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近段时间,在网上观摩了一组课堂教学视频,感觉执教老师严格把握学段特点,科学遵循文本样式、充分呈现学习过程,细化、强化学生语言文字学习、运用的过程,努力尝试凸显了阅读教学中“语用”这一核心理念。从课堂教学中折射出来的是,教师正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做着由肌及里地改进,可以透析的是,从备课和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来支撑落实“凸显语用”。
转变备课理念,遵循文本样式
文体是一种鲜活的、不容忽视的存在。文体本身就是言语的意图和内容的一种交融呈现方式。这些课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就是,上课老师在备课时,充分关注了文本的特点,教学时抓住核心的语文内容开展读写活动。
童话体 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亲历文本感受语言的诗意和美好。《枫树上的童话》这一课中,教师集中抓住描写母鸟与小鸟呼应叫唤的两个虚拟情景的句段(学拼音、看太阳),引导想象猜想鸟语、情趣朗读演绎母子对话的意境,创设情境模仿创编(太阳下山了,月亮升上来了,喜鹊阿姨在问……我懂得了……喜鹊弟弟们一齐快乐地答道……我懂得了……)从读到想象到说,这样读、思、积累、表达的语用活动自始至终沉浸在情趣盎然的童话意趣中。
小说体 教师应带领学生从简单表层的理解走向立体丰富的感受,并把握其矛盾冲突。《苏七块》这一课中教学就是着眼全文,让学生在反复探究中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语言风格、积累语言,习得阅读方法。以把握人物形象这一内容理解为主线,衍伸听说读写说的能力训练及阅读方法的习得运用,呈现出清晰的三大教学板块:1.关注外貌的文字,朗读玩味方言,走近苏七块。2.关注描写的文字,感受语言特色,概览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立足文本,重点以“奇”字为核心呈点状发射,全面概览苏七块的为人处事风格(相貌奇、艺术奇、规矩奇),并圈词划句,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感受以四字词语为主打、节奏明快的天津快板式的文本语言风格。3.关注小说情节(人物表现),丰满人物形象。教师抓住人物形象的多面性、争议性,顺学而导,利用学生初读时出的一字评价(奇、善、贪、坏、冷、严),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语言展开观点陈述、争辩,贯彻了阅读方法、发展了学生语言。
说明性文体 教师可带领学生洞见文章内部条理的井然有序、结构的清晰缜密和语言的准确简练。如二上年级《活化石》一课中,老师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句子,感受活化石的古老和珍贵,在这种学法的引导下,一些带着文体特征的词语句子都一一纳入学生的阅读视野——“几亿年前”“一亿多年”这样鲜明的数字被学生找到了;“和它在同一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这样鲜明的比较的句子被学生发现了;“银杏树长得极慢,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这样形象的举例,也被学生所关注。教师再次还随机安排了两处语言运用的训练:其一,让学生以“我是一棵银杏树……”进行自我介绍,在理解内化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活用文本语言。其二,文中关于银杏树叶外形描述的一个比喻,也被教师拿来用作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好教材,欣赏银杏树四季图,进行数量词以及打比喻的句式运用。这样使得学生读、悟、说的能力训练、方法实践都聚焦在了同一点——说明性文字(严谨的内在条理、生动具体的说明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第3段进行了研读,落实读写联动,迁移写法。1、初读,感受描写园中建筑景观时选材的匠心独具,引说:有气派豪华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街市,有僻静的山乡村野;有现实的景观,也有梦幻的景致;有民族的,也有西洋的。2、引导发现其间独特的写法——对举。3、出示风格对比迥异的这四组文物图,让学生模仿写话:圆明园中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有……也有……;有……也有……,从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是,教师精细的备课思路,对于文本的钻研,可谓独到。正是因为做足了备课的功夫,教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教学的准星才不会走偏,读写的功夫才会下到点子上。
转变学习方式,开展语言实践
此次教学展示,课堂上摆放的是六边形的课桌、两块黑板,这就从硬件上就迫使教师转变学习方式,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体现学习的合作性和活动性,并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让我们看看,许多课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确实也下了不少功夫。
小组合作学习明显地呈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许,下列课例中呈现的几种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十分有效,试做探讨。
合作品读,补充认识:在品读环节,先安排学生个体自读,然后将学习所得在小组交流,在对各自的答案进行梳理统整。如《科里亚的木匣》中,读1——2段,找出科里亚埋木匣的句子,想想: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科里亚?把批注写在便利贴上。个体读完后将便利贴汇总张贴在一张学习单上,并派代表进行交流。
又如《苏七块》中小组讨论各组员对苏七块这个人物的一字评价,并汇总在一张白板纸上,并张贴在黑板上呈现,便于老师带着各组进行集体梳理。
合作演绎,增添情趣:《枫树上的童话》中,“看太阳场景”的品读中,四人小组扮演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们,给他们配上合适的对话。先在小组中分配好角色、小组准备、集体展示。
合作交流,深化理解:《金色的脚印》一文中,教师也挑起了学生关于“正太郎该不该帮助老狐狸解开铁链”的辩驳,首先就“解”与“不解”两种观点进行同质分组——小组交流完善观点,补充丰富联系单中的理由——不同观点的小组间展开辩论。无独有偶,《苏七块》中教师也让学生展开关于主人公“善”与“坏”的激励辩论,方法过程雷同。
小组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呈现,它是一种辅助形式,帮助师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当然是为凸显语用、达成语用服务的。个人认为,小组学习要有别于个体学习和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应兼具发挥学习成果的交流、梳理、整合、提炼的多种功能。否则,则是流于形式,最终落入“热热闹闹一场空”的误圈。因此,小组合作要慎用,慎用是指要用得精当,合适,并不是避而不用。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主任务、主话题,精心设计合作的流程,明确组员的任务,必要时配以恰当的任务单等,使学生间的学习交流有目的、观点碰撞更加频繁、学习机会更加广布,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当然,此次课堂展示中学习方式的转变除小组合作普遍展现外,教师还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做得更加精细,落实更加到位,这一点从指导学生圈画词句、做批注这一点可见一斑,不再详叙。
这些精彩的好课和专家们中肯的评价,让我们再次如醍醐灌顶:阅读课的立足点是凸显语用,而要凸显语用,则要孜孜研读教材、细细发掘语言、紧紧扣住学情、实实在在落实语用学习活动。反观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我们也认识到,虽然我们的理念也在同步上升,但在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时,我们还应该大胆、更开放,更精细,并在教师导学这一方面练好硬功,相信,我们的阅读教学将走出瓶颈、迎来一片坦途。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212月1日、2日,我有幸赴郑州聆听了支玉恒、张化万、贾志敏三位名师所执教的作文教学课以及精彩的报告。大师们来得匆匆,去也匆匆,我不禁发出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感慨。但是他们却把“万般滋味”留在我的心头。大师们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引人入胜的感情朗读,精湛的教学艺术,颇具特色的肢体语言,朴实无华的教学风格令我难以忘怀。
一、 读书要学会用心灵来倾诉 支玉恒老师执教了《匆 匆》这篇优美的散文。整个课堂上分为“用心灵来诵读”和“用心灵来倾诉”两大板块。整节课上,散文的美被支老师在不经意间、至善至美地被诠释了。就这样,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思想种形式的朗读中受到了震撼。在“用心灵倾诉”这一环节,支老师让学生拿出笔来,把自己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警句,向作者倾诉自己的心灵。哪个同学见解独到,就“奖励”他把自己的名言写到黑板上。于是,孩子们一个个自信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留下一份份特殊的“奖品”:“只有珍惜时间,才会让生命开花。”“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生命平等,时间短暂,问题在于会不会利用”“让我们用今天的努力留下历史的精彩”“时间只留给会珍惜他的人”。在这样的奖励中,千古流芳的名篇与孩子们没有了距离,孩子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思想者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到了自信。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会得到锻炼。
二、 教会学生写作方法
在《品味阳光》这节课上,支玉恒老师又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读写结合课。在支老师不断鼓励、循循善诱下,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已经十分到位,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手法,重点教给学生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例如上课伊始,支老师让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把问题抄在黑板上。有个学生提问:“课文开始是写事的,到最后为什么又成写人的?”在学完课文后,支老师让提这个问题的学生来回答,称之为“问题回家”。这时候,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接着支老师让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像这样朴实平凡、默默无闻的人,并动手写100字的一段话。这个时候渗透写作方法,告诉学生通过几件事例,最后又回到一个中心点上,这种写作方法就是点面结合。我想,如果我们能在每节阅读课上都能结合课文给学生讲授写作知识并进行小练笔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哪有不提高的道理?
三、 创设情景让学生喜爱写作
张化万老师一再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在《情趣作文教学》这节作文课上,张老师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写作指导课。
课上,张老师首先提问:“谁是我们班的大力士?”然后让学生描述这个“大力士”的外貌特征并说明他被称为“大力士”的原因。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提问其实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基础,而且这种训练是贯穿课堂始终的。接着张老师创设了一个活动:挑8个学生举行吹气球比赛。比赛结束了让得冠军的学生来形容一下自己吹的气球像什么样子,并说出自己吹的时候采用了什么方法。然后张老师给学生7分钟的时间把刚才吹气球的经过写成一段话,并让学生自己读写好的这段话,及时进行交流、修改。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修改了自己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最后,张老师让学生给文章起个名字,对题目拟得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以激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于是,在交流题目的时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题目从学生笔下涌出:《真假“大力士”》《智慧老人张老师》 《谁是大力士》《趣味作文课》《大眼镜 小幽默》《崔名洋吹气球》《彩蝶飞呀飞》《在课堂上绽放的礼花》……有了好的题目,又有了前面片段联系的铺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老师又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选一个题目,选取活动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写一段话。这时候的写可谓是水到渠成,写作在这里变成了对生活场景的再现,所以变得很轻松。我想,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应该多采用的好方法,它会使写作变得很轻松。
两天的学习时间十分短暂,留给我却有许多许多。大师们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我不可能全部学到,也无须去刻意模仿别人,但是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却是需要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领悟的。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3本次活动聆听了、等五位当下极具影响力的特级教师的精品课,目睹了七位全国第二届小学青年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老师的精彩课堂,同时听取了福建省普教室黄国才老师的《核心素养下的好试题与好教学》,xx老师的《好课的秘密》等精彩讲座。两天半的时间,徜徉在一节节赏心悦目的课堂,聆听大师高瞻远瞩、旁征博引的诠释,一股股绵甜醇厚的佳酿不断丰盈心灵的酒杯。下面谈谈我感受最深的两点。
一、课前互动各具特色,彰显教师智慧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如此,对于彼此不熟悉的师生,课前互动显得尤为重要。这十二节课中老师们一个个趣横生的课前互动,让他们的好课锦上添花,妙不可言妙。
北京特级教师王文丽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是这样进行课前互动的:让学生判断“我是来自厦门滨北小学的老师”“我今年26岁”“我是一位很爱读书的人”“我很喜欢跟孩子在一起”四句话是真还是假?并说明理由。在学生说明理由时相机引导孩子们要细心观察,认真倾听,用心领会。这样不仅与学生拉近了距离,还不动声色地交给了学习的方法。
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杨坤老师则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小游戏。让四位同学上台,其中一位是大家推荐的班上最具表演天赋的同学,让该同学根据画面比划动作,再让另一位同学猜猜是谁,其中三幅图分别为“孙悟空”“天线宝宝”“吓死宝宝噜”,这些都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人物和语言,学生搞笑的模仿动作,离奇的猜测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随即再出现一张杨老师腾空跃起的照片,让孩子们猜他那时的心里活动,孩子们思维开始活跃,很巧妙地为后面根据严监生的两个指头揣摩其心理活动做铺垫。
再如来自重庆的落应华老师在教学《穷人》一课时,采用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分别出示了“严监生”“王熙凤”“诸葛亮”“《桥》的主人公”,指名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看似随意的聊天中,通过聊小说,渗透学习方法;聊情节,概括主要内容;聊环境,揣摩人物心理。
短短的几分钟中,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快速地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理,带着满满的自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悄悄地进入课堂,无不体现了他们的智慧。
二、教材处理巧妙合理,彰显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表现是以深入地钻研、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为重要前提的。本次活动中的名师们在处理教材方面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xx老师执教《剪枝的学问》,他的教学简单朴实、幽默睿智。简单到从头到尾没有一张幻灯片,只有一本书,一根粉笔。他的课又是如此丰厚,从新课导入到感知内容,再到品味语言,最后朗读指导,每一个环节都在践行着“让成长看得见”。
课的伊始,听写字词方法非常有意思,如听写“蛋”,他说“鸡蛋”“鸭蛋”“脸蛋”,什么蛋不能吃,再如听写“成熟”一词,他说了三个带成熟的句子:桃子成熟了;小伙子做事常丢三落四,不成熟;中国的电子技术很成熟。接着指导书写“蛋”,引导理解“成熟”,最后小结:要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生字要会读、会写、会理解。
接着感知课文内容,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我几次到晚大伯家的桃园”自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的词,一遍又一遍地指导朗读三个时间词,同时引导学生明白表示时间的词不仅可以用春、夏、秋、冬,还可以用别的词语,如夏天还可以说“暑假”“荷花开了”“烈日炎炎的一天”…… ?然后思考“我每次到王大伯家分别看到了什么”,划出关键词“忙着剪枝”“红云片片”“挂满”,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看见。最后让学生把三句话连起来说,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很快就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他又相机小结:概括主要内容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关键词准确地概括。
品味语言这一环节,薛老师紧紧抓住我的心理变化进行教学,用“我看到王大伯剪桃枝,心想
”“我看到满树的桃子,心想 ”揣摩“我”的心理,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随着看到的景物发生变化。接着让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说话训练,昨天听到有一个特级教师来给你们上课,你
当你看到我时,;课上到这,在学生充分发言后,老师又相机小结:读课文不但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读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写文章不但要写作什么,还要善于表达我们的心理活动。
在指导朗读方面,薛老师抓得很到位,指名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时,一孩子起初读得结结巴巴,一点都不流利,薛老师让他一遍又一遍地读,读完一遍提点小建议,再让他读,直到他把句子读通顺,读出那种着急之情,差不多花了五分钟。当初我有些疑惑,为何短短的一段话,在一个孩子身上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值得吗?在他后来的讲座中我找到了答案,他说要让孩子成长看得,每堂课至少要在一个孩子身上花五分钟。每节课都这样做,一段时间下来就能让全班孩子都得到老师一对一的辅导。想想也确实有道理。
而xx省南昌市南京路小学的杨舸校长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将教学重难点定位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联读”的方法阅读课文,通过“发现相同”——“同中求异”——“发现不同”——“异中求同”等环节实现对课文全方位各层面以及课内外的联读,感悟廉颇在国家大义前“机智勇敢”的形象,整个教学体现了由“教学生读”到“带学生读”再到“学生自读”这样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扎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再如重庆市的落应华老师在《穷人》一课教学时则采用追问故事情节的方法,故事开始之后,接下来会怎样?然后呢?最后呢?设计了三个环节:一、初读小说,带着好奇心追问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二、再读小说,带着探究心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环节通过品读环境描写,探究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品读心理描写,探究桑娜矛盾坚定的内心。三、三读小说,带着疑惑走进作家及其生活的年代,追问穷人命运。
他们把课文教材作为载体,巧妙地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潜心会文,感悟语言,最终学会运用语言,正如薛老师所说“语文教学是培养运用语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语言的人。
总之,这次活动中每位专家、名师们都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适应语文教学的新发展。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4通过听课23节,并听取专家评审组评课,受益匪浅:
一课堂注重教学实效性。展示的课较近年的观摩课相比少了点缀课堂的非语文化的内容,教师更追求精品课堂,在识字,阅读,口语交际课作了很好师范、引领,能一步步踏踏实实教会学生读书,表达,发展思维,训练读写。
二、注重对文本的研究。执教者都努力担当好三个角色:一是当好“读者”,如东北师大附小孙世梅老师,作为长春版教材编写组成员及该校教导主任,执教当代作家史铁生自传体散文《秋天的怀念》,开课运用书写“瘫痪与憔悴”两个字让学生猜想词意,由词联想人物的方法突出主线,再运用读书,圈画,填写表格,梳理人物对话,引领学生理解词语、领会句意、感悟中心,进行了层次递进、感情朗读及语感训练,实现了长篇短讲。让每一位听者深切感悟到了一个因瘫痪伤病折磨而放弃生机的儿子;一个重病缠身却心照顾儿子变得“憔悴”的母亲形象。含着泪听完了整节课,教者的语文素养,对文本独特理解和独道的课堂设计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个人。二是教师当好“教者”。 握住文本,精心设计,教会学生阅读、识字、交际。如松原宁江实验的高群芳《昆虫世界》、省二实验邙心睿《汉字家园》将识字教学融生活化,民族化,趣味化于一体。三是当好“学生”,教师能站在儿童角度认识文本,思考他们的学习困难,对文本结构层次、重点句段、情感意蕴、语言文字训练点了然于心。榆树市五龙中心校的40岁左右的苏建民老师以他的幽默,真诚羸得学生喜爱。执教《钓鱼的启示》开课,让学生猜想他初次来长春在过转盘路时是否闯红灯?引发悬念,课结束了他说出自己违背交通规则。但教学这课篇后自己来到无人交通岗,在众人诧异眼光里按指示灯穿越马路。提示了本文深刻寓意-实践道德难,在别人那样做或是没有人监督下实践更难。
三、师生素质高。教师语文素养高——普通话标准,板书端正,文化底蕴扎实,教学观念先进。全身心关注学生,与学生沟通和谐、自然。具有艺术、机敏的教学机智。有的借助课前游戏拉近与学生心理距离,帮助他们平静心情,正常发挥;有的巧借现场听众资源,为教学服务;有的让学生当场质疑,改进教学设计,创造出新的教学亮点。
学生训练有素,积累古诗文面宽。有的高年积累水平达到初中水平。学生学习主动、积极、热情、活跃,朗读水平高。发言滔滔不绝,听讲全神贯注,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让我们看到了省城孩子知识与能力之强。
四、教学情境生动。教师以自身对文本领悟,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用煽情的音乐、形象的画面、直观的录像营造出艺术化情境,让学生动情入境;引领学生进入角色、展开想象、角色体验,仿佛身临其境,导引情感自然流露。
教学是一门充满缺憾的艺术,观摩活动存在另人深思的地方:
1、教学任务分配要实际。当前语文教学追求的理念与境界是“轻轻松松教语文”多用减法。一些教师不会分解目标与内容,追求完美,什么都展示。如有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既要交流识字方法,又要学生课上讨论,朗读,积累,教学内容过多,目标过高,活动过泛,让课走入了可远看不可近学的境地。,
2、对于文本的把握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些教师不明白教材编写意图,如板块、单元,教材前后联系,设计缺乏整体考虑。
3、减少浪费,不要过份模仿。
一些教师花好多时间,精力,制作精美课件,把整篇课文都制成课件展示。而对于语文的朗读,训练,积累,识字任务只蜻蜓点水处理,本末倒置。
另外 ,课前不要过多演练,不利于儿童身心,有的课前问学生要怎么上这节课,分明在宣传我们的表演这就拉开了序幕。
此次学习让我反思了我县语文教学教研一些不容乐观的现状。
(一)语文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
语文学科集工具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于一体。但当前语文教学的管理,无非是开学初写教学计划,定进度,考试,最后是质量分析。周而复始,一成不变。一些教学检查无非是检查教学进度是否与其它教师同步,是否完成规定作文篇数,作业有否全批全改等,最终关注的是考试成绩。教学中一些教师,要求学生对同一段文字产生相同感情、速度,同样顺序,或把教参中得出结论装进不同大脑为已任。学生背熟标准答案,卷面成绩上去了,似乎皆大欢喜。建议针对语文教学管理要多些弹性和灵活度。判定一个语文教师工作是否成效,除常规检查和考试外,应有一些辅助手段,如:抽查学生作业,把开学初与期末作文做对比,看有无进步?或随机检测的学生鉴赏能力,写作及阅读方法掌握;各类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如何。这些看上去较模糊,缺少形式上的精确度的考查方法,恰恰是语文科精髓之所在。将常规考试与能力考查相结合,才能真正检验教学成果与学生知识水平。
(二)注重课本,把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隔离。
当前有限课时几乎全被教师讲解课本知识以应付各种考试占用,学生课外时间又被各门课和参与补习班时间占用少,学生体验生活与实践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如作文教学,学生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及对生活的深刻了解,是写不出东西的。怎样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课外怎样多些创造性实践,角色体验的机会,让语文知识不再脱离社会实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多思考的。
(三)一些教师的教研意识不强。
我们针对名师,中青年教师要开展各类活动,以调动他们的教学教研的极积性,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得到专业发展与提升。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520xx年x月x日,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天,让我体会了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理念:那就是“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课题观摩”。我们观摩了蓬江区优秀教师、陈国柱老师的课例《打电话》;还观摩了全国优秀教师、数学特级教师、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黄爱华老师的课例《方程的意义》和现场互动活动。太动人心弦了!张爱华他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以下是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精彩。
黄老师用了一个讲故事的形式串通了一节课,引入了本节课的大问题:意义;怎样列出来的;怎样用。然后每个问题都详略得当地解决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风趣幽默的语调,生动精练、吊人胃口的讲解,巧妙地使用媒体和黑板,多增加生活实际事件。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张爱华老师创设了现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融入了情景中,在情景中轻松地学习;顺应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与要求。名师都广泛地使用多媒体和黑板教学。
二、教学理念的更新。
这生命化教育问题教学,就是课堂教学的优化,直指教学内容本质,蕴含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现在上课更加注重备课,确定这节课的三个问题:这节课学习什么?这个问题怎么学习?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这就是这个教学的基本设计。在课堂教学上,我们以“大问题”为导向,分享中优化,提炼中延伸。这课堂教学步骤是:建立关系,提出问题,尝试探究,展示分享,共同概括,问题延伸。
通过一整天的学习,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鉴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逐渐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610月27日和28日,我有幸参加了xx县举办的“教育新视野?第八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到多位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和讲座,其中查、吴、何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受益良多,以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关注学情的识字写字课
查执教的《敕勒歌》是一节定位于识字写字的课堂教学,采用随文识字的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结合偏旁发挥想象等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理解字义;写字教学注重习惯培养,通过示范指导书写教给学生写字规律(高低、宽窄、穿插);教师重视朗读指导,由读正确到理解读,再到展开想象角色体验读,学生的朗读水平逐步提高。
査老师在讲座中强调了识字写字教学的三个基于:基于学情,基于汉字特点,基于生活经验;每节课要保证10分钟的写字时间,提笔即练字,要求端正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低年级每课要求识记的生字比较多,如果每个字都采用统一的模式教学,会显得单调枯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査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教学做了很好的示范,无论是识字还是写字的教学,教师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卡点”重点指导,采用多种识字方法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如:
“见”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阴山”联系生活,使学生明白它是一座山的名字;“穹庐”由偏旁联想词义;“似”通过组词理解字义。对于写字教学,査老师指出示范是最好的指导,注重示范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做到的。
二、追求精确的习作指导课
吴执教的《苹果脱险记》是一节想象作文指导课,吴老师在讲座中提出教什么是技术,怎么一步一步教是艺术,老师教得怎么样是价值。首先,教什么?吴老师以想象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想象作文不再是以想象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其次,是怎么一步一步教的?对于范文,教师没有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不断发现总结并归纳出写作的三要素:想象符合物性;情节一波三折;细节从容应对,为学生搭建了写作的支架。最后,教得怎么样?想象作文不再是天马行空,物性是它的灵魂,而一波三折的情节和细节描写是它的血肉,有了精确的写作内容和写作形式,一个小苹果在孩子们的笔下活了。习作评价没有批注好词佳句、分析结构,而是采用学生读,大家根据表格评星的形式落实到每个要求的完成情况,使学生通过比对发现不足,操作性强。
三、讲究真实的口语交际课
何执教的《商量》是一节口语交际课,课堂上教师像是在和学生聊天,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老师完全忘记自己是在讲课,根本是在跟学生一起学习,瞬时指出学生发言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大家效仿的地方,立刻指出、修整或是引领。在不留痕迹的引导中,学生在一点一点进步,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商量的方法,还有商量的态度,看似简单的“商量”二字,教师却赋予了做人的态度,使教学真正服务于生活。学生交流的形式多样,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展现的是真实与自然的交际。
何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三种现象:不教,似乎还会说;教了,就不好好说;教后,变得不会说,这些现象的确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何老师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口语交际踩中了这两个雷区:一是交际中“身份”的丢失,没有身份即丢失了交际对象和情境,只有明确交际中的“身份”,编排活动中的“状况”,放归生活中的“场景”,学生才有话可说,才能好好说。二是交际困难预计不足,交际的目的不在于成功,培养协调力才是核心。何老师的讲座刷新了我对口语交际的认识,真实与自然的交际才是最精彩的课堂。
总之,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7我有幸观摩了优秀教师的开放课,听后我收获颇丰,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同行们交流一下。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2.教学过程精彩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董秀坤老师讲的三年级数学课《认识分数》的板书,板书中的“把”、“平均分”、“其中每一份”这些字是不变的,而中间的字随着课堂的进行逐渐变换,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3.学生自主学习
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老师的一年级语文《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课,整堂课轻松、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田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时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答对时的慷慨奖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制作精美的课件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得到广泛的使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真真实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
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进修学校以后能多组织这样的听课活动,听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会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8一二年级的识字量达到1800个,而成人的识字量也就是2500个左右,低年级这么大的识字量该怎么去完成呢?
偶尔的机会参加了识字写字的研讨会,听了四位老师的识字写字课,真是没想到,原来识字写字课可以这么上!每位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采用各种方法识字,课堂上的使有滋有味,学生学的可以那么高兴!回想自己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少了些,死记硬背的占多数,为了完成识字任务,多写多念是一贯的做法,虽然自己也曾反思过,但识字写字一直不知从何处入手?从四位老师的课堂中,看到很多识字的方法,如:自编谜语,体态动作演示法,触类旁通法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识字方法的学习是导火索,它能够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能够使学生挖掘汉字内在的趣味!为以后的阅读及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低年级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的年龄特点,光靠课堂中识字使不够的,识字写字如果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紧紧结合,那学生识字的聪明才智将得到最大得发挥!试想,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看到墙壁的广告语会识字,走进商店会认识小食品包装袋上的字,在他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字,他无时无刻都在识字,识字越多成功感就会越强烈,他就会越爱识字,越爱学习,这样一种良性的循环会促使他更加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更爱学习语文!所以,课堂与生活的结合使非常重要的,它会使识字写字事倍功半!
当时听完课确实很兴奋!这四位老师的课为我们提供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平台,使我认识到识字写字课堂的重要性,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效率低,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讲究有方法的识记,保护学生识字兴趣,才是识字写字的永恒之道!
或许我写的不好,但是这一次识字写字的研讨确实让我收获颇丰!最重要的是我认识到识字写字的重要!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9虽然只有短短两天半时间,内容却是丰富多采,包括演示课、讲座、教师互动三个板块。名师们以他们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语言、诙谐有趣的神态、随机应变的组织教学能力深深地折服了与会的一千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每位名师都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敏锐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和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不着痕迹地加以指导、点拨、放大。学生则是积极参与、沉浸课堂,听说读写,样样拿手。我不禁感叹:语文课堂原来可以如此美丽!听课回来,重新审视自已的课堂,我觉得我也应该在平常的课堂中融入新的理念、新的课标精神,让我们平常的家常课也生动、有趣起来!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思考。
第一、钻研课标、吃透教材、把握语文的本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薛法根老师在《好课的秘密》讲座说:“语文教学要走教学的正道,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语文教学要培养运用语言、创造语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语言的人。”的确,本次演示的十三节课,不管是绘本教学、口语交际还是作文指导与课文内容教学,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重视语言文字的动用。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王文丽老师展示的《祖父的园子》,追求言语与情感共生。她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充分地品。像“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些能充分体现萧红作品语言特色的句子,王老师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细细揣摩品味,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然后让孩子充分的说句式相似的句子,如:祖父__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祖父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孩子写相似的句子。如:让孩子们仿写“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这句话。孩子们就写出了“树结果了,就像在聚会似的。花谢了,就像睡着了似的。树绿了,就像穿上了新衣似的。玉米长高了,就像在跟谁比长个似的。蝉叫了,就像在发牢骚似人……”王老师扎扎实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让学生会说会写。
第二、不同体裁、不同类型、不同教法
语文应该教出文体与文本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文本的体裁、类型,如散文侧重情感的感悟,诗歌侧重于语言的美感与韵律感,而小说则侧重于情节和人物形象,绘本的教学则侧重于引导想像与训练说话。如《咚咚咚,是谁呀》是则绘本故事,这就需关注绘本故事的特点,用好绘本,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让他们充分地说。林莘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她出示了五幅图,都先出示遮住一大部分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发挥想像,猜猜它是谁。然后又让孩子们用“我觉得它是谁,因为……”的句式同桌小声说,再小组汇报。在此基础上出示绘本内容,指导孩子读,然后再让他们仿照句式写。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写,没有一项落下,非常符合绘本的特点。再如骆应华老师执教的《穷人》,骆老师整堂课抓住小说的环境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骆老师先让学生找出第一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让学生横着对比体会人物内心,竖着对比体会人物内心惶恐的不断加深。从而得出:环境描写,映照人物的内心;心理描写,直击人物内心。这就是托尔斯泰的秘密,这就是托尔斯泰式的心理描写。洛老师整堂课也牢牢地抓住小说的两大要素来教学。
第三、指导朗读、层次分明、方式多样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朗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老师的朗读,二是学生的朗读,三是老师对文本和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处理。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了,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全国著名教师薛法根执教的《剪枝的学问》一课在读这方面尤为突出。薛老师整堂课甚至没用多媒体,只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语文书,引导孩子有问题从书中去找答案,不理解了从书中去读。他的口头语是:“看书、看书、看书!”并美其名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剪枝的学问》这一课堂,薛老师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我”几次去王大伯家,圈出“去年冬天的一天”、“春天到了”、“夏季”这些表示时间的词,然后让他们说在这些时间里,“我”看见了什么?再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这样就读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细读文章,边读边圈出心理活动的词,指导学生了解“着急地问”要读得语气急、声音大、语调往上扬。还指导学生分清叙述语和角色语,让学生读出不同年龄角色不同的感情,让学生了解叙述语要读得娓娓道来的感觉。薛老师反复引导朗读,有序地引导熟读成诵。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薛老师指导朗读在一个学生身上花了五分钟,并让大家一起目睹了这孩子朗读能力的飞跃进步。薛老师说,每天至少要花五到八分钟在一位学生身上,每天抓一位学生,一年下来,每位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指导。薛老师那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听薛老师的语文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他的课堂开放而有序,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学得那么主动、生动,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感受着语文的无穷魅力,自始至终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第四、风格各异、细心聆听、锤炼提升
聆听课堂,印象深刻,因为每个执教的老师都形成自身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王文丽老师追求言语与情感共生,薛法根老师讲究回归语文本质,林莘老师进行静悄悄地课堂革命,张维娜和陈金龙老师用学生活动体验来指导学生写作,何捷和欧义赐老师用绘本训练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王梁贤和冯巍老师则把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我在感喟名师在课堂中的那份沉稳,那份大气外,也为他们背后的付出深深感动。在享受他们辉煌的同时,我想,更应学习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态度,对于语文教学的执着,这样,才能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走得更远!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0聆听了工作室4位老师的课,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开阔了眼界,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
一、教师语言优美,课堂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整堂课杨梅教师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带领学生在德国街头欣赏花海,畅游其间,品悟德国奇特的民族,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精神。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与文本进行交流。教师的语言不仅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而且适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在教师语言的感召下,听课的老师也收到了美德熏陶。
二、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涌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节李建琼老师的课体现语文味。强调读,淡化讲。教师的评价语言丰富,带有激励性,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教师的提问含量较高,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几句。比如:根据大树的年轮,具体怎样来辨别方向呢?等等。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在评价中,让学生经过思维的加工重组,形成正确的书写方法。
普光富老师执教的《凡卡》这篇课文。这堂课抓住了两条线:一条是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的明线,另一条则是凡卡回忆与爷爷在一起时的乡下愉快的生活场景的暗线,普老师先是从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入手,抓住凡卡被打的动词体会凡卡所受的肉体折磨与伙计对他的捉弄的精神折磨,让生深刻地体会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这时他的朗读是很低沉的,非常地到位。到教凡卡回忆与爷爷在一起的乡下生活时又是另一种基调,那就是愉快轻松的,此时普老师朗读的基调就是非常愉快的。最后普老师又为这篇文章作了拓展,朗读了凡卡的结局。就这样,在明线与暗线的交错反衬下,更能体会到凡卡此时学徒生活的悲惨与无奈。在解读文本的同时,普老师还向学生渗透了文本写作的特点与方法,普老师的课真的是有情,有趣、有法、有效。有情体现在他那到位的朗读指导,与情境的创设,有趣体现在他那生动的引领,有法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有效就是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一定会有提高,不管是语言的习得,还是写作方法的习得,是我们这些听课的教师有目共睹的。
语文教学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文化的绚丽与中文的无限魅力,并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课堂充满着平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视,鲜活的生命在欢唱,在愉悦。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开拓眼界,积极探索,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1在这两天内, 我观摩了六位名师的示范课,使我受益匪浅。六位老师不同的教学授课风格和特点、不同的设计思路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他们对教材透彻的理解、清晰的教学思路和灵活的教法方法,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同时他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让我顿时茅塞顿开。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徐长青老师《分数的意义》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一副扑克牌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大胆放手,整节课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分扑克牌的过程,老师只是在一边引导和总结。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过难的题目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简单的题目没有意义。徐老师利用扑克牌的分发引出分数,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在这节课,我看到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
房昔梅老师指出,核心素养是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和未来挑战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要学数学?什么时候用数学?一个有追求,爱钻研,会思考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数学的思考。这节课最让我醍醐灌顶。她并不像洪老师那样的温柔似水,儒雅的外表下也不缺对数学的热情,对问题的洞悉。?
她以生活动画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估算,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更让学生知道了数学就在身边,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数学。房老师良好自身素质,独特的价值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并且把这种思考的习惯、方法教给学生的老师。
三、教学要与时俱进
钱守旺老师指出,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即不是在书斋中进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更要像钱老师一样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于生活,让学生喜欢数学。
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努力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多元化的教学知识结构和教学策略。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12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这次婺源教育新视野第八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各位名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孩子们对语文的热爱,让我深受启发。
在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査晓红老师《敕勒歌》授课过程,当学生对“敕勒”一次不理解时,査老师一首优美的《56个民族》将学生带入民族欢聚的情景,由此推断出敕勒是一个民族,让学生记忆深刻,对课文理解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査老师的识字教学也是灵活多样,有组词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释“穹庐”一词,“穴”和“广”均与房屋室内有关,所以学生能够很快理解穹庐的意思。而“苍茫”是让学生想象,并没有以图片展示,学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苍茫世界。在课程结尾时,査老师动情地讲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们唏嘘不已。老师又以动听的歌声《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见学生们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来,最后读起来时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鸣中学习语文是我从査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最大的体会。
其次,让孩子们去“展示自己”。在课堂上,老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在何捷老师的《口语交际:商量》中,几乎所有的场景何老师都是让孩子们来表演的。上课时,孩子们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们表现非常积极,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功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最后,引领孩子去读书。在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中《穿越写作:》,张老师不仅自己声情并茂地读,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一直孩子们读自己的作品时也是有声有色。在吴勇老师的《苹果脱险记》中,吴老师诙谐幽默,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也是享受,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巧妙串联,是我受益匪浅。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我会努力进步,希望我的语文课堂也会变成孩子们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理想舞台。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观摩心得体会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上一篇:幼师小班教师心得体会感悟
下一篇:2023美术教师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