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感言
教师读书感言十四篇
教师读书感言 篇1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教师读书感言 篇2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师读书感言 篇3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升华自己,超越自己。”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读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把自己看过的书再看,再看,看得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细致、精练的思索,并把这种思考所得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下面我就结合最近读过的并对我影响较的几本书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
第一本是《贾志敏课堂实录》,是我自己搜集汇编的。读贾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实录,让我明确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根”,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树立扎实、朴实、高效的教学风格。从紧扣课题导入,分层次朗读,抓重点句子指导朗读,扣重点字词感悟全文,注重说话训练,读写结合等,在此基础上钻研教材,以贾老师的设计理念来设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
第二本是《窦桂梅阅读教学精品录》。众所周知,窦老师的课气磅礴,广博深邃,挥洒自如,具有巨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堪称课堂教学的艺术!教学中,她提倡设计课堂就是设计人生;抓住课眼设置主问题是上好课的关键;预设与生成要照耀每一片叶子。窦桂梅老师对我影响最的是她说过的“设计课堂,关键靠底蕴靠立思考的勇气与能力”这句话。因此,每每看到教材,我都不急于搜集课外资料和教学参考书,而是先熟读教材,钻进去,找到文章的主题、课眼,立思考,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最后,用窦老师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审视我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环节。也许一开始要走些弯路,并且道路艰辛,但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成长,迅速树立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丑小鸭》就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第三本是雷玲主编的《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书中以美国、日本、英国、澳利亚等国家一线教师的课堂实录和国内专家对课堂的点评构成,深入研究国外一线教师的课堂,不难知道:为什么国外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都很强,而我们的学生却只会考试,严重缺乏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了。
其次:《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好老师征服后进生的14堂课》,让我的心更柔和、更平静,更能理解学生、接受孩子的种种不成熟。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则让我更了解自己,更理性思考问题,更热情对待家庭和生活!
好书多如烟海,看你怎么读而已!我认为只有善读,才能象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
教师读书感言 篇4
自从工作以来,很少静下心来去读一遍文章或一本好书。借这次寒假作业的机会,想着让自己沉淀下来,找个时间安安静静的读一本书。然而大抵是太久不读书了,又要考虑到时间俗物各方面,一时之间对读什么书很是茫然。幸亏学校很有先见之明的考虑到了,推荐了很多好书,于是一早我就兴冲冲挑着自己感兴趣的买了。很可惜,事与愿违,一个春节过下来,读书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加上笔下生涩,竟是不知如何下笔。于是这个心得只能姗姗来迟,粗糙难看了。
从事历史教学也有几年了,自己其实一直知道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需要大幅度的改进,但是大概是有了职业倦怠,竟是不能下定决心,每每想到在课堂上教导学生勤奋好学便深感汗颜。其实自己才是更应该勤奋好学的那一个,不论是历史专业知识还是教育教学技能都亟待提升。而读书毫无疑问是提升的一个基础前提。基于自身目前这种麻木的状态,我深深的觉得首先要学习一下如何来读书,于是陈四益先生的《站着读还是跪着读》、英国艾德勒的《怎样读一本书》让我醍醐灌顶。
关于老师读书的态度及怎样读书和读什么书的问题,我在网上曾经多次关注过,也见过很多人的观点及推荐的数目,但是陈先生关于读书态度的精辟见解和分析还是让我深深折服,感触颇深。“站着读”和“跪着读”实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书态度。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跪”意味着屈服和逆来顺受,而“跪着读”体现的则是一种迷信书本,想书本“下跪“的读书态度。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吸收书中的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有所感悟。书本是一种知识的载体,书本的知识是抽象的,他传递着作者当时的所想所悟,建立起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读书更重要的还是读者自己对命运的感受,对事物的理解。如果一个人在读完一本书后一无所获,而只是不加自己理解地将书中的内容一切照搬且深信不疑。
抱着这样读书态度的人,我相信终其一生也不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对于“站着读”这种读书态度,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有体现,先生提倡对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我们都要用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在接受和传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有所提炼。特别是对于文化的继承,更需要我们以一种“取其精华,祛其糟粕”的方式来对待,万不可一股脑儿全体接受。古往今来,书中的确蕴涵很多经历时间的冼礼而流传下来千古名言,但其中也夹杂着不少谬误或是不适合如今时代发展的经验。
如果读书之人再以谬传谬,后果不堪设想。孟夫子也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跪着读书,禁锢了人的思想和创造,阻碍了人类进步的步伐。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去看待所读的书。在读的过程中,读者与作者进行着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在交流中思考,因思考而质疑,甚至因质疑而反驳在读作者双方灵魂的撞击下达到读书的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使读书发挥出其更大的效益,才是真正会读书,读懂书。
陈先生的《站着读还是跪着读》给人们如何正确读书指明了方向,站着读书是我们每一个读书人应该具备的品质。读书着是美丽的,思想着是美丽的,坚持着更是美丽的。在这个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提倡站着读书,其背后蕴涵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提倡我们要在站着读书的基础上学会站着做人。特别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自身的“挺直”才是教导学生的基础,如果不是站着读,而是跪着读,那这书不如不读。
我们的老师讲课又何尝不是跪着讲呢?有时完全屈服于教参,屈服于专家,屈服于权威,而没有自己的丝毫见解,岂不悲哉!我们的学生听课难道不也是跪着听吗?大多数听从老师的讲解,听从资料书的解释,不敢质疑,不敢发问,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试想一下,这样的教育能向前发展吗?
艾德勒的《怎样读一本书》却是用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了英国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基本阅读能力匮乏而导致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这里的阅读能力不是指读小说一样的识字能力而是指对一般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读这边文章的时候,我总是会联想到我们的学生,我的历史课堂,学生在把握重点,梳理知识方面的欠缺,当然,他们还只是初一,有很大的提升余地。但是即使如此,考虑到当今国家应试教育的普遍存在,如果他们的理解还是“跪着读”那样的全盘接受,后果会如何呢?我们民族的创新将来源于哪里呢?
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一下自身的抱怨疑问。对于一个教历史的老师来说,历史是指过去了的事,也就是说,历史是既定的史实,似乎没有什么可供你发挥的余地。而历史又与政治息息相关,很多地方更是不容置疑或发挥。或者你并不赞成某个观点,但是在现在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下,在分数的单一标准下你还能怎么做呢?我只能说有时候上历史课的时候心情很复杂。
教师读书感言 篇5
王晓春在《做一个聪明的教师》一书中说: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的确,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
书中谈到,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而管理者则不然,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管理者以任务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务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管住自己。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学生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学生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必须深入孩子的灵魂。
我们天天念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常常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从制度上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可总不能如愿。就说放假前我的班级,那些孩子个个聪明,也不招人讨厌,我一直觉得他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我也常常在自习课的时间悄悄的出现想抓他们一个“现形”,可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的,然而任课老师和我见到的恰恰相反。看来孩子们只要意识到我离开了就不自觉了。这样的现象在任何一个班级应该都是普遍存在的,仔细想想,这可能与老师的严厉管教有关吧。其实出现问题了,我们不应是严厉的批评后就算了,我们应该和孩子们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内心,帮助他们去自己管理自己。
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做一名温情的教育者,而不是一名严厉的管理者。
教师读书感言 篇6
凡是用金钱能买到的,都不值得珍惜;而值得珍惜的都无价可沽。而由读书获得的精神财富是唯一骄傲的资本。读书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更是一种充满生机、勃发向上的生命精神,谁拥有了它,谁的生命之花便不会凋零。
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年轮的多少,而在于精神灌注的长短。而读书则是洗涤灵魂、陶治性情的妙方,生命也因书而美丽。要抒写出生命的华丽篇章就请一定“热爱读书”吧!
习惯于畅游在书的海洋里,我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从《诗经》到四大名著,从《雾都孤儿》到《小王子》,朱自清的散文杰作《荷塘月色》,三毛的游记小说,泰戈尔的抒情诗……那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在那里精神得以慰籍,心灵得以净化。许多先贤圣哲,许多文人雅士,或头悬梁,或锥刺骨,或凿壁偷光,或红袖添香彻夜苦读,人们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正是这种读书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才得以传承。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不断的啃着各种书本,从地摊上、从书店里,从图书馆,我汲取了许多有益的东西。读书使我受益匪浅,它用中华的千年文明渗透了我的灵魂,它用无上的精神力量感化着我的心田,它用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我逐步成熟。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可以使我们视野开阔;读书可以使我们知识渊博;读书可以使我们情趣高雅……是读书让我认识了李白、杜甫、朱自青、老舍、歌德、普希金、狄更斯、黑柳彻子……是读书让我知道了希腊神话、诗经、唐诗宋词、散文小说……是读书让我懂得了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是读书,让深处纷繁世界的我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书,给了我很多很多。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担负着培育祖国花朵的重任,担负滋润孩子心灵的重任。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陶冶自己的品德修养。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徜徉于学海攀登于书山;用自己温和敦厚的品性去浇铸孩子的心灵。这样,孩子的眼睛才更清澈更明亮;孩子的语言才更得体更文明;孩子的行为才更优雅。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情吗?
工作之余,不妨翻翻书架,逛逛书店,找本好书,置身其中,其乐无穷。
教师读书感言 篇7
暑假时,读了许多遍的《有效教学十讲》,对有效教学的概念和手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把平时看到听到的各种相关理论联系起来,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好处:
这个书内容直观,语言直白,实例较丰富,易懂,对有效教学从概念到具体操作方法都有叙述,比较全面,作为教师平时没多少时间查这些新概念新说法,可以作为工具书,操作上有疑惑的时候可查阅。方便。但是书本作者总是在回避一个很直观的问题,即分数和作者观点相背时的对策,常用妥善处理,协调,逐步改进,摸索等模糊字眼带过,所以虽然讲得天花乱坠,读完多次也是心中无底。读是读了,实际中遇到问题还是迷茫。教师学了这些思想方法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感觉风险好大的,实施中的问题谁来买单?教师,领导,还是学生?还是总得有做小白鼠的,我不做谁做……
二、我可以改正和改进的:
1、文化程度偏低,要努力学习,丰富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教学过程中要收放自如,心想的,嘴说的,要和当时的情境想适合。比较难。努力靠近。
2、积极主动改善师生关系: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把握难度大,说说容易做做难,具体操作难度更大。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教学内容和时间,学习方向把握,结果和过程不一致……等等矛盾,只能是逐步的探索。
3、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注重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4、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尽量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风险极大,现阶段实行在无法保证分数的前提下,极有可能引起学生,家长,学校多方面误解。
5、教材分析依据“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学生能力。
6、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总的说,有效教学也好,素质教育也罢,一切看起来很美……我要做的很多,很多……
教师读书感言 篇8
美术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行为,是人类用于获得想象形式、美化环境的基本方法。人们创造和运用美术来表达感情、交流观念。近来看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一书后,我对美术又有了更近的认识,特别是对儿童美术,所谓的儿童美术就是指儿童锁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其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
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书中讲到对美术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内容太陈旧、没有一点美感,学生对教材也是毫无兴趣。而且也是重在培养技能,对孩子的感受及表现能力考虑的较少。这样做会造成孩子的作品内容单一、缺乏个性。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岁以前幼儿的美术能力是随着认识水平和思维发展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的,孩子们一般能表现他认识过的事物。如果按以往的经验,我们会认为处于涂鸦期的幼儿,还不具备创造形象符号的能力。以为孩子还小应以培养兴趣为主,内容多为练习涂色或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如画圆、小草等等。在认真分析孩子的兴趣爱好后认识到只要孩子喜欢感兴趣的内容他是表现的最棒的。
看了此书后还了解到了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根据对美术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不同侧重,可以相应地将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分为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和教育取向的美术儿童。一个尚未社会化的幼儿,以其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适应社会是会草遇到很大障碍的,幼儿在使自己适应一个按成人的兴趣、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社会的过程中,幼儿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满足情感上和智慧上的需要,为此,在活动及适应中幼儿需要游戏。只有通过游戏才能实现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建构儿童审美心理的教育。教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应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注重培养儿童的审美表现力。在书中我了解到了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儿童亲身体验美术作品中的审美特征,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在欣赏过程中让孩子们通过看一看、讲一讲、找一找、谈一谈、画一画等形式将美术作品中的思想、内容表现出来。对于儿童美术活动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活动中有各自的内容和要求,比如在为小、中班设计时,他们的知识经验相对较少,生活范围较狭窄,在内容规定上应与他们生活经验接近,这样溶解为他们所喜爱,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总之,美术对儿童,特别是学前儿童而言,美术这个词的涵义又有很大的不同,在儿童时代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渗透的。美术是其发展的一种表现,在书中让我学到了更多的儿童美术知识对儿童美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在活动设计时让我有了更好的思路去设计活动。
教师读书感言 篇9
这个暑期我校进行了“转作风、正操守、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该活动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树“以德育德、以身立教”的为师之道,增强勇于担当的使命意识,有为有位的危机意识,锐意突破的创新意识,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勇敢肩负学校领导的使命。
我校倡导四个坚持不动摇:坚持师德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不动摇,坚持良好养成教育不动摇,坚持落实办学规范和精细化管理不动摇,坚持探索有效高效课堂模式不动摇。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知难奋进,负重拼搏,自己加压,开拓进取,尽快出成绩、出形象、出经验,化育刻苦勤勉、博雅大气优秀学生;打造学子向往、人民满意的品牌初中。
我们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新的机制建设;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及总务后勤管理等重要工作。
我们要坚信这一理念:人人都能成功,成功来自奋斗!我们教师要树立这样的作风:师表至上,大爱无疆;精诚团结,敬业爱岗;朴实严谨,善于治学;潜心育人,业务精良;廉洁从教,操守高尚。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价值体认,共同的责任担当,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一起努力!
虽然时间紧促,受益匪浅!我们需要学习最新的知识理论,以便更有效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工作。集训给予我们机会,使我们补充汲取了急需的营养和能量!
XX年10月7日在市局、中心校的统一安排下对我们中心校的全体老师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爱岗敬业。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把它当作自己的人生事业来干。一个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不热爱自己的职业的人,是不能在工作中干成一翻成就的。人的一生需要精神和物质,缺一不可。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其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整个人生也是残缺不全的。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要奉献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关爱,切忌言行过激、办事草率。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一上午的学习当中王世威老师主要抓住以“爱”为中心,同事他也总结出了爱生的就需要:即智慧、惩罚艺术、发现、尊重、教育艺术、鼓励、宽容、批评艺术、微笑。可见在现在的教育当中给予学生的爱,让学生的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我们每个老师最先要做好的。
向书本请教,听校领导和名师讲座,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会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参加培训会,使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开得非常的好,对我这个数学老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使得我在以后的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好的教学方法,更新颖的教学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教师读书感言 篇10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品读一本好书,如获珍宝。我阅读了著名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深受启发。
1940年出生的杨老师有着五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历,近四十年对青少年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是我们的大前辈,我敬佩她用自己的那份爱心和热忱,浇灌着祖国的这片艺术教育园地,为我们这群从事美术教育的年轻教师们传教授经。这本书中具体介绍了在现代我们如何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起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杨景芝老师在书中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和教育实践研究,以新的教育观念,全面且系统地分析、论述了她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与体会。
“爱”是杨老师美术教育的核心,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在“爱”之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对教学更深入的研究,美术形式多样化创新发展。
美术是唯一的一门没有标准答案的学科,它并没有正确答案,只要是你根据主题,无论你怎么去创作,都是可以的。它更突出人的主观感受,在乎技法和个性的相融合。美术更是一门追求百花齐放的学科,就像是一个“大花园”,它鼓励我们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创新,敢于突破。新课改中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有创新精神,研究创新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手段、创新的教学内容、创新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将创新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顺应学生发展的同时,拓宽学生思维,打破固有,多角度的去创造非凡。
20世纪,在西方的画坛中,一些艺术家勇于打破传统绘画的固定程式,不再过于追求画面写实、光影变化、严谨刻板的构图模式,画面内容则借形体、线条、色彩的形式组合或结构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情感,画面呈现出虚幻、抽象的感受。儿童就是大艺术家,儿童的绘画能力依赖儿童认知和感知能力发展,他们常以自发和自然的方式创造艺术,通过美术表达使自己得以肯定,而并不考虑自己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他们的绘画蕴含着思想、活力和愉悦,谱写着个人成长的历程,大胆表达内心,表达所想。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中十分重要,教师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打开思维,激发潜能,勇于突破自己。在评价学生作品或艺术创造时,并本着多元化、个性化,包容和鼓励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捕捉到亮点,激励大家展现出独特个性,在愉悦的美术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不断超越自己,创意无限。
教师读书感言 篇11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外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全市出类拔萃的美术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不足。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及体会:
一、参赛内容“全”,自身受益多
这次美术课评选活动内容全,涉及到一至六年级的教学,内容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课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使我更好的学习了不同知识内容的教学新思想。通过本次听课学习,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明确了以后教学改进的方向,受益颇多。
二、课上展示“亮”,课下体会多
参赛的教师大多是各县区的优秀教师,有很多新理念;非常有特色。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演绎着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每堂美术课,我亲身体会到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首先,精彩的导课很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老师以录像,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精彩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其次,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教师素养也同样重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艺体类教育更是一门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任教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术文化素养和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再次,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你收集的资料很有价值”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我认为: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好”,还要对于他回答的问题给予一个准确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准确的评断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自己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
本次外出学习,深感获益匪浅。虽然几位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参考的东西,俗话说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教师读书感言 篇12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的作品不仅能够深深地吸引每一个幼儿,使他们在羡慕、赞叹之余,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充分感受美的过程中萌发表现美的愿望,而且幼儿通过欣赏各种美术作品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并且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我在日常美术教育实践中有些粗浅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选择一些形式感强的美术作品供幼儿欣赏
如绘画中色彩明亮的、阴郁的、欢快的、悲伤的,体现鲜明色彩个性的作品;构图富于节奏,韵律的作品等等。如色彩鲜艳、不断流动变化的现代派作品以其新鲜多变的特点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和注意,我们现在用的教材里就有许多大师级的作品如凡高的《星空》、《向日葵》等非具象的、无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儿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追求,容易为孩子所接受。
其次,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事物
如有的名家喜欢画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这恰恰与幼儿经验相吻合,齐白石画的昆虫、小虾、吴作人画的熊猫等均深受幼儿的喜爱。花鸟、景物作品使孩子们逐步培养起从平凡中发现美的能力。如民间玩具、艺术作品欣赏等使孩子们从美术的各种表现方式中感受到各种形态的美。如在对《布老虎》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引导幼儿从形象、色彩、构思等方面进行理解。并对“布老虎”中强调虎头的形象特别是浓眉大眼及充满稚气的神态中理解到人们对孩子健康成长所寄托的美好愿望。同时,布老虎的色彩鲜明突出,民族风味较浓,对幼儿了解民族色彩起了引发作用。
二、我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设计出很多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活动,使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如在让幼儿欣赏民间剪纸活动,会运用语言交流的方法引导幼儿去欣赏。我和幼儿坐在一起,共同欣赏作品,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用开放式的语言提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你在什么地方也见过剪纸,剪纸作品与绘画作品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说说有什么不同?在描述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尽可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一系列的充分欣赏交流,幼儿对剪纸作品的特点已有了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了感受美、理解。
有时为了让孩子对作品有些初步的了解,如在大班幼儿欣赏米勒的《拾穗者》时,先让幼儿模仿农民劳作的情景,让幼儿多做几遍弯腰拾稻穗的动作,从中体验拾稻穗时身体的动作、表情等感受,然后再出示《拾穗者》请幼儿欣赏。通过上述的直接参与,幼儿对作品和人物的形象、姿态、表情等的欣赏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幼儿更喜欢用身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喜欢一件作品时,并不一定能说出为什么喜欢,他觉得喜欢就是喜欢。因此,可让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
有时在平常的绘画活动中会采取幼儿间的互相评说和欣赏为主,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如在绘画活动中先画完的幼儿可以自由地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或放在展览角中展示,并小声地互相评议和谈论;整个活动结束后,可以请幼儿欣赏别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并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便于幼儿把对名画的欣赏经验迁移到对同伴和自己作品的欣赏中,使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评价《星夜》时,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整体感受、理解整幅画,问幼儿:“你看整幅画后感觉怎样?”“你喜欢这幅画吗?”当时,有小朋友说:“画的背景很漂亮很特别”“天上的星星画的像烟花一样亮”说明幼儿通过对作品的感受后,有了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使幼儿对色调、构图、色彩的情绪等有所感知,幼儿在欣赏的同时,不仅学到了一些浅显的色彩知识以及施色技能,发展了他们的色彩潜能,而且也感受到了作品的不同风格,提高了审美趣味和鉴赏力。
教师读书感言 篇13
不管春秋还是冬夏,在我的床角,总是静静的卧着一本书......它就如同灿烂的阳光一般,暖暖的,暖进了我的心里,暖进了我渴望书的滋润的心,是这些书,开启了我的读书之路......
依稀记得第一本书是在五年级是看的,还是被强迫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那时是暑假,无聊就趴在床上静静的看着清淡素雅的封面和一页又一页的文章,有些皱,也有些旧,是在图书馆借过来的,在夜深人静时,我才翻开第一页,可能是巧合,第一篇就是他的『春』,第一次可以见到这么美丽的春,原来我所厌恶的散文在我眼里可以是美的,花了很久很久,我看完了那篇美得令人震撼的『春』。
第二天清早,一醒来,便有一小缕细细的、密密的雨丝飘到我的脸上,呵呵......春天来了呢。第一次对春天的来临有那么激动的期盼,可能就是因为......一偏头,便看见那本清淡素雅的散文集,静静的卧着,如一缕在沉睡中的春日。走在窗户边,浓浓的春的味道溢进了房间,溢进了我的心里......雨后的电线上还滴着雨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
湛蓝而清纯的天空,如棉花糖一般的云朵,灿烂着仿佛在微笑的太阳......果然,朱自清笔下的『春』是那么美却那么真实......
现在,据那段为春而激动的时光已经足足有两个春秋了,但是文中的几句话却如同朋友一般形影不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看到这几话,我仿佛看见了明日的太阳,生活的希望,即使有多大的烦恼,我也不会忘记,生活那美好的希望就在我的身边......
教师读书感言 篇1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爱看书,漫步在茫茫书海中,幸福伴我左右。书成为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曾顺着鲁迅的墨迹,去聆听那声声呐喊;曾伴着遥远的绝响,去搜寻文明的足迹。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书籍给予我们的,不是单纯的知识,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激动,而是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备的才智和勇气,并唤醒我们的心灵,使人对生命的尊严肃然起敬。
书,就像是一位好朋友,随时随地引导你走向成功的道路。从书中,我们能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理解到无穷无尽的人生哲理。我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结识一位百折不挠的英雄——保尔·柯察金。我仿佛看到了那激奋人心的场面。无数苏联青年,怀惴这本书,高呼“为了祖国,前进!”勇敢地冲向疯狂的法西斯侵略者,鲜血染红了莽莽雪原。我终于明白了:生命属于每个人,虽然只有一次,但只有把它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那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在灯下秦淮河的桨声中,我隐隐辨出父亲那苍老的背影;在寒夜的小橘灯下,我看到了童真与母爱的无私;在那浊浪排空的海域中,我理解到了老人对海的不屈的斗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仿佛也把我带到了那座小木屋里,同时,也告诫我:不能以外貌来判断人的美和丑;《头悬梁锥刺股》中的主人公苏秦激起了我勤学的火花,将来报效祖国;《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看到了她那悲惨的童年生活,使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一套《中华上下五千年》丛书展示了一部熠熠生辉的中国历史,让我看到了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了……
书,让我接触到了美好的人生。“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这是高尔基对看好书的感慨。而对于我来说,更何尝不是呢。在书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感悟生命,丰富人生,这,正是一本好书所带给我们的。有好书的陪伴,在书香中成长,笑着迎接每一天的灿烂阳光,将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
教师读书感言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感言
上一篇:军训感言800字高中
下一篇:小学生参赛感言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