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条据书信>检讨书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更新时间: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精选28篇)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1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引导学习,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

  课堂上,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我经常上网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2

  一、狠抓生字词教学不松手

  生字词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六年级虽然是高年级,生字词的教学不像低年级那样繁琐,但是,我们教师应当把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来看待。

  在平日教学中,每讲一篇课文之前,都要求学生预习课文,预习时学生要将所预习的本课生字每字写五遍上交,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看学生到底能把生字写到什么什么程度,出错错在哪里,这样老师就掌握了学生书写生字的第一手资料,讲新课的时候就可以针对出错多的生字重点指导书写。这样就把对问题的发现提前,为解决问题留足了时间,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语文生字词教学活动也不例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复习的次数及每次复习所间隔的时间的长短,所以我在每教完一课都对学生进行听写,记录学生出错多的生字,每课过关,这次听写没有过关的在此听写,直至所有学生过关为止。单元结束后以每单元为单位进行听写,也是直到所有学生过关为止。单元过关以后再把每一课听写时出错多的生字听写一遍,加强巩固,加深记忆。练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而然也就熟了,考试的时候就会像平时老师听写一样轻松应对了。

  二、从教材整体出发,扣住重点训练项目,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是全册课文分成若干组,而且也体现了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这样编排对我们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点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篇课文,要讲的东西往往很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学生的收获也是甚微,抓住重点训练项目,从一组教材整体出发,以训练重点为主线,就可以把教学重点凝聚到每篇课文,集中体现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教材所要教的精华。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3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厕所里涂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更多的学生早在第一学期就忙着写临别赠言。

  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恰逢学校欢庆百年的盛事,校园面貌有了大改观,组织学生为新砌的花坛写温馨的宣传用语,为新建的大楼内部选择格言警句、写凡人小语,为校园电视台积极撰稿。在练笔、讨论、推敲中学生乐而不疲,尊师爱校、友爱同学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例如,为了给学校的百年纪念石碑起个悦耳的名称。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4

  今年我再次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因为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0篇课文,六个阅读链接和六个综合学习,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我认为平时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如何去创新。努力帮助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体现新教材的真正价。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6

  小语新课程标准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三、把握训练训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

  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拿口语交际这一训练来说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概括、说话等能力,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教这类训练时,要精心组织,重“说”和“演”的训练。如,我在教第六课《小摄影师》时,根据书上的插图,实地模拟进行表演,这样使学生的形象感知变得直观化。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相互之间对起话来。头头是道,不但“说”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感悟了许多道理。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7

  故事中的主人公虽失去了贵重的奔驰汽车却换回了诚实、守信的崇高品质。孩子们也同样对这篇课文兴趣浓厚。我在课堂上先是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一般人中彩后的反应是什么?而父亲的反应又是如何呢——父亲神情严肃。把我赶下车。父亲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这些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马上从课文的第8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因为中彩的彩票是父亲帮库伯稍的。我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父亲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孩子们想象的都非常好,有的说:我怎么这么倒霉,中彩的怎么不是我那张呢?有的说:这辆车不是我的,我不应该要……

  而后,我让学生看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接下来,又联系前面课文中介绍的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的心愿感受父亲的伟大。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及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最后一句话在理解含义前,我先做了一个铺垫: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在打电话的那一刻,失去的是什么,但他又得到了什么。

  学生有了这一步的思考后,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回忆着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我在想:如果在学生理解了第8自然段,知道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后,就让他们联系前面我的家庭状况及父亲的愿望体会父亲当时是多么想得到这辆车啊,而且他也试图将车据为己有。在这样的矛盾中,父亲依然选择了将车还给库伯,品质是多么可贵。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中,就会强烈的感受到这一点。这样的话,理解开头和结尾这两句话就很容易了。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8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而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再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⑴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⑵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特色?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并使学生懂得,前者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写白杨树并非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紧接着我就抛出新问题: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

  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9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1、深入挖掘教材。课文知资料和悟主题教学环节,结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生一齐讨论、解决课文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问题。例如文章为何用许多篇幅写丑小鸭遭受的歧视和打击他受到赞美后为何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等等。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地向问题的深度、广度挖掘。每一个问题的答案依据力求在课文里找到,还原课堂真和活的一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潜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和逻辑思维潜力。

  2、融入音乐画面语言。语言是完成教学中必要的工具,语文课中情境的创设,情感的体验、意境的感受光靠教师的讲授未免显得生硬,而音乐与画面在表达人类情感方面更细腻、深刻、生动。音乐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让学生思维超越时空,能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在讲到课文的高潮:丑小鸭迎来了生命的春天时,我让学生配乐朗诵,文字意境与音乐渲染的氛围相互融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在一种简单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丑小鸭的内心世界。例如用画面回顾课文资料时对音乐进行了选取,丑小鸭被迫流浪遭人嘲笑打击的部分用的是低沉忧伤的乐曲,丑小鸭在主动追求美变成白天鹅的时候,选用的是喜悦简单高昂的音乐,使音乐很好的表达了丑小鸭的内心。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面给同学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第一印象,清晰了课文资料,和音乐与文字很好的配合在一齐。

  3、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每个孩子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搞笑的,充满着想象和童趣。课堂上,在讲到“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自由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种让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在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的独特感受。

  4、由结束回到开始。导新课的部分让学生谈了自己对作者的理解,我在没有补充,而是导入新课。在入现实部分,我给同学们也举了个例子,写出如此感人故事的作者――童话之父安徒生,其实丑小鸭的命运就是他的命运,就是他真实的写照.于是我向学生详细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并把他真实的故事和丑小鸭相对照,让学生感悟的更深。也由衷地从心底里赞叹这位童话之父,以此激起学生们阅读的兴趣。

  失败之处是:

  1、在落实课文难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说“丑小鸭给你的启示”时,由于时间关系,启发不够,同学们没有展开从多个角度去总结。

  2、在入现实拓展部分,同学们在说现实生活中的丑小鸭时,没有深入的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没有板书。板书会使课文的主题更鲜明直观。

  透过这堂课教学活动,我深深体会到了自己还是欠缺实践经验,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以后应当多上公开课,经常和老师们一齐交流评课,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10

  《孔繁森》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描写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献血为孤儿交学费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这个人物距离他们较远,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我让同学们仔细阅读语文同步阅读读本,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而这一课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让孩子能准确地找到并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问:小朋友们看一看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们各种答案都有,其中有个别人找对了,但是我没有立即就给予肯定,我又问: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于是我用了填空的形式:孔繁森是个( )的人。问:现在这个题目该怎么填?生:优秀。“那再想一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然后,我又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三个孤儿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11

  《课程标准》中提到,新教材的阅读教学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以读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不过分强调逐字逐句的讲解分析,而是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把文本内容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 教学《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我发现学生们读课文时,情绪没有随文章内容的改变而改变,看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不透,对其主题思想体会不深。我想,要把 阅读课上成真正意义的“读书课”,多读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多读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孩子们真正有所感悟、体会才行。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 想:小雨为什么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经我这样一提醒,学生就仔细阅读,认真思考,他们发现,“叮叮咚咚”是雨打在铁皮屋顶上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而“滴滴 答答”是因为雨落在树叶上,所以声音比较轻微。他们就抓住象声词,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练习朗读,读出轻快的感觉,进而在读中表达出作者对于雨的喜爱之 情。

  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多读,悟读,从而使学生懂得,阅读任何文章,都要用“心”去读,“读出神,读出味”。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12

  无论是做为小说还是童话,《稻草人》都算不得上乘之作。儿童文学史给叶圣陶的定位是——中国现代童话的拓荒者。这种定位让我想起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矛盾对鲁迅的定位:中国短篇小说在鲁迅手中形成并且成熟。中国的童话没有这样幸运,没有在叶老手中成熟,而且发展至今仍让许多学者扼腕甚至汗颜。我们不能苛求拓荒者,毕竟筚路蓝缕的艰辛是后人无法想象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叶圣陶的童话不论是早期的《稻草人》还是成熟期的《古代英雄的石像》都存在明显的硬伤。首先,在情节上,设计的过于离奇,这几乎成了中国童话的通病,往往通过离弃的情节来支撑故事。

  其次,与现实靠得太近,每次读《稻草人》都让我想起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这将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障碍。

  再次是语言,童话虽然没有在叶老手中成熟但现代汉语确是在以叶圣陶为代表的五四学人手中成型,例如冰心,朱自清。 但《稻草人》的创作年代较早,现代汉语虽已度过草创阶段,但仍处于“童年”时期,与现在使用的汉语有很大区别,这也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障碍。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观察: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发现影响不大,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我有些杞人忧天了。

  关于第二个问题,有些学生反映,内容十分枯燥与灰暗,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童话。针对这一反映我做了一些调整:安排有兴趣的学生课下根据自己的想法画一幅稻草人的图画,在做课件时加入水乡稻田的图片并且选择可爱的稻草人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将那个陌生年代的故事引向田园,引向淳朴的乡土世界,给文章增添一些真气。

  第三个问题体现得非常明显,许多学生反映难读,不顺嘴,这个问题比较棘手,在对学生做出解释的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尽量克服,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13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记叙了护士长叶欣面对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不知疲倦地从死神手里把患者一个一个地夺回来,自己却染上非典型肺炎而不幸牺牲的动人事迹。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朗读、感悟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从而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围绕教学的重点,我在教学中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利用好课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最后,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感悟中释疑,再次领会课题的含义。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阅读过程。教学中我这样设计:1、读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对"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个题目,有了哪些了解?生:白衣战士指的是叶欣。(师介绍叶欣生平。)生:因为叶欣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所以称为永远的白衣战士。师:你对“永远”这个词了解很深刻,请你再读读课题。师:我们以前都称护士们为白衣天使,为什么这里却称为白衣战士呢?这里我没有急着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一起来研读和体会这篇感人的文章,这样激起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强烈欲望。2、深化课题平常我们都把医护人员称为“白衣天使”,那课题可不可以改成“永远的白衣天使”呢?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时的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是深刻的,他们懂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题,此时他们明白了:叶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战士,因为她是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牺牲的。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比用"永远的白衣天使"好,这样更能突出"战争"的残酷和叶欣的英勇精神。再次齐读课题。

  二、联系生活,激活体验

  课文的(4-7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为了使学生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我抛开烦琐的讲解,直接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你有没有受到感动?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找受感动的地方,把有关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然后说说为什么感动,再好好把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让别的同学也能受到感动。这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学生经历一个默读、体会、感悟的过程,再进行相互的交流,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中去咀嚼和品味语言文字,同时,在交流和评价中指导感情朗读,情感才得以升华。学生再此进行交流,感悟和体会比前面更加丰富多样。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而经验是体验的基础。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锻炼其敏锐的语感。一句话,激活经验,以读求悟,读中见悟,品读悟情。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受感动的地方,然后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认真读读,细细品味。这样,不仅能体会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加深了对“白衣战士”的理解,激活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14

  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

  ”,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所以有了如下的设计:

  出示:

  “你怎么不吃呀?”

  “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谁来当当维加,读一读。

  (一生来读语气比较平淡)

  师:注意标点符号,想一想维加会怎样说,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语气。

  这样,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另外,我还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使他变成维加或安娜,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时维加和安娜是怎样说的,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当成维加或安娜,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中去,自然得就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和想法。

  反思教学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15

  4月30日,按照学校安排,我得上一节校内公开课。我计算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这一天,我该讲《口技》。

  今年,学校要求所有的公开课都得采用“主体参与 分组合作”的新模式上课。这种模式兼顾了东庐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特点。本学期以来,我也已在班上做过一些尝试。这节课,我也采用了这种形式。课上完后颇有些感触。

  1.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学习上要给学生主动权。新推出的各种教学模式也都在强调这一点。我从20__年秋学期参与新课程改革以来,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新课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真正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才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才会拥有自己的思想,创新才有基础。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思考,联系《口技》这节课,我认为,这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应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

  学生受知识、经验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很多方面会存在着不足,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不会全面。因此,我们在很多时候,不会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的探究、解决问题。经常会不放心地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即使是让学生去分组讨论了,学生得到自己的答案了,我们依然要再强调一番,或将自己的“标准答案”再传达一次。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养成习惯:反正我思考了,老师也不会采用我的,而且老师反正会给我答案,何必思考呢?

  我的这节课,上课前给他们布置了预习任务,强调了上课的注意点,把教参中的课文翻译印发给了他们,对其它内容未做任何讲解和提示。上课了,学生按分组在黑板上展示了自己的预习成果,除出现了个别错误外,基本没有问题。然后就是让我非常担心的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后,分别上讲台讲解本组认领的任务,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令我惊喜的是,各组推选的代表一个个上台了,对认领任务的讲解基本清晰、流畅,问题的回答基本能让质疑的同学满意,出现了个别未能解答的,本组的学生立即发挥了后援团的作用,予以解答,没有怯场,也没有任何不和谐的音符。尤其让我惊喜的是,第六组推选的代表是一个品行有些后进的学生,他上台后除了对规定任务进行了讲解外,还与本组同学进行了互动,让同学们对他所讲的内容能更好地掌握,可以说是上台的几个学生中表现最好的。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给他们信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主体性才能被体现出来,他们会给你惊喜。

  2.教师不能迷失了自我。

  上课前,有老师看到我的讲学稿,跟我说:“这节课基本没你什么事儿哦。”这节课真的没我什么事儿吗?不!应该说在这堂课中,我没有迷失自我,我的主导地位并没有丧失。而我也认为这是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不等于自己当“丢手掌柜”。如果学生完全能自学,一点问题没有,那要我们这些老师干什么?学生的知识、经验等毕竟有限,很多时候非常需要教师的提示和点拨。教师还应该是课堂的主导。

  在之前尝试这种新模式的过程中,我曾经完全让学生自己组织过一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是热烈。但到下课时我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也没能完成,已完成的部分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我自己,整堂课无所适从。这样的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课堂的效度不高。长期这样,估计学生也会无所适从。

  因此,在《口技》这堂课中,在不影响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的前提下,我也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导。一是学习过程的设计。为达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讲学稿”,任务分解清晰,完成任务的步骤明确。二是在课堂上适时点拨。主讲的学生讲解有错误,我适时插话更正;他们讲解过程中遇到问题,本组同学又无法给出援助,我适时加以点拨;讲解的重点不明确、不突出,我适时归纳、小结。三是不时“捣蛋”。课堂上,对于已经明确的任务,主讲小组又未能讲解清楚或知识点有遗漏时,我提示旁边的同学提问,或者自己直接提问。

  总之,经过《口技》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对已有的模式灵活运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又不迷失自我,才能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用。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16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与思考,字字重千斤,句句有分量。开始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革命先烈产生崇敬之情,接着提出质疑,让小组讨论交流体会两个“自由”的不同,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

  因此,学生读出了诗人的悲壮,慷慨。整个课堂学生意味深长,情绪高涨,把自己当成叶挺,体会到了诗歌的意境。

  “没有完美的课堂。”这节课还有一些遗憾,课堂评价语言单一,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语速较快,影响学生的理解。这节课引导学生较多,以后要在课堂有扶有放,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反思自己,总结经验,真正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17

  一、精讲少练,降低难度,把时间还给学生

  九年级,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期间,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中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然后照单全收,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反复叮嘱学生去做,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另外,学生水平不同,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冲刺、押题试卷,我们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因为我们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所以我常常在这三个问题上自省:为什么中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细、越来越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中考语文试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必须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激情、兴趣,巩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与此同时还要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我们把知识嚼得稀巴烂了才喂到学生的嘴里,这些精神食粮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食而无味,脆生生的食物会更具有诱惑力、新鲜感和挑战性。比如,笔者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实、虚词的整理和句段翻译上,并布置了大量的练习题,但因把学生所有的语文课堂都剥夺在练习、讲评上,而课后学生又不可能在语文的复习中再花费时间,所以学生自主消化知识的时间丧失了,结果一个月消耗战下来,虽然老师用心良苦,但学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指导方向对了,但教学手段却错了,而这样的错误依然在继续。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学重在引导。汉语言内蕴深广,语文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九牛一毛,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管理的生命在于“导”,在于“启”,即引导学生投放精力,安排时间,催生主体欲望,激活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这才是成功的九年级语文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但是到了九年级后,由于要进行专题性的复习,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常闷着不说,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另外大部分学生,常常有重理轻文、重英轻文的思想。课下用在语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老师向课堂要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乐学语文,并把学习语文的时间延伸到课外。

  1.必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教师居高临下地兜售知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其实大部分教师优于学生的无非是在经验上,真正进入知识的操作阶段,在思维的拓展度、灵敏度、准确率等方面很多老师都不及学生。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的合作者,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唱对台戏,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无所谓“师道尊严”。若能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间的激烈辩论、师生间的良性辩论,笔者想,此时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效果了。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教师具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2.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去学。我们需要的结果是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因此,要用灵活的教法去激励自主学习的兴趣。

  3.教师要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地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提高。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和服务员。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18

  给予是快乐的,在语文课堂上,孩子们深深体会到了金吉娅带给我们的一切!有的孩子在语文课堂上感动得哭了,有的孩子在那小声地抽泣,因为有了共鸣,所有他们很感动。

  将这个故事继续,让这份感动延续,这是我想要做的。在教学设计时,我以文中出现的援助中心作为故事继续的载体,利用语文课堂中积累的情感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体会到了幸福,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的活动。

  在这次整合课堂上,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一、利用课堂相关视频和音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故事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夕,学生在欢快的圣诞节歌曲中进入教室,环境的给予让学生融合在这样的课堂之中。紧接着圣诞节视频的播放,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的心便自然地融入到了圣诞节快乐的气氛中了。所以说,音乐、视频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二、利用语文课创设的情景资源,碰撞学生内心情感

  读陌生小女孩的心愿,这是一个很感人的环节,在语文课堂上,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当信息课上再次出现这个环节的时候,孩子们的心被再次碰撞,他们的心与文章中主人公的心再次共鸣,就这样碰触了他们的内心。利用情感教学,就必须有一个情感的触发点,而情景迁移正是一条好途径。

  三、利用故事的可再生性特点,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故事性文章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任务设置上出现了一个难题。思考后,发现整合可以从学科特点出发的,故事性文章的特点就是——再生性,当想到这三个字的时候,灵感就油然而生了。利用“援助中心”这个部门,将故事再编,使得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又有了新的结合契机。

  在这次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我没有说:“今天我们要做是什么,我们要完成的是什么……”但是孩子们说:“我们要干什么……”新课程理念强调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也许就是一种变革吧!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19

  《小露珠》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一篇优美的童话。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美丽,她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本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我紧扣教学目标、布置学生预习、抓住教学重难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在上课开始,首先提出研究主题: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使学生把握研究主题,激发探究问题的热情。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小露珠形成这一抽象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露珠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以图促背,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学生强烈地阅读课文的愿望,为学习全文创设良好的意境。

  创设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情境。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积累的“仓库”,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让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经验,演一演小露珠和小动物们打招呼的情景,把语言交际和理解课文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使学生真正体悟身边之美,领悟到身边世界的可爱与亲切。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安排说话练习,想象植物们怎样自己美丽的身姿?思考小露珠快要消失了,为什么还在笑?想象小露珠当时的想法。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体会植物对小露珠的依恋之情。引领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美的同时,深入地领悟文本的情境之美、人情之美、精神之美,使学生的思想沉浸、陶冶在文本的思想、情感之中。

  但是课堂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我的语言缺乏感染力,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感,没能让他们的情绪被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另外组织学生表演时,在学生的评价之后还应该让学生再次表演,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20

  这是一首新诗。从内容来看,课文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水乡特点,勾画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每小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为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诗歌充分借鉴了江南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诵的好材料。

  在上这堂课时,首先要解决生字词,之后才能进行朗读的训练。本课共4个小节,除第二小节外,其余3节生字词较多,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把重点的生字词单独提出来学习,然后再回到文章中学习,第二节则是随文识字。第一课时里,重点是前三小节的学习,在解决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后,让学生通过文字了解到水乡能见到的“三多”,即“水多、桥多、船多”,在此基础上,为下一课时理解水乡的“歌多”做好铺垫。在第一课时学习写了两个字“乡、片”剩下的字在第二课时按结构类型来学习书写。由于课文开头采用的问答方式引入,因此,我在教学中多次使用引读的手法,使孩子有兴趣读,更有利于背诵,只是在机制和时机上还有待研究和调整。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21

  长期以来,古诗教学采用的是串讲法。这是传统的讲解古诗的方法,即先解诗题,然后释词,最后讲解诗句的意思。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讲完,课就上完的过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要说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自己也觉得枯燥烦腻,更别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尝试着让学生对学古诗感兴趣,并且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现以教《赠汪伦》为例,说说我的做法:

  一、 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赠汪伦》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已经学过好多李白的诗了。因此,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诗,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归纳如下:“李白的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取材十分广泛:有表达思乡情怀的《静夜思》,有赞美锦绣山河的《望庐山瀑布》,这些作品都是李白深入生活实际创作而成的。”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归纳,不仅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使学生懂得了写作的取材广泛必须源于生活。

  二、 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怎样写诗答谢汪伦。

  三、 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四、 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拓展练习,一举两得

  一般说来,学一首诗能学到体会到诗句表达的感情时,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那只是就一首诗一堂课而言,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对诗意有更深的理解,也想训练一下学生的想象力,我便设计了改写《赠汪伦》的作业练习。我提醒学生想象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离开桃花潭的,学生很快联系到诗中的“忽闻”。有的说是李白离开时,没有让汪伦知道,是想避免常人离别的伤感;有的说不告而别未免失礼,李白曾留书一封告诉汪伦,汪伦见后就来送行。虽然学生的想象可能与事实完全不同,我也无从考证,但我认为比较合理。至少,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考。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22

  《爱之链》这篇课文并不是特别深奥难懂,通过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乔依这两件事情,说明爱是可以延续,可以传递的。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会更美好。

  虽说是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在有些关键的地方,还是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是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就应该站出来,及时地教给方法,及时地指引道路。

  课文的主人公不仅仅是乔依,这也不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主要还是写了两个“帮助”的小故事。第二个片段则从事情本身入手,先找出具体写乔依帮助老妇人的段落,再围绕“读了这一段,你感受深刻的是什么”来交流。第二个片段换了个角度,从“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这件事入手,引导学生交流感受。我觉得第二个片段的可取之处在于,由“扶”到“放”,渗透方法。通过学生的自学,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从而,对课文内容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老妇人帮助女店主,这是一种爱的接力,又形成了一个爱的链子。学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都能抓住主要内容完成练习,填的很好。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从女店主的这句话,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生活得乐观态度。但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有这样的心态,生活肯定会好起来的。也有的学生联想到了其他人,如果每个人都付出自己的关爱,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此时,老师再点题:乔依帮助了老妇人,老妇人帮助了女店主,乔依帮助了别人,其实就是帮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关爱,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每个人的爱都在传递,在延续,这就是一根爱的链条,这就是一条——爱之链。这样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23

  《我选我》这一课中,“我选我”,是三个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过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学了这一课,学生要懂得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下面我就这篇课文的几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

  一、识字教学

  识字过程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用结合,促进识字能力的提高。识字教学中发现,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总能想出很多方法来记字形,比如:加偏旁、还偏旁、换部件、猜谜语等等(尽管部分学生想出的方法不太合理)。

  二、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时,我尝试了以前没使用过的教学方法,就是写字教学分散在识字环节中,比如,在认识“宁、室、切”时,就让学生书空,熟悉它们的笔画笔顺,但是感觉不如整个写字环节中的写字教学来得深刻。因为在写字指导时,我们可以更专业地出示田字格,让孩子观察,然后,在田字格中书写。这样就不会使识字教学中断变成写字,然后,又要让孩子从写字状态转移到识字认读上。

  所以,我觉得还是把写字指导相对独立出来。写字教学时,我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还注意关注个体,特别是对平时写字较差的,和插班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同时,由于有很多孩子写字不注意姿势,我特别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我想,以后能不能采用这个方法:储蓄积累。只要整节课都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就用加星,奖励铅笔等措施,希望在短时间内纠正孩子的坐姿,以利于今后的保持与尽早形成习惯。

  三、理解课文

  班级选班干部是一件孩子们都关心的事,学生易于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选自己的事情却并不多见。教学中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做事有自信,学会正确的自我表现,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颗为别人服务的心。我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朗读形式,使学生读熟课文,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夸夸我自己,让同学正视自己的优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身为班干部,或者是承包了某项任务的同学,你准备怎样为班级、为同学服务?这个问题具有全面性,因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的擦黑板,有的擦窗台,有的负责关灯等,让孩子树立服务观念,学会为他人服务。这是今天被家长服务惯了的孩子缺少的意识。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24

  语文学习重在感悟,《地球万岁》是一首献给地球的诗,它包含着对地球无私奉献的赞美,更包含着对地球美好未来的企盼。全诗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热爱世界和平,反对侵略,让人类享受平等与自由;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反对贪婪索取,让地球充满生机与活力。所以了解诗歌内容,理解世人对地球未来的企盼,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是教学重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意境,我让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然后进行汇报。我始终关注活动的进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如:两个小组学生畅想地球未来,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组认为未来是美好的,另一组认为是不美好的。据此,让学生讨论,引起思辨,由关注地球的现状引起对地球未来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们意识到肩负的绿色责任。为了和平、自由、友谊和爱,我们要反对战争,反对贪婪,让大家一起保护环境 ,让地球充满生机和活力。

  不过,在进行此课教学时,我依然还能回味起当时王丹老师的这一课教学,孩子们对课文的感悟和老师的引导,向她学习。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25

  1、发挥想象,升华人物特点。

  在完成了上述的三个板块教学后,我留给学生一个当堂完成的写话作业——晚上,小女孩的一家人又谈论起爱因斯坦。想一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爱因斯坦有了全面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必然在他们的写话中有所体现。学生都能想象得到小女孩在经过和爱因斯坦的一段相处之后对爱因斯坦也有了全面的认识,她更多的认识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小女孩的家人则更多的通过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走下了神坛的爱因斯坦。于是,一个立体的爱因斯坦就站在了小女孩的一家人面前,也站在了我们大家的面前。人物的特点也适时地得到了升华,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2、存在的问题

  “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我发现有的孩子还没能全面的、立体的认识爱因斯坦,还停留在类似于小女孩初次遇到爱因斯坦时的感受。针对此况,我并没有否定,而是倾听,并且引导他自己分析,然后再针对学生的意识情况轻声进行个别交流。学生在老师的轻言细语中和老师再一次回味了课文,最终也认识到了自己对爱因斯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另外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比如读书时添字漏字、字序颠倒等情况时有发生。也许是和第一课时隔的时间长了些的原因(第一课时是上周五上的),但细细想来,应该跟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有一定关系。心中老想着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他们读得还不是很多很透,这才造成了学生读书时也偏急了些,于是结结巴巴、反反复复的情况才会出现了好几次。

  这堂课是上完了,但是课后的事情还没有完。只有不断地总结、反思,才能让自己的课越上越好!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篇26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基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正是这么想的:首先,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其次,解决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起初,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围绕这些句子谈出感受,读出味道。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习效率之嫌。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尤其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现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但愿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课文内容】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教学片断】

  生1:(读完第二自然段,尤其把那个“紧紧”突出了一番)我感受到纸箱里的昆虫在小高(小战士)心目中特别重要,小高才紧紧地抱着它。

  ──嗯,能通过关键词去体会人物的品质,他在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已经很不错了。因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生2:船在海浪中颠簸,他怕一不留神把纸盒子给簸掉了。

  ──也不错呀,他还能联系上下文去体会,我已经有点扬扬自得了。

  生3:他把纸箱子里的昆虫看得跟宝贝似的,生怕它跑了。

  ──她的回答可以说是情真意切,我也很满意。

  ……

  一下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交流纸箱子里的昆虫在小高心目当中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非常精彩,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刚才还很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又趋于平静了,有人在跃跃欲试,但更多的是在沉思。这班的孩子们在读书的深度上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

  师:没关系,如果你暂时还没有什么发现,我建议可以再把这一段读一读。

  ──我不想让真理老是掌握在少数人身上,我一直期盼、尝试让更多的孩子去发现那埋在更深一层的美,这样汲取起来才会更有滋味、更有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相关文章: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

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精选28篇)6年级语文课文反思篇1《新课标》指出: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引导学习,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教师申请竞聘岗位理由15篇
    教师申请竞聘岗位理由15篇

    教师岗位竞聘申报理由(15篇)教师竞聘上岗是一种选拔优秀教师的方式,通常由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竞聘上...

  • 初中教师岗位竞聘申请书15篇
    初中教师岗位竞聘申请书15篇

    初中教师岗位竞聘申请书(15篇)教师竞聘上岗是一种选拔优秀教师的方式,通常由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竞聘...

  • 高级教师岗位竞聘申请15篇
    高级教师岗位竞聘申请15篇

    2023高级教师竞聘岗位的申请书15篇教师竞聘上岗是一种选拔优秀教师的方式,通常由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

  • 初级教师岗位竞聘申请15篇
    初级教师岗位竞聘申请15篇

    初级教师岗位竞聘申请15篇怎么写教师竞聘上岗是一种选拔优秀教师的方式,通常由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竞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