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评课稿
技术评课稿(通用30篇)
技术评课稿 篇1
好的方面:
1、能充分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课程总体上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或学生去学、去思考、想象、画图、表达。
2、课堂导入好采用网络图片展示多种异形台灯,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没见识过这些造型迥异的台灯,并很感兴趣。
3、从时间上估计,有30分钟以上是学生在思考、讨论他们的设计方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作为学生的学堂,这一点我很认同。
4、老师的巡视辅导比较到位,能做到“通观全局,个别关注”。
不好的方面:
第五部分---电路设计方案实践也许我没看太懂,印象中有灯口、开关按钮、插头、电线等散件,但是给学生的时间很短,难度不好判断,应该是难度不大。感觉课堂最后安排的电路实践操作这部分有些突然,好像与这节课的主题不太相容。毕竟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觉得这节课就围绕着造型设计展开就行了,毕竟我们的学生只是初学,不太可能就功能的实现问题展开。最后的这第五部分就不要在这节课中安排了吧,如果物理老师安排实验课应该更合适,而且,我觉得学生应该在初中就做过类似的简易电路组装试验了。
我周围的听课老师大致也有类似的感觉。
建议把这部分内容另行安排,或者不要在这节课安排成实践操作了。
建议:
1、为什么不带两个日常使用的台灯呢?可以将日常的台灯与异形台灯做对照啊。也许该老师强调的就是让学生去创新,去充分的想象。或者为什么不带两个造型较奇特,市面上又能见到的灯具或灯饰呢?再告诉学生这些灯具的价位。要知道,学生普遍对价格很关注。
2、除了老师点评学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安排其他组的同学也参与点评。如果学生能客观、条理的点评别人的设计,自己的思想也会更完善。
技术评课稿 篇2
一、对独目网捕鸟案例的处理:在开始时用这一案例引入,以学生没有能说出所要的分析结果的情况下,将这一案例先放下,最后再对案例进行分析,体现了丁老师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能力。
二、筷子的小实验设计很有意思,即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将所要讲的内容表现的'清清楚楚。一个好的案例选择对教学的助益是非常大的。
三、丁老师将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系统整体性的讲解上,这一性质是我们学习这一节及至这一单元最核心的内容,如何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整体性并建立整体性的思想是我们学习这一节所要解决的要本问题。丁老师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并很好的实现了这一教学目标。
二、朱老师在教学中举了很多现在我们科技领域最前沿的案例,如:北斗导航系统、反导系统等,这对提高同学们的技术素养很有好处,而技术素养的的培养是我们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三、在引入案例中朱老师用到了一个美国梦之队输球的例子,这个例子学生非常感兴趣,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很顺畅的引出了系统整体性的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很好的解决课程式的过渡问题而有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建议
本节课教材中建议安排三个课时,要想用一节课完成是很有难度的,因此两位老师教学中都有一此急,这造成一些问题没有深入分析,稍有遗憾。
技术评课稿 篇3
一、导入:
打开记事本解决三个问题:
1、打入新浪网网址
2、打入网易免费邮箱地址
3、打入
二、课题: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探秘——学生自己看课本内容
(2)电子邮件地址
三部分构成说明,特别强调@的意思。
三、亲身体验:
1、有邮箱的学生自己给自己发一个邮件并收邮件。
2、没有邮箱的看老师示范。教师示范2个不同邮箱的申请:163和sina
3、看网页《一分钟破案的推理故事》,然后把答案发给老师。
四、课堂小结
王老师的这节课,上得比较实,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找准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学生动手操练的机会——让学生解决三个问题:打入新浪网网址、网易免费邮箱地址,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电子邮件地址的讲解可谓是通俗易懂,教师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解释电子邮件地址。特别解释了@的含义,即“在”的意思。
王思洁老师设计的亲身体验环节,非常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浏览网页《一分钟破案的推理故事》然后把答案发给老师,这种巧妙的课堂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致。而且,在教学中能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体现分类教学的教育思想。同时,在教学中还能注重知识的拓展。
由于教师比较巧妙的教学设计,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教学中,虽顾及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但后进生的教学任务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教学时间较仓促,最好能讲讲电子邮件的'网络道德。
1、用写3个问题导入课题,给了学生一个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用“谁住在哪里”来比喻电子邮箱地址很通俗易懂。
3、让有邮箱的学生自己给自己发一个邮件并收邮件,体验了收和发邮件。然后教师对申请邮箱作了较详细的示范,这顾及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了面向全体,分类教学的教育思想。在示范中,老师讲了2个不同邮箱的申请,也提到了qq邮箱,扩展了学生知识面。
4、在课堂任务设计中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收发邮件,然后给老师发邮件,给了学生较多的实践机会。
5、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独到的方法,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直到最后向老师报告破案的结果使这种积极性达到高潮。
总之,本课设计精到,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各类学生均有所获。
技术评课稿 篇4
好的方面:
1、讲授比较到位
通过一个吹哨护手水壶的造型、功能评价,讲出了多条原则,思路很连贯。
2、教学有一定的技巧
例如:用实物的三视图图片加标注进行讲解,很形象、直观。用列图表的方式比较了塑料桶和木桶的功能、成本等,比较有条理。
3、通过展示几款swatch,问“你喜欢哪款?”,展示中国管得设计video,看得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很喜欢所展示的设计。
不好的方面:
1、讲授设计原则和学生设计实践的时间比例大概1:1或2:3,感觉比较强调设计实践,比较强调学生的设计思考,可是设计原则应该是偏重于识记和理解的。当然,设计原则最终要在设计实践中得以体现,可是,这毕竟是让学生了解设计原则为主的一节课。
2、可能录像的效果不太好我感觉老师在学生的设计实践环节缺少对学习小组单独的辅导或者关注,或者说对学生的'设计过程关注不太够。
建议:除了展示成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展示不成功的设计。通过对比,说明设计原则是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则或者常用规则;强调原则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今后设计实践中要体现这些原则。
技术评课稿 篇5
活动前一周,组长通知参加这次活动,当时很开心,这也是我工作两年来第一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满心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汲取经验,当然这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我也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思考与体会。
第一节课听的是x老师的《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王老师有效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芝麻开门”这样的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后面的实践部分学生始终“五子棋游戏”,“人机对话”中,学生始终都很投入,只是在与机器人小I的聊天环节中,部分同学已投入其中,不能自拔了,当王老师讲到后面的内容时,他们还不亦乐乎的与小I聊天,如何有效控制学生与小I聊天这个度,值得我们思考。
第二节课听的是x老师的《文件的下载》,吴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的很巧妙,以下载的一般过程为主线,将文件的下载贯穿其中,这种教学方式很值得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分组不明确,导致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如果吴老师分组的.时候明确一点,这节课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节课听的是x老师的《规划网站》,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很好的,值得我们借鉴,能把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设计到这种程度,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课堂实践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始终不在状态,有的学生却在忙于浏览其他网页,如果这节课在教室上,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这三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谢谢曹主任举办的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一节课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学习这三位老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希望以后曹主任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技术评课稿 篇6
首先谈一下xx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xx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xx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xx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xx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xx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莫文骅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莫文骅红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以上仅个人观点,有无不成熟地方请指正。
技术评课稿 篇7
李老师精心设计准备了七年级的信息课《信息及其特征》。
她制作了图文并茂的PPT,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问题,用糖葫芦、哥手弹吉它和盲人摸象等生活图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什么是信息”,攻破了教学难点“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等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了解信息,认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在例题和练习题环节知识拓宽到位,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和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评课:李老师能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目的让学生知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着深厚的影响,从而唤起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本课学习后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术评课稿 篇8
一、背景学情分析
《画龙点睛写标题》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使用word进行文本编排的操作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文本编排的能力,学习合理地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进行文章的图文混排。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生熟练的操作Word为短文插入艺术字标题,掌握艺术字格式设置的基本技巧,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这部分内容操作性较强,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学时抓住这一点,少讲多练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浸润在充满智慧的信息课堂中,享受学习的无限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能熟练地插入艺术字、对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式样进行基本的设置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不同文章的样式,知道美化标题的重要性;通过自学课本,能运用艺术字的插入、移动、改变大小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验,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字的魅力;通过对艺术字的合理使用,形成对文章整体美化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关键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文章的整体布局,合理地使用艺术,发挥出艺术字在文章中真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根据教学背景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为主,其他方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任务设计以学生阅读感兴趣的文章为切入点,对比有标题文章和无标题文章的异同,提炼标题,设计编排标题,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以自主探索为主,引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采用“讨论”、“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评价方式采用分组投票评价的方式进行。
三、环节反思
1.情境创设和铺垫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本环节的教学,我刚开始准备了两个范文,一篇没有标题,另一篇加艺术字标题。
经过反复思考,在新的教学中,我对范例文档进行了修改,一是将两片文档合并在一个文档内;二是给第一篇文章加上了标题,给第二篇文章加入了图片。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打开文件的速度,又增强文章之间的对比,同时为下一课插入图片的教学内容做了铺垫。
2. 插入、美化艺术字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书上描写的步骤清楚、易懂,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这部分内容大部分人应能完成,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看书,然后操作,再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自学插入艺术字时,会遇到了艺术字不能移动的情况,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并没有没立即回答,而是向学生询问有没有能解决此问题的人,同时为学生指出一条解决的途径,尽可能的让学生来找出方法、答案并进行演示,教师最后再进行适当地补充。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帮助下把问题给解决了,虽然这样做会耽搁一定的时间,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作品的展示、评价
在评价初,我让学生对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同学之互相评价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互评的中心必须针对学习内容,而不是他人本身。使得生生之间的评价能够有序的开展。
通过作品初评展示,学生进行互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老师对学生的互评进行提炼总结梳理,通过这样的活动,容易让学生形成共识,明确艺术字如何设置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我最初设计巩固练习的时候,虽考虑到分层任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完成适合自己的任务。后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将作品提交给老师后就结束本环节教学,没有对巩固练习的作品进行评价,不能及时反馈练习的效果,也不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因此,我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调整,设计了第二次评价,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对有缺陷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对自己和他人的进步给予肯定,及时反馈学生有没有形成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再次投票评价,也使原来没有得到票的同学也有机会得到票,体会自己进步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变“教师讲——学生练——教师评价”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多元评价” ,遵循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30条》的精神。特别是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二次评价的方法,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采用学生直接互评,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发表建议的机会,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评价的面。
在首次评价中,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基础性目标作业,通过小组成员的互评,肯定优秀作业,提出改进意见完善作品,教师梳理本课的教学知识。利用二次评价,学生自主挑选作业内容和练习的量进行再练习再评价,在原有的基础上,巩固了新知,同时又促进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又能体验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我这节课中我也发现在某些方面特别是细节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1.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课程设计中希望学生能将操作技能尽量通过自学来掌握。但是在课堂上,一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是喜欢老师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式。我想,在今后这方面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对部分自学能力弱的学生,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
2.课中以投票方式进行评价,我设计的初衷是让学生在投票的过程中欣赏优秀的作品,给同学提一些作品修改的意见或建议,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在评价开始前让学生了解评价的要求和方式,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是自己好朋友的就投票。
3.学生互评的局限性。
如果每位同学都离开位置参与评价他人,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建议就没有时间来认真听了;如果一个同学同时得到两种不同的建议,也没机会一起讨论。如果课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让学生的活动范围减小,评价的效率就会提高同学之间互评更有针对性,实施同学间的讨论也更加方便。
总之,只有学生感兴趣,乐意学,开心学,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质量才会提高,才能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技术评课稿 篇9
这次很有幸聆听了“电脑高手”王老师的教研课,这堂课的内容为《键盘一家》。下面我简单说下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键盘以及熟悉基本键位,既是一节入门课,又是一节练习性质较为浓厚的课,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充分的锻炼,是王老师这节课需要考虑的问题。键盘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学生的坐姿很重要,打字的指法也很重要,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在常规教育上显得格外重要,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中王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指法和坐姿等,培养学生的良好打字习惯。主键盘区是平时使用最多的一个分区,由于学校使用的键盘可能跟教材不一样,所以王老师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将主键盘区中一些常见的键介绍给学生,还要进行大小写字母锁定键的教学,shift键的使用等。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王老师给出了一个打字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能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得到进步。本节课容量偏大,还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效果,但是王老师不慌不忙的教授完了所有内容,足见王老师的功底很不一般。课堂效果良好,学生掌握的很扎实。
所谓“人无完人,课无完课”,王老师的这节也有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在最后练习打字游戏的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也可以分组来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增加趣味性,也无形当中让学生加快打字的速度。
二、没有补充一些跟键盘有关的课外知识,如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等这些外设的输入设备,让学生开开眼界,这是憾事。
技术评课稿 篇10
一、理念
我对这节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新课程理念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这门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节课在导入课程之后,并没有直接关注技术层面的知识点,而是首先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反馈和再加工,这样自然形成了本节课的主要结构。
在进入到操作层面的知识点之前,先通过精心准备的贴图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再到PHOTOSHOP中找到相应的工具去实现它,这样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这节课从导入课程开始就尽力营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氛围,如“别再迷恋哥”这样的流行语的出现,会在瞬间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猪猪侠题材的选取也非常有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也经常提到,但经常会感觉很生硬,这节课最后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非常自然,在周老虎、广场鸽之后出现的“创意诚可贵,道德价更高”的总结,水到渠成,令人感叹。
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晰,导入、模仿练习、自主发挥、总结和拓展,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很自然,特别是总结提高部分,匠心独具;教学准备非常充分,导入部分的水果表情图片、练习部分的透明贴图、预先下发的学案,处处体现了准备的精心;学生练习层层递进,固定动作部分通过老师巡视、小老师帮助的形式达到良好的效果,自定义表情部分,通过作品展示对学生加以反馈,拓展部分老师抛砖引玉,任务设计十分精妙。贯穿课堂始终的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如:打开苹果图案时让学生示意,“同学们已经对老师的话产生呼应了”,“第一个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等,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细节体现了老师的基本素质,有生动有趣的语言如“请大家东张西望,互相帮助”、“做出了二皮脸的效果”等;当电子教室出现意外声音时对学生说抱歉,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不影响正常授课;在行间讲课时,提醒“那边还有一个同学没有注意到这儿”;放大演示时,苹果在左下角的处理,一开始放得并不大,后来用了导航器使演示效果更好,这些细节的处理都值得我学习。
学生由于从一开始就被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因此学生参与度非常高,目标达成度也非常好,这与教师精心的准备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可能有一些小的瑕疵,如对透明背景的描述,“棋盘格”似乎比“黑白相间的小网格”更简练;巡视过程中发现某个学生作品不错准备之后展示时,可以预先让学生保存一下;利用蒙板修图时直接在黑白图上涂抹是不是更好也可以探讨。
综上,这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好课,加深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不是一句空话,这是我们教学的实实在在的指导方针。
技术评课稿 篇11
5月17日,我们在温州龙湾实验中学听了两堂展示课,这是新教材七下的内容,也是我第一次听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感触很大,很深。
本课以一个多媒体案例的界面设计为主题。整个学习界面制作的过程以出示案例激发兴趣――分析作品――师生讲练――作品展示的流程来完成的。这个过程中教师讲解学生学习后再自己操作。总体上显得教学过程平淡无奇,但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是合适的。多数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PhotoShop,对其操作显得很生疏。本课相对整个章节来讲是让学生体验制作多媒体设计的一个流程,更注重整个作品的制作思想。所以本节在注重技术操作的基础上不能与前几节脱离,也不能讲成纯技术或纯理论的操作课。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工具软件的功能、美学及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了引导,但渗透得还要再多些。这样才能让学生脱离纯技术的操作,避免产生对信息技术就是纯操作的误解,使学生作品中多一些创意和美的元素。
下面有几个观点在本课体现明显
1.统一与个性 教师严格根据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这是一个统一,也会造成个性的压制。教学中,教师能在配色、滤镜等方面提倡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整。所以我们看到了统一广播教学之下全班学生作品多姿多彩,各不相同。
2.以师为本,以生为本 本课中有一段小插曲:一学生向全班演示添加图层做选区的方法。学生完成之后教师紧跟着讲解了删除图层――“垃圾箱”工具。将学生刚向全班演示的作品当众扔进“垃圾箱”。这样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是无意的。但该生座位左右的同学借机讥讽该生,造成不良的后果。希望教师心中能多设身处地替学生着想。这也是“以生为本”的思想的体现。
3.以德育人 刚上课时课堂纪律有点乱。教师显得有些生气,说话口气显得过重。可能会影响到课堂融洽宽松的教学氛围。现在的学生的确非常“个性”,很多学生只讲“权利”不想“责任和义务”。对教师不尊不敬。如今的法律特别注重维护学生的权利,在照顾学校教学的秩序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家错误地认为“学生就是上帝”。在这种思想下,“上帝”的气焰得到助长,同时教师的“服务者”的角色也日渐树立。由此联想到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视频:一所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公然群体侮辱教师,教师却不能还手。试问谁来保护教师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又不能放纵学生,真正管用的利剑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德育人是教师追求的一种高境界。我们大家都需要提高。
4.兴趣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 如今学生学业很重。高考一直压着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教学难度过低将来信息技术高考会影响学生成绩;如果难度过高也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学生完成找操作后尽量能留点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学生找到成功感。作品也可以发到教师博客上,让更多的同学看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对图象的处理教学对学生来讲是对信息技术窥豹一斑。将引导有兴趣学生将以本课为钥匙学生深入学生平面图象的处理。如果本课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会远离信息技术。而真正推动一个学生深入学生信息技术的是他们的兴趣,这些兴趣源于每一堂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需要要可持续发展。
5.教学术语 “单击回车、单击空格” 可否调整为“敲回车、敲空格”。
技术评课稿 篇12
我听得是四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四位老师教学的都是《“画笔”的秘密》这一课。
这课主要介绍的是“画笔”模块的相关命令,属于基础模块学习。角色运动会留下一定的痕迹,这些痕迹的保留,需要“画笔”指令的支持。老师们在教学中,将画笔的设置与小猫的运动结合起来,将枯燥的命令趣味化,让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导入教学时,老师结合了之前学过的内容,利用一个个趣味小程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新授时,老师先让学生认识“画笔”模块,在此基础上学习画笔指令的设置,重点围绕“提笔”、“落笔”、“将画笔大小设定为”、“将画笔颜色设定为”等命令展开介绍。对于“图章”的使用,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使用单独一个“图章”命令,舞台角色会发生什么变化?使用“重复执行”与“图章”结合,舞台角色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知循环的作用。作为一个信息教学的新手,这次的听课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以上就是我本次听课的收获。
技术评课稿 篇13
各位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向老师和鼓楼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的全体成员欢迎大家来到虹桥小学参加本次活动。受向老师和中心组老师的委托,我很荣幸地随向老师一起参加了敏洁老师的教学设计活动。为了顺利完成本次开课任务,xx老师很早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也一同参与了xx老师的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的全过程,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情况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有意义的启发。
一、清晰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该课的特点是操作环节多素材要求大,对老师的系统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xx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复杂的内容中整理出了清晰的教学思路,一条贯串始终的主线将整个课文连为一体,并且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使课堂呈现出了既轻松活泼,却又掌控得当的局面。我做了一些观察,在我附近的孩子她们在自己操作时兴趣盎然,不时的露出胜利的笑容,但一旦xx老师开始教授下一个环节时,孩子们立刻将视线转向了老师,眼睛里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不用老师任何的催促,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归功于缜密的教学设计。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二、训练有素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么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课堂转变。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中,怎样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向老师曾经一再强调过,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
在xx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xx老师的学生们不但会看书,而且看得很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动手在书上做了各种各样得标记,以记下自己得心得体会。这种良好得看书习惯决非一日之功,从孩子们自然得看书习惯中,我们能够发现不但是这节课孩子们在看书,以前得课上她们也会看,这是xx老师长期训练得结果,也成为课堂上得一个亮点。
三、富有情趣的'组织结构
在本节课上,xx老师将时尚的DIY引入了课堂,让孩子们有了探究的需要。这样的任务驱动在本课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围绕DIY的主题,在不断的探究,不但促进了孩子们对于未知事务的探索情感,也与生活实际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的俞教于乐的形式,会给孩子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的。
四、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节课上,我们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愉快的课堂气氛:孩子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并且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肯定了别人。作为几岁的孩子,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了,在这里,xx老师做了有意义的尝试。
五、准确的教师定位
在整节课中,我们的教师都不是在做个说教者,没有刻意的去进行任何知识的讲授,而是借用书本和孩子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说,xx老师在本节课中不再是一名导演,而是剧中的一个组织者,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
技术评课稿 篇14
陈老师上的一堂课,题目是《信息的编码》。由于设备原因,课是在教室上的,有别于机房上课。整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居多,学生参与度很高,教学成效甚好。整堂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就新课标思想而言,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想指出陈老师一个引导上的不足以作相互探讨。
课堂一开始,陈老师就讲到小布什与萨达姆、小戈尔与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球。吊足了学生的胃口,接着又让学生看一下我校高二学生的网页作品,并让学生从中仔细观察,找出网页中媒体(信息的载体)有哪些?(字符、汉字、声音、图像等等。)接着陈老师让学生回答什么是数字化(所谓数字化,是指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两个数字——“0”和“1”来表示。)。整个引导到这里就结束了,从陈老师的设计思想上来看,是想告诉学生,这些信息的载体就已经数字化了。但是我认为这里面缺少两个问题一个展示(这个展示他放在后面讲了)。1.他没问这些载体是数字化信息吗?2.怎么看出这些信息是数字化信息?我们只看到实实在在的文字和图像,而没有看到以0和1为标志的数字化表示,难以服众。如果加上这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ULTRAEDIT这个软件给学生展示文字的二进制代码,从而明明白白的告诉学生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载体在计算机里面就是以这样的二进制代码存在的。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计算机的数字化上来了。
这是我的一个观点,请老师们指教。
技术评课稿 篇15
一、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
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1、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12月15日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
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没有着急的去纠正,演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为什么和别的同学不同,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众所周知,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的办学是亲口尝一尝,在教学中,林元崖老师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学习实践中,亲身经历由生到熟,由不能到能,由不会到会的全过程,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与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林元崖老师的课我认为,如果在学生操作时候遇到普遍的难题,可以统一讲解以引导,小组展示完成的情况,教师评议,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重要性,那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而邢增强老师的课,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重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又能在教材内容上,做到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如他在设计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让学生自己从素材中寻找图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针对不同学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思路清晰而不混乱;训练的主线明确,课后题有机渗透而不是生搬硬套。邢增强老师的课把插入图片和图片位置、大小的调整这两个内容放在一起,而不把插入自选图形也放在一起上的话,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更容易完成,目标也会更明确。两位老师上的课都非常的精彩,整个教学思路非常的清晰,教学目标情况完成的也非常的好。利用任务驱动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完成了这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最后,一节课上的好不好,我们经常会把目光放在开课的老师身上,可是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一些目光放在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最后的作品,就可以发现一节课下来,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通过这节课学有所得了。
技术评课稿 篇16
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以下是我这堂课的一点看法:
一、课堂分组,小组合作学习不够明显,小组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上尤其是上机操作中,学生们只知道自己独立操作,同伴之间缺少一种合作交流,使合作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整节课单独辅导比较多,显得比较累,也没有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长的积极性与作用也没有能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师课堂上对学生作品评价以及课文总结性评价不够。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评价的好坏将直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参与课堂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听了高老师这节课,我认为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都过于简单,或者说是很少评价。
三、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看书。
高老师在教学文字变形动画之前,让学生自己看书,按照书上的步骤尝试着做。我看了好几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动手做,主要是学生不会看书。我将操作步骤给理顺了一下,让坐我隔壁那一组学生进行操作,他们很快就做出来。如果在学生看完书后,老师能够及时进行指导,讲解,并将步骤理一下,大多数学生应该能做一些。
我认为这节课尽管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无论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以及环节的把握和学生兴趣的调动上来讲都不失为一节精彩的课。但信息技术课起步较晚,没有一个特定的上课模式,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怎样去设计、实施、评价以及怎样真正从走向信息技术课到走进信息技术课。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评课结束,借此机会谈点自己的想法:
从几次的教研的活动来看,我校微机室的硬件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在我看来,存在两种情况,其一缺少了一套多媒体控制系统。微机室里机器较多,人员较多,噪音也多,教师在课堂上讲话学生不易听清,课堂就更加混乱,如果配备了音响设备,课堂纪律相对来说要容易掌控一些。其次,教师演示如果通过多媒体控制软件,控制学生机器,让学生从学生机上进行观看,效果会差很多。首先,颜色会失真,再有,传输速度不快,导致学生机屏幕要慢一些,动画不流畅。如果将教师机屏幕投到大屏幕上,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
第二、信息技术课起步较晚,参考的资料较少,上课经验不足,课堂模式单一。教学竞赛搞了好几年,我们微机组都是我听高老师的课,高老师听我的课。对彼此上课模式已经很熟悉。我想以后搞教研活动,是不是能够走出学校,多去听一听其它学校老师是如何把握教材,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仅在小范围内搞这种教研活动,无异于闭门造车,对我们帮助不大。
技术评课稿 篇17
听了两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观摩课,总的感觉上得不错,很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教学设计各有优点,教学策略各有不同。
哈玉芳老师的这节课,教师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比较、鉴别、自主练习、展示交流等环节,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回忆、比较、评价、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是让学生播放自己的幻灯片,再来观察教师播放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教师在整节课上始终没有提醒让学生看教材,我们应该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学生学会看信息技术书,从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赵志新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探讨、交流、鉴赏中学习提高。首先,在导入课程的设计上,教师通过播放奥运会的宣传动画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播放教师自己制作幻灯片,又一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谁来说一说教师的演示文稿都用了哪些制作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制作一个好的演示文稿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学生参与主动,积极性高。就是感觉学生操作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都只完成了一到两张,课堂效果不明显。如果把这节课设计成两课时的话,效果肯定会更好。(市三小万隽徐燕)
夏丏尊小学朱斌老师上的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四课《搜索引擎》。听了这次课,参看了朱老师的教案后,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个人看法。朱老师上课严谨,一丝不苟,讲授简明扼要,学生互动到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和谐、探究、活泼、创新的学习情境和气氛令人印象深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我将简单的展开做一些阐述。
一、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
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黄清艳老师:我觉得刘老师这节课,首先总体思路的设计不错,开始的导入环节“提问建国时间,国旗等相关知识”,充分结合了祖国60周年大庆这一主题,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由此引出本课内容“画一面五星红旗”。其次,在中间的讲授环节中让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然后由两名学生分别演示两种不同的绘制方法,这种做法也较好,比老师自己去讲,要好的多,还有一点就是刘老师能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不同形式的激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这一些都是刘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当然,我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好的方面】
1、教师素质较高,特别是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有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
2、上课情绪激昂,投入,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便选择掌握较好的同学上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同伴的操作中巩固所学,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用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注意始终锁定在课堂学习上,并将课本知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用形象比喻的方式诠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科专业知识讲解也准确到位,体现了较高的综合业务水平;
4、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在操作电脑时不应该胡乱删除系统文件,使学生在以后上机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学校机房管理和学生在今后继续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都非常重要;
【不足和建议】
1、缺乏板书设计;在新授阶段,教师边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操作边讲解,由于知识点较多,大部分学生光看演示操作和听讲解很难记忆,建议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板书,讲完一个知识点就通过板书进行小结归纳,帮助学生能够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各知识点;
2、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教师在每个知识点都穿插了小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但这种小任务数量较多,且过于单一,建议教师将这些小任务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一个包含本课所有知识点的典型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好的完成巩固学生所学和教学回馈的任务;
3、应让学生再尽量多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让学生完成“将指定的四个文件放进一个文件夹中”等任务时,学生出现了错误的操作,教师马上做出了纠正,建议教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让学生捡“现成”的,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以鱼”不如“授以渔”,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12月15上午在学校听了林元崖老师和邢增强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共商榷。
首先谈一下林元崖老师的课,这节课很好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林元崖老师的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亦是全体学生的课堂。在教学中他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是思考、交流、合作、演示等活动,他都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尝试,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是学生思维的启迪者、点燃者,这一点在林元崖老师的课上尤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讲到设置图片叠放次序时,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难题,这时林元崖老师并
技术评课稿相关文章:
技术评课稿
上一篇:员工个人的辞职信范文
下一篇:关于防寒保暖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