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学习心得
教学论学习心得(精选20篇)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有辛勤的付出,有甜美的收获,也有让人叹息的不足与遗憾。现在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宿舍里总结一下我这一学期在《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其实在刚拿到《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材的时候,我认为这门课程应该会上的相当枯燥,沿袭传统的老师灌输式的模式进行教学。说实话当时真的是看到这门书就头痛,想想要上这门课就害怕。可是姚老师的特殊的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尤其是我们组在全班六个组里面相对比较特殊的组员组成,也从侧面让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让我更好的懂得了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我所在的组是第五小组由十一个成员组成,有六个男生和五个女生。说实话不是每一次上课我们组都实到人数等于应到人数的,除了十六周晚上的那一次。而且每一次的作业也并不是大家平均分配完成的。虽然在做作业的时候难免心里会有小小的不爽,为什么自己要付出的比别人多呢,可是和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还是好开心。因为大家立场不同,认知结构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在每一次讨论的时候都会在不经意之间碰撞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火花。或许因为我们组在老师同学眼里总是乱糟糟的,可是我觉得我们的讨论的某些结果还是挺有新意的。比如在有关在有关讨论法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让学生从乐于参与讨论,到一参与讨论为乐”的结论,在关于“中学信息
技术教学环境访谈报告”中我们通过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老师的深入访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性质而言,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传播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工具,是“鱼”和“渔”能够兼得的工具。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把学习方式提升到发现学习的高度,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等等。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主要有两个:教师访谈和课前五分钟的粉笔字练习。先说一下这次关于整个访谈报告过程点点滴滴吧。在访谈报告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吸取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的思想。访谈内容分两块:学校机房硬件资料和人文资源访谈。通过对最初问题的分析和整理,最后确定了 个问题。经过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教师X老师的多次协商,最后定于20xx年4月25日与X老师进行了关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交流。通过访谈,我们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学校资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由于信息技术只列入会考范围,而且难度不大,所以同学们大多将信息技术作为消遣放松的课来上,教师也也给予学生充分理解,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很少,其余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练习。学校在硬件配置方面很多都是应教育局等的要求做面子工程,并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除了对高中信息技术了解更沉入以外,我认为我最大的收获还在于第一次真正实际运用了访谈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1.我们虽然在访谈以前设计了访谈提纲,但在真正应用于访谈
过程中,却因访谈目的不明确,导致问题过于浅显。2.在访谈中过于关注自己关注的问题,而忽视访谈目的,几乎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3.我个人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老师有点过于安于现状,与我心中关于老师的定义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我让高中的时候,我的信息技术老师就经常教导我们,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要关注新信息。可是当我问及X老师是否会经常去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时,他却以时间有限或者这与他所教课程无关而否定之。再来说说关于粉笔字练习的那次酸甜苦辣的经历。在上去写以前,我们设计了很多种方案,想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结果好像有点过于注重形式而缺少了对内容的关注。所以写上去的句子长短不一,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我们的初衷。
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实际收获是通过三次登上讲台,很好的锻炼了自己。使自己讲课的语言和体态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现“恩”“然后”等口头禅的次数大为减少,动作也少了一分僵硬感,多了一丝女老师应有的甜美的微笑。这还间接促进了我在微格教学中相对较好的表象。^_^ 我做了“学生注意力”“讨论法”以及“日本信息技术发展史”小组汇报。“日本信息技术发展史”是第一次,由于这一次准备的不够充分,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也不够透彻,所以在汇报过程中基本上是完全依赖与ppt,我站在讲台上相当于一个播放器,把ppt中的内容给大家念了一遍。在第二次汇报“学生注意力”时,我总结第一次的失败经验。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自己对ppt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基本上吃透了,在讲课的过程中就能够脱离ppt,根据自
己的理解,真正的将给大家听。虽然这一次相对于第一次登台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自己还不是很满意,认为这次作业中完全是前人之谈,没有自己的创新点。所以在第三次关于“讨论法”的汇报中,我避陈出新,总结出我们小组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讨论,让学生从“可与发言”,发展到“以发言为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能力的提高比单纯的知识的获取更有用。我在这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论》这门课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信息技术教师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访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了自己的讲课技能,在小组写作中增强了合作交流意识,更善于和大家合作了。
很谢谢姚老师对教学方式大胆的改革,我认为咱们的这次教学方式改革整体来说是成功的。最后,我还想向您提点建议:1.不要整个学期都按小组的方式进行上课。如果长时间相同的小组进行学习,会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班上其他同学的距离变远。2.讨论时间不要留的过长。如果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过长的话,学生就会在一起讨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3.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讨论的,讨论话题过多的话,会让学生对讨论的方式产生厌倦感。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2本学期我们专升本的需要补修《课程与教学论》这一门课程,转眼间,开学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这门课程原本每周有四节课时,但有两节课我们有其他课程与之重复,像这样的情况对我们专升本的很正常不过了,所以我们在本课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要比原班生少很多,只能抽时间去补。尽管如此,经过对《课程与教学论》一个月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通过潘老师对本门课程的精心讲解,我们学完了前两章的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在学习一门课程,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同时通过学习过后我们也要有所收获,记得潘老师在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对我们说过这门课学习有没有必要性,要看我们学习这门课之后的变化,在这里的变化指的是:
一、我们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对教材里的基本的知识、概念是否能够了解,记住。二、我们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去解决它,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在学习之后我们的心境、眼界是否有所变化,有所提升。
通过对前章的学习,首先,我们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任务有三个方面: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比如:我们知道了《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提出了教学相长、藏息相铺、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善喻善教、师严道尊等重要思想和原则。我们
还知道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知道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中阐述教育性教学原理,同时它是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还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等常识性知识。
其次,我们明确了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每个学科都说自己很重要,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每个学科的确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而对于特定学习者来说,不同学科的价值就各不相同。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学习科目具有专业方向性,对我们小教专业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在未来胜任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想学好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最终取得进步和发展。
最后,我们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程就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和组织起来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有文本和实践两种表现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从原始课程到古代课程再到现代学校课程,这是课程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具体课程形态进而和课程体系,如“四书五经” 、“三、百、千、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懂得了课程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社会、儿童和知识,学校教育制度、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及课程自身的辩证否定之规律等式基本的影响因素。
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要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备解决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3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一个指标。
新课改之后我有很多困惑与想法,把握不了有效教学评价的“度”。有时学生对一个项目从不认识到认识,或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虽然他水平提高不明显,但这不也是很好的有效吗?只是令我困惑的是,这又怎么来评价呢?很多时候,事物的变化发展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可是定性研究也是建立在大量的定量研究之上的,如果连简单的百分比描述都没有,而只是一个圆滑性的描绘,可能没有太大的说服力。所以总结一下还是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之外,教师作为一堂课的主导者也很关键,所以教师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追求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今天,要求教师应具有更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能巧妙科学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有序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这是组织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顺利实施有效教学。
很多老师经常上公开课、研究课,无疑,大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但一节课的有效性是片面的、脆弱的,我们更应关注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才是长效的,也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
其实,有效无效我觉得也可以有一个简单的标志——学生出汗了没有。我曾在听课的时候听到一位教研员说新课标体制下的体育课应该是'笑与汗'的课堂。感受很深刻,真正感受到前辈们在磨练中学习到的东西我们还要下苦功夫去不断的摸索。笑,体现快乐教学;汗,体现有效教学。借他的话来说,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体育课上没有得到有效的刺激,体育课下很少参与锻炼。体育课就那么点时间,如何在体育课上教会学生在体育课下也积极锻炼身体,这个是个难点。有效的体育课应该是教会学生基本技能,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最后,总结我的看法,体育课的有效教学可以是体育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素质逐渐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学习运动技能,端正学习态度行为,和表现自我的同时锻炼交往与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的过程。之所以称过程,我是想表达有效教学也是一个慢慢进步的过程。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4体育老师在学生眼里是严厉的、体育课是单调的、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老师和体育课下的定义。但是体育老师是有爱心的。
比如,上体育课时身体弱的学生就不能和身体强壮的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在体力上就有区别,所以体育老师在分小组时就把学生按大小、强壮、男女分组教学,这是在老师的心中默默分成小组,不是有心观察是看不出的。
体育教师有时也是严厉的,但在严厉中体现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例如有一次在练习双手传接篮球时,有个女生边练习边吃口香糖。我瞪了她一眼,她毫无反应,我就走过去接过球同她一起练习传球。看着她那满不在乎的样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依然我行我素,我当时真想过去训她一顿。可稍一沉思,觉得不妥,就让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然后把她叫到一边,问她刚才为什么不认真练习,稍有不慎,就会被球击中,受到伤害。下课后,那位同学诚恳地说:“我错了,老师,您别生气,今后我一定好好练。”
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体育教师也不例外。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5通过这几年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达标工作中的感受,及其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教学中的体会性练习有了深入的体会。在以往的抓达标过程中,达标困难的同学往往表现出动作不协调。体力分配的欠缺,使得学生往往因为动作不协调而产生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学生本人对体育锻炼有意识的逃避。对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发展意识制造了障碍。是孩子本身不适合运动,还是老师教学中有误区呢?为此,我进行了反思和实践。
儿童早期对体育活动基本上表现了积极的态度,愿意和喜欢投入到运动本身当中去。特别是有趣味性的运动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和爱好逐渐的具有倾向化。即使是再不从事锻炼的人,在某一特定场合与条件下,也愿意全情的投入其中。这说明,每个人都是能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是有其心理和生理需要基础的。新课标的出台,就是要求体育工作者把这种情绪化的偶尔锻炼,转变为从小就开始培养与引导习惯性、自主性的终身体育锻炼。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体会性练习是利用辅助练习器材、改变运动环境和分解模仿等手段来解决适龄学生普遍存在的、对全过程的运动技术较难理解的环节。使学生对此项运动有比较清晰的的感知印象,能够比较合理、轻松的掌握此项运动技术,并愿意就此参与和提高。
体会性练习在新动作的学习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低段的学生。在大纲的三年级的立定跳远教材中,要求上、下肢协调用力、动作迅速连贯、落地稳定。我重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双脚连续跳台阶来体会上下肢协调与连贯、稳定。随着台阶高度的递增,学生随意应付的思想因为任务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心理准备和注意力集中上开始提高起来。谁也不甘心落在后面,又都条件反射的不想受伤而在自然中突破了教学重点中的协调连贯和稳定。利用辅助器材(助跳板加体操垫)来巩固落地的轻巧和稳定,体会腾空后的伸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展示分解动作学生较难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客观条件有一定不便,利用辅助器材的体会性练习就更显其突出性。助跳板满足学生跳得更高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延长动作完成的时间,以弥补低龄儿童观察力和感知能力的不足。使其在练习中有了成就感,体会到了充分伸展和收腹动作的连接,提高了学生身体的感知能力,为今后的助跑跳远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20xx—20xx学年下学期与上学期的立定跳远成绩相比,平均提高了8厘米以上,最高的进步了有21厘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学三年级的耐久跑教材中,要求初步掌握途中跑技术,发展一般耐力。因为刚开始接触耐久跑,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体力分配和心理承受意识方面。在成绩表现上很差,体力消耗大,心肺感觉难受。存在消极情绪、厌学现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儿童年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教参的思考。我在本学期调整了教学思路。除了在技术动作上的练习外,着重强调体会性练习,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绕自然环境的队列跟跑、连续的跑走交替、中速跑和慢跑交替,一切暗示和要求都围绕着有节奏和控制速度进行。蹬地、摆臂、抬腿、呼吸配合的节奏的感觉和体会。长跑后放松调整,要求学生慢走、深呼吸后躺在草地上闭目休息,四肢尽量张开,体会运动后的感受。此举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绝大多数同学有了很舒服的感觉,逐渐体会到了长跑的乐趣。在心理上接受了长跑这项枯糙的运动,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基础。学生成绩普遍提高了10秒以上,最大的有40多秒。
综合而论,体会性练习让我在教学中感到了成功,也让学生感到了成功,并且体会到了进步带来的喜悦和运动的乐趣。鉴于于中低段学生对运动技术上掌握的困难,体会运动的节奏和运动后的感受是我今后教学的重点;辅助练习和方法是我今后钻研教材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是我今后的教学目标。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6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 21 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小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 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理曲线而进行教学, 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技能及创造性的主体功能, 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 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素质课, 使学生练而无味……如此教学, 导致学生虽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 至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 停滞不前, 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 体质水平下降。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进行了体育教学新的尝试,利用快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造能力。快乐式教学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 要先着手于培养学生对体育、体育课的兴趣开始,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 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热情。
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注重在快乐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意识,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利用游戏和竞赛,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 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例如“,大网鱼”的游戏, 我们精心设计场地, 创设“大海”的景象, 跳箱作“礁石”, 垫子作小鱼的家, 还有水草、鱼网, 老师当渔夫, 学生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 在收获中学,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 从而达到了“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等等一系列满意效果。
快乐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
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决不能言辞过激,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在情感上给学生以温暖。
二、教师要利用精彩的语言,巧妙地进行新课学习。
培养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新课学习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 我们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去对学生教育引导,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且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童话形式,把学生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小猫、小狗、等小动物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
四、教师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权”,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 边想边练、去尝试和体验, 并与同伴互相交流,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性地运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 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例如, 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程,内容是基本的身体活动和武术,我们将一组独木桥、爬竿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 编成一些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唱边模仿, 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了动作, 又学会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增加了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和睦, 教学充满乐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由于是快乐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就要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 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 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意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 放中有收、收中有放, 让学生在学习到本领的基础上充分享受体育课的乐趣。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其在快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效果。最终使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收到更理想、更满意的回报。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7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与各位老师一起交流。在我的心目中我们体育教师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就以我们小学体育老师来说,每天我们最少是三节正课,早晨和课外活动还有二节的训练,这样我们一天就有五节课,这还不包括课间操的组织和参加外出比赛的时间。即然我们这样辛苦,外界对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呢?清闲。我想,这一方面是人们对我们工作的误解,另一方面还有我们教师自己的原因,那就是不拘小节。不拘小节原本是我们体育教师的美德,但有时候却又是我们致命的伤。具体在教学中表现有如下六点:
1.各种计划的制定: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学期开学之初各种计划的制定,包括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学时计划等,不仅是我们上课必须的,也是我们检查所必须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些常规性的计划,我们很多的老师却往往不注意积累,往往在检查之前才想起自己这样也没有做好,那样还没有打出来。这就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拖沓的印象。并且今年写了明天说仍了。今天我教给大家一个方法。现在各学校都有老师自己使用的电脑,你可以把这些计划建一个文件夹,如果你自己十在懒得写,你就在网上下载一个文件,然后再根据自己所认的学科进行修改一下,所有的教学计划也就OK了,以后用着的时候修改一下就行了,真是一劳永逸,大家不妨一试。
备课还有一个集体备课的事。比如说上优质课,你自己的水平不行不要紧,和自己组的老师进行讨论一下,这里应该怎么上,那里应该怎样讲,大部分问题就可以解决,如果还是不行,我们也可以向兄弟学校的老师学习。现在不是都是联谊校吗?你可以与联谊校的老师进行交流。当然交流必须是相互的,不能只等着别人去教你,你还应该主动帮助别人提高才行。比如说你上课不行,可是在训练上有一手,你就可以把你自己的经验也给联谊校的老师说说,这样才能真正的互相提高。
2. 根据课时计划,课前要布置好场地,备好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俗话说: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们教师先换好运动服上体育课,这不仅能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更重要的也是便于我们的教学。在我的教学史上,就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3. 做好学生体育骨干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练习时应安排好保护和帮助,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老师经常说:真奇怪,怎么孩子上你的手里都那么听话,可自己的学生不管自己怎么管都不行,其实根本的原因就是这里,你有没有培养好自己的体育骨干。在我们学校二年级有这样一个班级,我不在的纪律比我在还有好,为什么就是他们班有一个好的军体委员和班长,比喻说有的学生违犯了纪律,让军体委员抓出来了,这时我让他们进队练习他们一定不敢,因有军体说你回去他,他们才敢回去。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感到很纳闷,学生为什么听军体的现不听我的,为此在一节室内体育课上我就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他们说:“军体委员很厉害,你不厉害,所以我们怕军体!”
4. 体育课对学生即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又要关怀、爱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说到体罚对于我们体育教师又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学生违犯了纪律罚学生跑圈是常事,并且我们体育教师还经常打学生一巴掌,踢学生一脚。说良心话我们这样对待生更主要的是恨铁不成钢,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但是我们这种做法确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我就多次遇到过有的家告我们体育教师体罚学生的情况。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5. 体育课应以实践为主,要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锻炼。运动量和练习密度要适当,做到科学合理。教师讲解要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动作示范要美观、准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有一些老师的认识上有了一些误区,认为体育课只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行了,体育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就不重要了,所以一些危险的项目我们就不上了,这是不正确的,体育课必须让学生跑起来,跳起来,不出汗的体育课绝对不是好体育课,希望老师一定要认识这一点。
6. 课后应认真填写“课后小结”,注意积累学生考核与体质资料,并认真分析对比,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要认真学习体育理论,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每学期要写出专题总结,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8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 21 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小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 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理曲线而进行教学, 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技能及创造性的主体功能, 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 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素质课, 使学生练而无味……如此教学, 导致学生虽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 至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 停滞不前, 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 体质水平下降。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进行了体育教学新的尝试,利用快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造能力。快乐式教学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 要先着手于培养学生对体育、体育课的兴趣开始,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 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热情。
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注重在快乐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意识,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利用游戏和竞赛,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 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例如“,大网鱼”的游戏, 我们精心设计场地, 创设“大海”的景象, 跳箱作“礁石”, 垫子作小鱼的家, 还有水草、鱼网, 老师当渔夫, 学生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 在收获中学,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 从而达到了“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等等一系列满意效果。
快乐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
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决不能言辞过激,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在情感上给学生以温暖。
二、教师要利用精彩的语言,巧妙地进行新课学习。
培养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新课学习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 我们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去对学生教育引导,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且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童话形式,把学生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小猫、小狗、等小动物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
四、教师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权”,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 边想边练、去尝试和体验, 并与同伴互相交流,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性地运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 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例如, 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程,内容是基本的身体活动和武术,我们将一组独木桥、爬竿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 编成一些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唱边模仿, 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了动作, 又学会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增加了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和睦, 教学充满乐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由于是快乐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就要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 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 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意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 放中有收、收中有放, 让学生在学习到本领的基础上充分享受体育课的乐趣。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其在快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效果。最终使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收到更理想、更满意的回报。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9通过这几年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达标工作中的感受,及其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教学中的体会性练习有了深入的体会。在以往的抓达标过程中,达标困难的同学往往表现出动作不协调。体力分配的欠缺,使得学生往往因为动作不协调而产生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学生本人对体育锻炼有意识的逃避。对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发展意识制造了障碍。是孩子本身不适合运动,还是老师教学中有误区呢?为此,我进行了反思和实践。
儿童早期对体育活动基本上表现了积极的态度,愿意和喜欢投入到运动本身当中去。特别是有趣味性的运动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和爱好逐渐的具有倾向化。即使是再不从事锻炼的人,在某一特定场合与条件下,也愿意全情的投入其中。这说明,每个人都是能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是有其心理和生理需要基础的。新课标的出台,就是要求体育工作者把这种情绪化的偶尔锻炼,转变为从小就开始培养与引导习惯性、自主性的终身体育锻炼。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体会性练习是利用辅助练习器材、改变运动环境和分解模仿等手段来解决适龄学生普遍存在的、对全过程的运动技术较难理解的环节。使学生对此项运动有比较清晰的的感知印象,能够比较合理、轻松的掌握此项运动技术,并愿意就此参与和提高。
体会性练习在新动作的学习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低段的学生。在大纲的三年级的立定跳远教材中,要求上、下肢协调用力、动作迅速连贯、落地稳定。我重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双脚连续跳台阶来体会上下肢协调与连贯、稳定。随着台阶高度的递增,学生随意应付的思想因为任务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心理准备和注意力集中上开始提高起来。谁也不甘心落在后面,又都条件反射的不想受伤而在自然中突破了教学重点中的协调连贯和稳定。利用辅助器材(助跳板加体操垫)来巩固落地的轻巧和稳定,体会腾空后的伸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展示分解动作学生较难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客观条件有一定不便,利用辅助器材的体会性练习就更显其突出性。助跳板满足学生跳得更高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延长动作完成的时间,以弥补低龄儿童观察力和感知能力的不足。使其在练习中有了成就感,体会到了充分伸展和收腹动作的连接,提高了学生身体的感知能力,为今后的助跑跳远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学年下学期与上学期的立定跳远成绩相比,平均提高了8厘米以上,最高的进步了有21厘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学三年级的耐久跑教材中,要求初步掌握途中跑技术,发展一般耐力。因为刚开始接触耐久跑,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体力分配和心理承受意识方面。在成绩表现上很差,体力消耗大,心肺感觉难受。存在消极情绪、厌学现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儿童年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教参的思考。我在本学期调整了教学思路。除了在技术动作上的练习外,着重强调体会性练习,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绕自然环境的队列跟跑、连续的跑走交替、中速跑和慢跑交替,一切暗示和要求都围绕着有节奏和控制速度进行。蹬地、摆臂、抬腿、呼吸配合的节奏的感觉和体会。长跑后放松调整,要求学生慢走、深呼吸后躺在草地上闭目休息,四肢尽量张开,体会运动后的感受。此举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绝大多数同学有了很舒服的感觉,逐渐体会到了长跑的乐趣。在心理上接受了长跑这项枯糙的运动,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基础。学生成绩普遍提高了10秒以上,最大的有40多秒。
综合而论,体会性练习让我在教学中感到了成功,也让学生感到了成功,并且体会到了进步带来的喜悦和运动的乐趣。鉴于于中低段学生对运动技术上掌握的困难,体会运动的节奏和运动后的感受是我今后教学的重点;辅助练习和方法是我今后钻研教材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是我今后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的社会适应,我都将大胆的采用合理的体会性练习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于三个有利于。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0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了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1竖笛进课堂的教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我已经尝试了5年。虽然也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还是觉得自己在竖笛教学上还是欠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知识。带着这份求知的心,我非常荣幸参加了20xx年10月9日—14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器乐教学展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和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共同主办,旨在通过多种学术交流形式,推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拓展中小学师生的乐器教学空间。
这次学习主要分几个方面:观摩精彩的8节器乐教学展示课、音乐会、专家报告与点评和参观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教学成果展示与学习的绝佳机会,让我对器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这次学习的感受。
一、从课堂教学展示中,感受教师的音乐素养。
(一)研讨活动注重教师综合实力的展示。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音乐教师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性。这次授课的老师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很好,无论是器乐演奏、钢琴伴奏还是歌唱表演都彰显了教师自身的教学专长。印象深刻的有天津的老师,他在给学生电子琴伴奏弹得让在座的学生和听课老师如此如醉。哈尔滨市安广小学的吕萍萍老师执教的竖笛吹奏《牧场上的家》,她的教态自然大方,整节课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师生配合非常默契,充分展示了教师扎实的课堂基本功。广州市第三中学的黎长学老师执教的《土家族打溜子》,课堂轻松愉快,教师语言幽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来台下听课老师一阵阵掌声……。最有感触的是上海市中小学的学生们,他们的器乐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如上海建平中学的口琴、上海闸北区第三小学的口风琴。上海的器乐教学是我们看齐的方向。
(二)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要给自己制定继续教育的计划。在这些优质课的示范引领下,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计划,做到有方向有目标,发现自身的优势,多研究、勤思考、上好课,朝自己确定的目标迈进,既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音乐教学中与新课改同行。
二、从专家的报告中,感受如何进行器乐教学。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斌对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围绕新的课程标准中“器乐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特点、问题”等大家关注的、疑惑的问题在专题报告中进行了解答,他指出器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合奏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课堂乐器(打击乐器、竖笛、口琴、口风琴等)为主要学习器具;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参与各种演奏活动;要和识谱、演唱、欣赏、编创教学有机联系。并特别点出器乐教学中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乐器购置、安全与卫生、教师技能、培训、乐器质量等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让我深层次地领会了器乐教学的重要性,理清了乐器教学和器乐教学的区分,收获了关于器乐教学中的教学智慧,既有实践方面的研讨又有了理论方面的升华。
上海市打击乐协会培训部主任邹文灏——《打击乐的魅力——打击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报告》,结合他在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讲解,又让他所执教的学生行进乐团进行现场表演,乐团中孩子的年龄从5至16岁,他们在表演中的那份自信、热情和对音乐的投入,让在座的老师们折服,也让我深刻懂得器乐启蒙教学中节奏的稳定在打击乐团中的重要性。
来自中国台湾台南科技大学教授黄渊泉的报告《竖笛的演奏与教学》,黄博士介绍,中国台湾的每所学校都推行木笛进课堂,并拥有较强的木笛教师队伍,各种木笛合奏团体也很多,演奏水准较高。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则起步较晚,教学和演出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黄教授对我国师生的竖笛演奏指法提出的建议,颇具建设性。他还现场指导了来自广州的一个教师竖笛乐团,从律学的角度,对竖笛演奏中的音准问题提出了细致的要求,给我们很多启示。黄教授语言幽默,风趣,和大家分享他的教育成果,让老师们听的意犹未尽。
本次活动在专家的指导下,使每位教师体会到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升华过程。作为幸运的我更应该在听课中学习,在辅导中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结合即将出台的《音乐新课程标准修订版》,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课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学里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学习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上好创新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个教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其实也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现代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份。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氛围,真正在教学中建立“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箴言“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应该象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不但要重视教师的主导性,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认真诚恳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心感心,以情得情,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只用在这样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彻底的放松,兴趣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才敢于提出自己所思之问题来,促进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转变教学态度,不能总是抱着老一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正确处理教学中教的主体和学的主
体的问题,要改变把分数作为唯一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要因材施教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每个教师都必须转变旧的教学观念,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保持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与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调节心态,完善人格。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所以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十首要条件。
三、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创新思维时空
在学习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特别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这个字你想怎么记”、“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之类的问题。
设计练习题时要设计出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去选择、去创造。例如: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带“门”字框的字,再编儿歌,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哪怕只编一句,老师要给予肯定。短短几分钟,就编出了“日字进门惜时间”、“口字进门问问题”、“马字进门别乱闯”、“耳字进门听新闻”等儿歌,学生兴趣很浓,鼓励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巧识生字种记忆生字的学习生中
去,在学习中学生会迸发出令人惊喜的火花。
总之,“一遍功夫一边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创新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3数字化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和发挥现代数字教学载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堂教学软件来展开教学。数字化教学并不是指现代化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上的简单套用,而是从根本上利用数字教学载体,改革教学思路,重新设计教学模式,通过数字化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
首先,数字化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思想,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要点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采用适当的数字教学载体开展教学,把数字化教学与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把几个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模块,以一个数字教学载体展现出来,既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既将数字教学融入课程,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二,数字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在课件准备中,充分使用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并能利用数字技术开发系列课件,开发教学软件等。
第三,在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把例如博客,微薄等载体作为交流平台,充分使用智能移动终端,促进学生的学习。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而在数字的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主动学习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在数字化教学中,多媒体信息的引入,使学生对问题有了直接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了,更愿意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重新设计过的教学模块,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教学软件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外的数字资源平台,为学生的课后复习与课外自学提供了条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传统教学方法手段中的一些优点,也应该继承下来,与数字化教学结合起来更好的开展教学。比如,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pt课件,动画视频的时候,适当的讲解辅助适量的板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需要充分结合起来的。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4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信息为一体,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与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新课标思路的影响下,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直观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的持续,并通过人机互动操作,改变普通的接受性学习,倡导接受、体验、发现、探究和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向创造意识转变,从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惊愕》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 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往往采取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这个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勉强听,到课后能说出点东西来的还不多见。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来学习呢?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进行浏览性欣赏与增大课堂容量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课例《渔舟唱晚》的教学中,教师在欣赏了本课曲目后有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在学生上网搜寻曲目时,必须指定网站并指定内容。如:古典音乐。由于学生平时上网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个网站随手可拣的也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确保让学生欣赏精品音乐,唯有指定范围。这样同时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另外,在欣赏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把一些非造型的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这样不仅歪曲了音乐,同时更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体会。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视听教学模式而给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
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的确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既要用好信息技术,又要注意信息技术可能给教学带来的弊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更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思路,不断学习琢磨,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时正确的把握好“度”使之为教学的最优化服务,以此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音乐教学流光溢彩。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5一年级数学课本从形式上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应该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变得更有趣,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根本。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接受到了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数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
教学论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教学论学习心得
上一篇:五一劳动心得体会600字
下一篇:素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