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课教案
一、 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校园;党章中提出建设和谐社会 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怎样建设和谐校园。
二、 教学重点:怎样建设和谐校园,共产党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拟定方案;制作课件,突出重点;布置会场,烘托气氛。
四、 教学时间:3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何谓和谐?从和谐的偏旁部首来看,“和”由“禾”与“口”组成,意味着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和“皆”组成,表示人人可言说,物物相谐,人人相谐。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和谐,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从更深的层次看,和谐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是关于为人处事、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它着眼于和谐与不和谐的对比,抽象出和谐的本质属性,并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出理性概括,主要包括和谐观念与和谐思维。
这两种视角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和谐,注重的是结果,主要回答什么是和谐社会的问题;哲学意义上的和谐,更注重过程,主要回答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把二者结合起来,不仅注重结果,同时也注重过程;不仅要搞清楚“什么是”,更要积极探索“怎么建”,以“怎么建”的经验积累深化对“什么是”的认识,逐步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之路。
以和谐的观念、和谐的思维去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这样,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才能更加明确,思路才能更加开阔,方法才能更加科学,行为才能更加自觉。
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和谐哲学是一个由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构成的完整思想体系,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比较重要的观点与方法包括: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整体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协调均衡的观点与方法,动态过程的观点与方法等。从实践来看,构建和谐社会的许多实际工作和总体思路,都是对这些观点与方法的实际运用。
二、党章修正案增写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自然段的重大意义在哪里?
根据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章修正案增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同志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奋斗。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xx大报告明确地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xx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到2022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所有这些,都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党的xx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长期任务。因此,我们既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有长期努力的准备,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各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上。总之,从政策上支持、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充满创造活力,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为社会成员充分施展才能提供机会和舞台,就会造成一种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和谐。
2、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过大。一方面继续鼓励有能力的人走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坚决防止那些利用种种非法手段搞歪门邪道的人富起来;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调控,让那些能力和条件较差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逐步改善自己的境遇,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
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有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序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义。有序还体现在实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努力使每个成员各获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享其成。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是一个安定的社会。
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实现社会安定,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一是造就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二是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三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还应当强调的是,逐步成熟的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节 关于和谐校园建设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什么是和谐校园
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过程。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1、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目标内容:要进一步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2、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目标内容:要采取报告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情、国情、市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教育,使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真正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
3、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目标内容:要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德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借助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时机,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使广大师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培养勇于创业、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4、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目标内容:要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道德实践的激励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个重点,创新和谐校园建设的载体。要着力建设能够体现正确办学方向、体现本校鲜明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为建设和谐校园创造良好氛围。要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把德智体美的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提高。要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不断探索新的载体,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文明素质,努力形成“创建和谐人人有责、校园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和谐校园的内涵和发展途径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校园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确定、理解和把握:
(一)、以人为本是学校和谐的核心
构建和谐学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
1、尊重人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尊重人是依靠人和提高人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受到起码的尊重,才能使他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才能心情舒畅的工作和学习,才能看到领导和别人对自己的希望。
2、依靠人是办好学校的保证
(1) 首先要依靠教职工办学
(2) 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紧紧依靠学生
(3) 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务实态度
3、提高人是办学的目标
(1)首先要不断提高师生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学习环境。
(2)要注重教师个人的发展
(3)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人际关系是学校和谐的关键
学校的和谐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又包括: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校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学校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关系。这些看起来是单位与单位的关系,实际上还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些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学校就会“政通人和”、“校和万事兴”,就会兴旺发达。
1、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1)学校领导班子的和谐
(2)教职员工之间要和谐
(3)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4)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2、学校外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学校虽然是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但学校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周围社区的帮助,更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维护。所以学校要实现与外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1). 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要和谐
(2). 学校和周边社区的关系要和谐
(3). 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关系要和谐
(三)、民主法制是学校和谐的准绳
1、学校要实行民主化管理
2、和谐的学校还要做到依法办学
(四)、公平公正是学校和谐的凝聚力
(五)、文明整洁是学校和谐的形象
(六)、创新诚信是学校和谐的品牌
(七)、充满活力是学校和谐的动力
(八)、爱护自然是学校和谐的本色
(九)、安定有序是学校和谐的保障
总之,学校的和谐不外乎人、事、物、景、情的和谐只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才能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目前学校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共同构建和谐校园,为把我校建设成为浦东新区的品牌学校而共同奋斗!
学校党课教案相关文章: