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篇1总是能看到各种文章,对比国外,国外一切美好,国内问题一大推。中国的问题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
中国有各种问题,腐败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基本上都是被抨击的。这种文章或报道看多了,真的越来越失望。
看了这本书,才翻了几页,就超激动的。中国是有问题,但不可否认它一路的发展和如今越来越有分量的国际地位。都有些欣喜“生在中国真好。”。但看看眼下,问题确实还在,就说着雾霾吧,越来越严重。
书里,作者举了大量的例子,对比之下,中国至少是没有动乱的,果然和谐社会。
看书还是很有作用的。有的问题想不到,更别提想法了。
说到政府的腐败,大家总是会说是体制问题。也就是应该像美国那样弄个两个政党投票竞选。看了作者分析的,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美好。那些经济还不够发达但使用了西方民主方式来治国的,党争问题很严重,由此延伸出更严重的腐败,由于注意力的分散,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以前会比较羡慕那些小的国家,人才那么点,管理起来多轻松啊,国人当然过的好啦。看了书后才认识到实际也并不是如此。国家小是发展比较轻松,但是一旦危难来临,整个国家就可能毁于一旦。还有发生自然灾害,像中国可以国内各个区域协调,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但小国就不一样了。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篇2《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是张维为教授历经30多年的时光岁月,走访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1980年第一次出国感受到的震惊,到今天在海外随处可见的“中国热”;从作为国家领导人的翻译陪同国事访问,到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研究者参加国际交流,张教授力求从一个比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出发,来观察世界、思考中国,特别是探讨与中国崛起有关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尖锐问题。从全球视野中比较“中国经验”,对“中国模式”做出最强有力的理论总结,三部书籍呈现给国人和世界的是一部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全新展示,用详实的数据、著名学者的见解和作者的亲身经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探索的新思路。让读者对中国的发展和未来有一个新的,更全面的认识。
张维为教授曾任前中国改革设计师邓小平资深翻译,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春秋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中国超越》是主席推荐世行行长阅读图书,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推荐阅读图书。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以其大国的韬略与智慧、以其超大型的体量和超丰富的传统,其崛起不可阻挡,其道路注定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些都将给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原创性的贡献。
《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
《中国触动》由序言、引言和环球视野下的中国崛起、最不坏的模式?、西方“民主”遇上中国“实事求是”、应该失语的不是我们、中国:不要自己打败自己、软实力,更触动世界六个章节及原版、后记组成。张教授从比较宽广的国际视野出发,站在中国式发展的高度,来观察世界,思考中国,特别是探讨与中国崛起有关的热点、难点和尖锐问题。
一个只会使用别人话语的民族在世界上是没有分量的,中国人要用自己的话语来解读中国和世界,中国崛起的过程也必然是一个中国话语崛起的过程。
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像一个人的一生,主要就是关键的几步。这几步走对了,一切都会比较顺利,前景会比较光明。这几步走错了,就会伤筋动骨,甚至全盘皆输。中国模式,虽不完善,但关键的几步走对了,与那些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相比还真是不错。在一个人口比美国、日本和整个欧洲之和还要多的国家,进行了这样一场翻天覆地的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没有走西方殖民主义侵略和扩张的老路,在内部克服各种困难,并使之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火车头,这就是中国奇迹。
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一个最激动人心的变革时代,而中国是这场历史性变革的中心。不管你是否使用“中国崛起”这四个字,国际社会已普遍接受了这个中国的崛起这个无处不在的事实。
中国崛起触动了世界。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发展,对于国际问题的认知,应该在汲取世界智慧的同时,也用自己的价值观加以检验,用自己的话语加以论述,客观自信地评述自己的国家和外部的世界。
中国力量、效率、责任和文化元素的背后,是一种伟大的中国精神的崛起。这种精神的特点是:为政就必须励精图治,为民就必须兢兢业业,人心向善,社会和谐、民心坚毅,民族团结。中国模式形成于全世界范围内的激荡和竞争之中,背后是数千年的伟大文明传承。
《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
第二部,《中国震撼》由引言和不再误读自己、中国的1+1大于2、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种发展模式的崛起、一种政治话语的崛起、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印度、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欧、西方模式的困境:我看东亚、八个章节和结语:新一轮“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及后记组成。
“中国崛起”震撼了全世界,“中国模式”也成为了国际学界、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张维为教授通过自己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国际关系学者的深厚学术背景,以其独特观察和理性分析,丰富了“中国模式”的深刻涵义,提出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的命题。
《中国震撼》提出,中国的崛起不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是一个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文明型国家”崛起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一切长处而不失去自我,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的贡献。
《中国震撼》是“中国模式”论的最坚实有力的理论著作,其归纳的“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是“中国模式”论精辟的理论总结,它将丰富关于“中国模式”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让国人以及世人更客观地认识中国崛起的事实,理解中国崛起背后的文化内涵。
中国一路走来,不能说没有跌宕起伏,不能说没有坑坑坎坎,但中国拿出的成绩单比东欧亮丽得多,中国人也从东欧的经历中悟出了不少有益的东西。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张教授走访百国后的第三部思考型著作,由引言和从“追赶”到“超越”、从“神话”到“实话”、制度超越:三种力量的关系、话语超越:谁的终结?、“颜色革命”为何失败?、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六章和结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逻辑及后记组成。从《中国触动》到《中国震撼》再到《中国超越》构成了对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话语思考的三部曲。三部曲贯穿了一个主题,即中 国人要用自己的思考和话语来评述中国的事情和天下的事情。
在《中国触动》和《中国震撼》的基础上,张教授探讨了中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包括在经济总量、百姓资产、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制度安排等领域的超越。在这些领域中,中国在不少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在许多方面不久将超越美国,在另外一些方面,通过继续不断的努力,最终也可能超越,而其中最有意义的,无疑是中国的制度安排,也就是政治制度方面的超越。此外,作者还从“文明型国家”的视角,探讨了中国话语对西方话语的超越,解释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制度安排及其背后的理念,论证了中国许多做法的深层次的合理性。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维系了五千年文明而没有中断的伟大国家,历史上长期领先于世界,落后于西方是近代发生的事。而自现代以来,中国迅速“赶超”西方的背后是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总体成功,这种成功源于对中华文明底蕴的把握、对中国红色传统的承袭,以及对国际有益经验的借鉴。中国正带着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实现中国人百年奋斗的目标,重返世界之巅。
梦是一种升华。平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们可以在梦中实现,而平时已经初步做到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放飞梦想来展望未来。而“中国梦”寄托的“家国情怀”、“大国情怀”、“天下情怀”将激励着国人沿着自己的文明和成功之路继续前行!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篇3一、世界变化真快。
美国媒体监测机构“全球语言观察”于20xx年末,对全球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检索后发展:“中国崛起"竟是全球十年最热门新闻主题,超过美国911和伊拉克战争。
1979年以来,中国的GDP增加了18倍。
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做了估算:如果说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生命周期里翻了一翻的话,那么在中国这场现代化大潮下,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可以翻7倍。
20xx年,世界银行资产排名前五席有三个都是中国的银行。
托马斯 弗里德曼:我不由得回想过去这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中国一直在忙于奥运会的准备工作,我们忙于对付基地组织;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好地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更好地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差异已将开始显现,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迪亚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你会发现一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破败不堪,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高达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眨眼工夫,你已经到了上海市区,你扪心自问,究竟谁生活在第三世界。
著名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其名著《资本的年代》(1848-1875)把当时的美国定性为世界上最无法无天的地方,腐败猖獗,私人雇佣的警察可以任意处死罪犯,整个美国没有欧洲意义上的政府,结果人人自危,人人自卫。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特点也是大规模的官商勾结,今天日本大部分的大公司当年都是廉价卖给与政府有特殊关系者。
无论是再哪一种文化中,腐败都是在现代化进行得最激烈的阶段最为严重。主要原因就是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国家的法制水平和监管水平还跟不上。
历史上欧洲的污染比中国还要严重, 伦敦在1952年曾出现一周内4000多人死于煤烟污染,莱茵河曾被宣布为死河。
中国模式的特点是一旦认清了目标,其行动效率比西方模式高很多,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的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领域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大学毕业就可以考虑买房子,女孩子坦然地把拥有产权房作为结婚的条件。瑞士至今的住房自有率才36%,35岁前就拥有自己的房子对绝大多数瑞士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整个西方崛起时期的GDP是血流称河的GDP.
中国已经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进行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在自己的境内消化所有的问题,没有发动战争,没有对外掠夺,而是给大部分国人和全球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安格斯麦迪森采用购买力平价法对世界经济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跨长度的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早在1992年经济规模就超过了日本,20xx年就超过了西欧12个老牌发达国家的总和。到20xx年讲超过美国,到2030年,将是美国的1.13倍。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篇4近日读了一本好书,是张维为教授写的《中国震撼》。初读书名,便有感慨。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的确巨大,但仅从我资浅质薄的视角还难以深刻理解其翻天覆地的变化程度。
张教授走过100多个国家。他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
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之迅猛,令西方国家诧异和恐惧。因此,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出现编造中国威胁论调、想扼制中国发展的声音。中国的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存在也令部分国人对祖国的建设成就产生质疑。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中国三十年辉煌成就的理由。正视自己的成就,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对中国发展大势的应有态度。
中国现在强大了,西方在骚动。“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各种言论在传播。中国似乎对“模式”、“崛起”这类的说法抱着谨慎谦虚的态度,提倡“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但事实的确是中国靠自己的发展模式迅速地壮大起来,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历览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几乎是由血泪与尸骨筑起的,而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恰恰这个“和”是很多中国人鲜有提起的成功之处。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国的疆域国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国之和”。小家庭的“和”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单位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了不简单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无与伦比的完美表现;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会有这么骄人的成果;即便经济快速发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百姓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就拿我自己说说吧,作为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不长的人生经历,就让我感受到了生活变化的巨大。而这一切却又这样平和自然。二十年前,我的家从农村搬进了当时还是很小的海滨城市。那时,我们住的是父亲单位集资的一套两居室,潮湿昏暗。经历了两次搬家,我们现在的房子是崭新小区里的一套三室朝阳宽敞明亮的商品房。我家的住房改善了,我们的城市也大了,也美了。开通了市区公共汽车,那站台不比大上海的差。家家户户通上了管道天然气,城市防洪闸等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一条条宽敞的马路,一幢幢高耸的楼房,一片片井然的小区,一张张欢欣的笑脸,让我们实实在在享受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我还上小学时,港口的一期码头的引堤还只是一条长长的土堆。待我大学毕业后回到港口工作,变化之大,让我惊诧。一期二期码头吞吐量巨大,三期码头正加快建设,即将投入运营,工业园区已经成形,海港新城崭新靓丽,到处显现生机与活力。以我们小城的发展来看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国的成就自然不可磨灭。我们的发展正是“和”的发展的体现,没有如西方崛起的战争和掠夺,没有对异己的排斥,靠的是自己的实力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自然,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能一味夸大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书中把中西方在发展道路上带来的问题也做过多次对比。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发展的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甚至更严重。我们切不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妄自菲薄。《廉政准则》的出台表示了党在反腐方面的决心;贫富差距虽然存在,但贫困人口的群体正在加速度的萎缩;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在逐步得到治理,环保能源的研发也在进行……要彻底地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一蹴而就,一定需要相当的过程。但现在一时达不到的理想状态,在未来总会得以实现。事实上,中国在发展的同时已经十分重视对发展不利的因素,科学发展观的践行正在不断缓解与消化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发展环境正日趋改善。
近期央视《朝闻天下》栏目的《走基层》系列报道,记者亲历基层体验生活,从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吃饭难,到农民卖菜愁销路,再到百姓看病难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现到改善进行了跟踪报道。透过这一系列事例,就能看出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其为民谋福利之细心,其民族凝聚力之强大。世界上能有多少国家可以做到像中国这样以民为本,时刻为民着想?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强大的表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国都被经济危机困扰的时候,中国居民的生活持续得到改善。中国不光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是经济大国,科学技术发展也突飞猛进,我们正迈进经济强国之列。最近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完美的交会对接,充分显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进步。
通读《中国震撼》,我理解了中国崛起震撼世界的真正原因了。中国是始终以民生为大的国家,其发展强大是为了十三亿人口的共同利益,极具普惠特征。正是因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才能聚以民心,才能取得所有人今天看到的巨大成绩。所以,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震撼是“文明型国家”超强文化底蕴的震撼,是真正的震撼,无国可比!
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秉承祖国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人长处,发扬自身优势是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我们的奋斗依赖祖国,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光大,加之我们每个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的中国一定会不断地给世界带来新的更大的震撼!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篇5走过100多个国家。他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
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之迅猛,令西方国家诧异和恐惧。因此,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出现编造中国威胁论调、想扼制中国发展的声音。中国的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存在也令部分国人对祖国的建设成就产生质疑。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中国三十年辉煌成就的理由。正视自己的成就,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对中国发展大势的应有态度。
中国现在强大了,西方在骚动。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各种言论在传播。中国似乎对模式、崛起这类的说法抱着谨慎谦虚的态度,提倡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但事实的确是中国靠自己的发展模式迅速地壮大起来,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历览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几乎是由血泪与尸骨筑起的,而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恰恰这个和是很多中国人鲜有提起的成功之处。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国的疆域国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国之和。小家庭的和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单位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了不简单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无与伦比的完美表现;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会有这么骄人的成果;即便经济快速发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百姓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就拿我自己说说吧,作为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不长的人生经历,就让我感受到了生活变化的巨大。而这一切却又这样平和自然。二十年前,我的家从农村搬进了当时还是很小的海滨城市。那时,我们住的是父亲单位集资的一套两居室,潮湿昏暗。经历了两次搬家,我们现在的房子是崭新小区里的一套三室朝阳宽敞明亮的商品房。我家的住房改善了,我们的城市也大了,也美了。开通了市区公共汽车,那站台不比大上海的差。家家户户通上了管道天然气,城市防洪闸等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一条条宽敞的马路,一幢幢高耸的楼房,一片片井然的小区,一张张欢欣的笑脸,让我们实实在在享受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我还上小学时,港口的一期码头的引堤还只是一条长长的土堆。待我大学毕业后回到港口工作,变化之大,让我惊诧。一期二期码头吞吐量巨大,三期码头正加快建设,即将投入运营,工业园区已经成形,海港新城崭新靓丽,到处显现生机与活力。以我们小城的发展来看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国的成就自然不可磨灭。我们的发展正是和的发展的体现,没有如西方崛起的战争和掠夺,没有对异己的排斥,靠的是自己的实力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自然,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能一味夸大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书中把中西方在发展道路上带来的问题也做过多次对比。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发展的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甚至更严重。我们切不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妄自菲薄。《廉政准则》的出台表示了党在反腐方面的决心;贫富差距虽然存在,但贫困人口的群体正在加速度的萎缩;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在逐步得到治理,环保能源的研发也在进行要彻底地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一蹴而就,一定需要相当的过程。但现在一时达不到的理想状态,在未来总会得以实现。事实上,中国在发展的同时已经十分重视对发展不利的因素,科学发展观的践行正在不断缓解与消化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发展环境正日趋改善。
近期央视《朝闻天下》栏目的《走基层》系列报道,记者亲历基层体验生活,从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吃饭难,到农民卖菜愁销路,再到百姓看病难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现到改善进行了跟踪报道。透过这一系列事例,就能看出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其为民谋福利之细心,其民族凝聚力之强大。世界上能有多少国家可以做到像中国这样以民为本,时刻为民着想?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强大的表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国都被经济危机困扰的时候,中国居民的生活持续得到改善。中国不光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是经济大国,科学技术发展也突飞猛进,我们正迈进经济强国之列。最近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完美的交会对接,充分显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进步。
通读《中国震撼》,我理解了中国崛起震撼世界的真正原因了。中国是始终以民生为大的国家,其发展强大是为了十三亿人口的共同利益,极具普惠特征。正是因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才能聚以民心,才能取得所有人今天看到的巨大成绩。所以,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震撼是文明型国家超强文化底蕴的震撼,是真正的震撼,无国可比!
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秉承祖国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人长处,发扬自身优势是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我们的奋斗依赖祖国,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光大,加之我们每个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的中国一定会不断地给世界带来新的更大的震撼!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篇6近日读了一本好书,是张维为教授写的《中国震撼》。初读书名,便有感慨。中国这些年的变化的确巨大,但仅从我资浅质薄的视角还难以深刻理解其翻天覆地的变化程度。
张教授做过伟人邓小平的翻译,走过100多个国家。他以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以世界眼光,分析了中国在特有发展模式下的迅速崛起的原因,并以朴实易懂的文风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对祖国的发展大势以及曾经对此的疑问有了全新的认知与释然。
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发展之迅猛,令西方国家诧异和恐惧。因此,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出现编造中国威胁论调、想扼制中国发展的声音。中国的腐败、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存在也令部分国人对祖国的建设成就产生质疑。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中国三十年辉煌成就的理由。正视自己的成就,正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是我们对中国发展大势的应有态度。
中国现在强大了,西方在骚动。“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各种言论在传播。中国似乎对“模式”、“崛起”这类的说法抱着谨慎谦虚的态度,提倡“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但事实的确是中国靠自己的发展模式迅速地壮大起来,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书中用大量篇幅提及中国发展与西方国家发展过程和做法的本质差异。历览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几乎是由血泪与尸骨筑起的,而中国崛起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恰恰这个“和”是很多中国人鲜有提起的成功之处。五千年的文明史表明,中国的疆域国土、民族文化自古就是“百国之和”。小家庭的“和”带来了生活的动力,单位的“和”促进了工作的效率,国家的“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一个简单的“和”创造了不简单的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少了“和”,就不会这么迅速地实现灾区重建;举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少了“和”,就不能取得如此无与伦比的完美表现;发展载人航天科技,少了“和”,就不会有这么骄人的成果;即便经济快速发展,GDP世界第二,少了“和”,缺少了一种人文基础的支撑,就很难有百姓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就拿我自己说说吧,作为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不长的人生经历,就让我感受到了生活变化的巨大。而这一切却又这样平和自然。二十年前,我的家从农村搬进了当时还是很小的海滨城市。那时,我们住的是父亲单位集资的一套两居室,潮湿昏暗。经历了两次搬家,我们现在的房子是崭新小区里的一套三室朝阳宽敞明亮的商品房。我家的住房改善了,我们的城市也大了,也美了。开通了市区公共汽车,那站台不比大上海的差。家家户户通上了管道天然气,城市防洪闸等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备。一条条宽敞的马路,一幢幢高耸的楼房,一片片井然的小区,一张张欢欣的笑脸,让我们实实在在享受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我还上小学时,港口的一期码头的引堤还只是一条长长的土堆。待我大学毕业后回到港口工作,变化之大,让我惊诧。一期二期码头吞吐量巨大,三期码头正加快建设,即将投入运营,工业园区已经成形,海港新城崭新靓丽,到处显现生机与活力。以我们小城的发展来看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国的成就自然不可磨灭。我们的发展正是“和”的发展的体现,没有如西方崛起的战争和掠夺,没有对异己的排斥,靠的是自己的实力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自然,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但也不能一味夸大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书中把中西方在发展道路上带来的问题也做过多次对比。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发展的同阶段也同样出现过,甚至更严重。我们切不可因为问题的存在而妄自菲薄。《廉政准则》的出台表示了党在反腐方面的决心;贫富差距虽然存在,但贫困人口的群体正在加速度的萎缩;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在逐步得到治理,环保能源的研发也在进行……要彻底地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可一蹴而就,一定需要相当的过程。但现在一时达不到的理想状态,在未来总会得以实现。事实上,中国在发展的同时已经十分重视对发展不利的因素,科学发展观的践行正在不断缓解与消化着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发展环境正日趋改善。
近期央视《朝闻天下》栏目的《走基层》系列报道,记者亲历基层体验生活,从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吃饭难,到农民卖菜愁销路,再到百姓看病难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发现到改善进行了跟踪报道。透过这一系列事例,就能看出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其为民谋福利之细心,其民族凝聚力之强大。世界上能有多少国家可以做到像中国这样以民为本,时刻为民着想?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强大的表现。在世界上许多大国都被经济危机困扰的时候,中国居民的生活持续得到改善。中国不光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是经济大国,科学技术发展也突飞猛进,我们正迈进经济强国之列。最近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在太空完美的交会对接,充分显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进步。
通读《中国震撼》,我理解了中国崛起震撼世界的真正原因了。中国是始终以民生为大的国家,其发展强大是为了十三亿人口的共同利益,极具普惠特征。正是因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才能聚以民心,才能取得所有人今天看到的巨大成绩。所以,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崛起这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震撼是“文明型国家”超强文化底蕴的震撼,是真正的震撼,无国可比!
作为新时期的年轻人,秉承祖国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人长处,发扬自身优势是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我们的奋斗依赖祖国,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发展模式,依靠自己的治国理念,依靠对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光大,加之我们每个中国人不懈努力地创新创业、拼搏奋斗,未来的中国一定会不断地给世界带来新的更大的震撼!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篇7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xx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注解见文章末尾)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注解: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又称相对购买力指标,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购买力平价汇率对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较精准。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篇8中国近30年发展创造的经济奇迹,是非常伟大的。中国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总结中国模式离不开房地产,进行中外对比也离不开房地产。
中国人向来特别谦虚,总是爱用国外的语言体系来衡量中国的情况。这样一衡量,就麻烦了,没自信了,没话语权了,没自己的模式了,也没了对未来的信心。这是错的,我们不能完全套用国外的理论体系,得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即便要用国外的,也要把它的实质情况搞清楚,然后再进行比较。
中国的“平均温度”没有意义
20__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按人均计算,却只能排到一百名以后,真是一会儿膨胀,一会儿难受。为什么会陷入这么麻烦且说不清楚的境地呢?是因为我们对中国本身没有进行细分,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用一种标准来判断全中国的情况。
打个比方,拿气温来说。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可以说平均气温多少多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就全中国说平均气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到最南的南沙群岛,有时气温相差好几十度。所以,如果总是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或标准来描述中国的情况,就有可能总也描述不清,甚至越描越乱。中国的事得分片儿来说。说平均气温,如果分成东北、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北、青藏高原,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分析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也一样。
“准发达板块”与“发展中板块”
我们一提到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就说高得离谱,完全可以跟纽约、东京、香港比了,而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很低,这个悖论让中国房地产人都很纠结。如果懂得“中国即世界”,我们就能知道,中国即使是房地产行业,也要分块儿来讲。我们不能把整个中国跟一个欧洲国家比。事实上,中国光苏州一个城市的人口就跟瑞士差不多,所以拿苏州跟瑞士比就比较合适,如果拿整个中国跟瑞士比,那人均就没法比,就好比拿大海比小湖,容易对比出问题来。
中国的房地产也可以大概分成两个板块,一个以东南沿海及一线城市为主,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这个板块叫“准发达板块”。另一个叫做“发展中板块”,就是中西部地区,这个板块更大。
比的应该是家庭净资产
用购买力平价(注解见文章末尾)来说,可以认为“准发达板块”人均GDP大概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那么中国整个发达板块经济总量有多大?大概是30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单单一个上海的经济总量,就接近芬兰一个国家的量,相当于两个希腊了。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公共投入,像是地铁、高铁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都是参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比如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北京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这样看来,上海、北京正在跟纽约、东京这些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比肩,广州、深圳等也是一样,瞄准的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
再来看人均情况。如果按照纳税收入来比,中国人均收入很低,世界排名很靠后,甚至落后于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菲律宾、泰国这些国家。但中国的情况实际上是人为偏低,因为中国人的很多收入是没有计入纳税收入的,我们和其他国家不在一个同等可比较的范围内。深圳农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表面上看,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但在深圳人人都知道当地农民非常富裕,有好几套房子在出租,这些却都没纳入收入统计。这样比就显然不对了。
应该比什么呢?应该比家庭净资产,即家庭总资产减去负债。这么一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沿海板块的家庭净资产不比美国家庭差。去年的统计,美国中位家庭净资产约合60~70万人民币,而中国沿海板块家庭比这高多了,甚至城镇也跟这差不多。当然,美国有过度消费、过度借债的问题,而中国人很勤奋、很省钱。但即便这样,也是可比的。美国次贷,就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也给你贷款,而在中国则绝对不给你贷,当首付涨到3成甚至5成时,楼价却都不跌,这是解释为什么中国沿海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这其中很多疑问需要解开,否则房地产从业者都没有自信了。
两个板块间的互通与流动
中国同时存在着一个“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这使得中国的未来更有前途,因为“准发达板块”和“发展中板块”之间有人口流动。中国每年新参加工作的人口中,仅包括大学和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就将近130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比如捷克的人口。而由于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又减少了这种流动性的障碍。再加上高铁的四横四纵,连起整个中国,使得中国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
如果是一个小国家,例如瑞士以手表为主要产业,如果手表卖不动,国家就有可能出现问题。而中国有很大的腹地,像是现在“准发达板块”的生产成本高了,便可向“发展中板块”转移,富士康、TCL这类企业正在进行这种转移。中国的沿海“发达板块”带动内陆“发展中板块”,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强,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这就是中国的情况,不能简单地去跟其他国家做比较,要不然无法弄懂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国问题要有国际视野,但又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的语言模式和话语体系,这有利于目前中国解决自身问题。
注解: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又称相对购买力指标,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在经济学上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现行的货币汇率对于比较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产生误导,购买力平价汇率对于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较精准。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中国震撼读书心得体会
上一篇:关于一千零一夜150字读后感优质
下一篇:读书交流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