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在社科学院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左晗
各位老师,各位同窗,大家好。我是来自社会学系研究生一年级的左晗。
刚才史老师的介绍。刚才两位老师都说他们无法代表老师,他们是谦虚了,可我才真正惶恐呢!我又何以代表咱们院这么多优秀的同学呢?我既不是说得最好的,也不是学得最好的,连长得最好的都不是!
幸好,老师说,你就说说你心中的社科学院吧。
XX年的夏天,我冲着“社会科学实验班”七个字来到清华。招生的老师告诉我,这会是一段学习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法律基础等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通识教育。费孝通,张奚若,陈岱孙...一位位大家的名字在我脑海中飞过,我激动又兴奋,义无反顾地走进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却也从此开始一段将想象一一打破的大学时光!
我想象中,学社会科学的人,应当是衣着翩跹地坐在草地上,就着阳光的味道和青草的香气,悠闲地读完一本泛黄的老书。可为什么,我所敬佩的学姐和学长,都是背着电脑和水杯,捧着一堆或者涂尔干或者福柯或者费老写的书走进图书馆,一行一行地啃原著,不觉厌倦。
我想象中,学社会科学的人,应当是三三两两地坐在咖啡馆里,浅谈人生大叹光阴,针砭时事指点江山。可为什么,无数个适宜喝下午茶的周末,我却出现在冷清狭窄的胡同里,或者出现在破旧拥挤的城中村里,抱着一堆问卷,吃无数个闭门羹,哇哇哭完再去敲门,小心地录下一行行数据。
我想象中,学社会科学的人,应当是清华园里最稀有的一群动物,在理工科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典型的学术氛围中坚持自己的小小天地。可为什么,在每一个校园活动的角落,我都能迅速地找到来自同一个大家庭的兄弟,表达着我们独有的既思辨又感性的意见,坚持不懈地打造着清华社科人的今日传奇!
我突然发现自己也开始背着大大的书包,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开始享受跟形形色色的人聊天,在他们的故事里看到我所不知道的人生和社会;我突然发现自己很习惯地在每一个主持或者比赛的舞台上大声地说:我是清华社科班的学生,我是清华园里普通却又独特的社科人!
本科四年如同白驹过隙般飞逝而过。毕业时,我选择了留下。我一直相信,一个高中毕业生的选择,是源于对清华的向往;一个本科毕业生的选择,却一定是出于他对专业的热爱、对老师的追随,以及,对一个环境的信赖。
我信赖它,因为信赖它之品性。我的导师们,像父亲一样关心你的冷暖,又在你每一个犯迷糊的时候边数落你、边手把手教你往前走。我亲爱的同学们,朴素、勤奋又满腔热情,那个平日里爱哭爱闹的吃货,那个平日里犯楞犯二的毛头小子,却也随时准备着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为国家富强呕心沥血。梅贻琦校长说,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有大师,有益友,是我辈之幸运:芝兰玉树,人才辈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信赖它,因为信赖它之风气。不唯书,不唯上,不做死学问。我的一位师兄,扎根农村整整两年,除了观察的视角是社会学的,其他一切都是一位农民。他无怨无悔。我的一位同学,一年间去了几十次艾滋病村,跟村民面对面地访谈,一字一句地记录。她从不抱怨。我的老师们,上高原下农村,入车间出学校,死板的学问变成生动的观察、枯燥的理论化作精准的数据!如果你还愿意听我举例,我会很高兴地跟你分享,我的舍友是如何一条条搜集跟南海相关的新闻,如侦探般跟踪每一条线索;我的党支部伙伴是如何为我分条缕析经济危机下中国企业何以走出危机⋯⋯在社科学院里,这份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科学方法的注重,永远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让我们所有人忘了辛苦,甘之如饴。
我信赖它,因为信赖它之未来。老清华的社会科学诞生了一大批响亮的名字,施滉、马寅初,萧公权、端木正,陈达、潘光旦,张耀翔、曹日昌⋯⋯先辈学人,德业昭著。新清华,在向“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目标的奋进过程中,社会科学再次焕发生机。我骄傲地看到,我们自己的老师在国际会议上慷慨陈词;我兴奋地猜想,会有一天,自己的论文发表在国际的期刊上;我坚定地相信,中国机遇、世界视野下的清华社会科学,必将再次辉煌!
百年校庆时,我有幸作为唯一的出镜记者,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杰出的校友们。他们中不乏院士、将军,甚至是国家领导人。当白发苍苍的他们说起自己的清华生活、说起他们曾经的院系,眼睛里总是熠熠闪光。当时的我,并不理解他们眼里的泪光。但今天,当我作为社科学院第一批学生站在这里时,我突然理解了那份骄傲,也理解了骄傲背后肩负的责任。从今天起,唯有更加勤勉勤奋;从今天起,唯有更加求实求真;从今天起,唯有更加厚学厚德——当我们耄耋之时,让我们也能骄傲地道一声;“没错,我来自,清华大学社科学院”!
我是社科学院的孩子。我祝咱家生日快乐,平安和顺。
谢谢大家。
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成立大会上的发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