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烟日的心得体会
世界无烟日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世界无烟日的心得体会 篇1昨天是“世界无烟日”,已经成功戒烟近百日的我,很庆幸没有像上两次戒烟一样,经不起诱惑再次复吸。不对,“复吸”两字听起来太刺耳了,应该叫“戒烟失败”更妥一点,“复吸”总会让人联想到“粉”呀、“丸”呀之类的。
说到“粉”呀、“丸”呀之类的,又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那位从北京平谷农家走出来的小满同学,以前是多么朴实的一位小伙啊,在这个染缸里一泡,居然有了这个嗜好。他的朴实还真的不是说说的,除了一脸的老实巴交像外,刚出道那会儿,像他这样朴实的角儿还真少见。为什么这么说,1989年,他的那首拿手歌刚唱出来的时候,我和小满同学有过一次近距离接触。那时被小满同学一声一声地唤作“老师”,我还一个劲儿地应得开心。唉哟,这事扯远了,今天讲戒烟,和小满同学的事留到以后的“回忆录”里去说。不过还得提醒小满同学一下,戒烟都这么难,你要把那玩意儿戒了,我看有点儿悬,不洗心革面意志坚定可不行,为了以后能再回到这个圈儿里混,小满同学,努力一把吧!
香烟的危害从宣传的角度讲,主要是“吸烟有害健康”,香烟对身体的危害是勿容置疑的。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戒烟的确需要通过制订“公约”之类的手段,逐步进入到强制戒烟的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抽烟的人,你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任没关系,那是你自个儿的事,但你吐出的烟影响到别人的健康了,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以为,要把全民戒烟这场战役打成功,关键是要通过宣传,把吸烟人的形象彻底给破坏掉,在全社会营造一种人人讨厌吸烟的氛围。我最初有戒烟的念头,就是因为在公共场合吸烟时,周围的人都皱着眉头捂着鼻子躲你,那滋味可不好受,就像是一只过街老鼠。
其实很多抽烟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过戒烟的念头,戒不了是因为戒烟的动力没有大过尼古丁的诱惑而已。我戒了,就是因为我的动力来自于我的儿子,“为什么你让我做到的事我必须去做,而我让你做的事你却可以不做?”儿子的这句“最后通牒”让我成功戒烟,要不然,我怎么去做一个让儿子信服的父亲呢!
最后总结:最有效的戒烟方法是,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为你的家人,为了你生存的环境。
世界无烟日的心得体会 篇2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才知道今天是禁烟日,了解到中国现有烟民3.5亿,约占世界烟民的三分之一,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是自己的烟瘾不大,偶尔抽两支而已,所以对待禁烟自己还是支持的,毕竟这是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的大事。
关于禁烟,东方时空记者说主要是我们国家禁烟力度不够,公共场所可以随便抽烟。实际上,我们国家对烟草行业管理力度不够,许多地方政府都把烟草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大户,因为他们贡献了巨大的利税,《广告法》明明白白规定不准做广告,但是管理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烟草企业在各种媒体上大做广告,红塔的“天高云为峰”、“天外有天”,颐中集团的“哈德门一开,好运自燃来”等等,虽然他们标注的是物流、房地产、医药等等,明眼人一看都知道,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勾当,最终目的还是宣传他们的主业---香烟。
实际上,不仅仅在电视、报纸上,刚才我看乒超联赛,广告赞助商居然有“特醇将军”,前几天我到北京,看到京沪高速从北京出来那段高速公路两边大广告宣传牌子,许多都是烟草广告,有苏烟、芙蓉王、红双喜、一品黄山等7个牌子香烟广告 ,我以为这些都是违法的,虽然他们下面也是标注的是物流、房地产、医药等等,国家工商管理部门应该禁止此类广告,以实际行动打响禁烟第一枪。这是我在无烟日一点感想。
世界无烟日的心得体会 篇35月31日为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同时,也是“世界无烟日”。我是不吸烟的非烟民,对无烟日有感而发,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严禁吐痰等等,净化环境是社会的进步和社会文明标志之一。
我国有3.5亿人吸烟,吸烟虽是个人嗜好,但任何场所都不加以限制吸烟的话,任何时间、任何空间和任何场所都将清风不在,烟蒂、烟灰随地丢弃又造成对地面污染。我有时出差在外,需要两人结伴而行,对嗜烟者你耐于面子忍让,烟民晚上睡前要吸,早上醒来还要吸,因此,两人的空间也要受到污染。据有关资料介绍,卷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吸烟者肺脏器官有很大危害外,对非烟民来说,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不亚于吸烟者的危害,吸烟害己又害人。
几年前,我出差回来在列车上,遇到的一烟民与孕妇吵架的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孕妇与烟民座位分别坐在背靠背的长座位上,烟民习惯地开始吞云吐雾,引起孕妇满脸不快,孕妇站着,挺着约有六、七个月身孕的大肚子,劝烟民到列车车箱连接处去吸,在我看来事情本无可厚非。烟民不但莫视孕妇,反而还辨解并质疑到,“你是车长,还是警察来管我”?真是可笑无知至极……。明明是烟民在列车箱内吸烟是错误的,为什么烟民就不能说一声“对不起”!是低人一等,还是矮人半截呢?如烟民能说一句道歉的话,事情就不会现在这个样子,与此相反还能表现出人的素养不是吗?说到底是人的素质决定的。
提到烟自然而然让我想到酒,可能是“烟酒不分家”的缘故吧。一次,我去省城出差,与我一起同行是个新人,但年龄不轻了,他与我不见外吧!他嗜烟如命,到我家来见到好烟一根没吸完又对接另一根接着吸。一天,朋友请吃酒,我们同去赴宴的,在上菜前,递的招待烟放在我的桌前了,因我对他吸烟太了解了,我怕他吸烟不止影响他人,席间被我随手装入衣兜里了。席末,有人在找烟吸,我下意识的摸口袋摸到了烟在自己兜里。因朋友相会盛情难却,当时我多喝了几杯,烟的事早被我忘在了脑后,还以为是别人嘲弄了自己,场合不便发火而己……。回到宾馆后,我在他身上发泄了也不该发泄了一通,回想当时场面真叫尴尬。朋友相会也不要多喝,喝多了会失态,人称酒壮“英雄”胆,喝多了人可以得意忘形,甚至说不该说的话,干不该干的事。
人们出门在外不期而至的有晴好天气,也有沙尘天气的时候,人们需要好的环境如佳节一样,不希望与别人无谓的争吵。朋友当你吸烟时,别把自己总不当外人看待,当你行使你自己权利时,不要妨碍他人正当权益。
有吸烟嗜好的朋友,我引用《博客》朋友的文章,稍有改动作为本话题的结束语:综合压力最大的是烟民;健康压力“吸烟有害健康”;经济压力每天都得有此项开销;家庭压力老婆孩子反对吸烟;社会压力公共场所吸烟罚款;心理压力烟友在一起不能掉价丢面子,用高档烟消费,长此以往买不起……。
世界无烟日的心得体会 篇4一年一度的升学季又将来临,招生热与择校热也愈演愈烈。而这种拼尽财力人脉竞相往名校,尤其是私立学校钻的现象可谓是不知凡几,虽然对这种做法不置可否,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对名校的追逐热潮,在印度也不容小觑,《起跑线》这一影片就是这股热潮的真实写照。这部影片通过描写一对男女主人公入学难的波折经历突出了对教育最本真的东西的见解、分析和追求。
《起跑线》中女主人公的爸爸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大亨,虽然财力雄厚,但是因为经营的是时装店而被所谓的“贵族”嫌弃,即使搬到了市区的市中心,拥有一栋豪宅,为了女主人公能够顺利融入“贵族”群体,交到朋友,还特地迎合“贵族”的各种生活习惯,小到穿什么衣服,摆放什么家电,聚会时喝什么酒,怎么喝,甚至将自己的日常语言——印地语,硬生生改成了高大上的英语。用“贵族”的语言来解释,即最顶尖的学校不允许说印地语,只能说英语。只有贵族才会说英语,只有会说英语才能有机会进入外企,机关单位,出人头地。否则,即使有再多的金钱,也只是低人一等,长大后只能止步于服务行业。看着女儿被同龄伙伴排斥,女主人公的妈妈二话不说,不惜在一所知名的培训机构投入重金,旨在让女儿在短时间内全方面提升。除此之外,父母也进入了特训,为升学的家长面试临阵磨枪。
只不过千算万算不如天算,虽然做了很多仿真演练,也灌输了很多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如当问到该如何向孩子介绍“贫困”一词时,标准答案是“Sharingiscaring.”(分享即关爱),正式面试时,却因为父亲标准答案的卡顿、颠倒等显而易见的“差错”致使女主人公在排名前五位的名校中都名落孙山。实在不忍放弃就读名校的机会,一个偶然的契机,女主人公的父母得知每所名校都会有5%的名额分配给贫困生,于是,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使出浑身解数搬到贫困区,伪装成贫困家庭,一开始,生活处处碰壁,且随时都有陷入穿帮的境地,幸运的是,得到了好心邻居的种.种帮助,使得在“贫困生”的核查阶段顺利通过。
戏剧性的是,女主人公偷来的入学机会,恰恰是这位一起玩耍,学习的小伙伴——男主人公的,男主人公的爸爸甚至为了帮助女孩“筹课外活动费”,冒着生命危险冲向马路上的汽车,为的就是用那撞得鲜血淋漓的双臂所换来的抚恤金来挽回女孩的读书机会。后来,女主人公的爸爸幡然醒悟,真正的教育,不是看学校是否像五星级酒店般设施豪华,也不是这所学校是否出过多少政客名人,而是这个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是否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把同伴当成家人,即使生活再困难,也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期待,用光明正大的方式勇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本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为明线,男主人公为暗线,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入学波折,讽刺了社会上的所谓教育公平,已经沦为权钱交易的牺牲品,最后女主人公一家被男主人公一家的行为所感染,其实感染的并非只是女主人公一家,而是每一位为人父母和关心教育的人,花言巧语,阴谋诡计总会被人不耻和遗弃,勇敢与爱心才是立足之本。让我们怀揣赤子之心追梦!
世界无烟日的心得体会 篇5《万历十五年》是一部评价很高的书。暑假中读后颇有感触。下头分几个部分谈一谈。
一、先说说黄仁宇先生其人。黄仁宇,湖南长沙人,以往学过工科,在报社工作过,当过兵,之后又在美国攻读历史。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对历史有了自我独特的思考。
他在自序中提到他与明史的联系,博士论文做的就是明代的漕运。为了写书、做论文,他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读完了《明实录》133册,再加上写书的时间,一本不厚的书竟用了7年的时间!如此严谨的态度,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是令人敬佩的。而正因为他的治学作风才有可能写出如此精彩,有影响力的巨著。
二、谈谈这本书。明朝税重民穷,水深火热是众所周知的。《万历十五年》之前的很多作品有的认为税收过多是百姓贫困的首要原因。而黄仁宇先生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民穷的根本在于律制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国家税率低,受惠者并非农民,只是鼓励了小地主加重剥削以及官僚乡里额外加征,自肥腰包。明朝采取极其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并不着眼于提倡辅助先进的经济以增加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
书中有如下论述:“万历二十年(1592),北京宛平县知县沈榜声称它每年要向27个不一样的机构缴款,总数则不出白银一千两。与其相似,全国布满了这段距离的补给线,此来彼往,侧面收受,既无架构,而提出的统计数字,经常为一纸具文,以致发生了上述税率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种维护落后的农业经济,不愿发展商业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的汉唐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有书中可见中国两千年以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犹以为甚,乃是明朝衰落的症结。书中所记述的万历皇帝、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都察院督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以知府身份挂官而去的名士李贽,他们或身败名裂或不得善终,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这一切都是因为制度已经山穷水尽,上至天子,下及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原先仅有英文版,后应国内读者要求,才有了中译本。其英文版原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正是由于很多历史学者忽略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年份里发生的事情才未有所得,而作者却以审慎的态度洞悉了这段时间内那些看似细枝末节却能够以小见大的变化,才能由此独到的见解。
三、谈一谈引申出来的思考。就以中的海瑞为例。海瑞作为一个御史,尽他的职责,直言敢谏,甚至冒着杀头的风险直指皇帝的过错,实为清正。而他的作风不但皇帝看不惯,连朝中百官都人人对他的行事习惯有怨言,其中不乏许多忠良之士,原因何在?
海瑞的信条和个性固然令人尊敬,却没有一人按照他这个榜样来办事。原因就在于人们已经习惯了另一套为大众所理解的形式方式。海瑞的行事方式乃是正道,而这正道上已是人迹罕至。
举一例说明:当时朝廷上派遣钦差到各地巡查。名为巡查,实则捞油。每到一处必是明里或暗里的向地方官员要好处。而地方官员也正好趁此机会送钱打点,一则为自我官场升迁打基础,二则能够保住官位,在所辖之地横征暴敛而不被处理,两厢情愿,心照不宣,何乐而不为?而两袖清风的海瑞可不管这一套,青菜豆腐招待上官,钦差几次暗示却反被海瑞参奏一本,引得人人自危,就怕自我的那点事儿也被揭发。
按理说海瑞的做法并无不妥且是极为正确,可在当时的规则之下必定是要引起惊涛骇浪的。何也?是时此种上下官员的交易方式已经不再是地下的受贿而似乎有正大光明的趋势。系统之中的每个个体已经在此制度中找到了自我的平衡点,找到了晋升的途径和维持生计的办法,习惯成自然,只要人人都能够得到自我想要的,灰色交易市场已经构成,为什么要改变呢?偏偏就在此时,海瑞半途杀出,非要搅个天翻地覆。一旦当前的系统被颠覆,每个个体都必须重新定位去适应新的规则和关系,此刻的既得利益到时候就不明白能否找回,谁愿意去改变呢?海瑞的行为就像一个印第安部落里闯入的欧洲人,无异于砸天下所有当官的饭碗。习惯了一套能够让他们获益的规则的人们会在有人想颠覆它的时候奋起反抗的,习惯和利益是罪魁。海瑞正是所以被碰得头破血流,15年赋闲在家,晚年凄惨。制度造成了这一切。
世界无烟日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