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精选13篇)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篇1暑假的一天,我们全家坐火车去井冈山博物馆参观。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顺利地到了井冈山。我们刚订好房间,我就迫不及待地说:“我们现在就去博物馆吧!”爸妈不顾旅途的疲劳,欣然答应了。
“哇,目的地终于到了!”我激动地说。“井冈山博物馆”朱德题六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朱德亲手题字。我们全家拾阶而上,还未进门,只见一尊巨型的_塑像矗立在展厅前。两侧是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_的塑像非常逼真,戴着军帽,披着的大衣被风撩起,又魁梧又英俊。
我们踏进陈列厅,一顶印有一颗五角星的帽子呈现在我面前。旁边是一套军衣和一双草鞋还有一个南瓜,这些衣、物为我们描述着当年红军奋斗的历史。
陈列厅左侧,一颗颗手榴弹默默地躺在那里。我的心正剧烈地跳动,因为这些都是真的手榴弹。它们的外形极像啤酒瓶。一支支长短不一,造型各异的土枪斜靠在那里。它们好像刚从火线下来,很累,多想休息一会儿啊!这时,我爸爸说:“这里还有火炮呢!”我急匆匆地跑了过去,只见有一个有两米多长,炮筒和地面呈45度角,呈蓄势待发之状。犹如一位久经沙场的战士保卫着阵地。
陈列厅右侧,摆放着一支支长矛。长矛颈上还系着红缨呢!大刀柄上系着红绸。我走到那把大刀前,仔细一看,大刀上还留有一些血迹。这些血迹是当年红军奋勇杀敌的见证。
在陈列厅的中央,展示着一根长长的扁担和三个箩筐,扁担上刻着‘朱德记’三个字。我看着这根长长的扁担,想起了朱德与士兵挑粮的故事。
从博物馆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讲解员的话语依然在我耳边回响:“井冈山博物馆重现着当年红军奋斗的历史。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是井冈山的革命精神……”
井冈山精神对我们来说意义深远,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决不辜负革命前辈对我们的期望,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富强的祖国!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范文4
大家早上好,吃完早餐,我们就乘车出去外省了,也就是去江西省婺源县的李坑村和晓起村。首先我们去李坑村,是一个旅游景点,车程大约一共3个小时,而且车是走山路的,所以导游在吃早餐的时候叫我们大家慢慢吃,不要吃得太多,不然在山上面会很容易晕车的。
刚上车后,大家的状态都十分精神,但过了两个小时多后,大家都像一条条死蛇烂鳝一样了,害得司机要把车停了下来。
休息了一下后,我们就继续前往李坑村,可这次车程几分钟就到了。
到了李坑村的里面,也有很多古建筑都是“徽派建筑”,因为这里原来是徽州的范围,李坑村的特点是“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李坑村的特色水果——水井泡西瓜。李坑村处于“环山拥抱、满田翠绿”的中间。
我们首先进入了李坑村的牌坊,牌坊后面有一条小溪,小溪的名字就叫做“李坑”,原来这里的人都是姓“李”的,不知道我到底是不是李坑村人的后代。
这条小溪的水很清澈,清得可以看见水底下的“金荷包”鱼在河里面游来游去。河水上面的鸭子在嬉戏,水面上倒映着天上的白云和河边的绿树。
然后我们就跟讲解员走到一个楼阁外面,这个楼阁名叫 “星阁高隐”,据说这个村里的读书人去当官前都要来这里。
进到楼阁里面有很多古代名画,但是这里有人在炒臭豆腐,所以我们看一下就走了。
接着我们拐了一个弯来到村的街道上(刚才去参观农田),有非常多小桥,怪不得叫做“小桥、流水、人家”!
在一个“丁”字路口下边有两条小溪汇集在一起,成为一条溪流。在两条小溪的出水口都有各自的一条堤坝,两条堤坝的前面有一座拱桥,拱桥和水里的倒影合成了一个圆形,两条溪流的出水口像龙头一样。这里的人把它们叫做“双龙戏珠”。
接着我们跟着讲解员来到了一个商人的家里,这间房子很大,但大门不能对着街道上,因为在古代,如果没有做官的话,家里的大门是不能对着街道的。那时商人是没有地位的,所以他家要建一个院子,大门就在院子里面,再从院子的侧门通向街道。
在里面也有一些雕刻,是一些木雕,但这些木雕上的人头都没有了,因为在以前的一个时候被挖掉的。
参观完商人家后,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当官人家里,屋顶有一大块长方形的天窗,长大约有4米,宽大约有2米,这种东西叫做“天井”。
然后我们就去爬山,在山上眺望李坑村。同时我们看到很多农作物:大冬瓜、茶叶、辣椒、黄瓜、丝瓜等。
下午我们又到了晓起村,这里主要以樟树为主,到处都能闻到樟木味,这里的木雕没有被破坏掉,因为这家的兄弟俩很聪明,把雕刻用一些泥土扑上,上面写着“_万岁”五个字,这样人们就不敢破坏这个雕刻了。
在返回黄山的途中,我们看见了农民伯伯在收割水稻,我们一下子冲了下去拿起一大堆稻谷,放进打禾机里面,很快,这些稻谷都脱了出来。这样又能帮助别人,又能觉得开心。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范文5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是以革命人文景观为主体与秀丽的自然风光相融合独特类型的风景名胜区。茨坪是风景区的中心景区,是一块四面青山环绕的山中盆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以下称“陵园”)是中心景区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观。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
北岩峰,山体犹如一座罗汉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坛。陵园按“佛”型山体因山就势兴建,占地面积400亩。陵园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1997年10月,由_题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
陵园门庭:这是陵园的主大门!人们来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烫金大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题写。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园后山东侧筑有小型公路,以备年老体弱者和残疾人登山观瞻之用。陵园的绿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树、桂花、杜鹃、翠竹为主配以山体自生的松、杉、山樱花等。主大门前栽种的大树是日本冷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台阶两侧林廊和雕塑园配制的是香柏、黄杨。全园四季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
纪念堂:登上宽阔的台阶即进入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
瞻仰大厅正面汉白玉墙面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是_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的名册。大厅内放置的花圈、花篮,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井冈山时向烈士们敬献的,有社会团体及旅游观光团敬献而留下来作为纪念的。
瞻仰大厅左侧陈列室展览的人物是建国后去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领导人的挂像。目前有51位。他们当中有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_、朱德、彭德环、陈毅;有军队中的一大批将帅;如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大将谭政、粟裕、黄克城。上将陈伯钧、赖传珠、杨得志、朱良材。中将杨梅生、毕占云、张国华、谭家述。少将龙开富等;有建国后调离军队,到党政部门担任领导的。目前有13位,他们是何长工、贺敏学、贺子珍、陈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侧陈列室陈列的是建国前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都是在井冈山斗争时的老红军、老干部。这组烈士挂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历史照片,有的是根据他们的亲属和战友的回忆画下来的。还有的烈士无法征集到照片,这里就用党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厅后为吊唁大厅。吊唁大厅四周墙面嵌刻的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壮烈牺牲的烈士英名录。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七个县市范围的烈士名录,共有15744位。对在井冈山斗争中还有许多为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陈列时就在这里为他们立了一块无名碑,以示对无名先烈的深切怀念。
从吊唁大厅后侧上楼为忠魂堂。忠魂堂是为安放老红军灵柩而设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红军的骨灰,他们是张令彬、何长工、温玉成、贺敏学、陈云中。每年的清明节,他们的亲属、好友就会到这里来吊唁他们。
碑林:首先我们看到的“井冈山碑林”五个烫金大,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原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他是江西东乡人,也是一位老红军。1998年去世。他的体作为一种汉形己输入电脑,全球通用。
井冈山碑林(下称“碑林”)为江西省建筑设计院设计,采用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分为碑廊、碑亭、碑墙三种碑刻陈列形式,因山就势,高低错落,配以亭、台、楼、阁相结合的整体建筑造型。
碑林分两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两期碑林都是由黄河碑林、石家庄、苏州碑刻研究室几家碑刻单位支援,并代聘名家高手前来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县的罗纹石。此种碑石材质细腻、光滑、耐磨,属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陈列有138块精湛的书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上井冈山视察时的题词;二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三为全国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热心赞颂井冈山的题词。他们以不同的形式,从各个方面热情讴歌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业绩与壮丽河山相互辉映的独特的风景名胜。全廊寓革命传统教育于书法艺术之中,是集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现代人文景观。她给人们启迪思想,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奋发向上。
雕塑园:井冈山雕塑园(下称雕塑园)座落于陵园东侧山头,于1987年10月兴建。她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雕塑园园标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肖克上将题写。园内塑造了十九尊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的主要领导和著名人士_、朱德、彭德怀、陈毅、谭震林、陈正人、张子清、王尔琢、宛希先、李灿、何挺颖、王佐、袁文才、蔡协民、伍若兰、何长工、罗荣桓、滕代远、贺子珍等人的光辉形象。这19尊雕像分别由全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叶毓山、程允贤、潘鹤、曹春生等以青铜、汉白玉、花岗岩为材料创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艺术之精华,再现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一代先驱的英雄气概和战将风采,具有历史观瞻和雕塑艺术的双重价值,是难得观瞻到的雕塑珍品。
纪念碑: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以下称纪念碑)位于“佛”型山体脸部,陵园的最上方。于1993年筹建,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碑造型为全国著名雕塑家程允贤、王中设计。
纪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一楼的休息室、会客室和二楼的展厅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长坪乡生产的花岗岩砌成。
主碑是用镀钛的不锈钢制作的。它高达27米,意含1920_年_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状。它有着儿层含义: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视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将军红”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_同志1984年在北京亲笔为纪念井冈山革命烈士题写的。碑座上三组反映井冈山斗争的汉白玉浮雕,为中央美术学院曹春生教授设计。
正面组浮雕的主题为“荟萃井冈”,展示井冈山红军于1920_年4月名扬天下的“朱毛会师”和同年12月的红四军与红五军会师的情形以及_、朱德、彭德怀、陈毅等领导人的英姿气概。
东面组浮雕主题为“红色割据”。展示_在井冈山斗争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即开展土地革命、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的生动场面。
西面组浮雕主题为“浴血罗霄”。这组浮雕通过反映井冈山斗争著名的龙源口大捷等战斗和以茨评为中心的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陇山军事根据地,展示红军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军事“进剿”和“会剿”以及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
纪念碑前还设计建造了一尊“母亲”雕像,寓意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是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篇2各位游客,大家好!下面我将带大家参观绕南陶瓷主题园区。绕南陶瓷主题园区是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景区,这里保存了多处宋、元、明时期的古窑遗址,以及大量的古矿洞、古水碓等瓷业遗迹。被评为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绕南坐落在绕南村旁,位于瓷茶古镇游览区和梅岭休闲度假区之间,距古镇3公里,离梅岭有7公里。绕南村也同样因为其东河环绕村庄蜿蜒而过,而取名绕南。绕南人大多姓詹,从宋代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从事着釉果的加工生产,历史已有千年之久,正是这些老一辈人遗留下来的文化财富,给后代人研究景德镇古代瓷业的生产状况有着重要的价值,其中,绕南堆积物就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生产断面特征遗址。大家可以在那里看到最古老的陶瓷手工制作工艺和古水碓、古矿洞、古釉果作坊、龙窑遗址等古代陶瓷生产遗迹。
据史书记载,自唐代开始,瑶里人就依山筑窑、伐木为薪,烧制陶器了。瑶里最早兴烧瓷器的年代是南宋末期。在经历了元、明两代之后,从明朝中叶开始衰退,整整跨越了300多年时间,可见当时的繁荣之景。而为什么会在瑶里并且是在绕南这个小村庄炼制瓷器呢?经过研究考证,烧造瓷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丰富的瓷土资源(瑶里山中盛产制瓷原料高岭土,虽经数百年开采,至今仍蕴藏丰富)、充足的水资源(贯穿全境的东河是景德镇母亲河昌江的源头之一,支流布满全境,水流湍急,终年不息,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的燃料资源(瑶里境内崇山峻岭,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82.3%,烧窑用的上等燃料黄山松遍布山间),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瑶里恰好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根据调查,现境内遗存的宋、元、明古窑址多达上百处,古矿洞120多条,是目前景德镇市瓷业遗迹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对研究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状况具有重要价值。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陶花源”三个字,制作这三个字的材料均很奇特—“陶”字用的是匣钵片,而匣钵本身就是一种陶器。“花”字是用青花瓷片粘成的,它契合了“花”。而这个“源”字呢,又是用釉石粘合起来的,釉石是制瓷的原料,而这里又是景德镇瓷业的发源地。解释之后在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
陶瓷青花的原料产区及发源地。也就是咱们现在要参观的瓷之源绕南。
瓷之源牌楼旁边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由九块青石组成的九工图,这九块青石中雕刻的是制瓷的九大工序,当时有这么一说“南方有一石,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也就是说制作瓷器是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成为瓷器,但这九大工序是最主要的工序,分别为采石、粉碎、淘洗、拉坯、利胚、装底、画胚施釉、装匣钵烧窑、磨底选瓷。这些工序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绕南瓷之源来了解一直吧.
走进瓷之源牌楼我们就可以看到面前这条河流,此河就叫东河,当时的人们都是利用这条河经水路到达景德镇的,当时到景德镇需要一天半时间,一般船上都装载着茶叶和釉不子,什么叫釉呢?瓷器表面那层透明光泽的物质就叫做釉.釉是由瓷石制作的,右边的路上这堆白色的石头就是瓷石,它们主要出产于瑶里白石塔一带,而旁边这个矿洞也是明代时期开采瓷石的矿洞,现已内部塌方.大家是不是已经听到”咚、咚”的敲打声了,发出这种声音的就是左边的这个古代大机器——水碓。
水碓主要由水轮、传动轴、扳头、碓杆、碓头和碓坑等部分组成。水轮下面是排水沟,设闸板来控制水流,水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到同步运动的扳头,扳头与碓杆的一头相搭,依靠其下压力量将碓杆扳起。扳头随水轮轴转动,将碓杆扳至一定高度后与之脱离,碓杆前端则自由下落,顶端的碓嘴落入碓坑,靠由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冲击力将碓坑内的瓷石击碎。碓杆和碓头均为木制,碓嘴是套在碓头下端的,由河石制成,重约10公斤。碓臼四壁的外面三方都用石块垂直砌成,而里面一方用的是栗木板斜打入土中。木材比石材容易发生振动,碓嘴上下运动成弧线形总是向碓臼里面一方拨动石块,每舂下一次,里面一方的石块受到了反作用力,向碓臼中心推一下,就这样使石块上下翻动,最后全部被舂细。将瓷石舂成粉状大约需要12小时,陶工们称之为“熟土”。通常一天可以出两次熟土。我们还可以看到传动轴非常长,于是陶工们只要在传动轴的中间用木架控制,可是木架和传动轴长期摩擦会摩擦生火,于是在用上面的竹子从水轮处引水长期滴在木架和传动轴接触的地方,一为了降温,二为了加强润滑度。这整个工序溶合了水利动力学、机械学、力学、液体力学和陶瓷工艺学等诸多学科巧妙结合的产物,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当时陶工们的聪明智慧。
工人们把“熟土”挑至对面的釉里作坊,经过淘洗池、沉淀池、稠化池和泥床制作成釉不子。说的这么简单,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老师傅是怎么做的吧。瓷石舂细后,陶工用闸板截住水流,使水碓停止工作,然后用铲子将舂细后的瓷石粉铲入淘洗池中搅拌淘洗。由于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大颗粒如石英颗粒等很快沉到池底,而瓷石细颗粒则水化为乳白色的悬浊液,这里要提到的是,为有利于瓷粉沉淀,在舂碎瓷石时陶工们已在碓臼中加入了0.05%的石膏。淘洗后,用木桶舀入排砂沟,其中较粗的颗粒再次沉降在排砂沟底。悬浊液流入沉淀池,经过一定时间沉淀以后,上部清液放回淘洗池淘洗,然后把沉淀池中的浆体舀入稠化池进一步沉淀浓缩,上面的清液放回沉淀池。再将稠化池中浓缩的稠浆舀到泥床上,待水分挥发至一定程度后,再用脚踩踏,这样做是为了排除泥料中的空气,同时进一步使泥料中的水分分布均匀。踩完泥,用铁铲将其铲切成块状,再将瓷石泥分别放入预制好的一定规格的具有砖形内壁的木制模具内,制成形似砖状的泥块,俗称“不子”,又叫“白不”。然后放在通风架上阴干,一般至五成干就可以了。每块不子约重2公斤,六面光滑,棱角分明。在这样的作坊里每天大约可以做出80个不子,即160公斤釉果。
在生产瓷器时为便于瓷器表面施釉,还要将釉果配制成釉浆,其配制方法一般是先将釉灰用水淘细,再配以釉果调和成浆状。釉灰也是一种传统的制釉原料,由石灰石与狼萁草或凤尾草烧炼而成,主要起助熔作用。俗话说:“无灰不成釉”。并且,加多少釉灰也是非常有讲究恶的,适量釉灰的加入可以使釉面透明光滑,但过多则会使釉面发青甚至发灰,有损制品的美观;而用得过少,又会使釉面出现波浪纹等毛病。一般的十盆细泥、一盆灰称为上等釉,而七八盆泥、两三盆灰就称为中等釉了,泥灰各半或灰较多则称为下等釉。瓷石是不是制釉的唯一原料呢?不是的,不同的釉需要不同的物质,有的还需要像长石,石英,高岭土这样的制釉原料。并且,釉果本身也会因环境变化而各有不同,釉果一般为石英岩风化而成,粉碎加水调制后才具有可塑性,它们因产地、种类及风化程度的差异,化学组成便不尽相同,用途也不一样。打个比方,如果一种瓷石中的氧化钾(K2O)、氧化钠(Na2O)含量高,它一般用于制釉,又称釉石;而二者含量低的就会用来
制瓷胎。当然,不只是用单一的瓷石制瓷胎了,它还要加入一定的高岭土,两者混合之后,即可做瓷了。
看完我们的古水碓跟古釉果作坊我将带大家去参观我们的古龙窑遗址,去往龙窑遗址的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座庞大的窑柴垛,远看就象埃及金字塔。之前我已经给大家介绍过烧造瓷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想必大家还记得吧。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充分的燃料资源,而现在看到的就是松柴,我国古代烧窑用的燃料,主要是松柴和槎柴,统称窑柴。之所以建成这种形状,是为了使落在柴垛上面的雨水迅速流走,且不渗入柴垛里面,这样柴不易湿,干燥起来也很快,烧窑时就能提高热效率。
在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里窑,十里焦。”意思是说烧一窑瓷器,要耗费十里的树林,由此可见烧窑的不易。据有关文献记载,明代窑小,一窑要用柴180担(约合9吨);清代窑大,一窑烧掉的柴竟达500担(约合25吨)。经过我们的金字塔形柴垛我们可以看见两处未经开发的龙窑遗址,它们都是元代的斜坡式龙窑。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一号龙窑遗址,这座龙窑为了有效保护,还没有发掘。该窑也是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从一侧的护坡和堆积的物表上看说明当时的瓷业是多么的繁荣。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总长19.2米,坡度18.5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18.6米,宽1.9米。窑壁厚0.3米,窑壁内面有一层厚0.05米左右的烧结窑汗,窑壁残高平均为1.3米。窑床底部用碎石块铺就而成。烟口为梯形。
龙窑的西侧是一个古窑造型的茶楼——龙脉茶楼,坐在茶楼里,背后是大片的古陶瓷依存,对面是奔腾不息的瑶河,在这里所品尝的不是一般的茶,而是生长在千年窑址上的茶,这茶吸收了陶瓷的精华,饱含着悠久陶瓷文化,品这样的茶,可以充分领会古园、古窑、古风和古韵的意境。
往前走的圆亭子下面就是我们的二号龙窑遗址,它烧窑始于南宋后期,终止于明代中叶,是瑶里境内至今发现的烧造年代最长的瓷窑之一。曾经一度被盗墓分子怀疑成宝藏古墓,因而被挖走部分瓷器,不尽完美。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据了解,它总长11米,坡度20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9.5米,宽2米。窑壁残高平均为1.5米,该窑床不大的原由是龙窑向马蹄窑转型的小型龙窑。
我们可以看到龙窑四周到处都是破损的瓷片,而这些瓷片的内底部都有一个
没有上釉的圈,叫涩圈。它的形成是将器物重叠在一起装烧,其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为了防止器物之间发生粘结,于是陶工们在碗或盘的内心刮去一圈釉,这样碗盘重叠的部位就不会粘在一起。才形成涩圈,涩圈叠烧法即由此得名,其缺点也恰恰在于有一个涩圈。在涩圈的中间还可以看到有“福、禄、寿”之类的字或数字,因这些窑都是几户人家共同烧用的,为知道窑内的瓷器是谁家的,而写上了这些字来区分。
明代以前我国南方各主要产瓷区广泛采用的都是龙窑,明代以后逐渐被葫芦窑、镇窑所代替。瑶里烧制瓷器所用的就是龙窑,我们眼前所看到这座就是现今发现中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最长的一座龙窑——三号龙窑遗址。它总长48.2米,坡度19.5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41.7米,宽2米。火膛有前后两个,前膛为长方形,后膛为葫芦形,直径0.7、1.3米。部分床段为内外两层,窑壁厚0.3米,窑壁内面有一层厚0.05米左右的烧结窑汗,窑壁残高平均为0.95米。窑床底部用碎石块铺就而成。烟口为梯形。
它是如何进行烧制的呢?它分为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最低的一端(即山下)为火膛,最高的一端(即山上)开排烟孔。烟囱极低,只有1米高。龙窑窑背脊两侧相隔约70-75厘米距离,开一个洞,叫做鳞眼洞,是投放燃料和观察火焰温度的窗口。龙窑斜坡由下向上一个鳞眼一个鳞眼地燃烧,其原理就是火焰自然上升,热能充分利用,恰似一个卧著的大烟囱。烧下面时上面是低温,正好乾燥、去湿,完全符合陶瓷的烧成升温曲线要求。这样的龙窑有着怎样的一些优点,下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它的优点主要在于热效高,节省燃料,生产周期短,产量大,烧制成本低,建造费用低廉,因此它常被称为青瓷的摇篮。但它的缺点也是同样存在的,因为窑身长且倾斜建筑,所以装窑与出窑的劳动强度很大,也就是说很花费人工,而且较难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此外,因窑内升温和降温快,不易保温,因此烧出的成品质量比较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窑址周围看到很多烧坏的瓷器的原因。
瑶里早期的青花瓷无论胎釉质地还是装饰技法,都较为出色,可与景德镇市区同期民窑相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青花装饰,简约质朴,在青花瓷绘史上很有光彩。其纹饰多为缠枝莲纹、云气纹、绣球纹,比如这块瓷片上画的就是缠枝莲纹,它看上去画面清新,运笔如游龙行空,笔法娴熟,很有气势,逸笔草草,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篇3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武功山位于萍乡市东南边缘,罗霄山脉北段,绵亘起伏120公里,为萍乡、宜春、莲花、安福四地天然屏障,上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是华东地区第一高峰。
武功山奇峰罗列。瑰崎壮丽;怪石林立,形态诡异处处深壑幽谷,美妙绝伦;峰峰悬崖峭壁,涌泉飞瀑。站立远眺,村庄、田野尽收眼底,大有“万进而云山齐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早在宋代,武功山就小有名气。
宋代诗人郑强曾登临武功山,并赋诗一首《登武功山》:“绿色青黛梁群山,院锁屋恋迭嶂间,金顶插天云漠漠,飞瀑泻地不潺潺。拔地凌穹吊马桩,巍然在望葛仙坛。灯荧星点清霄静。炉烟燎绕白云还。俯瞰日山齐到眼,江南尽境属吴邦。疑是神仙真洞府,公余幸得一跻攀。”1638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冬游武功山。为山中奇景所陶醉,写下了《游武功山》:“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武功山游记当然地成为《徐霞客游记》中的一部分,因而名声鹊起,成了文人雅士,僧侣道人游览凭吊的胜地。
武功山也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多少珍禽异兽,奇花宝树生长在这里。如黄腹角雉、华南虎、短尾猴、水鹿、白鹇、娃娃鱼等就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珍稀植物有中国台湾松、云锦杜鹃、猴 头杜鹃、粗榧、水桠木、独花兰等。被誉为“植物三元老”的银杏树连片成林,最大的一株高达24.5米,树围12.1米,直树径3.63米,年逾千载,相传乾隆帝曾名这曰“山中树王”。
江西井冈山旅游景点介绍 ·南昌市旅游景点介绍 ·九江市旅游景点介绍 武功山的松品种繁多,古老巷劲,浓绿幽美,盘根错节,形态奇特,十进而中国台湾松更给人以浩瀚无边之感。武功山主要景观有:龙王潭、尽心桥、仙池、风火洞、三包盐、吊马栓、鸡冠岩、千丈崖、万松岩、潭口瀑、三叠泉、鸟龙潭、迎宾松等。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篇4千年古村群游览区,位于南昌市所辖安义县南面约十公里的西山梅岭之麓。该游览区,由京台、罗田和水南三大古村落组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三座古村落成鼎足之势,村间有长寿大道、祈福古道和丰禄大道(简称"福、禄、寿'三星'道"相连通,各自相距仅一里之遥。三大村落既是独立的,又是一个有机整体。
京台村: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该村有刘、李两大姓。刘姓村民,为汉代学者刘向后裔,初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迁居此地。明初洪武年间,李氏 之祖则由朝廷授封而落户于此。千年古村,远离嚣尘,许多古建民居至今保存完好,如石牌坊、古井石槽、古戏台、砖石大门、四十八天井古屋等。游人至此,定能感受农耕生活之情,油然而生归园田居之趣。
罗田村: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该村均为黄姓,传为祝融帝后裔,为避战乱,于晚唐广明年间由湖北蕲州迁徙至此。民谣有云:"小小安义县,大大罗田黄。"足见罗田黄家名声之大。该村乃当年香客赴西山万寿宫朝拜许真君的必经之地,帮店铺比肓,商贾云集,称一时之盛。该村古街、麻石板道、古车辙清晰可见,整个村庄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统。民居古建、砖雕、石刻、木雕构件古朴而精美。该村有"长寿村"之誉。唐代黄樟生机盎然,"寿康"方井泉水甘冽,驻足古村,不禁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水南村:该村村民为古罗田村黄氏分支后裔。明初洪武七年(公元1369年)族祖一 能公在此开新基拓新村。该村现存古屋规模宏大,装修考究,雕饰精美,栩栩如生,令人叹服,驻足于当年张勋"辫帅"打工时所出入的古屋,流连于丹桂飘香的黄氏宗祠,游人们仿佛还能蝗到那渐渐消逝的历史的回音。这里的"水南民俗馆",陈列有许多不可多得的展品,看见这些丰富的物件,不难想象先民们的生活和生产的情和景。
三大自然村落有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86幢,面积21800余平方米。古建民居规模宏大、保存完整、雕饰精美、文化内涵厚重。主要景点有:占地八亩拥有48个天井的世大夫第;6人合抱不下距今110余年的唐代黄樟;再现昔日罗田繁华商贸景象的400余米长的古街道;反映江南农村民俗文化特点的水南民俗馆;商贾名媛起居的闺秀楼;雕有一百只形态各异蝙蝠堪称中国窗雕工艺一绝的"百福图";体现忠孝节义的黄氏、刘氏祠堂;雕龙画凤江南农村少见的古戏台;散发着浓郁书香气息的曦庐(墨庄)等等。千年古村群是古代赣文化和赣商文化的完美结合,是都市市民追溯历史、感受自然、体验农家生活的绝好去处,它最有神秘风采,最有古郡风韵,最有田园风光,最有乡村风貌。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篇5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
水观音亭位于南湖湖心,始建于唐代。明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濠之妻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一度为相国张位别墅,称“杏花楼”。汤显祖在此曾有吟咏。清朝时为祭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又称“水观音亭”。1920xx年民间募捐重修。1983年底重加修缮。现南昌画院设在此地。
观音亭位于南湖湖畔,现南湖路34号。据传明朝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豪之妻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一度为相国张位的别墅,称“杏花楼”,内设闲云馆。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刘应秋、吴应宾等,在此多有吟咏。清朝时为祭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东湖杂诗有:“娄妃妆台何处寻,传闻遗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贪福利,募缘建阁祀观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有小巷通广济桥,巷口额称“湖心观音阁”。
亭周围湖水滢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1920xx年民间募捐重修,面积约200玉米。亭高两层,四周用砖石砌墙,涨水时不淹。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篇6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江西龙虎山参观游览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因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等。在这些宗教当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最早轩辕黄帝曾在肃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居崆峒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到了东汉后期政治上逐渐形成了外威与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权夺利豪强兼并大量的土地、广大的农民丧失了土地后成为流民,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温疫的流行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于鬼神。而统治者见自己的统治地信摇摇欲坠,也只有以迷信来麻弊,这样就为汉末道教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而张道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了正一道,因为在当时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费用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张陵是留侯张良九世玄孙,他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岁时读《道德经》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义;对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都能领会它们的奥妙。在他26岁时,二次任江州(四川重庆)县令,后来辞官退隐北邙山(河南洛阳县境),修炼三年。【后来朝延征为博士,他称病不起。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听说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绶,驷马车等征为太博。后封冀县候三诏不就”。】在他57岁时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顺帝年间,张陵已高龄90余岁,闻四川巴蜀一代闹温役,于是就带着弟子入蜀。张陵入蜀后,居鹤鸣山(亦名鹄鸣山,在四川崇庆县境),继续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等活动。
人人都说我们龙虎山有三绝,一绝是:进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谓道都仙府就是我们要去的上清天师府。在我们龙虎山道教最顶盛的时期,在上清镇共建有十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为出名,第一个是上清宫,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就是出自上清宫的镇妖井中。上清宫位于上清古镇的东面距天师府约二华里,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宫殿,它不仅居江南道教宫观之冠,而且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授箓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养性的阆苑。也就是天师的办公室。在它规模最大时曾建有二宫、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这个宏伟建筑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因几个乞丐在长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本来一些海内外的道徒都想集资重建上清宫,但我们的鹰夏铁路线又下好从中穿插而过,所以已经根本无法修复了,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从天师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宫沙盘图中一瞩上清宫的宏伟了。
另一个建筑是正一观,正一观是历代天师收学徒的地方,说通俗些就是天师的学堂。
天师府坐落在上清古镇的中部,在宋朝时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六年(1320xx年)迁至上清长庆里,就是现在的天师府了。是历代天师起居饮食的地方,也可以说是天师的家。天师府现以被例为全国二十一座重点开放的宫观之一。
龙虎山的二绝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龙虎山的99山峰、24岩石。它们属于点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约在50米——200米之间,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这些山石形成大约在一亿二千万年前的晚白垩至八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当时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红色砂砾石不断的下沉与海底的泥页岩、鹅卵石交结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岩群。在赤石岩层形成后,发生了造山运动,即喜马拉雅山运动。使赤石岩群发生平缓皱和断裂,以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使断块垂直升降。岩层断裂发育由于是不同岩层,抵抗风化的强度不同,长期受地表水侵蚀作用,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的强烈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峡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漓江”之称的泸溪河。清辙秀丽、婀娜多姿的泸溪河,发源于福建的光泽县,经过龙虎山流入信江最后注入潘阳湖。全长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个龙虎山的景点串成一体,我们今天所乘的船筏联游大约十几里地是龙虎山的精华景点所在,很多游客都说不游芦溪河就不算到了龙虎山,其实这一点也不夸张,芦溪河不是漓江却胜似漓江,它以溪水清澈,风景秀丽而著称。一边看着两岸秀丽的风景,听着动人的传说,坐在小小的竹筏上,这种移步成画的感觉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篇7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
水观音亭位于南湖湖心,始建于唐代。明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濠之妻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一度为相国张位别墅,称“杏花楼”。汤显祖在此曾有吟咏。清朝时为祭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又称“水观音亭”。1920xx年民间募捐重修。1983年底重加修缮。现南昌画院设在此地。
观音亭位于南湖湖畔,现南湖路34号。据传明朝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豪之妻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一度为相国张位的别墅,称“杏花楼”,内设闲云馆。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刘应秋、吴应宾等,在此多有吟咏。清朝时为祭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东湖杂诗有:“娄妃妆台何处寻,传闻遗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贪福利,募缘建阁祀观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有小巷通广济桥,巷口额称“湖心观音阁”。
亭周围湖水滢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1920xx年民间募捐重修,面积约200玉米。亭高两层,四周用砖石砌墙,涨水时不淹。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篇8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4a级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仙女湖旅游观光。
仙女湖位于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处。景区面积19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有97座岛屿,60多条湖湾,仙女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也是新余人民的母亲河。早在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所写的《搜神记》里面,就记述了“七仙女下凡”的传说。全文为“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仙女湖是新余旅游的标志,所以到新余就一定不能错过仙女湖。
仙女湖以情山为特征,以爱水为主体,以岛屿为点缀,以传说和古迹为精神,以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人文为灵魂。共同造就了仙女湖“天下无双”的超然地位,也成就了仙女湖“独树一帜”的万种风情。1600多年前,东晋文豪“干宝”在《搜神记》中的“毛衣女下凡”就给仙女湖留下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也证明仙女与凡人的爱情和仙女湖的由来。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湖心岛完成了巨著《天工开物》。还有那迷一般的摩崖石刻、静卧于湖底神秘的千年古镇、历经沧桑的万年桥、保存了千年的北山古牌楼、这些异彩纷呈的古迹和传说无不述说着仙女湖的前世今生。而仙女湖的仙文化、水文化更是浓缩了新余五千年浩翰文明史。正因为有了这些。仙女湖才有了多层次的美丽。静态的自然风光和动态的游览景点组成了仙女湖立体的风情、风物、风景。
仙女湖中心码头,由码头岸线、候船楼及环境工程三部分组成。码头岸线总长600米,是目前省内最长的旅游码头。准备好了吧,让我们快乐的出发吧!
桃花岛---桃花岛是仙女湖的门户之岛,因岛上遍植桃花,春天桃红柳绿,桃果满树且饱含桃文化底蕴而得名。
景门:拱型门洞的两侧的宣传画,真实地纪录了桃花岛及其主人的荣耀,有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尉建行游览该岛时与岛主的合影;有岛主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拍摄时与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的合影;还有岛主参加全国热气球比赛时的留影和获奖照片等等。
浮桥:桃花岛上的桃花渡是一座长60米、宽1.5米的浮桥,由12只小船连接而成。12只船,代表一年12个月,寓意四季平安,又代表十二地支、十二生肖,祝愿游客人人平安。鲁班先师神位:是明代的古碑,岛上两件“宝物”之一。鲁班是传说木匠及建筑业的开山鼻祖,现在中国建筑业的最高奖项就是鲁班奖。千年树根:岛上另一件宝物是面积20多平方米的千年树根,它古朴苍劲、虬枝盘缠,充满酷态野趣。此树原生长在龙王庙下的江岸上,历经千年而苍翠不老。1958年因修江口水库受淹而被误伐,留下根部淹入仙女湖水之中。本世纪初,岛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其从水中请出,移到此地,成为一大稀世瑰宝。伸出您的手抚摩三下,就能与它同寿。热气球空中观景:乘热气球升上天空看仙女湖的风光,是这里的一大亮点,上升的过程很刺激,一般都要大喊大叫一番,以此将快乐释放到最大的程度。农业生态果园:园中种植了千余棵桃树、梨树、杨梅等各种果树。春天这里一片绯红,是名副其实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了。这里还利用空地种植了西瓜、花生等四时水果和农作物。这里是岛上的一个主要观赏景点。桃花岛山好、水好、风景好,游客游历之后,会感觉到人美、花美、心情美。桃花岛祝愿游客朋友们好运连连,幸福安康。
名人岛---门楼:名人岛入口的门楼设计风格大气而精致,很有特色。门楼上“名人岛”三个大字,为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次子傅二石所书,两边的对联由聂朋先生所提、张鑫先生书写,门楼两侧的墙上镶嵌着陈祖煌先生创作的《干宝与搜神记》、《毛衣女下凡》浮雕。岛徽:名人岛的岛徽以书本、笔筒、毛笔组合而成,充分体现其文化、艺术的内涵。抱石园:主要是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作品和生平的介绍,是瞻仰和了解抱石先生的景点。名人雕塑园:摆放新余历代名人、大儒、艺术家的雕像,比如唐朝第一位江西状元卢肇、宋代名臣王钦若、明朝权臣严嵩、清代爱国名将张春发、当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现代著名医学博士何大一……,他们是了解新余人文历史的最佳景点。新余古时候的名人和现代的名人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接力,而每一位上岛的游客,都在用自己的人生轨迹书写着新的名人篇章!
蛇岛---也称龙凤苑,是一个以蛇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博览园。蛇,有小龙的之说。传说中的龙是由四种动物组成,其主要部位——龙身就是蛇的身躯,中国12生肖中蛇也位列其中,而现在很多的少数民族还将蛇奉为神物,由此可见蛇在人们的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蛇图腾柱:共有三个大型的图腾柱,分别是:盘古图腾柱、伏羲女娲图腾和黄帝图腾,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类与蛇的关系。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宇宙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女娲用土创造了人类,并把破了个洞的天用五彩石补好了;黄帝则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拥有许多发明,如文字、历法、舟车、算术、医学等。雕塑:这里描绘了“白蛇与许仙”、“李寄斩蛇”等许多民间传说。表演厅: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表演师和小姑娘是怎样与蛇共舞,而且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和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大家还可以和蛇来个亲密接触。胆大的朋友甚至可以来个盘蛇留影,拍下惊险的画面以做纪念。刺激不刺激?
崇蛇坛:是个上圆下方的建筑,以供人们了解祭祀的礼仪和规则,是祭祀蛇神的神圣之地。上层是蛇崇拜的图腾台,其正中有一块“天心石”,晶莹剔透,自然天成。石上雕刻“天为我心”四个大字,寓意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心灵与天意相合相通,激励人们志存高远,顶天立地。孔雀园:放养着世界上最漂亮的鸟——孔雀。驼鸟园:喂养的驼鸟,重达100多斤,而且力大无比。
刀山火海---等下我们要去的那个景点有点令人震惊,听一下它的名字就够就让人心惊肉跳,那里表演节目叫——上刀山、下火海。刀山火海是傈僳族节日中的一项纪念活动,是为了纪念对他们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明朝正统年兵部尚书王骥的,如今已推广转换成为表演节目。在刀山火海演艺苑广场的中央耸立着由72把钢刀搭成的32米高的一座刀山。这些刀可不是那种“割肉不出血”的装饰品,的确很锋利的!傈僳族的青年在经过很多神秘的仪式和念咒过程后给大家表演上刀山。在上刀山的过程中他们还会做出很多的惊险动作。上完刀山,青年们还会亮出手掌和脚掌给大家检查,可以肯定他们没有受伤。他们会用吃火、火烧身、火穿档等动作来完成表演。整个过程对大家的视觉、心理都是一种强烈的冲击。
傣家村---它是体现傣族风俗民情,集观光、娱乐、饮食、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度假胜地,主要景点有:舞堂、空中飞索、滑草等。
傣族是个崇尚水的民族,泼水节就是傣族的独有节日。傣族还是个浪漫的民族,比如傣家年轻人谈恋爱的方式就很独特,男追女叫“串”,女追男叫“丢包”泼水节:在每年的阳历四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人们将代表吉祥的水互相泼洒,用来洗去过去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消灾除难而祈祷。人们把爱泼出去,同时接受别人泼来的祝福,用这样的方式将欢乐发挥到极致。傣家人用这种方式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待会进了傣家村,如果傣族青年们把清水泼洒在您身上,那是他们在祝福您。
舞堂:这是用于演示傣家歌舞,展示傣家风情的表演大厅。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选新娘”、“孔雀舞”等节目。大家可以欣赏一下那种异域风情另类的美丽。
爱情岛---歌舞厅:歌舞厅里上演的是专业演员演出的七仙女下凡的歌舞。如果您有兴趣,可以与仙女们一起歌舞、合影留念。米兰婚纱摄影20_年投资5000万在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仙女湖打造爱情岛,建立环球影视城,爱情岛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水上娱乐、餐饮住宿、商务会议、企业内训、影视拍摄”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龙王岛---它海拔190.5米,南北宽750米,东西长950米,是仙女湖中最高的岛。山顶的龙王庙是湖区内最高的建筑,也是湖中水族最高的权力机构和最高领导的所在地。大家都知道,龙王是水族的最高统治者。毛主席说过“无限风光在险峰”,仙女湖的那张大型宣传照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大家可以拿出各种拍摄装备将仙女湖的美丽风姿尽情的带走。当仙女湖立体的风光经过大家的镜头而转成平面时,这一个瞬间就变成了永恒的美丽。(下山快上船的时候)大家还记得我开始说了龙王岛是高高的吧。
各位朋友想想,上山的过程那可是“步步登高”,而下山的过程又是“后面总比前面高”,并且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更加会才学高、人品高、收入高、地位高、事业高,今天总比昨天高、明天一定会更高!
我们今天的仙女湖之旅到此就要圆满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欢迎大家下次还来仙女湖游玩。祝大家一路顺风!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篇9水观音亭位于南湖湖心,始建于唐代。明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濠之妻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一度为相国张位别墅,称“杏花楼”。汤显祖在此曾有吟咏。清朝时为祭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又称“水观音亭”。1919年民间募捐重修。1983年底重加修缮。现南昌画院设在此地。
观音亭位于南湖湖畔,现南湖路34号。据传明朝正德年间,曾为宁王朱宸豪之妻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一度为相国张位的别墅,称“杏花楼”,内设闲云馆。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刘应秋、吴应宾等,在此多有吟咏。清朝时为祭祀娄妃,募捐修建,始名“因是庵”。东湖杂诗有:“娄妃妆台何处寻,传闻遗址在湖心。不道居民贪福利,募缘建阁祀观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亭,有小巷通广济桥,巷口额称“湖心观音阁”。
亭周围湖水滢回,荷香四溢,景色宜人。1919年民间募捐重修,面积约200玉米。亭高两层,四周用砖石砌墙,涨水时不淹。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篇10李坑,是一个以李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北宋大中祥符三年,也就是公元1020_年唐末皇帝唐宣宗的后裔孙李洞,自祁门浮溪新田迁居到此建村,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李坑村山环水绕景色秀丽、人杰地灵。自宋至清数百年间,先后走出了十八位进士和一个武状元,出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达三十二人,并有十七位饱读经书、能文善诗的学士留下传世著作二十九部,一大批徽商高贾卓有成就,堪舆大师、名医名士更是享誉乡里、远近闻名。到清朝末年,李坑村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村里有总祠一座、支祠十二座、九百十七户人家,人口达五千多人,被誉为“婺东第一村”。今天的李坑村仍是一个有着二百六十多户,一千多人口的行政自然村。
[至游览入口]请大家往前看:田野、古桥、石碣、牌坊、柳堤、楼阁、古树误....田园般的景致充满了清新、自然的乡村气息,这就是我们李坑的水口。说到水口,我要告诉各位,在古徽州的每一一个村落,都有水口.水口是村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落景观和风水的重要体现。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道沿着这乡间小道去探寻-下李坑水口的奥秘,感受一下李坑水口的文化魅力。
〔至中书桥]“不嫌慢步观山景,何妨小坐听溪声”。现在我们来到了村中一座最古老的宋代廊桥一“中书桥”上,这座饱经风雨的古桥建于北宋末年,桥长4米,宽2.5米,高3米。桥面青石板铺就,为一座单孔砖拱桥,这座古老的桥为何取名“中书桥”呢?据《李坑宗谱》记载,宋大观三年(公元1120_年),李氏十ー世祖李侃考中进士后,官至中书舍人,在京城为官多年后,“逐欲上硫归养,适闻父丧弃归,继遭内艰,志隐不出”。回乡后,见这里行人挑担来往于破旧不堪的木桥,有摇摇欲坠之感,遂决意捐资修建了这座桥,桥落成后,村人为感激他的恩德,便以李侃的官职称之为“中书桥”。八百多年过去了,虽饱经风雨有些破败,却依然屹立在村外的小溪上,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因此,也成为李坑唯一的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远处的那道石坝,村里人叫它杨柳磁,传说建造年代比“中书桥”更远。李侃归隐后,“当题理田八景”,其中“柳碣飞琼”指的就是这道景。大家看,在堤柳的映村下弯碧水,由碣顶奔腾直下,哔哗的溪水,宛如一道飞泻的白玉,真是美不胜收。
[至牌坊处]“美景不胜收,转眼到牌坊”。牌坊,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牌坊文化源远流长。一般牌坊有二类、一类是旌表类,还有一类是标志类,毫无疑问,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座三间四柱三楼的牌楼,就是李坑村的标志性建筑,额坊上题有“李坑"二字。也许有些朋友会问,村名为什么叫“李坑”?这个问题提得好!其实李洞来此定居后,取名“理田”,道理的“理”,田地的“田"”。据村里老人说,他们的远祖在尧帝时,担任大理(执掌刑法的官)因公平正直深得尧帝信任,后历经五朝,世代担任大理之职,故以大理官职命族,由赢姓改为理姓,后到商约王时,理氏商孙理徴,因直言约王的戏暴无道而被处死,其子利贞与一名叫契和氏的女子侥幸选。选难中,算吃“木子之果”(即李子)得以活命,为不忘李子救命之恩,利贞遂改理姓为今天的“木子”李,李洞取村名为“理田”,意在不忘祖姓,永思祖德。到了元朝末年,聚族而居的李姓人家,沿村中小溪两岸居住,由于当地人习惯把小溪叫“坑”,故而人们把理田俗称为“李坑”,从那时起“理田”村名渐渐被淡忘,代之的是“李坑”的叫法,清末民初,村里还留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叫“李坑五百年”。
[至文昌阁]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八角楼阁,就是李坑的文昌阁,文昌阁属于风水建筑。过去,在古徽州的每一个村子水口处,人们为了给村里培植“文运",以求村人科举高中,出官入仕,往往建起诸如文笔、文峰塔、文昌阁之类的风水建筑。这座文昌阁里面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在中国道教文化中,他是各路神仙中主管文运的。
大家看,这里是座门庭坊,号左春坊,对面那座号右春坊,两座对称而建的坊究竟是做什么用的?有一点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竖坊是为了纪念旌表有德行的人,这两座坊旌表的是南宋末年潭州知府李坑人李芾和他的孙子。李芾和他的孙子都是翰林出生,过去祠堂里有块,区题“祖孙翰林”指的就是他们祖孙俩,有句老话叫“翰林不开坊,开坊无抵挡”,李芾祖孙俩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李芾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时,元军已兵临潭州城下,李带誓死保卫潭州,战至最后,以身殉国,成为我们南宋时期与文天祥齐名的爱国名臣。李芾死后,被朝廷追赠为端明殿大学士,李氏族人感念李芾尽忠报国之举,在李坑村头建了一座忠观阁,塑李芾像以祀之,其孙也不愧名臣后裔,登进士,人翰林,仕途春风,官至礼部侍郎。因礼部官员通称“春官”故这两座坊就有左春坊、右春坊的坊名。
“山村无尘神仙境,圣地有缘翰墨香"。清静之地,并不清静,过去常有莘莘学子来此烧香叩拜,祷求文昌帝君保佑科举中榜,每年二月初五祭文昌,九月初九文人墨客在此赋诗作词,文昌阁是村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李坑村的文昌阁始建于南宋初年,当年李侃归隐后,在此建阁,整日读书习文,邀友讨究诗赋,归隐生活,道遥自在,以至元代文学家、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尚书的婺源太白曹门人汪泽民站在文昌阁前,睹物思人,感叹不已。“建阁区月,星阁高隐”。“高隐”是对侃公的尊称,也寄托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文昌阁修建后,曾多次修葺重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婺源大茶商、李坑人李镜明出资三千两规银,对文昌图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重建,落成后,敬邀清末婺源四大进士,潘超、赵文元、李昭炜、江峰青来文昌阁助兴捧场,并当场为文昌阁提对作诗,这些精美的“诗”、“对”可惜都已遗失,只留下李昭炜的这幅“楼宇喜登临看两涧流清双峰峙秀;人文欣慰起愿五经共读六艺兼通”的对子,对子表达了李昭炜对家乡的热爱和与家乡学子共勉的良好愿望。这次重建使李坑文昌阁名气大振,远近闻名,于是就有了“+亩祠堂、八田阁”的说法。村里人至今还津津乐道,以此为骄傲。现在我们进文昌阁里看看。
[至文昌阁内]现在大家看到的有关文昌阁历史变迁的简介,背面是我们李坑自宋至清担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官宦榜和村人所著的29部传世著作目录,中堂上这幅清式魁星点斗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传说天上的北斗七星,每颗星都主管着我们生活的某个方面,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魁星,他面似鬼容,右手高举神笔,左手执一方墨斗,只要他这轻轻一点(叫做“魁星点斗"),被他点中者就将迎来大运、金榜题名、功成名就,大家看他脚下鳏着的这条鲤鱼经他这么一点不就跳过“龙门”,成龙了吗?
这幅图除讲述了一个道教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外,还是一幅隐字图,你们看!魁星右手高举的神笔,象不象“魁”字的第一笔-左脚后勾象不象“魁”字中“鬼”的竖弯勾,左手拿着墨斗,不就是“鬼字左边的“斗”字吗?这幅魁星点斗”图,真是设计巧妙、形态逼真,乃上乘之作。
下面请随我上楼参观[至二楼],这里供奉的是文昌帝君,过去读书人常来此烧香叩拜,为的是祈求文昌帝保佑科举中榜,一旦科举及第,便会千里迢迢赶回还愿,诚心可鉴。这里还有我们李吭村18位进士中的8位进士画像,大家可随意看看。登高望远,观景怡情,请各位随我一道上三楼观光,从高处领略下我们李坑的水口风光。
[清石板路]漫步在乡间小路上,青山作伴,溪水浅唱,田野在望,好一番清新、自然、宁静的乡村景象,而我们脚下的青石板路,虽说走着舒坦,却总让人有一种岁月月悠悠的感觉,总让人想起当年那行色匆匆、外出经商和进京赶考的身影。青石板路是婺源常见的乡间道路。据说,徽州人都有一个爱家乡、造福乡里的习惯,一且他们做了官或经商发了财,便会回乡资助公益事业,修桥、铺路、造祠、建亭,善行义举无不乐施。就这样,婺源境内几乎所有的乡间道路,都是青石铺就,曾有人这样形象的比喻“一路走到头,石路跟到头,出门脚无泥,来家鞋不洗”"。
[至路亭]“出门想歇息,不远找路亭"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样的常识人人皆知,在婺源民间,各种路亭、桥亭、岭亭随处可见,三里一亭、五里一?.段路便有一亭,这些连串在道路上的亭子,是为过往行人提供歇息的场所,也为进山耕作、砍柴的农夫提供避雨歇息方便,许多路亭里有干柴、简易灶,可供路人热饭取暖,烤衣之用,靠近村庄的路亭,还由村里祠堂拿出部分田租请人或轮流烧茶待客,这在民间叫“施茶",可惜今天我们已无法享受到这样的服务了,据说这种做法已延续了好几百年。
刚才我们走进路亭,亭子上方有“见田”二字,什么意思呢?说来话长,这是李坑这支李姓氏族,当年移居南方ト居所遵守的一句风水术语。相传宣宗的孙子李京,在唐朝灭亡后隐居饶州昌水,为求子孙世代兴旺,决定请人帮助选一块风水宝地择居,结果“得乾九二之占”即所谓的“见田吉”称李氏子孙迁居有“田”字的地方,就能吉利兴旺。因此李京后代笃信“九二在田”之占,三个儿子分别迁往祁门浮溪新田,婺源严田和浮梁界田,果不其然,三地李氏人丁兴旺,被称为“三田李”。这里顺便说一下,李宗仁先生就是“三田李”的后代,李鸿章也曾与在京城坦任六部中五部侍郎的李坑人李昭炜过宗亲,但无结果。当年李洞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相关文章:
★ 香港概况导游词
★ 北京景点的导游词
江西景点概况导游词
上一篇:关于三清山的导游词
下一篇:江西德兴笔架山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