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要在工作上始终保持先进性
根据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我就共产党员如何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古人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不只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代表不代表,行动见分晓;先进不先进,实践来说明。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往往是通过身边的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来认识和评价我们党的整体形象。工作做好了,就会为我们党的整体形象增光添彩,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所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尽职尽责、履行使命,做好本职工作,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一、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自觉坚持党的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坚持的一贯原则。《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由此可以看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章》对党员行为准则的基本界定,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对党员提出的根本要求。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宗旨特别强调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这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原则,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党本来就是为着人民的利益而组织起来的,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要从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出发,把为人民谋取利益当作最根本的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宗旨的思想内涵,使党的宗旨充满了时代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导思想的核心。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群众好比土地。我们党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深厚沃土中,才能获得充足的养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虽然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苏联、东欧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表明,如果宗旨变了,党就失去了执政基础,最终必然败下阵来。我们只有党的宗旨记得牢,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宗旨立得牢,执政才能执得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个论断精辟阐述了脱离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带来的极端危险性。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时候,艰苦的环境,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开展工作,才能夺取斗争的胜利。正是这种环境,决定了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同人民群众紧密相依,血肉相连。党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后,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幸福、命运、利益全部寄托在党身上,希望并要求党的领导能够逐步实现他们的利益。从党的角度看,由于党掌握着政权,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经济、法律、行政、舆论等各种手段,来动员组织群众开展工作,为群众谋利益;另—方面,党的执政是通过行使各种行政权力来实现的,是由各级干部代表人民来掌权,代表党来掌权。这就出现了一个权力掌握在什么人手里的问题,也产生了一个掌权的人怎么行使权力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脱离群众。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绝不能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超越时空的抽象口号,当作时髦的道德标签。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始终牢记自己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之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应该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在不同的岗位上,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地履行着党的宗旨,得到了人民的广泛赞誉。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淡化甚至忘掉了党的宗旨:有的不思进取,贪图安逸;有的不管群众疾苦,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有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堕落为人民的罪人。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宗旨,同党的宗旨和党的性质是格格不入的,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党的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害。对此,我们要通过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伟大成果。
坚持党的宗旨,对共产党员来说不单是个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是检验工作成效的基本准则。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利为民谋、功为民建。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的政绩是在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中干出来的,离开了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就不可能有什么政绩。同时,人民群众也是政绩的评判者。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最根本的是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看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增强群众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树立领导就是服务,公仆就是责任的观点。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深怀爱民之心,牢记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号令,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第一目标,真正做到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要把群众利益放在个人的荣辱得失之上,即使对自己升迁有风险的工作,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为老百姓去做。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符合”,即作决策、办事情、干工作要符合当地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要做到“四不”,即不搞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不提不切实际的漂亮口号、不做空洞无物的数字文章、不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存在消极思想,错误理解为不要政绩,进而不敢谈政绩,不愿谈政绩,不想出政绩,把正常的政绩等同于“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这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有政绩意识,要理直气壮抓政绩。农民种地要收获粮食,工人生产要制造产品,科学家搞实验要出科研成果,干部为官要出政绩,这都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否则就是无效劳动,就是失职。人民群众痛恨胡作非为的干部,也看不起碌碌无为的干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正确的政绩观指引下,始终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把岗位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舞台,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在全面建设小康宁远的进程中努力创造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
二、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始终突出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这是全党近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一个党员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共产党员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与党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党的历史上,凡是把党员的先进性与党的历史任务分割开来的时候,就会极大地损害共产党员的形象。党的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了党的工作任务的转移。但我们党自1957年之后,“左”的思潮逐渐抬头,把阶级斗争作为党的中心任务。出于阶级斗争的需要,我们党把党员的先进性与阶级斗争扩大化联系起来,主张共产党员对“阶级敌人”进行无情的斗争,结果使不少党员在政治斗争中失去了自身的先进性。党的中心工作转移以后,我们党内又曾经出现另一种现象,企图把党员的先进性与经济建设分离开来。如在讨论新时期的党员标准时,有的同志认为,生产力标准与党员标准是两个领域的标准,不能把党员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效果作为判断党员是否合格的标准。毫无疑问,生产力标准与党员标准是两个领域的标准,但我们决不能以此为理由把党员的先进性与党员发展经济的能力分割开来。20多年改革的实践已经表明,一个共产党员单纯追求政治上的先进性而没有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能力,会影响其在群众中的形象,也很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县是省级贫困县,基础差、底子薄,各项经济指标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加快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能不能解决好加快发展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事业兴衰。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树牢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把发展看作是自己的份内事,突出解决好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思改革,唯书唯上、不思创新,言行不一、不思实干,只重形式、不思效果等问题,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快发展,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机遇是一笔重要的战略资源,错过一次机遇,就会失去一个时代;抓住一次机遇,就会赢得一次跨越。当前,我们正面临着许多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虽然充满矛盾和曲折,但总的发展趋势不会逆转,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使我们可以继续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可以在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趋利避害,拓展发展空间,更广泛、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资金、技术和资源来加快现代化建设;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先进生产力发展正处在一个革命性突破的历史关头,为我国加快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新一轮全球互动式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保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继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在争相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和加快传统产业高科技化的同时,把那些已经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向愿意开放市场、生产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从人力资源成本、国内市场潜力、产业配套能力和投资软硬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比较,中国是最有条件大规模承接新一轮国际间产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余家到我国投资兴业,600多家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生产基地、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这些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我国经济总量规模,也有助于我们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动态比较优势,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层位;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刚刚过去的2004年达到5%,创下了30年来的最佳业绩。受周期发展的制约和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适中的速度,预计在4.3%左右,三大经济体的基本增长态势也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国内环境来看,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三农”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省、市积极推进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沿海地区加快产业换代升级,有利于我们扩大招商引资;县内一大批经济社会建设重点项目先继建成投产,九疑大道、九疑山旅游循环公路、通乡通村公路的兴建,宁嘉、宁道、柏新坦等二级公路的即将开工,太澳高速、厦成高速、洛湛铁路宁远段的争取立项,莲花、国际等三星级宾馆的建成营业以及电力、通迅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九疑山舜帝陵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各种优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都有利于提升宁远的人气和外部竞争力,为我们加快发展赢得了极为宝贵的历史机遇。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广大党员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负重奋进,使我县在新一轮发展中后来居上。
加快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发展代价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课题。应该说,以工业化为标志的现代化从产生起,就以其巨大的生产效率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工业化在给人们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异常、沙尘暴、居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早期工业化带来的诸多弊端,恩格斯曾经指出:“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在山南坡把在山北坡得到精心保护的那同一种枞树林砍光用尽时,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就把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同时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泄到平原上。”他还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这样描述“雾都”伦敦:“这一切是这样雄伟,这样壮丽,简直令人陶醉,使人还在踏上英国的土地以前就不能不对英国的伟大感到惊奇。但是为这一切付出了多大代价,这只有在以后才看得清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一再强调指出,要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那种单纯就经济抓经济的观念已经落伍,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正被时代所淘汰。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顺应时势变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要从四个方面去把握:第一,必须以高效益发展为前提。高效益发展就是要克服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倾向,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我县属内陆欠发达地区,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相当长时期内将面临发达地区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实现“三化”、建设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尽快缩小并赶上发达地区,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这种发展速度必须以经济效益的增长为前提,因为没有效益的速度是不能持久的,没有效益的增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发展的实际成效,得到实际的利益。第二,必须以协调发展为中心。协调发展就是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做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总体上发展很快,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各个地方由于起点不一样、条件不一样,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几个边远的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条件较好的乡镇比,差距呈进一步扩大之势。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不仅会影响全县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而且会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为促进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我们必须按照协调发展的方针,尽快扭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等方面发展差距过大的状况,形成社会生活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第三,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现代化建设中,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经济问题与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经济活动既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又受生态规律的制约,任何以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都必然受到自然的严厉报复。那种竭泽而渔的做法,那种光从经济指标上显示“大手笔”、“大创造”、“大标志”的行为,那种只追求“一代人政绩”的思路,留下的只能是“几代人的包袱”。而且,一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总是以上一个时代遗留下来的资源和环境为基础,当代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又为下一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较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造福子孙后代。这也是我们在深刻总结过去经济与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必然选择。第四,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一切工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为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和人的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民主,加强法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最终受益者。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过来,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生活水平越高,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发展同人的关系、发展手段同发展目的的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科学发展观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本质区别。
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社会其它方面的发展;没有一定的财力作后盾,什么矛盾都解决不了,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和放松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前不久召开的“两会”已经确定了2022年全县经济工作目标和措施,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的第一线,带头推动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稳定。要进一步增强“借船出海、借梯登楼”的意识,在招商引资中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超人一等、高人一筹,用高度的责任感、创新的思路、务实的精神招回大项目,引进大资金,留住大老板。要带头维护全县发展大局,坚持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大局利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对民营企业做到“三多三不、三个一切”,即多引导、不“卡壳”;多服务,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一切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行为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带头优化经济环境,不折不扣地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定,对那些索拿卡要、敲诈排挤等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敢于站出来揭发、制止,并与之作坚决斗争。
三、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创新,一直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问题。邓小平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开拓创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一个民族如果不能创新,只是步人后尘,势必受制于人,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尤其是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所谓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专家们预见,到2022年,技术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由1900年的5%提高到60%。世界各国正在奋力抢占信息这一战略至高点。西方七国集团的七国信息技术部长级会议,亚太区域通信和信息部长会议相继召开,40多个国家、18个国际组织不仅确立了全球信息社会的构想和方向,而且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如何进入信息社会的问题。因特网从简单的电子邮件传递发展到几乎无所不包的境地,经济活动不再局限于每周5天8小时,而是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在这样一个时代,共产党员要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就必须迎接挑战,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标新立异,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在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知识是创新的土壤和水分,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知识储备,单凭一腔热血和蛮劲,是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创新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据统计,近10年人类知识的总量超过了以往2000年的总和。现在,全世界一年有80多万种不同的图书面世,如果你一天读一本书的话,也得花2000多年才能读完一年新出版的图书。现在世界上每5分钟就有一项新发现、每3分钟物理学就有一种新物质结构发现、每一分钟化学界就有一新的化学反应式发现。与此同时,知识更新加快,知识老化周期缩短至3—5年。人生一世所需要的知识,80%—90%要靠在职学习获得。现代意义上的文盲,已不仅仅是不识字的人,还有许多识字的人;不仅是没有上过学的人,还有不肯学习的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现代文盲就明确定义为:一是“不识字”;二是“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包括文字、图表符号)”,“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在这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不学习就不能进步,不学习就不能发展,不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并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知识本位”和“终身学习”理念,发扬古人“悬梁锥股”、“凿壁借光”、“程门立雪”的求学精神,广泛涉猎,厚积薄发,加快知识更新,改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既学习科学理论,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又要学习经济、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本领;还要学习一些历史知识,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学习一些历史很重要。正如著名学者章太炎所言:“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此外,还要着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人的大脑,不是单纯接收知识灌输的容器,而是要用来点燃创新的火把。点金术比金子更重要。党员干部要在创新的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学以致用中提高创新能力。
二是要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创新离不开实践,实践是创新的唯一源泉和根本动力,也是检验创新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员干部提高创新能力,就必须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敢于到艰苦的地方,到困难和矛盾突出的地方,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勇于在“急、难、险、重、苦、累”的环境中经受风雨,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在实践中检验创新思维的水平,丰富创新的方法。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不经过斗争实践的锻炼,干部就不能在群众中建立权威;没有受到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权威,干部就不能顺利有效地行使自己的职权去带领群众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实践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创新就必须正视这些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办法,在实践中学会新本领,提出新措施,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工作中有许多宝贵经验,它们是致力于不断创新的结晶,也是从事创新实践的起点,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总结。同时,还要回过头来看看过去工作中的失误之处,从失误中吸取教训,这对创新有很大帮助。恩格斯曾经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三是要在探索中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是做前人未做的事情,是对旧事物、旧观念的否定,是对传统习惯势力的挑战,是对现状的革新。这就注定创新的过程必然是一种探索的过程。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质上也是一部在探索中不断创新的历史。从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提出到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建立工农武装、创建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年抗战、“三大战役”,我们党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又推行联产承包、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完善所有制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体制转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无不是前无古人的探索,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是“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讲,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探索就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顺利发展。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无论是体制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是市场创新还是管理创新,是方法创新还是职能创新,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都需要我们去尝试。近几年来,我县在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国企改革、教育改革、旅游开发、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各项事业出现了喜人的局面。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更新观念,抛弃那种不求进取的思想和束手无策、无所作为的思想,努力去探索新问题,求得新突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党员干部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做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人。当然,在探索中创新不是蛮干、胡干,而是要讲究科学方法,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有求实的工作精神,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广泛论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四、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就必须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
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在各自岗位上承担着一定的任务,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地、大量地反映在本职工作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要带头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埋头苦干,为群众做出表率,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以优异的成绩贡献于社会、贡献于人民。这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首先,要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想干事”体现的是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说过: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与群众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义务去干事,有更多的机会干事,有更大、更好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干,为人民谋利益。事业是干出来的,为群众谋利益不是一句空话。几十年前,铁人王进喜就说过一句话:“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在其位谋其政,时刻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视党的事业重如山,为党的事业去拼搏去奋斗,决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从总体上讲,我县党员干部在工作上是认真负责、勤勉敬业的,但也有少数同志事业心不强,有的对待工作敷衍塞责,马虎了事。有的拿着党和人民的俸禄,每天忙的是自己的事、家庭的事、亲戚朋友的事,心里独独没有工作。少数同志醉心官场,整天琢磨领导的心态和嗜好,极力迎合上级的口味,以求博得领导的好感。个别人为了达到把官做大的目的,不要脸面,丧失人格,在人际关系上搞投入等等。这些对于党的事业都是十分有害的,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慢进也是退”的责任意识,多谋事,少谋人,真正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加快发展上来。要带头倡导“干事光荣,空谈可耻”、“谁不干事,谁就是影响宁远发展的罪人”的观念,大力支持干事创业的人,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创造,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不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做文章,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会干事”是一种本领和水平,它体现的是把握全局的战略眼光,统筹兼顾的组织才能,科学决策的能力,勇于实践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知识才华,说到底就是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党的执政能力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来体现。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是广大党员干部增长才干,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也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会干事”的“考场”,大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最终要在改革开放、加快发展这个大舞台中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要善于学习政策,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地干,大胆地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发展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善于运用市场的办法引导群众发展经济,善于通过民主法制的途径去开展群众工作,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中心环节,突出重点,抓好典型,推动工作。
第三,要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想干事、会干事,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和前提,而“干成事”则是党员干部德才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党员干部必须追求的奋斗目标。它体现的是认准了的,一定要干,干则必成,富有成效。如果党和政府做出的决定得不到执行,规划的蓝图得不到实施,布置的任务得不到贯彻,确定的思路得不到落实,老百姓盼望的事情得不到实现,利益得不到保障,这样的情况就不能够说是“干成事”,就有负党员干部的职责。因此我们不仅要有想干事的意识、会干事的本领,更必须有干成事的素质和实际行动,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好做实。要少说多干,不搞争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向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学习。如江苏省这些年不管外界怎么评价议论,始终不争辩,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围绕发展外向型经济长抓不懈,使该省成为台商投资最多的省份。苏州从2001年起吸引外资首次超过上海,居全国各城市之首。他们总结经验就是“在争论中出名,在不争论中发展”。江苏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过去我们有一些党员干部总喜欢在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上争长短、论高低、比得失,结果使很多宝贵的时间、宝贵的机遇在这种无谓的争论中浪费了、丧失了。今后,只要是对宁远发展有利的事,只要是符合大多数群众利益的事,只要是法律政策没有明文禁止的事,看准了就要先干起来,在干中摸索经验,在干中完善措施。既不为成绩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不因困难和挫折而动摇斗志,畏缩不前,而是要坚忍不拔,奋发有为,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标不罢休。
共产党员要在工作上始终保持先进性相关文章:
★ 笑容在工作中绽放 青春在岗位上闪光(劳动部门行风建设演讲稿)
★ 新娘在婚礼上致辞
共产党员要在工作上始终保持先进性
上一篇:净化荧屏声频专项提升方案
下一篇:技术开发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