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档>范文大全>工作报告>工作报告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精选9篇)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1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

  (2)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等五人

  三、调查对象: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四、调查时间: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六、调查内容: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因此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己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该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该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该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该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该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能力,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八、调查结果分析: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能力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 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该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希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激情,乐观自信,有理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自我决策能力

  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组织管理能力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表明,不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九、调查总结与建议: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己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一定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天的大学校园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3

  学校:洛阳师范学院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杨 宇 阁

  第一部分:前言

  摘要: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第二部分: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2.4问卷调查的结果

  1. 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2. 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多选)

  3. 您将来想要到什么样的单位就业?(多选)

  4. 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什么?

  5. 您对上述地区的选择原因是什么?

  6. 如果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基层工作是否愿意?

  7. 你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8. 如果你现在去求职,你觉得你自己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9. 如果是自主创业,认为您最需要的是什么?

  10. 您所欲就业的类型是否与您的专业相符?

  11. 您认为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是什么?

  12. 请问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13. 你期望你毕业后的工作薪资是多少?

  2.5调查结论

  1.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关注度不够

  2.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就业形势不够了解

  3.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够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4.大学生的就业观仍需改善,

  5.学校、社会指导与辅助力度不够

  第三部分:调查分析

  3.1大学生就业现状认知与分析

  3.1.1大学生就业形势

  据了解,相对于“史上最难就业季”20xx年来说,220xx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名,相对去年增加28万,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预计“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220xx年高校就业人数高达810万;同时220xx年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有6.7万家倒闭,故此教育部表示,220xx年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

  220xx年,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同时也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20xx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220xx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3.1.2 13、20xx年的就业率分析

  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两头高中间低,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220xx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20xx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理科类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91.8%的就业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3.2 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64.7%的同学认为“应届毕业生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是最大的障碍,有45.2%的同学认为企业需要较高职业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对 专业面太窄的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30.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档次影响了未来就业,32.6%的同学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还有21.2%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来,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大学生自主能力和工作经验得到重视,但仍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

  当前各大学校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是为了锻炼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同时大学生利用假期休息等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收获经验。

  我们同学们处于一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来的要求,只能勉强适应其中的一、两条,有些同学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觉得能被看重的岗位,更谈不上熟练、精通这样的要求。

  3.3大学生就业的选择

  3.3.1工作岗位的选择

  根据调查结果,55.2%的毕业生选择了到工作稳定,福利相对较好的国有企业,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50.5%的毕业生选择先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

  关于工作岗位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毕业生选择的热门企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选择哪种企业,都要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3.2大学生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省会城市或发达地区这样的一二线城市在求职者的选择工作地点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中小城市,然后才是家乡县级城市,另有相对较少人表示愿意去西部相对发达地区,个别人选择其他地方如海外。

  选择工作地的主要标准:过半数的人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选标准。可见对于面林就业的学生而言,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生活条件,宜居程度等。

  这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

  3.3.3去基层工作意愿趋势

  调研结果显示明确愿意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求职者比例都有下降趋势,而表示可以考虑的比例却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求职者对于去基层工作的态度总体上视乎更模糊。

  3.4大学生毕业时的去向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52.2%的同学认为直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占16.4%超过想考研的人数14.4%,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10.2%求职考研两手准备,极少数人认为3.9%出国深造,也有人认为可以缓几年。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三起就开始忧心自己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了。摆在大家面前最为清晰的,是两条路:继续深造(考研/留学)和找工作。现在研究生扩招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千万不要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对于求职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包括对就业需求的了解,对应聘公司情况的调查,就业心态的调整等。要把握好就业的主动权,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就业前景。对于考研的同学,也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因为也许会错

  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也应该花点精力关注一下就业信息。

  3.5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有56.7%的学生认为 “亲自到用人单位应聘”是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有49.3%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网上中介或者学校网站”,这说明大学生正习惯于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而求得职位。另外有12.5%的学生首选“依靠父母、亲戚关系”获得就业,占25.3%的硕士和博士生选择由“学校推荐”。总之,概括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主要靠市场和父母的关系。从目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看,网上择业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作为一种就业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被大学生青睐。

  在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中介成为了一种潮流。网上求职 可以极大地缩短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在沟通中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就业,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在求职渠道上,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招聘会作为求职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3.6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64.5%的毕业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先就业,是要求大学生摈弃陈旧择业观念,即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态。通过先就业,在涉世之初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在社会竞争中发现机会,为以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7大学生期望月薪

  调研数据表明:近一半的求职者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间,22.1%的求职者期望在20xx-3000元之间,少数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或20xx元以下。

  尽管物价在上涨,但求职者期望的月薪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依旧保持与20xx年持平。

  第四部分:思考与建议

  4.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4.1.1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4.1.2就业容量小,就业人数多

  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高校的扩招、企业的改革、我国中小企业太少(日本1.25亿人但有中小企业660万个,而中国13亿人只有中小企业1100万个),就业容量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等众多的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1.3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自身认知度不高,

  社会实践能力缺乏,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够完善且有下降的趋势,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

  4.1.4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1.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导致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2.不当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从大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当前人才市场竞

  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4.1.5就业制度上存在障碍

  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

  4.1.6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关注意识不强

  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规划力度不够,同时现今中国的大学仍以学习为主,对于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实践的鼓励程度和推行程度都不够。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4.2大学生就业建议

  4.2.1学生层面

  1.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1) 正确就业定位。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要

  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

  2) 做到灵活就业。转变到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

  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

  3) 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寻找与自身条件

  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2.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完善

  1) 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人鱼资源的能力等。

  2) 加强社会实践。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

  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 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

  径,主动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自不易的就业机会。

  4.2.2学校方面

  1.改革教学过程与教育方法

  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改革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合各门各类知识,成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2.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

  3.召开就业讲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应多开展类似就业指导的讲座,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创业,进

  行教育改革。加大对社会市场状况的了解并将之用于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4.2.3企业方面

  1.招聘标准与程序的变动

  1)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为经验论、为学理论,摒弃用人歧视。

  2) 选人标准要合理。企业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

  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制定合理选人标准。

  3) 确定合理招聘程序。确定招聘考核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再按考

  核程序进行后,择优录用。

  2.与学校的合作

  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4.2.4政府方面

  1.就业措施变动与关注

  1) 政府则应该完善就业渠道与途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2) 应该增加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积极跟进报道大学生的就业情

  况,从而让大学生时时刻刻了解有关就业的相关情况,更好的做好就业规划。

  2.加强政策实施。

  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岗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关键是让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让大学生真正受益。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4

  学校:洛阳师范学院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杨 宇 阁

  第一部分:前言

  摘要: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第二部分:调查形式与结果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2.4问卷调查的结果

  1. 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2. 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多选)

  3. 您将来想要到什么样的单位就业?(多选)

  4. 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什么?

  5. 您对上述地区的选择原因是什么?

  6. 如果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基层工作是否愿意?

  7. 你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8. 如果你现在去求职,你觉得你自己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9. 如果是自主创业,认为您最需要的是什么?

  10. 您所欲就业的类型是否与您的专业相符?

  11. 您认为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是什么?

  12. 请问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13. 你期望你毕业后的工作薪资是多少?

  2.5调查结论

  1.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关注度不够

  2.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就业形势不够了解

  3.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够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4.大学生的就业观仍需改善,

  5.学校、社会指导与辅助力度不够

  第三部分:调查分析

  3.1大学生就业现状认知与分析

  3.1.1大学生就业形势

  据了解,相对于“史上最难就业季”20__年来说,220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名,相对去年增加28万,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预计“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220年高校就业人数高达810万;同时220年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有6.7万家倒闭,故此教育部表示,220年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

  220年,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同时也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20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220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3.1.2 13、14年的就业率分析

  20_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0__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两头高中间低,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220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2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理科类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91.8%的就业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3.2 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64.7%的同学认为“应届毕业生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是最大的障碍,有45.2%的同学认为企业需要较高职业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对 专业面太窄的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30.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档次影响了未来就业,32.6%的同学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还有21.2%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来,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大学生自主能力和工作经验得到重视,但仍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

  当前各大学校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是为了锻炼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同时大学生利用假期休息等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收获经验。

  我们同学们处于一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来的要求,只能勉强适应其中的一、两条,有些同学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觉得能被看重的岗位,更谈不上熟练、精通这样的要求。

  3.3大学生就业的选择

  3.3.1工作岗位的选择

  根据调查结果,55.2%的毕业生选择了到工作稳定,福利相对较好的国有企业,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50.5%的毕业生选择先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

  关于工作岗位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毕业生选择的热门企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选择哪种企业,都要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3.2大学生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省会城市或发达地区这样的一二线城市在求职者的选择工作地点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中小城市,然后才是家乡县级城市,另有相对较少人表示愿意去西部相对发达地区,个别人选择其他地方如海外。

  选择工作地的主要标准:过半数的人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选标准。可见对于面林就业的学生而言,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生活条件,宜居程度等。

  这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

  3.3.3去基层工作意愿趋势

  调研结果显示明确愿意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求职者比例都有下降趋势,而表示可以考虑的比例却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求职者对于去基层工作的态度总体上视乎更模糊。

  3.4大学生毕业时的去向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52.2%的同学认为直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占16.4%超过想考研的人数14.4%,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10.2%求职考研两手准备,极少数人认为3.9%出国深造,也有人认为可以缓几年。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三起就开始忧心自己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了。摆在大家面前最为清晰的,是两条路:继续深造(考研/留学)和找工作。现在研究生扩招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千万不要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对于求职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包括对就业需求的了解,对应聘公司情况的调查,就业心态的调整等。要把握好就业的主动权,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就业前景。对于考研的同学,也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因为也许会错

  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也应该花点精力关注一下就业信息。

  3.5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有56.7%的学生认为 “亲自到用人单位应聘”是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有49.3%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网上中介或者学校网站”,这说明大学生正习惯于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而求得职位。另外有12.5%的学生首选“依靠父母、亲戚关系”获得就业,占25.3%的硕士和博士生选择由“学校推荐”。总之,概括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主要靠市场和父母的关系。从目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看,网上择业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作为一种就业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被大学生青睐。

  在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中介成为了一种潮流。网上求职 可以极大地缩短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在沟通中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就业,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在求职渠道上,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招聘会作为求职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3.6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64.5%的毕业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先就业,是要求大学生摈弃陈旧择业观念,即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态。通过先就业,在涉世之初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在社会竞争中发现机会,为以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7大学生期望月薪

  调研数据表明:近一半的求职者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间,22.1%的求职者期望在20__-3000元之间,少数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或20__元以下。

  尽管物价在上涨,但求职者期望的月薪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依旧保持与20__年持平。

  第四部分:思考与建议

  4.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4.1.1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4.1.2就业容量小,就业人数多

  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高校的扩招、企业的改革、我国中小企业太少(日本1.25亿人但有中小企业660万个,而中国13亿人只有中小企业1100万个),就业容量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等众多的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1.3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自身认知度不高,

  社会实践能力缺乏,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够完善且有下降的趋势,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

  4.1.4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1.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导致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2.不当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从大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当前人才市场竞

  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4.1.5就业制度上存在障碍

  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

  4.1.6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关注意识不强

  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规划力度不够,同时现今中国的大学仍以学习为主,对于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实践的鼓励程度和推行程度都不够。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4.2大学生就业建议

  4.2.1学生层面

  1.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1) 正确就业定位。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要

  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

  2) 做到灵活就业。转变到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

  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

  3) 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寻找与自身条件

  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2.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完善

  1) 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人鱼资源的能力等。

  2) 加强社会实践。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

  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 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

  径,主动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自不易的就业机会。

  4.2.2学校方面

  1.改革教学过程与教育方法

  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改革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合各门各类知识,成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2.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

  3.召开就业讲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应多开展类似就业指导的讲座,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创业,进

  行教育改革。加大对社会市场状况的了解并将之用于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4.2.3企业方面

  1.招聘标准与程序的变动

  1)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为经验论、为学理论,摒弃用人歧视。

  2) 选人标准要合理。企业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

  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制定合理选人标准。

  3) 确定合理招聘程序。确定招聘考核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再按考

  核程序进行后,择优录用。

  2.与学校的合作

  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4.2.4政府方面

  1.就业措施变动与关注

  1) 政府则应该完善就业渠道与途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2) 应该增加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积极跟进报道大学生的就业情

  况,从而让大学生时时刻刻了解有关就业的相关情况,更好的做好就业规划。

  2.加强政策实施。

  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岗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关键是让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让大学生真正受益。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篇5

  题目

  系 别: 计算机系

  班 级: 通信0803

  姓 名: 朱回

  学 号:

  20年7 月5 日

  前言:“就业”是大学毕业生面对市场进行自我定位,从而自主选择职业的过程。

  在中国,随着“婴儿潮”和“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使该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并被赋予了多层次的社会意义。

  通过宏观层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收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产生发化;新职位的涌现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断增加;高校虽然在扩招,但学科的重复建设,以及扩招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都在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

  就业市场供求双方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高校因自身体制限制而对行业发化和市场要求的反应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和压力。就此,我们小组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调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了解和看法,更好的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二、调查对象与手段

  1、调查对象:湖南科技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

  2、调查手段: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湖南科技学

  院校园内随机选择学生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调查时间:20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调查内容

  大学生多当今就业形势的看法,根据当今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方向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13个问题。(见附一)

  五、调查结果

  六、调查结果思考

  1、对就业信息关注

  在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程度都很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精选9篇)就业形势调研报告篇1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图文

  •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10篇

    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模板10篇师德标兵个人典型事迹材料400字有哪些?事迹材料可分为个人事迹材料和集体事迹材...

  •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10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怎么写?通过输送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帮助...

  •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

    写实习报告心得(优秀范文10篇)心得可以分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他人提供参考和借鉴。写实习报告心得怎么写,这...

  •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

    2023年最美消防员事迹材料(15篇)消防员是社会中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展现了无私奉献、勇敢无畏的精神,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