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天贶殿导游词
泰山天贶殿导游词(精选3篇)
泰山天贶殿导游词 篇1天贶(kuang)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山东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20xx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殿主祀东岳大帝。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
天贶殿为岱庙的主体建筑, 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
公元1020xx年,宋、辽在澶渊(今河南濮阳)交战,宋真宗虽大胜辽军,但无心再战,却签订了屈辱的条约,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宋真宗为了平息朝野的怨愤之情,巩固其统治地位,他采纳了副宰相王钦若策谋的"天降昭书"的骗局,于同年十月率领群臣,车载"天书"来到泰山,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天恩告祭大礼,并定于每年六月初六为"天贶节"。笠年,下诏扩建岱庙,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天贶殿。
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太和殿建成,比天贶殿晚了420xx年。大成殿建成无考,有史记载是宋天禧五年(1020xx年)大修时,移今址。宋崇宁三年(公元1120xx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比天贶殿晚20xx年。
泰山天贶殿导游词 篇2天贶(kuang)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山东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20xx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殿主祀东岳大帝。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
天贶殿为岱庙主殿,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元称仁安殿,明清称峻极殿,民国后复名天贶殿。天贶殿建在高出地面2.65米的石台基上,周围雕栏玉砌,亭阁环抱。
其台基分上下两层:下层台基东西长49.82米,南北宽35.2米;其上石砌殿基,殿基长45.67 米、宽19.75米、高0.6米。正殿9间,面阔43.67米,进深4间17.18米,通高22.3米。六柱五架梁,重梁起架,黄琉璃瓦重檐四柱顶,柱下施覆盆式柱础,檐下施斗拱,柱头科单翘重昂,七踩承菊花头式梁头,平身科除两稍间各1个外,其余每间各3个,也是单翘重昂七踩斗拱。檐檩、阑额、由额、垫板、普柏枋及连接枋、抱头梁、雀替、丁字拱等上施金琢墨石碾玉彩绘。
泰山天贶殿导游词 篇3泰山天贶殿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是岱庙中的主体建筑,传为宋代创构。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缘自宋真宗假造“天书”之事。殿主祀东岳大帝。殿前露台高筑,汉白玉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玉阶曲回,气象庄严。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八根红色大檐柱耸立廊前,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金碧辉煌,以国内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而闻名。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宫殿。位于岱庙中轴线的中后部,始建于北宋,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缘自宋真宗假造"天书"之事。"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20xx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
大殿面阔9间,进深5间,通高22.3米,为重檐庑殿顶,上覆黄琉璃瓦。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红色大檐柱耸立廊前,采用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窗。明间和次间内槽顶设藻井,周围施斗拱,余为方形天花板,上绘金色升龙。殿正中祀泰山神,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与此相对的明间大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清代铜五供一套及铜缶、铜釜等。在殿内的东、北、西三面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壁画高3.3米,长62米,描绘了泰山神出巡。
回銮的盛况。而这场面也正是宋真宗当年封禅泰山的真实写照,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大殿殿前露台高筑,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玉阶曲回,气象庄严,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露台南侧台上一石卓然中立,名扶桑石,俗称迷糊石。天贶殿周围施以环廊,形成一个大院落,把一座重檐庑殿顶的大建筑紧紧地怀抱着,更激起了人们对天贶殿的崇仰。这富丽唐皇的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泰山天贶殿导游词相关文章:
泰山天贶殿导游词
下一篇:关于山东景点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