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工作报告>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

更新时间: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精选6篇)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 篇1

  一、背景

  教育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阶段,各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结合新技术的教育管理创新及教学模式应用的探索上,随着移动互联网及云平台等新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日益普及,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管理与教学支撑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现状

  基于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系统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我们对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的现状做了一次调研。

  1.调研目的

  (1)了解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现状。对国内电大系统、中高职院校及部分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等其他机构组织的与教育信息化培训相关的活动进行较大范围的调研,获得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训开展情况的真实信息。

  (2)挖掘培训的真实需求。期望通过对这次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培训对象结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从中挖掘出教育信息化培训的真实需求。

  2.调研对象

  有全国43家电大院校系统提供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100家高职院校提供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100家中职院校提供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20多家教育服务类机构和企业开展的有关教育信息化培训活动。

  3.调研方式

  通过对调查对象公开网站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信息、招生简章、通告通知以及学员公开发表的培训心得等进行搜集和整理,统计出全国44家电大院校、200所中高职院校以及多家教育服务类机构近三年来开展过各种级别和类型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培训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分析。

  4.调研内容

  调研信息内容涉及培训的主办单位、培训规模、培训对象、培训时长、培训方式以及全部能了解到的具体培训课程内容。

  5.调研结果

  此次调研涉及了43所电大院校、200所中高职院校及部分师范院校,另外一个重要部分是调研了20多家教育服务类企业,获得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培训共153期,其中以师范院校和电大开办为主,高职院校有不定期的内部培训活动,而中职院校一般是外派型培训。

  (1)在开办规模上,根据培训班类别的不同会有两种较大的差别,一种是对外的招生培训,影响力较大。一般由电大和部分师范院校举办,诸如面向全省或全市的集体培训,也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但规模都相对较大。另一种是对内的培训,影响面也较窄。主要是面向校内的教师或教学管理和辅助人员,培训规模基本在几十人以内。

  (2)在培训方式上,除了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及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过为数不多的在线学习及视频会议方式的培训之外,其他院校和机构进行的均是线下的课堂面授培训,并且一般是一至两天的短期培训。

  (3)在培训对象上,主体可以分为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三类。这里培训对象是按照培训机构开设课程针对的目标人群进行的分类,其中,管理人员针对的是各院校校长、教务处领导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包括教务教学系统管理人员、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图书管理员等,还有其他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人员、社会上信息技术爱好者。在此次调研获得的153期培训中,针对学科教师的培训有88期,面向技术人员的有63期,而面向管理人员的只有7期。

  (4)在培训课程内容上,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内容也会呈现明显的偏向性,但总体可以分为三类:理论理念类培训、技能类培训及应用类培训。就目前的开展情况来说,以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培训居多,面向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面向管理人员的统筹规划与实践应用类的培训还比较少。

  (5)对于培训内容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培训课程内容的三个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调整,并得到近三年教育信息化培训关注热点的转移情况。

  A.理论理念类培训

  从20xx年到20xx年,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经历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和转变,从一开始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认知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理念和思考,仅仅一年后的20__年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行业便开始关注到信息化与课堂教学创新、信息化管理的反思与改进、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原则的研究、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探讨以及在线学习、终身教育等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知识领域。

  B.技能类培训

  技能类的培训也经历了从计算机基础、网络软硬件知识、多媒体制作技术、教育管理及教学信息化平台操作、网站设计与开发培训转向课程开发技术、互联网资源的高效获取与利用技能、课件制作与课程建设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智能交互教学方式、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等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培训内容。

  C.应用类培训

  应用类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平台的培训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从统计结果来看,平台的应用和管理培训较多,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信息化能力提升上的培训还比较欠缺。

  6.调研的不足之处

  此次调研主要以网络调查的形式展开,没有进行培训主体的直接探访。只对公开发表的信息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对于没有在网站或其他公共渠道上发布消息的培训并未作统计,因此所搜集到的信息也可能是不完全的。但这只作为我们对教育信息化培训现状总体上的把握,而各院校培训开展的情况和总体趋势是基本一致的。

  三、调研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呈现以下特点:

  1.培训项目缺乏长期稳定性

  由目前的调研结果来看,短期的培训课程较多,定期的培训项目较少,缺少能够提供长期稳定培训的机构和组织。各级各类院校举办培训活动的随意性较大,外派培训对于参训人员的选择上也存在很大随机性,不能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需求。

  2.培训覆盖面较窄

  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人员――学科教师、技术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目前的培训活动主要是面向学科教师,针对管理人员和教学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目前还比较欠缺。

  3.培训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

  在调研得到的培训信息中发现,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培训课程集中在网络化信息化软硬件的操作使用等新技能的培训上,缺乏涉及学校信息化统筹规划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训。

  4.缺乏科学的培训教材

  纵观历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学院学习的教材大都来自培训讲师个人制作的PPT,没有经过专家多方论证的统一学习资料,在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全面性上难以得到保证。

  5.培训方式没能与时俱进

  虽然现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成人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但从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的培训绝大部分是短期的面授课程,很少有通过线上学习的形式进行培训课程的引申和延续。

  四、对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建议

  不管是国家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部署,还是时代科技进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教师及教育管理和辅助人员对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都呈现出极大的需求,根据对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方式调研得知,受教育工作者欢迎的提升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学习方式依次是参加培训(59.61%)、团体协作(16.94%)、专家讲座(13.68%),这与实际方式自学(56.68%)形成很大反差。因此,形成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兼备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渠道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切身需求。

  1.形成长期稳定的培训体系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现在,规模庞大,所需求的教育管理、教学指导与应用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教育工作者当时所接受教育的能力范畴。应急性、零散的随机培训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教育信息化能力的需求。因此,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这一长期性的需求,必须建造能够满足教育工作人员需要的规范性培训体系,不仅要有传统的面授课堂培训,还应有与面授课程相关联的在线学习资源做培训的引申和后续应用及反馈,教育信息化培训现阶段亟需专门性的培训渠道来提供长期稳定的培训服务。

  2.开发针对具体岗位和人员的专门性培训教材

  教育信息化能力需求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教育信息化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同时,不同工作岗位对于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职责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要保证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有效性,就需要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不光要考虑地域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同时也要将职业教育信息化自身的特点纳入到培训内容之中。另外,在教材审核上,应将能否适应具体工作岗位的需求作为衡量标准,同时,由于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培训内容也要跟上持续更新的节奏。

  3.线上与线下结合

  目前来说,市场上具有良好学习体验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还没有较为典型的案例。教育信息化学习人员需要的不仅仅是门户网站上的招生通告和报名表,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培训内容是不是所需要的知识,能不能找到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个人的预修,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个圈子方便共同讨论困惑的难题,以及培训结束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能不能依托线上的学习通道反馈给讲师和更多的学院,进行持续性的讨论研究,共同进步。因此,在筹备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之初,就将培训的延续性作为设计的最重要原则。

  4.培训资源共享

  培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是极其耗时耗力的事情,但大部分培训班在面授课程结束后便束之高阁,利用率与开发成本严重不相符,由于知识更新的加速,课程本身被再次利用的机会也比较小,也造成了培训费用昂贵的现状。在网络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学历教育如网易公开课等已经开始引进各种优秀资源,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为学习者服务,作为教育信息化本身内容的培训工作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线上的网络渠道将开发的课程通过免费或收费的方式进行有效传播,同时也将培训课程本身曝露于公众的审核与评判之下,大浪淘沙,优质的内容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与推广,更有可能被应用于工作实践当中,进而获得更多的反馈和关注。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 篇2

  引言:20xx年x月x日、四月间,我校承担的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研究》,在课题负责人陆正启、李苗老师的率领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分成5个小组,重点调查了我县x所小学、x所初中、x所高中的艺术师资配备情况;艺术教室、教学器材的拥有使用情况;信息技术设备、资源的拥有使用情况;近三年开展的艺术类教学教研活动及取得的成果情况。

  本调查报告研究,旨在对县域内中小学美术、音乐教育和信息技术设备、资源状况进行摸底,收集课题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资料。接下来,课题组将依据调查资料,结合相关文献理论,提出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制定操作规程,并针对性地施以各项干预措施,进而论证课题研究的前期预设,实现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县域内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艺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协同并进。同时,本调查报告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区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问题提供借鉴,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

  一、研究背景

  1、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艺术教育:这里专指美术、音乐教育;协同发展:协调多所学校相互协作完成共同发展目标,它可以是以强带弱,也可以是强强联合;信息技术环境:指基于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图像、声音信息的方法和设备环境;县域:指xx县辖区范围。中小学:以研究小学、初中两个学段为主,高中为辅。

  2、问题的发现与提出

  我工作三十余年,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区、从初中到高中的美术教育生涯。三十余年来,我的工作地始终不出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目睹了xx县中小学艺术教育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全部过程。我既是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见证者,更是直接参与者。1990年10月,xx县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会的成立,是我县中小学艺术教育事业发展的分水岭,具有里程牌意义。那时我参加工作不久,是一名研究会成员,在研究会负责人的带领下,做了大量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今快三十年了,社会在转型、在发展,城乡面貌已发生巨大变化。县域中小学艺术教育也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做好县域内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研究工作,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次新挑战。经过周密计划与部署,我们决定再出发、再研究、再提升。

  二、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培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思动脑,使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对美术、音乐的学习成为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的过程。以在线课堂、网络教育模式为主实施远程教育,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教育环境下,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逐步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模式与思维方式。

  (2)培养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教师通过云盘、局域网、公共账户等方式建立共享资源库,收集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微课、课例以及来自网络的音频、视频、微电影等信息资源,供大家整合利用,推进艺术教育信息化。并以报告、讲座等培训形式对组内、组外校内、校外县内艺术师资进行相关培训,促进艺术教师县域流动与协同发展。

  (3)中小学艺术教育协同发展:通过培养提升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师生均能很好地运用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共享网络教育资源,进而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县域内中小学艺术学科发展。改善县域内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状,促成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艺术教育协同发展,齐头并进。

  2、研究内容

  (1)抽样调查县域内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设备、资源拥有使用状况;艺术教育师资配备情况(含人数、性别、年龄、学历结构等);艺术教室及器材的拥有、使用情况;近三年各种美术、音乐类活动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教研成果等。

  (2)采集样本学校(新桥中心学校、泊湖中心学校、雷阳中心学校、华阳中心学校、沈冲中心学校、赛口中心学校、凉泉初中、高士初中、赛口初中、雷池初中)以上四项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形成本调查报告结论,供课题组进一步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参考使用。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 篇3

  依据局党组制定的主题教育调研方案,x月-xx日,由教育局副主任科员赵×宇同志带队,对部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随后会同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等单位人员座谈,并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范围

  滨泉凤亭小学、第三中学、崇德学校;第一幼儿园、第五幼儿园。

  二、调研方式

  听取学校主管领导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三、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教育信息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xx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新增学生用计算机846台,教师用计算机675台,多媒体设备262套,光纤新接入12条。全县10个乡镇学校新装备了48台标准的计算机教室。目前,全县多媒体设备共496套,多媒体教室设备普及率达98%。宽带接入共26条,其中,带宽百兆及以上学校22所,宽带覆盖率达100%。

  全县共建成录播教室2个,分别为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20xx年以来,为全县26所学校1765名教师录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课程近2,000节。录播教室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的摄录平台,满足了全县教师公开课、优质课等课程视频制作需求。

  目前我县师生主要依托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获取教学服务和教育教学资源。计划未来2-3年建成xx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可管可控的网络资源学习空间建设,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

  2、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

  xx县高度重视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提升全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手段教学积极性,20xx年以来,举办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等活动。依托国家省市等资源平台,推进“专递课堂”、“课堂“、“网络课堂”等新型课堂模式建设。陆续组织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专题培训”、“电子白板应用专题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等,共培训教师近2500人次。全县积极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全县共有5所学校276名教师和652名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xx县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本次调研和近年来在工作中了解掌握的情况,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学校重视不够,信息化工作效能低下

  目前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实质仍是考试成绩,部分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权责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教育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各项工作效能较低。有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高,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积极性和水平不高。部分学校在多媒体设备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存在资源闲置现象。

  2、基本保障难度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需要得到保障。目前,我县班班通、计算机教室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很大,但售后服务工作跟不上,没有建立售后维修基金或采取其它行之有效的措施,导致故障较多。一些设备老化、损坏无法及时更新,导致当初高价买来的设备因维护管理麻烦、电费负担较大而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在乡镇学校尤其严重。

  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因学科专业技术性强,很多学校存在信息技术教师不足、专业不对口问题,使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五、今后的发展方向

  1、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先进科技的了解和认识,让信息化与业务工作的结合更紧密,更有实效。

  2、推进“两平台”建设

  加快xx县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设步伐,尽快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解决全县教研问题和资源建设问题,提高教育现代化管理水平。

  3、加强“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售后维护工作

  建立健全适合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和发展的相关机制,及时维修、更新硬件设备。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 篇4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意义与背景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一观点,顺应了信息科学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即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当代教育实践之中,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采取整合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课教学将来的发展方向。

  我校拥有一个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所有教室都有计算机—实物展示台组成的多媒体系统,先进的硬件建设为实验得以开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本课题将针对这些现状来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效整合实验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信息科技更好地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并致力于相关学科课程教学与信息科技的整合研究,促成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建构现代信息科技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新型教学结构,以新型教育学习理论为指导,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利用信息的技能素养,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协同合作与实践创新的学习能力;在充分尊重学习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习兴趣并促成动力支持下的良性循环。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基本形成一支有现代信息素养的科研型的师资队伍。

  4、通过研究,基本构建起以学校校园网为信息平台和信息载体的学科资源教育网,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5、通过课题研究,深入探讨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并形成一定数量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经验材料。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利用信息模拟技术描述学科内容;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不同条件、不同过程控制下的多样性结果;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现实条件下不可控项的可控化;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不可实现内容的现实化(虚拟化);利用信息模拟技术研究学科课程教学中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化。

  2、探究教育过程中各学科知识的融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中,充分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将更加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借助网络达到对各科学的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把握。

  四、研究过程和实施步骤: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1、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教学经验的积累。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学习有关知识。课题组定期分发教育科研信息摘编。利用请信息技术人员对学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再培训和辅导,提高技术水平。

  2、继续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目前,我校的大部分教师能使用powerpoint、word等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有的教师已经掌握了用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我校将继续进行有关信息技术的专业基本功的培训,力争普及与提高。

  3、创设情境,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平台。学校将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网页制作培训、课件制作评比等。青年教师现场制作课件与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拓展教师网上搜集信息、运用教学实践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空间,推动青年教师上网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开展教师“网上论坛”评比活动。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进行开放的、动态的交流方式,促进全体教师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以应用为目的,探索整合方式。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通过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在课前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素材。

  (2)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

  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另外,我们将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深入钻研教材,选择合适的内容,精心设计整合方案,夯实整合的基础。

  针对整合的跨学科特点,在实验的设计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选定内容,做好准备工作。

  由于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用信息技术来学习知识,所以要求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都要有一定的水平。我们分工合作:老师确定整合的学科内容,信息技术老师负责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学习的基本技能与习惯养成。

  我们将把研究对象分成低、中、高年级三个年级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整合,各课题组成员对本年级段的教材内容,慎重筛选,确定能够整合的教学内容。内容细化到某一单元的某一特定内容的某一片段。课题组将整合内容系统整理,列出目录,制定整合方案。

  (2)研讨方案,形成整合设计。

  在网页制作和教案设计方案初定后,我们将请课题组成员反复研究、讨论整合的教学结构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最后拿出集大家智慧于一体的、较成熟的整合方案。

  (3)实践设计,完善整合方案。

  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课的实验。全体人员根据现场的教学反映,进行剖析与评价后,再进行改进后的实验验证,直至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实施过程性的评价方式

  实验评价实施的过程是:确定对象与目标,设计和发布量表,然后处理分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及时反馈。

  实验过程的评价和评价内容的设计都有很大优势,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记录和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帮助学生实现过程性评价。

  (三)开展实施“整合”的学科教学平台与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开发专题教学资源网站是实施整合、开展信息学习最有效、可操作性的一种模式。我们将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教师们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已有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在必要时由教师自己开发研制。形成电子素材库、电子教案、电子题库、网络课件等形成学科资源网站,进行相关网站或子页的链接、导航,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及结论的形成:

  1、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教学的基本模式。

  (1)实验发现模式

  实验发现模式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地参与实验和发现过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体现学生参与发现过程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发现知识策略和方法的培养。其中“实验”可以有测量、计算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加强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整体结构上突出了“猜想”的环节,而这正是数学发现中的基本策略和途径。在这两个环节中把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的两重性。根据教学内容和条件它可以采用多种教学设计,教学形式可以一人一机,两人一机,也可以利用计算器网络分合结合地教学。它为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充分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2)开放探索模式

  开放探索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一个数学问题在解决以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变化条件、变化结论、寻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发现共同的规律或新的结论自主地去探索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条件它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把课上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3)应用探究模式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而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认真审题,去粗取精,弄懂题意,联想有关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个数学问题的求解,然后再回到实际问题中去。数学建模的意识、思路和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强化这种意识和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实验,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积极探索,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静窥动,以动驭静,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同时,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之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比如,为学生提供了数学实验的条件,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参加数学实验和跨时空实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可以在数学对象的多种表示形式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游刃有余,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在建构知识和探索问题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教师更加灵活和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设备和应用技能。所有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主动参与区教育局的网上互动教研;所有的教师基本熟练地掌握了多种办公软件、媒体处理软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利用网络选取素材,处理素材和应用素材的能力,为教师更加深入的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积累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校级资源库,包括课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等多方面内容。利用校园网络,教师将日常教学中积累下来的各种素材归类上传到网站,共享教学成果和经验。利用校园网站,教师非常方便的查询和调用各种素材,达到了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5、形成了科学、合理、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原则。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展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计的更加醒目,或让“固定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通过动画模拟,解除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凭空想象、难以理解之苦。他们积极思维,寻找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和进行公式推导的能力大为加强。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 篇5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对于当代的中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多种知识,更要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使用与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县,特别是偏远落后农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20xx年9月——11月期间,教师进修学校电教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随着中小刻部分别对10所初中,7所小学进行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情况及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的调研指导,通过这次调研指导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装备建设、开课情况、师资队伍、教材使用征订等方面,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突出问题

  1、信息技术课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

  刻师进修学校电教部信息技术教研员9、10月份深入中小学共17所学校,中学10所开课4所,小学7所开课3所。开课率不足一半。并且开课的个别学校没有达到省刻育厅规定的开课时数(小学不低于68节,中学不低于70节)。

  半数学校不能开课的主要原因是领导不重视、认识不到位,还有如下原因

  (1)微机室等装备建设不达标。

  (2)没有配备信息技术学校专任教师。

  (3)个别学校不能开足课的原因是信息技术学科规定的课时被其它科占用。

  (4)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忙于其它工作,如各种打字、报表等,没有时间备课和上课。

  2、信息技术教学还没有直正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的统一管理之中。

  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一般由多个部门管理,存在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扯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此次检查发现,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等不做要求,疏于管理,教师没教材没教案讲了几年的课,课堂采用“放羊式”教学等现象比较普遍。

  3、信息技术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

  从整体情况看,信息技术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一是对评价考核的管理不规范。有些学校对学期末是否组织信息技术考核没有明确要求,对考试内容和标准也不做具体要求;二是全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县小学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还没有纳入学生学业考核中的一个科目。

  4、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信息素养培养现象。

  此次检查共听课7节,多数课堂仍然是“满堂灌”,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计算机培训班”,学生被培养成仅仅会操作计算机的学生,而不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

  5、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

  (1)、我县大多数的信息技术教师都属于“半路出家”,其计算机技术多属于自己在工作中积累而成,并且有相当数量的兼职教师。

  (2)、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除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学校的打字工作,各种名目繁多的报表以及为其它学科教师做课件等。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难免会影响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甚至由于其它工作多,没有时间备课,没有时间信息技术课,开课时数达不到规定标准。另外,信息技术教师普遍教学成果不多,成绩得不到认可,积极性不高。

  虽然个别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上述诸多的不利条件制约,但是,教学一线上的信息技术教师,他们想尽方法,克服种种不利因素,争取上好每一堂课。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我们的教师亲自动手,查找硬件原因,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都兼教师与修理工于一身;计算机数量配置不够,教师便将水平好与水平相对差的学生组对子,让他们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3)、个别中小学没有专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经常是其它教师兼职。

  (4)、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存在学校间不平衡和不稳定。

  大多数城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农村教师、重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高于非重点学校教师,初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于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由于存在短缺现象,造成教师流动性较大,队伍不稳定。

  6、信息技术装备不完善。

  调研的10所中学和7所小学中有一半的学校由于微机室建设不达标不能开设信息技术课。

  有些中小学校,由于经费的不足,加上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学校信息技术装备严重不足。很多学校都存在“有硬件没软件”、“有电脑没网络”,即使定了教材,但是由于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即使讲了,由于没有实践,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在我们调研的的这十几所中小学校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计算机房一般都在普通教室里,简单地把电脑集中地摆放在教室里,导致计算机房灰尘较多,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二是计算机配置较差。个别学校仍是最初建机房时的低配置,或略有升级,或已经淘汰没有购置新设备。三是个别学校机器购置时间及机器配置繁杂不统一,出现故障后难以有效恢复。有些中小学虽将部分机器进行更新,但电脑的兼容性差,机器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开不了机、死机等情况。机房维护工作给信息技术教师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可以说,我县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的现状已经成了制约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7、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征订情况。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学科特色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和信息素养为目的,因此如何选择信息技术教材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1)当前,我县“信息技术”教材选用没有统一要求,造成了全县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所用的教材版本不一、内容不统一的现象,给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管理、“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与开展教研活动等带来了一定困难。

  (2)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学生没有征订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给学生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带来一定困难,从而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8、部分学校领导在思想上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认识不够,工作思路不够明晰,对信息技术教育硬件配备标准不够清楚,学校建设发展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眷查结果表明,有小部分学校在信息化工作乃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存在认识模糊,思路不清,标准不明,执行不利等状况。有的学校近年招生速度过快,规模变化过大,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导致校舍高度紧张,而信息技术教室却长期无力纳入建设目标和设置计划。有的高中学校,仍然受升学率所牵所困,对于非升学考试科目的开设不够重视,对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抱着等待观望和得过且过的消极心理,投入力度不够。还有的学校对信息化发展建设缺乏明晰正确的工作思路,只重视学校行政科室或教师计算机的配备而忽略学生计算机的配备,或者对学校基本的信息化装备标准心中无数,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二)加强和改进全县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规范开课,把信息技术课时落实到位。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更是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结合教学实际,配备充足的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所需设施设备,切实把信息技术课时落实到位,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三——九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信息技术课。

  2、明确责任,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常规管理。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的分管领导,电教中心(或信息中心)应侧重对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硬件设施的管理,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和学科教学工作要统一归口教务处管理;其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要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求,教师要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要规范教案书写,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要加强检查和指导,狠抓落实,确保信息技术课规范有效实施。

  3、建立有效评价考核机制,营造良好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卡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考核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素质,从而形成一个学生和教师积极性全面提高的良好信息技术教学氛围。第一,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考核。平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可以采取刻师点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学期末学校要组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考核,考核内容要紧扣教材,考核结果可以以等级的方式呈现;第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县统一组织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将信息技术列入学业考试的考核科目,逐步开展对学校的抽考。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 篇6

  (一)引言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以项目实践活动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的特点,确定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与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新。为了让我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操作的优良品质,在开学之初,我对全校的初一新生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学前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分析学生,把握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开学初,我设计了针对初一新生的调研问卷,对学生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参赛情况”、“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态度”以及“想对老师讲的”几大板块。根据调研表的分析(见图1-图10),力争在教学中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

  调研结果统计:

  1、调研对象基本情况:略

  2、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现状统计

  学生中有90%左右的对键盘分布较熟悉,认为自己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势正确的有15%,62%的学生觉得指法操作和操作姿势基本正确,有23%的不正确。当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还要通过观察才能证实。如果确实如学生的自我认识那样,我们就有必要发挥前15%的学生的作用,对后23%的学生进行帮助,从而加快学习的进程,提高学习的效率。

  从统计数据中知道,对于使用wrod编辑电子小报、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等应用软件,在“基本能按要求操作”层面以上的学生占50%左右,完全不会操作的有45%左右。怎样才能让操作熟练的那16%左右的学生有新知识可学而不是“吃不饱”,又要让不会操作的学生“吃得了”而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以上统计数据是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设计学习任务的重要依据。这些数据还为我们了解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切入角度,了解班级差异很有好处。

  3、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

  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中“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是较大一个板块,是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必要的基本技能,“能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网络基础景其应用”既是学生最想学的,也是实际中非常需要的知识。所以我把这些作为了解学生的切入点,设计了本次问卷。

  在调研学生学习态度的统计结果中,有近70%的学生渴望多学,“不想学习”和“学不学无所谓”的总共只占6%,说明学生的求知*是强烈的;有选择地学习者为24%,说明当代初中学生有思想,也有主见,这对教师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策略以及设置学习任务都有很大的挑战性。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不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是教好信息技术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三)分析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制订教学策略

  分析学生、分析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驾驭学生和教材,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探索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

  刻学策略是关于教学决策的谋略。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对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程度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为提高教学效率,极大地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益,根据学校软、硬件条件较好,学生群体基础肯好、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强烈的要求,并努力想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力和水平的实际,应以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进行教学,适当删去与小学重复的学习内容,研究与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如在练习鼠标和软件的使用时,指导学生用《画图》软件制作富有童心的作品来歌颂祖国、歌颂家乡,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用word来写作文和制作小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运用“情境启发”、“协作学习”、“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老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所谓“情境启发”,是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一条超时空的隧道,把网上的和光盘里面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呈现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广阔天地,提供学习环境,增强对学生思维兴奋点的刺激。

  “协作学习”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竞争、协同、帮助、分工等形式,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按照教材或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某项工作。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小老师”适用于教学内容为一些同学已经掌握,或者还有代表作品的情况。让这些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讲解作品制作的方法。其优点是:有利于演讲者的成长,有利于激发听讲者的创作意识。让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是对他们成功的肯定,也是让他们与学习伙伴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当小老师讲解作品制作的方法,能锻炼口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其不断成长。对聆听者来说,演讲者是同学、伙伴,展示的是自己熟悉而感兴趣的内容,这种亲近感是老师无法替代的。同时,自己同学能制作的,我也能制作甚至会更好,从而一种学习的*、创作的热情很自然地被激发起来。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就会有内在动力的支持,也就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的教学策略,我认为在初中阶段中可采取坎解接受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作为一名信息时代的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只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思维的启迪者,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是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中进步。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

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精选6篇)信息技术调研报告模板篇1一、背景教育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阶段,各地区教育信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模板10篇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有哪些?事迹材料可分为个人事迹材料和集体事迹材...

  •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10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怎么写?通过输送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帮助...

  •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优秀范文10篇)心得可以分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写实习报告心得怎么写,这...

  •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2023年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消防员是社会中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展现了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精神,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