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更新时间: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精选13篇)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篇1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顺利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并很快适应中学生活。

  二、工作目标

  结合学校及政教处的工作计划,争创有特色的班集体。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紧抓学生思想工作不放,紧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放,要求学生在学好做人的前提下,提高成绩。

  三、方法措施

  根据我班特点,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树理想、转变学习态度:把“要学习”转变为“我要学”。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七年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阶段,只有重视其学习过程,才可能实现理想,转变学习态度,明确努力方向。

  (二)鼓舞学生树立信心: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班主任要关心学生各科的均衡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薄弱学科,不要出现偏科现象。班主任应顾全大局,同科任老师配合。监督学生多下功夫,并要求学生各科兼顾,不放弃任何一科,形成一种以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强强联手、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局面。

  (四)加强班级管理,注意常规。一切从细节入手,不放弃常规管理,让学生全面发展。

  (五)严抓纪律,并做好思想工作。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多谈心,及时鼓励,让其不扰乱课堂的前提下,尽力学,不放弃。对优生会需要多关心和鼓励,调节心态,以竞争精神去拼搏,抛开一切杂念。力求:强科争优势、弱科保底线。

  ( 六)加强与家长联系。出现问题好及时沟通,共商对策,使其达到齐抓共管。

  总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多方面的管理,因材施教,提高我们的德育教育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二十一世纪有用之材。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篇2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顺利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并很快适应中学生活。

  二、工作目标

  结合学校及政教处的工作计划,争创有特色的班集体。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紧抓学生思想工作不放,紧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放,要求学生在学好做人的前提下,提高成绩。

  三、方法措施

  根据我班特点,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树理想、转变学习态度:把“要学习”转变为“我要学”。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七年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阶段,只有重视其学习过程,才可能实现理想,转变学习态度,明确努力方向。

  (二)鼓舞学生树立信心: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班主任要关心学生各科的均衡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薄弱学科,不要出现偏科现象。班主任应顾全大局,同科任老师配合。监督学生多下功夫,并要求学生各科兼顾,不放弃任何一科,形成一种以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强强联手、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局面。

  (四)加强班级管理,注意常规。一切从细节入手,不放弃常规管理,让学生全面发展。

  (五)严抓纪律,并做好思想工作。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多谈心,及时鼓励,让其不扰乱课堂的前提下,尽力学,不放弃。对优生会需要多关心和鼓励,调节心态,以竞争精神去拼搏,抛开一切杂念。力求:强科争优势、弱科保底线。

  ( 六)加强与家长联系。出现问题好及时沟通,共商对策,使其达到齐抓共管。

  总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多方面的管理,因材施教,提高我们的德育教育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二十一世纪有用之材。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篇3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 工程,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 面, 渗透在智育、 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 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学期以学校发展为主题,围绕学校德育工作安排,根据我班学生情况和特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树立团结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加强班级管理,推进班级建设。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 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 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班级德育工作主要是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 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的教育。

  三、实施途径:

  班级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 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主要途径 如下:各科教育;校级、班级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活动。

  四、教育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加强针对性;坚持正面教育;提高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 结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五、具体措施:

  1、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做好登记和记录。严格执行学校和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及学生操行评定制度。树立正面典型,发掘后进生中的 闪光点。以优促良,以优带后;以人促人,以人育人。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2、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好主题班会,及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之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生活作风。

  3、关心和爱护学生,耐心细致地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顾虑,使其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同时在学生中广泛的开展互帮 互助活动,使全体学生特别是留守孩子感受到有如家庭般的温暖,令其开心的学习,愉快的生活。

  4、进行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的规范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以落实学生个人量化积分为主线,以德育系列化活动和“班级十最”等评比表彰机制为动力,扎扎实实地搞好德育工作。

  6、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比赛等,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 六、学生品德评定: 品德评定是德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操行评定应根据、 《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经过学生个人、集体和 教师评定,最后由班主任写出评语,记入学生成绩册,通知学生和家 长。严格执行以上工作计划,以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

  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

  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

  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

  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

  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

  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辨证地、全面地去

  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大运河图、隋朝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P4“相关史事”中“罄竹难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B、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581年北周

  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

  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

  观念。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初经济的繁荣”

  (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

  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

  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开通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①经济原因: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

  ②政治原因: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的过程

  605年至610年,征发几百万民工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

  至余杭,全长20__多千米。

  (3)让学生看课本P3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强调记忆大运河的

  中心、南北端点、四段的名称。

  师)同学们看“隋朝大运河”这幅图,北南各起点是哪个城市?

  生:中心是洛阳;北抵涿郡(在今北京),南达余杭(在今杭州)。

  师:大运河是在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邗

  沟是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那它

  分为哪四段呢?

  生:从北往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师:连接哪五河呢?

  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师:大运河从北到南全长两千多公里,因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同学们想

  一想为什么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前面说到了隋文帝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到了隋炀帝即位他就利用已有

  的经济基础征发了几百万人(前面也说到了隋炀帝是在已有的天然河

  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

  2.提出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问题一: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问题二: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

  言。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

  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教师归纳: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

  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为开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

  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的社会 。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的诞生

  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

  这些豪门大族世代 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 出

  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隋朝建立

  之初,还是沿袭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

  2.科举制诞生的过程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

  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

  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教师讲解:科举制的创立,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

  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德以参加统治,适应了庶族(寒门)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

  (四)隋朝的灭亡

  1.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

  民起义的爆发。归纳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游江南;

  ②营建一系大工程:营建东洛阳、开凿大运河;

  ③屡次战争:三次征辽东。(逼民反)

  2.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3.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与教训。

  三、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1.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2.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场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4.隋朝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篇5

  1、计划课时:1课时

  2、课前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的顺序:隋朝的建立;隋灭陈,统一天下;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因暴政二代而亡。

  传统的问题引导式授课的流程:第一隋朝是怎么建立的?第二,为什么隋朝能灭掉陈朝,一统天下?第三,隋朝统一以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有什么表现?第四,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经过、影响?隋朝大运河“一个中心两个起止点4段通5河”分别是指?第五、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方式和弊端?隋朝是怎么样解决这个弊端?科举制创立带来的影响?第六,为什么隋朝会二代而亡?主要原因是什么?隋朝灭亡的经过?第七,对比隋朝前后两代皇帝的治国表现,有什么经验教训?

  3、历史漫画制作构想

  如果引入历史漫画教学的话,需要为隋文帝杨坚、陈后主和隋炀帝杨广设计Q版的形象。第一组漫画就是外戚杨坚的踢走北周小皇帝夺权建隋。

  第2组漫画就是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被杨广带兵攻破都城,避难逃到废井后被俘的故事。由第2组漫画引出“隋朝灭陈统一天下的原因”这一问题。

  第3组漫画就是开皇之治的成因和表现。隋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这可以通过一幅组合的漫画图来表现。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可以出示三省6部制这幅图。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和表现,可以通过两幅对比性的漫画来表述,左侧是隋朝之前民不聊生的漫画,右侧是隋朝统一后经济繁荣,国家粮仓堆满粮食的漫画。

  第4组漫画就是大运河的开通。图一在大运河地图配画民夫挖河道,旁边加民役数量。图二在大运河地图配隋朝漕运和水上商贸运输数据。图三是隋炀帝坐龙舟出游扬州。引出修大运河利弊讨论。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及历史漫画制作构想(胡马依风)

  第5组漫画科举制前后的选官标准对比。设计张有才和李富贵2个Q版人物,引出话题。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及历史漫画制作构想(胡马依风)

  第6组漫画隋朝会二代而亡。图一是大兴土木组图,图二是三征高丽组图,图三是隋炀帝出巡图,图四是隋炀帝被部将勒死图。

  第7组漫画隋朝前后两代皇帝的治国表现对比。用2个Q版人物做的图表。

  4、初步预计制作所需时间:起码15-20个工作小时,大概需时10天。

  5、历史漫画制作选材原则:符合史实,结合历史材料,为历史材料的解读服务。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篇6

  【知识梳理】

  生字词语

  圮(pǐ)募(mù)金 棹(zhào)小舟 木柿(fèi) 曳(yè)铁钯(pá) 湮(yān)没

  啮(niè) 齿 溯(sù)流 臆(yì)断 欤(yù)

  (二)词语解释

  通假字

  曳铁钯 (“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

  古今异义

  二石兽并沉焉 ( 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

  阅十余岁 ( 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

  盖石性坚重 ( 盖,古义:句首发语词 ;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知其一 ( 但,古义:只 ; 今义:表转折 但是,却 )

  是非木杮 ( 是,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是 )

  求之下流,固傎 ( 固,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 )

  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物理学 )

  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介词,被)

  为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动词, 成为)

  众服为确论 (动词,是)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指”“求之地中” 这种观点)

  之

  其反激之力 (结构助词,的)

  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 (名词用为动词 ,划船)

  暴涨 (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句式

  1.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2.倒装句 当求之于上流 (状语后置,状语“于上流”放在动词“求”的后面)

  3.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沧州“老河兵”(卷十六),徽州“唐打猎”(卷十一)等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和智慧,尤属佳品。

  作家作品

  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识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谪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主题思想

  这则故事用和尚、道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写作借鉴

  1、层层铺垫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 ”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家“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精彩语句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欣赏:老河兵凭他多年治河的实践,分析了石头、泥沙和流水的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应向上游寻找石兽的结论。这结论一般人想不到,它是合乎科学论证的。事实证明,老河兵的判断是正确的。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篇7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 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 事务;设 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 ,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 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 区域。

  二、合作探究

  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三、练习巩固

  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它”是(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

  A.行政 军事 监察 B.行政 外交 军事

  C.财政 监察 外交 D.财政 军事 监察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这表明( )

  A.黄岩岛等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当时中国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汉族强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辽阔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中国台湾等地区亦都处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元朝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对西藏、中国台湾进行管辖?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元朝 统一 最大 2.融合 3.(1)中书省 军事 御史台(2)行省 4.(1)澎湖巡检司 琉球(2)中国台湾 5.(1)西藏(2)宣政院(3)地方行政

  二、西藏正式成为元朝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1.D 2.A 3.C 4.C 5.A

  6.(1)行省制度。元朝的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2)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__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本课共四部分,即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本课主要讲述了隋朝结束魏晋南北朝割据混乱完成统一,为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最终因暴政而亡的历史过程。隋朝的统一及发展为此后唐朝盛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可以对教材进行简单的整合,即分为大运河为何能开通、大运河如何开通、大运河开通致隋亡三部分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掌握简单的历史学习方法,对历史充满了好奇,这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七年级学生了解隋朝这段历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图书、影视剧(如《隋唐英雄》《隋唐演义》)、网络游戏、遗址博物馆等。很多同学对这段历史都有一定了解。这对于开展本课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学生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但是由于一些影视剧、网络游戏的误导,七年级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还不能辩证地分析,故教师应在课堂中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隋的建立、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设及隋的灭亡等基本史实。通过对隋文帝灭陈建立隋朝的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对隋朝户籍制度及科举制度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隋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大运河等公共工程的修建提供了条件。通过对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学生能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并意识到隋虽灭亡,但其制度在唐不断发展完善,为唐朝鼎盛时代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度的创设、隋朝的灭亡。

  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一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教师讲述:1999年,淮北市对公路实行拓宽改建,在改建到柳孜镇时,意外发现古运河南堤从柳孜镇穿过,这是我国隋唐大运河考古的首次发现,该遗址被称为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遗址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另外还有铜钱、铁器、石器等。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大运河于20__年6月22日,在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考古发掘给淮北博物馆增加了众多的高古瓷珍品。我国著名古建专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亲自题写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名。

  讲授新课

  (一)

  大运河为何能开通

  材料二 中国大运河……比举世闻名、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长21倍,比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长10倍,即使被称为世界“运河之王”的苏联土库曼大运河,也比我国大运河短700多公里。

  ——岳国芳著:《中国大运河》

  教师设问:在古代要开通这样一条运河需要哪些条件呢?(参考答案: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教师讲述:这么长的一条大运河,它的开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不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很难实现。大运河是在隋朝时期开通的,隋朝是具备了哪些条件才能开通这条举世无双的大运河呢?

  1

  国家统一

  教师讲述: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为北周外戚,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派兵向南方的陈国发动进攻,最终灭陈一统天下,由此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又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隋朝的统一,是南北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为大运河的开通提供了有力的后盾。

  2

  经济发展

  材料三 开皇三年(583年),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行“输籍定样”法(或称“输籍法”)。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定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浮客)的剥削为轻,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隋朝刚建立的时候,全国大约有400万户、20__多万人。建国第三年清查户口后,立刻上升至700万户、4000多万人。

  ——何成刚主编:《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上)》

  教师设问:隋文帝在户籍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成效?(参考答案:进行“大索貌阅”,编订户籍;增加国家控制的人口,提高赋税收入,同时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教师小结:户口不实会影响政府的收入和徭役的征派。南北朝时期户口隐漏情况严重,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严格检查户口。彻查户口并重新编订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兵役的征派,又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材料五

  五铢钱

  教师设问:隋文帝在币制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作用?(参考答案:统一币制;有利于商品交换,为隋朝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教师讲述:隋朝初年,钱币非常混乱,关东、关陇、梁益等地使用的钱币不但大小轻重不一,而且币质低劣,影响了商品交换。隋文帝建隋后,统一改铸五铢钱,另外还统一了度量衡,这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促进了隋朝经济的发展。

  3

  人才济济

  材料六 著名诗人李贺想参加进士考试,但李贺的父亲叫“晋肃”,晋与进同音,李贺若考中进士,就犯了家讳。这在当时是个“不孝不敬”的罪名。李贺为此顾虑重重,踌躇不决。一些跟李贺争进士名额的人,更加推波助澜,造谣攻击,竭力阻止李贺应试。大文学家韩愈坚决反对这种腐朽的“避讳观”。……在韩愈的鼓励支持下,李贺就勇敢地报考了。但事与愿违,以李贺之才,却屡试不中。是否因为闹了这场避讳风波,考试官们嘴上不说,心中有鬼,故意不予录取呢?这就不得而知了。李贺郁郁不得志,死时年仅27岁。

  ——林白、朱梅芳著:《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七 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不问家世,不须举荐,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比世卿世禄制、察举制吏具有公开、平等和竞争的性质,因而在历史上也更具有进步性,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进步、也是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张希清著:《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教师设问:材料五中李贺参加的考试是什么选官制度?这个制度什么时候创建的?有何意义?(参考答案:科举制;隋朝;体现公平,提升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开通大运河这么一项浩大的工程,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人才,而隋朝通过改革选官制度,选拔出了很多有实际才干的官吏,这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史上选举制度的重大变革,它改变了以往门阀士族把持选官的弊端,重才学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的门路。科举制度的创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选拔统治人才,提高了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政治需要。

  设计意图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本部分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历史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了学习兴趣后,学生的求知欲望才会更强烈。

  ❖

  过渡

  虽然隋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劳民伤财去开通大运河呢?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

  (二)

  大运河如何开通

  1

  开通的目的

  材料八 从政治上看,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东都洛阳和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从经济上看,江南地区经过六朝时人民的辛勤劳动,已经成为富庶地区……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资。通过陆路转运,运输量不大,费用又高,而利用旧河道开通运河,是最好的办法。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教师设问: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为了加强南北交通,转运物资;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大运河的开通

  材料九

  隋朝大运河

  教师引导学生看《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讲述:隋炀帝即位后便征发百万民工,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先是开挖连接黄河与淮河的通济渠,同时又对连接淮河与长江的邗沟进行修整、扩大,邗沟最早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时开凿。我们前面提到的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就属于通济渠段。这两段河道在605年便完成了。后来隋炀帝出征辽东,为了军事上的需要,便于608年开凿了北至涿郡的永济渠,连接了海河与黄河。隋朝大运河最后一段是江南河,610年从京口(江苏镇江)引长江水直达余杭钱塘江。前后历时6年,最终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3

  开通的意义

  材料十 (大运河)自其凿通以来,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运输的重要通渠。它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经济繁荣与水上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罗传栋:《大运河的开凿与隋炀帝的功过》

  教师设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参考答案:巩固政权,加强对江南的统治;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运河开通后,贯穿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4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加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

  利用大运河地图,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大运河的开通以及其起到的作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

  过渡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流,大大促进了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此庞大的工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大运河开通后,隋炀帝数次乘船游玩,劳民伤财,使得阶级矛盾激化并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隋朝灭亡。

  ❖

  (三)

  大运河开通致隋亡?

  1

  隋朝灭亡

  教师讲述:在大运河开通的第二年,即公元611年,山东爆发了王薄起义,此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举起反隋大旗,起义燃遍了全国各地。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材料十一

  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2

  隋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十二 仅公元605年他首次游江都,就有游船数千艘,兵船数千艘,拉船民夫18万人,船只首尾相接200余里。两岸有骑兵相随,皇后、嫔妃、道士等共50多万人。

  ——肖长中:《我国隋朝财政政策探析》

  学生讨论: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就是为了游玩并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运河的开通是隋炀帝的一大贡献。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有利于沿河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隋对南方的统治。当然,大运河的开通,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如果不开通大运河,隋炀帝的暴政依然存在,隋朝依然会灭亡。

  材料十三 隋朝的人口,刚建立的时候大约20__多万人,20多年后达到峰值,大约5000多万人。人口构成中男女各占一半,再去掉未成年和老人、残疾人,隋朝的劳动力在最高峰的时候,国家劳役竟然高达3000多万人次,几乎劳动力都被征调去兴建国家工程和当兵打仗。

  ——韩昇:《隋朝灭亡的经济原因》

  材料十四 隋炀帝穷兵黩武,频繁发动对外战争……连续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大规模战争。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十五 隋朝统治阶级内部始终矛盾重重,异己的割据分裂暗流时隐时现,他们只是慑于隋朝的高压政策而表面顺从,一有风吹草动,就要兴风作浪,当他们眼见隋炀帝已经不行了,就纷纷起兵,以废昏立明为旗号,把隋炀帝抛出去,在政治上换马,以求重建地主阶级的政权。

  ——韩昇:《论隋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对隋亡的影响》

  教师设问:隋朝为什么会灭亡?(参考答案:隋炀帝的暴政;统治阶级内部不稳固,矛盾重重。)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隋炀帝统治时期苛暴的徭役、兵役,隋炀帝毫无节制地压制压迫劳动人民、抑制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这是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还是隋朝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缺陷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迅速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

  我们看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能只抓一点,不计其余,要全面看问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往往是感性的、片面的。本部分设计主要是通过史料分析,提升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

  课堂小结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隋朝在政治、经济及军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后来唐朝鼎盛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大运河为何能开通

  1.国家统一

  2.经济发展

  3.人才济济

  (二)大运河如何开通

  1.开通的目的

  2.大运河开通

  3.开通的意义

  (三)大运河开通致隋

  1.隋朝灭亡

  2.隋朝灭亡的原因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三、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四、辅助工具:PPT图片

  五、教法设计:讲授法、启发法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

  七、课型:新授课

  八:教学程序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新课

  1.以 “抓耳挠腮落笔愁,胡编生套成文羞”导入,用上一次学生写的作文《在挫折中成长》所总结归纳的学生的选材情况引出对教学重点--选材三要素“围绕中心、真实、新颖”的讲解 。选材情况如下:

  (1)写考试失利的20人

  (2)写家庭变故,父母离婚的2人。 (据了解,父母婚姻幸福)

  (3)写作业任务繁重,没完成作业的1人。

  (4)其他选材5人。

  请三位同学讲述上述选材情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一一引出写作选材三要素“围绕中心”、“真实”、“新颖”并板书。

  2、详细讲解如何做到选材“围绕中心”。讲解围绕中心的三个要点:“确定中心”、“广泛取材”、“仔细删选”。接着出示一份案例《记一位助人为乐的同学》所选的几种材料:

  (1)小勇同学学习刻苦,从乡下转到城里,英语基础差,但他勤学好问,一个学期就将英语成绩赶了上来。

  (2)他爱好体育,在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了几个冠军。

  (3)他课间很抓紧时间,珍惜分秒复习功课。有时同学课间遇到难题,他耐心帮助解答。

  (4)他课间帮助低年级小童学抬水。

  给学生2-3分钟思考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第四点是围绕中心选材的。然后再次向学生强调“围绕中心”选材应该做到的三步:“确定中心”、“广泛取材”、“仔细删选”。

  进行练习:

  从《误会》、《我长大了》中任选一题,你会选择哪些材料?以提纲的形式写下来,准备交流。(3-4分钟,通过交流分析讲述同学所选材料在“围绕中心”方面落到实处与否。)

  3、以2个写作不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案例的“不真实”的原因,并抽同学讲述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过的“不真实”的材料,从而讲解选材真实的必要性。案例如下:

  “我今天看到一个老大娘从口袋里掉出了4张500块钱。我马上捡起来还给老大娘。老大娘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转身对老大娘说,我叫红领巾,雷锋叔叔是我的偶像。”

  老师评语:“4张500块钱,下次带给老师看看。”

  “今天是雷锋日,我拾金不昧。在公园捡到一亿元,全部都是10块钱的,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我把钱交给警察叔叔,受到表扬。”

  老师评语:“你的语文书真够厚啊!”

  接着出示一则选材真实的案例“妈妈夜晚为我洗衣服”片段:

  “妈妈的身影朦胧在冷冷的、黯黯的灯光里,昏黄的光线让人感受不到一丝暖意。春寒料峭,风依旧像小刀一样锋利,吹割着妈妈的皮肤,可以想象水的温度是如何的冰冻着她的手。“嚓、嚓、嚓……”妈妈用她那柔而有力的双手一下一下的搓洗着,领子、袖口、前襟……单调的声音在清冷的夜里诉说着她无言的爱意,也一点一点地沉淀在我心底:那仔细的动作,让人觉得她手里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个值得拥有的珍品。她的背影俯下,抬起,俯下,抬起……在这个寂静清冷的夜里成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无论岁月如何斑驳,它都是我心底永不褪色的技艺……”

  请一位同学朗读,并抽同学分析这则材料选得真实,写的好的原因,然后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抓住细节、环境描写、修辞方法。

  然后出示课件:“在我们班级生活中有很多印象深刻的细节。请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以“那一刻,我很--”为题,选择材料。思考后口头交流。”时间2-3分钟。抽同学回答后总结作文选材真实应该“观察生活,注意细节。”

  3、讲解选材新颖。首先讲述何谓“新”,接着以《做早操》为题出示2份写作片段:

  (1)一天,阳光明媚,我和哥哥去草地上做早操。

  第一节12345678;2345678;32345678;42345678;

  第二节12345678;22345678;32345678;42345678

  第三节12345678;22345678;32345678;42345678;

  第四节12345678;22345678;32345678;42345678。

  (2)一提起做操,我们班同学答案各不相同,有烦、无聊、害怕、厌倦……我觉得做操很高兴,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事发生。

  平时,老师不在的时候,男生和女生就发生大战了。你看,做第二节的时候,男生连忙冲过去,用起了“泰山掌”,女生们几乎要摔到了。可是,女生们也不是省油的灯,往右的时候,用了“如来神掌”,还好男生们稳定性好,只受伤。接下来往左时,男生用“葵花点穴手”,往右时,女生用“连环八卦掌”。有时几个男生或女生检到“暗器”,就用起了“小李飞刀”。

  通过两者之间的截然不同进一步讲解选材新颖应当“全面撒网,重点捕捞。”。然后以“被咬过的苹果”为主题选择新颖材料。注意:“全面撒网,重点捕捞”

  1-2分钟思考后抽同学讲述自己的选材,然后出示老师的选材:

  ①苹果像地球,奉献了甘甜却被人类破坏得伤痕累累。

  ②生活就像被咬过的苹果,并非十全十美,我们要热爱生活,尊重生活。

  4、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

  5、布置作业。

  以《谢谢你》为题,围绕这一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只写提纲。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篇10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乌廷玉《隋唐史话》

  2.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3.读图并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答案提示: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4.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

  答案提示:(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答案提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目标导学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2.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提示:(1)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2)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3)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材料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学生分组朗诵材料中的诗句并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1)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2)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3)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5.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家 代表作 作品特点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 《金刚经碑》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了解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尤其是与吐蕃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还了解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篇11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重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三、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9.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10.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2.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13.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14.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15.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6.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7.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半年德育工作计划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怎么写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班主任计划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

2024小学四年级德育计划范文

2022-2022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学科德育计划范文

班主任计划开学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七年级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初中范文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

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精选13篇)七年级下册德育计划范文篇1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小学生禁毒教学计划
    小学生禁毒教学计划

    小学生禁毒教学计划5篇加强禁毒宣传教育,或者说是预防为主的理念必须贯穿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禁毒...

  • 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
    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

    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5篇需要家长们积极承担起禁毒的责任,密切与孩子的沟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禁毒廉洁法制教学计划,如...

  • 禁毒教育小学教学计划
    禁毒教育小学教学计划

    禁毒教育小学教学计划6篇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毒品和不良信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 高中禁毒教育教学计划
    高中禁毒教育教学计划

    高中禁毒教育教学计划5篇禁毒工作一定会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能够远离毒品,学会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