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工作报告>工作报告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

更新时间: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十五篇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对象

  20xx年x月3日开始,历时一周。主题为全国城市青年人婚·房观念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互联网线上调查的方式收集,准确反映城市青年婚房观。截止到x月9日调查结束,共计22407份有效问卷,全面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被调查者具体特征如下:

  1、性别构成参与调查的男性有15873人,占总人数的72.3%,女性有6069人,占总人数的27.7%,参与本次调查的男性人数比女性多9804人。

  2、年龄构成调查对象范围从20岁以下到40岁以上。20-28岁之间每三岁归为一类年龄层,29-40之间每5岁一个年龄层,一共有8个年龄层。其中26-28岁有7381人,占总数的32.9%,是参与人数最多的年龄层。23-25岁的人占总数的20.4%,20-22岁的人占总数的3.2%,20岁以下的最少,只有xx1人,仅占0.5%。29-30岁的人占总数的18.3%,31-35岁的人占总数的15.5%,36-40岁的人占总数的4.5%,40岁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4.6%。调查对象涵盖了整个80后,以及部分70后和90后。年龄层相对集中,能够反映当代城市拼搏年轻人的年龄分布特征。

  3、月支配收入范围月可支配收入共6个阶梯范围。月可支配在30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35.1%,3000-4999元占总数的32.2%,5000-7999元占总数的17.9%,8000-9999元月可支配收入占总数的6.3%,10000-19999元占总数的5.8%,20000以上的占2.7%。也就是说,月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到总数的六成以上。

  4、所在城市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成都等国内一线城市工作的人占此次调查总人数的34.8%,在省会城市的占28.7%,其他城市的占36.5%。三者基本持衡,北上广深渝和其他城市人数稍多。

  二、调查内容

  (一)关于婚

  1、你的婚姻状态是?本次调查中,未婚人数有16602人,占总数的75.3%,是结婚买房的生力军;而已婚的`占24.7%,不排除无房即结婚或者预备换房。

  2、如未婚,你是否有意愿结婚?在未婚人群中,有意愿结婚的占大多数,有16590人,占总数的85.2%,不愿意结婚的只有14.8%。由此可见,未婚者对婚姻还是有所期待的。

  3、你目前未婚的原因是?在未婚的四个原因中,“没房没经济基础”占了一半,占51.5%。其次有33.7%的人是因为“未找到真爱”,还有.7%的人是因为“心态不成熟”,只有2.1%的人是出于“父母亲戚的干涉”而未结婚。

  4、目前你每月的恋爱花费是多少?每月由于恋爱的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多数,67.4%。在1000-1999元之间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3.3%,20xx-3999元的占6.9%,4000元以上的仅2.4%。从调查对象背景的月可支配收入情况来看,在恋爱方面的花销在千元以下是合理的。

  5、你是否曾被父母亲人催婚?在本次调查中,有近七成的人表示曾被父母催婚,30.8%的人则没有此种经历。

  6、你是否会因父母压力选择结婚?有64.3%的人表示,就算是父母逼婚,也不会屈服于压力而勉强结婚。只有35.7%的人表示会。可见,年轻人对于结婚越来越理性了。

  7、20xx,你会结婚吗?而在是否会在20xx年结婚的问题上,想婚与不想婚的人基本持平,都在39%左右,而会结婚的人占20.7%。

  结论:城市年轻人正值适婚年龄,有结婚意愿的人但因没房没经济基础而未婚的大有人在。其中多数人遭遇家里催婚、逼婚等,但并不会迫于长辈压力而结婚。花费在恋爱方面的费用并不是很多,关于婚姻的态度谨慎而理性。

  (二)关于房

  1、你认为自己合适的结婚年龄是?调查中,认为自己合适的结婚年龄最多的是26-28岁,站总数的45.4%,其次是29-30岁,占总数的26.7%,31-35岁占13.0%,23-25岁的刚大学毕业的年龄层占总数的8.5%。处于两个端点的选择36-40岁和20-22岁结婚的人数均比较少,分别为1.4%和0.7%。

  2、你认为双方收入达到多少才适合结婚?在这一项调查中,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双方收入超过5000”和“过8000”这两个选项分别为37.9%和37.1%,合占总数的75%,表明大多数人在适婚时没有对收入有过分的期待。“过1万5”的有19.3%,觉得“过3万”才适合结婚的只占总数的5.7%。

  3、你能接受闪婚么?有高达68.9%,将近七成的人不能接受闪婚,31.1%的人表示接受。

  4、你认为成功的人生必需有婚姻么?接近85%的人认为婚姻是成功人生的必备条件。而15.1%的人认为成功人生也可以不必拥有婚姻。

  5、你认为什么时候能圆自己的买房梦?在调查中,认为自己能在三五年内圆买房梦的占55.5%,超过总数的一半,可见现如今年轻人对买房有自己的步骤与规划。认为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占25.0%,而认为一年以内就能买房的仅占19.6%。

  6、根据你现在的收入和经济状况,你最高能承受的房价单价是?能够承受4000元/平米内房价的占总人数的37.6%,能够承受6000元/平米以内的占29.5%,10000元/平米内的占19.1%。房价再往上能承受的人就越来越少了,15000、20000、30000元/平米的房价能承受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7.5%、4.0%、2.4%。

  7、20xx,你会买房吗?基于对婚姻的期待、收入、房价等方面,表示在20xx会不买房的近一半,占总数的47.7%,持观望态度的占28.6%,明确表示会买房的占总数的23.7%。

  结论:多数年轻人不会选择欠缺情感基础的裸婚,认为家庭与婚姻是成功定义中的必备要素。在城市中的他们认为,只有双方收入到达中等以上水平才适合结婚。希望房价在4000/平的是主流,而一半以上的人对在三五年内实现买房梦期望很高。但20xx,大多数人对买房持观望态度。

  (三)关于婚房

  1、你认为拥有人生第一套房的时间应该在什么年龄?在本次调查中,有44.8%的人认为在27-30岁应该拥有人生第一套房。27-30岁也是认为自己适合结婚的年龄。认为在30-35岁有房的占33.8%,认为是24-26岁的占11.9%。而24-26是多数大学生毕业两三年后的年龄。只有9.5%的人认为35岁以后拥有人生第一套房才是合理的。

  2、你能接受长期租房生活么?高达71%的人都表示无法接受长期的租房生活,只有29.0%的人表示可以接受。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 篇2

  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城市建设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品位三个方面;城市管理则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它包罗万象,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小到人的衣、食、住、行。从根本上讲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最终目标都是要改善城市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几年,我市加快城市建设改革步伐,强化了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云冈旅游专线改造、城市集中供热一期工程、集贸市场建设、西郊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两路拓宽、城市绿化、广场建设、迎宾大桥建设、古城旧街的保护修缮、小区建设和管理等都为我市增添了靓丽的一笔。我市不仅被国家评为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云冈石窟还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历史欠帐较多,我市作为一个较大城市,其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与自身地位很不相称,与多数中等城市特别是较大的市相比,建设和管理差距逐年加大。落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影响了我市的对外形象,并制约着我市的经济发展。着眼发展,重振大同雄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尤为重要。围绕这个问题,三月上旬,我们先后深入市规划局、市政公用局、环保局、建委、节水办及部分街区、集贸市场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给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供此项专题调研报告,供代表审议此专题时参考。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划滞后,标准不高。我市的总体规化是84年制定的(97年制定的至今未获批准),到目前分规和详规都没有出台。由于规划的龙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十多年以来,城市建设就项目论项目而对大同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工业城市在城市特点方面缺乏理性研究,使我市建设缺乏超前意识、形象意识和商品意识,出现了旧城不旧,新城不新,既不传统,又不现代的现状。二是城管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机构改革前,我市城管体制繁锁复杂,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条块纵横交错,政出多门,说起来是齐抓共管,实际是关系松散,职责交叉,各自为战,形不成整体的城管合力。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如何,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由于近几年,我市经济不景气,加之缺乏经营城市的观念,政府投入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财力有限,致使城市建设形成了瓶颈制约。四是城管部门经常化、规范化管理不到位,致使占道经商,乱倒垃圾、违章建筑、破坏绿地、户外广告和野广告混乱等现象长期得不到彻底整治,严重损害了市容市貌。五是我市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六是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必备的制约和强制性。城市建设和管理要上档次,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等制约手段作保证。但近年来,我市规划缺乏权威性,人为因素严重。城市管理执法不到位的现象非常普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认真研究探讨我市建设和管理的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1、加大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力度。严格贯彻执行《规划法》,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一要搞好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形象的塑造,关键是规划。市政府要尽快制定出台XX年-20__年我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分规和详规。对御东新区分区规划要抓紧论证工作。总体规划要吸取历史教训,汲取百家之长。坚持高起点,高品位,使规划思路和群体建筑风格既体现古城风貌,又洋溢现代气息,能够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二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在执行规划上,必须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条龙。对违章违法建筑要不徇私情,严格执法,树立规划权威。对城市重点开发建设项目要进行合理布局,体现政府行为。特别是小区的开发建设要做到功能配套齐全。同时,调整好间距比例,解决好建筑物密集、遮光问题,留出空地搞绿化。《大同市古城保护规划》已经颁布,在旧城区开发改造,要强化一类区的保护力度。城市所有大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和小区规划设计都要进行公开招标,对所有建筑设计特别在结构和抗震性能方面进行审查。并要克服以往停车场严重不足,住宅小区环境容量标准不高及公用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三要加强市场规划管理。集贸市场作为城市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的交易场所,是城市的公共设施,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规划要把集贸市场规划作为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已建成集贸市场10个,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部分建成的集贸市场未投入使用。马路市场和违章占道经商现象依然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完善的集贸网络和强有力的市场管理体制。市场建设和管理必须齐头并进,标本兼治。市场建设应坚持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简易便民,收费低廉的原则。对市场的管理,规划、工商、市政公用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规范管理,力争今年一次性取缔我市的马路市场、增强市容市貌的`良好观瞻。

  2、加大城管工作的力度。城市管理的形象,就是这个城市的形象、城市政府的形象,也是城市市民的形象。只有秩序的繁荣才是真正的繁荣,而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渴望的。机构改革后,经过对全市城市管理部门撤、并、收,理顺了城市管理机制,重新调整和明确了部门职能,成立了市政公用局,解决了过去城管工作、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今后,政府要加大城管工作的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按照全国卫生城的要求,认真找差距,订措施,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内部职能,形成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一要强化依法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文件,严格依法办事。同时,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引入竞争、奖罚、监督、制约等用人机制,切实增强城管执法人员责任感,形成严格执法、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以适应新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二要继续实行目标管理,抓好门前三包,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严格验收奖罚。三要把城市管理同居委会建设与职能发挥,同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密切结合起来。四要把小街小巷下水、道路的修补作为主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市旧城区小街小巷80%没有下水,这一问题应分期分批给予解决。五要对城市环境卫生实行全方位管理。重点对居民小区、车站饭店、工商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御河两岸、公路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等部位进行督促整改。环境卫生要改革扫、保、运、掏运作机制,按照定任务、定价格、定质量的原则,成立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粪便清掏队伍,达到减员增效、降低费用,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六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大同市户外广告管理规定》加大对各类广告,特别是户外广告和野广告的整顿。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影响市容,阻碍交通的牌匾、非法广告和标志性设施,坚决予以取缔;对字迹不清,陈旧破损的限期更换和维修;对不规范的广告、牌匾限期改正;对牛皮癣一类的野广告要动用人力进行彻底清除,并加大治理力度。七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着力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识。提高全民城市意识,是搞好城市管理的根本途径,也是一项长期的治本工作。因此,政府要制定长期规划,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地、不间断地搞好宣传教育,做到建设现代化城市与培育现代化人同步进行。通过教育,使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自觉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培养遵守城市管理规范的自觉性。

  3、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一要广辟筹资渠道,突破城市建设的瓶预制约。首先要抓住国家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重视,千方百计把我市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好。其次,要强化城市经营的理念,盘活城市存量资产,以存量换增量。特别是要强化土地一级市场的管理,通过市场竞争,有偿转让土地和部分设施的使用权。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由政府制定政策,招商引资,放手让个人和社会经济组织去建设和经营市场公用设施。并利用私人或国外资金,加大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二要积极筹备,分步实施道路拓宽工程。继去年,两路一街拓宽改造后。为进一步加强硬环境建设,今年市政府千方百计筹措、调度资金,将继续对我市操场城街等三条大干道及沿三条道辐射的五条小街进行改造。仅在东、西、南、北四大街投资更新路灯的资金将达到649.5万元。为此,在抓好道路质量的同时,要注重抓好街灯建设改造工作。按照街区特点进行不同设计,达到招商引资、繁荣经济、美化城市,让大同亮起来的效果。三要搞好绿化工程。目前,我市城市绿化面积1892公顷,绿化覆盖率25%,公共绿地面积184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9平方米,这与国家城市绿化的标准相差甚远。今年是我市开展城市绿化年活动的第二年,政府将计划投资3000万元用于绿化建设,这充分说明我市对绿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城市绿化要坚持普遍绿化与重点绿化、阶段绿化与常年绿化相结合,提高绿化水平,扩大绿化面积。除主要干道新植、补植行道树和绿化分车带外,要重视对广场、居民区、公园、城市出入口和名胜风景区的绿化。针对我市实际,提倡多种适宜树种、少种草坪的办法,对不同路段还可搞立体式绿化,多方位增大城市绿色面积。同时,要加强管护工作,一分种栽九分管理,克服绿化工作中重栽轻管的倾向。四要搞好城市供水、节水和污水处理工作。我市是严重的水资源缺乏城市。近几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自来水公司产水量呈逐步萎缩状态,98年产水量8272万立方米,99年为7834万立方米,XX年为7585万立方米,XX年为7515万立方米。加之地表水水质不合格,在没有开发新水源的情况下,水的供需矛盾逐步加大。政府要按照供需平衡、持续利用的原则,合理调整供水格局,加强城市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水源保护。加强中水技术应用,并扩大污水处理能力,提高污水资源化进程。特别是要加大新水源的开发力度和东西郊污水处理厂扩建及全线运营工程。五要搞好垃圾处理场建设。我市垃圾围城现象非常严重,据统计全市日产生活垃圾600多吨。加之白色污染蔓延之势也日趋加重,筹建垃圾处理厂工程迫在眉捷。有关部门要抓紧工程的实施,争取使垃圾厂早日投入运营。六要下大力抓好一次性拆除临时建筑,一次性拆墙透绿工作。违章建筑是我市一大顽症,缺少绿地是我市生态建设的一大缺憾。拆除违章建筑,拆墙透绿,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据初步摸底,这项工作涉及78条街,面积达100000平方米,房屋7000至8000间。政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搞好全方位保障,按照法定程序,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这项任务。

  探讨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大课题,它涉及的问题还有很多。这次调研活动时间短,涉及面宽,问题的研究也还不够全面、细致。但需要指出的是市政府在近两年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了力度,增加了投入,城市面貌已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尤其是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把精心塑造城市形象,作为重振大同雄风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深信,通过我们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我市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一个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品位城市风格,整洁优美的现代化都市大同定会展现在人们面前。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 篇3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目前的工业文明虽取得很大成就,但因其固有问题的严重化,已经开始走向衰退,当前一种新的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替代力量正在兴起,这就是说现在面临着工业文明向一种新的文明的过渡,这种新文明即为生态文明。人类社会也将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辩证否定,它扬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的,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生态化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新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 城市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

  在世纪之交,新旧文明转换之际,我国城市发展面临两种选择。或者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发生根本改变,最多只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化发展之路。第一种选择是危险的,"边发展、边治理"或"先发展、后治理"使人类"生存危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甚至拖延解决,只会使为之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到最后可供选择的余地也愈来愈小。我国应该也必须选择第二种,尽管我国城市将在发展中面临更多挑战。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走出"城市病"困境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维护全球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变革势在必行。

  所谓城市生态化简单地说就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这里"生态化"已不再是单纯生物学的含义,而是综合、整体的概念,蕴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的内容,城市生态化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即实现人-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它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社会生态化表现为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及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化表现为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区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对经济增长,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质量的提高,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环境生态化表现为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保护生命支持系统,开发建设活动始终保持在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开发模式向复合生态开发模式转变,这意味着一场破旧立新的社会变革,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城市生态化发展。底子薄、人口多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开辟一条非传统式又非西方化的"中国特色"城市生态化发展之路。以下几点建议对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是重要的。

  1.1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

  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的观念转变过来,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只有改变原有的价值观,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才会改变!自觉的生态意识是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关键。

  1.2 制定行动计划,实施符合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政策

  城市生态化应作为我国城市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并与《中国21世纪议程》结合起来,把这种思想贯彻到政策、计划中去。改变以前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政策、计划,制定城市各领域、各行业生态化发展的战略、步骤、目标等,并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快城市生态化发展步伐,使城市逐步走上生态化发展道路。

  1.3 加强生态立法

  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法规综合体系,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证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这样城市生态化发展得到法律保证,有法可依,对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1.4 设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

  在城市各机构中可通过联合设立综合的、跨部门的生态化发展管理决策机构,组织、协调、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作为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宣传、咨询、交流和推广中心。

  1.5 重视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凡是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社会异化、经济非持续发展的技术,都是与生态化发展相违背的,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生态学原理创造新的技术形式--生态技术。城市生态化发展必须重视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开发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积极选择"适宜技术",推广生态产业,保证发展过程低(无)污、低(无)废、低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逐步走上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之路,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基础。

  1.6 重视城市间、区域间的合作

  城市仅仅注重自身繁荣,而掠夺外界资源或将污染转嫁于周边地区都是与生态化发展背道而驰的。城市间、区域间乃至国家间必须加强合作,建立公平的伙伴关系,技术与资源共享,形成互惠共生的网络系统,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它城市的利益。

  2 走向生态城市

  2.1 生态城市释义

  城市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ecocity)。"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诺斯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瑞杰斯特等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1,2〕。生态城市现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的层次,溶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溶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实质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内涵式"的,采用有利于保护自然价值,又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生态化",太阳能、水电、风能等绿色能源将成为主要能源形式,智力将成为资源的开发方向〔5〕,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循环利用;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建立有自觉保护环境、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机制,有公正、平等、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它具备良好的生产、生活和还原缓冲功能,具备自组织、自催化的竞争序主导生态城市发生和发展,以及自调节、自抑制的共生序保证生态城市的持续稳定〔6〕。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高效利用,自然的演进过程也得到保护和发展;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从地理空间角度看,生态城市是一城市化区域、城乡复合体,城与乡融合、互为一体,这里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与传统城市和乡村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从不同角度来看生态城市,它会有不同的"面目",即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生态城市的内涵。以上几方面实际上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交叉的。总之,生态城市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自然生态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化。自然生态化是基础,经济生态化是条件,社会生态化是目的,复合生态化是前提。

  2.2 生态城市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p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能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p高效性 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p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p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p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而且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以人-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就广义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与资源,形成互惠共生的网络系统,建立全球生态平衡。广义的区域观念就是全球观念。

  2.3 生态城市创建策略

  现代城市与生态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不能因此而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尽善尽美、不可实现的理想乌托邦。现代城市到生态城市可能是个很漫长的发展过程,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美国生态学家Richard Register(1990)提出了"生态结构革命"的倡议,并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十项计划〔7〕。

  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致力于疏浚城市内部、外部物质与能量循环途径的技术和措施研究,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保护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设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部门,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体制;

  对城市进行生态重建(Ecological Rebuilding),力求为居民创造多样的自由生存空间;

  建立和恢复野生生物的生境;

  调整和完善城市生态经济结构;

  加强旧城、城市废弃土地的生态恢复;

  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

  取消汽车补贴政策;

  制定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这十项计划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方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当然中国城市不可照搬,只有从国情和城市实际出发来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建设生态城市道路。但一些成功经验应该借鉴的。

  建设生态城市可分"三步走",即三个阶段:

  第一步:起步期(初级阶段)大力宣传、倡导生态价值观,唤起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视,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示范工程,加强能力建设,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进行初步调整,为建设阶段作好准备、打下基础。

  第二步:建设期(过渡阶段)重在逐步调整、改造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重构和生态恢复,增强城市共生能力,进一步增强人的生态意识,使之自觉广泛参与生态化建设。

  第三步:成型期(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生态城市并不是处于"静止"的理想状态,而是自觉地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实现其动态平衡、持续发展,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强。但若其正负反馈失衡或自我调控失灵也会导致衰败。

  以上三个阶段,对于不同城市因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每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也不尽相同。第一步和第二步实际上就是城市生态化发展阶段,生态城市则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高级境界。可喜的是我国已有不少城市已处于起步阶段,但还有很多城市仍在继续重蹈传统工业化发展老路。

  3 结语

  当前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和乡村,生态化建设实践已在我国蓬勃展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面向新世纪,人类的取向和选择必然是生态化。城市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创造性的规划设计需要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开展对生态城市的研究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前沿课题。因为传统的城市规划价值观是"反自然"的,与生态城市价值观是相悖的,有必要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当前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根本性变革,系统地研究生态城市理论、原理及其规划设计方法、手段、技术等一系列问题。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更应该改变观念,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 篇4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持续繁荣,xx县的餐饮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发展速度较快、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行业。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经营格局,为城乡居民、外国游客和商务活动提供集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服务环境。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对拉动该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一、餐饮业的现状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市地区的科学规划、扩建和改造、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餐饮业依靠城市建设和发展。根据宏观政府部门的规划指导和自由发展趋势,餐饮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县城、火车站、罗门等地区。规模大,员工多,有5家大型网点,经营良好,经济效益可观。经营形式以民营企业和个人为主,主要代表企业有xx县人民政府招待所、杜康酒店、赞隆酒店、英山红酒店、金都酒店等高档综合服务网点。这些餐厅有完整的内部设施和独特的房间。随着人口城市化的'快速稳定发展,餐饮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在繁华的商贸流通区,不仅有大型综合性酒店,还有海丰酒店、凯盛酒店、金龙酒店等酒店,还有牛肉面馆、川菜馆、火锅店、饺子馆、包子馆、羊肉馆等一些小型大众餐饮网点。据工商部门统计,全县共有餐饮网点453家,其中规模以上餐饮企业4家,从业人员1178人。据县统计局统计,20xx年餐饮业零售额达到2.11亿元,同比增长41%。可以看出,餐饮业在我县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我县当前消费市场的一个亮点。

  (二)餐饮业快速发展的特点

  1.商业实体多元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餐饮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民营、股份制、连锁店、个体户发展迅速,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因素,国有企业逐渐退出,国有餐饮业不复存在。总体而言,民营企业和个人经营的餐饮业整体规模和档次逐步扩大和提高,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

  2.餐饮业务种类不断齐全。市区内有高档传统酒店、餐厅、酒店、连锁店,还有传统面馆、兰州牛肉拉面馆、饺子馆、羊肉馆等。小炒店和小摊散落在大街小巷,让消费者在类型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在餐饮业文化上有了新的发展。

  3.大众消费。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个体户企业,消费者都集中在群众中,由群众的口味、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支撑,与特色饮食适当搭配,价格实惠,环境优良,为群众提供舒适的消费环境。

  4.“假日消费”迅速增加。随着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餐饮业的消费不断增加,尤其是假日餐饮业的快速增长,不仅活跃了市场,而且形成了新的消费特征。

  二、餐饮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xx县餐饮业的整体规模和数量在逐步扩大,总销售额逐年增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宏观调控不够,管理不到位。(1)除工商、税务、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外,政府难以充分体现其他监管努力和职能,行业协会行业管理缺失,行业自律和协调服务作用滞后。(2)餐饮业发展规划和网点布局规划不明显。这几年基本处于自发调整、盲目发展的状态。网点建设比较随意,布局不合理。(3)没有行业标准和规范,大多数餐厅参考其他企业标准和规范。

  2.管理理念落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1)部分酒店在经营理念、商业模式、管理技术上没有摆脱传统影响,企业管理落后、科学。(2)管理人才不足,培训工作跟不上,人才引进不够。

  3.大多数餐饮企业硬件设施陈旧。购买和更换的资金投入很少,很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服务质量出现滞后,导致服务质量和服务功能提升缓慢。

  4.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内部发展不平衡。服务人员的收入水平不同,导致服务人员流动性大。经过培训,掌握了一项技能的人,随时会跑路去别处找工作,新人又要重新开始培训,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向心力。企业主在派遣培训方面承担着较大的投资风险,缺乏异地交流、管理经验、管理技术、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引进机会,是服务质量难以快速提升的主要因素。

  三、建议和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合理规划网点建设和规模,引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使餐饮业发展更快。

  2、成立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组织协调服务中的作用。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网络设施布局规划、宣传行业政策法规、完善行业管理制度等。,从而使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和规范,提高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3、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和管理经验。(1)大力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管理方法,用现代管理理念、商业模式和管理技术从事业务,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2)加强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从事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3)引进特色菜、地方名菜、西餐,促进中西融合,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4)引入餐饮业连锁经营。

  4、实施品牌工程,发展特色管理。特别是餐饮行业,要创造性地打造名牌,开展特色管理。这种特色经营战略是提升餐饮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5、加强管理,引导运营。从宏观角度,加强部门和行业管理规范,引导餐饮业合理布局网点,规范经营。就餐饮业而言,应努力加强内部管理,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加强管理,培育和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员工向心发展,提高企业发展协同性;促进员工和服务人员的稳定,从而加强内部培训,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强化城市服务功能。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 篇5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在街街道随机抽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8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人,占45%。看来,大家还是对环境问题不太重是啊。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藓”、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一些回答不会去的有13人,占65%。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大多数回答说不会,、只关注一些娱乐或别的方面的,占55%。回答会的只有1位,占5%。回答有时候会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视,只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无关的有8人,占40%。

  点评:看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人染是无动于衷,不太回去关心。

  地球上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 篇6

  加强社区建设,是首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庆林同志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对城市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与八个城区的领导同志交换了意见,同十几个街道和居委会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一些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医疗站、居民图书馆,听取了市民政、公安、财政、文化、卫生、市政、园林、规划等部门的意见,分析研究了上海、南京、武汉、沈阳等地社区建设的经验,向清华、北大、人大和市社科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咨询,并研究了国外的社区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

  一、社区建设的现状

  当前,首都城市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整个城市的组织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政府层面来看,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逐步把应当由企业和社会承担的职能剥离出来,大量的服务性、技术性工作向社会聚集。从企事业单位层面看,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企事业单位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和独立的法人实体,原来承担的大量社会职能逐步剥离出来,职工开始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从社会组织层面看,城市的外来人口急剧增加,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社会结构愈趋复杂,居民对生活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的追求和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期以来实行的以单位管理体制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为了加快首都城市现代化进程,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途径和办法,不断加大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从1986年开始,提出发展社区服务事业的 第三,缺乏自主,监督不力。一是尽管社区普遍建立了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但缺乏规范。代表会议能够决定什么问题,决定的'问题由谁落实等都不明确。二是居民对政府部门的工作,特别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问题的意见和要求,难以得到解决。三是社区工作缺乏自主权。往往是

  上级要求做的居民没有需求,居民要求做的上级又不支持。由于政府部门对社区统得过死,管得过细,致使一些社区缺乏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是城市基层基础工作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从而严重影响了城市基层基础工作的加强,制约了首都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步伐的新形势下,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区建设,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推进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社区建设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新事业。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城市组织结构、 第一,明确社区的定位。社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层面和重要依托,是“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社会基础与服务对象。推进社区建设,就是要理清城市管理体制中社区层面的管理体制,通过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区组织体系、适应城市管理现代化要求的社区管理体系、适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要求的社区服务体系,构筑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新平台,形成与区、街体制相配套的社区管理体制和治理模式。就是要抓住区、街、社区三

  个不同的环节,使政府工作层面与社会基础层面既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又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确保城市运转实现良性循环。要通过社区这个平台的建设,进一步理顺各种关系,务实城市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通过社区建设,更有效地发挥居民依法自治的作用,推动基层管理体制由行政化向法制保障下的社区自治转变,巩固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中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通过社区建设,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合理配置和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群众的需求;通过社区建设,实现城市基础层面运行有序、充满活力,促进首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早日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二,合理划定社区范围。按照中央23号文件精神,社区界定为调整后的居委会辖区。在前一段的试点中,有的区采取了合并居委会的办法,有的区采取了在原居委会基础上建社区的办法,也有的区采取了不并居委会,通过建立联席会的形式解决居委会内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是否需要调整居委会的规模,既要考虑到历史的因素,也要充分照顾到当前的实际情况,总的看,一要便于管理和服务。便于整合社区资源,便于居民自治;二要考虑到地域性和居民的认同感;三要注意尊重居民委员会和群众的意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居民认同感为纽带,涵盖居民和驻区单位的新型社区。由于各区的情况不同,一个区内各街道、居委会的情况也不相同,科学合理地确定社区,只能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新的建成区规模可以适当大些,老城区受条件所限规模可以小些,特殊的地区也可以划定在原有居委会的范围之内,全市不必强求一致,各区也不必强求一致。在前一阶段,各区县在探索划定社区范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几种模式,如朝阳区是在合并原居委会辖区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社区,西城区则基本把社区范围限定在原居委会辖区。这些做法都是基本符合这些区实际的,应给予充分尊重。

  第三,加快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社区范围确定后,要加快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在社区内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育的新型社区组织结构,形成在党领导和政府指导下的、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组织民主自治功能的、

  广大居民自愿参与的社区组织体系。一是要扩大党组织的工作覆面。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党的组织,把社区内流动党员、各种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社区单位和居民参加社区建设,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落实在基层。二是构建社区自治组织,特别是建立社区代表会议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在不违反《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按照民主自治的原则,把社区内的居民、单位组织起来,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之间的协商协调,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调动起来,共同建设、发展社区。三是逐步健全社区的治保组织、服务组织、志愿者队伍,使社区的各项工作都有人管、有人干。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识。踊跃参与公益性、福利性、群众性活动,开展各种自助、互助的社区志愿服务,推动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第四,创建新的社区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建设不是对原有居委会体制的简单修补,而是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上对城市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因此,必须对传统体制进行改革。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都要积极推进权力下放、重心下移,促进管理职能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行政指令向具体指导、下派任务向积极扶植的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到搞好公共服务上来,更好地强化基层、方便群众。街道办事处要切实负起对社区建设的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的职能。积极创造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居民积极参与的社区建设新局面。二是积极培育和健全社区民主自治机制。要在社区内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通过制定“社区章程”和“公民公约”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确定社区成员在社区中的主人翁地位,拓宽居民参与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要引入“下评上”、“民评官”的形式,建立健全社区民主监督机制。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发展社区各项事业。要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百姓受益的思路发展社区事业。要研究制定政策,改变单纯靠政府推动各项事业的老办法,调动多元投资主体的积极性,运用多种形式发展社区事业。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大中型企业参与社区事业,鼓励发展居民自办的股份合作制服务企业,鼓励下岗职工兴办个体私营企业。要积极探索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路子,引导社区成员单位把已有的服务性设施向社会开放,由开放发展到与

  社会联办,再过渡到以社会兴办为主,逐步形成社区服务业资源共享、加快发展的良性机制。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把过去经营不太景气的小旅店,经过改造,引入民营经济经营,开展养老服务,效果很好。各街道这样的卡拉0k厅、小饭馆很多,都可以改造成社区服务的资源。

  第五,突出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社区建设工作任务很多,但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是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有一个方便快捷的服务体系,有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有一个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建设应结合群众的这些愿望和要求,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全力维护社区的安全稳定。要在构建新的体制上下功夫,重点是搞好专群结合,开展群防群治。要建立健全以公安部门负责、政府专业管理与社区 二是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重点是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要拓宽投入渠道,建立和完善市、区(县)、街、居四级社区服务设施和信息网络,规范整合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点。要继续重点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形式,拓展社区服务,在社区内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社区互助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抚、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

  三是要发展社区卫生。建立和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抓好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 篇7

  今年4月浙中城市群规划在省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顺利通过,对浙中城市群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最近兰溪市通过了省教育强县(市)的评估验收,实现了各县(市、区)创建省教育强县满堂红,教育强市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面临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如何谋划统筹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浙中城市群教育发展力,为浙中城市群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亟待思考研究并寻求解决办法的重点。

  1.在优质上突破。提升教育理念,学校发展必须追求个性品质,把校园建成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将关注的焦点从知识传授、知识巩固切实转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上来,让学生从繁重的应试教育和课业负担中真正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成长的主体。改革传统的教师学校所有制,积极推动区域性的.校长与教师定期轮岗制度;改革传统的学校行政区域所有制,积极尝试跨区域尤其是跨城乡的学校连锁新机制;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制度,积极探索片块式发展、捆绑式评价的考核评价新思路,促进办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努力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2.在协调上突破。学前教育着重提档升级,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创建省等级幼儿园,提高办园水平。基础教育突出品牌创建,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加快建设省重点中学、示范性学校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立足基础能力,统筹专业发展,支持资助实训基地、示范专业建设,推进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推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融合的综合高中模式。高等教育突出教育质量,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鼓励支持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弱势群体教育突出救助,特殊教育实行财政全覆盖,建设市特殊教育中心;进一步关心贫困生、学困生、残疾生等人群的学习生活;落实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女入学同城同待遇政策,基本实现零拒绝、零收费。

  3.办学模式上示范优质。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从源头上减少择校,增加公平。以名校为龙头组建15个教育集团。通过特色办学模式,促进市区学校、教育集团立足实际,选择特别视角,明确特色定位,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走特色办学之路,鼓励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努力使人人得到合适的教育,得到最大的发展。

  4.管理体制上辐射效益。职业教育学校较多、规模较大、专业雷同等,必须加大专业统筹力度,促进学生分流升学,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这需要对市区职业学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区高中学校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分区管理,资源配置重复,办学差距较大,教育水平不齐,发展壁垒较多,统一行动难度大,办学效益欠佳,阻碍核心区教育合力的形成,参照市新区、市综合配套改革相关精神,完善市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教育公共资源开放、融入服务全社会机制的形成。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 篇8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20xx年我国共有建制城市661个,城市市辖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而人口则占全国总人口的41.7%。

  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XX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 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

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十五篇2023年城市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对象20xx年x月3日开始,历时一周。主题为全国城市青年人婚·房观念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互联网线上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模板10篇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有哪些?事迹材料可分为个人事迹材料和集体事迹材...

  •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10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怎么写?通过输送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帮助...

  •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优秀范文10篇)心得可以分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写实习报告心得怎么写,这...

  •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2023年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消防员是社会中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展现了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精神,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