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光寺导游词
宝光寺导游词(精选5篇)
宝光寺导游词 篇1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都宝光寺。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宋云蝶。大家能在这个炎热的七月来到宝光寺,定是被它宝光寺位於四川成都市北郊新都县境内。始建於东汉,随代称“大石寺”。宝光寺为成都三大伽蓝之一,又被称为“四川佛教丛林之冠”。的美所吸引吧。的确,宝光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圣地之
一。好了,耳闻不如目见,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
一
大家一定都希望自己及家人福星高照吧。那就千万不要错过眼前的福字照壁了。宝光寺 的福字照壁 的两旁为“福田广种,寿域同登”的四字对联。“福田”,佛门是我们广种福田的地方,这是从因果上讲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四十二章经》讲:我们布施百个无依无靠的乞讨者,不如布施一个小沙弥。为什么?因为他已发心修善,广种福田,续佛慧命者。“寿域”指太平盛世。全联的意思是劝化人们认因名果,广种福田增福德,和谐社会太平世。照壁背面正中,嵌有一个二尺见方的红色“福”字,福字照壁由此得名。据说,人们在离照壁几丈远的山门口,闭着眼睛,伸出手掌,跨步前行,能摸着“福”字的便有福气;若能摸着“福田”(福字右下的田字)更有运气,因为田能生长棉麻稻麦,使你丰衣足食。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去摸一摸,说不定真会被褔光普照哦。
二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宝光寺的第一大殿——山门殿。此殿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嗯,也许大家会问,这里地处成都平原,一马平川,怎会有山门之说呢?原因有其二:古时的寺庙大多依山而建,从山脚依次向山顶修建,宝光寺为了体现佛教“众生平等”的观念,所以名为山门殿;另一种说法为“山”通一二三四的“三”,即三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此外,三门一般不随便开放,只有地位之尊之人才可开门迎接。好,请抬头向上看。大家头上的这块匾——宝相光明 ,此匾作者为国名党元老于右任,他巧妙地将“宝光”两字嵌入其中,寓意深刻。再看看两边的哼哈二将,他们神情肃穆,忠于职守。请大家继续往前走,然后往两边看,左侧的这位为明两朝首辅杨廷和,也是杨升庵的父亲:右侧的这位为杨升庵,可谓是咱们新都人民的骄傲了,他23岁高中状元,在文学方面造诣颇高,如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就出自他之手。但他因“议大礼”事件被流放云南,其也用渊博的学识为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中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
游览完山门殿,那么,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建于清同治二年.大家抬头看看头上刻有“一代禅宗”的牌匾,请注意这个“代”字,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写法,它点点在了下面,为何?这就好比河南承德避暑山庄的“避”字一样,是作者邓锡侯即兴创作的,不过,我们也可理解为邓锡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往中间瞧瞧,弥勒佛笑迎八方客,多么和蔼呀。大家在看看两边的对联“何处此身容入座,与君相见又前缘”,的确,能相聚在一起,实属不易呀。好,请大家往四处看,映入您眼中的是四大天王。 四天王的形象,在各个时代,各地寺庙所塑的不完全一致。现在宝光寺所塑四天王形象为:东方持国天王,白脸,抱碧玉琵琶,弹琵琶调弦,职调;南方增长天王,青脸,持青光宝剑,舞剑生风,职风;西方广目天王,红脸,握混元珠伞,撑伞避雨,职雨;北方多闻天王,黄脸,托黄金宝塔,塔镇妖魔,使其归顺,职顺。因此,在科技落后,靠天吃饭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祈求“护世四天王“保护世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面的为尊胜幢。它有八面,寓意着八方富饶。曾毁于正德年 ”。间,又在同治二年修缮完整。 四
现在伫立在我们眼前的是有“东方比萨斜塔”之称的舍利塔。宝光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则是宝光寺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唐僖宗时,距今有千余年历史。它位于该寺天王殿与七佛殿之间,现存为方形密檐式十三级,高约30米,每级四面各嵌佛像3座。全塔共有铜、石、玉雕造的佛像140尊,塔底护以石,底层正面龛内塑释迦牟尼座像。每级翘悬铜质风四个,舍利子十三粒。 相传在唐僖宗年间,他曾为了躲避黄巢起义而住进了宝光寺。一天夜里,他久久不能入睡,在夜里看见下放出祥光,于是命人掘地三尺,挖出了13颗舍利子,遂改寺名为“宝光寺”,名此塔为“无垢净观舍利塔”。大家再仔细看看塔身,会发现从第七层开始塔微微向西倾斜。在1999年,来宝光寺参观时,也同样发现了这一点。不知是 冥冥注定,7月,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政治决策。另外,此他也保留了我国早期寺庙建筑中“寺塔一体,塔居中心”的典型布局,,体现了宝光寺作为长江上游四大古刹之一的重要地位。
五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七佛宝殿。宽五间,深四间,单檐 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 石础,是寺内唯一的唐僖宗时的遗物。明代 状元杨升庵曾以此础题诗曰: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莲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业狩,王气遥从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 杜鹃哀,始知蜀道蒙驾,不及胡僧渡海杯。殿内三龛高五十公分的 须弥座上,供世间庆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多宝如来、 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七佛立像,分别高4.4米和3.1米,神态壮严,造型宏伟,有较高艺术价值。佛龛前供1.36米 汉白玉座卧佛,系1991年 缅甸佛教徒捐赠。此殿为清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真印和尚募建。里面供奉的是释加牟尼及他的六位老师。各位游客,由此可见,尊师信道在古代也就有了并传播下来。
六 如果说心脏对人的重要不言而喻,那么,大雄宝殿对一座古寺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宝光寺的核心——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高五丈,广五楹,面积七百平方米,清笑宗印密初建,乾隆年间恢章和尚改建,道光年间妙胜和尚重建。全殿用四十二根石柱支撑,雄伟壮严。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位于最中间的这幅对联很有名--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这意在告诉我们:人只是万物中的一员,要心怀友善,上善若水。
七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藏经楼。藏经楼全寺最大的一座殿堂,高17米、宽40米、深18米,全是石柱支撑,为该寺杰出建筑之一,清道光年间妙胜和尚修建。上为藏经楼,贮有 敦煌藏经四十三册, 房山石经二十二册,北藏经和频伽藏经各一部,共七百二十八函,七千二百八十卷。殿中供千手 观世音菩萨像。四壁有诸天画像,画工精细,充分体现了清代艺术风格。藏经楼楼下为说法堂,乃历代方丈说法处。此外呢,这里还藏有贝叶经,贝叶经与优昙花、舍得子并称为“宝光三宝”。因此可见,咱们宝光寺是一个文物丰富的佛教圣地。
八
来到宝光寺,最为普遍的一件事就是数罗汉了。各位旅客,别急,我们现在正处于罗汉堂,看到了吗,这里共有577尊罗汉罗汉堂建于 清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我国 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 泥塑罗汉堂。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 梁武堂大同六年(1540年)的千佛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础,元代金银粉书《 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 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
宝光寺罗汉堂是 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 北京碧器寺、 苏州西园寺、 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 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 观音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 的孔雀明王、中央的 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罗汉堂内塑像到底有多少?按照常人习惯,都说是五百尊。但是,当以三身佛左侧的“第一阿若桥陈如尊者”数起,由外层到内层,一直数到“第五百愿事众尊者”后,还剩下居于“十”字上的三佛、六菩萨、十八罗汉 、五十祖师。故塑像共计为五百七十七尊。好了,大家快去数数吧。数的方法是数虚岁哦。
后记总结
感谢各位游客今天能听我讲解,我的说辞不是特别好,还望大家多多包涵。希望宝光寺给大家带来的感受不会让大家失望,再次感谢大家来到新都,来到宝光寺。谢谢。祝大家旅行愉快。
宝光寺导游词 篇2宝光寺在全国有三座:北京通州、黑龙江宝清县和四川成都市内。成都宝光寺在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我国历史悠久、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也是四川保存得最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族重点寺院。
成都宝光寺始建于东汉。根据终南山道定律师撰《集神漩塔寺三宝感通录》记载:隋代,蜀王杨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诜禅师遂于石上建九级浮图。是时,每有旱涝,官民于此礼拜祈雨,轧有灵应,故寺名“大石”,塔名“福感”。隋代名“大石寺”并建有寺塔名“福感塔”。宝光寺至今保存着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仿印度建筑布局来看,这座寺院最迟建于隋代,《集神漩塔寺三宝感通录》的记载是可信的。
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李炎下令拆毁天下大寺4千6百余所,小寺4万余所,宝光寺与“福感塔”均被拆毁。宣宗大中元年(847),宝光寺得以恢复,但宝光塔未重建。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日(公元881年元月8日),黄巢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在五百神策军的保护下南逃入蜀。中和元年五月(881年7月)僖宗路经新都,曾“驻跸”宝光寺。后来,觉得这里环境很好,又距成都不远,便在寺后修建行宫。行宫露台的两个柱础现存于寺内七佛殿前廊柱下。唐中和三年(883)三月初八日,僖宗幸蜀已近三年。据说有天晚上,他见福感塔废址下放出祥光,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李炎下令拆毁天下大寺4千6百余所,小寺4万余所,“大石寺”难免劫难,“福感塔”也被摧毁。唐大中元年(847),宝光寺得以恢复,但宝光塔尚未重修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日(即公元881年元月8日),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便问奉旨随行的彭州九陇山的高僧知玄(后来封为悟达国师)悟达回答说:“此乃舍利放光,为祥瑞之兆,今黄巢已平,陛下可回长安了”。僖宗大喜,叫人挖掘,果然在塔宫内发现石函,函内有佛舍利十三粒,晶明莹彻,光彩照人。于是,僖宗命悟达国师重修宝塔,扩建佛寺。寺成后赐名“宝光寺”,宝塔取名为“无垢净光宝塔”。
成都宝光寺的寺和塔名一直沿用至今。但从1996年5月在寺内出土的唐代《施衣功德碑》最新资料表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这里已经叫宝光寺了。寺中的佛塔,亦称“宝光塔”。
宋代,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国师)开法于成都昭觉寺。徽宗大观三年(1109)又住持宝光寺,并拓展寺庙规模,请宋徽宗敕赐宝光寺名“大觉寺”。据清道光碑刻《宝光禅院创建重修端末记》称:“宋圆悟禅师修持说法,接众数千”。使此寺进入了宋代的极盛时期。
元代,寺庙一度残破。明初,石子美等人捐资培修,复名“宝光寺”。永乐十一年(1413),心空和尚在寺内建造尊胜陀罗尼咒石经幢,后来寺庙毁于火灾。明正德年间(1506—1521),宝光寺经当朝首辅大学士杨廷和与翰林院修撰、新都状元杨升庵父子二人捐修,殿宇备极宏丽。
成都宝光寺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遭到毁损。清唐熙九年(1670),四川梁山县双桂堂破山和尚派他的弟子笑宗印密禅师来到宝光寺,新都县知县毕成英及地方缙绅的支持下,剪荆伐棘,重兴道场,被称为清代宝光寺中兴第一代老和尚。从康熙到光绪的两百多年间,由于不断培修扩建,宝光寺一跃而起,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舍”。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即所谓“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
民国年间,宝光寺一直保持了佛教禅宗大丛林的崇高地位。寺内方丈和尚无穷和贯一在国内佛教界颇有影响,而在成都“四大精舍”间,宝光寺尤以执行禅门清规而闻名。当时在挂单僧人中,流传着这样顺口溜:“要吃喝,到昭觉;要赶场,到草堂;要关猪,到文殊;要坐香,到宝光”。峨眉山僧人,一半以上都是在宝光寺受的戒,因此,宝光寺有“峨半堂”之称。
一六年,宝光寺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内许多寺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宝光寺的殿堂、佛像、匾联、书画等文物古迹基本无毁损,成为“文革”中一大奇迹。宝光寺现任方丈为意寂法师,俗名傅世立,重庆市开县人。
成都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他不但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每年朝拜者在百万人次以上,而且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保存“寺庙一体,塔踞中心”早期佛寺典型布局的寺庙,也是经历“文革”劫难后保护最完整、收藏文物最丰富的禅宗丛林之一。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
成都宝光寺山门创于乾隆年间,除供护法神、金刚力士等寺庙共有神祗外,还供有明代首辅大学士杨廷和其子翰林院修撰、著名才子状元杨升庵父子和塑像,以纪念其助修宝光寺之功德。
成都宝光寺天王殿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道光十年(1830)重建。中供弥勒佛,两侧供四大天王,殿檐悬“一代禅宗”匾额。殿后因有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石刻《尊胜陀罗尼咒》经幢,故此殿又名尊胜殿。
成都宝光寺舍利塔
位于天王殿与七佛殿之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保存“寺庙一体,塔踞中心”的建筑格局。隋代为木塔,“木浮图九级”,名“福感塔”。塔下有一殿。唐僖宗中和年间高僧知玄奉旨重建宝塔,改名为“无垢净宝光塔”,已历千余年,其间屡有残破,屡有培修。现为密檐式十三级四面砖塔,高约二十公尺,每级四面各嵌佛像三座。塔底护以石,底层正面龛内塑释迦牟尼座像。对联为“寺镇牟尼青色宝,山飞舍利紫霞光”,为现代高僧太虚大师撰书。每级翘悬铜质风四个,全塔供铜、石、玉等质料雕铸造的佛像一百四十尊,舍利子十三粒。塔刹冠以金铜宝顶,映日夺目,是佛教著名圣迹之一。清初著名高僧、宝光寺中兴第一代老和尚笑宗印密曾赋诗赞曰:“宝塔凌空利似剑,几经鏖战圃周唐。清平天下无能及,留与业作栋梁”。
成都宝光寺七佛殿
宽五间,深四间,单檐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是寺内唯一的唐僖宗时的遗物。明代才子状元杨升庵曾以此础题诗曰:“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莲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业狩,王气遥从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驾幸,不及胡僧渡海来”。殿内三龛高五十公分的须弥座上,供世间庆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七佛立像,分别高4.4米和3.1米,神态壮严,造型宏伟,有较高艺术价值。佛龛前供1.36米汉白玉卧佛,系1991年缅甸佛教徒捐赠。此殿为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真印和尚募建。
成都宝光寺大雄宝殿
高五丈,广五楹,面积七百平方米,清笑宗印密初建,乾隆年间恢章和尚改建,道光年间妙胜和尚重建。全殿用四十二根石柱支撑,雄伟壮严。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
成都宝光寺藏经楼
全寺最大的一座殿堂,高17米、宽40米、深18米,全是石柱支撑,为该寺杰出建筑之一,清道光年间妙胜和尚修建。上为藏经楼,贮有敦煌藏经四十三册,房山石经二十二册,北藏经和频伽藏经各一部,共七百二十八函,七千二百八十卷。殿中供千手观世音菩萨像。四壁有诸天画像,画工精细,充分体现了清代艺术风格。藏经楼楼下为说法堂,乃历代方丈说法处。
成都宝光寺念佛堂
位于寺院东侧自南向北的极乐堂后面,堂高10米,宽九楹,清同治年间真印和尚建。堂中有石舍利塔一座,高约5.5米,直径2米,由三块巨石镂空雕成,呈六方宫殿式。塔内精细地雕刻有以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为中心的各式各样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六根石上盘以飞龙,造形生动。整个石塔玲珑剔透,是寺内艺术价值较高的雕刻之一,相传为清代三个名工历时三年刻成。历代住持皆以此作净土宗道场、宝光寺最有价值的之处是罗汉堂。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其中还有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形象。他们分别被塑成第295阇夜多尊者和第360直德福尊者。因康熙出天花脸上留下麻子,塑像的脸上也记得下了5个“梅花”状麻点,真可谓“写实”。这些罗汉塑像或喜或愁,或怒或嗔,或坐或立,神情不一,姿态各异,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它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器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
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观音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所以有种说法:宝光寺的罗汉数不清。其实,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罗汉,共计为五百七十七尊。宝光寺罗汉堂的五百罗汉从何处而来?相传唐代眉州青神县出了一位高僧罗讵那,俗名罗尧运,他说法的道场在青神中岩。后来他带了五百弟子从四川到浙江天台山。据说,这五百弟子就是五百罗汉显化人间的。因此,宝光寺罗汉堂的对联说:“此处即是天台,像显阿罗五百。 清道光末年,宝光寺妙胜禅师共聘请了三批塑师:属于北派的陕西帮、属于南派的川西帮和川东帮。陕西帮塑的罗汉头部肥大,肌肉丰满,造型奇特,别有情趣。川西帮和川东帮风格相近,塑的罗汉头部适中,表情自然,造型不同于一般的菩萨像,而更多地体现了雕塑艺术的高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性格。川西帮领头的姓周,他技艺高超,憨厚朴实,将毕生精力都放在塑菩萨和教徒弟上,到了中年尚无子息。可以说,罗汉堂内技艺精湛的罗汉塑像,是中国南、北两种流派的民间塑师汇聚一堂、分工合作、各显神通的产物,可谓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
成都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1540)的舍利铜鼎千佛碑陶塔;唐开元二十九年(741)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的遗础,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龙虎瓶、均窑瓶、鹦鹉图、五马图和徐悲鸿《奔马》图等珍贵文物。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一九四一年三月十九日,冯玉祥来寺以及附近紫霞山游览。写有两首著名的“丘八诗”。其中咏紫霞山大楠树云:“高者六七丈,叶茂根本固;树头最特别,各不相连属;此株与彼株,分得清清楚”;《宝光寺》诗开头:“宝光寺,在新都,庙子大,柱子粗”,为宝光寺人文景观增添一番别趣。
宝光寺导游词 篇3宝光寺位于成都北郊18公里处新都县城。从成都出发,沿川陕路前行十六公里,约半小时的路程,便可见一座红墙环绕,佛塔凌空,竹树掩映的高大古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新都宝光寺。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
宝光寺坐落于新都县内,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是公认的成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教寺庙,每年前往游览、朝拜者在百万人次以上。宝光寺始建于东汉,历经战火,几度重修,终成今日之规模。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为"宝光寺",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改塔名为"无垢净观舍利宝塔",又称宝光塔。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整体结构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
罗汉堂结构
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其中还有康熙、乾隆塑像分别一尊。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1540年)的千佛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础,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
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观音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的孔雀明王、中央的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罗汉堂内塑像到底有多少?按照常人习惯,都说是五百尊。但是,当以三身佛左侧的“第一阿若桥陈如尊者”数起,由外层到内层,一直数到“第五百愿事众尊者”后,还剩下居于“十”字上的三佛、六菩萨、十八罗汉、五十祖师。故塑像共计为五百七十七尊。
宝光寺导游词 篇4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都宝光寺。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宋云蝶。大家能在这个炎热的七月来到宝光寺,定是被它宝光寺位於四川成都市北郊新都县境内。始建於东汉,随代称“大石寺”。宝光寺为成都三大伽蓝之一,又被称为“四川佛教丛林之冠”。的美所吸引吧。的确,宝光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圣地之
一。好了,耳闻不如目见,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
一
大家一定都希望自己及家人福星高照吧。那就千万不要错过眼前的福字照壁了。宝光寺 的福字照壁 的两旁为“福田广种,寿域同登”的四字对联。“福田”,佛门是我们广种福田的地方,这是从因果上讲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四十二章经》讲:我们布施百个无依无靠的乞讨者,不如布施一个小沙弥。为什么?因为他已发心修善,广种福田,续佛慧命者。“寿域”指太平盛世。全联的意思是劝化人们认因名果,广种福田增福德,和谐社会太平世。照壁背面正中,嵌有一个二尺见方的红色“福”字,福字照壁由此得名。据说,人们在离照壁几丈远的山门口,闭着眼睛,伸出手掌,跨步前行,能摸着“福”字的便有福气;若能摸着“福田”(福字右下的田字)更有运气,因为田能生长棉麻稻麦,使你丰衣足食。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去摸一摸,说不定真会被褔光普照哦。
二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宝光寺的第一大殿——山门殿。此殿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嗯,也许大家会问,这里地处成都平原,一马平川,怎会有山门之说呢?原因有其二:古时的寺庙大多依山而建,从山脚依次向山顶修建,宝光寺为了体现佛教“众生平等”的观念,所以名为山门殿;另一种说法为“山”通一二三四的“三”,即三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此外,三门一般不随便开放,只有地位之尊之人才可开门迎接。好,请抬头向上看。大家头上的这块匾——宝相光明 ,此匾作者为国名党元老于右任,他巧妙地将“宝光”两字嵌入其中,寓意深刻。再看看两边的哼哈二将,他们神情肃穆,忠于职守。请大家继续往前走,然后往两边看,左侧的这位为明两朝首辅杨廷和,也是杨升庵的父亲:右侧的这位为杨升庵,可谓是咱们新都人民的骄傲了,他23岁高中状元,在文学方面造诣颇高,如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就出自他之手。但他因“议大礼”事件被流放云南,其也用渊博的学识为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中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
游览完山门殿,那么,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建于清同治二年.大家抬头看看头上刻有“一代禅宗”的牌匾,请注意这个“代”字,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写法,它点点在了下面,为何?这就好比河南承德避暑山庄的“避”字一样,是作者邓锡侯即兴创作的,不过,我们也可理解为邓锡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往中间瞧瞧,弥勒佛笑迎八方客,多么和蔼呀。大家在看看两边的对联“何处此身容入座,与君相见又前缘”,的确,能相聚在一起,实属不易呀。好,请大家往四处看,映入您眼中的是四大天王。 四天王的形象,在各个时代,各地寺庙所塑的不完全一致。现在宝光寺所塑四天王形象为:东方持国天王,白脸,抱碧玉琵琶,弹琵琶调弦,职调;南方增长天王,青脸,持青光宝剑,舞剑生风,职风;西方广目天王,红脸,握混元珠伞,撑伞避雨,职雨;北方多闻天王,黄脸,托黄金宝塔,塔镇妖魔,使其归顺,职顺。因此,在科技落后,靠天吃饭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祈求“护世四天王“保护世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面的为尊胜幢。它有八面,寓意着八方富饶。曾毁于正德年 ”。间,又在同治二年修缮完整。 四
现在伫立在我们眼前的是有“东方比萨斜塔”之称的舍利塔。宝光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则是宝光寺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唐僖宗时,距今有千余年历史。它位于该寺天王殿与七佛殿之间,现存为方形密檐式十三级,高约30米,每级四面各嵌佛像3座。全塔共有铜、石、玉雕造的佛像140尊,塔底护以石,底层正面龛内塑释迦牟尼座像。每级翘悬铜质风四个,舍利子十三粒。 相传在唐僖宗年间,他曾为了躲避黄巢起义而住进了宝光寺。一天夜里,他久久不能入睡,在夜里看见下放出祥光,于是命人掘地三尺,挖出了13颗舍利子,遂改寺名为“宝光寺”,名此塔为“无垢净观舍利塔”。大家再仔细看看塔身,会发现从第七层开始塔微微向西倾斜。在1999年,来宝光寺参观时,也同样发现了这一点。不知是 冥冥注定,7月,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政治决策。另外,此他也保留了我国早期寺庙建筑中“寺塔一体,塔居中心”的典型布局,,体现了宝光寺作为长江上游四大古刹之一的重要地位。
五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七佛宝殿。宽五间,深四间,单檐 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 石础,是寺内唯一的唐僖宗时的遗物。明代 状元杨升庵曾以此础题诗曰: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莲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业狩,王气遥从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 杜鹃哀,始知蜀道蒙驾,不及胡僧渡海杯。殿内三龛高五十公分的 须弥座上,供世间庆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多宝如来、 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七佛立像,分别高4.4米和3.1米,神态壮严,造型宏伟,有较高艺术价值。佛龛前供1.36米 汉白玉座卧佛,系1991年 缅甸佛教徒捐赠。此殿为清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真印和尚募建。里面供奉的是释加牟尼及他的六位老师。各位游客,由此可见,尊师信道在古代也就有了并传播下来。
六 如果说心脏对人的重要不言而喻,那么,大雄宝殿对一座古寺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我们现在就来到了宝光寺的核心——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高五丈,广五楹,面积七百平方米,清笑宗印密初建,乾隆年间恢章和尚改建,道光年间妙胜和尚重建。全殿用四十二根石柱支撑,雄伟壮严。殿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位于最中间的这幅对联很有名--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这意在告诉我们:人只是万物中的一员,要心怀友善,上善若水。
七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在藏经楼。藏经楼全寺最大的一座殿堂,高17米、宽40米、深18米,全是石柱支撑,为该寺杰出建筑之一,清道光年间妙胜和尚修建。上为藏经楼,贮有 敦煌藏经四十三册, 房山石经二十二册,北藏经和频伽藏经各一部,共七百二十八函,七千二百八十卷。殿中供千手 观世音菩萨像。四壁有诸天画像,画工精细,充分体现了清代艺术风格。藏经楼楼下为说法堂,乃历代方丈说法处。此外呢,这里还藏有贝叶经,贝叶经与优昙花、舍得子并称为“宝光三宝”。因此可见,咱们宝光寺是一个文物丰富的佛教圣地。
八
来到宝光寺,最为普遍的一件事就是数罗汉了。各位旅客,别急,我们现在正处于罗汉堂,看到了吗,这里共有577尊罗汉罗汉堂建于 清咸丰元年(1851年),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我国 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 泥塑罗汉堂。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 梁武堂大同六年(1540年)的千佛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础,元代金银粉书《 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 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
宝光寺罗汉堂是 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 北京碧器寺、 苏州西园寺、 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 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罗汉知多少有人说,宝光寺的罗汉是数不清的。因罗汉堂建筑结构奇特,塑像纵横交错,道路四通八达,宛若一座迷宫。前来数罗汉的人往往又为千奇百怪的塑像所吸引,边数边看,数来数去,结果总不一样。若要数清罗汉堂共有多少塑像,必须知道它的建筑结构。
罗汉堂为抬梁式木石构架的正方形建筑,九进九楹,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因内有四个天井,故其平面呈“田”字形。罗汉堂中央,屋面作穹窿状升起,宽阔的空间矗立着一尊高约六米,有二十八个头、五十六只手、一百九十六只眼的 观音塑像。其他塑像围绕“田”字,内外四层,中以“十”字相连,使得通道回环曲折,更觉堂内气象宏深、变化莫测。但是,塑像的安排很有规律。它以进门 的孔雀明王、中央的 观音菩萨,里壁的三身佛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前后呼应,内外协调,每层每排均有定数。
罗汉堂内塑像到底有多少?按照常人习惯,都说是五百尊。但是,当以三身佛左侧的“第一阿若桥陈如尊者”数起,由外层到内层,一直数到“第五百愿事众尊者”后,还剩下居于“十”字上的三佛、六菩萨、十八罗汉 、五十祖师。故塑像共计为五百七十七尊。好了,大家快去数数吧。数的方法是数虚岁哦。
后记总结
感谢各位游客今天能听我讲解,我的说辞不是特别好,还望大家多多包涵。希望宝光寺给大家带来的感受不会让大家失望,再次感谢大家来到新都,来到宝光寺。谢谢。祝大家旅行愉快。
宝光寺导游词 篇5新都宝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
宽五间,深四间,单檐歇山式,殿前檐柱下有两个浮雕盘龙石础,是寺内唯一的唐僖宗时的遗物。明代状元杨升庵曾以此础题诗曰: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莲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业狩,王气遥从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驾,不及胡僧渡海杯。殿内三龛高五十公分的须弥座上,供世间庆大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多宝如来、宝胜如来、妙色身如来、广博身如来、离怖畏如来、阿弥陀如来等七佛立像,分别高4.4米和3.1米,神态庄严,造型宏伟,有较高艺术价值。佛龛前供1.36米汉白玉卧佛,系1991年缅甸佛教徒捐赠。此殿为清咸丰20xx年(1861)真印和尚募建。
宝光寺位于成都北郊18公里处新都县城。从成都出发,沿川陕路前行16公里,约半小时的路程,便可见一座红墙环绕,佛塔凌空,竹树掩映的高大古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新都宝光寺。
元代,寺庙一度残破。明初,石子美等人捐资培修,复名宝光寺。永乐20xx年(1413),心空和尚在寺内建造尊胜陀罗尼咒石经幢,后来寺庙毁于火灾。明正德年间(1506-1521),宝光寺经当朝首辅大学士杨廷和与翰林院修撰、新都状元杨升庵父子二人捐修,殿宇备极宏丽。
山门。创于乾隆年间,内供设法神、金刚力士和明代县人杨廷和杨升庵塑像。
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中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
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但无信史可考。隋代名“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880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并命悟达国师重修庙宇,唐僖宗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
但从这里至今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看来,这座寺院最迟建于隋代,当时是否叫宝光寺尚无法稽考。
但从1996年5月在寺内出土的唐代《施衣功德碑》最新资料表明,唐玄宗开元20xx年(741),这里已经叫宝光寺了。
寺中的佛塔,名称宝光塔。四川省新都是镶嵌在成都平原上的一颗明珠,距成都市区18公里,为古蜀国三都之一。宝光寺坐落于新都县内,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是公认的成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收藏文物最丰富的一座佛教寺庙,每年前往游览、朝拜者在百万人次以上。宝光寺始建于东汉,历经战火,几度重修,终成今日之规模。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为"宝光寺",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改塔名为"无垢净观舍利宝塔",又称宝光塔。宝光塔微向西斜,素有"东方斜塔"之称。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
唐会昌5年(845),唐武宗李炎下令拆毁天下大寺4千6百余所,小寺4万余所,宝光寺难免劫难,宝光塔也被摧毁。唐大中元年(847),宝光寺得以恢复,但宝光塔尚未重修。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日(881),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在五百神策军的保护下南逃入蜀。中和元年五月(881)僖宗路经新都,曾“驻跸”于宝光寺。后来,他觉得这里环境很好,又距成都不远,便在寺后修建行宫(行宫露台的两个柱础现存于七佛殿前廊柱下)。唐僖宗平生崇信佛教,到了成都,他立即派郭尊泰捧着皇帝的“玺书”,迎请隐居在彭州九陇山的高僧知玄(即悟达国师)到僖宗驾前随行。
唐中和3年(883)三月初八日,僖宗幸蜀已近三年。据说这天晚上,他在行宫闷闷不乐,夜不成眠,便到寺中散步。忽然,他见宝光塔废墟上霞光迸射,便惊惶失措地问悟达国师是怎么回事?悟达回答说:“此乃舍利放光,为祥瑞之兆,今黄巢已平,陛下可回长安了”。僖宗大喜,叫人挖掘,果然在塔宫内发现石函,函内有佛舍利十三粒,晶明莹彻,光彩照人。于是,僖宗命悟达国师重修宝塔,扩建佛寺。宝塔取名为无垢净光宝塔,佛寺仍名宝光寺。当时寺内有僧众一千余人,“蜀中之梵宫佛院未有盛于此者”。因此,悟达国师被尊为宝光寺唐代的开山祖师。
宋代,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国师)开法于成都昭觉寺。大观3年(1109)又住持宝光寺,并拓展寺庙规模,请宋徽宗敕赐宝光寺名大觉寺。据清道光碑刻《宝光禅院创建重修端末记》称:“宋圆悟禅师修持说法,接众数千”。使此寺进入了宋代的极盛时期。
宝光寺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遭到毁损。清康熙9年(1670),四川梁山县双桂堂破山和尚派他的弟子笑宗印密禅师来到宝光寺,新都县知县毕成英及地方缙绅的支持下,剪荆伐棘,重兴道场,被称为清代宝光寺中兴第一代老和尚。
从康熙到光绪的两百多年间,由于不断培修扩建,宝光寺一跃而起,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即所谓“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是也。
民国年间,宝光寺一直保持了佛教禅宗大丛林的崇高地位。寺内方丈和尚无穷和贯一在国内佛教界颇有影响,而在成都“四大精蓝”间,宝光寺尤以执行禅门清规而闻名。
当时在挂单僧人中,流传着这样顺口溜:“要吃喝,到昭觉;要赶场,到草堂;要关猪,到文殊;要坐香,到宝光”。峨眉山僧人,一半以上都是在宝光寺受的戒,因此,宝光寺有“峨半堂”之称。在宝光寺受戒,参学的僧、尼,不少都学有成就,有的还成为中国佛教界的知名人士。
解放后,宝光寺受到政府的保护。1956年,宝光寺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内许多寺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宝光寺的殿堂、佛像、匾联、书画等文物古迹基本无毁损,成为中国结构最典型,保护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禅宗丛林。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宝光寺作为全国重点寺庙和著名旅游点,必将日益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传宝光寺始建于东汉。根据终南山道定量律师撰《集神漩塔寺三宝感通录》记:隋代,蜀王杨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诜禅师遂于石上建九级森林塔。是时,每有旱涝,官民于此礼拜祈雨,轧有灵应,故寺名"在石",塔名"福感"。唐末黄巢起义时,僖宗奔蜀,于寺建行宫驻蹲。僖宗夜见霞光出地,召随驾高僧知玄问法。玄谓地下必有舍利。帝命掘之,果得一石函,内藏舍利十三粒,晶莹明澈。僖宗遂敕玄监修砖塔十三级,取"无垢舍利塔",赐寺名"宝光"。寺内宝物:宝光寺舍利铜鼎千佛碑陶塔、龙虎瓶均窑瓶 鹦鹉图五马图徐悲鸿《奔马》图等珍贵文物。
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施用石柱400多根其主要由一塔、五殿、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福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藏经楼、紫霞山依次而立;两旁有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罗汉堂、禅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中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
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内塑佛、菩萨、祖师59尊,罗汉518尊,每尊高约2米,其中还有康熙、乾隆塑像分别一尊。造型优美,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它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宝光寺文物众多,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1540)的千佛碑;唐开元20xx年(741年)的施衣功德碑,唐僖宗行宫遗础,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明永乐年间的“尊胜陀罗尼”石幢,清代《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以及被称为“镇寺三宝”的舍利、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各殿堂挂金匾176块,嵌碑刻24通,石柱刻楹联76副,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宝光寺罗汉堂是中国现存四大罗汉堂(另三处在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每天都有许多中外游人和佛教徒到罗汉堂参观、朝拜、探寻佳趣。
宝光寺导游词相关文章:
★ 南普陀寺导游词
★ 洛阳玄奘寺导游词
★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 万年寺导游词
★ 无锡崇安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