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通用15篇)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1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雁塔。我是你们的导游,希望大家能记住小雁塔这个景点。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里。它建于公元720xx年,已经有1320xx年的历史了。这座塔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为义净法师建的,为了存放义净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经书。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雁塔的外部结构。小雁塔的外部全是砖建的,是一座密檐式结构的塔。如果你在空中俯瞰小雁塔,会觉得它像一枚倒放着的螺丝钉。小雁塔经历过三次大地震,结果被震掉了最上面的两层。在没有破损的时候,小雁塔的高度是46米,地震后,它就变成43米了。
现在我们去里面看看吧!里面有石制的台阶和木制的扶手,别看它现在完整,其实它受过很多损伤。1965年时,梁思成提出了“以旧修旧”的方法,他找来了与青砖相同的砖来修补小雁塔,最后小雁塔终于和以前一样了。
小雁塔历史悠久,经过了70次地震,它依然屹立不倒。更神奇的是,在公元1487年的地震中,小雁塔被震出了一条大裂缝,可到了1520xx年,经过又一次地震,小雁塔的裂缝又合拢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工匠在建造小雁塔时,把它的地基做成了碗状,这样,不管经历多大的地震都不会被挤压变形。古代的工匠真是太聪明了!
祝大家玩得开心。再见!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2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 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相关典故: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 “关中八景”之一。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义净法师: 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 一位高僧义净。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 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20xx年,又游 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 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 就最大者。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 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3小雁塔建于唐景虎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4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公元720xx年(唐代景猪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5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武则天时重修,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葺。现在的塔是七层,共64米,呈方形角锥状。塔身为青砖砌成,各层壁面作柱枋、栏额等仿木结构。每层四面都有券砌拱门。这种楼阁式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侧蔓草花纹,图案优美,造型生动。这些都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6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西安南郊的荐福寺内。它始建于公元720xx年,拥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它已经1300多岁了。唐代的时候,义净法师从天竺取经回来后,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决定给义净法师建一座塔,存放那些取来的经书。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小雁塔的面前。小雁塔原来有15层,高46米,在公元1556年,一场大地震把小雁塔的两层塔尖震掉了,所以现在只剩下13层,高43。3米。从远处看,小雁塔就像一个又瘦又高的锥子,它的塔身全都是用青砖建成的,南北各有一个门洞。
接下来,我们就从北门洞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吧!看,小雁塔的每一层都是正方形的。内壁也都铺满了青砖,每一层之间都有青砖建的阶梯和木头做的扶手,可以让人们攀登。在1300多年中,小雁塔有过一些破损。1965年,梁思成提出了“修旧如旧”的观点,制造了一些与青砖类似的砖块,用来修补小雁塔的破损之处。因此,小雁塔现在看起来还是很古朴,几乎跟以前一样。
小雁塔非常坚固,经历了70多次地震也没有倒塌。更神奇的是,公元1487年地震时,小雁塔中间裂了一条缝,但是几年后,也就是公元1520xx年的一次地震,又让它身上的裂缝合在了一起。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在建造小雁塔的时候,它的地基是一个像碗一样的圆形,无论多大的地震都不会被挤压变形。
本次讲解到此结束,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谢谢!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7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小雁塔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子聪,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在此祝大家玩得开心。
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它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小雁塔自建成后,经明朝、清朝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数次修缮、加固和修复,现在基本保持了原貌。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据民间传说,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0xx年又一次大现在我们来到了小雁塔的第一层,大家看,第一层有三面窗户,窗户外面的台阶上都有人们扔的一些硬币,表示吉祥。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层,大家看,小雁塔的第二层也有三面窗户,比上一层的三面窗户要小,占地面积也比上一层要小,后头几层的占地面积和窗户会越来越小,我就不介绍了。现在我们来到第十三层也就是楼顶,这里没有窗户,四周都有残痕大家要小心一点,别被残痕把衣服划烂了。
现在我们已经观赏完了小雁塔,剩余的时间请大家自由拍照、活动,希望小雁塔的美景给大家立下深刻的印象。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8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李子涵,大家能够叫我李导,很荣幸当你们的导游。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小雁塔。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是唐代京师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地标。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名和“大雁塔”有关。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唐中宗景龙元年(720xx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猪年间(720xx年—720xx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20xx年),一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小雁塔第一层塔身南北开辟门洞,以供出入,南北门框均以青石做成,石质门楣上线刻供养天人和蔓草、祥云、迦陵频伽等具典型佛教寓意的装饰图案,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飞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后被佛教吸收于天龙八部众神之内,成为佛教中常见的装饰题材。
祥云纹样是仙界、理想和现实结合的浪漫主义产物,是古代纹饰的审美特征;迦陵频伽,佛教又称“妙音鸟”,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在佛教经典中,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
这些与佛教内容密切关联的装饰纹样,刻工精细,线条流畅,以跳动的回转曲线作为纹样的基本构成,把外来的题材嵌入到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使之融合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装饰纹样亦是小雁塔遗产区丝路文化特征的体现之一。
原来在小雁塔底层环绕塔身有砖木结构的大檐棚,被称为“缠腰”。在金、元交战的年代“缠腰”毁没。
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0xx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御笔。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包砖,但没有修复塔身的裂缝(至1965年经过一次整修,才修复了地震震裂的裂缝)。小雁塔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遇到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
清朝时荐福寺又多次修缮,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的整修规模最大。晚清时期还建造了藏经楼和南山门等。
辛亥革命以后,1920xx年~1949年5月荐福寺长期被军队占驻。小雁塔还曾成为军事指挥部。到国民D军队撤离西安后,小雁塔的地宫已填满了垃圾。
1958年后文物部门接管荐福寺,开始了对荐福寺和小雁塔的修复。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9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公元720xx年(唐代景猪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10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雁塔。我是你们的导游,希望大家能记住小雁塔这个景点。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里。它建于公元720xx年,已经有1320xx年的历史了。这座塔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为义净法师建的,为了存放义净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经书。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雁塔的外部结构。小雁塔的外部全是砖建的,是一座密檐式结构的塔。如果你在空中俯瞰小雁塔,会觉得它像一枚倒放着的螺丝钉。小雁塔经历过三次大地震,结果被震掉了最上面的两层。在没有破损的时候,小雁塔的高度是46米,地震后,它就变成43米了。
现在我们去里面看看吧!里面有石制的台阶和木制的扶手,别看它现在完整,其实它受过很多损伤。1965年时,梁思成提出了“以旧修旧”的方法,他找来了与青砖相同的砖来修补小雁塔,最后小雁塔终于和以前一样了。
小雁塔历史悠久,经过了70次地震,它依然屹立不倒。更神奇的是,在公元1487年的地震中,小雁塔被震出了一条大裂缝,可到了1520xx年,经过又一次地震,小雁塔的裂缝又合拢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工匠在建造小雁塔时,把它的地基做成了碗状,这样,不管经历多大的地震都不会被挤压变形。古代的工匠真是太聪明了!
祝大家玩得开心。再见!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11各位亲爱的贵宾:
开个玩笑,不说不笑不热闹。今天将带您进入一个美妙的世界。
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12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公元720xx年(唐代景猪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13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雁塔。我是你们的导游,希望大家能记住小雁塔这个景点。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里。它建于公元720xx年,已经有1320xx年的历史了。这座塔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为义净法师建的,为了存放义净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经书。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雁塔的外部结构。小雁塔的外部全是砖建的,是一座密檐式结构的塔。如果你在空中俯瞰小雁塔,会觉得它像一枚倒放着的螺丝钉。小雁塔经历过三次大地震,结果被震掉了最上面的两层。在没有破损的时候,小雁塔的高度是46米,地震后,它就变成43米了。
现在我们去里面看看吧!里面有石制的台阶和木制的扶手,别看它现在完整,其实它受过很多损伤。1965年时,梁思成提出了“以旧修旧”的方法,他找来了与青砖相同的砖来修补小雁塔,最后小雁塔终于和以前一样了。
小雁塔历史悠久,经过了70次地震,它依然屹立不倒。更神奇的是,在公元1487年的地震中,小雁塔被震出了一条大裂缝,可到了1520xx年,经过又一次地震,小雁塔的裂缝又合拢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工匠在建造小雁塔时,把它的地基做成了碗状,这样,不管经历多大的地震都不会被挤压变形。古代的工匠真是太聪明了!
祝大家玩得开心。再见!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14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西安南郊的荐福寺内。它始建于公元720xx年,拥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它已经1300多岁了。唐代的时候,义净法师从天竺取经回来后,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决定给义净法师建一座塔,存放那些取来的经书。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小雁塔的面前。小雁塔原来有15层,高46米,在公元1556年,一场大地震把小雁塔的两层塔尖震掉了,所以现在只剩下13层,高43。3米。从远处看,小雁塔就像一个又瘦又高的锥子,它的塔身全都是用青砖建成的,南北各有一个门洞。
接下来,我们就从北门洞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吧!看,小雁塔的每一层都是正方形的。内壁也都铺满了青砖,每一层之间都有青砖建的阶梯和木头做的扶手,可以让人们攀登。在1300多年中,小雁塔有过一些破损。1965年,梁思成提出了“修旧如旧”的观点,制造了一些与青砖类似的砖块,用来修补小雁塔的破损之处。因此,小雁塔现在看起来还是很古朴,几乎跟以前一样。
小雁塔非常坚固,经历了70多次地震也没有倒塌。更神奇的是,公元1487年地震时,小雁塔中间裂了一条缝,但是几年后,也就是公元1520xx年的一次地震,又让它身上的裂缝合在了一起。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在建造小雁塔的时候,它的地基是一个像碗一样的圆形,无论多大的地震都不会被挤压变形。
本次讲解到此结束,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谢谢!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篇15小雁塔坐落于一座3米高的砖砌高台基上,塔高45米,平面呈正方形,是一座早期的密檐式砖塔。所谓的密檐式是指从外观看起来檐数很多、檐层密集,而更多的密檐式塔檐数比层数要多很多,且每一层高度呈递减的趋势,明显不同于楼阁式的大雁塔。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猪年间,当初叫荐福寺塔,塔起15层,上有塔刹,下有地宫,通体用青砖砌筑,磨砖对缝。塔各层南北开有半圆形券窗,底层南北镶以石门,石门楣及门柱上线刻有蔓草及供养天人图像,线条简洁、遒劲有力,自6层以上急剧收刹,使整体呈现出圆合秀丽的外轮廓曲线。注目端详,给人以苗条、俊俏、舒展的美感,恰似一位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据史料记载,这座塔的修建前后不到3年,全部由皇宫里的人出钱集资所建。小雁塔的修筑质量很高,被誉为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典范,比它晚100多年的云南大理崇圣寺的千寻塔就是仿照它来修建的。
在小雁塔北门的石门楣上有一块地震碑,记载了明嘉靖年间的朝廷命官王鹤在荐福寺居住的时候,听到僧人讲述小雁塔震合的故事深感惊奇,就写了一篇短文记刻在这块门楣上。碑文记载:1487年地震,小雁塔从上到下震开了一条一尺多宽的裂缝,就像开了一个大窗户,34
年后即1520xx年,关中又一次大地震,一夜之间小雁塔被震开的裂缝竟然又神奇地合在一起,当时人称之为神合,皇帝把它看作是国家的祥瑞之兆。
我们知道西安在历史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平均不到50年就发生一次。小雁塔被震裂、塔顶震落见于明清的史籍及碑刻记载,但它又如何被震合呢?为了搞清“神合之谜”,考古工作者对小雁塔周围进行了考古钻探,结果发现小雁塔地基是一个半球状的,有地应力分散的作用,类似于不倒翁的原理,对高大建筑确实有一定防震作用,但我们还是无法解释一个砖混结构的建筑如何能左右摇摆而不会碎落呢?再有,掉下来的砖又如何能够再上去呢?
通过科学分析和查阅考古资料,我们得出结论,小雁塔在地震后发生的裂缝并没有一尺多宽,且主体没有偏离中轴线,当时的夸张说法只是为了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今天我们看到的浑然一体的小雁塔应归功于1964年国家拨专款对小雁塔进行的整修,弥合裂缝、加固塔身,才使它“老当益壮”、巍然挺立,成为古城西安不可或缺的一景。
沿着小雁塔内的单旋楼梯可攀援至顶,由于塔刹被震落,顶上极开阔,从这里俯瞅西安全景,真有登临出世界的感觉。
从塔上下来,必须经过这个没有选择的“不二法门”,它上面镑刻的“万汇沾恩”,告诉你所有经过它的人都会受到佛的荫福,这座石门是清代光绪年间建的。
继续往南走经过存放佛经的藏经楼,前面就是大雄宝殿了,这个由两个大殿东西厢房组成的四合院是寺院的主体,西边就是方丈就寝的方丈殿,荐福寺的大德高僧当年就是在这里讲经说法的,我们仿佛又听到众僧朗朗的诵经声。荐福寺在古代多次成为国立译经场,尤以唐代义净译场最为有名,义净法师不畏艰险远渡重洋,归国后在荐福寺住持译经工作,共译经56部、230卷,成为唐代继玄奘法师后又一位伟大的佛经翻译家,唐中宗为他写的序中称颂他是“法门之龙象,凡宇之栋梁”。
在这里居住过的高僧还有贵为国师的法藏、神僧僧枷、诗僧灵澈、空门才子栖白大师、书法大德高闲上人及一些外国的求法僧人,印度僧人金刚智、日本僧人圆仁等。他们不仅参加这里的佛事活动,还开译场教徒弟。他们与这里的许多大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荐福寺成为传播佛教文化与中外友谊的圣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高僧大德,荐福寺才能够千古流芳。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2022年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
上一篇:陕西红石峡风景导游词
下一篇:法门寺英文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