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扩大发言
更新时间:
同志们:
一、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农”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一年,我市紧紧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两大目标,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力地巩固和扩大了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势头,为实现“xx”的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农业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农业战线的干部群众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特别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近年来我市“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制约影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任务任重道远。农业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仍然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未根本改变,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还不稳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耕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农村自身发展活力还没有显著增强,加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减缓。尽管我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省领先,但放眼中部和其他省会城市,无论是总值还是增幅都不靠前,还存在高收入掩盖下的个别贫穷问题。全市仍有14.5万贫困人口,10万人集中在娄烦、阳曲,3万人分布在古交市、万柏林区和尖草坪区,其他县区还有1.5万人,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
农业是国之根本,这到什么时候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改变。省委袁纯清书记曾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工业化、城镇化越是加快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就越重要,越需要加大强农惠农支农力度。”我市实现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最繁重、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全市经济的整体繁荣和科学发展。所以,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中之重的作用,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不断提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让农业、农村、农民在全市率先转型跨越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坚持以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围绕农民增收来进行。我们要紧盯农民持续快速增收这个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现代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要以推进县域经济为总抓手,发展农村新产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加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在全面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积极推动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上规模、有特色、创品牌,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一要以提升农副产品自给水平为切入点,借鉴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经验,大力发展高效精品农业,着力建设一批高科技、高标准、高效益的规模化设施蔬菜和标准化健康养殖农业示范园区。二要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大产业、大基地、大项目,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和板块式发展。三要从满足城市居民精神生活需求出发,突出发展休闲农业,做大规模,形成特色。
第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做精醋业、畜产品、干鲜果、蔬菜、优质粮油等主导产业,构建园区引领、基地支撑、龙头带动、农户受益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推动农业效益不断提升。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争取、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就业容量大、带动增收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和民生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定位清晰、错位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集群和园区,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县城和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第三,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要把科技强农、科技兴农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力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实施一批农产品及精深加工的科技攻关项目,培育高产高端高效农业。要以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为重要原则,依托省城科教优势和工业优势,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要抓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把优质种源和科技知识送到农村。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
第四,切实加快脱贫增收步伐。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我们要全面把握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在片区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科教扶贫、改善农村民生等方面下功夫,着重研究解决低收入农民的增收问题,重点通过在贫困地区布局一批重点工程和产业项目,确保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或从事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业,力争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无力脱贫的农户要全面纳入低保范围,加大补助力度。要加大异地扶贫搬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要加强底数摸排和政策的拟定实施计划,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三、高度关注农村民生问题,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城乡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更大的是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上的差距,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距。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从全市发展大局考虑,从群众长远利益出发,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民生建设。
第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新的“五个全覆盖”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集中资金和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抗灾能力。要大力推广先进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要把让农民喝上放心水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要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为农民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围绕解决好根本性和普遍性的民生问题,建立覆盖城乡的民生保障体系,坚持不懈地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着眼于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从最困难的群众抓起,完善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巩固农村养老保险成果。要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孤儿救助等政策,确保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要切实解决好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更加注重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置、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大幅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要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各类涉诉、涉访问题,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加强组织领导,齐心协力做好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
实现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对我市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切实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真正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考核奖惩等各个方面体现“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县乡两级是工作和责任主体。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作为直接责任人,要亲自研究、亲自决策、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精心谋划、靠前指挥。市县两级要按照省里要求,设置专门的扶贫机构或干部下乡机构。相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更好地整合资源和要素,安排好项目和加大投资,形成各种力量合力兴农的工作格局。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要把农业农村工作,尤其是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纳入年度考核范围,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营造做好“三农”工作的良好环境。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今年,中央明确要求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和农业科技投入三个方面都要加大力度,确保增量和比例都有提高。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克服困难,坚决落实这些要求。要积极拓宽“三农”资金投入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三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形成农村投入增长新机制。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施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对贫困人口全覆盖,坚持将资金投入、项目布局、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等优先安排到贫困地区,帮助困难群众尽快脱贫。共4页,当前第3页12 34
三是大力推进包村增收工作。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包村活动,既有利于找准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也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要按照省里的要求,把干部下乡住村作为加快脱贫致富的得力举措,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市委常委、副市长每人要包扶一个贫困乡(镇),市直部门一把手每人要包扶一个贫困村,每年都要安排一段时间到包点村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上的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切实做好领导干部和机关部门联村结户住村下乡工作。
一、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农”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一年,我市紧紧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两大目标,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力地巩固和扩大了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势头,为实现“xx”的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农业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农业战线的干部群众不懈努力的结果。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特别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近年来我市“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制约影响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任务任重道远。农业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仍然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未根本改变,农民持续增收的渠道还不稳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耕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农村自身发展活力还没有显著增强,加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减缓。尽管我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省领先,但放眼中部和其他省会城市,无论是总值还是增幅都不靠前,还存在高收入掩盖下的个别贫穷问题。全市仍有14.5万贫困人口,10万人集中在娄烦、阳曲,3万人分布在古交市、万柏林区和尖草坪区,其他县区还有1.5万人,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
农业是国之根本,这到什么时候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改变。省委袁纯清书记曾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工业化、城镇化越是加快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就越重要,越需要加大强农惠农支农力度。”我市实现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最繁重、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全市经济的整体繁荣和科学发展。所以,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中之重的作用,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不断提升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让农业、农村、农民在全市率先转型跨越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坚持以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围绕农民增收来进行。我们要紧盯农民持续快速增收这个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现代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要以推进县域经济为总抓手,发展农村新产业,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加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加快农民致富步伐。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在全面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积极推动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上规模、有特色、创品牌,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一要以提升农副产品自给水平为切入点,借鉴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经验,大力发展高效精品农业,着力建设一批高科技、高标准、高效益的规模化设施蔬菜和标准化健康养殖农业示范园区。二要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切入点,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大产业、大基地、大项目,实现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和板块式发展。三要从满足城市居民精神生活需求出发,突出发展休闲农业,做大规模,形成特色。
第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做精醋业、畜产品、干鲜果、蔬菜、优质粮油等主导产业,构建园区引领、基地支撑、龙头带动、农户受益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推动农业效益不断提升。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培育、争取、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就业容量大、带动增收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和民生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定位清晰、错位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集群和园区,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县城和中心镇集聚辐射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第三,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要把科技强农、科技兴农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大力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实施一批农产品及精深加工的科技攻关项目,培育高产高端高效农业。要以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为重要原则,依托省城科教优势和工业优势,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要抓好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把优质种源和科技知识送到农村。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
第四,切实加快脱贫增收步伐。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我们要全面把握新阶段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在片区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科教扶贫、改善农村民生等方面下功夫,着重研究解决低收入农民的增收问题,重点通过在贫困地区布局一批重点工程和产业项目,确保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或从事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业,力争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无力脱贫的农户要全面纳入低保范围,加大补助力度。要加大异地扶贫搬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要加强底数摸排和政策的拟定实施计划,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三、高度关注农村民生问题,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城乡发展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更大的是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上的差距,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距。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必须从全市发展大局考虑,从群众长远利益出发,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民生建设。
第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新的“五个全覆盖”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集中资金和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抗灾能力。要大力推广先进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要把让农民喝上放心水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要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为农民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围绕解决好根本性和普遍性的民生问题,建立覆盖城乡的民生保障体系,坚持不懈地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着眼于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从最困难的群众抓起,完善覆盖全体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巩固农村养老保险成果。要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孤儿救助等政策,确保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要切实解决好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更加注重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切实解决好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安置、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大幅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要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各类涉诉、涉访问题,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加强组织领导,齐心协力做好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
实现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对我市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切实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的工作不松懈,真正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考核奖惩等各个方面体现“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县乡两级是工作和责任主体。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作为直接责任人,要亲自研究、亲自决策、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精心谋划、靠前指挥。市县两级要按照省里要求,设置专门的扶贫机构或干部下乡机构。相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更好地整合资源和要素,安排好项目和加大投资,形成各种力量合力兴农的工作格局。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增强基层组织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要把农业农村工作,尤其是农民增收和扶贫开发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纳入年度考核范围,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营造做好“三农”工作的良好环境。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今年,中央明确要求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和农业科技投入三个方面都要加大力度,确保增量和比例都有提高。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克服困难,坚决落实这些要求。要积极拓宽“三农”资金投入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三农”,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形成农村投入增长新机制。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施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对贫困人口全覆盖,坚持将资金投入、项目布局、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等优先安排到贫困地区,帮助困难群众尽快脱贫。共4页,当前第3页12 34
三是大力推进包村增收工作。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包村活动,既有利于找准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也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要按照省里的要求,把干部下乡住村作为加快脱贫致富的得力举措,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市委常委、副市长每人要包扶一个贫困乡(镇),市直部门一把手每人要包扶一个贫困村,每年都要安排一段时间到包点村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上的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切实做好领导干部和机关部门联村结户住村下乡工作。
市长在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扩大发言相关文章:
市长在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扩大发言
同志们:一、充分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农”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一年,我市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