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

更新时间: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精选12篇)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 篇1

  作为中学教学重要指挥棒--高考,其功能已从过去的"选拔"模式(即遴选少数尖子学生),逐步转变为"淘汰"模式(即将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人加以分离)。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有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新形势,高三地理教学应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为重要目标。

  一、全面安排,重基础

  高三地理教学实际上是对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内容的全面复习,从20__年起广东省省高考采用的模式是3+综合+X(综合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综合,X为六科中任选取一科,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高考综合考试地理学科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考必修课的内容;综合总分中地理学科占综合总分占20%左右,测试既有学科内的综合(约占60-70%)也有跨学科的综合内容(占20%)。

  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也就 是说,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哪怕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建立在各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把精力放在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 综合能力。只有保证了双基教学的传统优势,教给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动用知识解 决综合问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切勿在跨学科综合上猜题押宝。因此,高三地理复习应该重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

  如何安排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呢?首先根据高考的总体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高三年级总体复习计划,在思想上对高考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高三的复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高三年级的总体复习计划大体上分为二个部分,即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分为周课时安排和复习阶段安排,具体情况为:每周2课时,第一轮复习时间为20_年9月~20_年2月,第二轮复习时间为3月1日~4月14日,第三轮复习时间为4月16日~5月24日,6月份为总复习。内容安排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主,将初中地理内容有机地融合进去。具体地分为三块,即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以高中地理上册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将初中地理中的时区和区时、经纬线、地球和地球的运动等内容结合进来,补充地图、地形、等值线等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人文地理以高一下册教材为主,适当结合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区域地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区域,以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用10个课时完成;这些知识的"梳理"均在第一轮复习中完成,按2课时/周计算,高三第一学期的总课时为40课时,考虑到节假日的因素,故将第一轮复习延至第二学期开学。

  第二轮复习侧重学科内的综合,形成知识网络,构成学科体系,强调训练、点评。第三轮复习注重专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总复习阶段主要查漏补缺,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复习,并进行考前指导、心理训练等。我们分别在20__年3月25日、5月12日参加佛山第一、二模拟考综合测试卷,统一把握在全市中的复习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向分管教学校长和分管主任通报情况,便于对高三的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调控。

  把握系统,兼顾区域

  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暂不考高三选修教材内容)。这无 疑给中学地理 教师增加了一个难题,因为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为系统地理,而选修教材为区域地理(中国、 世界),不考选修课内容,是否意味着不用复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初中地理 必修课内容也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再加上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区域 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 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但是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花较大的 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一方面课时不允许(注:高三地理课为每周2课时),另一 方面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高考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根 据高考命题原则: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和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试题的题型, 以区域地理(图表、数据)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 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认为目前的高考地理复习应把握系统地理,兼顾区域 地理,即复习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高中系统地理上,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时,则适当 拓宽补充,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更要注重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只有把各种人文地理的现象 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气候”内容时 ,应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入手,运用世界和中国气候分布图,补充复习各大洲和中国气候 类型的分布:复习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时,则要补充复习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 洲的区域图,并从地理位置、资源、能源、农业、交通等区域要素入手,分析评价四大工业 基地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等等。 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把全面打好基础放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这一届高三学生,地理基础比较薄弱,我觉得应该先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厚实的基础,就谈不上更高层次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能力,重方法

  综合能力考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 识,却又融合各科(或各部分)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要加强联系和相互沟通,努力探 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 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考试模式,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三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发明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渗透于平时每节课的教学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有一个立足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个"点"可以定位在"理解"这个层次上。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这种"理解"的要求是什么?学生怎样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地理课的状况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回答问题基本上是念书。学生没有对所学内容消化吸收,没有把所学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表述出来,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教学效果亦大打折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抓住所学知识的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就真正理解了,也真正学会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内容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理解联系实际,这个过程中潜在着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工。在每一部分知识学习前,教师应尽可能介绍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如区域地理的复习面广量大,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如区域地理的复习首先要把握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再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人文状况(如人口、民族、宗教、工、农业生产部门、布局、交通、城市等)。在评讲试题时,也应讲解题方法,如材料题的解题方法,解答跨学科的选择题的思维步骤可以概括为:认真审题,接受信息——信息筛选——联系地理有关章节的知识点——运用地理知识进推理——迁移有关知识找出内在联系——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解答跨学科综合问答题或论述题既要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又不必过分展开,回答问题要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文字要简洁、明确、通顺,防止“有骨无肉”或“画蛇添足。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从已定的材料(文字材料、图像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有效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最终参加高考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教师应该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校组织教师做了有关这一方面的专门讲座,还把有关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印发给每个高三的学生这些对学生,尤其是对像我校这样档次的学生大有裨益。

  综合考试强调“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于教学大纲。”并不是说综合考试是超纲考试,它 所反对的是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提倡的是对大纲所规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此 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去与其它学科综合、渗 透。 在基础知识教学上,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及时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 知识结构。

  在培养能力上,应强化学科特点,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运用 图表、数据说明问题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地理试题的设计,要用各种形式的图表 及文字、数据材料等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或规律,要求合理运用已学的知识、掌握的研究 方法、形成的观念去阐释、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 地理现

  三、联系实际,关注生活,重热点

  高考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考试发展方向是趋向学以致用,(目前提出的如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就是这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避免死读书,读死书。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科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地理高考内容的主旋律,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地理时政的新闻报道,把学习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全球发展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研究方法、形成的理念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通过这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从中还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在高一、高二,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而校领导应多多支持,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天文观测、气象测量、环境检测、岩体鉴定等活动,增强感性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探究性学习)

  在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提供了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洪涝灾害问题、____伪科学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中国台湾问题、中东问题、巴以地区、克什米尔地区、科索沃(北约轰炸我南使馆)、哈瓦拉(南方首脑会议)、俄罗斯车臣问题、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朝鲜问题、20__年奥运、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等等。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渗透的专题研究课还有:(1)中国季风气候与历代水利建设;(2)经济结构战略调整;(3)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加入WTO;(4)环太平洋经济发展趋势;(5)国际经济新秩序;

  (6)石油提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7)假日经济;(8)城市化进程与小城镇化;(9)多极化问题;(10)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11)长江流域经济发展;(1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13)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势力侵略等。(还有诸如这些问题是世界和中国正在或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高中毕业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和正确的认识。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

  如何学习、研究这些专题呢?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理解这些问题,学生亦可以有独特的见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的专题不仅仅局限于地理学科,还涉及到文科综合,甚至更多学科的知识。如中国台湾问题,可以从花莲地震入手,复习有关地震和地震分布知识,再联系到中国台湾的气候、地形、河流、自然资源以及经济等知识,还可以从地理学科延伸出去,如海峡两岸关系、历史上中央政府对中国台湾的管辖情况等。总之,设计这些专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用起来,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效率,重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地理学科比较侧重于宏观地研究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很多地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电教媒体的使用对于地理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使用电教媒体提高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呢?关键在于依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等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得电教媒体真正为地理教学服务。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电教媒体的作用和优势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紧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尽可能多的提供大量信息材料;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有利于表现个别地理要素特征及相互关系;为师生共同完成训练题提供方便;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等。

  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课堂教学时间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如在复习自然地理部分"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这部分内容时,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二个课时就较好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结合,从课堂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主要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令人满意。

  总之,文科综合考试模式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应突出基础、强调能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 篇2

  作为中学教学重要指挥棒--高考,其功能已从过去的"选拔"模式(即遴选少数尖子学生),逐步转变为"淘汰"模式(即将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人加以分离)。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有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新形势,高三地理教学应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为重要目标。

  一、全面安排,重基础

  高三地理教学实际上是对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内容的全面复习,从20xx年起广东省省高考采用的模式是3+综合+X(综合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综合,X为六科中任选取一科,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高考综合考试地理学科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考必修课的内容;综合总分中地理学科占综合总分占20%左右,测试既有学科内的综合(约占60-70%)也有跨学科的综合内容(占20%)。

  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也就 是说,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哪怕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建立在各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把精力放在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 综合能力。只有保证了双基教学的传统优势,教给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动用知识解 决综合问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切勿在跨学科综合上猜题押宝。因此,高三地理复习应该重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

  如何安排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呢?首先根据高考的总体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高三年级总体复习计划,在思想上对高考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高三的复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高三年级的总体复习计划大体上分为二个部分,即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分为周课时安排和复习阶段安排,具体情况为:每周2课时,第一轮复习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2月,第二轮复习时间为3月1日~4月14日,第三轮复习时间为4月16日~5月24日,6月份为总复习。内容安排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主,将初中地理内容有机地融合进去。具体地分为三块,即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以高中地理上册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将初中地理中的时区和区时、经纬线、地球和地球的运动等内容结合进来,补充地图、地形、等值线等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人文地理以高一下册教材为主,适当结合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区域地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区域,以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用10个课时完成;这些知识的"梳理"均在第一轮复习中完成,按2课时/周计算,高三第一学期的总课时为40课时,考虑到节假日的因素,故将第一轮复习延至第二学期开学。

  第二轮复习侧重学科内的综合,形成知识网络,构成学科体系,强调训练、点评。第三轮复习注重专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总复习阶段主要查漏补缺,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复习,并进行考前指导、心理训练等。我们分别在20xx年3月25日、5月12日参加佛山第一、二模拟考综合测试卷,统一把握在全市中的复习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向分管教学校长和分管主任通报情况,便于对高三的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调控。

  把握系统,兼顾区域

  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暂不考高三选修教材内容)。这无 疑给中学地理 教师增加了一个难题,因为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为系统地理,而选修教材为区域地理(中国、 世界),不考选修课内容,是否意味着不用复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初中地理 必修课内容也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再加上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区域 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 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但是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花较大的 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一方面课时不允许(注:高三地理课为每周2课时),另一 方面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高考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根 据高考命题原则: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和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试题的题型, 以区域地理(图表、数据)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 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认为目前的高考地理复习应把握系统地理,兼顾区域 地理,即复习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高中系统地理上,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时,则适当 拓宽补充,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更要注重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只有把各种人文地理的现象 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气候”内容时 ,应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入手,运用世界和中国气候分布图,补充复习各大洲和中国气候 类型的分布:复习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时,则要补充复习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 洲的区域图,并从地理位置、资源、能源、农业、交通等区域要素入手,分析评价四大工业 基地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等等。 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把全面打好基础放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这一届高三学生,地理基础比较薄弱,我觉得应该先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厚实的基础,就谈不上更高层次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能力,重方法

  综合能力考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 识,却又融合各科(或各部分)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要加强联系和相互沟通,努力探 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 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考试模式,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三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发明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渗透于平时每节课的教学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有一个立足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个"点"可以定位在"理解"这个层次上。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这种"理解"的要求是什么?学生怎样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 篇3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潜心研究,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

  1、认真钻研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目标、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

  2、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采用多种方法(谜语、诗歌、谚语、小故事、顺口溜等)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鲜活的,就在身边。

  3、强化读图、用图、分析图的训练。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都要把世界地图挂在黑板上,从一开题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就是让学生明白,地理教学尤其是世界地理教学必须学会识图。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对重要大洲和重要国家的准确位置的掌握。

  4、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一场教育的革命正在兴起,尤其以新教材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思想蓬勃发展,只有融入这时代的步伐,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

  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所任教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理充满信心。

  五、几点体会

  1、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组、删减和补充,避免“教”教材。对教材知识点的讲授力求全面,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分层教学,重视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地理教学中要求教师做到“精、细”,教师备课要精,知识点要抓细。为此,“精导”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实学”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3、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夯实基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反馈落到实处。同时尽量创设情景,融基础知识于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之中,多让学生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 篇4

  作为中学教学重要指挥棒--高考,其功能已从过去的"选拔"模式(即遴选少数尖子学生),逐步转变为"淘汰"模式(即将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人加以分离)。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有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新形势,高三地理教学应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为重要目标。

  一、全面安排,重基础

  高三地理教学实际上是对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内容的全面复习,从20__年起广东省省高考采用的模式是3+综合+X(综合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综合,X为六科中任选取一科,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高考综合考试地理学科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考必修课的内容;综合总分中地理学科占综合总分占20%左右,测试既有学科内的综合(约占60-70%)也有跨学科的综合内容(占20%)。

  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也就 是说,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哪怕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建立在各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把精力放在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 综合能力。只有保证了双基教学的传统优势,教给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动用知识解 决综合问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切勿在跨学科综合上猜题押宝。因此,高三地理复习应该重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

  如何安排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呢?首先根据高考的总体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高三年级总体复习计划,在思想上对高考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高三的复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高三年级的总体复习计划大体上分为二个部分,即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分为周课时安排和复习阶段安排,具体情况为:每周2课时,第一轮复习时间为20_年9月~20_年2月,第二轮复习时间为3月1日~4月14日,第三轮复习时间为4月16日~5月24日,6月份为总复习。内容安排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主,将初中地理内容有机地融合进去。具体地分为三块,即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以高中地理上册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将初中地理中的时区和区时、经纬线、地球和地球的运动等内容结合进来,补充地图、地形、等值线等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人文地理以高一下册教材为主,适当结合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区域地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区域,以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用10个课时完成;这些知识的"梳理"均在第一轮复习中完成,按2课时/周计算,高三第一学期的总课时为40课时,考虑到节假日的因素,故将第一轮复习延至第二学期开学。

  第二轮复习侧重学科内的综合,形成知识网络,构成学科体系,强调训练、点评。第三轮复习注重专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总复习阶段主要查漏补缺,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复习,并进行考前指导、心理训练等。我们分别在20__年3月25日、5月12日参加佛山第一、二模拟考综合测试卷,统一把握在全市中的复习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向分管教学校长和分管主任通报情况,便于对高三的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调控。

  把握系统,兼顾区域

  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暂不考高三选修教材内容)。这无 疑给中学地理 教师增加了一个难题,因为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为系统地理,而选修教材为区域地理(中国、 世界),不考选修课内容,是否意味着不用复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初中地理 必修课内容也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再加上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区域 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 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但是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花较大的 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一方面课时不允许(注:高三地理课为每周2课时),另一 方面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高考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根 据高考命题原则: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和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试题的题型, 以区域地理(图表、数据)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 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认为目前的高考地理复习应把握系统地理,兼顾区域 地理,即复习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高中系统地理上,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时,则适当 拓宽补充,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更要注重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只有把各种人文地理的现象 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气候”内容时 ,应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入手,运用世界和中国气候分布图,补充复习各大洲和中国气候 类型的分布:复习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时,则要补充复习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 洲的区域图,并从地理位置、资源、能源、农业、交通等区域要素入手,分析评价四大工业 基地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等等。 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把全面打好基础放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这一届高三学生,地理基础比较薄弱,我觉得应该先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厚实的基础,就谈不上更高层次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能力,重方法

  综合能力考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 识,却又融合各科(或各部分)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要加强联系和相互沟通,努力探 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 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考试模式,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三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发明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渗透于平时每节课的教学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有一个立足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个"点"可以定位在"理解"这个层次上。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这种"理解"的要求是什么?学生怎样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 篇5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二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学常规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两个方面:

  一、学生基本情况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部分地理知识,但马上要完整、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同学们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因此,在本学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地理趣味性的功能,从学生的年龄出发,尊重他们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尽量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摒弃板着面孔说教的教风,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是鲜活的,就在身边。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兴趣,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对地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学生们开始重视地理学科这位新朋友。

  二、教学工作情况

  1、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本学期学校搞了教师公开课,我也积极的参加。在整个公开课的活动中,我学会了许多,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去我将会更加积极、主动。

  2、学以致用,课程整合,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本学期,我大胆尝试,积极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学实效。课件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优长,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地理教学让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事实做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通过地理教学更能启迪学生的智能,也促进了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每位同学都怀着对世界的渴望,对自然的依恋。渴望认识这个世界,除了自身的社会生活体验之外,通过地理提高着自己的认知。地理教学也要求我们贯彻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求我们去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

  5、在教学时,我注意学生智能的发展,注意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时事地理事件,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事务及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了解了我们祖国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从而更加热爱它。同时也意识到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的现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从现在就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祖国奉献的志向。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原则,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 篇6

  作为中学教学重要指挥棒--高考,其功能已从过去的"选拔"模式(即遴选少数尖子学生),逐步转变为"淘汰"模式(即将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人加以分离)。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有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新形势,高三地理教学应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的思维为重要目标。

  一、全面安排,重基础

  高三地理教学实际上是对中学阶段地理学习内容的全面复习,从20xx年起广东省省高考采用的模式是3+综合+X(综合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综合,X为六科中任选取一科,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高考综合考试地理学科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考必修课的内容;综合总分中地理学科占综合总分占20%左右,测试既有学科内的综合(约占60-70%)也有跨学科的综合内容(占20%)。

  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也就 是说,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哪怕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建立在各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把精力放在结合本学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地理 综合能力。只有保证了双基教学的传统优势,教给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动用知识解 决综合问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切勿在跨学科综合上猜题押宝。因此,高三地理复习应该重基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

  如何安排高三年级的教学工作呢?首先根据高考的总体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高三年级总体复习计划,在思想上对高考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并对高三的复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高三年级的总体复习计划大体上分为二个部分,即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分为周课时安排和复习阶段安排,具体情况为:每周2课时,第一轮复习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2月,第二轮复习时间为3月1日~4月14日,第三轮复习时间为4月16日~5月24日,6月份为总复习。内容安排以高中地理教材为主,将初中地理内容有机地融合进去。具体地分为三块,即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以高中地理上册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将初中地理中的时区和区时、经纬线、地球和地球的运动等内容结合进来,补充地图、地形、等值线等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人文地理以高一下册教材为主,适当结合区域地理的有关内容,用15个课时完成;区域地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区域,以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用10个课时完成;这些知识的"梳理"均在第一轮复习中完成,按2课时/周计算,高三第一学期的总课时为40课时,考虑到节假日的因素,故将第一轮复习延至第二学期开学。

  第二轮复习侧重学科内的综合,形成知识网络,构成学科体系,强调训练、点评。第三轮复习注重专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总复习阶段主要查漏补缺,适当进行跨学科综合复习,并进行考前指导、心理训练等。我们分别在20xx年3月25日、5月12日参加佛山第一、二模拟考综合测试卷,统一把握在全市中的复习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向分管教学校长和分管主任通报情况,便于对高三的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控和调控。

  把握系统,兼顾区域

  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暂不考高三选修教材内容)。这无 疑给中学地理 教师增加了一个难题,因为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为系统地理,而选修教材为区域地理(中国、 世界),不考选修课内容,是否意味着不用复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初中地理 必修课内容也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再加上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区域 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 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但是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花较大的 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一方面课时不允许(注:高三地理课为每周2课时),另一 方面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与高考改革的初衷相违背。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根 据高考命题原则: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和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试题的题型, 以区域地理(图表、数据)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 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认为目前的高考地理复习应把握系统地理,兼顾区域 地理,即复习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高中系统地理上,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时,则适当 拓宽补充,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更要注重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只有把各种人文地理的现象 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气候”内容时 ,应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入手,运用世界和中国气候分布图,补充复习各大洲和中国气候 类型的分布:复习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时,则要补充复习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 洲的区域图,并从地理位置、资源、能源、农业、交通等区域要素入手,分析评价四大工业 基地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等等。 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把全面打好基础放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这一届高三学生,地理基础比较薄弱,我觉得应该先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厚实的基础,就谈不上更高层次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能力,重方法

  综合能力考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 识,却又融合各科(或各部分)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要加强联系和相互沟通,努力探 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 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考试模式,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因此,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三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发明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渗透于平时每节课的教学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有一个立足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这个"点"可以定位在"理解"这个层次上。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这种"理解"的要求是什么?学生怎样将这种"理解"表现出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地理课的状况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回答问题基本上是念书。学生没有对所学内容消化吸收,没有把所学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表述出来,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教学效果亦大打折扣。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抓住所学知识的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就真正理解了,也真正学会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内容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理解联系实际,这个过程中潜在着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大大提高。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工。在每一部分知识学习前,教师应尽可能介绍针对性的学习方法,如区域地理的复习面广量大,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如区域地理的复习首先要把握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再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人文状况(如人口、民族、宗教、工、农业生产部门、布局、交通、城市等)。在评讲试题时,也应讲解题方法,如材料题的解题方法,解答跨学科的选择题的思维步骤可以概括为:认真审题,接受信息——信息筛选——联系地理有关章节的知识点——运用地理知识进推理——迁移有关知识找出内在联系——进行推理解决问题。

  解答跨学科综合问答题或论述题既要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又不必过分展开,回答问题要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文字要简洁、明确、通顺,防止“有骨无肉”或“画蛇添足。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从已定的材料(文字材料、图像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有效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最终参加高考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教师应该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校组织教师做了有关这一方面的专门讲座,还把有关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印发给每个高三的学生这些对学生,尤其是对像我校这样档次的学生大有裨益。

  综合考试强调“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于教学大纲。”并不是说综合考试是超纲考试,它 所反对的是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提倡的是对大纲所规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 因此,目前的中学地理教学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此 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去与其它学科综合、渗 透。 在基础知识教学上,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及时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 知识结构。

  在培养能力上,应强化学科特点,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运用 图表、数据说明问题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地理试题的设计,要用各种形式的图表 及文字、数据材料等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或规律,要求合理运用已学的知识、掌握的研究 方法、形成的观念去阐释、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 地理现

  三、联系实际,关注生活,重热点

  高考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考试发展方向是趋向学以致用,(目前提出的如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就是这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避免死读书,读死书。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科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地理高考内容的主旋律,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地理时政的新闻报道,把学习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全球发展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研究方法、形成的理念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通过这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从中还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重视地理实践活动,在高一、高二,教师应多创造条件,而校领导应多多支持,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天文观测、气象测量、环境检测、岩体鉴定等活动,增强感性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探究性学习)

  在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提供了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人口问题、洪涝灾害问题、伪科学问题、西部大开发问题、中国台湾问题、中东问题、巴以地区、克什米尔地区、科索沃(北约轰炸我南使馆)、哈瓦拉(南方首脑会议)、俄罗斯车臣问题、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朝鲜问题、20xx年奥运、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等等。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渗透的专题研究课还有:(1)中国季风气候与历代水利建设;(2)经济结构战略调整;(3)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加入WTO;(4)环太平洋经济发展趋势;(5)国际经济新秩序;

  (6)石油提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7)假日经济;(8)城市化进程与小城镇化;(9)多极化问题;(10)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11)长江流域经济发展;(1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13)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外来势力侵略等。(还有诸如这些问题是世界和中国正在或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高中毕业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和正确的认识。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

  如何学习、研究这些专题呢?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理解这些问题,学生亦可以有独特的见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的专题不仅仅局限于地理学科,还涉及到文科综合,甚至更多学科的知识。如中国台湾问题,可以从花莲地震入手,复习有关地震和地震分布知识,再联系到中国台湾的气候、地形、河流、自然资源以及经济等知识,还可以从地理学科延伸出去,如海峡两岸关系、历史上中央政府对中国台湾的管辖情况等。总之,设计这些专题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用起来,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提高效率,重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地理学科比较侧重于宏观地研究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很多地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到,因此,电教媒体的使用对于地理课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使用电教媒体提高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呢?关键在于依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等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得电教媒体真正为地理教学服务。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电教媒体的作用和优势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紧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尽可能多的提供大量信息材料;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有利于表现个别地理要素特征及相互关系;为师生共同完成训练题提供方便;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等。

  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课堂教学时间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如在复习自然地理部分"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这部分内容时,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二个课时就较好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结合,从课堂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主要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令人满意。

  总之,文科综合考试模式下的高三地理教学,应突出基础、强调能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 篇7

  期中考试完了,出现了很多问题,在这里总结分析一下。 成绩背后:男生女生的学习差异很大。

  1、地理属于自然科学,从脑本研究的角度看,应该是男孩子的优势学科女孩子的弱势学科,但从考试成绩来看,却不符合大脑构造学说的观点,甚至完全相反。

  这种现象很令我诧异。同一课堂同一老师,男生女生的学习成绩差异如此之大,不能不让我深思。但从课堂授课来看,做为教者,我感觉自己并没有重女轻男,并未给女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2、男生女生学习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同。

  经过地理课堂中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课堂中男生女生学习行为的不同已经折射出了学习成绩差异:女生比男生更自律,学习情绪的自我调控比男生要优秀。例如:女生和男生都被老师批评,男生的敌对情绪往往比女生要大的多,甚至不惜牺牲后续学习时间。而女生则比男生更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相对于男生来讲,课堂纪律的好坏对女生学习的影响要小。

  3、地理课堂中的读、写、练不是男生所喜欢的。尤其不是更显阳刚些的男孩子所喜欢的。而这些恰恰是女生所喜欢的。

  我发现,女生喜欢具体的学习,或者说学习具体的知识。男生学习成绩较高的大多性格比较柔和,阳刚些的男孩更喜欢操场更向往野外更喜欢动手搞些实验性学习。换言之,男孩子喜欢体验或者说实践性学习,他们更喜欢挑战。喜欢课标所要求的知识点之外的延伸问题:例如:学习《中东》时,男生对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分布和输出一点儿不感冒,却对此引起的冲突或战争追究个没完没了。前者是课标要求,而后者在历次地理考试题目中鲜见。

  也就是说,男孩子对地理学科中感兴趣的东西都是考试不考的编外知识,换句话说,地理课标的要求和男孩子的天性不匹配。

  在课标和课时的限制下,老师很难按照男生的兴趣指导他们的地理学习。

  四、改进措施:构建完美地理课堂。

  1、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要明确,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大多数女生都有很好的自律和自制,即便老师对学习任务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也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男生则不然,他们更喜欢先玩后学。所以,在以后的地理课堂中,要给学生严格的时间限制,如“在几分钟内做完哪些题目”。

  2、由于男生更注重体验学习,不喜欢读、写、算这样的学习方式,故在地理课堂中多设置“知识迁移”、地理事物间彼此联系等逻辑思维性题目,多用“比较学习法”,让学生自己寻找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多给男生创造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和平台,激发男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3、在地理课堂中有意

  识地给男生组建学习团队,在团队中给男生树立同性榜样。

  青春期的男孩子更喜欢男生榜样。他们在自己的团队中很容易推举出领导人物。因此,发挥男生的榜样作用,对男生的学习应该会更有帮助。

  4、把尊重和期许、关注和关心还给差生。

  差生,尤其是男孩子,往往是双差生。是我不喜欢甚至讨厌的重点对象。老师的尊重也许比教给他知识更能帮助他们在地理课堂中有所为、有所改变。

  施与他一双舞鞋,他可能为你翩翩起舞,虽然,他不一定就是传说中的那个王子;施与他一滴露珠,他可能会为你潜滋暗长,带来一抹青青的春色,虽然,他不一定就是传说中国色天香的牡丹。

  是啊,以我们自己的方式,自以为润泽天下,固执地认为忠言逆耳,受教育者未必以此为乐。其实,为师者根本没有权利居高临下,因为我们不知,在他的生命经验里有着怎样的纠结和不堪,有着怎样的痛苦与煎熬;小草同样需要纯洁的春风抚弄。同为生命,每一个人的精神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拥有,每一颗头颅都需要高高昂起。

  尊重差生,从尊重差生的真正需求开始。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 篇8

  就地理学科而言,我从去年下学期才开始任教,以前从没接触,本周一我们年级部开展教研活动,我有幸上教研公开课,作为一名地理新教师,既感到兴奋,也感到压力很大,在这种心情下完成了《黄河》这节课,通过自己上课和同行的点拨与评析,使我看到了自身的一些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同时也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闪 光点:

  1.培养了学生读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如:在学习黄河的地理概况时利用了读图导学的方法,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启发引导列出一些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忆住重点知识,进一步上黑板前展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再如,在治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上,我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如果你是水利部部长的话,你认为在中游“截弯取直”可行吗?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拿出可行或不可行的方案,然后教师再给以评价,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2.加强了知识的拓展和归纳,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在引导学生分析黄河各河段的忧患及治理时,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视频资料,以及补充一些课外的“地上河”的阅读材料,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在黄河的根治中,黄河各段的忧患及其治理是本节课的难点,把学生分为三大组讨论,交流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再配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3.情感教育始终贯串在教学当中。在根治黄河上,分组讨论,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在下课之际,用黄河水体污染和黄河断流的现象来刺激学生,治理黄河的工作还任重道远,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 不足之处: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在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设计。

  2.有些问题的设计不够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不够灵活,今后要在这方面努力。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相关文章: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

地理考试后的总结(精选12篇)地理考试后的总结篇1作为中学教学重要指挥棒--高考,其功能已从过去的"选拔"模式(即遴选少数尖子学生),逐步转变为"淘汰"模式(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2024最新办公室年终总结范文
    2024最新办公室年终总结范文

    2024最新办公室年终总结范文【11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那么一起看看办公室年终总...

  • 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
    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

    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11篇)会计工作内容的简单描述怎么写?展望部分需要对未来一年的工作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也要提出对...

  • 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
    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

    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10篇会计工作总结怎么写新人版怎么写?制定工作计划时要考虑人员和资源的因素,确保工作的合理分配和...

  • 保安管理试用期工作总结
    保安管理试用期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为此要我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