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精选19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1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统计数据显示,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能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实践证明,在一开始就历史科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本文由作文档小编编辑整理。
一、“学为人师,行为规范”——以身作则是有效开展教学的保证
“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这是北师大的校训,它告诉教育工作者,学识丰富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而品行端正、为人师表则是赢得学生尊敬、有效开展教学的有力保证。很多事情教师喊破嗓子,却不如自己先做出样子。事实证明,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既少不了言传,更少不了身教。
教师也有自己不懂甚至错误的地方,但如何对待自己的失误则关系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品质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好几次出现了自己讲错、说错的地方,它们或者被细心的学生发现并质疑,或者事后被自己察觉,但我都没有加以掩饰,更没有将错就错,而是及时承认、及时纠正。这样并没有使自己的威信在学生面前受到损害,学生反而更愿意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这更有利于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一个会影响人的职业。据统计表明,教师对在成长中可塑性强的学生的影响仅次于孩子的父母。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外;不仅在言传,更在身教。实践证明,学生往往是先喜欢、欣赏一个教师,才会对其所担任的学科发生更大的兴趣,才会有更深入学习的动力。试想,一个经常迟到早退,言行不一,甚至是一个满口粗言秽语、行为为学生所不耻的教师,他在讲台上的话还有多少份量,他的课还有几分吸引力呢?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只有自己品行端正,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树立威信,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探索创新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诵,它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的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是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体现,最终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作为一个刚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就更有必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三、“教,然后而知困”——问题与不足的思考
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何其难。“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彻底地从我们身边走开,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占据着主导地位。试想,一个习惯于接受“填鸭式”教育的学生,他能否接受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呢?
2、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种种。多媒体技术与课堂的整合是当前的时尚之一,所谓“无课件不公开”,没有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似乎课堂教学就无法开展,素质教育就无法推行了。必须承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仍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可挖,但应注意:第一,它是一种辅助手段,它始终必须处于次要地位,而非主要;第二、它适用于某些课时,并非全部的课程都应该使用多媒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 ( 励志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2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新课改中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等。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能力的培养者转变,让教师在新课改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教学途径和教学方式。无疑,反思性教学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很好途径。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一)课程理念反思
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但是在教师们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般都会有一个定势的思维。这种已有的定势思维会深深的扎根于我们的习惯和经验当中,如果仍然使用旧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那么新课改的工作只能是“新瓶装旧酒”。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首先就必须对教学的理念进行反思。例如,在高中的新课程中就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实际的高中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加关注教师的主导性,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对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程的反思,并且受到湖南卫视中“变形记”节目的启发,我在高中的课堂中开展过一次“课堂变形记”的活动,即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而老师充当学生的角色,这种“变形”的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给了他们锻炼的机会,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帮助。
(二)备课环节反思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在高中历史备课时,往往需要一个详细的计划,制订这个计划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制订这个计划时,不能只按原有的经验来制定,应该思考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区别,对同一个问题的叙述在两种教材中有何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区别?当然,以前的经验并不就是弃之不用,在备课环节中,除了思考新旧教材中的不同之外,还应该思考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
(三)教学手段反思
教学手段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例如,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都比较喜欢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具备形象性、趣味性以及直观性等特点,运用得当可以使得课堂更加形象生动。但是,在现实中,教师又往往走了另外的一个极端,比如:轻质量,而重数量;轻内容,而重形式;仍然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由原来的“人灌”转变成“机灌”等。反思这些不良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忽视了教学中的有效性。所以,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应该反复思考所用素材的典型性,是否具有说服力,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启,如果不能,则应该宁缺毋滥。只有经过充分的反思,才能让先进的教学手段真正为课堂服务。
二、反思性教学在历史新课改中的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中的反思性教学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反省和探索。因此,反思性教学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证把握整个反思的教学过程。
(一)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
反思性教学以教学问题的发现为整个过程的切入点,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反思性教学中的反思不应该是简单地对自己教学情况的简单回想,而应该带着一种自我审视的心态来进行反思。
2.以科学的方式来解决对教学过程进行反省发现的问题,并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指导解决问题的宝贵机会。因此,对每堂课都必须静心思考。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采用了《复兴之路》(中央电视台专题片)中的其中三段插入到课件中,事实证明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同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我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在课堂上什么时候放比较合适?放完之后可以提什么问题?放多长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同时不影响授课进度?对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是进行反思性教学第一步。
(二)以积极改进作为关键点
反思性教学的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教学。因此,教师在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对授课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在《鸦片战争》一课中,发现了上述的几个问题之后,认识到了:视频播放的时间应该合适,播放的内容应该与课堂相关等。在反思以后,对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改进:在进行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介绍之前,放了5分钟的东西方形势分析的视频,一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时的国内外形势,另外也营造了紧张的气氛。同时在视频观看之前还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在19世纪,从英国出发必须经过4个月才能抵达中国,为什么相距如此远的两个国家会爆发战争呢?有了视频作为直观的感受,经过稍微整理,学生就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来进行思考。
(三)以有效实践为落脚点
教师是反思性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客观的反思之后,形成一个效率更高的方案再进行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因此,反思型的教师与操作型的教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操作型的教师喜欢问“怎么样”,只关心教学的结果,而反思型的教师则更加关心“为什么”,试图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例如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课中,开始只是着重对基础知识的介绍,但是忽略了其中一些隐性问题的挖掘,经过反思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以下的问题:
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马克思就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其中火药粉碎了骑士阶层;指南针引导人们走向世界,建立众多的殖民地;印刷术加快了知识的传播。”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四大发明给欧洲国家资产阶级的发展带去如此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本土的资产阶级发展却如此缓慢呢?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又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以坚持不懈为基本点
反思性教学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通过教师不断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来改善自身教学行为。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问题,需要长期不断地坚持,反思性教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调整—实践—发现问题不断循环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的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会学”,“会学”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因此,学生的“会学”离不开教师的“会教”。“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此背景下走进了高中历史教堂,为了更好地研究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对反思性教学的内容进行了介绍,然后依据作者多年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对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应用的具体方式进行了思考。
常言道:“教无定法”。在新课改中,并不是反思性教学就是万能的,本文只是以反思性教学为例研究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3我省全面实施新课程,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评价?如何实施?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相信将来我的工作任务更重,挑战更多。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寻求对策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普及高中教育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二、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过去一学年来,教学时,我注意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我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
三、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整合。
在教学中,我往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4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新课改中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等。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能力的培养者转变,让教师在新课改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教学途径和教学方式。无疑,反思性教学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很好途径。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一)课程理念反思
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但是在教师们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般都会有一个定势的思维。这种已有的定势思维会深深的扎根于我们的习惯和经验当中,如果仍然使用旧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那么新课改的工作只能是“新瓶装旧酒”。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首先就必须对教学的理念进行反思。例如,在高中的新课程中就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实际的高中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加关注教师的主导性,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对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程的反思,并且受到湖南卫视中“变形记”节目的启发,我在高中的课堂中开展过一次“课堂变形记”的活动,即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而老师充当学生的角色,这种“变形”的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给了他们锻炼的机会,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帮助。
(二)备课环节反思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在高中历史备课时,往往需要一个详细的计划,制订这个计划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制订这个计划时,不能只按原有的经验来制定,应该思考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区别,对同一个问题的叙述在两种教材中有何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区别?当然,以前的经验并不就是弃之不用,在备课环节中,除了思考新旧教材中的不同之外,还应该思考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
(三)教学手段反思
教学手段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例如,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都比较喜欢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具备形象性、趣味性以及直观性等特点,运用得当可以使得课堂更加形象生动。但是,在现实中,教师又往往走了另外的一个极端,比如:轻质量,而重数量;轻内容,而重形式;仍然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由原来的“人灌”转变成“机灌”等。反思这些不良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忽视了教学中的有效性。所以,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应该反复思考所用素材的典型性,是否具有说服力,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启,如果不能,则应该宁缺毋滥。只有经过充分的反思,才能让先进的教学手段真正为课堂服务。
二、反思性教学在历史新课改中的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中的反思性教学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反省和探索。因此,反思性教学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证把握整个反思的教学过程。
(一)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
反思性教学以教学问题的发现为整个过程的切入点,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反思性教学中的反思不应该是简单地对自己教学情况的简单回想,而应该带着一种自我审视的心态来进行反思。
2.以科学的方式来解决对教学过程进行反省发现的问题,并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指导解决问题的宝贵机会。因此,对每堂课都必须静心思考。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采用了《复兴之路》(中央电视台专题片)中的其中三段插入到课件中,事实证明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同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我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在课堂上什么时候放比较合适?放完之后可以提什么问题?放多长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同时不影响授课进度?对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是进行反思性教学第一步。
(二)以积极改进作为关键点
反思性教学的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教学。因此,教师在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对授课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在《鸦片战争》一课中,发现了上述的几个问题之后,认识到了:视频播放的时间应该合适,播放的内容应该与课堂相关等。在反思以后,对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改进:在进行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介绍之前,放了5分钟的东西方形势分析的视频,一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时的国内外形势,另外也营造了紧张的气氛。同时在视频观看之前还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在19世纪,从英国出发必须经过4个月才能抵达中国,为什么相距如此远的两个国家会爆发战争呢?有了视频作为直观的感受,经过稍微整理,学生就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来进行思考。
(三)以有效实践为落脚点
教师是反思性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客观的反思之后,形成一个效率更高的方案再进行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因此,反思型的教师与操作型的教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操作型的教师喜欢问“怎么样”,只关心教学的结果,而反思型的教师则更加关心“为什么”,试图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例如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课中,开始只是着重对基础知识的介绍,但是忽略了其中一些隐性问题的挖掘,经过反思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以下的问题:
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马克思就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其中火药粉碎了骑士阶层;指南针引导人们走向世界,建立众多的殖民地;印刷术加快了知识的传播。”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四大发明给欧洲国家资产阶级的发展带去如此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本土的资产阶级发展却如此缓慢呢?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又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以坚持不懈为基本点
反思性教学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通过教师不断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来改善自身教学行为。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问题,需要长期不断地坚持,反思性教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调整—实践—发现问题不断循环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的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会学”,“会学”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因此,学生的“会学”离不开教师的“会教”。“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此背景下走进了高中历史教堂,为了更好地研究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对反思性教学的内容进行了介绍,然后依据作者多年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对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应用的具体方式进行了思考。
常言道:“教无定法”。在新课改中,并不是反思性教学就是万能的,本文只是以反思性教学为例研究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5什么是课堂教学实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在众多的环节和措施中,最主要的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我们的历史学习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厌学,课堂教学效率低,考试成绩不理想。那怎样才能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呢?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新知呢?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必须先认识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的重要性,其次是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上给予了充分重视,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就强调了课程目标的制定“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指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同时还指出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激发不同的学习兴趣层次。“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转型期,因此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除了要继续利用初中阶段的间接兴趣,即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以外,更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即学生能较为深刻地体验和感受历史问题中蕴含的文化力量对自己心灵的撞击。”可见,培养历史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做为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要完成这个目标,前提必须是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解、掌握的欲望和要求。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之源。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主体地位,使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去自觉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质量。特别是像历史这样的学科,内容丰富,综合性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要将这么多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把历史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而主动去学,历史课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二、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巧设导入语。
传统历史教学不是很重视新课的导入,这使得学生严重缺乏学习新课的兴趣,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实效。导入新课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可单独使用,有的可揉合着用。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像,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都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听得懂,感兴趣。由此可见同一教材内容的导入设计应紧扣主题,立足于“了解”课文及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现象等。不要一开始就抛出类似探究题式的难度的问题,而应由浅入深,铺垫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气氛和能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和现象的导入法为佳。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百家争鸣”和儒家形成》一课时,我考虑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阶段,对后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我是这么导入的:中国自1840年后一百多年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在武器上的落后是一个客观原因,但这并不是必然导致中国受辱的根本原因,那么究竟与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性格是否也有某种关系呢?还有我们平常提到的“中庸之道”,“仁”和“尊老爱幼”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学习了这一课后,你将能从源头上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条件。针对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综合性等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采用图片、音像资料、实物、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复现历史,创设一定形象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或者让学生自己扮演历史角色,设计表演情境,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学生自己或者是班上的同学,这样可以促进他们认知结构的发展,减少学生理解无趣抽象概念的困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引起一定的态度体验,也使学生对历史角色产生了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内心的体验,产生内在的激情,进而促使学习的兴趣由内心迸发并不断提升。
同时,改变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尝试新课程倡导的主导-主体模式,在课堂上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搭建展示他们风采的舞台。比如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内容围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展开,可以是一则故事,也可以是自己对某个人物、事件的评论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给学生营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或者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历史辩论赛等活动,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形成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途径。
⒊以高超的语言艺术,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沟通师生,实现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桥梁。历史语言艺术最讲究的是在准确前提下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形象性就是善于把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娓娓道来,丝丝入扣,余音在耳,牢牢地吸引和有力地感染学生。比如在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处境时,学生对其“夹缝中生存”的表述有些费解,我就举了汉堡的例子向学生说明:汉堡的上下两层分别代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中间的夹层。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经验,通过汉堡这个形象比喻,很快就理解了民族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同时历史语言还要求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教学语言中的味精,是教学魅力的源泉。历史教学需要幽默,通过寓庄于谐,庄谐并举,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内在的学习热情。
⒋设置有效问题,激活学生探求的心理,提升学习兴趣
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有效的提问能够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优化课堂教学。但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⑴适度性
问题的设置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为依据,不能太难或者太容易,否则都达不到刺激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目的,要注意把握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思维高度,使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就自然而来了。在分析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时,我考虑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了解的不多,因此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提出了英国和美国的最高领导人怎么称呼?他们是怎么样产生的?各有哪些权利?等一系列问题,学生跃跃欲试,相互讨论,争相发言,积极性很高,最后我让他们把分析讨论的结果归纳整理,制成一张表格,让每个学生都享受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识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得到增强。
⑵层次性
由于学生在理解认知、思考分析、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饱,吃好”,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要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能吃到”,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具体地说,就是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启发诱导,让学生自然顺利地“摘到果子”。
⑶时代性
中学的历史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除了少数学生由于特殊兴趣对过去的事情有所关注,大多数学生主要是从现实的意义来接受历史的。所以,提问时注意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深化到规划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时,我就适当补充了“神舟六号”、“嫦娥一号”发射等知识,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了解很多,特别是男生,一讲到这些内容时特别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在讲《中国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时,我从学生给最感兴趣的服饰入手,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服饰变化的认识,几乎所有学生都投入了这个话题的讨论中,最后他们从服饰谈到饮食、住房、婚丧等,讲得头头是道,有些学生的见解很独到也很精辟。直到下课铃响,学生还是意犹未尽。可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总之,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还有很多,但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有心人,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并将它们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6本学期,带高二三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高一一个尖子班的历史教学,一周共15节课。课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却特别累。尤其是高二历史教学倍感吃力。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这一周教学感受:
首先在备课时,特别是第一单元内容,备课起来总感觉无处下手,对知识点的处理把握不住,备课起来很苦难。思想史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产物,内容比较的抽象,时间又比较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第一单元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深了,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根本就无法理解;简单处理,学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学学过后,我想第一单元的内容教与学都会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课,一周5节课(包括晚自习),上完两节内容,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认为对某些问题还是很难理解,感觉比政治与经济史的学习还要难。期间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所以上课时感觉有种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的实际,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堂大胆展示”,改变原来课前不愿意预习、懒于预习的状况,同时以各种方式去检查与敦促。几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与我聊天时,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课前预习,课上敢于展示对学习好历史的重要意义。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课前预习,不愿意课堂去展示,与同学去讨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估计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对他们与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讲述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时,我深感学生对必修1、2知识的遗忘程度严重,因此还要加强对必修1、2知识的复习与回顾,这就与课前预习有很大关系,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复习回顾相应的与之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必修1、2的内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针对此,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必修1、2内容的复习,准备每一单元开始时,先把必修1、2内容进行复习;单元结束时,再把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归纳,以便学生能从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搞清楚知识点前后关联。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现实中能不能实现,也深知这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而我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们的指点。
以上是一周教学工作来的一点肤浅认识,同行朋友们可以在此谈谈你们是如何处理必修三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便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7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讨论。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传奇世界私服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传奇世界私服发布网,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学习历史?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正确理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出来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热血传奇私服在异彩纷呈的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新开传奇私服,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的。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8什么是课堂教学实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在众多的环节和措施中,最主要的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我们的历史学习就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厌学,课堂教学效率低,考试成绩不理想。那怎样才能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呢?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新知呢?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必须先认识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的重要性,其次是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上给予了充分重视,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中就强调了课程目标的制定“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指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同时还指出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激发不同的学习兴趣层次。“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转型期,因此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除了要继续利用初中阶段的间接兴趣,即学习内容情节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以外,更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即学生能较为深刻地体验和感受历史问题中蕴含的文化力量对自己心灵的撞击。”可见,培养历史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做为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要完成这个目标,前提必须是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解、掌握的欲望和要求。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之源。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主体地位,使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去自觉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质量。特别是像历史这样的学科,内容丰富,综合性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要将这么多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把历史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而主动去学,历史课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二、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巧设导入语。
传统历史教学不是很重视新课的导入,这使得学生严重缺乏学习新课的兴趣,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实效。导入新课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可单独使用,有的可揉合着用。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像,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都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听得懂,感兴趣。由此可见同一教材内容的导入设计应紧扣主题,立足于“了解”课文及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现象等。不要一开始就抛出类似探究题式的难度的问题,而应由浅入深,铺垫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气氛和能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和现象的导入法为佳。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百家争鸣”和儒家形成》一课时,我考虑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阶段,对后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我是这么导入的:中国自1840年后一百多年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在武器上的落后是一个客观原因,但这并不是必然导致中国受辱的根本原因,那么究竟与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性格是否也有某种关系呢?还有我们平常提到的“中庸之道”,“仁”和“尊老爱幼”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学习了这一课后,你将能从源头上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模式,增加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条件。针对历史学科的过去性、综合性等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采用图片、音像资料、实物、幻灯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复现历史,创设一定形象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或者让学生自己扮演历史角色,设计表演情境,使历史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人物,而是学生自己或者是班上的同学,这样可以促进他们认知结构的发展,减少学生理解无趣抽象概念的困难,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引起一定的态度体验,也使学生对历史角色产生了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内心的体验,产生内在的激情,进而促使学习的兴趣由内心迸发并不断提升。
同时,改变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尝试新课程倡导的主导-主体模式,在课堂上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搭建展示他们风采的舞台。比如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内容围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展开,可以是一则故事,也可以是自己对某个人物、事件的评论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给学生营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或者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历史辩论赛等活动,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形成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途径。
⒊以高超的语言艺术,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沟通师生,实现师生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桥梁。历史语言艺术最讲究的是在准确前提下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形象性就是善于把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娓娓道来,丝丝入扣,余音在耳,牢牢地吸引和有力地感染学生。比如在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处境时,学生对其“夹缝中生存”的表述有些费解,我就举了汉堡的例子向学生说明:汉堡的上下两层分别代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中间的夹层。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经验,通过汉堡这个形象比喻,很快就理解了民族资本主义“夹缝中求生存”的艰难处境,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同时历史语言还要求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教学语言中的味精,是教学魅力的源泉。历史教学需要幽默,通过寓庄于谐,庄谐并举,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课堂气氛,唤起内在的学习热情。
⒋设置有效问题,激活学生探求的心理,提升学习兴趣
提问是历史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有效的提问能够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优化课堂教学。但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⑴适度性
问题的设置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为依据,不能太难或者太容易,否则都达不到刺激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目的,要注意把握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思维高度,使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就自然而来了。在分析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时,我考虑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了解的不多,因此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提出了英国和美国的最高领导人怎么称呼?他们是怎么样产生的?各有哪些权利?等一系列问题,学生跃跃欲试,相互讨论,争相发言,积极性很高,最后我让他们把分析讨论的结果归纳整理,制成一张表格,让每个学生都享受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识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得到增强。
⑵层次性
由于学生在理解认知、思考分析、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既要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饱,吃好”,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要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能吃到”,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具体地说,就是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启发诱导,让学生自然顺利地“摘到果子”。
⑶时代性
中学的历史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除了少数学生由于特殊兴趣对过去的事情有所关注,大多数学生主要是从现实的意义来接受历史的。所以,提问时注意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深化到规划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时,我就适当补充了“神舟六号”、“嫦娥一号”发射等知识,学生对于这方面知识了解很多,特别是男生,一讲到这些内容时特别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在讲《中国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时,我从学生给最感兴趣的服饰入手,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服饰变化的认识,几乎所有学生都投入了这个话题的讨论中,最后他们从服饰谈到饮食、住房、婚丧等,讲得头头是道,有些学生的见解很独到也很精辟。直到下课铃响,学生还是意犹未尽。可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总之,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还有很多,但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做有心人,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并将它们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9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讨论。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传奇世界私服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传奇世界私服发布网,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学习历史?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正确理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出来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热血传奇私服在异彩纷呈的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新开传奇私服,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的。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篇10当高考结束的钟声敲响,备战了一年的09年高三历史教学也宣告结束。随着09高考的渐行渐远,高三这一年的紧张与快乐、疲惫与幸福,成功与失败一直相伴而行却一直充满希望的生活让我们至今回味;这一年历史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也时常让我深思。现我将我的做法、得失拿出来哂哂。
一、眼中有高考
高考是学生考,但离不了老师的引导、指导,所以要让学生考得好,首先老师引得好,“引”的关键是老师时时眼中有高考,事事围绕高考转。我们的做法是:
1.合理安排高考复习时间为了保证高三有充足的复习时间,在高二下期的后半期(大致五一节后)开始上《中国古代史》,这样可以在国庆节前完成新课教学。接下来是按惯例进行的三轮复习,这一定要与市三次诊断考试时间相吻合。三轮复习做到一轮夯实基础,二轮狠抓提高,对于第三轮复习,“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补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对学生心态与成绩提高效果不错。最后的十天尤其不能放松,学生须“回归基础,回归教材”。
2.整理研究高考试题08高考结束后,我们注意收集各地高考试题,并把它们与前两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分章整理,仔细研究试题特点,做到心中有高考、心中有试题。在教学过程中,随进度和教学内容适时调出使用,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近年的高考难易程度新颖程度,对高考不再那么恐惧;同时还可排出一些刚考过的考点,减轻复习的负担。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注上海、广东高考历史卷,因为这两地的历史试题具有兼顾基础、能力性强,着眼课改、导向性强,贴近现实、人文特点等,应当是我们文科综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