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读书笔记
六年级读书笔记(通用4篇)
六年级读书笔记 篇1《一百条裙子》读书笔记
我读了《一百条裙子》,我知道: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旺达。我还知道以前佩琪和玛蒂埃总是喜欢捉弄旺达。每次都会问她,你看佩琪又在问了“你有多少条裙子?”旺达回答:“我有一百条裙子。”女孩子笑着闹着走了。旺达虽然没有妈妈,她自己也能把浅蓝色的裙子洗干净。旺达的家十分穷,而且住在波金斯山上。还有旺达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叫旺达.佩特罗斯基。旺达是个很勤劳的孩子,她渴望同学们来关心她,与她交朋友。她也是画画能收,她把一百条裙子画了下来,她还把那张绿色带红色花边的裙子的画送给佩琪,她把另外那张画着蓝裙子的画给了玛蒂埃。其实。旺达画的就是佩琪和玛蒂埃。旺达想和他们交朋友啊!旺达的画真漂亮,获得了服装设计一等奖。
《一百条裙子》给了我很多启发,其实咱们班也有像佩琪和玛蒂埃一样的同学。有一次考试校对的时候本来答案是“人心齐,泰山移”。可是某一位同学却说“王心祺,泰山移。”这可把我气坏了。还有不知道有几个同学叫周靖凯“胖子”,你可要想想,他听了有多难受。
同学们,大家在一起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让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集体中吧!
六年级读书笔记 篇2《带我去看海》读书笔记
《带我去看海》故事很真实,却又那么的伤感。对于她,我能说说什么呢,我只能表示我的同情;对于他,我只能表示很无奈与鄙视。每个人的读后感都一样,也许这就是人人都说的那个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
不管结局如何,我为青梅的那份执着而感动,虽说那份执着是那么的傻与不值,但我们又能给予怎样的评价呢,毕竟我们不是当事人 。我们总笑恋爱中的人是*子,孰不知,当你身处感情漩涡的时候,你可能比他们还要傻。对于这样的作者,还是我的校友,我真希望能够见上青梅姐一面,看一眼这位曾经“傻人”。我不禁感慨,如若海大没有搬迁,那棵古老的榕树底下又会演绎着怎样的传奇……
六年级读书笔记 篇3《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
在暑假里,我读了《格列佛游记》,可只是这一读,我被这本书完全吸引住了!
《格列佛游记》叙述的是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的四次航海经历,格列佛四次航行,第一次他遇到了暴风雨,暴风吹翻了航船,格列佛飘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国)后来逃出,回到了英国;第二次格列佛又出门航行,又遇上了暴风,于是格列佛与船员想在一座小岛上抛锚,格列佛一人划着救生艇准备靠岸,当他呼叫同伴时,同伴竟被一个巨人追赶抛弃了格列佛,后来格列佛走上小岛,被巨人捉住。最后逃出。第三次,格列佛在航行时遇上了海盗,并被海盗抛弃到一个小岛上去,在那里,格列佛遇到了飞行岛,这里的人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印度,然后乘船回到英国。第四次,格列佛在航行时遇到了水手叛乱,被放逐到慧骃国,这儿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在那里,格列佛被称为他们那里的一种畜牲——“野胡”,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慧駰”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列胡”。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然而“慧骃”国决议要消灭那里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
读完这本书,我也希望自己能到小人国去看一看,如果我到了那里,我会帮助小人国的居民盖房子,如果哪里有犯罪者,我会立马跑过去捉拿他,我相信,在我和小人国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繁荣!
《格列佛游记》不但给了我知识,还让我体验了一个个奇妙世界,也使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本书,没白读!
六年级读书笔记 篇4《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晚年时候回忆幼时所作。扫过书题便可知,幼年的故事到了老年时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了傍晚再摘取般,或许会失去盛开时那份激情,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增添了另一种风韵。而那不太清晰,若隐若现的芬芳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从中能轻易看出鲁迅少时的斑斑痕迹。书中用最平实的语言,鲜活富有时代特色的人物,有趣而有内涵的往事,有品位有抨击地点缀着旧社会的种种,而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也随着情感的流露表现得愈加浓烈。
《藤野先生》一文中,当时的中国在日本眼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当自己亲眼所见其中一段话时,心依旧不住地抽痛与不甘——“中国是一个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然,中国当时的腐朽与落后,也确实坐实了这句话,可想而知,在那样的社会下成长的孩子,有几个是能免受其害,思想健全的?而在那“弱国”的阴影下依旧与恶魔进行着灵魂交易,与敌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份刻骨的麻木不仁,不仅让人可怜,同时可悲可恨!
当时的孩子,并不一定能在书中得到解放与升华。
文中一段《二十四孝图》,原本父母的良苦用心,原本的“孝当先”,就在孩子翻开一面面泛黄的书页时,竟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使其觉得“白发的祖母,是和自己不可两立的人”,封建的礼教不禁令人发指,令人心寒。
鲁迅先生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仿佛小桥流水般沁人心脾。但纵使写得流畅自然之致,也丝毫不改前风,内里的批判讽刺也应了“用笔作武器”。
然而,鲁迅先生的童年若是只有苦难,也难以铸就他这样坚毅又不失仞性的人格。
在《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鲁迅使用了许多新鲜的文字描述了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于当今看来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的百草园,却在其笔下成了少年的天堂,乐园。仿佛那桑椹,百灵鸟,土墙依旧在眼前,自然而然成了鲁迅内心深处的一方净土。这样一段生活为鲁迅似乎有些残缺的童年做了添补和点缀,但好景不长,渐渐的讽刺和控诉又弥漫开来,面对旧社会和私塾教育,年幼的他又不得不低头。
品完全书,这些不满,对现在的我而言虚无得闻不到一丝味道,这些控诉,对现在的社会而言飘渺得有些不真实。但在那样一代人的人生演义中,却令人毛骨悚然而充满力量。
对已逝岁月的回忆,有情怀真挚,有感伤无奈。欢快时,逸出沁人心脾的馨香;感伤时,逸出无名的寂寥。而这一切,都源于《朝花夕拾》的韵味。
六年级读书笔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