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工地实习报告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精选3篇)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 篇120xx年1月5日,在经历了一个多学期的紧张的学习之后,临近期末之时,作为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最后一节课,我们土木工程学院土木114班进行了建筑工地实习活动。实习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为作为学生我们长期都只能在学校里学习,未能与社会进行很好的接触,而这次的实习机会,便能真正的检测我们对于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为将来我们大学毕业之后能在真正的实际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这次是以班级为单位,分点进行参观的。在进入工地之前,每个人都被严格要求带上安全帽,并不得擅自在参观实习过程中解开安全帽,这边体现了这份工作的危险性以及严苛性!这次我们参观的是一类建于市郊的安置房,也就是所谓的住宅房。其内部结构我们较为熟悉,也更便于我们的学习。
我们首先如右图所示的楼梯爬上楼层进行参观的。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见,此类楼梯为简单的钢筋混凝土楼梯。并且此类楼梯可能为小型预制件装配的施工方法。其制造特点是运输安装简便,造价较低。能大量的缩短工期时间,方便工作人员作业。并且由于只是施工楼梯,楼梯的宽度较小,旁边用脚手架相互连接,当做扶手来用,起保护作用,可见,在施工现场,很多施工设备都是可以建筑施工人员的聪明智慧下发挥很多种不同作用的。
当我们上至三楼,发现整层楼的所有结构力学上用来正在整栋楼框架的墙柱都已浇筑完成,但很明显,外部的装饰墙,门框结构还并未浇筑,所以外部都用脚手架给围住了,以防发生安全事故。所以我知道了,一栋楼房的建设光是混凝土的浇筑都是要分很多步骤的,先是首例墙,再是装饰用墙。而外部分装饰用墙,是最后通过空心砖来砌上去的。
往上看,就能发现楼顶是由许许多多的梁构成的。这幅图就能清楚地发现,有主梁和次梁。主梁指的是在上部结构中,承载各种和在并将其传递至墩台的梁。听班主任介绍,主梁一般是连接于两根柱之间的,也就是搁置于框架柱子上的。而次梁就是搁置在主梁上的。由于主梁是主要的受力构件,所以自重之类的数据都必要经过严格的计算才能得出的。并且主梁除承受自重外,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次梁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次梁的钢筋伸入主梁的长度只要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即可。
在楼层的交界处,我发现了宽约100mm的空隙,询问老师后才知道,这叫做防震缝,是为地震区设计多层砖混结构房屋,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为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它把整栋楼分成了若干个独立单元,能使得地震发生时,减缓房屋的扭转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而在这层楼中间部分发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结构,它外部由脚手架封住,向内看去,是直接通向一楼的。这应该就是安装电梯用的井道也就是电梯井。电梯井在建筑上的构造是由井道机房地坑门洞机房孔洞外乎孔洞等构成的。国家要求,凡是普通住宅建筑高于6层的,必须安装电梯。
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楼顶有一块用毛竹制成的板垫着的一块未浇筑的部分。这应该是为了在施工中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叫做后浇带。它能解决浇筑混凝土时常出现的沉降差问题。还能减缓因为温度导致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因此,后浇带主要分为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这两种。
在施工现场也会留下许许多多的小“废料”,不过你可别以为这些东西是可以随便扔掉的。他们其实是为之后的施工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的。比如说这些部分露出于混凝土之上的钢筋,这可不是由于计算错误多出来的钢筋,而是在这个地方,要在后期建一块非承重墙。而这些钢
筋则在底部起联系作用。还有这些管子,也是为之后给排水方面的线路安装做准备的,还有电线的管道,都是事先就已经放置好了的。
从楼房上下来之后,我同样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施工构件。比如说此图,就是还未浇筑混凝土的钢筋部分。可见,主要的受力筋和架立筋已经由钢箍给锁牢了。外部直径较大的便是主要受力用的受力筋,上面一圈一圈的是钢箍,他能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
由于是高层建筑,材料的运输不是很方便,所以,塔吊的出现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塔吊,又名塔式起重机,用来吊是公用的钢筋,木,脚手架等施工原材料。并且塔吊原则上是不得吊人的,只能吊材料。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工地都没能遵守这一原则,导致经常出现由于荷载过大发生的施工人员安全事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最后,我们应该向无数为了城市建设而奉献的民工们说声感谢,没有他们的辛勤汗水,也就没有城市的快速发展。
通过这次耗时一个多小时的实习参观,使得我对于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深了印象。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通过实地探访,让我了解到了许多真正的建筑结构。而这样的实习对于我们这样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接触中才能更好地提供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之地。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 篇2今年暑假,我同本专业的另外6名同学到烟台市一建筑工地进行实习,期间我们不仅参观了工地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施工设备,还在工余时间同他们聊天交流,讨教问题,从中我们不仅切身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建筑工人的艰辛和伟大,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以及有关本专业的一些常识和技能,实在可以说受益匪浅。
在这几天的工地实践中,我们做了不少的东西。第一天,我们参观并熟悉了一下环境,又学习了一点工程管理规程,这是为后几天的实践做必要的准备,当然其本身也很有意义;第二天我们又学习了有关建筑图纸这一块的内容,比如建筑部分图纸,结构部分图纸等等;之后的几天里我们主要在观摩,从挖承台的坑到砌砖建模,从做雨后的加固到防水层的施工,从布筋到做保护层,每一项工作我们都抱着虚心求教的心态认真地参观,并给予工人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总结一下,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共有一下几点收获:
首先,从日常的与建筑工人们的交流中,我们学会了沟通。我们所在的建筑工地上汇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虽然生活习惯不同,说话口音也各有差异,但是当大伙儿为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向前,奋勇争先时,我们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虽然我们帮不上什么很大的忙,但是在中途休息时,我们给大伙儿提开水,递毛巾,聊聊天,也算减轻了大家的负担,活跃了工地上的气氛。在此过程中,我们慢慢同工人们熟识,打成一片,我们也深深地被他们身上那种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质朴精神所感染,其实,沟通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换信息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传递信息和感受,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其次,在实践的这一周多时间里,我们培养了自己的专业激情。过去在课堂上,我们所学到和了解的工程是理论的,抽象的,通过社会实践,我们亲自见证了一条路的建成,一道加固措施的实施,一道防水线的铺设。而正是在亲自见证中,我们渐渐培养了对本专业的兴趣,我们清晰地了解到本专业的现实意义是十分巨大的,所以自然而然地,我们的专业激情就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我们开始崇敬从事工程建设的人们,开始热爱这项职业。
再次,经过时间的考验之后,我们的耐心得到了有力的磨砺。由于工地建设是一项现实意义很强的工作,工作的对象都是客观的,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急躁。当然,对工作的激情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个工人告诉我们,激情和耐心兼备才是一个成熟的工地建设者所应拥有的优良品质。所以,尽管实践期间烟台的气温一直很高,工程的进度却没有收到影响,倘若激流勇进,光抢速度,那么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倘若我们被负面的天气状况打垮,那工程的完成又将受到威胁。因此,激情是重要的,而耐心更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实践可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质,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比如对于一些干燥设备,起先我们以为它们并不需要太高的管理费用,但是事实上,它们的占地面积大,所以管理费用并不低,而且据工人介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异常问题,所以平时要定期检查定期更换,这样就更加提高了设备的成本。所以说很多东西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实际工作,而有些很老练能干的技术工人虽然并没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由于他们具备十分丰富的经验和工作经历,这便使得他们完全不逊于任何一名高校毕业生。
最后,从工地建筑工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优秀品质。而这些品质也正是我们求学、就业过程中十分重要而关键的。
①学会看,勤记忆,擅于发问。有些工地上的专业术语是需要特殊记忆的,尽管有时候他们看起来并不复杂,然而真正做好又是很不容易的。而一旦将其记错的话,将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看到时候要注意要点,由不懂的地方马上问或记下来,否则一些问题就会一闪而过,过后再想就不容易了。
②格物致知。这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在实践期间有不少同学只重视操作,对一些原理性的东西不屑一顾,这样的话一旦遇上一些设备异常的状况就无法随机应变,这是很危险的,所以说只有我们去推究事物的内在原理和运作机理,这样才能积极应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
③切忌眼高手低。当我们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常常会收获只用眼看而学不到的体会,我觉得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是自己的,有时候每当我们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去对待一种操作时,很容易就理解了,而下次让你实际动手进行操作时却万难下手,所以我们只有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错误中寻找真相,在正确中总结经验。
总之,此次暑期工地实践活动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无论是在知识层面还是为人处事方面我们都从中受益匪浅。就像前面说过的一样,工作经验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当然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时候经验能够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更加成功。与此同时,对身心的磨砺也是很大的一个收获,学会在实践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稳定的工作状态并非易事,所以说,参加这次深入工地的社会实践之后,我们不仅磨砺了身心,更积累了经验。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 篇3我是一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年大三下学期6月份时学校安排了一次工地实习,我抽签到的是去仙葫区那边的工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蛮新奇的,因为我之前都没有真正的实践过,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理论的,里面描述的一些东西如果不是亲自去看过,是很难想象出来的,所以我对这次实习的投入时百分之一百的,它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周,但是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起来,收获还是不少的。
我所去的工地是金质仙葫住宅7号楼和10号楼,由广西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广西基础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轻工业南宁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承建。7号楼和10号楼建筑层数均为地上29+1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均为91.6m,7号楼的建筑面积为15321.961㎡,10号楼的是17545.242㎡。
我们小组于6月22号开始实习,去到那边要转车,将近一个小时半的路程,由于比较远,所以我们都是7点不到就醒来,然后在东门口集合,再一起搭公车去。我们在实习期间时工地的两栋楼均是在建着主楼,这两栋楼在去年12月份就动工了,所以我们没有看到挖土方,搞基础这些工程。去到工地后认识了各位工长,还有几位建院的实习生,他们的实习和我们不同,他们是生产实习,结束就是直接正式成为施工员了的,所以他们的实习时间是蛮久的,他们几个都是一开始就跟着工程了的。这工地的两栋楼都有两个工长在负责,还有两位测量员和一位总工长,另外的有一位水电工和一位资料员,上面的就是生产经理和项目经理,这些人员均是在同一间办公室的,预算员和财务员,还有监理在另外一间办公室,我们跟随的是施工,也就是乙方这边的。这些工长都蛮年轻的,总工长也就是才毕业6年,其他的也是2,3年,都蛮年轻的,所以沟通也不是很难,他们也是很好说话,有什么问题我不懂的问他们后都会很详细的解答,应该说是比较照顾我们吧。
在这里先感概一下,就是进工地绝对要带安全帽,特别是上到铺满满堂脚手架的楼层,密密麻麻的,虽然是低着头行走,不过有时候也免不了头部碰到钢管的,特别是门口那,因为那有脚手架,而且穿墙螺杆也在那,比较窄小,我每次到这些门口总是挨碰的,如果没有带安全帽,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就是绝对不要踩地上的模板,特别是那些刚刚拆模但没有搬走的,我就是踩中一次,幸好没大碍,听工长们说在工地没有不中招的,再怎么小心翼翼也有疏忽的时候,所以他们都是穿那些有厚板底的鞋子,或者是那种在中间夹了层钢板的,踩上了也不会伤脚的。
到工地后做得最多的就是放线,虽然不是主力,但是帮忙拉墨线,拉钢尺和拿标尺是经常的事,放线主要是建筑物水平标高测量和模板放线。水平标高测量师采用分层传递法,根据±0.00标高线,将建筑物的标高引至一层柱的竖向钢筋面上,用红油漆标注,并以此层向上传递测量,这些放线任务采用水平仪、标尺,还有钢尺就可以完成,一般是打五零线,如果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打一米,有了标高就可以知道在浇筑混泥土时厚度的确定,还有弄满堂脚手架时确定净高。模板放线首先是把主横轴和竖轴线打下面一层引上来,然后再以这两条轴线为起点,引出各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中心线和边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模板放线有两次,一次是在刚打好混泥土放一次,另一次是在满堂脚手架上板模板放一次。模板放线虽然主要用到的方法虽然原理是一样的,我放了几次线,发现在细致上也有点不同,不过测量员说了,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总的来说,这两种放线不怎么用到全站仪,即使用了也是当经纬仪用,关于那些用坐标来确定方位的主要是在建筑物定位时用到,所以我觉得有点遗憾。
其次是模板工程,主要是注意剪力墙模板是否安装得牢固和上下是否一致,因为在浇筑混泥土剪力墙时,所用到的震动棒震动很大,如果模板不牢固的话很容易发生涨模现象,我在好几处地方都看到了剪力墙某个地方凸出很多,据工长说这就是涨模了;至于怎么支模板,这些都需要工长事先确定模板的组装设计方案,向模板工班组进行讲解怎么操作。
至于浇筑混泥土我也看了几次,这个是一次性的工作,如果中途被打断的话,一般都要留施工缝。浇筑前应对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水泥垫块是否垫好。而且使用木模板时应在浇筑混泥土前使模板湿润,至于混凝土的强度是在施工图那有说明,工长的工作就是联系好混泥土公司,在浇筑混凝土时要监督是否震动得到位,不要发生缺角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好后也要养护好,我便看到了有一次由于浇筑好混泥土后没有盖上薄膜,刚好之后又下暴雨,导致这次浇筑的混泥土都不怎么好,其表面有一层细沙。
钢筋工程不是很了解,我们去的时候那两栋楼都是建到十几层了的,那些钢筋数量和长度都是很早就确定好了的,工地那专门有一个钢筋工长,他说是用软件算好钢筋长度,再结合一些经验,钢筋下料就这么出来了,之后的工作就是交给钢筋工班组处理,然后再检查梁、柱和板面钢筋是否是按照施工图的说明来铺设。
脚手架工程是外包的,至于怎么支脚手架在施工方案那有说明,工长们只需告诉包工头怎么操作,然后主要在每层的满堂脚手架和外边的完工后检查下就OK了。
总的来说,我感觉施工员的工作就是看懂图纸和确定好施工方案,然后向施工班讲解怎么操作,之后在这些工程完工后检查是否合格,不合格的话就找包工头来叫他们重新做过。遇到问题要及时处理,如果是大问题的话要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共同商讨处理方法。还有就是要配合监理员的工作和应付上级的检查。其实也觉得他们有时候是很忙,不过有时候是蛮空闲的。
对于这次实习,我发现如果不实践的话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是什么情况,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到了工地后才发现不是知识不会用,而是要学会怎么用,学会变通,把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自己的不足:首先是理论知识严重不足,掌握得不够扎实,比如说混泥土的振捣时间、振捣方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混泥土开裂的原因,钢筋高出楼面的长度等等,这些概念都很模糊,实习时用到了才知道自己没学好,这些也是不怎么好问工长的,因为都是课本上的东西。其次是对施工图纸的不懂,可能是在课堂时学的都是简单的,片面的,等到了工地后,才发现原来图纸是很复杂的,一大堆图纸,看到头都大,有时候为了确定某个设计标高,需要要看好几张图纸,实际中的标高和设计标高便很容易混淆。我觉得自己首先在看图纸这就不过关了,看来要反省下自己和继续努力啊。还有就是施工规范不是很清楚,致使发现错误后也不知道它是错的。
当然,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自己的收获,首先就是了解了工地的环境,作为一名男生,以后的工作很可能是从事施工方面的,到那时住在工地就是必然的事了,我去的工地是在城市里,不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但如果以后去的工地是小山村的,甚至是荒山野岭的,那也很难说了。其次,去工地后也学会了与工人们打交道,对于一些技术问题可以很好的交流处理。还有我觉得在课本上看到的一些东东,虽然知道概念,但是想不出来是怎么一个模型,通过去工地后才发现原来是这样子的,比如说穿墙螺杆,有时候很多东西描述够仔细的,但不亲自见过,确实是很难想象的,这些也比较容易忘记。,所以,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真理。
对于这次去工地实习,虽然发现自己很多不足,但是也指出了一条道路,就是在之后一年的学习中要学会懂得这些知识,要不断地弥补着。同时也学会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总之,能学到和体会到的是蛮多的。
参观工地实习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