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工作报告>工作报告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更新时间: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精选17篇)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1

  1941年秋天,叶嘉莹怀着梦想进入了她的象牙塔,在辅仁大学,是叶嘉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人生总是在喜从天降时祸也不请自来,1941年9月,十七岁的叶嘉莹正沉浸在大学开学季的欢喜里,同时,也迎来了她人生当中第一个厄运——母亲的去世。

  母亲的去世给叶嘉莹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打击,17岁的她,已经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已经对万事万物都有了深深的情感,她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孩子,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母亲的离去对她来说,无疑上天给了她一颗甜枣,又打了她狠狠地一巴掌,同时也断了她一条路。为了祭奠母亲,她写下了八首哭母诗,这段痛苦的日子是诗陪她一步一步走了出来。

  此后,叶嘉莹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幼弟一同生活,北京家中她是长姐,还要照顾两个弟弟,她一下子长大了,懂得了责任是什么,彼时沦陷区物质条件艰苦,度日很是艰难,但幸运的是,她情感并不孤寂,她还拥有贤惠慈祥的伯母,母亲去世后,伯母就担当起为两家人做饭的责任,每当叶嘉莹要帮忙时,伯母总推开她让她去专心读书。

  走出母亲去世的阴影后,叶嘉莹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因为才华卓然,容貌清丽,很快就成为了学校里的名角儿,也就是在这期间,她遇见了人生的伯乐顾随老师,1942年秋季,叶嘉莹正值大二,在唐宋诗课程上,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贵人——恩师顾随,顾随既是她的文学教父,又是她的人生导师。

  两人成为师生关系后,因为共同的爱好,对诗书的追求,使得两个人成为了高山流水之情,顾随的授课方式飘逸自然,从不刻板,因为对诗词有着很深得研究,所以很多东西信手拈来,叶嘉莹成为了顾随的小迷妹,顾随也非常欣赏这个极具天赋的姑娘,所以经常一起讨论诗词,一起做文学研究,这段日子是叶嘉莹最充实最快乐的日子。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2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的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20__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主任。“作为群众选出来的村干部,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毛相林坚定地说。

  毛相林学历不高,但他知道,要脱贫致富,除了先修路还得发展产业。听说漆树值钱,他就带领几个青壮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里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没想到当年夏天树全部热死了。

  后来他又在村里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做了检讨,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学,不能蛮干”。虽然屡战屡败,但毛相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他请来县里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为打消村民顾虑,他积极争取县农委补助,组织村民代表到曲尺乡实地考察柑橘产业,还率先种植10亩柑橘,并让开车跑运输的儿子到邻近的奉节县自费学习技术,无偿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几年下来,全村种下650亩柑橘,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的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500多亩已挂果,每年给村民增加收入200万元左右。

  20__年村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3

  为了实现教乡亲们学文化的目标,朱彦夫腾出自家的一间堂屋,用母亲做寿材的木板做成书架,买了200多本书,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图书室。随后,朱彦夫又张罗着办起了张家泉村第一所夜校,夜里常常要艰难地走1公里多的山路给村民上课。夜黑路滑,健全的人走起来都费劲,没手没脚的朱彦夫不知在夜间跌倒了多少回。

  1957年,朱彦夫被全村的8名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开始带领张家泉村的村民们砌石垒堰、改天换地,在山坡上开出了80多亩“大寨田”,治理了3条大山沟,为村里新增200多亩良田。

  1960年开始,朱彦夫带着乡亲们翻山越岭打了9口水井,并在村里打了3口用于灌溉的大眼井。他自己绘制图纸,带领大家修建起了1500米长的灌溉渠。同时,又成立了村林业队,建起40亩苹果园、10万株的花椒园、2万株的桑树园。如今的村民,单是果树每年就能收入几万元,生活富足,原来贫穷的小山村成了致富模范村。

  1982年,一场大病之后,他与死神又一次擦肩而过,朱彦夫自知年事已高,体力不支,主动辞去干了2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英雄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开始了另一场战斗。

  他让儿女买来笔墨纸张、参考书,说:“我是二十六军的战士,我要替连指导员完成他的遗愿,把战斗经历写下来,让后人知道我们是怎样和敌人殊死搏斗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可以想象,朱彦夫写书有多大困难。残疾的身体让他吃尽了苦头:他用嘴衔笔、双臂抱笔、单臂绑笔,三种方法交替使用。写不了几个字,眼睛就疼得难受。他每天只能写几百个字,不知多少汗水和血水浸到稿纸上。

  另一个拦路虎是文化水平不高,为了写成这本书,他舔烂了4本字典。由于日夜煎熬,他的视力持续下降,原来的伤口发炎,心脏病加重。不论医生怎么劝、家人怎么拦,他始终笔耕不辍。

  熬过了严冬,熬过了酷暑,经过7年的努力,1996年7月,朱彦夫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出版发行。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人们说朱彦夫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而迟浩田将军则说,朱彦夫就是活着的“钢铁战士”!

  《极限人生》一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全国各地纷纷邀请他去作报告,在淄博市的一场报告会上,朱彦夫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当场晕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治疗后,虽然保住了生命,右半身却从此瘫痪,没了知觉。英雄永远是英雄,他硬是撑着病体,经过几年的努力,又完成了另一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

  朱彦夫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模范伤残军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用钢铁般的意志书写了自己的“极限人生”。20__年12月12日,朱彦夫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书记的亲切接见,朱彦夫说,这种荣耀和幸福,他终生难忘!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4

  即便到了暮年,朱老倔强的个性一点也没有减弱。老伴心疼他,把笔和纸藏起来,朱老一着急就从床上跳下来找;子女心疼他,想替父亲记录让父亲口述,朱老又认为那样限制了自己的思考空间。

  朱彦夫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继续着自己的写作,花了7年时间,用坏500多支笔,在1996年出版了33万字的首部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在出版的当天晚上,朱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在书的扉页写满了战友的名字,双眼含泪,以这样特殊的方式祭奠逝去的战友。

  1996年底,朱彦夫在一次报告会上突发脑中风倒在了讲台上,从那之后他身体偏瘫,口齿也不再清晰,但他的大脑依然活跃。在病情好转后,朱老又开始了写作,又花了两年时间,他出版了24万字的第二部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在社会上引发巨大反响。

  朱老的事迹也传到了国外,外界纷纷称他为中国的“当代保尔”,而俄罗斯《真理报》的记者更认为,朱老的精神比起保尔有过之而无不及。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5

  坚持才是王道 飞人也差点中途放弃

  终于开始了正规的短跑训练,苏炳添的天赋更是一下子体现出来。 有一次苏炳添家聚会,苏炳添问表哥蔡健发100米的成绩是多少,蔡健发说11秒多。苏炳添就笑话表哥,“这么慢,我能够跑到11秒以内。”表哥蔡健发根本不信,当即和他打赌,如果苏炳添能够跑进11秒,能够答应苏炳添要求,“要什么就奖励什么。”结果,他们就到附近一个学校测了一把,苏炳添跑出了10秒7,这个速度把当时一旁上课的体育老师都震住了。

  不过,真正的体育训练并非那么轻松。苏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镇参加了中山市运动会,被当时中山体校的教练发现,并将苏炳添从乡下中学带到了中山市体校。刚到体校的时候,苏炳添对于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训练并不适合。而且,因为刚到市体校,又没有朋友,苏炳添一个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个人3次从体校跑回家。体校教练发现后,就动员杨永强教练再去苏炳添家里做说客,劝说苏炳添回去。

  之后随着成绩越来越好,苏炳添在新学校也开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来。20__年,苏炳添代表中山市参加了广东省中学生比赛,暂露头角。于是,苏炳添成为了广东省田径队的一员,真正进入了专业运动员的行列。

  即便成为了专业运动员,苏炳添也一度险些放弃。在田径队成绩中游,苏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绩瓶颈,甚至还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过放弃。后来很多人都劝他留下,协助他坚持渡过瓶颈期。这才有了后来短跑名将袁国强发掘出苏炳添,一路成就中国速度的故事。

  苏炳添励志故事

  学习体育两不误

  苏炳添不但是国家队的中国速度,还是暨南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样非常赞赏,“苏炳添阳光、努力且十分谦虚。虽然因为训练的原因不常在学校,但是和同学老师的联系和沟通从不间断。在学习上,虽然是体育特长生,但却十分认真。本科论文还是‘优’!平时因为训练缺课,都会即时补上。是体育生中很努力、很认真的人,愿意学习的一个孩子。”

  正是因为谦逊的性格,在张培萌跑出10秒成绩后,苏炳添和张培萌成为了互相推动的搭档,两人携手夺得亚运会接力冠军,并刷新了全国纪录。

  苏炳添破十神迹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机会总是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速度,属于执着于每个0.01秒的人。

  怀揣着这种不服输的信念,苏炳添捅破了这层让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窗户纸”。

  苏炳添的突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破十对中国是个里程碑,作为中国第一人,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我感到非常骄傲。但在未来的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不要因这个成绩而自满。”苏炳添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中国“飞人”,他的未来依然可期。

  刘翔的含恨退役,让黄种人在短跑领域出现真空,苏炳添横空出世,即时填补了空缺,这位步频型的小个子英雄,拥有无与伦比的瞬间启动水平。在国内,苏炳添面临 张培萌的竞争;在亚洲,苏炳添接受日本的桐生祥秀挑战,即使之前苏炳添生活在张培萌、桐生祥秀的阴影下,但天道酬勤,他凭借划时代的壮举荣膺黄种人第一飞人,注定被写进体育历史教科书。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6

  1971年,朱彦夫开始为张家泉架电而奔波。没想到,这场“仗”整整打了7年。架电器材短缺,供电部门爱莫能助。他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到处联系架电器材,原本要两个小时卸一次的假肢,经常一捆就是十几个小时。

  7年间,朱彦夫拖着残疾的身体,先后乘火车跑上海、南京、胜利油田、陕西联系材料来解决村里的用电问题。有太多这样的酸甜苦辣,但终究,两万多公里的奔波,换回了15公里的架电材料。1978年张家泉村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成了全乡第一个用上了电灯的村。

  清廉公正,用抚恤金接贫济困

  六七十年代的张家泉村,家家日子过得都很苦,有的吃不饱、穿不暖,有的无钱看病。只要朱彦夫知道的,他必会想方设法尽力去帮助乡亲渡过难关。

  村民褚秀才兄弟五个,家里人多地少,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1971年,家里实在是吃不上饭了,四弟饿得干瘦如柴。朱彦夫了解到情况后,回到家立即让妻子送去五六十斤地瓜干,成了褚秀才一家人的救命粮。

  朱彦夫当村书记期间,出出进进为村子里办事,从来没有在村子里报销过一分钱,帮村子看水利的、架电的上级来人,没有地方吃饭,都是他掏钱在自己家招待。25年来,他不仅没有在生活待遇上向组织伸过手,而且多次谢绝组织的照顾,主动用自己微薄的抚恤金为集体办事情、接济困难群众。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18岁失去双手双脚和左眼,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却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面对群众的期望和家乡的落后面貌,他挺身而出,勇挑支部书记的重担,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张家泉村山山水水间,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滚行的“痕迹”。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张家泉村“山上松树带帽、山下林果缠腰”的景象。这都源于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源于他对祖国满腔热血、对乡亲们一片真情。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7

  今年的夏天特别热,但还是热不过苏炳添,亚洲飞人、中国短跑男神……这些称号让苏炳添成为微博、微信上的热词,成为频频刷爆朋友圈的当下红人。这位仅仅有着1米72身高的大男孩,让国人刮目相看的同时,更让世界侧目———黄种人的“极限速度”是怎么突破的?全球短跑专家纷纷惊叹小个子跑出的“中国速度”。

  当苏炳添正被世界瞩目时,他回到了家乡———中山,见到久别的父母,他说,很想念家里人,想好好陪一下父母,安安静静休息一下。没有荣归故里的张扬,没有载誉归来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家人的牵挂,对未来体育事业的思索。这就是中山人,敢想敢思敢为天下先,这是中山先贤留下来的精神特质,它被中山人很好地继承,而苏炳添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百米赛场上将这一精神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苏炳添一次次创造奇迹。苏炳添说,一开始,他的短跑事业并不顺利,而自己的进步源于起跑技术和前半程跑法的改变,即从以前先出右脚改为先出左脚,并且重点训练了30米至50米,以及50米至70米两段途中跑技术,两项技术的改变让他进步飞速……看起来,这里面似乎没有太多秘密,更多的是一种善于发现问题,不断尝试改变,甚至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是9秒99,而我们看不到的是9秒99背后的汗水与泪水、煎熬与奋斗,苏炳添用成绩证明亚洲人同样能站在百米决赛的跑道上,用成绩展示出“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苏炳添精神”。

  “添仔回来了!”家乡人在朋友圈里欢呼、祝福,平静下来,作为苏炳添的家乡——中山需要这种“苏炳添精神”,它带给家乡人骄傲的同时,带来希望,激励着中山各行各业砥砺前行。

  中山,曾创造出可喜的成绩,但成绩代表着过去,如今的中山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有机遇同时面临挑战和压力。如何破局,是否能从苏炳添的身上看到些什么,是否能像全球短跑专家研究苏炳添一样来研究学习些什么,“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像苏炳添那样发现问题的同时敢于改变,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从而推动中山新一轮大发展。

  我们相信,香山先贤们留下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特质,不仅仅在苏炳添身上传承,同时会在每一个中山人的身上传承,成功没有秘密,成功靠的就是这种在苏炳添身上完美呈现的“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精神。我们希望这种精神不仅是带来9秒99的快感,朋友圈里的雀跃,而是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凝心聚智,将中山推向最美的巅峰,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一天都感受到9秒99被不断刷新的愉悦.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8

  聂海胜1964年出生于湖北枣阳杨垱镇一个小村庄里。儿时贫困的生活常常让父母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聂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

  聂海胜对待学习,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读小学时他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那个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整个杨垱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9

  “是啊,当干部只凭一个好思想还不够,就和管好一个家庭一样,还得会出出主意打打谱儿,想些法儿多收入些。更得有些威信、威力才行啊。”老村长说道。

  沉默,好一阵子沉默……

  “哎,朱彦夫大叔行不行?”坐在后面的保管小寇响亮地说道;“朱大叔是人民功臣,咱村里老老少少哪个不尊重他?再说,大叔回村以来,不吃老本还立新功,变着法儿要为乡亲们办好事,又是办图书室,又是办夜校,还动不动拿自己的钱为别人治病救急……”

  小寇一席话之后,大家七嘴八舌都说让朱彦夫干准行。

  “胡闹!”刘书记板起脸来说道:“怎么能让他干呢?咱有胳膊有腿的干起来都很吃力,他这样一位‘特残’功臣咋干再说,休养所刘所长上几次来,每次都嘱咐要好好照顾他。不行,绝对不行。”

  停了一会,老村长说道:“刘书记,我数算来数算去,也只有这么办了。让彦夫干,只要他在家里出出主意打打谱儿指挥指挥就行,不用他亲自出去干。只要他给撑着架子,有啥事俺登门找他商量,有啥问题解决不了的就到他家里去解决,只借他个威望就行。”

  刘书记又点燃了一支烟。

  朱彦夫深感事情突然,一直没做声的他这时语气平缓地说道:“不是我不愿干,感谢同志们这么看得起我,可我残情太重,为人民服务真是有心无力,哪有蹲在家里干支书的?”

  听到这里,刘书记掐灭烟头,站起来说:“通过讨论,我看得出同志们对这次班子改选工作是重视的,也是积极的,都想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好的支部班子。围绕着能否让朱彦夫同志出任村支书,同志们谈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最后,我看咱就来个一锤定音,举手表决吧。”

  党员们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全部通过,请放下手。”刘书记笑道。

  之后,根据张家泉村党员的实际情况,由刘书记提名,举手表决通过了支部另两名委员的选举。

  这时,太阳已经高高地挂在了蓝蓝的天空,新的一届村党支部班子成立了。从此,这被群众称之为“好汉子不愿干,赖汉子干不了”的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便重重地压在了朱彦夫的肩上。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10

  张顺东右手和双脚先后截肢,只剩下一只左手。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这对夫妻以“一只手和一双脚”为生活支点,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一个家”的感人故事。

  丈夫在山沟山洼围水,妻子在稻田里用脚插秧;丈夫修枝打杈,妻子在地里除草;丈夫用一只手掰苞谷,妻子背着篮子站在地里接着。自从结婚后,夫妻俩始终坚信,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们也能做到。张顺东甚至学会了使用农用三轮车,李国秀也能用双脚娴熟地做绣花鞋垫。

  夫妻俩虽然残疾,但从未因此放弃赡养父母的义务。母亲已经80多岁了,夫妻俩把老人照顾得很好。张顺东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继去世,夫妻俩一直无微不至地关怀哥嫂留下的两个孩子。

  如今,张顺东和李国秀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也开始工作。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11

  杨振宁是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后来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生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方块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在60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2倍。"

  1928年杨振宁6岁的时候,父亲从美国回来,一见面就问他念过书没有?他说念过了。念过什么书?念过《龙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来了。杨振宁回忆道:"父亲接着问我书上讲的是什么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释。不过,我记得他还是奖了我一支钢笔,那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旋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间遇到许多令人迷惑的现象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最终推翻了宇称守恒律,使迷惑消失,问题解决。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象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原来,那个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巴克斯方程"。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杨振宁谨记父亲杨武之的遗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杨振宁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20多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12

  “陈陆是我很好的兄弟。”

  连日来的抗洪抢险,方锐的脸和手臂被晒得黢黑,眼中布满血丝。

  方锐说,从7月18日开始,陈陆已经连续4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长期泡水,并在救援艇里屈膝而坐导致陈陆的膝盖已经浮肿。

  陈陆的生前战友们在追悼会上举着的横幅合肥市消防支队供图7月22日清晨,几乎一夜未眠的方锐和陈陆来到位于同大镇政府的防汛指挥部了解汛情,随后准备赶往连河村救援被困群众。出发前,方锐找到镇政府对面的小店买来一些牛肉和鸡肉准备在路上吃,补充体力,并再次劝陈陆注意休息。

  但陈陆还是出发了,向着最危险的地方前进。

  在陈陆同事记忆中,陈陆永远挺在战斗一线。肥西县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吴胜平早在20__年就领教了这位好兄弟、好战友的“拼命”劲儿。

  20__年,吴胜平与陈陆同一批加入消防队伍,在后来的15年人生路中,这对兄弟总是彼此陪伴,相互鼓励。

  “他意志力太坚强了。”

  20__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陈陆与吴胜平一起作为安徽消防总队抗震救灾队的一员,赴汶川参与地震救援。当时行军时间紧迫,大家就躺在马路上休息,但陈陆的腿却被蜱虫叮咬,引发过敏起泡流脓。

  陈陆他咬牙坚持,拖着伤腿,背着60 余斤重的破拆设备,连续10天在震区搜寻生命。

  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吴胜平回忆道,当时他们接到一个女孩的求助,称自己的父亲被埋在废墟下。然后他们3个人轮流徒手挖,才把女孩遇难的父亲挖了出来。“陈陆见女孩可怜,就把身上带着的400块钱全给了她。”吴胜平说。

  吴胜平告诉澎湃新闻,地震过后很多人失去了家园,他们在路上遇到一个农民搭了破棚子、睡在地上,陈陆又把行军携带的棉被给了那位农民。

  “说实话,我总感觉到这一切发生的不真实。一个好兄弟突然就没了……昨天我梦到他。他还在,我们还在说话。”吴胜平说道。

  男人们之间的那份情谊总是无法感性表达,说完梦到陈陆的话后,吴胜平拿起消防制服帽,奔回了工作岗位。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13

  聂海胜高中毕业时顺利通过了空军招飞,1983年6月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

  20__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__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__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20__年6月23日10时07分,在聂海胜的精准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聂海胜成为继刘旺之后,第二个手动驾驶神舟飞船的中国人。

  20__年2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

  20__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

  20__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宣布,聂海胜担任指令长。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6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于9时30分左右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天地通话。7月4日,神舟十二号乘组两名航天员成功出舱,聂海胜在舱内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8月20日,航天员聂海胜和刘伯明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在舱内航天员汤洪波的配合支持下开展舱外操作。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5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等3人已完成隔离恢复,目前正在休息地疗养恢复。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14

  近日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对朱彦夫先进事迹的报道,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响。25年村支书生涯,用残躯撑起一个村庄;残臂书写几十万字自传体小说,传递精神信念……朱彦夫的感人事迹口口相传。

  读完光明日报的报道,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龙兵感言:“朱彦夫身上折射出的精神,令人震撼。像朱彦夫这样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复员后又为家乡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的革命军人,他们身上那种为党为国奋斗不止的气概和担当,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山西洪洞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主任王凯说:“十年前我是一名武警战士,通过《极限人生》了解了朱彦夫,再次看到朱彦夫的报道,仍然很受教育。虽然重度残疾,但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作为一名党员、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奋斗呢?”

  “对朱彦夫来说,群众路线不是多难的事儿,是日常本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机关党委王军说,朱彦夫把群众看得比自己重,他深入群众、汇集民智为民办实事,是实实在在的群众路线践行者,是全党的好榜样!

  “朱彦夫身体残疾,仍为党为民鞠躬尽瘁,他的精神也激励当代大学生磨炼意志,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目标。”西北民族大学学生石凯平说。

  朱彦夫先进事迹的报道在网上也引起广泛关注,网友纷纷留言发表感慨。一位山东潍坊的光明网网友看完报道后说:“精神的力量,就是这样鼓舞人心,催人泪下,满满的正能量!”

  “朱彦夫身残志坚,坚持不懈,这需要极强烈的精神意志支持,多年来,不计个人得失,努力奉献,凡事以人民满不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共产党员的宗旨牢记在心,堪称时代楷模。”网友“依山伴水20__”说。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15

  中国速度,刷新历史,中国飞人苏炳添赢得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第六名,且在半决赛中以9.83秒刷新了亚洲百米纪录。除了你看到苏神惊人的成绩表现,背后还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故事与真相!

  1、亚洲飞人的双重身份:不仅是运动员,还是教授

  苏炳添不仅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20__级),还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副教授,从这个角度而言,苏炳添是学国际贸易专业跑得最快的研究生,也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教授!

  2、最自律的运动员:

  苏炳添的战绩,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超强自律: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不吃禁忌食物,训练从不偷懒,保质保量。他至今都严格遵守着一个专业运动员枯燥的作息规律,每天早上不到7点起床,晚上11点前睡觉。

  他的外教亨廷顿对他评价道:“苏炳添太自律了,他的训练态度是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练去鞭策。”

  自律成大器,苏神也不是一蹴而就!

  3、苏神的真实身高只有1米72,打破了短跑的身高标准

  在世界短跑领域,“黄金身高”在1米8至1米9之间,而苏炳添的身高只有1米72,从先天条件上而言,苏炳添不算是跑百米的好苗子,相比于身高1米95跑完100米只需42步的博尔特,苏炳添则需要至少47步才能完成。

  但凭借着1米72的身高,中国飞人苏炳添依然在强手如林的百米跑道上,成为世界顶尖选手,这便是他惊人的爆发力与训练技巧所致,假设苏炳添有1米85左右的身高,他的成绩理论上会更好。

  20__年伦敦奥运会,苏炳添在意识到自身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后,决定破釜沉舟,放弃之前十多年练就的起跑经验,重构自己的起跑技术,起跑脚由右脚改为左脚,步数由原来的47步增至48步。这个壮士断腕的决定,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起跑速度,也助他最终突破了百米10秒的大关!

  4、跑道上飞奔,爱情却很慢热:

  苏炳添与妻子林艳芳初中便已相识,20__年苏炳添进入广东省队时,历经长达10年的异地恋,两人于20__年“抽空”并结婚,婚礼仪式礼成后的第三天,苏炳添就回到了跑道继续训练。20__年,他们的孩子降生,苏炳添在医院悉心照顾妻孩五天后,又归队开始了亚运会的备战。

  在当今娱乐圈真真假假的爱恨情仇乱象面前,苏炳添可谓是一股清流,可谓是异地情侣、深情专一的楷模。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黄种人跑不过黑人,但苏炳添的出现,成为照亮中国短跑的那束光,他突破的不仅是成绩,更是打破了我们长期被禁锢的固有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才是中国人的骨气与自信。

  如今,89年出生的苏炳添已32岁了,对短跑赛场而言,已处于职业生涯的末期,同项目的运动员绝大多数选择了退役,他却依旧保持高强度训练,不断改善跑步技术以对抗身体的老化,而他做到了,如此年级依然再度刷新了亚洲纪录。

  有人问:“苏炳添的极限在哪里”?

  苏炳添说:“年龄只是个数字,我还可以更快”。

  保持野心但波澜不惊,他谱写的正是关于坚持,关于挑战极限的神话,这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这才是值得我们去崇拜与追随的“偶像”,而不是那些或粉嫩或油腻或如WYF般正反两面的娱乐明星!

  苏炳添,赛场上霸气四射的苏神,赛场外专一可靠的丈夫,学术界严谨创新的苏教授……未来,也许还有更多传奇等待着这位亚洲飞人去创造!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16

  他是功勋卓著的革命功臣,14岁参军,身经百战,屡立战功,在朝鲜战场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是顽强不屈的生命斗士,18岁重残,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主动放弃荣军院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生产建设;他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带头人,24岁担任村支书,带领群众治山种树,打井修渠,架电办学,一干就是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当时全乡的先进村;他是当代中国的保尔,49岁离职后,以特残多病之躯,创作出版了长篇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这个人就是朱彦夫,一个身体残缺,却又无比健全高大的人!

  事迹报告会上的每一个人都给我们展现了朱彦夫的一个侧面:他是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他是永远的战士。他是父老乡亲的贴心人。他是儿女心中的明灯。他是精神高地的坚守者。而这些连起来就是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朱彦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苦为乐,朱彦夫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

  当党支部书记的25年间,他自掏腰包办夜校、自当教员教群众识字,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他兴修水利、平坡造田、种植林果,修路架电、发展农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特殊家庭每个成员不搞特殊,常常倾已所有接济病困群众。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干部就是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是要一心为群众着想、为百姓谋福的诺言。无论是在与敌人拼杀的战场,还是与命运搏斗的人生战场,还是与自己较劲亲笔写书,他都是一个永远在厮杀的战士。在他身上散发着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的凛然正气,体现着一个特残军人自强不息、挑战生命极限的精神信念和奋斗历程!

  感动之余,我们应该是思考如何向朱彦夫学习,以他为榜样,开始拔高自己人生的高度。我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艰苦创业,不图虚名,不辱使命。我想,我们要像他那样,胸怀远大理想抱负,不畏艰难,勇于拼搏,敢于担当,书写精彩人生。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篇17

  1950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朱彦夫在严寒中拼杀三天三夜,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中,这位小战士全身多处重伤倒在了血泊里,待增援部队把他送到医院时,朱彦夫的四肢已经溃烂,只有截肢可以保命。

  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朱彦夫奇迹般醒来了,但却要面对一个陌生而残缺的自己——残腿断臂,没了左眼,成了一个重残军人。他撕心裂肺的叫声传遍了病房。

  还不到18岁,却要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纵然他有刚强的性格也挡不住眼里的热泪滚滚。他想过自杀,却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了。

  消沉了一个星期,朱彦夫终于平静下来,他想到了那些已经死去的战友,决心重振旗鼓活下去,“只要还有生命,就能有作为。”朱彦夫这样勉励自己。

  1952年,朱彦夫住进了山东省荣军疗养院,享受专人护理,但他内心却不甘于此。虽然断了手脚,朱彦夫作为一名军人的信念并没有断。他深信自己还能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但眼下他必须重新开始——学站立、学走路,学会用“手脚”自理生活。

  重新学习的过程是艰难苦涩的。朱彦夫用一双断臂夹起勺子,为了把第一口饭送到嘴里,他重复了成千上万次练习,不是掉勺子就是打翻碗,曾经简单不过的动作,如今却像一座大山横在他面前,让这个山东汉子憋屈不已。

  同样的问题还有站立。他先是让人帮他安上假肢,后来嫌麻烦开始自己装假肢,但当时的假肢一副就重达17斤,凭他残缺的胳膊并不容易完成,每次他都把自己摔得够呛,而每次摔倒,他四肢上刚结痂的创口都会再次磨破出血。

  但这是一个有着钢铁意志的军人,他就是想要靠自己站起来,靠自己自理生活,他开始唱军歌给自己“止痛”,不断地摔倒,不断地起来,终于能够自己安上假肢了,再拄上拐杖,他就可以“全副武装”地学走路了,尽管每次要耗费半小时以上才能出门,朱彦夫心里仍十分激动,因为他朝着自己的信念迈进了一大步。

  在疗养院的日子里,朱彦夫无时不刻想念着家乡,倔强的性格不允许他一辈子被别人伺候,年幼参军离乡,这个游子渴望着早日康复回家。“虽然成了‘肉轱辘’,可我依然是个战士!不能为国效力了,但绝不能再给国家增加负担。”朱彦夫说道。

  朱彦夫每天犹如踩高跷一样走出病房锻炼,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步履越发稳健,看着周遭惊讶的目光,他坚信自己的终点不在病房,这辈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完成。

  朱彦夫在日记中写道:“与其腐烂,不如燃烧”。他终于下定决心,在1956年放弃荣军疗养院的特护待遇,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相关文章: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精选17篇)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叶嘉莹先进事迹篇11941年秋天,叶嘉莹怀着梦想进入了她的象牙塔,在辅仁大学,是叶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模板10篇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有哪些?事迹材料可分为个人事迹材料和集体事迹材...

  •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10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怎么写?通过输送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帮助...

  •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优秀范文10篇)心得可以分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写实习报告心得怎么写,这...

  •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2023年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消防员是社会中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展现了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精神,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