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精选12篇)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1去白鹿洞书院旅游,可以到庐山牯岭街,这里是庐山旅游地主要的购物市场,主要是围绕旅游、文化这个主题来构筑的,中档、实惠的旅游纪念品、旅游鞋、副食品、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书籍、名瓷、烟酒成为旅客的抢手货。
庐山牯岭街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天街。海拔1100米高,而且自东向西略成弧形形成半边街的特色。在长达约两公里的半边街区段里,衔接着大林路、电厂路、慧远路、大林沟路、雾淞酒楼至河西路北段的双面街,鳞次栉比地坐落着商店、门点、购物中心等600余家。
庐山的土特产中,庐山云雾茶名气最大,它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盛名于唐代,宋代列为贡品。云雾茶的特点是条索紧细,青翠多毫,茶色清亮,叶醇含甘,香爽持久;有怡神解渴、帮助消化、降血压、增进身心健康的功能。
其它土特产品如庐山石鱼、石耳、鄱阳湖的银鱼、藜蒿都是游客喜爱购买的物品。特别是笋干、竹荪、豆角干和鄱阳湖的虾子,成为上海、江苏、浙江一带游客的抢手货。
参观完白鹿洞书院可以去庐山东林寺,再到避暑胜地的庐山感受下自然之美,最后去庐山牯岭街逛逛,买买特产或者在那娱乐休闲下。
白鹿洞书院是一组古建筑群,实行整体保护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何实行整体保护就值得研究。白鹿洞书院的整体保护是真实、全面、完整的保护,是原状与价值的有效保护,是书院与环境的统一保护,书院关联文物同书院一样得到保护,具体来说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
白鹿洞书院古建筑群以明、清建筑为主,包括礼制性建筑和实用性建筑,还有五个院落的门楼和院墙。
其中棂星门石坊和鹿洞为明代遗存,礼圣门和御书阁为清代遗构,礼圣殿和祠宇等建筑按清制修复,春风楼与书斋为重建。礼圣殿建筑规模最大,中轴两厢建筑最小,均为青瓦粉墙,带有民间乡土建筑特色。书院分五路布置,自成院落, 各有自己的门楼,又能相互联通,出入方便。对书院古建筑群不分年代远近、价值高低、规模大小,都应全面、系统、完整的加以保护,使其成为一座布局完整、功能齐全、保存历史真实的书院。
白鹿洞书院碑刻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书法之精,在全国除收藏碑刻为主的文保单位外也是罕见的。这些碑刻是白鹿洞书院的史书,真实地记录了书院的兴衰和活动,从史料上充实和丰富了白鹿洞书院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书院文化的特色,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白鹿洞山水间的摩崖题刻,是历代文人寄情题咏留下的
墨迹,为自然景色带来了人文的、书院的气息。这些摩崖题刻集文学、书法于一体,具有吟咏和观赏价值,引人入胜,耐人品味。一块碑刻,一方摩崖,都与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和文化分不开,是白鹿洞书院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得到全面、系统、完整的保护。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2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后又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从此始,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中学堂管理。宣统二年(1910),白鹿洞书院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国民党时期,蒋介石准备要南昌中正大学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未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保护和维修。1959年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成立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设置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白鹿洞书院建置;1990年成立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现在,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江西省星子县内,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并誉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后又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庐山五老峰南约十公里处的后屏山之阳,于群山绿树之中,掩映着一组楼阁庭院式的古建筑,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书院。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书院是我国古代传播文化、交流学术、培养士子的地方。自唐迄清,江西设立的书院极多,居全国首位。而“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3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东南五老峰下,距九江市区30公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三千亩,古建筑面积五千平方米。这里山水环合,清邃幽静,两山夹岸,一水中通,四周高,中间低,俯视如洞,"有泉石之胜,无市井之喧",是一九八八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域,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主要景区,是江西省古代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八万人次。
唐代贞元年间,河南洛阳学者李渤与兄李涉隐居读书于此,李渤养白鹿一头自娱,出入跟从,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长庆年间,李渤经大文豪韩愈的举荐,出往江州(今九江)刺史,于洞中广植花木,修建台榭,成为四方文人聚会讲学吟咏的场所。
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使之与金陵(今南京)之"国子监"齐名,距今已有一千零六十多年的历史。北宋之初,江州乡贤在洞中建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自此始,与岳麓、嵩阳、睢阳并称为全国"四大书院"。
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出任南康知军,全面复兴了白鹿洞书院,使之成为后世书院的楷模,他所订立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后人奉为准绳,影响波及海内外。
元明清时期,书院屡毁屡建,经久不衰,鼎盛时期生员达到千余人,房屋三百六十多间。千百年来,白鹿洞书院为传播文化、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和"海内书院第一"。
白鹿洞书院作为千年学府,留下了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这里有古色古香的古代建筑,有宋元以来天下书院最多的碑刻和摩崖石刻,有古树参天、泉水叮咚、鸟语花香、冬暧夏凉的优美环境,有吃、住、行、游配套服务的设施设备。古老的书院正焕发出新的生机,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光临惠顾,参观游览,投资开发。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后又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从此始,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中学堂管理。宣统二年(1910),白鹿洞书院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国民党时期,蒋介石准备要南昌中正大学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未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保护和维修。1959年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成立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设置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白鹿洞书院建置;1990年成立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
现在,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4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江西省星子县内,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并誉为我国四大书院之首。后又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庐山五老峰南约十公里处的后屏山之阳,于群山绿树之中,掩映着一组楼阁庭院式的古建筑,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书院。
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书院是我国古代传播文化、交流学术、培养士子的地方。自唐迄清,江西设立的书院极多,居全国首位。而“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洞书院,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
庐山云雾茶 、“秀域”鳜鱼 、 “绿冬”蚕丝被 、“仙客来”食用菌 、 武宁猕猴桃 、“洋房”水泥 、中华老字号桂花茶饼 、瑞昌山药 、“蓝星”有机硅、九江桂花酥糖、湖口豆豉、星子金星宋砚、九江陈年封缸酒、虬津莲藕、修水赭砚、鄱阳湖银鱼、 都昌豆参、九江羽绒制品、庐山“三石”、 修水宁红茶、 庐山竹丝画帘、庐山鲜笋
由于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离庐山牯岭街不是很远,可以去庐山牯岭街住宿,庐山牯岭街住宿相当成熟。牯岭是庐山吃、住中心地带,也是游玩的起点。牯岭住宿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掩映于山林中价格不菲的历史名人别墅。其次,这里的宾馆、酒店、招待所、农家旅社也都应有尽有,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5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后又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书院创始
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个人认为,此李渤即苏轼名篇《石钟山记》中“盖笑俪道元之简,而李渤之陋也”中的那个。因为两人活动时间类似,活动地点类似,身份类似。
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从此始,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
19世纪末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中学堂管理。宣统二年(1910),白鹿洞书院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国民党时期,蒋介石准备要南昌中正大学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未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保护和维修。
1959年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成立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设置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白鹿洞书院建置;1990年成立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现在,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6朋友们,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您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有那座书院对中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七百多年的影响,曾被称作“天下书院之首”。这就是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庐山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的山麓,他在五老峰呵护之下,又有卓尔山、后屏山、古翼山环合着,从高处俯瞰他,就象一个山洞样的。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教育体系完备的书院。在遥远的历史时期,这里是鹿的快乐家园。到了唐代贞元年间,有一位叫李渤的洛阳少年带着他的弟弟来到了这里。他们在此隐居读书,优美的山林,使他们学业长进的很快。年少的李渤在读书之余与生活在这里的白鹿群中的白鹿做上了朋友。这只经常与李渤交往的白鹿受到李渤的耳薰目染,尽然也善解人意呀!经常帮李渤到山外的集镇上购买些学习用品和投送书信的事情。天长日久山外的老百姓以为李渤的这只白鹿是神鹿,于是就称李渤“白鹿先生”,李渤读书的地方就叫“白鹿洞”了。李渤兄弟开创了白鹿洞以书为中心的时代先河。
在南唐的时候,南唐王朝在白鹿洞建立了国家级的学府“庐山国学”,这是国家办学的开始。到977年的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御赐白鹿洞书院《九经》等书籍,从这时开始白鹿洞书院在当时的中国就渐渐生出了名气。
南宋时大教育家朱熹来到庐山山南任南康军知军时,让白鹿洞书院散发出夺目耀眼的光辉。这个时期中的朱夫子亲自担当白鹿洞书院的洞主,为学生讲学。并且根据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制定出一整套完备的教学规范、学规(白鹿洞教条),并将四书五经等确定为学生主修课目。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中将他的教学主张变成教学实践。系统地改革了旧时官办书院教育仅仅就是读书为做官的弊端,大胆的推行、创办出新型的书院教育制度。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德育的教育,以及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急需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的教育改革实践,直接影响了封建中国后七百多年的科举教育制定,并成为后世中国办学所遵行的样榜。也就是从此时,白鹿洞书院开始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现在的白鹿洞书院的山林面积有三千亩,其中建筑面积占3800平方米。整个书院沿贯道溪而建,座北朝南,尚有五组建筑。在白鹿洞书院里至今有遗存着150多块历代碑刻和许多摩崖石刻。这都是能感受当年书院浓厚的文化气息的地方。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书香依旧的圣地,去感受一下书院的瀚墨香味……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7历史追溯到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
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但终又日益颓坏。军官训练团曾一度占用书院院舍。抗战时期,又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合抱大树毁坏甚多。抗战胜利后,白鹿洞书院由当时设在南昌的中正大学接管,作为中正大学的永久校舍,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啊,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在庐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过程中是联合国专家考察下塌首选第一站。
白鹿洞书院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理学家朱熹等中国历史上的名人都在此讲过学。
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白鹿洞书院坐落在贯道溪旁,有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等主要建筑。其中礼圣殿是书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但与一般文庙大成殿有所不同,而是青瓦粉墙,使这座恢弘、庄严的殿堂,又显出几分清幽和肃穆,与四周坡屋面、硬山造带有民间风格的建筑和谐、协调。在礼圣殿的石墙上,嵌有石碑和孔子画像石刻。礼圣殿东侧的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而建。朱子祠后有一石洞,内有一头石雕的白鹿。据《白鹿洞志》记载:“初,鹿洞有名无洞。嘉靖甲午(即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知府王溱乃辟讲修堂后山,为之筑台于上。知府何岩凿石鹿于洞中。”白鹿洞原是以山峰环合似洞而得名;现有的石洞和石鹿,则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凿的。
在朱子祠之东厢,设有碑廊,内嵌宋至明清古碑一百二十余块,这是建国后为保存文物古迹而新建的。在这些古代碑刻中,有朱烹的手书真迹,也有署为紫霞真人的明代状元罗洪先的《游白鹿洞歌》。这些名迹,笔锋庄重遒劲,运笔娇若游龙;它既是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品,又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历史资料。
在朱子祠前,与礼圣殿并列的是一座两层楼阁,即“御书阁”。它是清代康熙皇帝赐给书院匾额及古书后,由南康知府周灿请建的。阁前有桂树两株,相传是朱熹手植;但也有人说是清代建造“御书阁”时种植的。这里古树浓荫,阳光穿过树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小光圈,风吹树动,光影摇晃,有如微波荡漾的湖水,显得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在棂星门西北隅,不仅有曲径通幽、山石林泉之美,而且还有“钓矶石”、“漱石”、“鹿眠场”、“流杯池”诸胜迹。在漱石和流杯池上,均因有朱熹手书“漱石”、“流杯池”石刻而得名。“鹿眠场”,相传唐代李渤饲养的白鹿就睡在这里。而钓矶石上,也刻有朱熹的手书“钓台”二字。据说当年朱熹常在此垂钓,实际上这里水浅泉碧流急,很少有鱼,故明代刘世扬又在石上加刻“意不在鱼”四字,可谓中的之妙语。
在明伦堂后方有一洞,内置白鹿,白鹿洞本无洞,明嘉庆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并撰写《新辟石洞告后土文》,嘉庆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岩命工人置石鹿洞中,并作《石鹿记》。洞中石鹿为明代嘉庆年间硊式石鹿,为书院仅存明代实物。
白鹿洞书院拥有山林三千亩,保存了庐山的原始森林和原生植被,有千年古松18株,有柳杉、水杉、紫荆、红枫、银杏、广玉兰、珍珠黄杨、红叶继木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山上林木葱茏,山下流水潺潺,这是白鹿洞书院拥有的一份自然遗产。白鹿洞书院融于大自然之中,占尽了自然风光之美。
白鹿洞书院环境优美,风光如画,门前贯道溪上的拱桥和桥头矶上的小亭与碧水青山相映生辉,成为古道来书院的前奏,成为书院的标志和景观。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8历史追溯到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 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
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但终又日益颓坏。国民党军官训练团曾一度占用书院院舍。抗战时期,又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合抱大树毁坏甚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表示白鹿洞书院由当时设在南昌的中正大学接管,作为中正大学的永久校舍,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啊,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在庐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过程中是联合国专家考察下塌首选第一站。
白鹿洞书院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理学家朱熹等中国历史上的名人都在此讲过学。
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白鹿洞书院坐落在贯道溪旁,有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等主要建筑。其中礼圣殿是书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但与一般文庙大成殿有所不同,而是青瓦粉墙,使这座恢弘、庄严的殿堂,又显出几分清幽和肃穆,与四周坡屋面、硬山造带有民间风格的建筑和谐、协调。在礼圣殿的石墙上,嵌有石碑和孔子画像石刻。礼圣殿东侧的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而建。朱子祠后有一石洞,内有一头石雕的白鹿。据《白鹿洞志》记载:“初,鹿洞有名无洞。嘉靖甲午(即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知府王溱乃辟讲修堂后山,为之筑台于上。知府何岩凿石鹿于洞中。”白鹿洞原是以山峰环合似洞而得名;现有的石洞和石鹿,则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凿的。
在朱子祠之东厢,设有碑廊,内嵌宋至明清古碑一百二十余块,这是建国后为保存文物古迹而新建的。在这些古代碑刻中,有朱烹的手书真迹,也有署为紫霞真人的明代状元罗洪先的《游白鹿洞歌》。这些名迹,笔锋庄重遒劲,运笔娇若游龙;它既是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品,又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历史资料。
在朱子祠前,与礼圣殿并列的是一座两层楼阁,即“御书阁”。它是清代康熙皇帝赐给书院匾额及古书后,由南康知府周灿请建的。阁前有桂树两株,相传是朱熹手植;但也有人说是清代建造“御书阁”时种植的。这里古树浓荫,阳光穿过树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小光圈,风吹树动,光影摇晃,有如微波荡漾的湖水,显得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
在棂星门西北隅,不仅有曲径通幽、山石林泉之美,而且还有“钓矶石”、“漱石”、“鹿眠场”、“流杯池”诸胜迹。在漱石和流杯池上,均因有朱熹手书“漱石”、“流杯池”石刻而得名。“鹿眠场”,相传唐代李渤饲养的白鹿就睡在这里。而钓矶石上,也刻有朱熹的手书“钓台”二字。据说当年朱熹常在此垂钓,实际上这里水浅泉碧流急,很少有鱼,故明代刘世扬又在石上加刻“意不在鱼”四字,可谓中的之妙语。
在明伦堂后方有一洞,内置白鹿,白鹿洞本无洞,明嘉庆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并撰写《新辟石洞告后土文》,嘉庆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岩命工人置石鹿洞中,并作《石鹿记》。洞中石鹿为明代嘉庆年间硊式石鹿,为书院仅存明代实物。
白鹿洞书院拥有山林三千亩,保存了庐山的原始森林和原生植被,有千年古松18株,有柳杉、水杉、紫荆、红枫、银杏、广玉兰、珍珠黄杨、红叶继木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山上林木葱茏,山下流水潺潺,这是白鹿洞书院拥有的一份自然遗产。白鹿洞书院融于大自然之中,占尽了自然风光之美。
白鹿洞书院环境优美,风光如画,门前贯道溪上的拱桥和桥头矶上的小亭与碧水青山相映生辉,成为古道来书院的前奏,成为书院的标志和景观。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9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东南五老峰下,距九江市区30公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三千亩,古建筑面积五千平方米。这里山水环合,清邃幽静,两山夹岸,一水中通,四周高,中间低,俯视如洞,“有泉石之胜,无市井之喧”,是一九八八年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域,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主要景区,是江西省古代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八万人次。
唐代贞元年间,河南洛阳学者李渤与兄李涉隐居读书于此,李渤养白鹿一头自娱,出入跟从,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长庆年间,李渤经大文豪韩愈的举荐,出往江州(今九江)刺史,于洞中广植花木,修建台榭,成为四方文人聚会讲学吟咏的场所。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朝廷在此建“庐山国学”,使之与金陵(今南京)之“国子监”齐名,距今已有一千零六十多年的历史。北宋之初,江州乡贤在洞中建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自此始,与岳麓、嵩阳、睢阳并称为全国“四大书院”。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出任南康知军,全面复兴了白鹿洞书院,使之成为后世书院的楷模,他所订立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被后人奉为准绳,影响波及海内外。元明清时期,书院屡毁屡建,经久不衰,鼎盛时期生员达到千余人,房屋三百六十多间。千百年来,白鹿洞书院为传播文化、发展教育、培育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和“海内书院第一”。
白鹿洞书院作为千年学府,留下了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这里有古色古香的古代建筑,有宋元以来天下书院最多的碑刻和摩崖石刻,有古树参天、泉水叮咚、鸟语花香、冬暧夏凉的优美环境,有吃、住、行、游配套服务的设施设备。古老的书院正焕发出新的生机,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光临惠顾,参观游览,投资开发。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10“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
应该是千余年前了。简介有曰,白鹿洞书院,庐山五老峰东南,地处庐山区海会镇与星子县白鹿镇的交界处,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距今一千一百多年,书院辖地三千亩,古建筑面积近七千平方米,由先贤书院、紫阳书院等五个院落组成。院前有小溪一道流贯全境。
从九江市区坐车出发,途经庐山区,到达白鹿洞书院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时正春季,白鹿镇的田园一片郁郁葱葱,春色宜人。野风吹进车窗,油菜花香掺杂着浓浓的泥土气息,拂起春意阑珊。轻轻的汲一口,似乎还带着点太阳的味道,十分的惬意。偶尔也看见几个农民在田间耕犁,悠哉的样子倒更像隐居之士。不知道当年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之余,是否也这样耕犁呢。边欣赏路边景色边遐想的时候,不觉已近书院。最后一段路是下坡,穿过高大的树林,展现在眼前的白鹿洞书院,一派古木参天,台榭楼宇,青砖院墙,历史的印记犹然在目。
礼圣殿是游览的第一景。作为书院祭祀孔子及其门徒和历代儒学圣人施之以理的地方,这里的建筑气势恢弘,文化气息浓郁。大殿重檐、九脊、谒山顶,灰瓦白墙,黑柱红拱,飞檐凌空,巍峨壮观。无愧为书院现存最大、规格最高的古建筑。步入大殿屏息凝目。殿中有康熙手书的“万世师表”匾额,正中为孔子行教图石刻像,像下有石质台,上摆石香炉和石花瓶。香烟萦绕,更添几分庄重、几分虔诚。后壁左右立着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个碑刻大字,中华民族传统的古朴思想气息扑面而来。“古往今来,先圣后贤同脉络。天高地下,四时万物共流行。”历史的长河沉淀了多少闪光的'思想!多少大浪淘沙后的优秀文化,才孕育了今天现代文明的辉煌呵!
出礼圣殿,进明伦堂。明伦堂即是书院的讲堂,在礼圣殿侧门边上。砖木结构,面四间,白墙、灰瓦,前后各有门,后门直通白鹿洞。堂内陈列有仿古的授课时用的桌椅,有讲台,有戒尺,四周墙壁挂满了书法对联,或苍劲、或端庄、或龙飞凤舞。找个座位坐了下来,想象先生在讲台上喊一声“上课”,台下学生萧然、然后朗朗读书的情景,不禁笑了。想当年多少先贤在这讲学谈经。如今我辈尚能在此一忆古韵,意犹足已。
没有从后门出,而是通过一段狭窄的走廊行至后山的白鹿洞。有两层,下为白鹿洞,洞上楼台——思贤台。洞前的两株桂花正是绿意盎然。洞不大,正中是一尊石鹿,竖耳昂首,神态悠然,鹿身的石头表层有些班驳,而唐宋风骨依存。立在石鹿身后的石碑,字迹已经难以辨认,清寂的白鹿洞内鳞生着赏目的青苔。“君家白鹿洞,闻道也生苔。”虽时过境迁,但眼前的光景却是如此般的相像。古洞幽深,思绪绵绵,沿墙攀缘的古滕,墙角簇生的山花,辉相生映的苍松翠竹……怡然成画。等上思贤台,思及不同年代的先贤在五老峰下隐居读书时的情景,感慨不已,敬仰不止。我俯首沉思,或举目远眺,都沉浸在那古老文化的悠远之中。以求自己的心灵在这古文化的悠扬之中得以尽情涤荡。
下思贤台,过行台、崇德祠,进林业高等学堂,在延宾馆院内,朱子铜像目视手中的经书,面色严峻、神态认真泰然自若。似在思索授道之法,以求“传道授业解惑”。贯道溪旁有一亭,名为独对亭。在游览了两个小时之后,不妨领略一下此处悬崖峻峭、下临湍涧的美好风景。“凌空何所依,磅礴厚有机……凝重尊以老,五一谁当之。”描写了独对亭美好风景的同时,也写下了朱熹的不朽功绩。枕流桥下枕流石。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传奇。
中午12点左右,在棂星门前的一排石桌子上,拿出自带的干粮开始享受美味的午餐,之后,听听音乐,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这景这情竟是如此和谐,一时精神炯爽意气风发。
下午2:10,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程。一路上,回味着白鹿洞书院她那可叹可赏的千古文化底蕴。“白鹿无踪,与唐文宋理都成陈迹;青山常在,共民生国运大启新图。”白鹿洞书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她的美丽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我们肩负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春风化雨,千年的白鹿洞书院,正延续着她儒学思想的独特魅力。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11今天是庐山之旅的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就起了床,坐车前往有“四大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之称的白鹿洞书院。
路上,我问导游:“为什么白鹿洞书院叫这个名字呢?”导游说:“那是因为白鹿洞书院是唐代李渤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李渤养了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李渤兄弟要买什么,就把要买的东西用纸写下来,然后把纸条和钱系在白鹿的脖子上,让白鹿跑到集市上去买。而白鹿也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日子久了,人们就称白鹿为‘神鹿’,把李渤称为‘白鹿先生’。白鹿洞书院也由此得名。”
当导游讲完时,我们正好到了白鹿洞书院。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古老的建筑,让人仿佛回到了古时候人们读书的景象。我急忙下了车,跟随着园区的讲解员走进了白鹿洞书院。参观了里面的亭台楼阁,后来,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书院里面还有从国外进口的白鹿,大家可以进去摸摸白鹿,沾沾白鹿的仙气。于是我们又去看了白鹿,白鹿有两只,一公一母,好看极了。最后,我们又和讲解员阿姨来了棱星门,透过棱星门中间的门洞可以看见一座小桥——状元桥,讲解员阿姨说:“棱星门的正门过去只有状元才能走,状元桥要七步走过去,步步高升。七步走回来,代代相传。大家也去走一走吧!”于是我和妈妈按导游的说法从桥上走了个来回。
白鹿洞书院,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次的庐山之行让我见识了过去的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篇12朋友们,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您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有那座书院对中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七百多年的影响,曾被称作“天下书院之首”。这就是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庐山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五老峰的山麓,他在五老峰呵护之下,又有卓尔山、后屏山、古翼山环合着,从高处俯瞰他,就象一个山洞样的。
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教育体系完备的书院。在遥远的历史时期,这里是鹿的快乐家园。到了唐代贞元年间,有一位叫李渤的洛阳少年带着他的弟弟来到了这里。他们在此隐居读书,优美的山林,使他们学业长进的很快。年少的李渤在读书之余与生活在这里的白鹿群中的白鹿做上了朋友。这只经常与李渤交往的白鹿受到李渤的耳薰目染,尽然也善解人意呀!经常帮李渤到山外的集镇上购买些学习用品和投送书信的事情。天长日久山外的老百姓以为李渤的这只白鹿是神鹿,于是就称李渤“白鹿先生”,李渤读书的地方就叫“白鹿洞”了。李渤兄弟开创了白鹿洞以书为中心的时代先河。
在南唐的时候,南唐王朝在白鹿洞建立了国家级的学府“庐山国学”,这是国家办学的开始。到977年的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御赐白鹿洞书院《九经》等书籍,从这时开始白鹿洞书院在当时的中国就渐渐生出了名气。
南宋时大教育家朱熹来到庐山山南任南康军知军时,让白鹿洞书院散发出夺目耀眼的光辉。这个时期中的朱夫子亲自担当白鹿洞书院的洞主,为学生讲学。并且根据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制定出一整套完备的教学规范、学规(白鹿洞教条),并将四书五经等确定为学生主修课目。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中将他的教学主张变成教学实践。系统地改革了旧时官办书院教育仅仅就是读书为做官的弊端,大胆的推行、创办出新型的书院教育制度。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德育的教育,以及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急需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的教育改革实践,直接影响了封建中国后七百多年的科举教育制定,并成为后世中国办学所遵行的样榜。也就是从此时,白鹿洞书院开始享有“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现在的白鹿洞书院的山林面积有三千亩,其中建筑面积占3800平方米。整个书院沿贯道溪而建,座北朝南,尚有五组建筑。在白鹿洞书院里至今有遗存着150多块历代碑刻和许多摩崖石刻。这都是能感受当年书院浓厚的文化气息的地方。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书香依旧的圣地,去感受一下书院的瀚墨香味……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相关文章:
江西白鹿洞书院的导游词范文
上一篇:福建鸳鸯溪的导游词范文
下一篇:2022年江西李坑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