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中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
中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篇1普兰店市第三中学数学组;20xx年4月10~1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普兰店;我听的是第102中学、第2中学、新建高级中学、第;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教学过程细致,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看,都是经过了;第一节课听的是102中高一陈维菊老师的课,教学中;第二节课听的是2中李俊老师的课,李老师的导学案可;第三节课听
20xx年4月10~11日, 我有幸参加了由普兰店教委组织到所辖各高级中学的听课学习活动, 这次课的主题是“基于问题式教学研讨”,学到了不少东西, 深感作为一个新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深感不虚此行. 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我听的是第102中学、第2中学、新建高级中学、第1中学、第38中学以及海湾高中的数学课和各自的公共展演课, 可以看出每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游刃于课堂, 亲切大方的教态和灵活的机智, 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 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更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动脑、动口、动手, 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按照教学规律, 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从课堂教学中, 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 不仅备教材, 还备学生, 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教学过程细致, 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看, 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 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 每一句话都很精炼, 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 板书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能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 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 做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第一节课听的是102中高一陈维菊老师的课, 教学中老师没有过多华丽的言语, 但是平易近人的教态消除了学生因多人听课带来的不便,自由主动的探讨老师抛出的问题, 而后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对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非常的适用. 这节课老师更倾向于思维的点拨.
第二节课听的是2中李俊老师的课, 李老师的导学案可以看得出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很有条理性, 通过一个问题设计7个小问题, 来给出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 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 能够跟着老师的步骤走, 还会提出自己对于问题想法及变式题型, 可见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收效很好.
第三节课听的是新建高中的高一黄莹老师的数学课, 课堂上老师先复习巩固了上节课的作业, 并不断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很好地提示了其余同学.在新课处理中考虑到知识的难易程度适中, 采取放手让学生承担部分授课, 让有能力的学生来教学, 不但活跃了课堂, 对教者和听者都有益, 无形的催化, 不得不叹老师的高明和胆识,无疑又是一堂成功的教学案例.
第四节课听的是1中高二刘莹老师的数学课, 课堂上老师有讲有练, 学生有讨有论, 很是活跃.
第五节课是第38中学高一《正弦函数的图象》,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 针对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 检查学生对对已学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及作法的掌握情况, 引出对如何作正弦函数图象的作法. 其次师生共同借助正弦线, 完成y?sinx,x?[0,2?]、y?sinx,x?R的函数图象, 师 2
生共同小结得出“五点作图法”. 最后,由浅入深, 分别完成了y?sin(?x)、ysinx等图象的练习, 充分体现了第38中学针对课堂转型实施的“二、四、三”模式.
最后一节课是海湾高中《正余弦函数应用》, 本节课主要围绕导学案中设置问题——零点问题和值域问题进行展开, 每题四个学生进行板演, 针对出现的问题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充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总之, 这次外出听课学习, 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在以后的教学中, 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课后认真反思, 坚持写好教学后记,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 争取成为一名有思想, 有特色让学生, 家长和自己都满意的研究型教师.
中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篇2自从走上岗位后,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甚至可以使他们终身都感到受益匪浅。长期以来,我所形成的座右铭是: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要自觉坚持用“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这两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自从选择了这个职业,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把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最高美德,时时激励我,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做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学校放心的“三满意”教师。
在平时我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努力营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到底怎样做才能塑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喜欢上你呢?我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学生喜欢的标志之一。王崧舟老师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是啊,一个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教师,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
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此,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
要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学生闹矛盾,我给予合理的处理;学生犯了错误,我耐心地进行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我还抽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等等。热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平时我很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他们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差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最大的努力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小学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其多,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他们。所以我们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
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
中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篇38月21、22日两天,四位领导专家殷茁雄、刘明、廖先祥、韦丽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坚持科学以展,构建和谐教育》、《用现代教育理念看课堂教学》、《课堂观察技术及其应用》、《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专题培训,专家们用生动的案例剖析了当前的一些教育、教学现象,受益匪浅。特别是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特级教师刘明专家在培训互动活动中提到的一幅画,给我的感触很大。(图意:老师太快给学生正确答案,使学生不能去思考,就象踩在学生的氧气管上。)
这是一幅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思空见惯的画面,尽管我们常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但是作为我个人来讲,除开实验课、有领导听课特别注意以外,其它的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类似这幅画面的情形,满堂灌的、一言堂的随处可见,有时候还给自己找很堂皇的理由;“他们总是这样的,上课总不发言的,他们不讲,只好我自己一个人讲了,总不可能你望我、我望你一节课吧。”“时间不够用,哪可能给他们慢慢地想,再慢慢地讲”等等。
其实“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并不难,我认为最基本的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能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比如低年级段(二年级)的《平均分》我就是这样设计的:
先让学生分小棒,通过观察想一想我们分东西的时候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学生就会发现,无论怎么分东西,都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一份数量同样多,另一种是每一份数量不一样多,(目的通过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这时再观察主题图中分食物的结果,引出“平均分“的含义,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一分已经知道数量的面包和水果,学生非常快地就分好了,学生们有的用加法,有的用乘法,有的用除法,无一例外都用计算的方法来算,可到了分糖的时候,学生就搞不清楚“为什么就不能用计算的方法来分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原来我们不知道糖有多少颗,只能用逐一分的方法来分了,(目的是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在课的最后让学生思考:“这里有12瓶水,请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分均分这些水,你可以怎么分?”(目的是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
如何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
1、 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我们时常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可真正要落实到课堂上却绝非易事。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总是放不下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无法控制课堂怎么办?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怎么办?学生没有遵循老师设计的教学行进怎么办?在这节课上敢于摆脱原有知识范围与思维定势,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猜想、发现,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学得主动,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按小组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各组自由选择物品,思考怎样使每组都得到一份,通过具体分配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给学生主体地位。
提出问题实际操作交流汇报再实践,教师在其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体。我们都知道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4、学习内容与手段的开放。
教学中新知的提出来源于学生,问题的产生来源与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具有可选择性,因此整过学习过程是活泼的、个性化的、开放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解决一道题目,得到一道题目的答案,而是期望学生能掌握一种方法,会利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5、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对所教的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读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实践。读一读《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柳州教师培训读本》,读出人生的哲理和教育的智慧;读一读《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读一读《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教学案例集》、《小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教学书刊,就像是和若干个数学大师在进行交流,学习他们是如何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去,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教材上解题的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读一读《引领心灵》,让我对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我们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读一读于丹解读的《论语》,努力用一颗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
6、常态课是教学教研的重点。
学校在三年规划中提出了教学要体现“活的教育+美的教育”,不难看出我们在实验课、开放课中,很多时候为了体现“活”,把原来很简单的事情变成了复杂化,我认为应该以常态课为主,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在教研中重视:课堂结构力求清晰、整体性强,教学题材扣住重点,以挖掘课本、重组教材为主,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综合运用,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层层推进,突出重难点,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
中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篇4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本学期,我听了部分数学教师的数学课,课后大家都能诚恳地给每位授课的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也谈自己的收获。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1.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不是相当充分的。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不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每一节数学课,尤其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
2.教学过程要精致
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没有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在讲课时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要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要恰到好处、板书也应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要得当,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标。
中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篇5通过一天的集体听课观摩,让我见识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以他们各自的团队特色,给我们上演一场教育教学的视觉盛宴。在这7节观摩课中,既有全国知名教师团队的特征,又有区域教学的特点,对我们来说,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着当前课改,有很大的学习意义。
其中,来自北京的薛老师教授了《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薛老师代表的是吴正宪教师团队,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薛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从而发现问题:因数和积,谁变了?是怎么变的?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发现规律,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
来自江苏的吴老师教授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印象。对于长方体顶点、面、棱的认识,以往的教授方式往往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来得出,而这节课,吴老师通过多媒体的图形、立体的动画,学生的实际操作,最后得出结论。真正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
浙江的___教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给我印象最深,这整整一堂课中并没有使用任何课件,而是在课堂中就地取材,在纸包里装粉笔,用在课堂上的学生和教师的岁数、会场的人数,甚至用自己秃顶的头发来引导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的认识,学生们在俞老师诙谐幽默的教学中不间断的发现、思考,时时会有在场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经典的反复问话“小朋友你今年几岁啊?”、“一共有a人,小朋友有30人,那么大人有多少人啊?”,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虽然没有使用多媒体,但精彩程度却不亚于年轻的老师有课件的课堂,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小学数学教学年会所收获的教学经验,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欠缺的还很多,我们离那些的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的教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中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篇68月21、22日两天,四位领导专家殷茁雄、刘明、廖先祥、韦丽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坚持科学以展,构建和谐教育》、《用现代教育理念看课堂教学》、《课堂观察技术及其应用》、《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专题培训,专家们用生动的案例剖析了当前的一些教育、教学现象,受益匪浅。特别是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书记、特级教师刘明专家在培训互动活动中提到的一幅画,给我的感触很大。(图意:老师太快给学生正确答案,使学生不能去思考,就象踩在学生的氧气管上。)
这是一幅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思空见惯的画面,尽管我们常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但是作为我个人来讲,除开实验课、有领导听课特别注意以外,其它的课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类似这幅画面的情形,满堂灌的、一言堂的随处可见,有时候还给自己找很堂皇的理由;“他们总是这样的,上课总不发言的,他们不讲,只好我自己一个人讲了,总不可能你望我、我望你一节课吧。”“时间不够用,哪可能给他们慢慢地想,再慢慢地讲”等等。
其实“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并不难,我认为最基本的就要在备课的时候能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比如低年级段(二年级)的《平均分》我就是这样设计的:
先让学生分小棒,通过观察想一想我们分东西的时候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学生就会发现,无论怎么分东西,都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一份数量同样多,另一种是每一份数量不一样多,(目的通过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这时再观察主题图中分食物的结果,引出“平均分“的含义,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一分已经知道数量的面包和水果,学生非常快地就分好了,学生们有的用加法,有的用乘法,有的用除法,无一例外都用计算的方法来算,可到了分糖的时候,学生就搞不清楚“为什么就不能用计算的方法来分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原来我们不知道糖有多少颗,只能用逐一分的方法来分了,(目的是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在课的最后让学生思考:“这里有12瓶水,请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分均分这些水,你可以怎么分?”(目的是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
如何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
1、 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我们时常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可真正要落实到课堂上却绝非易事。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总是放不下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无法控制课堂怎么办?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怎么办?学生没有遵循老师设计的教学行进怎么办?在这节课上敢于摆脱原有知识范围与思维定势,转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猜想、发现,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学生学得主动,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按小组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各组自由选择物品,思考怎样使每组都得到一份,通过具体分配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给学生主体地位。
提出问题实际操作交流汇报再实践,教师在其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体。我们都知道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4、学习内容与手段的开放。
教学中新知的提出来源于学生,问题的产生来源与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具有可选择性,因此整过学习过程是活泼的、个性化的、开放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解决一道题目,得到一道题目的答案,而是期望学生能掌握一种方法,会利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5、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但要对所教的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读书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实践。读一读《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柳州教师培训读本》,读出人生的哲理和教育的智慧;读一读《新课程标准》,把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读一读《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教学案例集》、《小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教学书刊,就像是和若干个数学大师在进行交流,学习他们是如何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当中去,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获得教材上解题的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读一读《引领心灵》,让我对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我们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读一读于丹解读的《论语》,努力用一颗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
6、常态课是教学教研的重点。
学校在三年规划中提出了教学要体现“活的教育+美的教育”,不难看出我们在实验课、开放课中,很多时候为了体现“活”,把原来很简单的事情变成了复杂化,我认为应该以常态课为主,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在教研中重视:课堂结构力求清晰、整体性强,教学题材扣住重点,以挖掘课本、重组教材为主,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综合运用,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层层推进,突出重难点,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学生学习愉快、主动、学有成效。
中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篇720__年4月2日我有幸听了城关小学王丽英老师的关于“问题的解决”的教学,收获颇丰。王丽英老师不仅仅关注知识和结论,更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努力地通过数学学习使孩子抓住数学的本质,品味数学的真谛,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并带着无限的乐趣投身到更广博的数学海洋中。在“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对比与联系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创造时空,让数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我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首先,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其次,我们应清楚“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问题的解决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其三、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几点:
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
王丽英老师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上一篇:2023数学文化教师心得
下一篇: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