴里,再用黄绒绳从上系下,礼部官员托着朵云盘在下跪接,接着用龙亭将诏书抬到礼部,经黄纸誊写,分送各地,布告天下。这种颁发封建帝王圣旨礼仪的全过程,就叫做"金凤颁诏"。
好好我国古代有"人生四喜"的说法,也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现在,问大家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哪位朋友知道,金榜题名的金榜张贴在什么地方?(稍停,待游客猜测)到底在哪里呢?请听我下文分解。 明清时代盛行科举制度,每逢殿试后的第三天,新考中的进士们恭立于天安门金水桥南,等候传呼他们进太和殿朝拜皇帝的礼仪,名叫"金殿传胪"。当在太和殿传胪唱名后,礼部官员捧着皇帝钦定的"黄榜",带领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们出午门,再将黄榜放在龙亭内,在鼓乐仪仗的簇拥下抬出天安门,将黄榜张贴于"龙门",也就是当时的长安左门外的"龙棚"里,公布天下,这里就是张贴金榜的地方,长安左门的位置大致是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东南侧。 天安门历经沧桑,在新中国成立后,更焕发出了耀人的光彩。1949年的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天安门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的象征,而成为了一个新生的人民民主国家的标志,在国徽图案的中央,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庄严雄伟的建筑。建国以后,这里成为国家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特别是每逢国庆,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主持庆典并和各界群众联欢。
天安门前的金水河又称御河、外金水河。河上横跨七座石桥,中桥正对天安门的中门,叫御路桥,最宽大,雕龙修饰,供帝、后专用。两旁桥名"王公桥",为宗室王公行走。外侧的两桥称"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通行。以上五桥均为三孔。位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今中山公园)门前的单孔石桥,叫"公生桥",为四品以下官员过往。那时门、桥行走等级森严,不得有丝毫触犯。
天安门前,也是明清两代进行"秋审"和"朝审"的地方。封建王朝的最高执法机关--刑部衙门,每年五月要把全国各省被判死刑的囚犯名单汇集起来,敬呈皇帝过目。八月中旬,皇帝诏令有关官员在天安门前进行最后判决,这叫秋审。朝审则在霜降后举行,主要终审在北京刑部监狱里关押的死刑犯。这就是为什么以前被判处死刑的人要"秋后问斩"。凡经"秋审"、"朝审"判处死刑的人,立即推出"虎门"--长安右门,押赴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等刑场处决。因此人们对长安左、右门,有"龙门"与虎门之称。即凡出"'龙门"者,荣登金榜,前程似锦;而押出"虎门"者,则被终判死罪,毫无生还之望。长安右门的位置大致是在现中山公园门前西南侧。
在天安门南北门外,分别耸立有一对雕刻精美、挺拔秀丽的云龙华表。据《淮南子·主术训》记载,远在尧舜时代就有街头设"表木"的做法,用以王者"纳谏",征求民众意见以治天下。到秦汉时期,表木被改为指路标,叫华表。后来华表经不断美化,便逐渐演变成为中国独具民族建筑特色的艺术装饰品,深为世人所青睐。 " "系神话传说中的神异物,用汉白玉石雕成蹲于每支华表顶端的承露盘中,双目炯炯有神,密切注视前方。于天安门里的" "脸朝北,双目紧盯皇宫,名"望君出",它提醒皇帝不要迷恋深宫生活,而应及时出宫巡视,以利治理天下。在天安门外一对华表的" "则脸朝南,双目向远方眺望,名"望君归"。它时时关注皇帝外巡中的行为举止,如不检点或时间长了,"望君归"就呼唤帝王不得沉米山水、野趣、而应早日回宫,料理国家大事。
好好天安门金水桥前的这一对大石狮,雕工精绝,造型逼真,威武异常。它们的双目都紧紧注视着天安门前正中的御道(中轴线),以体现它们是封建帝王忠实的卫士身份。 朋友们来看西边的这一只石狮,它的肚皮上有一个深深的洞,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有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明代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农民起义军首领闯王李自成攻打北京时,当他率军冲进天安门前的"T"形广场后,只见皇城的大门--"承天门"就在眼前。对此,他愤怒地拈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正射中承天门匾额的"天"字,顿时众军喝彩,欢声雷动,随后李闯王收起硬弓,挺枪跃马一直奔金水桥冲杀过去。突然,桥头的两只大石狮张牙舞爪,凶猛阻挡去路。闯王见此怒不可遏,挺枪刺去,即刻火花四溅,长枪戳向了一只狮子的腹部。双狮见势不妙,拖着悲惨的哀鸣声,各自退回了原位。现在的这个洞,就是枪伤疤了。
朋友们,我们面前的这条街就是有"神州第一街"美誉的长安街。 长安街,当年从长安左门至东单牌楼,名东长安街;从长安右门至西单牌楼,叫西长安街。古时东西长安街仅3.7公里,有十里长街之称,这是京城历史上有名的"天街",其名取自盛唐时代的大都城--"长安",含长治久安的之意。 长安街修筑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皇城同时建造,是明代兴建北京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东西平行走向的长安街,与纵横南北八公里长的御道中轴线,在天安门前正好垂直相交成准确的"十"字型经纬座标中心点,从而构成了北京城座北朝南,街巷纵横的总体布局。 原东、西长安左、右门前分别均竖有巨型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到此下马。"古代皇宫内是严禁骑马的,除非是"金殿传胪"时的新科状元,可骑皇帝御赐的高头大马,在长安街上走过,以示"皇恩浩荡"。 清王朝灭亡后,内城墙中东西两侧的建国门与复兴门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被打开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街面被展宽为50-100米,东西长安街的延伸线东达通州,西抵石景山,总长50公里,有百里长街的美称。 大家现在随我通过地下通道去天安门广场,上下台阶时请您注意安全。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14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景区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水域面积占全园的3/4。整个园林分为三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即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区;以玉澜堂、宜芸馆及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以长廊、昆明湖、苏州街等为主体的游览区。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达到“虽为人做,苑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早在金代的时候,这处园林既不叫颐和园,也没有这么美,只是一处帝王游猎的天然园囿,当时的山叫金山,上面建有金山行宫,水域叫金海。元代改山为瓮山,水域为瓮山泊。明代时这一组山水被称为好山园,已经出现了“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美景。清代是它的全盛时期,皇帝为了给其母庆贺六十大寿,不仅拓展湖面,又在山前、山后修建了不少建筑,特别是长廊的修建更是神来之笔。皇帝把昆明湖挖成寿桃形,寓意向其母献寿,又把瓮山改名为万寿山,并把此处园林称为清漪园。
凡事有兴必有衰,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将清漪园、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烧成一片焦土。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但好景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又一次将颐和园付之一炬,慈禧太后于1903年再次重建,由于财力有限,只恢复了万寿山前的景观。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园林进行修缮、保护,颐和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采。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仁寿殿。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15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我简单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为长方形,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44万平方米。如果在广场上并排站着人,整个广场可以容纳100万人,也就是说,北京总人口的1/13可以同时站在这里,够大了!
明清的时候,广场没那么大。当时是T型。T的横线是今天的长安街,竖线是从现在的旗杆到毛主席纪念堂的长条区域。在这个区域的两侧,当时的政府机构是按照东写西写的格局分布的。解放后,原广场两侧的建筑被拆除,从而形成了今天广场的基本格局。
天安门广场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现在顺时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先说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侧。是全国人民代表参政议政、召开重要会议、行使主权当家作主的地方。它建于1959年,最高点46.5米,是现在广场上最高的建筑。整个大厅由三部分组成:南边是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中间是万人大厅,北端是国宴厅。整栋建筑从设计到竣工只用了10个月,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广场的北端是天安门门塔,它是新中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广场的东侧矗立着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它们建于1959年。它是收藏和展示中国古今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主要场所。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这里曾经有一个门,明朝叫大明门,清朝叫大庆门,民国叫中华门,解放后拆毁。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在基地建起了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纪念馆建于1977年,以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现在毛主席的遗体安详地躺在水晶棺材里,供人们悼念、致敬和表达深深的敬意。
广场中央矗立着中国第一座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献出了头颅和鲜血的人民英雄而建造的。整个纪念碑高37.94米,位于双层基座上。纪念碑周围镶嵌着八幅汉白玉浮雕,反映了中国近百年的革命历史。纪念碑的背面是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亲笔题写的题词,正面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镀金大字。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现代革命的见证,五四运动、三八大屠杀、十二月九日都发生在这里。天安门广场也是新中国诞生和今天人民幸福生活的见证。现在,它被全国人民评为“中国第一景”,海内外朋友每天都来这里参观。
很好!不多说!你一定想在这里拍些照片。现在请自由拍照。十分钟后我们将在北方的旗杆见面。
谢谢大家!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16
游客朋友们:
外出旅行自然少不了拍照,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无论走到哪都喜欢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旅途,然后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当中,渐渐的这也成为了一种旅游的习惯。但并不是所有的景点都很适合拍照,例如5A级景区颐和园,进去浏览的时候,导游都会提醒到,有些地方不能合影,这是为什么呢?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我国清朝时期的一座皇家园林,具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早在上个世纪就被列为了全国第1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故宫一样,这里的人文景观非常浓厚,同时又不缺乏自然美景。在每个节假日,颐和园往往都会人满为患,到处都是拍照的游客。
细心的游客可能发现了,在颐和园中有一个地方是不能合影的,这个地方就是位于颐和园乐寿堂院子里的“北太湖石”旁。这块石头体积庞大,重量达到了30多吨,造型奇特,并且上面还刻着乾隆皇帝的手书“青芝岫”。
颐和园这所园林当中并不缺乏石头,但是这一块石头十分的特殊,在游客们的眼中,这块石头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败家石”。顾名思义,名字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如果游客们想与这块石头合影的话,导游往往都会站出来进行阻止,说这是一种不祥的征兆,建议大家不要拍照。
关于这块石头,背后也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与“败家石”的名字有关。
故事要追溯到明朝年间,有一个叫米万种的富豪,爱好收集天下的奇石,石头的形状越是不一样,就越受他的青睐。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米万种和管家一起在北京远郊的深山当中发现了这块石头,这块石头实在是太特别了,深受富豪的喜爱。
可是这块石头的体积如此庞大,如何运输却成为了一个难题,毕竟深山与自己的园林路程比较远。富豪一开始想着找几个强壮的劳动力一起将石头搬回去,可是当真正实施起来,却发现取得的效果非常显微,怪石只挪动了一点点距离。
这可让富豪感到发愁不已,这个时候管家献上了一计,管家建议修建一条专门的道路,等到冬天的时候,将道路上面泼满水,待道路结冰,这样这块石头运输起来便很容易了。
听闻此计后,富豪大喜,隔日便开始了修建道路,修建道路修到了一半,富豪却发现自己的家产已经挥霍完了,甚至这个月连修路工人的工资都难以发放。原本富甲一方的富豪,如今已经开始变得身无分文,这块石头也被扔到了路边,无人问津,大家给他起了一个“败家石”的名字。
石头本无错,但是寓意不好,久而久之便流传成了如今的习俗,对此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17
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小导游。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游览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陈。今天是个好天气,认识你们很高兴,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帮忙。祝大家旅行愉快!
请大家跟我去停车场乘坐大巴,长城在北京郊区,一百公里以外,我们要坐两个小时的车。
大家都坐好了吗?我们出发了。现在我就给出大家介绍一下着名的世界遗产——长城。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你们要登长城做好汉了!祝贺你们!长城是中国的像征,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又怎么能不骄傲呢?
大家记得古时候有一个传说吗?那是勤劳的孟姜女为了找被官兵捉去建筑长城的丈夫,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来到长城边。当她四处打听,才知道丈夫被活活地累死了,于是,她在长城哭了三天三夜。突然,只听”轰隆“一声,长城被哭倒了800里。孟姜女终于见到了自己死去的丈夫。游客们,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可见,万里长城凝结了千万人民的血汗,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我们今天去看的是最有名的八达岭长城。大家请跟我来。看,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现在,大家站在长城上远眺,是不是前看不到头,后见不着尾呢?
游客们,我先介绍到这里了,请大家慢慢欣赏。
大家注意了,在游览时,不要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爱护长城这一人们用血汗换来的世界遗产。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18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来北京故宫游玩,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林,叫我林导好了。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们多一份快乐,也希望您们玩得开心,玩得尽兴,玩得满足。
首先,我介绍一下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木结构建造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60年),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先后登基。紫禁城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九千多间。它是一座长方形的大城池,东西宽七百五十三米。南北长九百六十一米。有五十三米宽的护城河环绕,构成了城中城。 我们现在的位置时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故宫最吸引人注目的是三大殿。太和殿时最富丽堂皇的建筑,是皇帝举行大曲的地方;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的主轴线最显要的位置。它原称奉天殿,后来,改成皇极殿,再改为大和殿。非常的有意思!中和殿时皇帝去大和殿举行大曲前,稍事休息的地方。位于大和殿后,保和殿时每年的除夕皇帝赐宴外藩主公的场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故宫三大宫:乾清宫、慈宁宫、坤宁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及其年幼子女居住的地方,这几个字的意思就是乾清宫。大家游览故宫应注意,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被陈列于室内的文物。紫禁城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五百多年前的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大家听了这些,一定对故宫充满了期待,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
现在大家自由活动,下午四点来这里集合。请大家不咬乱扔垃圾,保管好自己的财物,最后祝大家玩得开心!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19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蔡王鲲,大家就叫我小蔡好了。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闭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宏伟壮观。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了。
现在,大家可以拍照留念,半小时后在此集合。注意不要乱丢垃圾,祝大家玩得愉快!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20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每年孟春(农历正月)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建筑群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坛建筑群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654次。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营建北京城的同时,在北京正阳门外东南侧建天地坛。初建时这组建筑为天地合祀,所以称为天地坛。其中主建筑大祀殿为长方形大殿,十一开间,宏伟壮丽。百余年间有9位明朝皇帝在天地坛合祀天地。直至明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下诏,将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地坛的南郊增建了圜丘坛,用于冬至祭天;把大祀殿的规制改为圆形,并更名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并且在北郊建方泽坛,以祭地;东郊建朝日坛,以祭日;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到了清乾隆年间,清高宗弘历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包括:改造天坛内外坛墙、扩建圜丘坛、改建祈谷坛大享殿并改称为祈年殿、增辟圜丘坛门、改建皇穹宇。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祭天制度废止。
现在的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北部为祈谷坛。两坛各成体系,它们之间由丹陛桥连接。天坛的建筑特点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样一组数字来概括。
一:一条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南砖门—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
三: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
五:指五组主要建筑。分别为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
七: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
九:指天坛的9座坛门。天坛西侧外坛墙上有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祈谷坛有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圜丘坛有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
有关北京导游词 篇21
建于1420年的天坛是北京最为著名的古迹之一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北京等。
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北京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9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
有关北京导游词相关文章:
有关北京导游词
上一篇:颐和园导游词英语
下一篇:颐和园400字导游词-导游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